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課件_第1頁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課件_第2頁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課件_第3頁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課件_第4頁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倫理學一、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二、規范倫理學與美德倫理學三、倫理學的定義導論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教學要點:本章是全書的總論,核心是闡明倫理學的基本類型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明確倫理學的定義、研究內容和學科性質。主要教學要點:1.元倫理學、規范倫理學和美德倫理學自己的研究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2.認識倫理學的研究對象。3.理解倫理學的定義。教學時數:3學時參考書目:1,斯蒂文森著:《倫理學與語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2,羅國杰主編:《倫理學》,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教學內容:見下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倫理學是一門古老的科學,又是一門萬古常新、有著廣闊前途的科學。一般地說,倫理學是以道德現象作為自己的研究客體的科學。

人類很早就開始了道德思考。道德思考在中國可追溯到堯舜時代,在出土的甲骨文字中,有許多內容有道德含義;在西方則可追溯到《荷馬史詩》時代。顯然,道德思考只有在人類有了自我反思能力的時候才能進行,也就是說,道德思維是哲學思維的一部分,而且是較早發展起來的哲學思維的一種形式。原因在于,道德意識是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產生的對生活的目的,對人人相與之道、對自我的本質的一種智慧覺解,也就是說,只要人有了反思能力,首先就要考慮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自處,而這正是道德問題。所以,道德問題并不神秘,而是平常可行的、經常遇到的問題。而倫理學,就是要在這些方面講出一些道理。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春秋時,晉平公有一次問祁黃羊說:“南陽縣缺個縣令,你看應該派誰去當比較合適呢?”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了。他一定能夠勝任的!”平公驚奇地又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么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么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你并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辦了不少好事

,大家都稱頌他。

過了一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說:“現在朝廷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祁黃羊說:“祁午能夠勝任的。”平公又奇怪起來了,問道:“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么推薦你的兒子,不怕別人講閑話嗎?”祁黃羊說:“你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所以我推薦了他;你并沒問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

討論一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祁午當上了法官,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鬃勇牭竭@兩件事,十分稱贊祁黃羊。孔子說:

“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標準,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見,便不推薦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像黃祁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說大公無私啦!”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評述:真正的道德是以“事之成”為目標的,這就意味著我們想問題、辦事情不能站在一個偏私的立場,而必須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分析:祁黃羊能做到舉賢不避仇,舉賢不避親,唯才是舉。從人之常情來說,舉賢避仇是可理解的,但祁黃羊可以克服這一點;舉賢避親似乎是人們應該做的,因為可以避免嫌疑,但是祁黃羊不避嫌疑,這足以見得他有中心之準。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一門課程的開始,總是需要一個緒論來說明本課程的宗旨、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價值旨趣和主要內容。《倫理學》課程應該貫串一種基本精神,那就是理性主義精神。所謂道德上的理性主義精神,是指倫理學研究的是人與人相互對待的普遍的道理。我們古代講“中庸”,“中”是天下的之定理,“庸”是“庸?!?、“平?!?、“不易”之意,所以,“中庸”就是指平??尚械钠毡榈?、確定的道理。從這個意義上說,倫理學研究的就不是個人的感受、偏好和其他主觀態度,這些東西不能推廣,不能成為人人遵行之道,所以不值得研究。倫理學研究的是經得起理性檢驗、推導、推論的普遍道理。所以,不管我們在傳統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了什么樣的行為規則、風俗習慣,我們要做的只有兩點:一是尊重傳統,二是分析、批判(用這個詞的本義)傳統,也就是說,我們應該以傳統為對象,理解其合乎理性的特點,并分析其不合理性的地方,從而引導傳統向更加符合理性主義精神的方向演進.這是我們這門課程的宗旨。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歷史地看,倫理學有著不同的形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是在講道理,講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怎樣才是有道德價值的、我們的行為怎樣才是好的道理。倫理學有三大類型,即元倫理學、規范倫理學和美德倫理學。近代以來直到19世紀以前,規范倫理學幾乎是倫理學的代名詞。當然,古代的規范倫理學實際上包含了美德倫理學,因為研究、制定道德規范,一方面是規范人的行為,另一方面,則是期望以此來培養人們的道德美德,而且,在古代,美德問題更是倫理學所關注的中心。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但到1903年,摩爾的《倫理學原理》發表之后,就出現了一門新的倫理學類型,即“元倫理學”,在以后的發展中,雖然規范倫理學仍然在發展,但是也受到了許多質疑,并出現了獨立的美德倫理學,這種美德倫理學主張倫理學可以不研究規范,即認為倫理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什么樣的生活是“好生活”,能夠獲得這種“好生活”所需要的情感、欲望、氣質就是美德,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培養了這種美德,我們就能過上好生活,所以,過“好生活”是我們人生的目的,也是我們研究倫理學的目的。所以,我們應該分析一下倫理學的這三種類型,并從理性理解的角度來評述它們。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一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研究道德哲學(或者倫理學)就是要推論有關道德的基本問題。有兩大主要問題:元倫理學問題——什么是道德判斷的本性和方法論?規范倫理學問題——我們應該按照什么原則去生活?

道德哲學相應地就有兩大分支:元倫理學研究道德判斷的本性和方法論。它追問這類問題:“好(善)”和“應該”的含義是什么?有沒有道德真理?我們怎么能證明或合理地捍衛關于對與錯的信念。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元倫理學的觀點通常包含兩部分,即一部分是關于道德判斷的本性,這通常是對“好(善)”的定義;另一部分是關于方法論,它告訴我們怎么選擇道德原則。比如說,文化相對主義說:善意味著“社會性地贊同”,你可以通過遵循你的社會所贊同的東西來選取你的道德原則。文化相對主義把道德建基于習慣之上。而另外一些觀點則把道德建基于個人感情,上帝意志,或自明真理之上。對這樣的觀點,都要進行元倫理學的思考。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1.元倫理學

所謂元倫理學,就是關于倫理術語的意義和道德判斷的確證的科學,因而也就是分析道德語言的科學。但是這個定義還有待進一步說明。是否一切對道德語詞的分析的學說都屬于元倫理學?實際上并不是,比如說,我們對道德用語“節制”、“勇敢”、“正義”等所做的語義分析(例如:節制“就是對欲望的滿足進行延遲和減少”等等),就并不屬于“元倫理學”的內容。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那么,元倫理學分析哪些道德語詞和道德判斷呢?其實,其一,對善、正當、應該等等道德價值詞語的含義進行分析。比如,我們問,善的含義是什么呀?情感主義分析倫理學理論這樣認為:所謂善,或者應該,實際上是表示這樣的態度:“我贊成這,你也贊成吧!”其二,元倫理學的根本任務是對道德判斷或價值判斷進行確證,也就是道德推理或價值推理的邏輯。也就是說,元倫理學研究什么樣的行為是應該的或不應該的,是善的或惡的,也就是追問道德價值的基礎。比如說,從現存的社會生活的實際狀態出發,來研究我們應該如何行動,才能使社會生活更健全;從我們的生理、心理的事實出發,來研究我們的心靈狀態怎樣變得更好。所以,元倫理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是“是”、“事實”、“事實如何”與“應該”、“道德價值”、“應該如何”的關系問題,即能否和怎樣從事實(“是然”)推出道德價值(“應然”)的問題。它不做道德判斷,而是判斷道德判斷,即通過設定道德價值理念,來推論這些道德判斷是否合理。所以,元倫理學要追問的是一切道德判斷背后的價值基礎。比如,我們說,“你應該誠實守信”,這是在制定道德規范,但是,元倫理學繼續追問:為什么誠實守信是好的?把這種倫理學命名為“元—倫理學”(Meta—ethics)是合適的。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一句話,元倫理學實際上是研究價值基礎的學說,即它要推論、判斷出社會、人生的優良價值并向我們推薦。正如王海明教授說:“元倫理學所確證的則是包括一切道德或應該規范的、抽離了一切行為內容的、因而不能夠指導任何行為的道德或應該本身:‘應該’”。這一說法從原則上說是對的,所以,它在倫理學體系中,應該處于前提、基礎的地位,元倫理學做得好,那么,我們從保衛、體現、實現這些優良價值出發而制定的道德規范就能夠得到保證,否則,規范倫理學就可能是混亂的或者反人道的。所以,元倫理學是一種道德價值理念的認識論,它需要具體化為一整套的、隨著社會倫理關系的變化發展而不斷變化發展的道德規范體系。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2.規范倫理學

規范倫理學研究我們應該如何去生活的原則。它問一些諸如此類的問題:對與錯的基本原則是什么?規范倫理學所確定的乃是一條一條有具體行為內容的、因而能夠指導行為的道德的或應該的具體規范:“應該利他”、“應該公正”、“應該謹慎”、“應該節制”等,從而使人的行為有所遵從。它們是相應的價值理念的具體化。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于是,甚至可以說,元倫理學是制定道德規范的前提和基礎,指導著道德規范的制定,并最終衡量和判定道德規范的優劣。那么,怎樣確定道德價值理念呢?我們認為,總的來說,需要以理性主義的方法來確定之。(1)道德上“應該”是指向對倫理生活共同體的健全存在和發展的維護和促進,這是“應該”的最終基礎,這就需要對何謂“健全”的社會倫理關系結構作出界說。然后,我們就可認定,凡是符合這一目的的做法就值得提倡和鼓勵,凡是阻止和破壞這一目的的實現的做法就要禁止。在事關一個社會的基本倫理結構這個問題上,那是要化為政治制度的安排和以憲法根本固定下來的,當然,政治制度和憲法根本所保衛的基本價值就是我們的倫理學所審慎地推究出來的。比如,我們現代的倫理學認為,社會基本的人倫關系結構應該是人人都是平等而自由的公民,所以,我們的政治制度和憲法根本就要使這些價值固定下來,并且在社會和國家的政治生活中實現這些價值。道德的價值是促進社會倫理共同體的存在和發展,這是合乎理性的,而導致社會倫理共同體走向非存在、解體、毀滅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就是非理性的。道德規范就是從這一價值理念出發而制定出來的。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2)所謂從“是然”推得出或推不出“應然”的爭論,在理性主義倫理學看來,“是然”是“應然”的基礎,理性推論是需要有事實前提的,這個前提包括社會歷史時代的本質、社會現實的人倫關系的特點,從這一點出發,我們推論出現實的社會發展方向,這就是我們的價值目標,道德價值則是與這一價值目標相一致的。過分高邁地空懸一個道德理想而不顧社會道德生活的實際狀況,其結果也將是不合乎理性的。(3)對傳統的價值觀、日常大家信奉的價值觀都應該經過理性的檢驗,也就是說,要考察它們是否有合理性?,F代價值合理性的根本標志是:“人—我對稱性”和“自我中立性”。所以利己主義、利他主義這兩極都是不合理的;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二元對立也要在新的基礎上加以超越。返回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二規范倫理學與美德倫理學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脫離規范倫理學而企圖獨撐倫理學大廈的元倫理學開始在走下坡路,從而導致規范倫理學的復興,以羅爾斯的《正義論》為代表,但同時又出現了美德倫理學,有相當多的倫理學家在極力探索新時代的美德倫理學。比如麥金太爾、PeterGeach;PilippaFoot;MichaelSlote;VonWright;GaryWatson;Wallace;Taylor;Warnock等等。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規范倫理學與美德倫理學的研究對象并無不同,但卻有不同的研究重心:前者以道德、規范、行為為研究中心,后者則以品德、美德和行為者為研究中心。其實,規范倫理學并不會排斥對品德、美德的研究,只不過它認為美德是規范的結果,而不是規范的條件,所以處于次要地位;美德倫理學也可以不排斥對規范的研究,但是認為規范的存在其目的在于成就人的品德,同時也認為,培養遵守規范的精神并不是培養德性的唯一途徑,德性其實是人的精神空間得到拓展、心靈諸能力相互涵厚以至化通的結果,所以,文化各種樣式的滋養、人文教化起到了關鍵作用;而道德規范也要以促使人的精神空間變得深厚、靈慧為目的來設計。這一點其實與元倫理學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規范倫理學認為,所謂美德或品德無非是一個人長期的道德行為所形成和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狀態,是一個人長期遵守或違背道德規范的行為所形成和表現出來的心理自我。所以,他們認為,道德、規范和做什么(即行為)是原因、前提;品質、美德、是什么人是結果。于是,規范就應該是主要的,而美德就只是次要的。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但美德倫理學認為,做具有美德的人比做符合道德規范的事情更為根本、更重要、更有決定意義,因而,美德更為重要。因為,人們如果沒有美德,那么再好的道德規范也不可能被遵守,因而也等于零;反之,只有當人們具有美德時,道德規范才能被遵守,從而得到實現。這里有如下理由:第一,美德決不如規范倫理學家們所認為的那樣,只是長期遵守或違背道德規范的結果,其實,美德與科學、勞動、藝術、文學的的訓練和陶冶密切相關,因為所以美德,是人的理智能力、情感、欲望、氣質等相互融通(特別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相通、理義得于心)而獲得普遍性提升的結果或狀態,這是規范倫理學所無法理解的;第二,美德是情感、氣質具備了理智成分的表現,是活潑的、有生氣的一種普遍性,是人性的豐滿,是精神的提升,所以是一個理性品格,而規范因為是一些固定的規則,有可能走向僵化(這時就是非理性的),以美德為中心,可以向規范中灌注人情相通的人道情懷,從而具備一種健全的情理。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返回

我們認為,從元倫理學、規范倫理學和美德倫理學三者的關系來看,我們應該對美德倫理學想要獨立的傾向進行糾正。首先,美德雖然是人的情感、欲望、氣質變得更加深厚、靈慧的結果,作為個人人生修養來說,美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但是,在社會生活中,的確不要把美德看作是獨立自存的,也就是說,“好生活”并不是自成目的的。所以,美德應該與應然性的社會倫理關系結構相互適應,不能陷入“美德的傲慢”。比如,不能以美德對抗規則。第二,由于道德規范是社會基本倫理價值的具體化,所以,美德的培養當然離不開對道德規范的踐行。誠然,美德的形成還可以通過其他的人文教化的方式來達到,但是,從道德意義上說,道德美德還主要是通過習慣于做有道德價值因而符合道德規范的事情來培養的。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三、倫理學的定義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1.三類倫理學的關系。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看出,本書的學科性質是使得元倫理學、規范倫理學和美德倫理學表現出其應有的邏輯次第,彰顯這三者的內在關系。元倫理學思考一個社會的基本的倫理價值,它們是我們的道德思考的基點和參照點,規范倫理學則是力圖為人們在具體的社會生活中如何體會、實現這種基本倫理價值給予規則性的指導。元倫理學和規范倫理學也都應該以美德的塑造為目標和歸宿。因為只有培養了美德,基本的社會倫理價值和具體的道德規范才能得到發自內心的踐履。這樣,元倫理學、規范倫理學和美德倫理學才能找到各自的恰當位置:元倫理學思考道德的基本價值理念,它們是以當今社會的人倫關系的特點為事實基礎,推論出的當今社會所要達到的應然狀態,同時也以基本人性為基礎,推論出個人在現實社會中的自我完善狀態;規范倫理學則以價值理念為標準,設計社會倫理生活中所需要的道德規范,并取得一種反思立場,以價值理念為標準,來衡量道德規范的優劣。可以說,一個合乎道德的社會,一方面要努力營造有利于德性培養的社會環境條件,而一個能追求健全的價值理念的社會,是最有利于塑造人們的心靈品質的社會,至于規范,也應該能體現這種價值理念,并把人的精神導向被塑造得廣闊、深厚、靈慧的軌道。所謂美德,只不過是與這種健全社會的普遍秩序相適應的情感、欲望、氣質。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2.倫理學的定義。所以,倫理學是一門站在把社會與個人看作是有著深層關聯的統一體的立場上,以理性主義的方法,確立社會倫理的應然狀態的價值理念,并以此為基礎來設計人們所應該遵守的道德規范體系,探討價值觀念的實現方式和道德美德如何塑造成型的理論學科。返回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思考題:1.元倫理學2.規范倫理學3.美德倫理學4.元倫理學、規范倫理學、美德倫理學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什么?5.什么是倫理學?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第一章倫理學的研究對象、任務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教學要點:本章研究:1.倫理學的研究對象即道德現象,分析道德、倫理概念含義的異同。2。倫理學的研究任務與方法,闡明確定倫理學研究任務和方法的基本原則和根據。教學時數:4學時參考書目:1,叔本華:《倫理學的兩個基本問題》,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2,何懷宏:《底線倫理》,遼寧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教學內容: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第一節道德概念一、什么是哲學以及倫理學與哲學的關系二、倫理、道德概念釋義

三、倫理學中的幾個主要用詞四、道德的定義

返回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一、什么是哲學以及倫理學與哲學的關系

從字面上說,哲學意味著對智慧的愛。希臘字philia的意思是愛和朋友,sophia的意思是智慧。哲學的基本領域有三個:認識論(epistemology,研究知識的學問)、形而上學(metaethics,研究實在本性的學問)和倫理學(ethics,研究道德的學問)。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1.認識論論述以下問題:什么是知識?什么是真理和謬誤?它們回答什么?對人來說要實際地知道一些事情所要求的條件是什么?什么是知覺的本性,它的可靠性如何?什么是邏輯和邏輯推論,人們怎樣達到它們?知識和信仰的區別是什么?有確定的知識嗎?認識論問題在倫理學中也應加以討論,特別是在論述絕對和真理的時候更是如此。

2.形而上學是對實在的本性的研究,它問以下問題:什么東西是實際存在的,存在的東西的本性是什么?特別需要問的問題有:在現實中真的存在因果嗎,假如有,它怎樣起作用?什么是物理世界的本性,有否非物理的東西如心靈的或精神的東西?人類的本性是什么?在現實中有自由或者被預先決定的東西嗎?在倫理學中,我們必須關注事物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有否自由這樣的東西,還是所有事物都是被預先決定的?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3.倫理學論述在人類行為中的對和錯,它追問是什么東西構成了好人和壞人或好的行為和壞的行為。對的或錯的行為,我們怎么能知道它們?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在作道德決定和判斷時起什么作用?什么樣的行為理論是有效的或無效的,為什么?殺人、撒謊、欺騙、偷竊和性行為是對還是錯,為什么?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二、倫理、道德概念釋義二者詞源含義雖然不盡相同,但大體上相通。在西方,“倫理”一詞(英文ethics)源于古希臘語ethos。有“風俗”、“風尚”等意思,后又有“性格”、“品質”、“品格”、“德性”等意思。亞里士多德用此詞表示研究人類德行的科學。而“道德”一詞(英文Morale)則源于拉丁文的mores,表示“風尚”、“習俗”等意思,后又有“特點”、“內在本性”、“規律”、“性格”、“品質”等意思。西塞羅正是以mores翻譯ethos。雖然有些無法對應的意思,但確實大致相通。返回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漢語“倫”的本義是“輩”,引申出群、類、序等含義。所謂“人倫”,就是指“五倫”,指人與人之間的不同輩分和職分的關系,比如在中國古代,就有所謂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五倫”之說。這是指實在的人與人之間的輩分、職別的關系態勢?!袄怼钡谋玖x為“治玉”,引申出有分、條理、精微、道理等含義,于是,所謂“倫理”,就是指人倫之間相互對待的普遍性的道理或“應該”的狀態,比如古代說: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還有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等,就是對這些人倫關系的“應該”狀態的一種要求;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道”表示“行走”的大路。在哲學意義上指一種普遍的最高原則,但這種最高原則在道德論的意義上,在古代并不是指能被科學理性所把握的事物存在和運動的必然規律,而是指(1)宇宙萬化流行對人的啟示意義:比如天高地下,四時有序,天覆地載,云行雨施而品物流行,萬物生生不已,從而啟示人間也應該建立相應的人倫秩序,而使民眾得以生息繁衍。這是宇宙大道對人的啟示。(2)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對待之普遍道理。這就與人之喜怒哀樂憎惡欲之常情相關,即要養情,而不能逆人之常情?!暗隆迸c“得”相通,即“外得于人,內得于己也”,也就是說,德,就是通過對“道”的領悟而涵容于心中,即有所得而不失,這樣,人就達到了一種深刻的精神轉變。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關于人倫,在人類的文明史中得到十分的重視。從中國古代儒家的立論來說,所謂“人倫”,實際上是對人的本質的認知,即所謂“人禽之別”。禽獸有親子關系,然無親子之倫理,禽獸有雌雄結合,然無夫婦之倫理等等,惟有人具有夫婦、親子等倫理,此是人之為人的根本特征。倫理范型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時代中自我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社會團體與社會團體、人與自然等等人倫關系的特質,它對這個社會時代的道德要求及其面貌有框架性的支撐作用。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中西古代倫理關系的概況:按照古文尚書的說法,九族皆同姓。今文尚書歐陽說以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董仲舒說,虞商之制多同,夏商之制多同,而堯典實虞書。堯當母系父系遞嬗之交,為男女兩系平等時代,教典則父義母慈并舉,祭禮則夫婦昭穆別位,故父族母族妻族各三。夏傳子而宗祀嚴父,婦從夫為昭穆,為男系親獨隆時代。九族皆同姓,當為夏制。商兄終弟及,祀祖以妣配食,祖若妣亦往往分祀,為男系親女系親消長時代,九族之制應于堯舜為近;始或“厚母族,薄父族”,終至于“厚妻族,薄母族”,故曰“人民皆厚于末”。周矯其弊,“捐妻族三為二,增父族三為四,同姓異姓直系旁系之親各有差等,而以喪服為別?!?/p>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夏之族限于同姓,周之宗限于同姓,周道親親而族兼異姓者,正以有宗法合同姓故耳。同姓不婚始于周,夏殷五世之后可通婚,五帝之前則為婚不限同姓異姓;堯時母妻之姓殆異同無定。至百姓云者,乃百官之有世功而受氏姓者也。所謂九倫:諸父、諸舅、族人、昆弟、師長、朋友(六紀),加上君臣、父子、夫妻。《爾雅釋親》認為,親屬關系達80種以上,而且君臣、師生、朋友還不算。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羅馬族制時代,奴隸也稱為親屬。男系親時代,同姓人乃至異姓養子亦有親屬權;男女平等時代,女系親與男系親同有親屬權,其直系親定為六等,旁系親至再從兄弟姊妹之兒止。近代西班牙比利時等國親等與羅馬法同,意大利定為10等,法國定為2等,其親屬關系既較中國為繁,而社會關系更彌演彌復。近代德國社會學家馮薇色分析社會歷程的形式,達650種,而社會關系之結構,則別為群眾、集團、抽象集體三大類。以上是對親屬的倫理關系的考察。但人倫的確包括人與人之間的輩分、職別、對團體的歸屬等,它們的特點呈現出不同的歷史面貌。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按照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原則,我們看到,歷史發展到現在,大致呈現過如下幾種倫理范型:(1)人人平等、個人對團體(部落、氏族)的絕對歸屬的倫理范型。原始社會就表現為這種人倫關系的特點,這主要是與社會生產力極其低下相適應的,同時由于與其他部落爭奪生存空間和財富的斗爭十分激烈,所以,人們在部落內部事實上人人平等,人人參加勞動,沒有特權,而首領只意味著有更大的責任,還必須保持對本部族的絕對忠誠和歸屬,否則,這個個體就什么都不是。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2)社會成員不平等的身份制倫理范型。這與私有財產和階級的出現密切相關,這是一個極講究等級和身份的社會倫理范型。有特權的階層壟斷社會上的最寶貴資源(開始是一切資源),而把資源的開采、加工等勞動強迫安排給無特權的階層,并按照對資源的占有程度和方式來劃分社會的等級。社會身份或者世襲,或者只以某種方式選拔。這種等級制還社會生活的各個層次復制著,比如家庭內部的不平等身份。

(3)社會成員法律上平等的財產制倫理范型。這是對第二種倫理范型的揚棄,經歷了勞動力成為商品和經濟社會化、市場化的歷史進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更加信賴自由競爭的秩序演生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則在主要依靠市場來配置資源、不斷擴展市場秩序的同時,還更加重視社會公正。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我們要考察一個時代的道德,就要很好理解那個時代的倫理范型的特點,現在,我們更要從現時代倫理范型的特點出發,來確定我們需要保衛和體現的道德價值,制定道德規范體系,培養與現時代倫理的普遍秩序相適應的情感、欲望品質,即美德。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有了這種人類關系之自覺,就意味著人們要為這些人倫關系賦予相應的倫理義務,促使人際和睦、和敬、和愛,即道德的形成。也就是說,道德即是指在當時的倫理范型的制約下,培養與當時倫理范型的價值精神和倫理原則相適應的情感、欲望、氣質,道德德性并沒有絕對自足的意義。比如說,在古代,古希臘的主流倫理學家所推薦的各種德目系統,實際上就是一些貴族的德性,柏拉圖所制訂的希臘“四主德”——節制、勇敢、智慧和正義,實際上是對當時的護衛者、統治者的品德要求,而亞里士多德所列舉的德目表就更是如此,除了四主德之外,他所列舉的慷慨、寬宏大量、審慎、明智等等,都是對貴族的品質要求,而對奴隸,則只是要求他們盡量沉默地充當好貴族們的工具,奴隸是能說法但不允許說話的工具,因為他們沒有政治權利,也就是說,在公共政治事務中,他們沒有話語權。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在中國古代也一樣,儒家學者力圖維護的是一種以親子關系為核心逐漸向外輻射的社會倫理關系結構和尊尊、貴貴的等級倫理范型,所以,他們提倡的德性就是仁、義、禮、智、信、寬、敏、惠等統治者和士大夫的品質,同時要求百姓敬畏“大人”,恭順等。在現代的自由平等的公民倫理關系范型的引導下,我們要求公共權力組織秉承法治精神,處理公共事務應體現公平、公正、正義的道德價值理念,全體公民應該培養獨立人格、平等對待、誠實勞動、熱誠愛國等。應該把公民的基本平等權利視為社會的前提性的公共價值,把這看作是公民個人自立于社會的基點,有了這個基點,一方面,公民可以在社會合作體系中,利用自己的才智、技能同他人合作、合法競爭,從而取得自己的收入和經濟利益,并在這種框架下,能夠獲得不斷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追求自己事業上的成功;二是個人之間必須遵守一些普遍性的規則體系。制定這種規則體系必須采取“非個人性”(impersonal)的立場。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三、倫理學中的幾個主要用詞

第一類:倫理的(ethical)、道德的(moral)、不倫理的(unethical)、不道德的(immoral)

在日常語言中,我們經常交換地使用倫理的和道德的(非倫理的和非道德的)。這就是說,我們談論倫理的或道德的人或行動。另一方面,我們談論倫理學準則,但僅僅偶爾地提到道德準則。一些人把道德的和非道德的這些詞語僅僅用于性的領域,而在討論生意和職業共同體應該如何為其成員或公眾服務的時候,我們用倫理的或不倫理的這些詞語。但是,更經常發生的情況是,我們不用這些詞語,而用好、壞、對、錯。這些詞語是什么意思呢?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樣的呢?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我們說某個人是道德的或倫理的,我們的意思是說他是好人;當我們說某人是不道德的或不倫理的時,我們的意思是說他是壞人。當我們提到某種行為是道德的、倫理的、不道德的或不倫理的時,我們意指這個行為是對的或是錯的。我們這樣定義道德的、倫理的;不道德的和不倫理的,非常簡潔。但是它們要建立在對諸如好壞、對錯等詞的進一步定義之上,它們是我們作出這類判斷時所依賴的標準。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第二類:好、壞、對、錯、幸福、快樂

人們在考慮什么是好的時通常要以某種方式聯系上幸福和快樂,這似乎是個經驗事實。關于“什么是好(善)”的這個觀點傳統的叫法是享樂主義(快樂主義)(HEDONISM)我們認為,只要把幸福、快樂的范圍放寬到不僅包括感性快樂。而且包括理智和精神的快樂,不僅包括感官的痛苦,還包括深層的情緒方面的不幸福),那么。我們很難否認善的東西無論是什么都至少與某些快樂和幸福有關,壞的東西無論指什么都與某些痛苦和不幸相關。

在達到幸福的過程中,取一種長遠的而不是短期的觀點是必需的。為了達到長遠的幸福和快樂,人們必須經歷一些痛苦和不幸。

進一步,善這個詞,應該在人類經驗和人類關系的語境中而不是僅僅在抽象的意義上來定義。比如,知識和權力自身并不是善,除非一個人從它們之中得到滿足,或者它們以某種方式對道德的和有意義的人類關系有所貢獻。否則它們就不是道德的。

讓我們考慮一下這種情況,即有一種行為將能給某人帶來一些善,但這種善將會給另一個人帶來痛苦,比如一個虐待狂從粗暴地對待他人中得到快樂,我們對這種情況如何進行界說呢?我們的最初命題是:任何善的事物都將給某人帶來某種滿足、快樂和幸福,但其反命題卻不是真的:并不是任何給人帶來的快樂的都是善的,比如存在著某些“惡劣的快樂”。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四、道德的定義道德現象舉例:(一)“偷錢,為哥哥交學費”讓我們來看一個實例,以說明道德現象的特點?!度撋钪芸吩洶l表過一篇文章,我們姑且改得主人公的姓名,并且以敘述故事為主線來改寫此文。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章某是河南人,家里有三兄弟讀書,父母難以負擔。章某16歲時,決定先讓哥哥讀書,自己退學打工以補貼家用。1998-1999年他哥哥在鄭州復讀的一年中,母親替人家包餃子,父親賣報紙、看自行車,弟弟掛廣告牌、當業務員,全家人含辛茹苦來支持哥哥讀書。

1999年,哥哥考入華東理工大學,但9000元的學費讓全家緊鎖眉頭。他們回到鄉下,賣地賣豬,也只湊到5000元。他父親把這個事情與章某說了,弄得他也焦急萬分。那天晚上,章某正好看到從外面追款回來的徐某在點錢,這事要擱在往常,章某當然不會有任何想法,但這時,他心里卻在激烈斗爭,想想不敢偷,但又太急著用錢,打工又很難賺到足夠的錢……思想斗爭了好幾個小時,中間還跑到樓頂,想讓自己安靜下來,最后還是決定從人家的床頭把錢偷走。他當時心里想的拿錢讓哥哥先頂急用,然后再還,包里有45756元現金。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9月8日清晨鄭州管城區公安局接到報案,10號三名警察就到了上海。他們要哥哥章宏濤打一傳呼給弟弟,要他到上海來與各個見面,否則他弟弟就會成為在逃犯,就毀了他一輩子。于是,章宏濤最后打了傳呼。接到傳呼,9月12日,章宏剛裝著給哥哥交學費用的1萬塊錢到了上海,剛到學校,就被警方抓住?!暗艽蚬?,掙錢供哥度寒窗;哥及第,揮淚送弟入牢房”,這樣的標題赫然出現在1999年10月19日的河南《大河報》上。結果弄得大家都知道了,許多記者也來采訪,章宏濤驟然感到巨大的壓力。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以下是大家的議論:1.許多人站在了弟弟的一邊。弟弟的付出和偷錢時的動機,讓人們感動的同時也忽略了他的罪行。網上許多罵哥哥狼心狗肺。2.有人說,哥哥完全可以不與警察合作,另尋機會勸弟弟把錢偷偷地送回去。3.還有人說,投案自首也比把弟弟騙來讓警察逮捕歸案要好,最起碼量刑要輕。法院宣判結果:“判章宏剛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執行,處以罰金5000元”。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對判決結果的反應:1.章宏濤一家人大喜過望。消息傳到上海,一直關注此事的人也激動不已。2.這是因為審判法庭是全國優秀法庭,量刑的時候才認真地考慮了到底那種方式對未成年人的將來有利。3.這樣判對個人倒是有利了,可是這樣判刑的結果不是優點視法律為兒戲嗎?對整個社會,對被害人公平嗎?!4.有的意見更為尖銳,認為,“法律不能因為動機善良就忽視事實結果。感人的故事多了,多少熱迫于無奈偷盜、搶劫的人都有特別讓人同情的理由,但是犯法就是犯法,否則誰都可以打著高尚的幌子公然犯罪。法律必須有起碼的界線!”《大河報》的記者胡揚則相信,“如果不是媒體的介入,章宏濤肯定是要判實刑。”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審判法院的回應:此判決對于章宏剛的犯罪原因考慮的微乎其微,關鍵他是未成年人,又是初犯,一時起意。據調查,他一直是個聰明、從小學習很優秀的孩子,只是父親的教育形式太單一,對社會現實、個人價值都缺乏認識,就知道要好好學習、將來出人頭地,這就造成章宏剛的逆反心理,對挫折的承受力不夠。但是這一家的態度都說明,他的家庭監護條件較好,能夠起到正面的幫教的作用。

章宏剛本人的態度:這次經歷挽救了我一生,看到爸爸媽媽一下蒼老了那么多,無論如何也不想讓他們再為我操心了。他準備回家后補習英語,上高中,像他哥哥一樣考名牌大學。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他父母的生活狀況:他們住在鄭州兒童醫院住院部一層的樓梯下。一張單人床,兩口破鍋,三四個爛洋蔥頭,桌上擱著吃剩下的小半盆涼菜,不時有蒼蠅舞動。在這個彌漫著氨水味、人來人往的樓梯口,他們棲身于此。兩個人的生活來源全靠例秀英為醫院當清潔工掙得的每月300元錢。5000塊罰金只交了800塊,9月又是張宏濤交第二筆學費的時候。章宏剛緩刑期間,何去何從,法院又要求有切實可行的安排。他們提了一個尖銳的問題:“新聞媒體說半天,有什么用沒有?華東理工大學也不說減免學費,也沒有學??辖邮盏艿苋雽W,讀個鄭州的高中贊助費都要一兩萬,能不能說說,最起碼給我們一個正常的收費?誰能幫一下啊?”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更深的思考:1.管城區法院年輕的審判長管煒說:“現在這種情況,收這么高的學費,又沒有其他的社會保障措施,連我們的家庭都沒法承受,農村的聰明孩子就更沒有出路了?!?.《大河報》特稿部主任劉書志在聽說章宏剛去往上海之事時,不勝唏噓,“哎!我干了20年的新聞,到有些糊涂了,這新聞很無理??!我們所炒的熱點,在人類進程中到底有多少是有意義的事情?”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評論:一般說來,一個行為被實施了,并造成了對他人的生命和社會利益的損害,它就可以從道德上被評價,就成為一種道德行為,它不僅包括行為的過程,而且包括行為的后果,它是可以被人從外部觀察到的。同時,這種行為過程還有內在的一面,包括其動機和心理過程,情感體驗、道德意識等等。這個行為牽涉到極為復雜的人際關系(比如父子親情、兄弟情誼),社會法律,道德風尚。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最后所介紹的兩個人對此事的評論,值得我們深長思之。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二)歐陽修:“縱囚論”

信義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茍幸生而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錄大辟囚三百余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后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于人情?;蛟唬鹤锎髳簶O,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縱之去也,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又安知夫被縱而去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來乎?夫意其必來而縱之,是上賊下之情也;其意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心也。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吾見上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然則何為而可?曰:縱而來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可知為恩德之致爾。然此必無之事也。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為常,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理解與評論:此文說明治理天下,道德行為應該“本于人情”,而不能“立異以為高”,也不能“逆情以干譽”,行天下之常道,才能達天下之正理。此為道德上的“中庸”之道的真正含義。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我們認為,道德現象可分為兩個方面:個人道德與社會道德;三個層次:道德活動、道德關系和道德意識。比較四種道德定義:

1.羅國杰教授說:“道德,就是人類現實生活中,由經濟關系所決定,用善惡標準去評價,依靠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維持的一類社會現象”。

2.魏英敏教授說:“道德,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關于善與惡、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等的觀念、情感和行為習慣,以及依靠社會輿論和良心指導的人格完善或品德修養和調節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的規范體系?!?/p>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3.王海明說:“道德是具有社會效用的行為應該如何的規范,是社會制定或認可的關于人們的對于社會具有利害效用的行為應該如何的非權力規范?!边@里的社會一詞,指社會團體、他人、自己。于是,所謂道德,說到底,也就是關于有利或有害適合與他人以及自己的行為之應該如何的規范。法與道德一樣,也是社會制定或認可的關于人們的對于社會具有利害效用的行為應該如何的規范,同樣有強制性。它們的區別在于有無一種特殊的強制:權力。法是權力規范,是應該且必須如何的行為規范;道德則是非權力規范,是應該而非必須如何的行為規范。綜合地說,道德就是社會制定或認可的關于人們具有社會效用(亦即利害人己)的行為之應該而非必須如何的非權力規范。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4.J.P.蒂洛對“道德”下了一個工作定義(workingdefinition):“道德基本上是討論人的問題的,討論人同其他存在物(包括人和非人)的關系如何。道德討論人如何對待其他存在物,以促進共同體的福利、發展和創造性,努力爭取善良戰勝丑惡、正確戰勝錯誤?!?/p>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第二節倫理學的研究目的和任務一倫理學的研究目的二確定倫理學任務的根據和原則

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一倫理學的研究目的

首先,道德哲學可以深化我們對生活終極問題的反思。這本身就有價值,而不管它是否會帶來實踐利益。假如我們不能處理一些深層的生命意義問題,那么,我們就不能說是有很好教養的人。另外,道德哲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思考道德。當我們進行道德判斷時,我們就已經在對道德進行探索,或者也許是一種混合型的探索。探索不論好壞,是否可以得到辯護,都能夠給我們提供一種思考和行動的視角。道德哲學可以改進我們的視野,并能使之變得更有反思能力,能進行更好的思考。同時,道德哲學能使我們更好地思考特定的道德事務。元倫理學與規范倫理學

其次,幫助我們對道德價值歸類,并找到實現這些的最明智的方式。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有人告訴我們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什么應該去做,什么不應該做等。我們的父母去這樣告訴我們,老師、朋友,甚至更廣大的社會中的人們也會這么做。最后,我們不得不去對價值觀點歸類,并形成我們自己的信仰。但我們怎樣才能以一種最好、最明智的方式做這些工作呢?這是道德哲學的中心事務。

最后,道德哲學能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