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國卷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練習考點24開創外交新局面與新時期外交政策調整課時作業_第1頁
高考全國卷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練習考點24開創外交新局面與新時期外交政策調整課時作業_第2頁
高考全國卷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練習考點24開創外交新局面與新時期外交政策調整課時作業_第3頁
高考全國卷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練習考點24開創外交新局面與新時期外交政策調整課時作業_第4頁
高考全國卷人教版歷史一輪復習練習考點24開創外交新局面與新時期外交政策調整課時作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作業(二十四)一、選擇題1.基辛格在《論中國》中寫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過尋求共同利益來達到目的。毛澤東卻反其道而行之,對交叉重疊的敵意加以利用。”明顯體現毛澤東上述外交思想的是()A.制定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B.確立“求同存異”的外交原則C.推動中美關系正常化D.提出“打倒美帝蘇修”的主張答案:C解析:毛澤東“反其道而行之,對交叉重疊的敵意加以利用”說明了“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外交戰略。聯合美國對抗蘇聯,正是利用了美國對蘇聯的敵意,中蘇關系惡化之后,中美的共同敵人是蘇聯,符合材料中“對交叉重疊的敵意加以利用”,故選C。A、B兩項體現了尋找“共同利益”來達到外交目的的方法,錯誤;“打倒美帝蘇修”體現了我國20世紀60年代“兩個拳頭出擊”的外交政策,使中國在國際上比較孤立,與題干中的尋求合作不符,D項錯誤。2.下表是不同時期《人民日報》關于美國報道的不同態度的文章數量統計表。該表可以說明()1960年第一季度1975年第一季度1985年第一季度積極報道0251消極報道3238188中性報道1610224A.外交關系的變化影響新聞報道B.國家實力成為新聞報道的基礎C.新聞報道追求客觀性和時效性D.新聞報道中意識形態觀念消除答案:A解析:1960年對美國的報道沒有積極報道是由于中美關系對立,1975年以后對美國的態度日益改善,原因是1972年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故選A項。國家實力決定國家政策,但與新聞報道內容沒有絕對關系,B項錯誤;C項表述正確,但材料中未體現出以客觀態度對待美國,故排除;從材料中對美國持消極態度的報道所占比重較大,可知不能體現新聞報道中意識形態觀念消除,D項錯誤。3.1975年中國與歐共體建立關系時,有人評論道“中歐建交的原因主要是安全和戰略的動機,而不是商業性的”。這樣評論是因為()A.歐共體由經濟實體向政治實體轉變B.美蘇霸權主義嚴重威脅了世界和平C.蘇聯的擴張嚴重威脅中、歐的安全D.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開始出現答案:C解析:據材料“1975年”“中歐建交的原因主要是安全和戰略的動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歐共體由經濟實體向政治實體轉變是指歐盟的建立,是1993年,不符合題干時間,故A項錯誤;當時美國處于戰略收縮階段,蘇聯處于戰略進攻階段,故B項錯誤;蘇聯與中、歐相鄰,蘇聯的擴張嚴重威脅中、歐的安全,故C項正確;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趨勢開始出現與中歐建交沒有直接聯系,故D項錯誤。4.下表是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末,中國參與的國際組織數據統計表。對此合理的解釋是()新中國成立到1977年到1989年到1997年政府間國際組織(個)213752非政府國際組織(個)716771163A.中國外交中意識形態色彩淡化B.中國的綜合國力提升C.改革開放后中國開始多邊外交D.中國沖破了兩極格局答案:A解析:據表格信息從新中國成立到20世紀末,中國參與的國際組織數據統計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7年后中國參與的國際組織大量增加,說明中國外交中意識形態色彩淡化,故A項正確。中國的綜合國力提升與參與的國際組織大量增加之間沒有必然聯系,故B項錯誤。1977年中國還未實行改革開放,故C項錯誤。兩極格局結束于1991年,不符合題干時間,故D項錯誤。5.中國有句俗話:“遠親不如近鄰”。聯系新時期中國的外交活動,最能體現上述思想的外交事件是()A.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B.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C.參加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D.建立上海合作組織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遠親不如近鄰”體現的是加強與我國周邊國家發展關系的思想。根據所學知識進一步可知,上海合作組織是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于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成立。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是我國加強與周邊國家關系的重要體現,D項符合史實和題意。6.[2018·棗莊實驗中學月考]某生在整理歸納中國近現代外交關系史時,粗略地繪制了一個兩國關系發展趨勢圖,該生試圖揭示的是()A.中德關系趨勢 B.中美關系趨勢C.中蘇關系趨勢 D.中日關系趨勢答案:B解析:從近現代中美關系看,鴉片戰爭后美國逐漸加入侵略中國的行列。1844年脅迫清政府簽訂《望廈條約》,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趁火打劫,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達到在近代對中國持敵對態度的頂點。1927年國民政府建立,美對華態度逐步改善。新中國成立后對中國持敵對態度,政治上孤立,經濟上封鎖,軍事上包圍威脅。70年代中美關系逐步實現正常化。因此圖示符合近現代中美關系發展趨勢,答案為B。7.[2018·衡陽八中月考]蘇聯解體后,中俄關系從“互視為友好國家”發展到“建設性伙伴關系”,再到1996年確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2001年,中俄兩國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將兩國永做好鄰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決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這主要表明了()A.中國實行不結盟政策B.使中俄傳統的聯盟關系得以延續C.中國實行“一邊倒”的外交D.中俄關系實現正常化答案:A解析:新時期中國實行不結盟政策,改善和發展同世界大國的關系,形成了面向21世紀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二、非選擇題8.外交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加強對外交往有利于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朝貢外交是中國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種外交體系……自商周以來,中原王朝都一直認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國”,凡要與中原王朝建立關系、展開外交者,必須以朝貢方式進行……朝貢外交走進歷史博物館同列強將不平等條約強加在中國頭上分不開,也就是說,是不平等條約迫使當時的中國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現代外交。——《不平等條約的另一面:中國融入全球化歷史進程》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與毛澤東、周恩來等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兩國關系的“堅冰”,成為20世紀影響國際關系格局最深遠的事件之一。——周正平、劉東凱《冀朝鑄:見證中美關系史上關鍵時刻》材料三20世紀80年代,中國領導人開始接受國際貿易中“國際分工”的理念,認識到在國際市場上開發自身“比較優勢”的重要性。亞洲“四小龍”的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為中國提供了效仿的榜樣。中國幾乎同時與所有的國家改善關系,加強了與世界市場的交往和聯系。——摘編自郝雨凡《中國對外經濟政策50年》請回答:(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朝貢外交的特點。簡要分析近代前期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的影響。(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與新中國成立初期相比,中美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從美國方面分析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3)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概括指出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幾乎同時與所有的國家改善關系”的原因。(4)綜合上述材料,就如何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談談你的認識。答案:(1)特點:以“天朝上國”自居,注重朝貢禮儀;以政治目的為主,忽視經濟利益(或以宣揚國威為主);厚往薄來。影響: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客觀上有利于中國向現代外交轉變;推動中國融入全球化。(不需要羅列具體史實,但必須有積極、消極兩個方面的內容)(2)變化:由敵視(對抗)到緩和(正常化)。原因:國家利益的需要;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面臨西歐、日本的挑戰,世界霸主地位動搖;在美蘇爭霸中處于守勢;陷入侵越戰爭的泥潭不能自拔。(3)原因: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