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外古詩詞誦讀》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2.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詩歌的意思。3.在反復誦讀與想象中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受到情緒的感染和心靈的震撼。【重點難點】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詩歌的意思,背誦詩歌。2.在反復誦讀與想象中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受到情緒的感染和心靈的震撼。【任務群】任務一:誦讀·音韻傳情任務二:鏈接·文學常識任務三:譯讀·詩文大意任務四:賞析·把握情感【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學校擬修建文化長廊,《竹里館》《春夜洛城聞笛》《逢入京時》《晚春》入選“唐詩·絕句里的情味”板塊,請你幫助學校完成該板塊各展板設計的相關任務。二、教學新課任務一:誦讀·音韻傳情1.展板第一展區為“誦讀·音韻傳情”,請你大聲誦讀四首唐詩,讀準音韻節奏,并把詩歌朗讀錄制成音頻,制作成二維碼鑲嵌在“誦讀·音韻傳情”展區。課件播放朗誦錄音并展示:竹里館王維獨坐/幽里,彈琴/復長。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玉笛/暗飛聲,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逢入京使參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晚春韓愈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斗芳。
楊花榆/無才思,
惟漫天/作雪飛。任務二:鏈接·文學常識2.展板第二展區為“鏈接·文學常識”,請你根據課下注釋和下面資料助讀,以及查閱資料所得,幫助工作人員補齊下列表格。題目體裁出處作者簡介創作背景《竹里館》《》王維(約701—761),字,河東(治所在今山西永濟西)人,祖籍太原祁縣(今屬山西),唐代、畫家,有“”之稱。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軾評價他的作品“”“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作者曾經在陜西藍田的輞川居住,有《輞川集》組詩二十首,這是其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館,是輞川別墅二十景之一,應當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王維當時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詩人在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凈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春夜洛城聞笛》《》李白(701—762),字,號,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與杜甫合稱“”。其詩構思奇特、情感強烈、想象豐富,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風格飄逸豪放,詩歌語言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著稱。這首詩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或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城(即洛陽)時所作。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時稱東都。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棧里,偶然聽到笛聲而觸發故園情,因作此詩。《逢入京使》《》岑參(約715—770),江陵(今屬湖北)人,代詩人。與齊名,并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其詩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唐天寶八載(749),作者赴任安西節度使幕府書記,這首詩寫于赴任途中。入京使,回京城長安的使者。兩人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頓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此詩就是描寫了這一情景。《晚春》《》韓愈(768—824),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唐代家、家、教育家,之一。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并稱“”有《昌黎先生集》這是作者《游城南十六首》組詩的第三首,大約作于元和十年(815)。作此詩時,韓愈已年近半百。預設:題目體裁出處作者簡介創作背景《竹里館》五言絕句《王維集校注》王維(約701—761),字摩詰,河東(治所在今山西永濟西)人,祖籍太原祁縣(今屬山西),唐代詩人、畫家,有“詩佛”之稱。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軾評價他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作者曾經在陜西藍田的輞川居住,有《輞川集》組詩二十首,這是其中的第十七首。竹里館,是輞川別墅二十景之一,應當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王維當時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詩人在意興清幽、心靈澄凈的狀態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凈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的。《春夜洛城聞笛》七言絕句《李白集校注》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合稱“李杜”。其詩構思奇特、情感強烈、想象豐富,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風格飄逸豪放,詩歌語言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著稱。這首詩是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或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城(即洛陽)時所作。洛陽在唐代是一個很繁華的都市,時稱東都。當時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棧里,偶然聽到笛聲而觸發故園情,因作此詩。《逢入京使》七言絕句《岑參集校注》岑參(約715—770),江陵(今屬湖北)人,唐代詩人。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其詩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唐天寶八載(749),作者赴任安西節度使幕府書記,這首詩寫于赴任途中。入京使,回京城長安的使者。兩人立馬而談,互敘寒溫,知道對方要返京述職,頓時想到請他捎封家信回長安去。此詩就是描寫了這一情景。《晚春》七言絕句《韓昌黎詩系年集釋》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州)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并稱“韓柳”有《昌黎先生集》這是作者《游城南十六首》組詩的第三首,大約作于元和十年(815)。作此詩時,韓愈已年近半百。任務三:譯讀·詩文大意3.展板第三展區為“譯讀·詩文大意”,請你根據課下注釋和工具書對四首唐詩進行譯讀。預設:任務四:賞析·把握情感4.展板第四展區為“賞析·把握情感”,請同學們結合創作背景和詩歌核心意象理解詩歌所傳達的情感。課件出示:(1)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琴,一邊發出長長的嘯聲,體現了詩人高雅閑淡、超凡脫俗的氣質。“獨”是“獨自”的意思,此處放在開頭給人留下突出印象,貫穿全篇,塑造了一個獨居者的形象。后兩句用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與自己心心相印的知己,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特的想象力。全詩格調幽靜閑遠,表現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境。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表現了詩人寧靜淡泊的心境以及高雅絕俗的境界。【真題鏈接】①前兩句描繪出了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境?預設:這兩句詩描繪出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遣詞造句簡樸清麗,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②找出詩中所描寫的意象與人物活動的詞語,分析這首詩描繪出了怎樣的一個世界?預設:詩中景物:“幽篁”“深林”“明月”人物活動:“獨坐”“彈琴”“長嘯”描繪出沒有塵世喧囂,沒有名利干擾,幽深清明的自然世界。③詩人是通過什么表現手法來描繪這樣一個清凈的世界的?預設:運用白描的表現手法,以“幽篁”、“深林”、“明月”等意象,為我們勾勒出一幅月夜竹林圖,而詩人身處如此幽靜的竹林之中,有明月和琴聲相伴,更加凸顯出環境的靜謐以及詩人內心高雅淡泊的境界。④這首詩用字造語都是平平無奇的,但是四句詩合起來,卻妙諦自成,境界自出,蘊含著一種特殊的藝術魅力,它妙在何處?預設: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略和欣賞它的美,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外景與內情是抿合無間、融為一體的。在語言上則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征的風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2)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第一句從笛聲落筆,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的悠揚笛聲打動了深夜不眠之人,這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寫笛聲由春風吹散,傳遍了洛陽城,這是詩人的想象,也是藝術的夸張。第三句寫春風中傳來的笛曲,“折柳”二字一語雙關,既指名曲《折楊柳》,又暗指詩人的客愁鄉思。第四句點明主旨,抒發思鄉之情,令人回味無窮。這首詩寫詩人在客居洛陽城的一個夜晚,聽到抒發離別之情的笛聲,引起了思鄉之情。【真題鏈接】①“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中的“暗”“散”“滿”用字精妙,請賞析。預設:詩人不說聞笛,而說笛聲“暗飛”,變客體為主體。因為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用此“暗”字,十分恰當。笛聲暗起,似乎專門飛來觸動羈旅者的離愁別緒。“散”本意是均勻、遍布的意思,用在這里說笛聲散入春風,即笛聲隨著春風傳揚于洛陽城的各個角落,為后面“滿落城”做鋪墊,表達了詩人思鄉之心切。“春風滿洛城”,仿佛整個洛陽城無處不縈繞著悠揚的笛聲。這是詩人極度夸張的主觀感受。隨著春風均勻散布于洛城的各個角落,充分表現了洛城春夜之靜謐,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之心切。②前人在評論這首詩時曾說“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詩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預設:“折柳”,即《折楊柳》,漢代樂府曲名,內容多敘離別之情。“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折柳”二字一語雙關,既指曲名《折揚柳》,也暗指詩人的客愁鄉思,為全詩點睛之筆。古人送別親友時,折柳相贈,暗示留戀、留念的意思。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這種思鄉之情是由聽到的“折柳”的曲調引起的。(3)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首句寫眼前實景。長路漫漫,家鄉已遠。第二句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龍鐘”“淚不干”形象地描繪了詩人思念長安親人的深情神態。后兩句正面描寫與回京使者相逢的場景。這兩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吻,走馬相逢,沒有紙筆,無法寫信,只能煩勞使者捎個口信吧,聊慰鄉思。這首詩描寫了詩人遠涉邊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其捎口信給家人報平安的場景,抒寫了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以及思念親人又不愿讓親人掛念的復雜情感。【真題鏈接】①展開聯想與想象,用你的語言描繪一下“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所展現的畫面。預設:離開長安已經好多天了,回頭一望,只覺長路漫漫,塵煙蔽天。詩人又思念起家鄉和親人,不禁掩面抽泣,淚水很快就沾濕了雙袖。②“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預設:第一句寫眼前實景,長路漫漫,煙塵蔽天。“龍鐘”“淚不干”運用夸張的修辭,形象地描繪出詩人對長安親人無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淚的神態,表達思念親人之情,為下文寫捎口信回家“報平安”做鋪墊。③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預設: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報國與親情難以兩全,思念親人又不愿讓親人擔心的復雜情感。(4)晚春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前兩句總寫花草樹木的惜春表現。“知春”“斗芳菲”賦予花草樹木以人的情態,它們以爭妍斗艷的方式表達對春天的珍惜和留戀之情。后兩句具體寫楊花、榆莢的惜春表現。運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說它們“無才思”,也都盡自己所能,紛紛飄落,如雪花般盡情飛舞來表達對春天的留戀。詩人通過描寫“草樹”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表達了自己對大好春光的珍惜之情,同時寄寓著一定的人生哲思,即人們應該乘時而進,抓緊時間去創造有價值的東西。【真題鏈接】①前兩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取得了怎樣的藝術效果?預設:“知”“斗”用擬人的修辭使花草樹木有了留春惜時的生命特征。其中“斗”字生動地寫出了百花爭芳斗艷的景象。描繪出花木像是知道春將歸去,所以特別珍惜這最后的美好時光,爭芳斗艷的畫面。②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對三、四句詩進行賞析。預設:運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紛紛如雪花般盡情飛舞,為晚春添色,加入留春的行列。③請結合本詩的創作背景,談一談三、四句詩給我們帶來的啟示。背景資料:此詩是《游城南十六首》組詩的第三首,作于元和十一年,此詩是作者在晚春時候游城南時有所感悟而作,此時作者年齡已進入“晚春”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流浪動物收容站建設規劃設計方案(模板)
- 加強家醫上門服務體系建設的策略
- 回轉窯項目實施方案(參考范文)
- 供水管網優化升級計劃規劃設計方案(參考)
- 八省八校T8聯考2024屆高三第一次學業質量評價政治含解析
- 黑龍江東方學院《內部控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北京網絡職業學院《工商管理級學碩》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航海實訓綜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海洋大學《教師課堂教學藝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晶體光學及光性礦物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廠區保安培訓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海淀高三二模語文試題及答案
- 豌豆上公主PPT課件
- 艾滋病防治條例PPT課件
- 天津市建設工程重大風險點位施工條件驗收辦法建質
- 學生入團申請推薦表
- 版權授權書空白模板精品
- 當代教育心理學(陳琦劉儒德主編第二版)章節總結
- 七年級數學下冊第5章軸對稱與旋轉單元綜合測試卷新版湘教版
- 渡槽設計計算書
- (完整版)珠海市建設工程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措施費指導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