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ICI39-2022《通信光纜附掛供電桿路技術規范》_第1頁
TCAICI39-2022《通信光纜附掛供電桿路技術規范》_第2頁
TCAICI39-2022《通信光纜附掛供電桿路技術規范》_第3頁
TCAICI39-2022《通信光纜附掛供電桿路技術規范》_第4頁
TCAICI39-2022《通信光纜附掛供電桿路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33.180CCS6312CAICITechnicalspecificatioT/CAICI39—2022I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總體要求 5光纜選擇 6供電桿路選擇 7設計要求 7.1一般要求 7.2輕型自承式光纜附掛供電桿路技術要求 7.3非自承式光纜附掛供電桿路技術要求 7.4引接光纜技術要求 7.5通信光纜與桿上電氣設備交越技術要求 8防護與接地 8.1光纜防強電危險影響 8.2光纜線路接地 9施工要求 9.1器材檢驗 9.2光纜施工要求 9.3接地要求 9.4安全要求 10驗收要求 11運行維護 附錄A輕型自承式光纜安裝固定器材 附錄B輕型自承式光纜敷設示例 T/CAICI39—2022前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言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中國通信企業協會團體標準管理委員會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負責起草單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本文件參加起草單位:華信咨詢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天元瑞信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電信規劃設計有限責任公司、上海郵電設計咨詢研究院有限公司、遼寧郵電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河南省信息咨詢設計研究有限公司、河北電信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吉林吉大通信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中訊郵電咨詢設計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余嗣兵、丁為民、胡勇、施華俊、楊珩、代嶺、孟慶松、胡明、王雪、沈梁、張旭偉、路家新、王躍、劉健、邱靜華、黃松喬、鄒愚、李淼、肖松泉、辜彪、段慶、劉明、王睿、林小鈺、歐陽云峰。本文件為首次發布。T/CAICI39—20221本文件規定了通信光纜附掛供電桿路技術規范的術語和定義、總體要求、光纜選擇、供電桿路選擇、設計要求、防護與接地、施工、驗收及運行維護的要求。本文件適用于通信輕型自承式室外光纜和非自承式室外光纜附掛10kV及以下供電桿路的設計、施工、驗收、運行維護。全介質自承式光纜(ADSS)附掛供電桿路可以參照執行。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GB/T19000質量管理體系基礎和術語GB26859電力安全工作規程電力線路部分GB50061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設計規范GB50065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GB50173電氣裝置安裝工程66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373通信管道與通道工程設計標準GB/T50374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標準GB50689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設計規范GB51120通信局(站)防雷與接地工程驗收規范GB51158通信線路工程設計規范GB51171通信線路工程驗收規范GB51302架空絕緣配電線路設計標準GB/T51421架空光(電)纜通信桿路工程技術標準YD/T901通信用層絞填充式室外光纜YD/T1155通信用“8”字形自承式室外光纜YD/T1999通信用輕型自承式室外光纜YD/T3349.1接入網用輕型光纜第1部分:中心管式YD/T3349.2接入網用輕型光纜第2部分:束狀式YD/T3349.3接入網用輕型光纜第3部分:層絞式T/CAICI39—2022YD5201通信建設工程安全生產操作規范YD/T5228光纖到戶(FTTH)工程施工操作規程DL/T602架空絕緣配電線路施工及驗收規程DL/T788全介質自承式光纜DL/T1733電力通信光纜安裝技術要求DL/T5033輸電線路對電信線路危險和干擾影響防護設計規程DL/T522010kv及以下架空配電線路設計規范DL/T5344電力光纖通信工程驗收規范3術語和定義GB/T19000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輕型自承式光纜lightweightself-supportingopticalfibercable光纜能夠滿足跨距不大于100m敷設,且不需要額外的增強吊掛裝置。光纜金具opticalfibercablefitting連接和組合光纜系統中的各類裝置,以傳遞機械負荷或某種防護作用的附件。光纜最大允許使用張力maximumallowedtension(MAT)在預期的最惡劣氣象條件下,理論計算總負載時光纜所允許承受的最大張力。架空吊線overheadsuspensionwire通過電桿或其他支撐物,架設用于附掛或捆綁通信光纜的高強度線(多為鍍鋅鋼絞線)。非自承式光纜non-self-supportingopticalfibercable通過電纜掛鉤附掛或捆綁于架空吊線上而敷設的通信光纜(多為GYTS、GYTA)。桿上電氣設備polemountedelectricalequipment指10kV及以下架空電力線路上的變壓器、斷路器、負荷開關、隔離開關、避雷器、熔斷器等電氣設T/CAICI39—20223引接光纜leadingtheopticalcable從供電桿路到供電桿路外第一支撐物或室外配線設施的光纜。綜合接入光纜integratedaccessopticalcable為滿足寬帶、專線、基站等各類業務接入需求而僅建設1條通信光纜。4總體要求4.1通信網絡方發起共享供電桿路附掛通信光纜流程并確認后,組織設計單位經現場勘察后編制設計方案并通過評審確定,通信網絡方遵照電力公司流程提交施工申請并審批,與對方簽訂交越、附掛安全協議書后組織施工。4.2施工完畢后,通信網絡方組織監理、施工、維護及電力公司等相關單位進行驗收。4.3附掛光纜后,不得影響電力設施使用及正常運行。5光纜選擇5.1光纜結構宜使用松套層絞式、中心管式。同一條光纜內宜采用同一類型的光纖。5.2通信光纜應首先選用非金屬構件的輕型自承式光纜。當供電桿路滿足安裝架空吊線附掛光纜荷載時,可選擇非自承式光纜。5.3輕型自承式光纜的允許拉伸力和承受壓扁力應符合表1的規定,非自承式光纜的允許拉伸力和和承受壓扁力應符合表2的規定。光纜在承受長期允許拉伸力和壓扁力時,光纖應無明顯的附加衰減;光纜在短期受力時,護套應無目視可見的開裂。敷設條件適用光纜主要型號桿距輕負荷區GYQFHTCF8Y表2非自承式光纜的允許拉伸力和和承受壓扁力適用光纜主要型號GYTS、GYTA6供電桿路選擇6.1供電桿路的選擇,應綜合考慮運行、施工、維護和供電桿承載荷載能力等因素,統籌兼顧,全面核實,做到經濟合理、安全、可靠和適用。T/CAICI39—20226.2供電桿路的選擇應與城鎮規劃和電力規劃相結合,滿足路由穩定要求。6.3供電桿路的選擇宜以鋼筋混凝土錐形電桿為主,其他建筑為輔的桿路。6.4城區供電桿路的選擇應選擇12m及以上的電桿,農村供電桿路的選擇應選擇10m及以上的電桿。6.5供電桿路應選擇三相對稱輸電線路桿路,禁止選擇交流電氣化鐵路桿路。6.6供電桿路宜選擇單回路供電桿路,雙回路或多回路供電桿路應核實光纜與電力線凈高、光纜與地面凈高、電桿承載荷載能力后選用。7設計要求7.1一般要求7.1.1通信光纜附掛供電桿路應在輕負荷區、中負荷區無冰凌和地形起伏不很大的地區選用。重負荷區及超重負荷區、大跨距數量較多、沙暴和大風等危害嚴重地區禁止使用。7.1.2在架設過程中遇到供電桿變鋼管或鐵塔以及變壓器、變電所時,宜新設通信電桿或其他方式敷7.1.3通信光纜附掛供電桿路時,拉線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供電桿承載荷載能力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時,分支桿、轉角桿、終端桿應設置拉線;2)拉線必須加裝絕緣絕緣子作導電隔斷處理,并在拉線上安裝紅白相間絕緣警示管,離地高度不3)拉線設計要求應按照GB51302中的技術規定執行。7.1.4在長距離通過通信電桿敷設通信光纜或弱電管道敷設管道光纜的局部地段采用共享供電桿路敷設通信光纜時,可不改變光纜程式。7.1.5通信光纜附掛供電桿路,不宜預留余纜。必需預留時,預留余纜長度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余纜宜設置于引接光纜處的通信電桿、通信人(手)孔內。7.1.6引接光纜嚴禁與供電桿路接地裝置同桿引下,引接處應采用熱鍍鋅鋼管保護。7.1.7通信光纜與電力線并行進戶時要明顯分開,其最小間距應符合GB51158中的規定。7.1.8附掛于供電桿路上的通信光纜應與該桿路的電力線路保持平行,不得交叉,不允許出現十字和丁字吊線,其最小間距應符合GB51158中的規定。7.1.9通信光纜嚴禁穿越桿上電氣設備。7.1.10通信光纜應敷設在電力線路的下方,且通信光纜的架設高度應符合表3中的規定,通信光纜與電力線最小垂直凈距應符合表4中的規定。7.1.11光纜接頭盒應設置在安全和便于通信維護搶修且不影響電力維護搶修的地點。T/CAICI39—20225表3通信光纜的架設高度表與線路方向平行時與線路方向交越時架設高度架設高度(m)4.5最低線纜到地面最低線纜到地面市內里弄(胡同)4最低線纜到地面5最低線纜到地面鐵路3最低線纜到地面最低線纜到軌面3最低線纜到地面最低線纜到地面土路3最低線纜到地面5最低線纜到地面房屋建筑———最低纜線到屋脊最低纜線到房屋平頂河流————最低線纜到樹枝的垂直距離其他通信線纜——一方最低線纜到另一方最高線纜與同桿其他通信光纜——表4通信光纜與電力線最小垂直凈距表其他電氣設備名稱架空電力線路有防雷保護設備架空電力線路無防雷保護設備4.0最高線纜到電力線供電線接戶線-注:供電線為被覆線且最小凈距不符合表4要求時,光纜可在供電線上方交越7.2輕型自承式光纜附掛供電桿路技術要求7.2.1同一物理路由上不宜敷設2條以上輕型自承式光纜。7.2.2輕型自承式光纜宜使用在綜合接入光纜的末梢段落,特別是農村區域以及電力下戶線比較凌亂的城中村等場景。7.2.3以下場景不宜采用輕型自承式光纜:1)宏基站及業務等級高的專線接入線路;2)同一物理路由2年內需擴建光纜的段落;3)同一光纜中光纜接頭盒較多、且光纜接頭盒的平均間距較小的段落;4)跨越交通干道或多次跨越道路的段落。7.2.4自承式光纜的接頭盒宜設置在供電桿上,不得設置在桿檔中間,宜采用非金屬結構的帽式光纜7.2.5輕型自承式光纜附掛在供電桿路上時,宜采用φ200mm~φ300mm鋼帶式抱箍作為固定點。鋼帶式抱箍應包括不銹鋼鎖扣、拉鉤座和掛纜鉤,其中不銹鋼鎖扣應采用不銹鋼304材質加工生產,抗拉強度不應低于6000N;拉鉤座為經鍍鋅防腐處理的鐵件,鍍鋅厚度不應低于65μm。7.2.6輕型自承式光纜在鋼帶式抱箍上的固定宜采用楔形夾具。楔形夾具宜采用工程塑料制作,軸向T/CAICI39—20226抗拉強度不應低于3000N。7.2.7光纜在普通光纜接頭盒及分纖設施內宜采用光纜塑膠夾片和喉箍進行固定。7.2.8輕型自承式光纜安裝時應留有垂度(弧垂)。垂度與桿路中最低層的電力線保持一致,冬季宜為1.0%,夏季宜為1.5%。7.2.9輕型自承式光纜宜采用非金屬結構的帽式光纜接頭盒或光纜分纖箱進行接續,光纜分纖箱不宜設置在供電桿上,可設置在墻壁或其他通信電桿上。7.3非自承式光纜附掛供電桿路技術要求7.3.1因基礎資源短缺而需建設的短距離末端接入通信光纜,可共享供電桿路安裝架空吊線附掛非自7.3.2同一趟供電桿路上附掛光纜的架空吊線,宜架設1條架空吊線,架設多條架空吊線應核實供電桿荷載后執行。7.3.3架空吊線安裝技術要求。1)非自承式光纜附掛供電桿路的架空吊線宜用7股鍍鋅鋼絞線;2)架空吊線的安裝及加固應符合下列規定:(1)架空吊線的架設高度應符合表4中的規定;(2)架空吊線每隔300m~500m應加裝接地裝置,每隔500m左右加裝絕緣子進行電氣斷開。與其他電氣設施交越時,架空吊線應作縱包絕緣物處理,并在交越處兩側加裝接地裝置;(3)除絕緣子位置外,架空吊線在桿檔之間不得設置接頭;(4)架空吊線應用吊線抱箍和三眼單槽夾板安裝固定;(5)架空吊線安裝與保護裝置的設置應符合GB/T51421規定。3)抱箍宜選擇單面抱箍。抱箍尺寸應按供電桿規格及安裝位置來確定,抱箍尺寸選擇宜符合表5D244D264D284D3047.3.4非自承式光纜安裝技術要求1)非自承式光纜的架設高度應符合表4中的規定;2)每條架空吊線一般宜架掛一條非自承式光纜,短距離敷設時如確有必要架掛多條光纜,應保證線路安全和不影響維護操作;T/CAICI39—202273)光纜在吊線上宜采用電纜掛鉤法安裝;4)非自承光纜接頭盒應安裝在架空吊線上,并固定牢靠,宜采用非金屬結構的臥式光纜接頭盒;5)光纜應每隔1根~3根桿作伸縮預留,靠桿中心部位應加套保護管;6)電纜掛鉤安裝等其余技術要求應符合GB51158中規定。7.4引接光纜技術要求7.4.1當光纜從供電桿路引接至通信桿路(支撐物)或從通信桿路(支撐物)引接至供電桿路時,應符合下列要求:1)引接光纜應從供電桿路上引接并垂直于供電桿路;2)引接光纜的距離小于20m時,可直接敷設;3)引接光纜的距離大于20m時,應新建通信電桿(支撐物)敷設。非自承式引接光纜附掛的架空吊線與供電桿路上附掛吊線應用絕緣子斷開。新建通信電桿(支撐物)應符合GB/T51421中的7.4.2光纜從供電桿路引接至地下(通信管道)或從地下(通信管道)引接至供電桿路時,應符合下1)供電桿路上的引接光纜應采用熱鍍鋅鋼管方式引上,熱鍍鋅鋼管內徑不小于50mm,熱鍍鋅鋼管內應穿放阻燃塑料管保護;2)引接光纜的距離小于10m時,可采用開挖地面加穿阻燃塑料管保護后引上;新建直埋光纜應符合GB51158中規定;3)引接光纜的距離大于10m時,應新建引接管道并在供電桿路附近新設過渡SSK手孔,新建引接通信管道應符合GB50373中規定。7.4.3光纜從供電桿路直接引接至落地箱體(光纜接頭盒)或從落地箱體(光纜接頭盒)直接引接供電桿路時,應符合下列要求:1)供電桿路上的引接光纜應采用熱鍍鋅鋼管方式引上,熱鍍鋅鋼管內徑不小于50mm,熱鍍鋅鋼管內應穿放阻燃塑料管保護;2)箱體(光纜接頭盒)與供電桿路水平間距不應小于2m,不宜設置供電桿路正下方;3)箱體(光纜接頭盒)與供電桿路連接路段,應采用人工開挖地面加熱鍍鋅鋼管保護,引上處應采用鍍鋅彎管;4)光纜進入箱體(光纜接頭盒)應符合GB51158中的相關規定。7.5通信光纜與桿上電氣設備交越技術要求7.5.1通信光纜遇到配電變壓器的引接電力導線沿電桿而下時,應采用以下方式之一措施處理:T/CAICI39—202281)配電變壓器附近新設專用電桿措施,通信光纜與配電變壓器的距離不應小于10m,并增加絕緣保護措施。新設電桿應設置防雷保護地線,新建通信光纜應符合GB/T51421中的相關規定;2)提前一檔引下新建管道措施,通信光纜繞過配電變壓器后引上供電桿路,并在引上處增加人(手)孔。新建管道路由與供電桿路水平凈距不應小于0.5m,其余要求應符合GB50373中的相關規定。新建管道光纜應符合GB51158中的相關規定;3)提前一檔引下新建直埋措施,通信光纜繞過配電變壓器后引上供電桿路,并增加塑料管保護光纜措施。新建直埋光纜路由與供電桿路水平凈距不應小于0.5m,其余要求應符合GB51158中的相關規定。7.5.2通信光纜遇到配電變壓器的引接電力導線從H桿中間而下時,應采用以下方式之一措施處理:1)當配電變壓器下方無電氣設備時,而且通信光纜與配電變壓器及其引下線的距離不小于0.5m,可從配電變壓器下方穿越,并應增加絕緣保護措施;2)當配電變壓器下方有電氣設備時,應按照7.5.1條的規定執行。7.5.3架空吊線應與配變、分支線的跌落式熔斷器相對安裝在電力桿的兩側,不應從高壓弓|下線中間7.5.4通信光纜與桿上負荷開關、隔離開關、避雷器等電氣設備交越時,應增加絕緣保護措施。8防護與接地8.1光纜防強電危險影響8.1.1光纜受強電線路危險影響允許標準應符合下列規定:1)強電線路故障狀態時,光纜金屬構件上的感應縱向電動勢或地電位升不大于光纜絕緣外護層介質強度的60%;2)強電線路正常運行狀態時,光纜金屬構件上的感應縱向電動勢不大于60V。8.1.2對含有金屬構件的光纜進行施工或檢修時,應將光纜內的金屬構件及架空吊線作臨時接地。8.2光纜線路接地8.2.1含有金屬構件的光纜,在光纜接頭盒內,兩側金屬構件不作電氣連通。8.2.2架空吊線接地應符合下列要求:1)架空吊線應每隔300m~500m設一處接地,每隔0.5km左右進行電氣斷開;2)光纜引接處,架空吊線應接地;3)架空吊線的地線禁止與供電桿路地線同桿設置;4)架空吊線接地電阻均不宜超過20Ω。8.2.3接地體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T/CAICI39—202291)接地體宜選用等邊角鋼、圓鋼和扁鋼。接地體型號應符合GB50689中的相關規定;2)當土壤電阻率小于40Ω·m時,可采用1根垂直接地體或水平接地體,接地體可選用等邊角鋼、圓鋼和扁鋼;3)當土壤電阻率40Ω·m≤ρ≤50Ω·m時,可采用1根垂直接地體或水平接地體,接地體可選用等邊角4)當土壤電阻率50Ω·m≤ρ≤60Ω·m時,可采用1根垂直接地體或水平接地體,接地體應選用等邊角5)當土壤電阻率ρ≥60Ω·m時,可采用增加接地體長度、降阻劑、聯合接地體等方式;6)接地體長度不應小于2.5m,埋地下深度不應小于0.7m。8.2.4接地引下線應采用7/2.2規格鍍鋅鋼絞線。9施工要求9.1器材檢驗9.1.1光纜、光纜接頭盒、鍍鋅鋼絞線等器材檢驗應符合GB51171中的相關規定。9.1.2輕型自承式光纜的固定件檢驗1)金屬結構件不應有裂紋,表面光潔、色澤均勻。鍍鋅層應牢固,不應有氣泡、起皮、針孔和缺2)鋼帶式抱箍的載荷拉力不應小于6000N,產品經拉力測試后應無變形、缺損等不良現象;3)楔形夾具的載荷拉力不應小于3000N,產品經拉力測試后應無破裂、無變形,夾持線纜位移不超過5mm;4)塑料件無毛刺、無氣泡、無龜裂和空洞、無翹曲、無雜質等缺陷。9.2光纜施工要求9.2.1一般要求1)通信光纜附掛供電桿路,應由具有相應供電施工資質的單位負責組織實施,并應采用人工敷設。2)拉線安裝要求應符合DL/T602中的相關規定。3)光纜敷設前應進行配盤,配盤應滿足下列規定:(1)供電桿路與通信管道交界處的接頭應安排在通信管道人手孔內;供電桿路與通信桿路交界處的接頭應安排在通信桿路上;供電桿路與墻壁交界處的接頭應安排在墻壁上;(2)輕型自承式光纜接頭盒,宜安裝于供電桿上,接頭盒的安置凈高不應低于3m;非自承式光纜接頭盒,宜安裝于桿旁2m以內。4)光纜敷設安裝的最小曲率半徑應符合表6的規定。T/CAICI39—2022表6光纜允許的最小彎曲半徑光纜型式靜態彎曲時非自承式光纜5)每條光纜過供電桿時,電桿兩側應各設置1個光纜標識牌,光纜標識牌內容應包含起始桿路、運營商、光纜型號及芯數等信息;6)通信光纜附掛供電桿路應標準統一、工藝規范,不得妨礙電力人員的登桿作業,不得影響電力線路整齊的視覺美觀;7)新設通信電桿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其余施工要求應符合GB51171中的相關規定;8)新建管道的埋深及與供電桿路的水平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其余施工要求應符合GB/T503749)新建直埋光纜的埋深及與供電桿路的水平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全程安裝絕緣塑料管保護,其余施工要求應符合GB51171中的相關規定;10)光纜接續操作規程應符合YD/T5228中的相關規定。9.2.2輕型自承式光纜敷設要求1)輕型自承式光纜的布放(1)輕型自承式光纜布放前,應結合布放檔距、垂度、架設高度等因素確定固定點的位置,并在電桿上安裝好鋼帶式抱箍;(2)輕型自承式光纜布放時,可先借助固定點附掛滑輪,光纜通過滑輪牽引進行預布線。預布線完成后,在固定點安裝楔形夾具;將光纜吊線放入楔形夾具的楔槽,收緊線夾、拉緊光纜并調整到合適的垂度。輕型自承式光纜布放后不應得出現打背扣、扭轉等現象;(3)輕型自承式光纜在電力桿路上僅在每個固定點做一次U型預留,其它地點不預留。2)輕型自承式光纜開剝(1)輕型自承式光纜在接頭、進入分纖箱、進入光纜交接箱時,均應先剪去光纜吊線,再進行光纜的開剝;(2)剪斷光纜吊線和光纜開剝時,不得損傷光纜護套;剪斷后的吊線斷口應采用電工膠布進行3)輕型自承式光纜在接頭盒及分纖設施內的固定(1)輕型自承式光纜在普通光纜接頭盒及分纖設施內應以光纜固定為主。一般先將玻纖帶擰成股后進行輔助固定,再用固定夾具夾持光纜后,用喉箍進行收緊;T/CAICI39—2022(2)光纜的固定除使用專用夾具外,也可以在光纜護套外纏繞電工膠布至合適的厚度后再進行(3)當玻纖帶無法穿進加強芯固定立柱的孔洞時,可將玻纖帶擰成繩狀,在固定螺絲處繞幾個圈,再進行固定。9.2.3非自承式光纜敷設要求1)架空吊線敷設要求應符合GB51171中的相關規定;2)拉線安裝要求應符合DL/T602中的相關規定;3)非自承式光纜敷設要求應符合GB51171中的相關規定。9.2.4引接光纜敷設要求1)引上鋼管的安裝應符合GB51171中的相關規定;2)引上鋼管內應穿放阻燃塑料管。9.2.5通信光纜與桿上電氣設備交越安裝要求1)通信光纜嚴禁穿越配電變壓器等桿上電氣設備以及從高壓引下線中間穿過。2)通信光纜從配電變壓器旁繞行通過時,敷設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新設路由應符合設計要求;(2)路面開挖時,應注意避開電力接地體或其他地下設施。3)通信光纜從配電變壓器下方通過時,敷設安裝應符合下列規定:(1)通信光纜應沿安裝配電變壓器供電桿的背面綁扎固定而下至固定配電變壓器槽鋼下方0.5m。供電桿上用絕緣扎帶綁扎固定,間距500mm,轉彎處固定綁扎線距水平通信光纜間隔應為150mm。通信光纜從配電變壓器下方通過安裝示意圖如圖1所示;(2)通信光纜過配電變壓器全程安裝Φ25mm絕緣塑料管保護。T/CAICI39—20229.3接地要求9.3.1接地體選型、埋設深度、防腐、接地電阻應符合設計要求。9.3.2接地引下線與接地體連接應接觸良好可靠便于解開進行測量接地電阻和檢修。9.3.3接地體及接地引接線安裝應符合GB51120中的相關規定。9.4安全要求9.4.1通信光纜附掛供電桿路應在良好天氣下進行。如遇到雷電、雪、雹、雨、霧、風力大于5級、或濕度大于80%時,應停止工作。9.4.2通信光纜附掛供電桿路的作業人員應符合下列要求:1)經醫師鑒定,無妨礙工作的病癥;2)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電氣知識和熟悉電氣設備;3)從事光纜附掛作業人員應掌握觸電急救等救護法;4)作業人員需經過安全生產和崗位技能培訓合格,并取得電工作業證。9.4.3通信光纜需附掛供電桿路時,應提前通知供電部門停止送電,確認停電后方可作業,在作業結束前嚴禁恢復送電,作業人員應遵守以下規定:1)作業人員必須戴安全帽、絕緣手套,穿絕緣鞋等及使用絕緣工具;2)嚴禁使用金屬梯子,嚴禁上下拋遞工具、材料;3)作業人員應先用試電筆檢查該電桿上附掛的線纜、吊線、接地體,確認沒有帶電后再作業;T/CAICI39—20224)附近有其他線纜,作業人員在沒有辨明該線纜使用性質前,一律按電力線處理;5)作業人員活動范圍及其所攜帶的工具、材料等,與10kV及以下的電力導線最小距離不應小于2.56)嚴禁在電力線路正下方(尤其是高壓線路下)立桿作業;7)當通信光纜與電力線接觸或電力線落在地面上時,必須立即停止一切有關作業活動,保護現場,立即報告施工項目負責人和指定專業人員排除事故,事故未排除前嚴禁行人步入危險地帶,嚴禁擅自恢復作業。9.4.4確實不能停電時,必須采取安全架設措施,嚴禁擅自作業。帶電作業時,作業人員除了遵守9.4.3條規定外,還應遵守下列規定:1)在供電桿上工作時,不應進入帶電側的橫擔,或在該側橫擔上放置任何物件;2)作業人員不應直接接觸或接近架空絕緣導線;3)通信光纜禁止穿越未停電接地的絕緣導線。9.4.5本文件未要求的均按照YD5201和GB26859中規定執行。10驗收要求10.1隨工驗收應由建設單位委托的監理或隨工代表采取巡視、旁站等方式進行。對隱蔽工程項目,應由監理或隨工代表簽署“隱蔽工程驗收簽證”。10.2監理或隨工代表應對檢驗項目簽收,對出現的問題做好記錄,重大問題應及時上報,由主管部門10.3竣工技術文件編制應符合建設工程歸檔要求。10.4通信光纜附掛供電桿路工程檢驗項目及內容宜按表7所列方式進行檢驗,檢驗結果應作為工程竣工資料的組成部分。表7通信光纜附掛供電桿路工程檢驗項目及內容檢驗方式器材檢驗施工前檢查二、光纜安裝線路路由選定路由架設吊線接地裝置通信光纜T/CAICI39—2022光纜接頭盒三、工程總驗收驗收技術資料清點、交接技術資料竣工檢驗工程驗收評價考核工程質量,確認驗收結果10.5通信光纜附掛供電桿路工程的質量評判應符合下列規定:1)竣工驗收需抽驗時,抽樣比例應由驗收小組確定。2)工程安裝質量應按10%的比例抽查,當被檢項檢查結果符合設計要求時,該檢查項應判為為合格;當被檢項的合格率為100%時,工程安裝質量應判為合格。10.6拉線裝置驗收應符合DL/T602中的相關規定,其余驗收要求應符合GB51171中的相關規定。11運行維護11.1運行維護部門應建立運行維護管理制度,加強對通信光纜質量的檢查,保持通信光纜各項性能指標符合網絡發展要求。11.2運行維護部門應積極配合電力公司對附掛電桿進行例行檢查、定期檢查、日常巡檢,各類檢查做好檢查記錄。運行維護部門也應對光纜、金具、接地等設施進行例行檢查、定期檢查、日常巡檢,各類檢查應形成檢查記錄。11.3運行維護部門應對維護工作建立技術資料檔案并妥善保管,技術資料應真實、完整、齊全。11.4現場維護人員登桿作業時,應遵循下列規定:11.4.1具備相應的資格(登高證、電工證)、持證上崗。11.4.2應穿防靜電服、手套、電工鞋等保護措施。11.4.3作業人員活動范圍及其所攜帶的工具、材料等,與10kV及以下的電力導線最小距離不應小于11.5輕型自承式光纜故障搶修及檢修時,應遵循下列規定:11.5.1輕型自承式光纜中斷故障搶修時,宜采用整段替換,不宜在中斷點增加光纜接頭盒方式進行修11.5.2輕型自承式光纜檢修時,嚴禁在輕型自承式光纜線路上使用吊板作業,不得將梯子倚靠在光纜上登梯作業。11.6運行維護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1.6.1檢查架空線路的垂度、外護層、接頭、余留等,對異常現象應及時進行處理。11.6.2清除線路上和吊線上的雜物。11.6.3檢查吊線的防護裝置是否符合規定。11.7季節性運行維護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1.7.1在汛期、臺風、冰凌季節及法定節假日期間,應加強線路設備的巡查工作,應及時清除吊線及光纜覆蓋的雜物及冰雪。11.7.2在汛期、臺風、冰凌季節到來之前應對線路設備的關鍵部位和薄弱環節進行加固、檢修等,并應制定應急通信預案。11.7.3應定期檢查倉儲,做到故障搶修所需材料、備用纜線及儀表、工具齊全,狀況良好。11.7.4應加強值班制度的管理,保證應急搶修工作正常進行。T/CAICI39—2022附錄A輕型自承式光纜安裝固定器材(資料性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