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11頁2025年高考歷史對標考點:醫療與公共衛生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共48分。1.魏晉名醫葛洪的著作《肘后備急方》,對外感溫病的認識不僅受到《黃帝內經》《傷寒論》的影響,也吸收了華佗、王叔和等醫學家的成果,在結合前人理論與自身臨床實踐的基礎上,對前人理論有所發展。這體現出(
)A.魏晉時期具有承上啟下作用 B.中醫學具有傳承與創新特征
C.古代醫學薪火相傳治病救人 D.醫學的發展基于診療的實踐2.明朝后期疫病發生頻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在1580年、1639年出現兩次延續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現后,明朝中央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區派出醫官對患者進行診治,并散發相關的藥劑,向災民派發小額救濟錢物,同時設壇做法事祈福消災。下列關于明朝政府應對疫病的措施表述正確的是A.政府積極預防疫病發生 B.重點是加強災后的賑濟救助
C.防疫措施體現理學主張 D.重視公共衛生與疫病的防治3.1946年頒布的《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指出:“各民族之健康為獲致和平與安全之基本,須賴個人間與國家間之通力合作。各國間對于促進衛生與控制疾病,進展程度參差,實為共同之危禍。”材料的主要觀點是()A.提醒各國應重視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問題 B.呼吁建立現代醫療衛生體系保障人類健康
C.提倡講衛生應該成為現代公民的基本素質 D.強調衛生與疾病控制需人類攜手共同解決4.東晉葛洪在其著作《肘后備急方》里曾經記錄天花的發病過程“比歲有病時行,仍發瘡頭面及身,須臾周匝,狀如火創,皆帶白漿,隨決隨生”,同時給出藥方“取好蜜通身上摩,亦可以蜜煎升麻,并數數食;又方,以水濃煮升麻,棉沾洗之,若酒漬彌好,但痛難忍”。上述記載()A.實證了人痘接種法起源于中國 B.明確了青蒿對天花的治療作用
C.奠定了中醫臨床學的基礎原則 D.體現了對治療天花的積極探索5.1918年,《中華醫學雜志》曾刊發題為《避疫面具之制法及用法》的文章,其中有以下圖文。對此文解讀正確的有()面具上不須用藥,其功用僅如濾過紙,乃理學的作用,不必持化學的作用也……
今上海聶云臺先生所辦之恒豐紗廠,因防疫面具需用紗布,造成中國紗布。此乃國貨,價廉而物美,深望凡吾醫家及非醫家共同提倡之。①近代中國社會仍強調程朱理學的作用
②將防疫宣傳與提倡使用國貨結合起來
③反映了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初步發展
④口罩普及標志著醫療保障體系的建立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6.1980年,中國城鄉居民對傳染病預防的知曉率僅為30%,到2020年已提高至85%。1985年,全國僅有20%的城市開展了健康教育活動,到2020年,這一比例已上升至90%。這些變化(
)A.說明全民公共衛生觀念形成 B.表明我國疾病預防成效顯著
C.體現了衛生工作的深入發展 D.促成了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7.明朝后期,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和宋應星的《天工開物》,分別系統記載了中國古代醫藥學農學、工藝學的相關知識,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記》是一部地理和地質學名著。由此可推知,當時A.經世致用成為社會共識 B.傳統科學技術進入系統總結階段
C.西學東漸呈現出新面貌 D.中國的科學技術依舊領先于世界8.1958年《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說,現在1000萬人患疫(血吸蟲病),1萬萬人受威脅,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今日之華佗們在前幾年大多數信心不足,近一二年干勁漸高,因而有了希望。第四次全國防治血吸蟲病會議,提出了“鼓足干勁,全面躍進,苦戰三年,加速消滅血吸蟲病”的戰斗口號,各疫區把冬季開荒、興修水利與滅螺運動結合起來,掀起了群眾性的防治運動。由此可見,當時醫療衛生工作()A.得益于醫療保障體系的健全 B.注重與群眾運動相結合
C.適應了國民經濟恢復的需要 D.超越生產力的發展水平9.在傳統時代,政府幾乎不承擔公共衛生的職能。1910年,滿洲里肺鼠疫爆發,清政府指派從英國留學歸來的伍連德博士赴東北防疫。伍連德通過調動軍隊、停運火車、嚴格防疫等一系列手段,迅速撲滅疫情。從公共衛生的角度考慮,1910年的東北防疫本質上反映了()A.清政府非常關注傳染病的防疫 B.中國政府由傳統向現代轉變
C.近代的防疫制度得以正式建立 D.清政府最為重視東北的防疫10.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京隆重舉行,習近平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11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下列屬于精準扶貧的措施有()①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②易地搬遷,教育支持③醫療救助,社保政策兜底
④發布社會保險法規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1.下圖為《中國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的“歷代疫病流行分布與理論創新及人口增長對照圖”。它反映出()
A.歷代疫病流行頻數呈現不斷上升趨勢 B.歷代疫病流行頻數與人口數量成正比
C.中醫理論的創新多出現于疫病高發期 D.明清溫病學說是對《傷寒論》的揚棄12.薄伽丘在《十日談》中描述道:“這場瘟疫……任你怎樣請醫服藥,這病總是沒救的。浩劫當前,這城里的法紀和圣規幾乎全部都蕩然無存了……城里的人們大難當前,丟下一切,只顧尋歡作樂。”這場瘟疫A.直接推動了青霉素的發現 B.瓦解了基督教會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
C.使人們更加關注現實世界 D.使大洋洲的人口結構發生替代性變化13.“藥王”孫思邈在談及行醫準則時指出:“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自古明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于愛命,人畜一也……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這反映出孫思邈的行醫準則()A.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B.重在對病人心理的教化
C.浸潤了傳統文化的價值觀 D.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14.阿拉伯醫學家伊本?西那(980-1037年)在其所著《醫典》中,系統地列出了48種脈法,說明脈有沉浮強弱之分,各與一定的病癥有關,并且說明了脈在寸關尺上。這48種脈法中,有35種與我國晉代太醫令王叔和所著的《脈經》相同。據此可以推知()A.古代阿拉伯醫學領先世界 B.阿拉伯人溝通東西方文化
C.世界文化發展有共通之處 D.古代醫學發展具有同步性15.東漢末年醫學家張仲景積累臨床經驗,博采眾方,提出辨證施治的原則。東晉葛洪的醫學著作《肘后備急方》,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都是他在行醫、游歷的過程中收集和篩選出來的。對此理解最正確的是()A.疫病影響歷史的發展進程 B.中醫理論體系在東漢已經完備
C.中醫注重實踐經驗的總結 D.中醫對世界醫學發展貢獻巨大16.清代醫學家唐容川認為西醫長于“形跡”,中醫長于“氣化”,在內科治療方面,中醫的優越性確為西醫所不能及,主張“損益乎古今”,“參酌乎中外”,并試圖用西醫解剖、生理等知識來印證中醫理論。唐容川的主張()A.使傳統醫學轉向了近代醫學 B.體現了重義輕利的儒家倫理
C.有利于保護和推動中醫發展 D.使中醫理論體系更規范嚴謹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40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97年卡爾·弗呂格提出傳染病的飛沫傳播理論,認為日常談話和呼吸所產生的帶有細菌的小水粒(飛沫)能夠傳播疾病。1897年,波蘭醫生約翰·馮·米庫利茲·萊德齊發明了只有一層紗布的簡式口罩,并將其首次運用于外科手術中。1910—1911年的中國東北地區暴發鼠疫。中國衛生防疫、檢疫事業創始人伍連德經過調查后提出“必須接受并采取措施(戴口罩)以阻止肺鼠疫繼發性肺炎”的主張。實際上,20世紀初的東北政治形勢非常復雜,各方勢力都在中國東北地區爭奪抗擊鼠疫的領導權,中、俄、日、美和法國的防疫人員都設計了各自的口罩。伍連德設計的防疫口罩有效阻止了鼠疫向中國內陸腹地等更廣闊地域的傳播。此外,“伍式口罩”的防疫功效及其成功推廣也為公眾在1918年大流感時期接受和廣泛使用口罩減少了阻力。1918年11月,曾任職于北京協和醫學院的H.喬斯林·史密利給《英國醫學會雜志》寫信表示:“戴口罩是絕對有效的防護措施。”材料二
1950—1953年朝鮮戰爭中,中、蘇、美各方圍繞美國是否使用了生化武器爭論不休。中國成立了愛國衛生委員會并發動了大規模的愛國衛生運動,構建起將國防和衛生運動相結合的國家衛生政策,改善衛生條件以防止傳染病暴發,來挫敗美國的細菌戰。在遼寧安東市“除五害運動”中,5000多名工人和軍人戴著紗布口罩、棉布袋和手套,拿著筷子在廣闊區域內搜集可疑的昆蟲和嚙齒動物,交由專門的衛生人員檢驗處理。愛國衛生運動群眾大會上演唱的歌曲《消滅細菌戰》也可再現當時的場景:“消滅細菌戰,捉拿細菌戰犯,讓美帝國主義和他們的臭蟲、蒼蠅、跳蚤一齊完蛋!”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普通居民、軍警、食品管理員、清潔工等戴棉布口罩的現象在中國非常普遍,口罩成為中國衛生現代性的標志。——以上材料均摘編自劉春燕、張勇安《醫學知識的發展與防疫方式的變遷:初探醫用口罩的知識史》(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伍式口罩”發明使用的推動因素及其對公共衛生事業的影響。(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50年代中國致力于公共衛生事業的特點。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世紀,達芬奇留下了大量準確的人體解剖圖。16世紀,比利時醫生薩維利開拓了新的人體解剖學,西方醫學走上了科學探索的新時代。1628年,英國醫生哈維發表血液循環理論,標志著以科學實驗為基礎的醫學新紀元開啟,但醫學依然受宗教思想的束縛。18世紀,越來越多的醫學界人士擺脫宗教勢力的禁錮,致力于了解疾病發生的原因和規律。器官病理學成為這一時期醫學成就的里程碑,體液病理學被推翻。19世紀,自然科學和技術更加快速的發展,西方醫學在藥理、診斷、免疫、麻醉等方面取得了進步。——摘編自余前春主編《西方醫學史》等材料二明初,官方編纂的《普濟方》幾乎收錄了15世紀以前保存下來的所有藥方。萬歷年間,李時珍編輯影響世界的藥物學著作《本草綱目》,收錄藥物1892種。1793年,清政府命令纂修醫學叢書《醫宗金鑒》,并將此書定為醫學生的教科書。受儒學尊經崇古的影響,醫家還熱衷對古典醫籍進行考證和注釋。中醫學認為人與自然、社會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體,人體內部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明清時期,形成了一套比較嚴密的辯證論治的學術體系。16世紀,人痘接種技術發明并逐漸傳播海外,在國內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推行。明末清初,溫病學派在傳染性熱病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形成中國古代醫學史上的一個理論高峰。1830年,醫學家王清任著《醫林改錯》,對中醫解剖學革新進行大膽探索。——摘編自傅維康主編《中國醫學通史》(古代卷)材料三近年來中醫學還與經濟產業發展相聯系,許多省把中藥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使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中醫學由疾病醫學轉向綜合性的健康醫學,其養生保健、防病治病、調養康復等優勢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2015年,屠呦呦因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于瘧疾治療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中醫藥已成為中國與各國開展交流的載體。——摘編自何澤民、何勇強《論現代中醫學的基本特征》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影響近代西方醫學發展的因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比較近代西方醫學與明清中醫學發展的異同。(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現代中醫學的價值。三、開放性試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2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17世紀倫敦發生鼠疫后,在地方政府和議會的推動下,王室政府開始積極投身防疫工作,女王授權樞密院編撰《政令大全》,以加強對地方防疫工作的管理,并加強隔離管理和對貧民的救助力度。政府則以非宗教手段對鼠疫加以防控,包括實施隔離、清掃街道、禁止集會、嚴禁人員和牲畜流動等。英國的防疫措施,如死者的證明、檢查員的指定、對葬禮時間的控制和對家庭的隔離等,都是部分或全部來自歐洲應對傳染性疾病的經驗。瘟疫的頻繁暴發,使得英國大量人口死亡,對社會經濟造成嚴重沖擊,給民眾心理帶來嚴重恐慌,進而沖擊了正常的社會秩序。在疫病的肆虐下,神職人員紛紛死亡,基督教會束手無策,宗教醫學更顯得毫無成效,這促使人們對基督所講的愛心、瘟疫的發生、自身既定的存在方式進行思索,從而引起人們對信仰與自身所處地位的懷疑與不滿。——改編自陳凱鵬《論近代早期英國防疫對策特點》材料二
人們會借助當下所有可用的智力資源對疾病作出解釋。醫學走過了從巫術到宗教、哲學以及最后到科學的漫長道路。醫學充分參與了自然科學的偉大崛起,借此,它變得遠比過去更加有效。在新的醫學科學中,文明已經鑄就了一件武器,人類可以用它來努力把自己從疾病的古老束縛中解放出來。1681-1855年倫敦人口年度死亡率數據時間人口年度死亡率1681-1690年530000人42‰1746-1755年653000人35‰1846-1855年2362236人25‰——改編自[美]亨利·歐內斯特·西格里斯特《疾病與人類文明》(1)根據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國防疫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疫病暴發對英國社會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以這一時期英國倫敦人口變化為例,提煉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
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據材料“不僅受到《黃帝內經》《傷寒論》的影響,也吸收了華佗、王叔和等醫學家的成果”,可知葛洪的醫學成就源自前代的醫學成果和他自己的臨床經驗,體現了傳承與創新的發展特征,B項正確。僅從材料,無法從葛洪的醫學成就中驗證承上啟下作用,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中醫學的傳承與創新,“古代醫學薪火相傳治病救人”,表述片面,排除C項;醫學的發展一方面基于診療的實踐,另一方面,得益于前代醫學的奠基,排除D項。故選B項。2.【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的防疫制度,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
B.通過題干“疫情出現后,明政府基本上都是向疫區派出醫官對患者進行診治,并散發相關的藥劑。向災民派發小額救濟錢物”可知,當疫病發生之后,政府對疫病主要是以災后賑濟為主,說明其重點是災后賑濟救助,故B正確。
A.題干信息不能體現“政府積極應對”,故A項錯誤。
C.沒有體現“理學主張”,故C項錯誤。
D.重視公共衛生在題干未體現,故D項錯誤。3.【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6年(世界)。據材料“須賴個人間與國家間之通力合作”和“實為共同之危禍”可得出材料重視國家之間合作解決衛生和疾病問題,強調衛生與疾病控制需人類攜手共同解決,D項正確。據材料1946年頒布的《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可知說的是衛生問題,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問題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材料提倡的是人類攜手共同解決衛生問題,并未提到建立現代醫療衛生體系,排除B項;提倡講衛生應該成為現代公民的基本素質更側重國內衛生問題,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C項。故選D項。4.【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概括可知:東晉葛洪在其著作《肘后備急方》里曾經記錄天花的發病過程即解決方案,體現了對治療天花的積極探索,D項正確;
材料的治療方案未涉及人痘接種的方法,排除A項;
材料未涉及使用青蒿治療,使用的是以蜜煎升麻,排除B項;
東漢末年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臨床學的基礎,排除C項。
故選:D。
本題考查了中國古代醫學成就,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了中國古代醫學成就,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5.【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避疫面具之制法及用法》”、“面具上不須用藥,其功用僅如濾過紙,乃理學的作用,不必持化學的作用也”、“此乃國貨,價廉而物美,深望凡吾醫家及非醫家共同提倡之”可以看出將防疫宣傳與提倡使用國貨結合起來,②正確;依據材料“《避疫面具之制法及用法》”、“面具上不須用藥,其功用僅如濾過紙,乃理學的作用,不必持化學的作用也”可知,反映了當時出現了口罩,體現了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初步發展,③正確,C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出強調程朱理學的作用,①錯誤,排除A、B兩項;材料無法說明口罩普及標志著醫療保障體系的建立,④錯誤,排除D項。
故選:C。
本題主要考查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要求學生結合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特征和影響來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側重考查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6.【答案】C【解析】據題干信息,題干信息涵蓋了從1980年到2020年中國在公共衛生領域持續努力和進步的過程,故C正確。“形成”一詞可能過于絕對,因為公共衛生觀念的提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而不是在某個時間點突然形成的,A錯誤。可以從數據中看出一定的成效,但這個選項更多地關注于結果,而不是過程,而題目中的數據更多地反映了公共衛生工作的普及和深入,B錯誤。題目中的數據并不直接說明是這些變化促成了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而是反映了戰略實施的一部分成果,D錯誤。7.【答案】B【解析】【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傳統科學技術進人系統總結階段,故選B項;經世致用是部分思想家的主張和實踐,并未成為社會普遍共識,排除A項;C項所述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人。8.【答案】B【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我國醫療衛生工作的發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
B.根據材料“各疫區把冬季開荒、興修水利與滅螺運動結合起來,掀起了群眾性的防治運動”,可以得出當時醫療衛生工作注重與群眾運動相結合,B項正確。
A.改革開放后,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才逐步健全,排除A項。
C.1958年國民經濟已經恢復,排除C項。
???????D.材料“各疫區把冬季開荒、興修水利與滅螺運動結合起來”表明當時的醫療衛生工作并沒有超越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排除D項。9.【答案】B【解析】根據“政府幾乎不承擔公共衛生的職能”到“伍連德通過調動軍隊、停運火車、嚴格防疫等一系列手段,迅速撲滅疫情。”可以看出近代的政府與傳統的政府有一定的區別,本質上反映的是向近代的政府轉變,B項正確;A項夸大了清政府的作用,排除A;“正式建立”表述錯誤,排除C;沒有比較不能得出“最”,排除D。10.【答案】B【解析】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當代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就已經實施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屬于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①不符合題意;易地搬遷是指將生活在自然條件惡劣、生存環境艱苦地區的貧困人口遷移到更適合生活的地方,以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②符合題意;醫療救助是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家庭提供的經濟援助,以減輕他們的醫療費用負擔。社保政策兜底則是通過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為貧困人口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確保他們即使失去勞動能力也能維持基本生活水平。③符合題意;發布社會保險法規是為了規范社會保險關系,維護公民參加社會保險和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合法權益,④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11.【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公元3世紀,張仲景《傷寒論》問世”、“明末清代產生溫病學說”可知中醫理論的創新分別出現在東漢末年和明中后期疫病流行頻次增加的時候,說明疫病高發期推動中醫理論的創新,C項正確;“不斷上升趨勢”表述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項;明清時期人口數量不斷增加,清代以后疫病流行頻次顯著下降,說明二者不是正比關系,排除B項;圖表信息中無法體現出明清溫病學和《傷寒論》之間的關系,且明清溫病學是對《傷寒論》的繼承和發展,排除D項。
故選:C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疫病的高發推動中醫理論的創新。依據材料“公元3世紀,張仲景《傷寒論》問世”、“明末清代產生溫病學說”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分析。12.【答案】C【解析】略13.【答案】C【解析】根“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自古明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于愛命,人畜一也……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可知,孫思邈認為,凡是品德醫術俱優的醫生治病,一定要安定神志,無欲念,無需求,要有大慈大悲的同情心,發誓愿意普遍地救助每個個體靈魂的痛苦,說明孫思邈的行醫準則浸潤了傳統文化中“以人為本”“厚德載物”等價值觀,C正確;
材料中描述的是行醫準則的問題,而非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排除A;
材料中描述的是對醫生治病的要求,而非是對病人心理的教化,排除B;
儒家思想只是其中一家思想,排除D項。
故選:C。
本題考查了中國古代醫學成就,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了中國古代醫學成就,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4.【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阿拉伯醫學記載的脈法和中國的脈法有相同的地方,但至少說明世界文化發展有共通之處,C項正確;
材料中中國的脈法記載早于阿拉伯醫學記載,也沒有阿拉伯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比較,不能證明其領先世界,排除A項;
材料沒有阿拉伯作為中介溝通東西的信息,排除B項;
材料中國西晉的脈法遠早于伊本?西那的記載,不能說“同步”,排除D項。
故選:C。
本題考查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
本題考查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學生需了解伊斯蘭教的創立和阿拉伯帝國的興衰歷程15.【答案】C【解析】材料中沒有關于疫病影響歷史發展進程的相關論述,排除A項;
“已經完備”說法過于絕對,排除B項;
據本題材料“張仲景積累臨床經驗,博采眾方,提出辨證施治的原則。”“都是他在行醫、游歷的過程中收集和篩選出來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張仲景的施治原則和葛洪《肘后備急方》的收集整理,都是對實踐經驗的總結,材料說明中醫注重實踐經驗的總結,C項正確;
材料中沒有關于中醫對世界醫學發展的貢獻的相關史實,排除D項。
故選:C。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醫學成就,解答本題需要掌握中國古代醫學成就的相關知識。
本題考查中國古代醫學成就,側重考查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6.【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唐容川認為西醫過分重視人體解剖而不了解氣化,中醫在內科治療方面優于西醫。他援引西醫知識闡釋傳統醫學經典,用西方科學知識解釋陰陽氣化學說,力證中醫理論之不謬,這有利于發掘中國傳統醫學的價值,推動中醫的發展,C項正確;
唐容川的主張并不是將傳統醫學轉向近代醫學,表述有誤,排除A項;
重義輕利意指重視道義,而輕視利益。材料未涉及重義輕利的儒家倫理,排除B項;
材料無法得出中醫理論體系更規范嚴謹的結論,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
故選:C。
本題考查了中國古代醫學成就,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本題考查了中國古代醫學成就,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7.【答案】(1)推動因素:對傳染病的不斷研究;簡式口罩的先期使用;伍連德對傳染病的認識;“伍式口罩”作用顯著。影響:有效防止中國東北鼠疫和大流感的蔓延;促進防疫手段的改進;推動民眾正確認識和使用口罩;有利于現代化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2)特點:國家政策指導;群眾廣泛參與;宣傳方式多樣化;與戰爭關系密切。【解析】(1)第一小問推動因素:根據材料“中國衛生防疫、檢疫事業創始人伍連德”及所學知識可知,“伍式口罩”發明使用的推動得益于對傳染病的不斷研究;根據材料“1897年,波蘭醫生約翰·馮·米庫利茲·萊德齊發明了只有一層紗布的簡式口罩,并將其首次運用于外科手術中”可知,簡式口罩的先期使用;根據材料“伍連德設計的防疫口罩有效阻止了鼠疫向中國內陸腹地等更廣闊地域的傳播”可知,“伍式口罩”作用顯著;根據材料“伍連德經過調查后提出‘必須接受并采取措施(戴口罩)以阻止肺鼠疫繼發性肺炎’的主張”可知,伍連德對傳染病的認識。第二小問影響:根據材料“伍連德設計的防疫口罩有效阻止了鼠疫向中國內陸腹地等更廣闊地域的傳播”可知,有效防止中國東北鼠疫和大流感的蔓延;根據材料“‘伍氏口罩’的防疫功效及其成功推廣也為公眾在1918年大流感時期接受和廣泛使用口罩減少了阻力”可知,促進防疫手段的改進、推動民眾正確認識和使用口罩;根據材料“戴口罩是絕對有效的防護措施”可知,有利于現代化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2)根據材料“中國成立了愛國衛生委員會并發動了大規模的愛國衛生運動”可知,國家政策指導;“大會上演唱的歌曲《消滅細菌戰》”可知,宣傳方式多樣化;“中國普通居民、軍警、食品管理員、清潔工等戴棉布口罩的現象在中國非常普遍”可知,群眾廣泛參與;根據材料“1950—1953年朝鮮戰爭中,中、蘇、美各方圍繞美國是否使用了生化武器爭論不休。”可知,20世紀50年代中國致力于公共衛生事業與戰爭關系密切。18.【答案】(1)原因:對古代醫學的繼承;教會權威的瓦解;近代資本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近代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近代科學的興起與發展。
(2)相同:都受到經濟發展°的推動;都受到文化傳統的影響;都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進步;都為人類醫療事業作出巨大貢獻。不同:從背景上看:西方醫學主要受思想解放運動。與自然科學進步的推動,中醫學則受政治、社會等因素影響較大;從特點上看:西方醫學通過實驗科學取得了革命性突破,中醫學則在總結前人經驗基礎上取得重大成就;從影響上看:西方醫學發展為影響全球的近代科技,中醫學則在影響范圍和深度上作用有限。
(3)價值:中醫學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產業發展;中醫中藥至今仍在世界醫學領域占有重要地位;中醫學是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的載體;中醫藥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解析】(1)本題考查影響近代西方醫學發展的因素,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由材料“15世紀,達芬奇留下了大量準確的人體解剖圖。”可知西方醫學對古代醫學的繼承;由材料“18世紀,越來越多的醫學界人士擺脫宗教勢力的禁錮,致力于了解疾病發生的原因和規律。”可知教會權威的瓦解;由材料“19世紀,自然科學和技術更加快速的發展,西方醫學在藥理、診斷、免疫、麻醉等方面取得了進步。”可知近代科學的興起與發展;結合所學知識近代資本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為近代西方醫學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近代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解放了人的思想為西方醫學的發展提供了思想基礎。
(2)本題考查近代西方醫學與明清中醫學發展的異同,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相同:結合所學知識,近代西方資本主義經濟得到發展,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都促進了醫學的發展;由材料“受儒學尊經崇古的影響,醫家還熱衷對古典醫籍進行考證和注釋。”“但醫學依然受宗教思想的束縛。”可知都受到文化傳統的影響;由材料“1628年,英國醫生哈維發表血液循環理論,標志著以科學實驗為基礎的醫學新紀元開啟”“1793年,清政府命令纂修醫學叢書《醫宗金鑒》,并將此書定為醫學生的教科書。”可知都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進步;由材料“器官病理學成為這一時期醫學成就的里程碑,體液病理學被推翻。”“16世紀,人痘接種技術發明并逐漸傳播海外,在國內也得到政府的大力推行。”可知都為人類醫療事業作出巨大貢獻。不同:從背景上看:根據材料“18世紀,越來越多的醫學界人士擺脫宗教勢力的禁錮……”“受儒學尊經崇古的影響,醫家還熱衷對古典醫籍進行考證和注釋。”并結合所學知識西方醫學主要受思想解放運動,與自然科學進步的推動;中醫學則受政治、社會等因素影響較大;從特點上看:由材料“1628年,英國醫生哈維發表血液循環理論,標志著以科學實驗為基礎的醫學新紀元開啟,”“明初,官方編纂的《普濟方》幾乎收錄了15世紀以前保存下來的所有藥方……受儒學尊經崇古的影響,醫家還熱衷對古典醫籍進行考證和注釋。”可知西方醫學通過實驗科學取得了革命性突破,中醫學則在總結前人經驗基礎上取得重大成就;從影響上看:根據材料“1628年,英國醫生哈維發表血液循環理論,標志著以科學實驗為基礎的醫學新紀元開啟……器官病理學成為這一時期醫學成就的里程碑……西方醫學在藥理、診斷、免疫、麻醉等方面取得了進步。”并結合所學知識西方醫學發展為影響全球的近代科技,中醫學則在影響范圍和深度上作用有限。
(3)本題考查現代中醫學的價值,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由材料“近年來中醫學還與經濟產業發展相聯系,許多省把中藥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使其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可知中醫學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產業發展;由材料“中醫學由疾病醫學轉向綜合性的健康醫學,其養生保健、防病治病、調養康復等優勢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中醫學由疾病醫學轉向綜合性的健康醫學,其養生保健、防病治病、調養康復等優勢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可知中醫學至今仍在世界醫學領域占有重要地位;由材料“中醫藥已成為中國與各國開展交流的載體。”可知中醫學是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的載體;結合所學知識,中醫藥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19.【答案】(1)特點:制定出符合本國特色的防疫對策;將疫情預警、隔離防控、救助、衛生檢疫相結合,形成了較為系統科學的防疫體系;中央與地方相互配合;借鑒并吸收其他國家的經驗;等等。影響:導致大量人口死亡,沖擊了社會經濟秩序;動搖了教會的權威,促進了思想解放;促進了理性和科學精神的成長;推動了世俗醫學的發展;人口布局有所改變;等等。
(2)論題:近代醫學的發展是人類死亡率下降的重要因素。
闡述:17世紀末以來,英國倫敦人口總量增長顯著,但人口年度死亡率逐步下降,其原因多元,但近代醫學的進步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近代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廣西經濟職業學院《材料化學基礎(二)》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有機合成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團圓創意美術課件
- 長春理工大學《翻譯與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貴州大學《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貴陽職業技術學院《西藏近現代發展史》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濰坊職業學院《電子商務綜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內蒙古經貿外語職業學院《事故調查與案例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鶴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逆向分析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審計大學《廣播電視新聞報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Visio圖標-visio素材-網絡拓撲圖庫
- 騰訊微博VS新浪微博
- DB63-T 1110-2020 青海省綠色建筑評價標準-(高清現行)
- 公共政策導論完整版課件全套ppt教學教程(最新)
- DBJ04∕T 416-2020 農村宅基地自建住房技術指南(標準)
- 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8號令)講解課件
- 瓦斯抽放泵培訓PPT課件
- GA 1517-2018 金銀珠寶營業場所安全防范要求
- 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AEFI)監測與處理PPT課件
- 德森印刷機常見問題點維修參考手冊
- 輸電線反時限零序電流保護_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