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監測技術(基礎篇)》課件-項目二、監測方案編制 任務二 地下水監測方案編制_第1頁
《水環境監測技術(基礎篇)》課件-項目二、監測方案編制 任務二 地下水監測方案編制_第2頁
《水環境監測技術(基礎篇)》課件-項目二、監測方案編制 任務二 地下水監測方案編制_第3頁
《水環境監測技術(基礎篇)》課件-項目二、監測方案編制 任務二 地下水監測方案編制_第4頁
《水環境監測技術(基礎篇)》課件-項目二、監測方案編制 任務二 地下水監測方案編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環境監測技術》基礎篇項目二、監測方案編制

任務二地下水監測方案編制監測內容采樣點布設環境監測井建設與管理采樣頻率監測項目與方法【任務導入】2019年4月,按照全國教育大會部署和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教育部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畢業生、社會成員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反映職業活動和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所需要的綜合能力。

目前,經過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4個批次的認定,已開展的與水環境監測技術領域相關的X證書主要有《水環境監測與治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智能水廠運行與調控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污水處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三個種類。【任務描述】:柳州市北部生態新區是柳州市重點打造的生態環保示范區,區域內功能齊全,能滿足近20萬人的工作生活需求。為了解北部生態新區開發過程中對地下水的影響,柳州市計劃對北部生態新區進行地下水監測,請按照國家監測規范要求,編制該區域地下水監測方案?!救蝿漳繕恕浚?/p>

知識目標:通過學習《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164-2020)等規范或標準,熟知地表水監測方案中布設點位、監測內容、監測井設置、監測方法、監測頻率等要求。能力目標:能通過資料收集與實地調查編制某項目地下水監測方案。素質目標:激發學習者的自豪感,激發愛國情懷,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提高安全生產意識;培養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一、監測內容地下水監測主要包括監測區域層面、飲用水源保護區和補給區、污染源及周邊等區域的地下水環境的長期監測等內容。二、監測點布設方法(一)區域監測點布設區域地下水監測點密度應在地下水風險性評價分區的基礎上進行,高風險區按照每100km2布設6~10個點,風險性較高地區按照每100km2布設5~6個點,風險性中等、較低和低的地區按照每100km2布設

3~4個點。區域地下水監測宜另加強泉水的水質監測,地區可利用當地自備井進行監測。多層含水層區應根據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及地下水開發利用情況進行分層監測。二、監測點布設方法(二)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和補給區監測點布設1.孔隙水和風化裂隙水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和補給區面積小于50km2時,水質監測點不少于7個;面積為50km2~100km2時,監測點不得少于10個;面積大于100km2時,每增加25km2監測點至少增加1個;監測點按網格法布設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和補給區內。2.巖溶水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和補給區巖溶主管道上水質監測點不少于3個,一級支流管道長度大于2km布設2個監測點,一級支流管道長度小于2km布設1個監測點。3.構造裂隙水構造裂隙水與巖溶水的布點方法一致。二、監測點布設方法(三)污染源地下水監測點布設①工業集聚區對照監測點布設1個,設置在工業集聚區地下水流向上游邊界處。污染擴散監測點至少布設5個,垂直于地下水流向呈扇形布設不少于3個,在集聚區兩側沿地下水流方向各布設1個監測點。工業集聚區內部監測點要求3~5個/10km2,若面積大于100km2時,每增加15km2監測點至少增加1個;監測點布設在主要污染源附近的地下水下游,同類型污染源布設1個監測點,工業集聚區內監測點布設總數不少于3個。②工業集聚區外工業企業對照監測點布設1個,設置在工業企業地下水流向上游邊界處。污染擴散監測點布設不少于3個,地下水下游及兩側的監測點均不得少于1個。工業企業內部監測點要求1~2個/10km2,若面積大于100km2時,每增加15km2監測點至少增加1個;監測點布設在存在地下水污染隱患區域。三、環境監測井建設與管理(一)環境監測井建設要求1.環境監測井建設應遵循一井一設計,一井一編碼,所有監測井統一編碼的原則。在充分搜集掌握擬建監測井地區有關資料和現場踏勘基礎上,因地制宜,科學設計。2.監測井建設深度應滿足監測目標要求。監測目標層與其他含水層之間須做好止水,監測井濾水管不得越層,監測井不得穿透目標含水層下的隔水層的底板。3.監測井的結構類型包括單管單層監測井、單管多層監測井、巢式監測井、叢式監測井、連續多通道監測井。4.監測井建設包括監測井設計、施工、成井、抽水試驗等內容。三、環境監測井建設與管理(二)環境監測井井口保護裝置要求與識別要求1.為保護監測井,應建設監測井井口保護裝置,包括井口保護筒、井臺或井蓋等部分。監測井保護裝置應堅固耐用、不易被破壞。2.井口保護筒宜使用不銹鋼材質,井蓋中心部分應采用高密度樹脂材料,避免數據無線傳輸信號被屏蔽;井蓋需加異型安全鎖;依據井管直徑,可采用內徑為24cm~30cm、高為50cm的保護筒,保護筒下部應埋入水泥平臺中10cm固定;水泥平臺為厚15cm,邊長50cm~100cm的正方形平臺,水泥平臺四角須磨圓。3.無條件設置水泥平臺的監測井可考慮使用與地面水平的井蓋式保護裝置。4.環境監測井應設置統一標識,包括圖形標、監測井銘牌、警示標和警示柱、宣傳牌等部分。四、采樣頻次和采樣時間監測對象采樣頻次地下水飲用水源取水井常規指標采樣宜不少于每月1次,非常規指標采樣宜不少于每年1次。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和補給區采樣宜不少于每年2次(枯、豐水期各1次)。區域

區域采樣頻次應結合工作地區地下水年內變化規律,對不同位置和層位的監測井設計不同的監測頻率。高風險區的監測點,第年取樣4次(每季度取樣1次),較高風險區的監測點,每年取樣2次(枯、豐水期各取樣1次),中等、較低、低風險區的監測點,每年取樣1次(枯水期),地表水監測點每年取樣4次(每季度取樣1次)。污染源

對照監測點采樣頻次宜不少于每年1次,其他監測點采樣頻次宜不少于每年2次,發現有地下水污染現象時需增加采樣頻次。表2.2.5不同監測對象的地下水采樣頻次五、監測項目和分析方法(一)監測項目1.地下水監測項目主要選擇《地下水質量標準》的常規項目和非常規項目。監測項目以常規項目為主,不同地區可在此基礎上,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非常規項目。同時為便于水化學分析審核,還應補充鉀、鈣、鎂、重碳酸根、碳酸根、游離二氧化碳等項目。2.地下水飲用水源保護區和補給區以《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GB/T14848-2017)常規項目為主,可根據地下水飲用水源環境狀況和具體環境管理需求,增加其它非常規項目。3.區域地下水監測項目參照《區域地下水質監測網設計規范》相關要求確定。4.污染源的地下水監測項目以污染源特征項目為主,同時根據污染源的特征項目的種類,適當增加或刪減有關監測項目。5.礦區或地球化學高背景區和飲水型地方病流行區,應增加反映地下水特種化學組分天然背景含量的監測項目。6.地下水環境監測時的氣溫、地下水水位、水溫、pH、溶解氧、電導率、氧化還原電位、嗅和味、渾濁度、肉眼可見物等監測項目為每次監測的現場必測項目。7.實際調查過程中的監測項目應根據地下水污染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尤其是特征項目以及背景項目的調查。8.所選監測項目應有國家或行業標準分析方法、行業監測技術規范、行業統一分析方法。五、監測項目和分析方法(二)分析方法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