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詞語意義用法辨析-聯系語境精準判斷 課件_第1頁
2025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詞語意義用法辨析-聯系語境精準判斷 課件_第2頁
2025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詞語意義用法辨析-聯系語境精準判斷 課件_第3頁
2025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詞語意義用法辨析-聯系語境精準判斷 課件_第4頁
2025屆高考語文二輪復習:詞語意義用法辨析-聯系語境精準判斷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板塊補弱增分學案專題六語言文字運用專題一文言文閱讀——文意理解閱讀考情概覽年份卷別題材選擇題主觀題詞語運用句子復位人稱用法成語填空語病修改句子補寫標點運用句式變換賞析修辭人稱轉換疊詞詞語理解2024新課標Ⅰ卷科普文:睡眠與疲勞的關系

√√√

√新課標Ⅱ卷文學類:看云記

√√

科普類:運動有利于健康√

√√

2024九省聯考文學類:古畫中的盛夏√√

說明類:生命如何生存

2023新課標Ⅰ卷說明文:遺忘√

√√

文學類:《駱駝祥子》

√√新課標Ⅱ卷文學類:騰沖皮影戲

科普類:耳機√

√√

√2022新高考Ⅰ卷科學家欒恩杰

√√

科普類:肥胖√

新高考Ⅱ卷科普類:天宮課堂

√√

文學類:呼蘭河傳

√√√

考情分析一、語段題材2024年新課標Ⅰ卷出現了“一拖五”的命題形式。2022—2023年不論是新高考卷還是全國卷都是兩個語段,每個語段設置兩到三個題目。可見,語用題的情境性增強了。體裁上以說明文、散文語段為主。題材上,從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肥胖”、新高考全國Ⅱ卷的“天宮課堂”,到2023年的“生活材料+名著材料”,再到2024年的“睡眠與疲勞”“運動與健康”,選材上更加廣泛,內容上更加關注現實生活和社會熱點。二、考點題型2024年九省聯考,語用題增加了2個選擇題。2024年新課標Ⅰ卷“一拖五”全部是主觀題。2023年新課標Ⅰ卷考查疊詞的表達效果。又一改過去考查標點的客觀題的形式,采用主觀題考查,且考查了之前較少考查的逗號,要求考生分析句中的逗號“是怎樣增強表現力的”。2023年新課標II卷考查了“疑問代詞”,能力指向是考查考生正確使用疑問代詞“誰”的能力。2022年,將詞語運用的選擇題變為填空題,增大了難度,更為有效地考查詞語運用的能力。同時還出現了人稱運用的主觀分析和推理式擴寫的新題型。2021年全國卷語段二都以主觀題形式出現,具體考點是“句子補寫+語段壓縮/句式運用/賞析修辭效果”,其中,2021年全國乙卷,將語段壓縮和句式運用綜合考查;新高考卷則主觀題、選擇題并重,考點是“句子補寫+句子復位/句式變換”。【備考策略】策略規劃——二輪如何復習語言運用1.夯實語言基礎能力。盡管命題形式不斷出新,但詞語、病句、語言表達的連貫和語句補寫等知識點可謂語文試卷中永久飄揚的“旗幟”,具有輪考的特點。語用題主要是考查基礎知識,備考2025,需要夯實基礎,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能力運用將無從談起。2.提升情境運用能力。“無情境不命題”在新高考卷中得到了充分體現,無論是新課標Ⅰ卷還是新課標Ⅱ卷,均隨文設題,不拘一格。所以要注重提升學生情境運用能力。3.知識點全覆蓋復習。近3年語用題詞語、成語、病句、修辭、句式、標點符號、人稱代詞等均有設題,命題的范圍進一步擴大,這啟示我們復習要全面覆蓋,不漏任何一個知識點,注重主觀表達的訓練,規范作答。一、(2024·新課標Ⅰ卷)閱讀文字,完成1~5題。當你覺得勞累而懶得說話,情緒、胃口不佳且腦子不轉時,往往是身體在提醒你:“電量已經觸底,需要立即充電。”常用的充電方式,包括合理睡眠、適度運動、調整飲食等多種,其中睡眠最為重要。①如果睡眠不足和睡眠過度都會加重人的疲憊感,②引發多種疾病,③所以,④通過睡眠如何快速讓自己精力充沛,才是問題的關鍵。睡眠時長是保證身體正常運轉的必要條件。至于每天要睡多久才能保證身體健康,相信喜愛健康科普節目的人,都已經耳熟能詳了。實際上,我們所需的睡眠時長是A的,有人不睡夠9個小時難以清醒,有人睡上4個小時就能活力滿滿;有人睡了很長時間仍然精神萎靡,有人只要打個盹兒就能B。因此,能夠保證自己心情舒暢、精神飽滿的睡眠時長,就是最適合自己的睡眠時長。睡眠不足會導致疲勞無法緩解而殘留下來,長此以往,疲勞會像負債一樣逐漸累積并且利上滾利,掏空你的“家底”,進而引發多種疾病。(

)也很簡單:在節假日睡到自然醒,記下你的睡眠時長,然后減去工作日的睡眠時長,如果多出2個小時以上,即說明你正處于“睡眠負債”的狀態,需要及時補充調整。但另一方面,一次性補充過多的睡眠,又會擾亂人體生物鐘,使你的睡眠質量大打折扣,同時引發新的疲勞。所以對于“睡眠負債”,要采取“分期償還”的方式求得解決。其實,(

),如果質量不佳,睡眠時間再長也難以恢復疲勞。而提高睡眠質量的方法有很多種,如在固定時間起床,以調整身體節律;在睡眠前洗熱水澡,以盡量放松身心。只有睡得夠,睡得好,堅持不懈,才能從“感覺身心疲憊”成功轉化成“感覺棒極了”。1.文中第一段用“電”比喻人的精力體力,使用了借喻的修辭手法。請以“云”為本體寫一個句子,要求:語意完整,使用借喻;借喻貼切,表達流暢。解析借喻是比喻的一種,本體和比喻詞都不出現,而是借用喻體直接代替本體,即直接把甲(本體)說成乙(喻體)。解答此題,可以先從本體(“云”)出發,抓住且突出“云”的潔白、蓬松等特點,再以其為中心,合理想象出一句話。答案示例一:那是一個晴朗的夏日,蔚藍的天空中飄著一朵朵潔白的蓮花。示例二:一陣大風吹過,天空中擁擠的羊群被吹得搖搖擺擺,逐漸向遠處散去。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解析A處所在的句子為總起句,其后是“有人……有人……有人……有人……”,講述的是人們的不同情況,故應填“因人而異”之類的成語。B處所填成語,既要和“難以清醒”“精神萎靡”意思相反,又要和“活力滿滿”意思相近,故應填“神采奕奕”之類的成語。答案

A因人而異B神采奕奕(精神抖擻/精神煥發)3.文中第一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解析①句中,關聯詞使用不當,可刪去“如果”或將“如果”改為“因為”;④句中,語序不當,可將“通過睡眠”與“如何”互換位置。答案

①改為:睡眠不足和睡眠過度都會加重人的疲憊感。④改為:如何通過睡眠快速讓自己精力充沛,提問題的關鍵。4.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解析甲處,前文提及睡眠不足的問題,后文“在節假日睡到自然醒……即說明你正處于‘睡眠負債’的狀態”,說的是如何判斷是否處于“睡眠負債”的狀態,冒號前有“也很簡單”的語句,所填內容作其主語,由此可推知,此處應填“而是判斷自己是否‘睡眠負債’”之類的語句。乙處,所在語句承上啟下,前文說的是睡眠時長的問題,本段說的是睡眠質量的問題,由后文“如果質量不佳,睡眠時間再長也難以恢復疲勞”可推斷,語境是將“睡眠時長”和“睡眠質量”作比較,且強調了“睡眠質量”的重要性,故應填“睡眠質量比睡眠時長更為重要”之類的語句。答案甲:而要判斷自己是否“睡眠負債”乙:睡眠質量比睡眠時長更為重要5.文中畫波浪線的“恢復疲勞”,有人說不合邏輯,有人說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請簡要說明理由。

解析題干中提供了兩種觀點:一種認為“恢復疲勞”不合邏輯,另一種認為可以使用。分析時,應綜合考慮語言現象中邏輯與約定俗成之間的關系。一般來說,語言表達應合乎邏輯,合乎語法規范,但有些語言表達為人們所約定俗成,雖不符合邏輯和語法規范,但不影響理解,這種情況下是可以使用的,如“養病”“救火”等。若認為不合邏輯,可從語言表達應符合邏輯、語法規范的角度說明理由;若認為可以使用,可從語言表達有約定俗成現象的角度說明理由。能夠自圓其說即可。答案

觀點一:不合邏輯,要恢復的是精力體力,對疲勞需要消除。觀點二:可以使用,“恢復疲勞”并不是說重新回到疲勞狀態,而是由疲勞狀態恢復正常。二、(2024·新課標Ⅱ卷)語言文字運用(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7題。看云似乎是很多北京人的日常,自到了北京,我也入鄉隨了俗,經常看起云來。那天是周六,我和幾個朋友在一家書店閑聊,因為一直留意著窗外的云,聊天時我有些心不在焉。書店是整幅的玻璃幕墻,大大小小的云在窗框里,如畫一般,還帶有特別隨意任性的毛邊兒。帶著流蘇一樣的大毛邊兒的大塊云和帶著細絲一樣的小毛邊兒的小塊云都主打一個飄逸輕盈。哪怕再高妙的丹青手,也畫不出來那個勁兒,實在是美翻了。云這么好看,卻也不妨礙它下雨。那天,我們在宋莊的街道上閑逛,走著走著雨就來了。雨來了,云還在,太陽也還在。這就是名副其實的太陽雨了吧?淋著這雨,我們都沒有打傘。打傘會覺得辜負了這云的,也會辜負這雨,不是嗎?6.文中畫線處是個長句,請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解析作答本題,首先要分析句子結構,找到長句的主干句。分析可知,畫線處的主干句是“大塊云和小塊云都主打一個飄逸輕盈”。然后將句子的修飾成分提取出來,變為兩個分句,即“大塊云帶著流蘇一樣的大毛邊兒”“小塊云帶著細絲一樣的小毛邊兒”。還可對這兩個分句進行進一步細分,改為“大塊云有大毛邊兒,流蘇一樣”“小塊云有小毛邊兒,細絲一樣”等。據此進行整合即可得出答案。答案

示例一:大塊云有大毛邊兒,流蘇一樣。小塊云有小毛邊兒,細絲一樣。它們都主打一個飄逸輕盈。示例二:大塊云帶著流蘇一樣的大毛邊兒,小塊云帶著細絲一樣的小毛邊兒,它們都主打一個飄逸輕盈。7.文章結尾處的“不是嗎?”是個問句,卻并不表疑問,它起到了什么作用?解析首先,要明確“不是嗎?”的句式類型——反問句;然后,結合反問句的一般表達效果(運用疑問的語氣來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加強語氣;增強感情,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說服力,為文章奠定一種激昂的感情基調),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即可得出其作用。答案

①“不是嗎?”是個反問句,用疑問語氣肯定和強化“打傘會讓人覺得辜負了這云、這雨”這一意思;②強化了作者的感情,也激發了讀者的同感,能加深讀者的印象。(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題。眾所周知,運動可以幫助放松肌肉、減輕身體緊張感、改善血液循環,讓我們身體更健康。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運動更是讓我們心情愉悅、大腦強健的“靈丹妙藥”。多年以前,運動就已被列入情緒障礙的治療方法之一,療效不但立竿見影,令人信服,而且適用范圍很廣。8.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解析語病之一為句式雜糅。將“被列入……方法”與“被列為……方法之一”兩種句式雜糅在了一起,可以修改為“被列入情緒障礙的治療方法中”或“被列為情緒障礙的治療方法之一”。語病之二為語序不當。“不但”“而且”連接的幾個分句中,“療效”作“立竿見影,令人信服”的主語,“適用范圍”作“很廣”的主語,主語不一致,關聯詞應放主語前,故應將“不但”移到“療效”之前。答案

示例一:多年以前,運動就已被列入情緒障礙的治療方法中,不但療效立竿見影,令人信服,而且適用范圍很廣。示例二:多年以前,運動就已被列為情緒障礙的治療方法之一,不但療效立竿見影,令人信服,而且適用范圍很廣。9.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解析第①處,根據橫線前的“連續高強度運動一段時間后”可知,此處填的應是高強度運動一段時間的結果,再結合橫線后的“但心情很好”可知,此處應與“心情很好”構成轉折,而連續高強度運動一段時間的結果一般是“身體疲憊”,因此此處可填“雖然身體疲憊”或“雖然身體會酸軟無力”之類的內容。第②處,根據“不是每個人”可知,此處應填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再結合前文的中心意思“運動能讓人心情愉悅、大腦強健,高強度運動更是讓人酣暢淋漓”和后文“但即使做一些輕微運動,也是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可知,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進行高強度運動,但只要能做一些輕微運動,也對身心健康有益,因此此處可填“都能進行高強度運動”之類的內容。答案

①雖然身體疲憊(或“雖然身體會酸軟無力”)

②都能進行高強度運動10.下列句子中的“相信”與文中加點的“相信”,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身處困境他卻并不消沉,相信自己能拼出一個光明的未來。B.我滿心歡喜地迎接他回來,相信現在的他一定和從前不同。C.看到氣勢磅礴的壺口瀑布,相信每一位游客都會激動不已。D.翠翠還是不離開碼頭,相信祖父會來找她,同她一起回家。C解析文中加點的“相信”表示認為某事是真實的、可信的,表達一種推測和信任。A項,“相信”是有信心的意思。B項,“相信”是認為的意思。C項,“相信”也是認為某事是真實的、可信的,與文中的“相信”意義和用法相同。D項,“相信”是期望、盼望的意思。補弱學案17詞語意義用法辨析——聯系語境,精準判斷考情概覽年份卷別所考詞語提問方式命題特點2024·新課標Ⅱ卷相信下列句中加點的“相信”與文中加點的“相信”,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①近三年,語境中的詞語辨析每年都有考查,已成為必考考點;②由最初的考查代詞用法,逐漸發展為對常見多義虛詞、實詞(甚至短語)的考查;③辨析兼顧意義和用法,有時只考查其中一方面;④題型以選擇題為主,偶有簡答。分值多為3分。2024·全國甲卷要下列句中加點的“要”與文中加點的“要”,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024·九省聯考給下列句中加點的“給”與文中加點的“給”,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023·新課標Ⅰ卷處處、微微、早早/處、微、早文中有三個重疊形式“處處、微微、早早”,說說它們和“處、微、早”相比,語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像……似的語言文字運用Ⅰ和語言文字運用Ⅱ畫波浪線部分,都有“像……似的”,說說二者表意的不同2023·新課標Ⅱ卷誰下列句中的“誰”和“耳機一戴,誰也不愛”中的“誰”,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023·全國乙卷能下列句中的“能”與文中加點的“能”,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2022·新高考Ⅰ卷你下列句子中的“你”與文中畫橫線處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項是糾錯目標:1.能結合語境判斷詞語意義與用法的異同。2.能聯系語境辨析詞語表達效果。1.了解辨析人稱代詞或其他常見實詞、虛詞等不同題型的解題要領,培養在具體語境中解讀詞匯、理解語義的能力;學會辨析相同或相近語言形式中語義上的細微差別。比如人稱代詞,要結合語境去斷定:是特指,還是泛指;是單指還是復指;是少數幾個還是某一群體;是實指,還是虛指。解答時,首先要結合語境,理解人稱代詞所指代的人是誰,然后再比較分析找出答案。2.認識語言的復雜性和規律性,關注復雜的語言現象,增強語言文字運用的敏感性,學會在具體語境中培養語感。3.高考真題引導,各地最新試題專練,精講+精練,提高得分率。目錄01.易錯點1不能準確辨析常見虛詞和實詞02.測評練案易錯情況判斷不出語境中同一虛詞或實詞的區別出錯原因(1)必備知識方面:①常見虛詞、實詞意義與用法掌握不準,積累不足;②不了解考查規律——一般不讓考生直接回答詞語用法、意義的區別,而是結合具體的語境,判斷出異同即可。(2)關鍵能力方面:①結合語境對詞語進行辨析的能力不足;②揣摩分析詞語表達效果的能力不足;③語感不強。[即時訓練]1.(2023·新課標卷Ⅱ)下列句子中的“誰”和“耳機一戴,誰也不愛”中的“誰”,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B.生活中誰都需要表達和交流。C.我本來是跟他開玩笑的,誰知道他竟然生氣了。D.我越來越深刻地感覺到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C解析“誰”是疑問代詞。A項,“誰”表示問人;B項,“誰”是任指,表示任何人,用在“都”前面,表示所說的范圍之內沒有例外;C項,“誰”用在反問句里,表示沒有一個人,這里的“誰知道”是“不料”的意思;D項,“誰”指中國人民志愿軍。“耳機一戴,誰也不愛”中的“誰”是任指,表示任何人,用在“也”前面,表示所說的范圍之內沒有例外,B項中的“誰”與其用法一致。“誰”的意義和用法1.疑問代詞。①問人。例:誰知道這道題目答案?②用在反問語氣里,表示沒有一個人。如:誰能反對人是需要空氣才能存活?③誰知道。“誰知道”有時候是“不料”的意思。例:誰知道他竟然生氣了。2.虛指,表示不知道的人或無須說出姓名和說不出姓名的人。例:①我的書不知道被誰拿走了。②今天沒有誰來過。3.泛指(任指)表示任何人。①用在“也”或“都”前面,表示所說的范圍之內沒有例外。例:這件事誰也不知道。大家比著干,誰都不肯落后。②主語和賓語都用“誰”,指不同的人,表示彼此一樣。例:他們倆誰也說不服誰。③兩個“誰”字前后照應,指相同的人。例:大家看誰合適,就選誰當代表。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事實上,生活中你會發現,有許多整天嚷嚷著要減肥或者正在減肥的人,其實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應該減肥的人對此卻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斷是否需要減肥呢?2.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畫橫線處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你要覺得這段話對深化文章的主題沒什么幫助,就刪了吧。B.聽了老師的話,三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聲了。C.他是個非常用功的同學,尤其是鉆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D.請你選三名學生參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夢想”演講比賽。C解析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生活中你會發現”中的“你”沒有確定的指稱對象,可以指看到該文章的任何人,是泛指用法。選項A和D中的“你”,都有確定的具體的指稱對象,即指稱交談的對象;B項的“你”和“我”交互做主語和賓語,代指一定范圍(三個人)中的一個;C項的“你”可以指任何人,“叫你不得不佩服”即任何人都佩服,和文中的“你”用法相同。D解析原句中“就”表示動作行為憑借的條件,相當于“趁著、借著”。A.表被動。B.靠近、接近。C.指搭配著吃東西。D.表示動作行為憑借的條件,相當于“趁著、借著”。B解析文中的“能”含義是“擅長”。A.“能”,動詞,“能夠,可以”;B.“能”,動詞,“擅長,善于”;C.“能”,動詞,“能夠,可以”;D.“能”,動詞,“能夠,可以”。“能”是現代漢語常用的助動詞,基本的意義是表示有能力或有條件做某事,此外還有表示善于做某事、情理上許可或環境上許可等意義。表示善于做某事時,“能”之前可以用程度副詞“很”“最”“非常”“特別”等修飾,這是區別于其他意義的形式標記。比如上文中“郭能吃飯”,也可以說“郭很能吃飯”,是說郭胃口好、食量大,“能”表示善于做某事。

解析本題考查語氣詞及其表達效果。“可是跟誰講理去呢”,根據句子內容可知,“呢”表示反問,有強調之意,強調不能和誰講理。“蘇杭的春天應當沒有這不得人心的風吧”,“吧”表示猜測,作者猜測蘇杭的春天沒有這不得人心的風,表明作者期望蘇杭的春天沒有這種風。“好有個地方去‘避風’呀”,“呀”表示感嘆語氣,作者想有個地方去“避風”,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渴望。答案

①“呢”表示反問語氣,強調不能跟誰講理去;②“吧”表示猜測語氣,表明作者期望蘇杭的春天沒有這不得人心的風;③“呀”表示感嘆語氣,作者希望有個地方去“避風”。語氣詞意義的表示情況本來如此,主要是陳述語氣了表示新情況的出現,起成句煞尾的作用,主要是陳述語氣和祈使語氣呢指明事實不容置疑、略帶夸張或表疑問,主要是陳述語氣和疑問語氣吧表示疑信之間,有猜度或商量口氣,主要是疑問語氣和祈使語氣嗎表示疑問,主要是疑問語氣啊使語氣舒緩,增加感情色彩,主要是感嘆語氣、疑問語氣、祈使語氣和陳述語氣[知識積累]常見語氣詞的意義【練后小結】

人稱代詞常見用法(一)人稱的虛指和實指、定指和泛指1.第一人稱“我”用法例子(1)稱自己。小明和我是同班同學。(2)泛指自己一方。彼竭我盈,故克之(3)我們的(作定語)我國(4)跟“你”,連用,表示泛指。你一言,我一語。用法例子(1)包括說話人在內的若干人。要(注意范圍)老師一再叮囑我們要注意安全。(2)指包括說話人自己在內的所有人。我們要珍愛地球家園。(3)指“我”。昨天學了第九課,今天我們來講第十課。“我們”用法例子(1)稱對方。你好。(2)表示領屬,如同你的、你們的,多用在單位之前。你班、你校、你廠(3)泛指任何人,包括說話人自己。要想成績好,那你就得努力。(4)泛指,跟“我”或“他”配合使用,表示“這個”或“那個”。你一言,我一語。2.第二人稱“你”用法例子(1)代詞,第三人稱,指自己和對方以外的某個人,實指。這段時間,他很辛苦。(2)形容詞,別的,另外的。別無他物,他山之石(3)名詞,另外的人或事物。愛情是排他的。(4)泛指,任何一個人。生活總有這樣一個人,他總是很快樂。(5)虛指,用在動詞和數量詞之間。最近事情太多,理不出個頭緒,算了,先睡他一覺再說。3.第三人稱“他”(二)人稱代詞的己指和旁指當面對面交流時,一般會用第一、第二人稱的代詞。但在特殊的人面前,說話人常常改變稱謂,以形成一種特殊的語用效果。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己稱與旁稱的互換上。例如:說話對象己稱旁稱對孩子稱自己我“媽媽”“爺爺”“奶奶”對愛人稱自己我“別人”“人家”分析:①句中用“奶奶”來指代說話人“我”,稱謂改變之后強調了奶奶與孫子的關系,并且以孩子的口吻來稱呼拉近了與孩子的距離。分析:句中用“人家”來指代“我”,稱謂改變之后含有親熱或俏皮的意味。人稱的語用分析一般都放在語段情境中去考查。在真實的語境中,談話者會根據交際的需要將幾個人稱進行轉換,或者讓人稱的數量范圍發生變化。(時間:40分鐘分數:25分)測評練案A1.下列句子中的“這”和文中加點的“這”,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A.你順利完成學業,這值得慶賀。B.你不用做飯,我這就走。C.自信點,勇敢些,別怕這怕那的!D.我這才知道運動的好處。解析材料中的“這”和A項的“這”均代指上文出現的具體事情。B項中的“這”即立即、馬上的意思;C項中的“這”是泛指,與“那”對舉,代指眾多事物;D項中的“這”指說話的同時,指當下。D2.下列句子中的“燃燒”和“運動能夠燃燒脂肪”中的“燃燒”,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A.從8月8日開始,美國夏威夷州毛伊島的山火,燃燒了整整7天。B.在和平年代,我們不應忘記爭取民族獨立的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C.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消息傳來,世界人民的怒火開始燃燒了。D.做事要講求效率,過多的低效加班是在燃燒大家的工作熱情!解析“運動能夠燃燒脂肪”中的“燃燒”意為消耗。A.“燃燒”意為物質燃燒;B.“燃燒”意為迸發,褒義;C.“燃燒”意為爆發、被引燃。D.“燃燒”意為消耗。A3.下列句子中的“那么”與文中加點的“那么”,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3分)A.但這些人必沒有到過鎮江、揚州,那兒的干絲比南京細得多,又從來不那么甜。B.這樣做既然不行,那么你打算怎么辦呢?C.因此改變了計劃,用文字代替色彩,來描寫見聞。那么工作了一年,自己方發現,文字所能表現的,也有個限度。D.我已經快六十了,買下那么兩三所小房,吃房租,也夠咱一天吃兩頓白面的了。解析“那么”在文中是指示代詞,用來指示程度。A.指示代詞,用來指示程度。B.連詞,表示順著上文的意思,引出應有的結果。C.用來指示方式。D.放在數量詞前,表示估計數目。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由航天科工三院35所生產的著陸反推發動機控制裝置作為神舟十四號飛船的關鍵設備,承擔著在最后數米為飛船返回艙“剎車”的任務。置于返回艙底部的高度控制裝置將準確探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