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2025年新高考二輪復習歷史模擬試卷分值:100分時間:60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安徽省蚌埠市雙墩文化遺址距今約7000年,遺址出土了600余件帶有刻畫符號的陶器。刻畫符號內容相當廣泛,包括了狩獵、捕魚、網鳥、種植、養蠶、編織、飼養家畜、記事記數、天文歷法、地理位置等內容,反映了原始經濟、文化、宗教、藝術各方面的特色。這可以用于研究()A.早期國家的初步形成 B.中國文字的發展演變C.農耕文明的多元一體 D.長江流域的領先地位2.下圖為山東濟南出土的西漢“負鼎陶鳩”,取的是鳩鳥吃食物不會噎的含義,以祝愿老人吃飯順暢。該陶器可用于說明漢代()A.生態環保意識在民間萌生 B.儒學獨尊地位的確立C.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淀 D.中外文化交流的影響3.蹴鞠運動在我國由來已久,白居易在《洛橋寒食日作十韻》中就描寫了洛陽市區“上苑”“中橋”一帶市民蹴鞠的情形;宋代《東京夢華錄》中亦有“奇術異能,歌舞百戲,鱗鱗相切,樂聲嘈雜十余里,擊丸蹴鞠,踏索上竿”的記載。據此可知()A.蹴鞠運動受到民眾普遍歡迎 B.唐宋時期社會風氣相對開放C.體育活動豐富文學創作題材 D.經濟發展助推市民文學進步4.史載,明朝嘉靖初年,南京普通民眾“猶循禮法”“凡百用度取給而止,奢侈其少“民皆畏法而從正統至正德年間,“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于是出現“渾厚之風亦少衰矣”。這一化的出現()A.表明主流價值觀發生變遷 B.源于商品經濟的發展C.體現出君主專制日漸衰落 D.說明等級界限的消失5.下表是《清朝全國耕地面積和人口變化表》(部分),據此變化可推知,這一時期()時間耕地面積(萬公頃)人口(億)1661年5490.21685年6081.21724年6831.51812年7913.6A.政府加強了對農民的人身控制 B.人地之間的矛盾逐漸走向緩和C.農業生產技術發生根本性變革 D.高產糧食作物引進并得到推廣6.洋務運動時期,來自頑固守舊派的攻擊、抵制和反對往往以堅持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和社會制度為說辭,在長期封閉、國門被西方列強強行轟開的社會環境下,對主張學習西方的洋務派自然有著先聲奪人的壓力。材料可用以說明()A.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艱難 B.維新運動興起的必然C.“中體西用”提出的背景 D.晚清中央集權的式微7.1907年,浙江巡撫張曾揚以革命黨罪名捕殺秋瑾,輿論大嘩,列強也進行了交涉,認為官府未按“文明國對于國事犯之辦法,而是無供無證,欲殺則殺,不必按律,人權盡為侵削”。張聲名狼藉,后雖調離浙江仍難平民憤。這從側面說明()A.革命具備了一定的社會基礎 B.輿論已經能夠決定政治發展C.清政府放棄了對革命的鎮壓 D.列強公開支持中國革命運動8.20世紀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期,有關民主選舉的標語和口號在陜甘寧、晉察冀等邊區較為普遍,如“選舉是保衛邊區的法寶“民選各級政府”人民是政府的主人”。此外,還有民主答疑、民主漫畫等多種形式。這些做法旨在()A.使人民群眾成為國家的主人 B.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C.明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 D.完善蘇維埃基層政權組織架構9.1956年的春節大聯歡是新中國最早的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包括:工人合唱《我們為你們歌唱》、蘇聯舞蹈《紅梅花兒開》、越劇《春香傳》、相聲《勞動號子》、新疆歌舞《豐收的葡萄架》等。錢學森、華羅庚、巴金等人應邀參加晚會。這次春節大聯歡()A.受到了科教興國戰略影響B.貫徹了“雙百”方針的要求C.展現了團結奮斗的社會風貌D.慶祝了“一五”計劃的完成10.《人民日報》國慶社論的主要內容包括:展示當年國家在各個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宣傳中國共產黨的理論方針,傳達中央最新的意圖,闡述國事以振聾發聵。據此判斷,下列表示2013年《人民日報》國慶社論高頻詞統計的是()A.創業、建設、改革、發展、市場經濟 B.改革、現代化、復興、夢想、法治C.四人幫、現代化、批判、斗爭、發展 D.人民、群眾、建設、中共十二大11.據記載,亞歷山大在蘇華娶大流士的女兒史塔蒂拉為王后。把波斯高貴的女士許配給最優秀的部將和幕僚。并舉行盛大的宴會,慶祝已經在波斯成家的馬其頓人有美滿的婚姻。這是為了()A.穩固帝國統治 B.擴大希臘文化影響力C.消除民族矛盾 D.促進東西方文化交融12.有學者說:“東方民族的阿拉伯數字、指南針、火藥和紙等,曾給西方文明以決定性的影響;伊斯蘭文明與西方長達數世紀的交流,給中世紀歐洲在數學、科學、醫藥和農業方面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不同類型的文明,既有其獨到的特征和表現形式,又有許多人類共同的東西。”該學者意在說明()A.文明碰撞促進區域間文化的交流 B.人類文明統一性和多元性并行不悖C.古代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同源性 D.地中海阻隔導致南北兩岸文化差異13.被譽為“通向埃及世界的鑰匙”的羅塞塔石碑,是古埃及文明遺產,由拿破侖軍隊1799年入侵埃及時發現。1801年,英國占領埃及,此碑被英王喬治三世奪取并捐贈給大英博物館,至今仍為英國占有。該石碑的命運()A.呈現出古代文明的輝煌 B.得益于考古界的國際合作C.反映了殖民主義的強權 D.體現了東西方的文化交鋒14.1920年,列寧在《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中特別指出:“共產國際應當同殖民地和落后國家的資產階級民主派結成臨時聯盟,但是不要同他們融合,甚至當無產階級運動正處在萌芽狀態時,也要絕對保持這一運動的獨立性。”列寧強調的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A.革命領導權的問題 B.民族革命動力問題C.革命統一戰線問題 D.社會改造道路問題15.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比較有代表性的發展模式有拉丁美洲的“中間道路”、印度的“混合經濟”、石油輸出國和農礦產資源國的發展模式以及“亞洲四小龍”為代表的東亞出口加工模式等。這些模式使一些國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存在著嚴重缺陷。材料所述的這些發展模式的主要特點是()A.以各自國情狀況為依托 B.以參與經濟全球化為根本宗旨C.以獨立自主為發展前提 D.以對外貿易為經濟增長主動力16.下表是二戰后西方五國實際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根據此表可推知這一時期()時間國家1951—1960年1961—1970年1971—1980年1981—1987年1988—1990年日本8.010.64.93.84.7美國3.33.92.8272.8聯邦德國7.34.62.81.53.1法國4.85.63.71.63.1英國2.82.81.92.53.1A.日本經濟實力已趕超歐美國家 B.戰爭嚴重削弱了美國實力C.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適時調整 D.凱恩斯主義始終占據主導二、非選擇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國古代榜樣教育歷經數千年,成為中華文明傳承與歷史基因延續的橋梁。漢代備受贊頌的道德榜樣通常是孝子、忠臣、廉吏、義婦,如以《孝經》、《烈女傳》、《女誡》等為載體選樹與宣傳榜樣。魏晉南北朝時期,士大夫們堅持“無為而教”,崇尚自然。他們批判儒家榜樣教育思想,標榜“曠世”、“清高”。統治階級借天命、神力勸人崇善戒惡,供民眾景仰、崇拜、祭祀和效仿,激發人們內心虔誠敬畏的心理,強化了宗教在榜樣教育的作用。——摘編自李亞靜《中國古代榜樣教育的演進歷程及其時代價值研究》材料二
中國近代榜樣文化的發展呈現出多元的趨勢。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一批西學東漸的先行者,成為清王朝中能夠“睜眼看世界”的典型代表。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軍隊抗擊外來侵略的過程中,涌現出一大批不怕犧牲、奮勇抗爭的英模人物,如趙一曼、楊靖宇等,毛澤東指出:“共產黨員在八路軍和新四軍中,應該成為英勇作戰的模范。”——摘編自龐申偉《榜樣文化及其當代建設研究》材料三
中國共產黨榜樣文化中,先進模范構成榜樣文化的主體。革命戰爭年代,榜樣的涌現總是與民族獨立、支援前線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榜樣的產生又顯示出無私奉獻投身社會主義事業的特點;當今新時代歷史條件下,功勛模范、大國工匠、道德楷模、最美奮斗者等重要群體,成為榜樣文化的重要主體和內容。中國共產黨榜樣文化蘊含著先進的道德思想,能夠引導每一個積極上進的人,還可以像“酵母”一樣醞釀更多的先進分子。——摘編自劉偉《中國共產黨榜樣文化建設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榜樣教育的變化并分析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近代榜樣文化的主題。(3)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共產黨榜樣文化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功能。1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自中世紀起,英國貴族就是社會的主導階級,只有貴族、高級教士等社會上層的子弟才能接受正規教育,社會下層被排除在教育之外,他們往往認為教育是浪費時間和金錢的,不愿意去為了受教育而占用勞作時間。然而,16世紀以來,城市發展帶來的商業、貿易、管理等職業的出現以及一系列由私人捐資創辦的慈善學校雨后春筍般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受教育的階層,使教育向著大眾化方向發展。——據杜冰川《英國貴族精神與精英教育傳統探析》等整理材料二明治五年(1872年)8月3日正式頒布《學制》,它與日本近世教育相比,它打破身份限制,推出四民平等(四民指日本封建時代士、農、工、商四等級)的全民教育理念。允許平民進入各類學校,明確否定了過去教育“把學問當作士人以上之事”,做到“從現在起教育應普及全體國民(貴族、前武士、農民、手藝人、商人和婦女),要使農村中沒有文盲家庭,家庭中沒有文盲成員”。——摘編自楊洋《明治前期教育改革再思考:兼論日本吸收外來文化之個性》(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16世紀以來英國教育平民化的背景。(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近代教育平民化的看法。19.2021年,《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奮斗,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現摘錄三個方面的要義,如下所示。【歷史經驗之一:堅持黨的領導】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扭轉近代以來的歷史命運、取得今天的偉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歷史經驗之八:堅持敢于斗爭】無論敵人如何強大、道路如何艱險、挑戰如何嚴峻,黨總是絕不畏懼、絕不退縮,不怕犧牲、百折不撓。【歷史經驗之九:堅持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奮斗的力量。從上述三個方面的經驗中任選其一,立足中國近現代史,進行論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16BCCBDCABCBABBCAC二、非選擇題17.(1)變化:從頌揚忠孝廉義到標榜“清高”;從儒家榜樣教育到發揮宗教在榜樣教育中的作用。原因:魏晉社會動蕩、政治黑暗;儒學漸趨式微(儒學所推崇的“仁政”難以實現,道德規范和君臣秩序被破壞);佛、道的興起,沖擊傳統價值觀。(2)救亡圖存,挽救民族危機;反帝反封建;開啟民智,解放思想;英勇抗敵,強國興邦。(3)特征:先進性;創新性;革命性;時代性;導向性;階級性。功能:激勵和團結民主革命力量,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增強民眾對黨的政治認同,激發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與創造性;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促進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在國家治理、社會管控、個人修養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18.(1)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運動的推動;教育觀念的轉變;學校數量的增多。(2)教育平民化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教育平民化需要政府、社會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教育平民化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對推動社會轉型起了重要作用。19.觀點:建設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贏得民主革命與推進國家建設的重要法寶。192年,中國共產黨為完成民主革命任務,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開展國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踝泵運動護理宣教
- 中醫兒童保健專科建設專家共識解讀
- 廣東省深圳市光明區2023~2024學年高三數學下學期5月模擬考試含答案
- 吉林省長春興華高中2025屆高三下學期第五次模擬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四川大學錦江學院《教學劇目排演》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鹽城市郭猛實驗學校2025屆初三下學期教學質量檢測試題語文試題含解析
- 遼寧商貿職業學院《風景園林藝術原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漯河食品職業學院《游釣漁業學》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省濱州市沾化縣2025屆八校聯考中考模擬數學試卷含解析
- 山東省郯城縣美澳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三)物理試題5月月考試題含解析
- 五年(2020-2024)高考語文真題分類匯編專題02 文言文閱讀(原卷版)
- 外賣站承攬合同范例
- CNAS-CL01:2018 培訓教材: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
- 2024年工程預決算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 訂單管理制度
- 臨床常見刺激性藥物的簡介
- 2022mysql運維操作手冊
- 2022電渦流位移傳感器技術規范
- 2024至2030年全球及中國無創血糖監測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 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共建協議書
- 中國園林鑒賞-個園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