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教版八下科學§4.2各種各樣的土壤教學設計課題4.2各種各樣的土壤單元四學科科學年級八下教材分析本節選自浙教版八下第四章第2節:《各種各樣的土壤》;本節是土壤與植物之間的銜接,從土壤的組成提出土壤的類型,強調了不同類型的土壤的結構不同、性狀的不同,從而導出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最適宜的土壤環境。在植物與土壤的結構體系中有知識遞進的關系。各種各樣的土壤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而不僅要引導學生了解土壤的結構和性狀,更重要的是要學生認識生活中所看到的土壤的結構和它的特征,以及了解植物生長的土壤環境。學習目標科學觀念:區分砂土類土壤、黏土類土壤、壤土類土壤的土壤質地、性狀特征;了解壤土類土壤各種成分的比例;能說出壤土類土壤最適于植物生長的主要理由。科學思維:運用類比和列表比較的方法,區分三種不同的土壤顆粒和三種不同的土壤。探究實踐:通過動手與動腦,歸納實驗結論,區分各種類型的土壤;培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態度責任:懂得保護水土資源的重要性,親身體驗實踐的樂趣。重點三類土壤的質地特征和主要性狀;能敘述壤土類土壤最適于植物生長的主要原因。難點土壤的類型、土壤的性狀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科學理念。教學環節教師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1、除了土壤生物,土壤中還有等非生物成分;各成分相互影響形成了各種不同結構的土壤;2、從巖石到土壤要經歷漫長的等綜合作用;3、土壤環境特點主要是指土壤的程度、、和植物生長狀況。參考:1)礦物質、腐殖質、空氣、水2)物理作用、化學作用、生物作用3)疏松溫度光照導入新課講授新課各種各樣的土壤一、土壤的結構和類型1、土壤中各成分的比例決定了土壤的結構:土壤是由礦物質、腐殖質、水和空氣等物質組成的。這些成分之間相互影響,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結構。例如,如果土壤中的礦物質顆粒較小,土壤的空隙就較少,土壤中的水和空氣也就少了。如果土壤大小顆粒的比例和排列方式發生變化,或者土壤中的成分在比例上發生變化,就會導致土壤的結構發生變化。2、礦物質顆粒的類型:(附視頻)土壤主要是由礦物質顆粒構成的,因此,大小不等的礦物質顆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就成為影響土壤結構最重要的因素。土壤的礦物質顆粒有粗有細,粗的叫做砂粒,細的叫做黏粒,介于兩者之間的叫做粉砂粒。活動:1)各取砂粒、粉砂粒、黏粒少許,能用手感觸它們的不同嗎?參考:砂粒的顆粒感比較強,黏粒給人有一種細膩感,粉砂粒則介于兩者之間。2)取2只漏斗,在漏斗口里放一些脫脂棉花。在漏斗A中放一些砂粒,在漏斗B中放一些黏粒。將漏斗分別擱在錐形瓶上,往每個漏斗中倒半燒杯水。5分鐘后,觀察2只漏斗各有多少水流到下面的錐形瓶內。能滲出更多水分的是____________漏斗。3)用粉砂粒替代以上實驗,觀察的滲水情況。現象是。3、土壤的類型: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根據它們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將土壤分為砂土類土壤、黏土類土壤和壤土類土壤三種。(見右上圖)4、不同類型土壤的分布舉例:思考討論:根據三種土壤的結構,你認為:1)哪種土壤通氣性能最強?(砂土類土壤)2)哪種土壤透水性能最強?(砂土類土壤)3)哪種土壤保水性能最強?(黏土類土壤)4)哪種土壤通氣性能最差?(黏土類土壤)視頻:三種土壤的滲水性實驗活動:取足量的砂粒(粒徑大于0.2毫米)和黏粒。在花壇或農地里,選取足量的壤土類土壤。按砂粒與壤土類土壤的比例為20:1的質量分數配制砂土類土壤。按黏粒與壤土類土壤的比例為5:1的質量分數配制黏土類土壤。取少量壤土和已配制好的兩種土壤,加少許水,用手搓一搓。哪種土壤能搓成一個條狀體?(注意:活動結束后要洗手)二、土壤的性狀與植物的生長1、土壤的性狀:(1)土壤的保水、透水、通氣、保肥的能力與土壤礦物質顆粒的組成和比例有關。(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具有連續不斷地供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和營養元素,以及協調土壤空氣和溫度等環境條件,使之利于植物生長的能力。視頻:三種礦物質顆粒與土壤類型觀察分析:將上述活動中的3種土壤分別裝在三只同樣大小的花盆內。分別種植2?~3株大小相近、生長旺盛的同一種類的植物,并澆等量的水一次。將花盆放在窗臺上能照到陽光,但不會被雨水淋到的地方。每天觀察植物生長的情況,并做好觀察記錄。通過觀察發現:種植在_______土壤中的植物生長情況最好。(參考:壤土中植物生長最好)2、壤土類土壤比較有利于多數植物生長:(1)根據長期的實踐經驗,最有利于植物生長的土壤應當是黏性適度,通氣,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土壤。(2)壤土類土壤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長:壤土類土壤固體部分(礦物質顆粒和有機質)占土壤總體積的50%,其中有機質占固體部分的1%?~5%;水和空氣各占25%。這樣的土壤既通氣、透水,又保水、保肥,能為植物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氣和有機質。思考討論:通過各種方法查找一些數據后,你能建立一個砂土類土壤或黏土類土壤各成分體積分數的模型嗎?參考:土壤類型多多,引此引起學生更多的思考:土壤類型與什么因素有關?從土壤成分分析可獲答案:土壤中最重要且占比最多的是固體成分所以礦物質顆粒大小與多少決定了土壤的類型顆粒不同,土壤的類型不同,結合生活中的不同土壤,認識三種典型的土壤:砂土、壤土、黏土不同土壤的通氣性、透水性、保水性等不同。分析得知:壤土類土壤保水性和透氣性適中,有利于大多數植物生長課堂練習1、土壤板結不利于植物生長,原因是(
D
)A.植物缺少肥料,阻礙光合作用B.植物缺少水分,阻礙光合作用C.植物缺少二氧化碳,阻礙根的呼吸作用D.植物缺少氧氣,阻礙根的呼吸作用2、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三個裝置探究土壤保水性。a中砂粒體積是b中的一半,c中黏粒體積和b中砂粒體積相同。在三個裝置中分別倒入半杯水,在相同的時間內滲出的水量,如圖所示(三個錐形瓶完全一樣))若圖中所示的滲水量有一個是錯誤的,那么最有可能錯誤的是(
C
)A.a裝置
B.b裝置C.c裝置
D.三個裝置都沒有錯3、種植蔬菜瓜果時,每隔一段時間都需要進行除草、松土、施肥,這樣做的目的之一是防止雜草爭肥,并增加土壤肥力。上述做法的另一目的的可能性是(
C
)A.增加土壤中的礦物質顆粒B.增加土壤中的水分C.增加土壤中的空氣,促進根的呼吸D.以上三種成分都增加4、“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廣為人知的詩句,“鋤禾”就是給農田松土,農民這么辛苦在田間為農田松土的最主要的意義是(D)A.破壞土壤中螻蛄等害蟲的生活環境B.減輕土壤板結對農作物根系向下生長的限制,以便植物吸取地下水C.改善土壤中蚯蚓等有益動物的生活環境D.增加土壤透氣性,從而有利于農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對無機鹽的吸收5、為了探究植物的生長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進行了如下的實驗:選取相同的花盆和同樣的植物,按下表給定的條件進行。(1)1、2號盆中的植物在實驗中其他因素的設定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因素是,因此對比這兩盆植物的生長情況,我們要研究的課題應是《對植物生長會造成什么影響》。(2)為了研究施肥多少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應對盆植物生長情況作比較。(3)比較2號和4號植物的生長情況,能不能得出比較科學的結論?為什么?[參考:(1)土壤種類;土壤種類(2)3、5(3)不能,因變量較多,不唯一]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課堂小結1、土壤主要是由礦物質、腐殖質、水和空氣組成,還生活著多種土壤生物。這些成分之間相互影響,并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結構。2、礦物質顆粒是組成土壤的主要物質之一,大小不等的礦物質顆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響土壤結構最重要的因素。3、土壤的礦物質顆粒有粗有細,分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等,其中砂粒的滲水能力最強,黏粒的滲水能力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湖北卷2024年高考歷史真題
- 常見的無人機飛行錯誤及其后果分析試題及答案
- 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實施路徑
- 交通與消防安全管理體系
- 認識作物辨別雜草
- KTV收銀員工作流程標準化指南
- 《我們共同學習:衛生手勢與正確洗手》課件
- 考務工作培訓
- 2025年新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倍數與因數知識點總結模版
- 《客房管理課程》課件
- 小學體育教案-足球射門教案 全國通用
- GB/T 19054-2003燃油式火化機通用技術條件
- “習慣的養成靠自律還是他律”辯論賽
- 藥品零售的質量管理課件
- DB42T1770-2021建筑節能門窗工程技術標準
- 青綠山水 國畫 教學課件
- 2015年低壓電工初訓題庫
- 混凝土隨機損傷力學課件
- 工廠生產計劃變更通知單
- Q∕GDW 12152-2021 輸變電工程建設施工安全風險管理規程
- 5A景區創建程序、條件和申報材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