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城實驗室(前沿醫學中心)2024 年實驗中心 E7 棟改造工程環評報告表_第1頁
錦城實驗室(前沿醫學中心)2024 年實驗中心 E7 棟改造工程環評報告表_第2頁
錦城實驗室(前沿醫學中心)2024 年實驗中心 E7 棟改造工程環評報告表_第3頁
錦城實驗室(前沿醫學中心)2024 年實驗中心 E7 棟改造工程環評報告表_第4頁
錦城實驗室(前沿醫學中心)2024 年實驗中心 E7 棟改造工程環評報告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UndefinedBookmark,4\加強設備檢修維護,維持設備處于良好的運轉狀態;綜上所述,采取以上措施后項目廠界噪聲能夠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的2類標準限值要求。(三)影響分析本環評按照聲環境影響評價導則(HJ2.4-2021)對項目聲環境影響進行預測評價,將聲源簡化成點聲源,采用工業噪聲預測計算模式。具體如下:(1)聲源描述聲環境影響預測,一般采用聲源的倍頻帶聲功率級、A聲功率級或靠近聲源某一位置的倍頻帶聲壓級、A聲級來預測計算距聲源不同距離的聲級。工業聲源有室外和室內兩種聲源,應分別計算。按照無指向性點聲源幾何發散衰減進行計算:式中,Lp(r)——預測點處聲壓級,dB;Lp(r0)——參考位置r0處的聲壓級,dB;r——預測點距聲源的距離,m;r0——參考位置距聲源的距離,m。(3)室內聲源等效室外聲源聲功率級計算如下圖所示,聲源位于室內,室內聲源可采用等效室外聲源聲功率級法進行計算。設靠近開口處(或窗戶)室內、室外某倍頻帶的聲壓級分別為Lp1和Lp2,若聲源所在室內聲場為近似擴散聲場,則室外倍頻帶聲壓級按下式計算:Lp2=Lp1?(TL+6)式中,Lp1——靠近開口處(或窗戶)室內某倍頻帶的聲壓級或A聲級,dB;Lp2——靠近開口處(或窗戶)室外某倍頻帶的聲壓級或A聲級,dB;TL——隔墻(或窗戶)倍頻帶或A聲級的隔聲量,dB。某一室內聲源靠近圍護結構處產生的倍頻帶聲壓級或A聲級按下式計算:式中,Lw——點聲源聲功率級(A計權或倍頻帶),dB;Q——指向性因數;通常對無指向性聲源,當聲源放在房間中心時,Q=1;當放在一面墻的中心時,Q=2;當放在兩面墻夾角處時,Q=4;當放在三面墻夾角處時,Q=8;R——房間常數;R=Sα/(1-α),S為房間內表面面積,m2;α為平均吸聲系數;r——聲源到靠近圍護結構某點處的距離,m。然后按下式計算出所有室內聲源在圍護結構處產生的i倍頻帶疊加聲壓級:式中,Lp1i(T)——靠近圍護結構處室內N個聲源i倍頻帶的疊加聲壓級,dB;Lp1ij——室內j聲源i倍頻帶的聲壓級,dB;N——室內聲源總數。在室內近似為擴散聲場時,按下式計算出靠近室外圍護結構處的聲壓級:式中:Lp2i(T)—靠近圍護結構處室外N個聲源i倍頻帶的疊加聲壓級,dB;Lp1i(T)——靠近圍護結構處室內N個聲源i倍頻帶的疊加聲壓級,dB;TLi——圍護結構i倍頻帶的隔聲量,dB。然后按下式將室外聲源的聲壓級和透過面積換算成等效的室外聲源,計算出中心位置位于透聲面積(S)處的等效聲源的倍頻帶聲功率級。式中:Lw——中心位置位于透聲面積(S)處的等效聲源的倍頻帶聲功率級,dB;Lp2(T)——靠近圍護結構處室外聲源的聲壓級,dB;S——透聲面積,m2。然后按室外聲源預測方法計算預測點處的A聲級。(4)靠近聲源處的預測點噪聲預測模型如預測點在靠近聲源處,但不能滿足點聲源條件時,需按線聲源或面聲源模型計算。(5)工業企業噪聲計算設第i個室外聲源在預測點產生的A聲級為LAi,在T時間內該聲源工作時間為ti,第j個等效室外聲源在預測點產生的A聲級為LAj,在T時間內該聲源工作時間為tj,則擬建工程聲源對預測點產生的貢獻值(Leqg)為:式中,Leqg——建設項目聲源在預測點產生的噪聲貢獻值,dB;T——用于計算等效聲級的時間,s;N——室外聲源個數;ti——在T時間內i聲源工作時間,s;M——等效室外聲源個數;tj——在T時間內j聲源工作時間,s。(6)預測值計算式中,Leq——預測點的噪聲預測值,dB;Leqb——預測點的背景值,dB。(7)項目噪聲預測結果項目建成投產后,噪聲源采用上述預測模式對本項目各噪聲預測點進行預測,預測結果見下表:表4-21項目廠界噪聲排放量預測結果單位:dB(A)預測點編號方位本項目貢獻值標準值評價結果晝間夜間晝間夜間1#東北廠界36.226050達標達標2#東南廠界36.833#西南廠界33.714#西北廠界36.39由上表可知,通過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后,項目噪聲源強將大大降低,項目廠界噪聲貢獻值在33.71dB(A)~36.83dB(A)之間,可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的2類標準限值要求。本項目的建設對項目所在區域聲環境影響較小,不會改變區域聲環境功能。四、固體廢物(一)固體廢物的產生及處置方式(1)固體廢物的產生環節及產生量1)危險廢物廢實驗耗材主要來源于研發及檢驗過程產生的實驗耗材,主要包括一次性容器、一次性耗材等,主要污染物為化學品。其中涉及生物活性的部分,將在實驗室內通過滅菌柜進行滅菌(121℃、20min)后再與不涉及生物活性的部分一同暫存于危廢暫存間內,產生量3t/a。實驗廢液主要來源于研發及檢驗過程中使用后的化學品及前三次清洗廢水,主要包括純化廢液、改性后的廢溶液、生物性檢測產生的廢培養基等。其中涉及生物活性的部分,將在實驗室內通過專用高溫高壓滅菌鍋進行滅菌(121℃、20min)后再與不涉及生物活性的部分存放于專用桶內,再暫存于危廢暫存間內,產生量30t/a。廢包裝材料(沾染危險物質)主要來源于與試劑直接接觸的廢棄包裝物,暫存于危廢暫存間內,產生量0.2t/a。廢活性炭項目實驗廢氣的處置(兩級活性炭吸附)過程中,主要污染物為吸附的有機物,暫存于危廢暫存間內,產生量3.4t/a(按照每1t活性炭可吸附0.2t污染物計算)。2)廢包裝材料(未接觸危險物質)、辦公生活垃圾1)危險廢物本項目在每層樓設置危廢廢物暫存間,用于廠區危險廢物的暫存。項目危險廢物均定期交由有危險廢物處理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危險廢物暫存間應滿足《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的有關規定和《四川省實驗室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技術指南(試行)》中相關要求,做好“防風、防曬、防雨、防漏、防滲、防腐”“六防”措施。危廢暫存間必須按規定設置警示標志,周圍應設置圍墻或其他防護柵欄;作好危險廢物情況的記錄,記錄上須注明危險廢物的名稱、來源、數量、特性和包裝容器的類別、入庫日期、存放庫位、廢物出庫日期及接受單位名稱。建設單位在投運前,需與相應危廢處置單位簽訂外委處置協議,確保各類危廢均由相關危廢單位妥善清運處置。通過上述措施,確保本項目產生的固體廢物得到妥善的處理,不造成二次污染。2)一般固體廢物本項目在每層樓設置一般固廢暫存間,產生一般固廢經收集后暫存于一般固廢暫存間內,定期由回收站或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處理。一般固廢暫存庫應滿足相應防滲漏、防雨淋、防揚塵等環境保護要求。綜上,本項目各類固體廢物處置去向合理,不會造成二次污染。本項目運營期間各類固體廢物產生及處置去向如下表所示:***以下內容涉及我公司商業機密,不予公示***表4-22固體廢物排放及處置方法(單位:t/a)編號名稱類別代碼產生量(t/a)產生工序及裝置形態主要成分有害成分產廢周期危險特性污染防治措施1廢實驗耗材HW49其他廢物900-047-49研發、檢測固態化學品化學品每日T/C/I/R廢實驗耗材、實驗廢液中涉及生物活性的部分在實驗室內通過滅菌柜進行滅菌,與其他危險廢物一同暫存于危廢暫存間,最終交由有資質的企業統一處置。2實驗廢液HW49其他廢物900-047-49研發、檢測液態化學品化學品每日T/C/I/R3廢包裝材料(沾染危險物質)HW49其他廢物900-047-49研發、檢測固態化學品化學品每日T/C/I/R4廢活性炭HW49其他廢物900-039-49廢氣處理固態化學品化學品約半年T小計36.61廢樣品SW59其他工業固體廢物900-099-S59研發、檢測固態塑料/每日/暫存于一般固廢暫存間,由廢品回收站收購。2廢包裝材料(未接觸危險物質)SW92實驗室固體廢物900-001-S92研發、檢測固態紙、塑料等/每日/3辦公生活垃圾SW64其他垃圾900-099-S64辦公固態生活垃圾/每日/暫存于一般固廢暫存間,由市政環衛部門統一清運。小計13.1合計49.7(二)固體廢物的環境管理要求危險廢物儲運過程中應嚴格執行《危險廢物轉移管理辦法》、《道路危險廢物運輸管理規定》以及《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等相關規定和要求。根據國家有關危險廢物貯運法規要求,采取運輸、儲存全過程的安全和環保措施,主要措施如下:(1)危險固體廢物暫存庫的管理要求1)危險固廢暫存庫地面進行防滲,防滲系數K<1×10-10,等效黏土防滲層厚度Mb>6.0m。建筑材料與危險廢物相容;2)暫存庫內的危險廢物采取分類堆放。每個部分均有防漏裙腳,防漏裙腳的材料與危險廢物相容。每個堆間應留有搬運通道;3)危險廢物分類裝入容器,容器及材質要滿足相應的強度要求,裝載危險廢物的容器必須完好無損;盛裝危險廢物的容器上必須粘貼清晰表明危險廢物名稱、種類、數量等的標簽。在常溫常壓下不易水解、不易揮發的固態危險廢物可分類堆放貯存,其他固態危險廢物應裝入容器或包裝物內貯存;4)貯存設施應根據危險廢物的類別、數量、形態、物理化學性質和污染防治等要求設置必要的貯存分區,避免不相容的危險廢物接觸、混合;5)危險廢物暫存庫、污泥暫存區管理員須作好危險廢物情況的記錄,記錄上須注明危險廢物的名稱、來源、數量、特性和包裝容器的類別、入庫日期、存放庫位、廢物出庫日期及委托處置接收單位名稱。危險廢物的記錄和貨單在危險廢物回取后應繼續保留三年;6)按國家污染源管理要求對危險廢物貯存設施進行監測;(2)危險廢物收集、運輸過程環境保護要求1)危險廢物必須妥善分類,并采用專用包裝袋和周轉箱、專用運輸車運送到處置單位,裝卸完成后對運輸車輛進行消毒。2)運輸車上配置橡膠手套、工作手套、口罩、消毒水、急救藥箱、滅火器和緊急應變手冊。3)在運輸過程中,采取專車專用的方式,禁止將危險廢物與旅客及其它貨物同車運輸。4)危險廢物運輸車輛通過飲用水源保護區或水庫的水源地時,應減速行駛,盡量避免各類交通事故的發生。如有必要應盡量避免雨天運輸。5)嚴格按照規劃路線運輸,但盡量避免上下班高峰時運輸。6)對運輸車進行嚴格管理,須備有車輛里程登記表并做好每日登記,做好車輛日常的維護。7)從事危險廢物運輸的人員(包括司機),應當接受專業培訓,經考核合格,方可從事該項工作;運輸車輛須有特殊標志,以引起關注;危險廢物運輸車輛需持有危險廢物運輸通行證。8)為了保證危險廢物運輸的安全無誤,必須遵守國家和地方制定的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中的有關規定。綜上,項目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固體廢物處置去向明確,基本上可消除對環境的二次污染。五、地下水及土壤環境影響及保護措施(一)地下水及土壤污染源及污染途徑根據項目所處區域實際情況,本項目可能對地下水、土壤造成污染的主要途徑有:危險廢物暫存間等區域物料泄露下滲以及廢水管道的污水下滲。(二)分區防控要求地下水環境風險防范應按照“源頭控制、分區控制、污染監控、應急響應”的主動與被動防滲相結合的原則,在做好防止和減少“跑、冒、滴、漏”等源頭防污措施的基礎上,對院內各單元進行分區防滲處理。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6)和《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23)要求,分為重點防滲區、一般防滲區及簡單防滲區。表4-23項目地下水及土壤環境保護措施防控方式措施標準已有措施新增措施分區防滲重點防滲區危險廢物暫存間20cm厚P4等級混凝土,防滲系數K=0.78×10-8cm/s。新增2mm厚HDPE膜進行防滲,防滲系數K<1×10-10cm/s,等效黏土防滲層厚度Mb>6.0m。GB18597-2023一般防滲區實驗室、試劑間、一般固廢暫存間20cm厚P4等級混凝土進行防滲,防滲系數K=0.78×10-8cm/s。/HJ610-2016簡單防滲區辦公區采用一般地面硬化。/HJ610-2016六、監測計劃要求根據《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總則》、《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總則》等相關規范要求,對本項目廢水、廢氣、噪聲制定如下監測計劃:表4-24廢水監測要求監測位置排口編號監測項目監測頻率園區廢水排放口1pH、COD、BOD5、氨氮、總氮、總磷(以P計)1次/季度(依托園區)表4-25廢氣監測要求排氣筒編號監測位置監測項目監測頻率DA001、DA002排氣筒二氯甲烷、正己烷、乙酸乙酯、環己烷、甲苯、甲醇、VOCs、硫酸霧、氮氧化物、氨1次/年表4-26噪聲監測要求監測位置點數監測項目監測頻率執行標準項目廠界外1米4廠界噪聲1次/季度2類備注:此監測要求僅作參考,項目后續監測需嚴格按照《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總則》(HJ819-2017)等文件要求進行。七、環境風險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技術指南》(污染影響類)(試行)“表1專項評價設置原則表”要求,本項目不設置環境風險評價專項。危險物質和風險源情況1、危險物質情況根據《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169-2018)附錄C,危險物質數量與臨界量比值(Q)的計算方法如下所示:當只涉及一種污染物時,計算該物質的總量與臨界量比值,即為Q;當存在多種危險物質時,則按下式計算物質總量與其臨界量比值(Q):Q=式中:q1,q2,…,qn——每種危險物質的最大存在總量,t;Q1,Q2,…,Qn——每種危險物質的臨界量,t。當Q<1時,該項目環境風險潛勢為I。當Q≥1時,將Q值劃分為:(1)1≤Q<10;(2)10≤Q<100;(3)Q≥100。本項目運營階段涉及的危險物質具體如下:***以下內容涉及我公司商業機密,不予公示***表4-27廠界內危險物質情況一覽表序號物質名稱主要成分CAS號廠區最大存在量(t)儲存地點臨界量(t)Q值10.0312試劑間100.0031220.00098100.0001030.000257.50.0000340.000999100.0001050.0798100.0079860.054100.0054070.0456100.0045680.0132100.0013290.01044100.00104100.0158100.00158110.00948100.00095120.00852100.00085130.5危廢暫存間100.05000合計0.077根據計算,本項目各類危險物質最大存在總量與臨界量比值Q=q1/Q1+…+q7/Q7=0.077,故本項目環境風險潛勢為I。2、易制爆危險化學品根據《易制爆危險化學品名錄》(2017年版)本項目運營階段涉及的易制爆危險化學品具體如下:表4-28廠界內易制爆危險化學品情況一覽表序號物質名稱CAS號廠區最大存在量(t)主要的燃爆危險性分類1硝酸7697-37-20.00025氧化性液體,類別33、易制毒危險化學品根據《易制毒化學品管理條例》(第三次修訂),本項目運營階段涉及的易制毒危險化學品具體如下:表4-29廠界內易制毒危險化學品情況一覽表序號物質名稱類別廠區最大存在量(t)1乙醚第二類0.008522甲苯第三類0.010443硫酸第三類0.00098(二)環境風險識別及可能影響途徑污染治理措施故障環境風險:項目運營過程中,廢水、廢氣治理系統故障,導致廢水出水水質達不到要求或者廢氣處理效率降低,對水環境及大氣環境污染。火災爆炸事故伴生/次生環境風險:本項目涉及,由于操作不當等原因可能導致發生火災爆炸事故,并引發伴生/次生反應,對環境空氣、地表水、地下水等造成污染。(三)環境防范措施1、危險化學品儲運過程中環境風險防控措施(1)化學品儲存和使用風險防范措施本項目化學品放置在各試劑間的防爆試劑柜或化學品柜內。廠區擬采取的風險防范措施如下:每個實驗室配備專門的試劑管理人員。配備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負責所有實驗室及場所的試劑使用管理;地面一般防滲。由于本項目實驗室位于4F、6F,正常運行時無對地下水及土壤造成影響的渠道,因此僅進行一般防滲,即使用與厚度Mb=1.5m,滲透系數K≤10-7cm/s粘土防滲層等效的20cm厚P4等級混凝土進行防滲,滲透系數K=0.78×10-8cm/s;設置化學品柜。擬在所有涉及化學品存放的試劑間內設施防爆試劑柜及化學品柜,項目使用的化學品均放置于柜內,柜底部設有集液區,用于收集事故下泄露的化學品。同時根據項目實際情況,本次環評要求:化學品入庫時,嚴格檢驗物品質量、數量、包裝情況、有無泄漏;化學品入庫后,在貯存期內定期檢查庫房溫度、濕度等,發現化學品品質變化、包裝破損、滲漏、穩定劑短缺等,應及時調整和處理;盡快按照相關要求編制事故應急預案,應對環境突發事件。(2)易制爆危險化學品風險防范措施1)按照《易制爆危險化學品治安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令第154號)、相關要求,對易制爆危險化學品購買、處置、使用、運輸、儲存各個環節嚴控。2)封閉式、半封閉式、露天式儲存場所出入口應安裝入侵報警裝置、出入口控制裝置和視頻監控裝置,監視和回放圖像應能清晰辨別進出場所人員的面部特征和物品出入場所交接情況。3)應當定期開展強制性的安全培訓,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處理能力。(3)易制毒危險化學品風險防范措施1)對于易制毒危化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需要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采取必要的安全生產和防范措施。來源于生產過程的易制毒危化品,應在生產企業內進行專門管控,對于銷售公開的易制毒化學品,要進行商品信息和銷售渠道的核實。對于從外部國家進口的易制毒化學品,應按照國家相關法規和標準進行精細化管理。2)針對易制毒危化品的流轉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危險情況,需要嚴格監管,確保運輸過程中易制毒危化品物品的安全運輸。各類使用和銷售單位,應遵循相應的安全規定規范和操作指南,在使用和儲存的過程中,采取必要的安全配置和防范措施,確保在使用和儲存過程中不會發生任何安全事故。3)需儲存在有防盜門窗的儲存室內,儲存室需要有視頻監控、并保留3個月以上;同時雙人雙鎖管理,做好出入庫登記記錄,并按時登錄管理系統進行登記。4)應對相關從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通過實際案例和現場的實際控制,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意識,減少事故的發生。2、生物安全防控措施(1)菌種的儲存和培養風險防范措施項目對材料進行生物性檢測實驗過程中涉及菌種及細胞的使用,主要包括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屬于P2實驗室,存在潛在生物安全風險,為防范生物安全風險,主要采取以下防范措施:生物安全柜。本項目擬配置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內的HEPA過濾器可有效的過濾氣溶膠,其過濾效率可達到99.99%~100%,防止實驗操作處理過程中某些含有危險性或未知性生物微粒發生氣溶膠散逸,防止污染環境;菌種的規范管理。項目涉及使用的菌種主要為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人體或動物組織細胞,不涉及P3、P4類菌種。所有菌種均通過具有相關資質的單位運輸至廠內后儲存于-80℃冰箱間內的專用菌種存放冰箱內,采取雙人雙鎖管理,領用、運輸、分發,使用時需登記后方可領取;菌種的規范培養。菌種開啟、擴增、生物培養均在生物安全柜或培養箱內進行,產生的廢氣經高效粒子空氣(HEPA)過濾器過濾后由空調排風管道排入環境,HEPA過濾器對粒徑≥0.2μm的粒子的捕集效率可達到99.99%,可對空氣中菌(毒)進行有效捕集;生物培養液的安全轉移。每次使用前對設備進行保壓試驗,以檢測設備是否有發生泄漏的風險,發現異常及時維修處理,生物培養液轉移完成后,對所以沾染菌種的耗材、容器等經過121℃滅菌后,方進行清洗。(2)廢水、廢氣、固廢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廢水:本項目廢水中均不涉及生物活性。使用過的含菌耗材及器皿均先經過滅菌柜滅菌后,再進行清洗或作為危廢處置。因此本項目廢水中不涉及生物活性。廢氣:細胞呼吸廢氣經生物安全柜或培養箱頂部自帶的高效過濾器過濾處理后,經排風系統排放。固廢:廢實驗耗材、實驗廢液中涉及生物活性的部分在實驗室內通過滅菌柜進行滅菌,與其他危險廢物一同暫存于危廢暫存間,最終交由有資質的企業統一處置。3、實驗室安全管理措施定期清潔實驗室及其設備。嚴禁用掃帚掃地,盡量不用電風扇,避免揚塵和過分潮濕,保持實驗室環境整潔,注意實驗操作細節,避免由于操作人員失誤給實驗室帶來污染;嚴管工作人員進出實驗室。工作人員進入操作間根據要求需更換衣物,嚴禁將與實驗無關的物品帶入實驗室,避免污染、影響實驗操作;其次,對于有控制要求的區域不準隨意進入,無關人員不準隨意進出實驗室;配備足夠的防護器具。按規范要求實驗現場配備足夠的防毒面具、耳罩、防塵口罩、護目鏡等防護器具;避免交叉感染或干擾。不同實驗項目的臺面和物品不混用,相互產生交叉污染或干擾的項目分室進行。4、廢氣、廢水工程控制措施A、廢氣工程控制措施生產設備的定期維護。加強對生產設備的定期巡視,檢查各處管道的密封性能及強度,及時淘汰出現安全隱患、超期服務的設備,一旦出現故障及時關閉設備,經維修正常運轉后方可再生產;環保設施的定期維護。加強對廢氣治理設施的日常巡檢,定期檢測廢氣處理效率,一旦出現問題及時停止相關廢氣產生的實驗并進行搶修,廠區要有備用的關鍵設備及零部件。詳細措施為:①風機出現故障時,暫停相關廢氣產生的實驗;②當活性炭裝置出現故障或處理效率降低時,及時進行清理或更換濾芯;地面硬化檢查。加強對廠區地面的硬化處理,防止廢氣污染物沉降后污染土壤。B、廢水工程控制措施截止閥。園區污水總排口設置截止閥,一旦出現廢水處理設施故障(即自動監測儀發現廢水不合格時),立即停止實驗并關閉截止閥并將廢水暫存于事故應急池內,待廢水處理站內處理設施運轉正常后排入廢水處理站進行再次處理,達標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網。5、危險廢物的儲存及運輸風險防范措施A、危險廢物的儲存項目設置危險廢物暫存間,其風險防范措施包括:地面重點防滲。危險廢物暫存庫地面采用了20cm厚P4等級混凝土+2mm厚HDPE膜進行防滲,滲透系數K≤10-10cm/s,滿足重點防滲要求;地面設置圍堰地溝或防滲托盤。危險廢物暫存間內設置圍堰、地溝或防滲托盤,確保其收集能力能夠達到區域最大液態廢物容器容積或液態廢物總儲量1/10(二者取較大者)。同時本次環評要求:涉及生物活性的固廢均需先進行高溫滅菌處理,使之穩定后貯存;廢液容器安全間距。裝載液體、半固體廢液的容器內須留足夠空間,容器頂部與液體表面之間保留100mm以上的空間;廢液容器標志標識。盛裝廢液的容器上必須粘貼相關危險標識;廢液容器的相容性。盛裝廢液的容器必須完好無損且材質和襯里要與廢液相容(不相互反應)。B、危險廢物的運輸危險廢物在運輸過程中存在的環境風險為:危險廢物逸散、跑冒滴漏導致運輸路線環境污染事故。為杜絕運輸過程中危險廢物導致的環境風險事故,須做到以下要求:電子聯單制度。做好每次外運處置廢棄物的運輸登記,嚴格實行危險廢物轉運電子聯單制度;配備專業運輸人員。廢棄物處置單位的運輸人員必須掌握危險化學品運輸的安全知識,了解所運載的危險化學品的性質、危害特性、包裝容器的使用特性和發生意外時的應急措施運輸車輛必須具有車輛危險貨物運輸許可證;配備專業押運人員。處置單位在運輸危險廢棄物時必須配備押運人員,并隨時處于押運人員的監管之下,不得超裝、超載,嚴格按照所在城市規定的行車時間和行車路線行駛,不得進入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禁止通行的區域。6、火災爆炸事故風險防范措施根據現場調查,目前園區內已有的火災爆炸事故風險防范措施包括:消防器材。室外消火栓用水由市政管網直接供水,室內消火栓系統由室外給水網、消火栓給水泵、屋頂水箱、消火栓水泵接合器及園區內消防管網組成。根據項目實際情況,本次環評要求:消除和控制明火源。在實驗區域設置醒目的嚴禁煙火標志,嚴禁動火吸煙;實驗過程中,備好滅火器材,采取防護措施,且必須遵守安全技術規程;規范實驗操作。實驗過程嚴格按照規程操作,設備運行時實驗人員不得離開實驗室,所有設備均應定期檢查,超過使用年限后及時報廢。對特定裝置,如滅菌柜,需要實驗人員經過培訓后進行使用;嚴控設備超溫。對有超溫風險的生產設備,安裝溫度控制器,當溫度超過設置的安全溫度時,立即切斷生產設備的電源,停止生產,并采用有效的降溫措施進行降溫;定期消防巡檢。根據消防工作的需要,對各類消防用具定期進行檢查試驗,如有損壞或失效時,需立即進行修理和更換補充;火災報警系統。在實驗室設置可燃氣體探測器、火災報警系統,系統用于監控生產裝置的火情,以實現對火災的早期報警。7、環境風險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按照職業安全管理體系的需要,設置必要的安全管理機構,配備相應的專(兼)職管理、檢查、安全教育、檢測人員,建立健全各種安全管理制度和規程,建立安全管理臺賬和記錄;提高實驗及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本項目建成投運后,建設單位應嚴格要求操作和管理人員的技術水平,職工上崗前必須參加培訓,落實三級安全教育制度;設立風向標。廠區內設立風向標,使于發生有毒有害物質泄漏時生產人員辨認風向,撤離至上風向安全地區,并組織可能受影響附近人群撤離,并及時報告有關部門;強化安全與環保教育。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教育,定期組織主要實驗人員進行安全生產知識的技術培訓,經考核后,選拔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身體健康、心理素質好的人員從事相關工作,持證上崗,并定期進行考察、考核、調整;綜上,在采取本次環評提出的各項應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并加強風險管理的基礎上,本項目的環境風險可防控。八、環保投資本項目新增環保設施投資為45萬元,占總投資的2.25%。環保設施建設情況見下表:表4-30本項目環保投資一覽表序號污染源環保設施處理效果投資(萬元)備注1廢水生產廢水依托園區廢水處理系統,經“隔油+調節+初沉+調節+A2O+二沉+消毒”處理達標后,排入成都市中和組團污水處理廠(成都市第十再生水廠)一期,最終排入錦江《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表4中三級標準限值、參照執行《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GB/T31962-2015)表1中B級標準限值/依托園區2辦公生活污水進入園區生活污水預處理設施處理/依托園區3廢氣實驗廢氣通過通風櫥或集氣罩抽風進行收集,再經過2套“兩級活性炭吸附裝置”進行處理。二氯甲烷、正己烷、乙酸乙酯、環己烷及VOCs執行《四川省固定污染源大氣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DB51/2377-2017)中表3、表4要求;甲苯、甲醇、硫酸霧、氮氧化物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標準要求;氨執行《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表1、表2標準要求。40新增4地下水重點防滲區:危廢暫存間:20cm厚P4等級混凝土底板+2mm厚HDPE膜進行防滲,防滲系數K<1×10-10cm/s,等效黏土防滲層厚度Mb>6.0m。有效防止地下水污染5危廢暫存間為新增,其余依托現有一般防滲區:實驗室、試劑間、一般固廢暫存間:20cm厚P4等級混凝土,滲透系數K=0.78×10-8cm/s,等效黏土防滲層厚度Mb>1.5m。簡單防滲區:辦公區:采用一般地面硬化。5噪聲隔聲、減噪措施《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計入設備投資6固廢危險廢物暫存間2個;一般廢物暫存間2個。避免二次污染/計入建筑投資合計45PAGEXXX五、環境保護措施監督檢查清單內容要素排放口(編號、名稱)/污染源污染物項目環境保護措施執行標準大氣環境實驗廢氣(DA001、DA002)二氯甲烷、正己烷、乙酸乙酯、環己烷、甲苯、甲醇、VOCs、硫酸霧、氮氧化物、氨通過通風櫥或集氣罩抽風進行收集,再經過2套“兩級活性炭”進行處理。《四川省地方標準四川省固定污染源大氣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DB51/2377-2017)表3、表4要求《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標準要求地表水環境實驗設備清洗廢水pH、COD、BOD?、氨氮、總氮、SS、總磷依托園區廢水處理站,經“隔油+調節+初沉+調節+A2O+二沉+消毒”處理達標后,排入成都市中和組團污水處理廠(成都市第十再生水廠)一期,最終排入錦江《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表4中三級標準限值、參照執行《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