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宏觀報宏觀報告經濟結構轉型系列報告之二經濟結構轉型系列報告之二投資咨詢資格編號S1060516070001010-56800138CHENXIAO397@PINGAN.COM.CN投資咨詢資格編號S1060513060001021-38634015WEIWEI170@PINGAN.COM.CN郭子睿一般證券從業資格編號S1060118070054010-56610360GUOZIRUI807@本報告僅對宏觀經濟進行分析,不包含對證券及證券相關產品的投資評級請慎重使用并注意閱讀研究報告尾頁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進入了漫長的下行探底階段,資本市場對于中國經濟前景的看法基本一致,即經濟增速仍將緩慢下行。如果說名義經濟增速的變動尚能較好地指導債券投資,那么總量經濟增長對權益投資的意義則在明顯減弱,我們需要從經濟結構上來尋找產業投資和資本市場投資的亮點與機遇。基于各國經濟發展階段的相似性,本文通過分析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的國際經驗,來探求中從主要經濟體的國際經驗來看,一國經濟結構轉型前后主要具備三個典型特征:第一,國民收入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后,經濟結構轉型才會開啟;第二,經濟結構轉型開啟的典型標志,一般是工業部門對經濟體的貢獻程度逐漸下降,這可能體現在多個指標上,并可以用來判斷一個經濟體是否進入結構轉型的階段;第三,判斷一國是否進入經濟結構轉型期的主要指標有四:一是工業部門增加值占比開業品消費占比的回落。按照這四個指標判斷,中國中國經濟進入結構轉型期之后有三個明顯特征事實:第一,居民消費結構從制造業產品轉為服務性產品,意味著中國經濟逐漸由投資拉動轉型為消費拉動的過程中,服務型消費將是主要的方向。教育、醫療、養老、居住等服務消費相關行業的發展存在較大空間。第二,人力資本密集產業的崛起,意味著越是具備個性創新、科技含量越高的行業,未來發展的速度和空間越大。第三,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結構轉型,人口持續向大城市轉移。這可能意味著,盡管當前政府對于房地產市場的嚴控相當堅決,但人口向大城市的不斷聚集,在中長期仍將形成對于超大總結美日韓三個經濟體從工業部門主導轉型為服務業主導的過程,其產業機構變化具備以下幾點特征:①工業化進程開啟后,農業在國民收入中的占比持續下降并長期處于低位。②美日韓各國的工業化進程都大致經歷了從輕工業(勞動密集但存在結構性差異: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占比下降,而新興的、高技術含量的制造業占比上升或保持其優勢地位。④一國的工業生產實力、知識技術與人才優勢,無論是對后發經濟體的趕超,還是對發達經濟體轉型后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⑤轉型后服務業占比持續上升,但也存在結構性差異:傳統的、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務業占比有所下降,但科技含量較高、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宏宏觀專題證券研究報告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宏觀·宏觀專題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2/29程與日本有較好的映射關系,日本經驗意味著醫療保健、金融等。第二,個性化、高技術含量的宏觀·宏觀專題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3/29正文目錄一、引言:宏觀總量下行過程中需尋找結構性 5二、國際經驗一:主要經濟體經濟結構轉型 62.1轉型開始的標志:工業部門在經濟中的貢獻逐漸下降 62.2轉型啟動的條件:國民收入增長達到一定水平 62.3轉型拐點后的特征:經濟增速顯著下滑 7 93.1四個指標判斷中國經濟所處的轉型期 93.2中國經濟的三個轉型期特征及內涵 10 4.1美國1950-2010年代的產業結構變化 124.2日本1970-2010年代的產業結構變化 154.3韓國1970-2000年代的產業結構變化 164.4小結:主要經濟體轉型前后的產業結構變化規律 18 5.1GDP行業結構 195.2工業行業結構 205.3主導產業變遷 225.4小結:中國結構轉型進程中的中長期投資機遇 23 7.1發展經濟學理論與經濟階段的劃分 247.2經濟轉型與中等收入陷阱 26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4/29圖表目錄圖表1經濟發展階段與經濟轉型 5圖表2日本結構轉型及工業部門占比回落 6圖表3韓國結構轉型及工業部門占比回落 6圖表4主要經濟體的經濟結構轉型時間 7圖表5主要經濟體轉型前后10年平均增速差距 8圖表6主要經濟體轉型前后的經濟增速變化 8圖表7日本經濟結構轉型前后GDP增速下臺階 8圖表8中國工業與服務業部門增加值占比(現價) 10 10圖表10中國第二三產業就業人員占比變動 10圖表11中國居民服務性消費占比變動 10圖表12中國居民服務性消費分項增速變動 圖表13各行業增速與人力資源集中度的關系 圖表14中國城市化率尚有提升空間 12圖表152012-2017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速 12圖表16美國早期五次產業結構轉型的經驗 13圖表17美國1950年以來的產業結構變化(單位:%) 14圖表18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六大措施 14圖表19日本四次產業結構調整的變遷 15圖表20日本1970年以來的產業結構變 16圖表21韓國四次大規模的產業結構調整 17圖表22韓國1970年以來的產業結構變化(單位:%) 18圖表232012年前后中國GDP行業結構變化(行業增加值占比) 19圖表241978年至今中國GDP行業結構變化(行業平均增速,單位:%) 20圖表251998-2018年中國工業行業總產值結構變化(各行業總產值占比) 21圖表262007-2019年中國工業行業結構變化(行業平均增速,單位:%) 21圖表27中國各階段的工業主導產業 23圖表28日本各階段的工業主導產業 23圖表29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同劃分 24圖表30經濟發展階段與經濟轉型 25圖表31中等收入陷阱示意圖 26圖表32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體 27圖表33中等收入陷阱的一般理論解釋 27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5/29一、引言:宏觀總量下行過程中需尋找結構性機遇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速進入了一個比較漫長的下行探底階段。目前,資本市場對于中國經濟總量增長的前景看法基本一致,即經濟增速仍將緩慢下行。如果說名義經濟增速的變動尚能較好地指導債券投資,那么總量經濟增長對權益投資的意義則在明顯減弱。以總量指標來指導權益投資的意義變得越來越小,我們需要從經濟結構上來尋找產業投資和資本市場投資的亮點與機遇。本文研究的核心邏輯基于各國經濟發展階段的相似性。我們假定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先行國家曾經經歷過的路徑和規律,后來國家往往亦步亦趨;也即是說,經濟發展具有歷史的比較意義。我們將通過分析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的國際經驗,來探求中國經濟未來的結構變化特征,并從中尋找中長期的投資方向和機遇。早期的發展經濟學將經濟發展劃分為不同階段,一般而言,某一經濟體的發展要經歷諸如:馬爾薩斯均衡、經濟趕超(產業革命)、卡爾多典型事實下的經濟增長(新古典增長)、新經濟分叉(內生經濟增長)等不同階段;尤其后發國家,其必須經歷的“經濟趕超”階段,實際上是決定著未來是否能夠轉入新古典和內生經濟增長的關鍵時期。而我們討論的“經濟結構轉型”是指經濟活動依次在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之間的轉移;其中,農業向工業的轉型一般發生在經濟體跳出馬爾薩斯陷阱而進入經濟趕超階段的時期;工業向服務業的轉型則通常發生在經濟趕超階段的后半段,并向純粹新古典增長轉變的時期1。圖表1經濟發展階段與經濟轉型宏觀·宏觀專題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6/29二、國際經驗一:主要經濟體經濟結構轉型的特征如上所述,廣義的經濟結構轉型是指經濟活動依次在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之間的轉移。但到目前為止,主要經濟體農業向工業的轉型已經在工業革命之后陸續完成,人類社會整體已經走出了“馬爾薩斯陷阱”;因此,我們通常討論的經濟結構轉型是指一國在工業化進行到一定程度后向服務業轉型的過程。本文主要討論的也是這種狹義的經濟結構轉型。從主要經濟體的國際經驗來看,一國經濟結構轉型前后主要具備三個比較典型的特征2:第一,通常而言,一國的國民收入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后,經濟結構轉型才會開啟;第二,經濟結構轉型開啟的典型標志,一般是工業部門對經濟體的貢獻程度逐漸下降,這可能體現在多個指標上,并可以用來判斷一個經濟體是否進入結構轉型的階段;第三,經濟結構轉型成功后,該國經濟增速一般都會出現顯著的下滑。2.1轉型開始的標志:工業部門在經濟中的貢獻逐漸下降一國從工業部門向服務業部門的轉型,首先體現為工業部門在國民經濟收入中占比的回落,實際上,我們通常也用這個指標來作為一國經濟結構轉型開始的標志。圖表2日本結構轉型及工業部門占比回落80.060.040.020.00.0日本:GDP:農業占比日本:GDP:工業占比日本:GDP:服務業占比日本:人均GDP(1990國際元,右軸)圖表2日本結構轉型及工業部門占比回落80.060.040.020.00.0日本:GDP:農業占比日本:GDP:工業占比日本:GDP:服務業占比日本:人均GDP(1990國際元,右軸)300002000010000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圖表3韓國結構轉型及工業部門占比回落60.040.020.00.0——韓國:占GDP比重:農業增加值韓國:占GDP比重:工業增加值——韓國:占GDP比重:服務業增加值3000020000100000韓國:人均GDP(1990國際元,右軸)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2轉型啟動的條件:國民收入增長達到一定水平我們觀察完成經濟結構轉型的主要經濟體,啟動從工業向服務業轉型的一大共同點是國民收入水平(人均GDP)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國際經驗顯示通常是在8000-9000國際元(1990年不變價)左右。在達到這個收入區間之前,該國工業部門加速增長;而在此之后,工業部門的就業占比、增加值占比、消費部門的工業品占比等指標均會出現趨勢性下降,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逐步降低;而服務部門的就業、增加值和消費占比則持續上升。從下表中可以看到,主要經濟體經濟結構轉型的先后順序大致是:美國、西歐、日本、南歐、亞洲四小龍。他們進入結構轉型期的人均收入臨界點大致在7400-12000國際元之間,平均為9692國際2張斌.從制造到服務:經驗理宏觀·宏觀專題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7/29元;工業增加值占比峰值在34%-53%之間,平均為42%左右。總體而言,幾乎所有成熟的高收入經濟體都經歷了這樣的結構轉型變化。圖表4主要經濟體的經濟結構轉型時間-理論上看,一國發生經濟結構轉型的原因可以從如下兩個角度解釋:第一,工業技術進步的速度快于服務業,這帶來相對價格的變化和服務業占比的不斷提升。具體而言,隨著工業技術的不斷進步,工業制造的成本不斷下降,工業生產所需勞動力的數量也在不斷下降;這將造成工業品價格相對于服務品價格的下降,以及勞動力從工業部門向服務業部門轉移,進而帶來工業部門增加值占比的回落和工業部門就業比重的下降。第二,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消費者對標準化、批量化生產的工業制品的偏好逐漸下降,而傾向于個性化的服務業產品。這類似恩格爾定律所反映的消費結構變化的規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收入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來購買食品的支出比例將逐漸下降。將類似的經驗推廣到一個國家及其工業和服務業部門——當一國的國民收入水平逐漸提高,對產品的需求也將發生變化:當對標準化工業品的需求達到飽和之后,其對個性化的服務型消費的需求也將大幅上升。也即是說,收入水平越高,消費支出結構將更加傾向于服務業。2.3轉型拐點后的特征:經濟增速顯著下滑國際經驗同樣顯示,當一國的工業化高峰期結束后,一般都會經歷經濟增速臺階式地下降。比較主要高收入國家經濟結構轉型前后10年的平均經濟增速,結果顯示11個樣本經濟體當中,除英國轉型后10年經濟增速高于轉型前10年,其余各國轉型后10年的經濟平均增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圖表5從趨勢上看,主要經濟體轉型后經濟增速都出現了明顯的臺階式下降,并在轉型后維持在較低的增長水平(圖表6)。日本的趨勢則更為明顯:日本在工業化高峰期的拐點發生在70年代初,在此之前,日本60年代平均經濟增速為10%左右,70年代后經濟增速降至4%左右,比60年代增速降低了超過一半。宏觀·宏觀專題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8/29圖表5主要經濟體轉型前后10年平均增速差距(單位:%) 澳大利亞平均GDP增速:轉型前10年平均GDP增速:轉型后10年增速變動-3.60-1.32-2.65-2.06-3.60-1.32-2.65-2.06-4.70-1.85-5.95-1.61-0.550.85-2.394.70.02.04.06.0圖表6主要經濟體轉型前后的經濟增速變化19.014.09.04.0-1.0-6.0加拿大日本香港法國西班牙韓國英國澳大利亞臺灣12345加拿大日本香港法國西班牙韓國英國澳大利亞臺灣123456789123456789意大利平均增速7.014.463.33圖表7日本經濟結構轉型前后GDP增速下臺階16.014.012.010.08.06.04.02.00.0-2.0日本:GDP:不變價:同比平均GDP增速1970年完成經濟結構轉型10.444.254.33宏觀·宏觀專題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9/29經濟結構轉型帶來經濟增速下行的原因,目前學術界有四個方面的解釋3:一是生產率加總效應。由于服務業部門生產率低于工業/制造業部門,隨著一國經濟結構從工業向服務業轉型,服務業占比逐漸擴張而工業占比逐漸收縮,經濟體加總的生產率將趨于下降。二是資本積累效應。經濟結構轉型意味著資源從工業部門向服務業部門轉移,這可能導致資本邊際回報率的下降,進而弱化儲蓄和投資的動機,并對經濟增長帶來負面影響。三是勞動時間效應。工業部門技術進步快于服務業部門,導致工業部門勞動時間下降較快而低于服務業部門;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勞動力從工業部門向服務業部門轉移,帶來整個經濟體勞動時間的拉長、生產效率的降低,并拖累經濟增長。四是政府資源錯配效應。結構轉型過程中工業部門面臨著需求的持續下降,企業面臨的產能過剩甚至被徹底淘汰的壓力增大,政府為了救助困難企業而采取持續干預或補貼措施,并由此導致了資源錯配持續加劇,而資源錯配使全要素生產率下降。三、中國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的什么階段?如上文所述,判斷一國是否進入經濟結構轉型期的主要指標,一是工業部門增加值占比開始回落,二是人均GDP達到一定水平;除此之外,工業部門就業占比和工業品消費占比的回落也是可參照的兩個指標。指標1:工業部門增加值占比。中國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增加值的份額在2006年達到過去30年的高點42.0%,此后開始持續下降,到2018年為33.9%。制造業增加值份額的時間序列數據較短,2007年制造業增加值份額達到高點32.9%,此后開始持續下降。服務業增加值份額則在過去30年呈持續上升走勢,2018年已達到52.2%。以工業和制造業增加值份額確定的轉型時間分別是2007年和2008年。指標2:人均GDP水平。為了便于與國際經驗相對照,我們使用Maddison數據庫1990年國際元度量的人均GDP水平進行分析,并使用世界銀行公布的2015年國際元度量的人均GDP水平和現價人均GDP水平進行對照。從數據可見,按照1990年國際元的口徑度量,中國在2011年達到8039國際元,達到國際經驗中發生工業向制造業轉型的收入門檻值。因此,以人均收入水平確認的中國經濟轉型拐點在2011年左右。指標3:工業部門就業占比。過去30年,中國第二產業就業人員占比峰值為2012年的30.3%,此后轉而下降,到2018年底已降至27.6%;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占比則持續上升,到2018年已升至46.3%。因此,以就業結構確定的經濟轉型時間大致在2012年左右。指標4:工業品消費占比。國家統計局從2018年才開始公布實物消費(即工業品消費)和服務消費的結構數據,在此之前,我們可以根據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分項數據,來大致估算服務性消費在總消費中占比的狀況4。根據測算,中國居民服務性消費支出占比從1995年之后持續上升,2002-2012年基本維持在40%-43%左右的水平震蕩,而到2019年已升至接近50%的水平。根據服務性消費支出占比確定的經濟轉型拐點大致在2012年之后。因此,中國經濟大致已經在2007-2012年期間邁入了結構性轉型的拐點,目前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的過程當中。4具體估算公式如下:服務性消費支出=食品加工服務費用+在外+交通工具服務支出+交通費+通信費+文化娛樂服務費+教育費用+房租支出+住房裝潢支出×40%+居住服務費+其他服宏觀·宏觀專題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10/29工業增加值占比服務業增加值占比圖表8中國工業與服務業部門增加值占比(現價)制造業增加值占比圖表10中國第二三產業就業人員占比變動就業人員:第二產業占比就業人員:第三產業占比圖表9中國人均GDP水平(1990國際元)0人均GDP(1990年國際元)8000人均GDP(現價)人均GDP(2005年國際元)圖表11中國居民服務性消費占比變動服務性消費/總消費(%)根據城鎮居民人均年度消費支出CF40張斌(2019)的研究明確總結了中國經濟進入結構轉型期之后的三個明顯特征事實5,而通過這三個特征事實,我們能夠粗略分析出經濟結構轉型所對應的產業變化趨勢。1、居民消費結構從制造業產品轉為服務性產品。如前文所述,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消費者對標準化、批量化生產的工業制品的偏好逐漸下降,而傾向于個性化的服務業產品;發生在農產品上的恩格爾定律也同樣發生在一般制造業產品上: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逐漸提高,消費支出結構將更加傾向于服務性產品。從中國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結構來看,2006-2012年,家庭設備用品、衣著、食品等工業品消費增速較高,且高于總消費支出增速;而2013年之后,醫療保健類消費從此前的最后一位躍居首位,除此之外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服務等偏服務性的消費增速也居于前列,而食品、衣著等基礎消費支出增速墊底。5張斌.經濟結構轉型期的總需求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11/29宏觀·宏觀專題圖表12中國居民服務性消費分項增速變動2006-2012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其他商品和服務衣著總消費支出食品教育文化娛樂服務醫療保健2014-2018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娛樂服務居住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總消費支出其他商品和服務食品衣著7.67.2 2、人力資本密集型產業崛起在經濟從標準化、批量化的制造業,向個性化、定制化的高端制造業和服務業轉型的過程中,后者的需求不斷提升。而無論是個性化的制造業還是中高端服務業,都需要更多的知識和信息投入,而這都有賴于人力資本的積累和更多的創新活動。因此,在經濟結構轉型的過程中一般都伴隨著人力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崛起。我們統計中國各行業人力資本密集度(行業本科及以上學歷就業在全部就業中的占比)與行業增加值平均增速之間的關系,可以看到,2012-2016年期間,增長最快的行業是人力資本更加密集的行業,如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行業增加值增速與人力資本密集度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圖表13各行業增速與人力資源集中度的關系各行業增速與人力資源集中度的關系60.0教育,51.88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各行業人力資源集中度(本科以上從業人員占比)50.050.40各行業人力資源集中度(本科以上從業人員占比)50.0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42.1340.0衛生、社會保障和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36.49社會組織,38.5230.0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電熱燃氣和水生產供應業電熱燃氣和水生產供應業,21.91租賃和商務服務業,25.3620.0房地產業,16.34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20.0房地產業,16.34采礦業,11.72制造業,9.0510.0批發和零售業,7.78采礦業,11.72制造業,9.0510.0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建筑業,7.32服務業,6.03農林牧漁業,0.70住宿和餐飲業農林牧漁業,0.700.0-10.0-5.00.05.010.015.020.02012-2016年各行業增加值平均增速宏觀·宏觀專題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12/293、人口涌向大城市經濟結構轉型過程中,人們為了尋求更好的服務而走進大城市。無論是出于提高生活品質還是提供人力資本獲得更高收入的需求,到更大的城市工作和生活都成為最佳選擇,原因在于大城市通常擁有更多的人力資本密集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大城市在知識創造和傳播方面的優勢,有利于人力資本密集型產業的形成。圖表14中國城市化率尚有提升空間0當中國經濟進入從制造到服務的經濟結構轉型期以后,人口繼續涌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圖表14中國城市化率尚有提升空間0圖表152012-2017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速所在省份常住人口增速對應城市常住人口增速從上述三個特征實施,我們可以得出以下三個結論:第一,居民消費結構從制造業產品轉為服務性產品,意味著中國經濟逐漸由投資拉動轉型為消費拉動的過程中,服務型消費將是主要的方向。教育、醫療、養老、居住等服務消費相關行業的發展存在較大空間。第二,人力資本密集產業的崛起,意味著越是具備個性創新、科技含量越高的行業,未來發展的速度和空間越大。第三,隨著經濟的發展與結構轉型,人口持續向大城市轉移。這可能意味著,盡管當前政府對于房地產市場的嚴控相當堅決,但人口向大城市的不斷聚集,在中長期仍將形成對于超大規模城市房地產市場的有力支撐。四、國際經驗二:美日韓經濟結構轉型及產業變化特征本章總結了美日韓三國經濟結構轉型前后產業結構變化的情況,試圖梳理出一定規律性的經驗供轉型期的中國參考與借鑒。美國從獨立戰爭開始至今,經歷了五次經濟轉型發展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清晰地反映了工業、技術和應用科學在現代文明發展中所起到的決定性作用。第一次轉型:獨立戰爭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美國獨立戰爭結束后,開始了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的轉型。到1861年林肯就職總統時,美國投資于工業、鐵路、商業和城市房地產的資本,超過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全部農場和種植園的價值,宣告美國的工業已戰勝了農業。宏觀·宏觀專題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13/29第二次轉型:南北戰爭與第二次工業革命。1871年費城世界博覽會展示了美國最新的科技成就,此后幾十年,美國科技創新引領了世界發展。留聲機、汽油驅動的汽車、電氣化鐵路、自動排字機、谷物收割機和捆禾機、自動電話交換機等發明相繼出現。科學領域的革命性成就,意味著美國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實現了機械化。第三次轉型:電氣化和大工業時代。電氣設備、內燃機、無線傳送動力、無線電廣播和飛機等發明相繼出現,新的技術成果極大提高了整個社會的知識水平和勞動生產率,財富積累的速度大幅加快。第四次轉型:基礎設施現代化與鄉村電氣化。1929-1933年大衰退之后“羅斯福新政”實施,美國政府創建了大型國有銀行并大力進行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迅速推進了美國鄉村電氣化建設;在此過程中大量引入了新的科技成果,有力推動了制造業、農業、教科文衛事業的發展。第五次轉型:第三次科技革命——從生產性經濟到消費性經濟。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美國開始轉向高新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市場自主競爭和選擇對企業產業進行優勝劣汰,實現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其中,納斯達克、PE/VC等資本市場力量成為美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推動者。圖表16美國早期五次產業結構轉型的經驗1776-1860農業向工業轉型農業向工業轉型1861-19001901-19281929-1950工業向服務業轉型工業向服務業轉型1950s后工業化進程工業化進程生產性經濟到消費性經濟?第三次科技革命,轉向高生產性經濟到消費性經濟?第三次科技革命,轉向高基建現代化與鄉村電氣化電氣化和大工業時代獨立戰爭和第一次工業革命?獨立戰爭和第一次工業革命?美國投資于工業、鐵路、商業、城市房地產的資本大幅增加,并超過了全部農場與種植園的價值;?美國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展;留聲機、汽油驅動的汽車、電氣化鐵路、自動排字機、自動電話交換機?科學領域的革命性成就,意味著美國已經實現了機?電氣設備、內燃機、無線傳送動力、無線電廣播和?新的技術成果極大提高了整個社會的知識水平和勞動生產率,財富積累的速度大幅加快。羅斯福新政實施,創建了大型國有銀行并大力進行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迅速推進了鄉村電氣化建設;?大量引入了新的科技成果,有力推動了制造業、農業、教科文衛事業的發展。新技術、信息技術發展;?市場對企業產業進行優勝劣汰,實現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納斯達克、PE/VC等資本市場力量成為美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我們梳理了20世紀50年代至今,美國21個主要行業增加值的占比情況,可以發現美國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非常顯著的產業結構變化特征:第一,耐用品制造占比較為穩定,非耐用品制造顯著下滑。美國工業向服務業轉型發生在1950年左右,因此1950年后制造業占比有所回落;尤其是技術含量不高的非耐用品制造業占比回落明顯,從20世紀50年代占比12.3%排名第二,降至2010年左右占比5.2%排名第九。第二,高科技與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占比持續上升,并在國民收入中占據主導地位。從1950年到2010年的60年間,服務業在國民收入中的占比持續大幅提升,尤其是科技含量較高、人力資本密集型的專業科學和技術服務、金融保險業、保健和社會救助等。這非常鮮明地體現了當前美國由消費和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特征。另外,部分基礎型的服務業占比則相對穩定地處于低位,如住宿餐飲、教育服務業、公司和企業管理等。第三,農業占比持續大幅下降。第一產業在經濟轉型中持續式微,從1950年代占比7.6%排名第六,降至2010年代的墊底位置,在國民經濟中占比僅為1.0%。第四,房地產相關行業表現穩定,且在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值得一提的是,房地產租賃業從1950年代至今一直在美國經濟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到2010年代甚至已排名首位;而建筑業則一直居于中游位置,占比較為穩定。這與前文所述人口最終向大城市聚集、對房地產行業形成支撐的狀況相一致。宏觀·宏觀專題圖表17美國1950年以來的產業結構變化(單位:%)排序2000s2010s行業占比行業占比行業占比行業占比行業占比行業占比行業占比1耐用品制造耐用品制造政府政府政府政府房地產租賃業2非耐用品制造政府耐用品制造房地產租賃業房地產租賃業房地產租賃業政府3政府非耐用品制造房地產租賃業耐用品制造耐用品制造9.2耐用品制造7.2保健和社會救助業7.44零售貿易9.2房地產租賃業9.6非耐用品制造8.4非耐用品制造7.2零售貿易6.9金融保險業7.1專業科學和技術服務7.35房地產租賃業8.4零售貿易8.1零售貿易7.7零售貿易7.2金融保險業6.7專業科學和技術服務6.8金融保險業7.26農林牧漁7.6批發貿易6.2批發貿易6.7批發貿易6.3非耐用品制造6.6保健和社會救助業6.7耐用品制造6.47批發貿易6.3運輸倉儲業5.1建筑業4.8金融保險業5.6批發貿易6.1零售貿易6.3批發貿易6.18運輸倉儲業5.7農林牧漁4.8金融保險業4.5保健和社會救助業4.9保健和社會救助業6.1批發貿易5.8零售貿易5.69建筑業4.1建筑業4.5運輸倉儲業3.8專業科學和技術服務4.4專業科學和技術服務5.7非耐用品制造5.7非耐用品制造5.2其他服務3.0金融保險業3.3信息業3.7建筑業4.2信息業4.4信息業4.9信息業5.1信息業2.9信息業3.0保健和社會救助業3.7信息業4.1建筑業4.0建筑業4.5建筑業3.7金融保險業2.6其他服務2.8專業科學和技術服務2.9運輸倉儲業3.2運輸倉儲業3.1運輸倉儲業2.9運輸倉儲業3.0采掘業2.6采掘業2.3農林牧漁2.8公用事業2.6其他服務2.7行政和廢物管理2.9行政和廢物管理3.0住宿和餐飲服務2.6住宿和餐飲服務2.2其他服務2.5其他服務2.5住宿和餐飲服務2.6住宿和餐飲服務2.8住宿和餐飲服務2.9保健和社會救助業公用事業2.0住宿和餐飲服務2.3住宿和餐飲服務2.5行政和廢物管理2.4其他服務2.4其他服務2.1公用事業保健和社會救助業公用事業2.2采掘業2.3公用事業2.2采掘業公司和企業管理公司和企業管理專業科學和技術服務采掘業2.0農林牧漁公司和企業管理公司和企業管理采掘業專業科學和技術服務公司和企業管理公司和企業管理行政和廢物管理農林牧漁公用事業公用事業藝術娛樂休閑0.6行政和廢物管理0.7行政和廢物管理公司和企業管理采掘業教育服務業教育服務業行政和廢物管理0.5藝術娛樂休閑0.6教育服務業0.7藝術娛樂休閑0.7藝術娛樂休閑0.9農林牧漁藝術娛樂休閑教育服務業0.4教育服務業0.4藝術娛樂休閑0.6教育服務業0.7教育服務業0.8藝術娛樂休閑農林牧漁值得一提的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為了提振經濟、促進就業,美國啟動了“再工業化”戰略,旨 在加速先進制造業和其他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鞏固其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戰略地位。“再工業化”的核心思想和措施主要涉及制造業本土化、技術創新政策、出口優惠政策、扶植中小企業、改善教 育體系、加大基礎設施投資等六個方面。圖表18美國“再工業化”戰略的六大措施11稅收優惠、愛國輿論,呼吁制造業回歸,稅收優惠、愛國輿論,呼吁制造業回歸,扶植制造業本土化22制定并完善制定并完善技術創新政策,促進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發展33出口優惠政策出口優惠政策,提升企業出口競爭力,放松出口管制,促進出口44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植,增加投資,為中小企業貿易融資提供便利55改善教育體系改善教育體系,注重人才培養,為制造業發展儲備人才,提高就業率66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開發信息技術生態系統,為制造業構造現代化基礎設施系統美國的“再工業化”戰略在促進出口、降低失業率、平衡貿易逆差、重振制造業的發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未改變美國當前已經形成的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不過,我們認為這表明了即便經濟體已經成功完成從工業向服務業主導的轉型,但一國的工業生產實力、技術與人才優勢對經濟發展而言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先進制造業和其他戰略新興產業。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14/29宏觀·宏觀專題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15/29二戰后,日本經濟結構經歷了從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產業,再轉向第三產業的過程,各階段的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演變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時期:戰后經濟復興期(1945-1955年這一時期,紡織、煤炭、鋼鐵是日本的支柱產業。紡織產業得益于戰后日本豐富且廉價的勞動力,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也是出口創匯型產業。煤炭、鋼鐵產業則是解決戰后能源、原材料供應和其他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日本實現工業化騰飛的主要產業支經濟高速增長期(1955-1970年代鋼鐵、石油化工、造船、機械、家電和汽車產業成為這一時期的支柱產業。石油化工是戰后世界范圍內迅猛發展的一個新興產業,日本在這一時期利用原油價格長期穩定的優勢,不失時機地發展本國石油化工產業,奠定了戰后重化工產業結構的基礎。日本通過先發展鋼鐵、石油化工這樣的資本密集型產業,為機械、家電、汽車等勞動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打下了基礎,提供了資本積累。反過來,勞動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也為資本密集型產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經濟穩定增長期(20世紀80年代80年代,日本經濟進入穩定增長時期,而石油危機使得日本的重化工產業結構發生了較大改變。隨著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日本出現了一大批與之相關的新興產業支柱,如半導體產業、新型家電產業、影視音像產業等。此外,核電產業、生物技術產業、醫療設備產業等,也逐漸成為這一時期的支柱產業。經濟低迷期(20世紀90年代以后90年代以后隨著泡沫經濟的崩潰,日本經濟進入長期低迷期。這期間除了服務業繼續發展之外,以往的支柱產業如機械產業、電子產業、石化產業、家電等均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而新興的軟件、芯片、電腦、手機等產業尚未能發展成為新的支柱產業,日本亟待尋找能夠成為新支柱產業的增長點。總體而言,戰后經濟恢復期為日本追趕西方先進工業國奠定了基礎,經濟高速增長期則使得日本完成了對西方先進工業國的趕超。尤其是在1955年日本邁入經濟趕超之后,紡織、食品加工等為主的輕工業在制造業中占比逐漸下降,讓位于鋼鐵、化學、機械為主的重工業。這種產業結構演進的過程中,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石油化工產業、機械產業、電器產業等比重不斷提高,也反映了知識技術對于產業結構升級和后發經濟體的趕超具有重要作用。圖表19日本四次產業結構調整的變遷1945-19551955-1970年代20世紀80年代20世紀90年代后工業化進程工業向服務業轉型工業化進程工業向服務業轉型戰后經濟復興期經濟高速增長期經濟穩定增長期經濟低迷期?紡織、煤炭、鋼鐵是日本?紡織產業得益于戰后廉價煤炭、鋼鐵產業是解決戰后能源、原材料供應和其他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鋼鐵、石油化工、造船、機械、家電和汽車產業是這一時期的支柱產業。?通過先發展鋼鐵、石油化為機械、家電、汽車等勞動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打下了基礎,提供了資本?石油危機影響了日本重化半導體產業、新型家電產業、影視音像產業等;核電產業、生物技術產業、醫療設備產業等,也逐漸成為這一時期的支柱產業。服務業繼續發展外,以往的機械產業、電子產業、石化產業、家電等均出現?但新興的軟件、芯片、電腦、手機等產業尚未能發展成為新的支柱產業。宏觀·宏觀專題由于數據可得性所限,我們梳理了日本20世紀70年代經濟轉型完成至今30個細分行業增加值的占比情況(圖表20能夠總結出如下幾點特征:第一,日本工業向服務業轉型發生后,制造業結構出現分化。日本工業向服務業的轉型發生在1970年左右,此后傳統、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占比持續下降,如鋼鐵有色、食品飲料、金屬加工、紡織品紙制品等;但高技術含量的制造業占比仍占有優勢,如:運輸設備、通用機械等。第二,日本經濟轉型后的服務業具備幾個明顯特征:一是服務業總體占比持續提升并占據明顯優勢,二是科技含量高及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占比較高:專業科學技術、醫療保健、信息通信、金融保險等;三是批發零售和房地產行業一直占據顯著的優勢地位。第三,日本農業占比持續下降。20世紀70年代至今,日本農林牧漁業從占比5.08%排名第六降至1.13%排名第21,這與前述美國的特征相一致。圖表20日本1970年以來的產業結構變化(單位:%)排序行業行業行業行業行業1批發零售批發零售批發零售批發零售批發零售2建筑業房地產房地產房地產房地產3房地產建筑業建筑業專業科學技術專業科學技術4政府服務政府服務專業科學技術醫療保健和社工醫療保健和社工5運輸和通訊運輸和通訊其他服務建筑業建筑業6農林漁業金融和保險交通運輸金融和保險公共管理7金融和保險電氣機械金融和保險公共管理交通運輸8運輸設備通用機械公共管理交通運輸信息和通信9食品飲料醫療保健和社工信息和通信其他服務食品飲料農林漁業信息和通信其他服務金融和保險電氣機械電力燃氣和水供應教育教育教育通用機械運輸設備住宿餐飲運輸設備運輸設備化學品電力燃氣和水供應電力燃氣和水供應通用機械電力燃氣和水供應化學品通用機械住宿餐飲住宿餐飲金屬加工私人非營利服務食品飲料通用機械食品飲料私人非營利服務金屬加工運輸設備食品飲料電力燃氣和水供應紡織品其他制造業化學品化學品化學品非金屬礦產品出版印刷其他制造業其他制造業基本金屬(鋼鐵/有色)石油焦炭煉油石油焦炭煉油電氣機械基本金屬(鋼鐵/有色)其他制造業其他制造業非金屬礦產品農林漁業電氣機械電氣機械出版印刷紙制品信息通信電子電子元件農林漁業紙制品紡織品基本金屬(鋼鐵/有色)農林漁業電子元件服裝及配飾服裝及配飾金屬加工信息通信電子金屬加工木材及木制品精密儀器電子元件石油焦炭煉油石油焦炭煉油采礦業石油焦炭煉油金屬加工信息通信電子精密儀器木材及木制品非金屬礦產品非金屬礦產品非金屬礦產品橡膠制品紡織品橡膠制品采礦業紙制品紙制品皮毛制品皮毛制品紙制品紡織品紡織品采礦業采礦業采礦業韓國經濟發展歷史上曾經歷過四次大規模的產業結構變化,前三次是工業化進程的演進和變化,最后一次是工業向服務業轉型的過程:第一,工業化初期以輕工業為主階段(20世紀50-60年代韓國借助西方國家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強勁需求,大力發展急需的輕工、紡織、制鞋等非耐用消費品工業和生產資料工業,為建立出口導向型產業結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二,工業結構向出口導向型升級階段(20世紀60-70年代初在這一時期,韓國抓住了產業結構高級化帶來的機遇,迅速建立起出口導向型產業結構,為進一步發展進口替代重化工業打下了基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16/29宏觀·宏觀專題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17/29第三,進口替代、出口導向升級與重化工業階段(20世紀70-90年代1973年第一次石油提價到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期間,韓國經濟發展重點轉向以發展基礎原料工業為主的第二次進口替代戰略,以及以低能源高技術為代表的第二次出口導向戰略,積極發展出口導向型的重化工業。80年代以后,高科技和知識密集型產業受到重視,汽車、電子產品、半導體成為韓國的主要工業。第四,工業向服務業轉型的階段(20世紀90年代之后90年代后,韓國政府開始進行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第三產業的比重持續上升。圖表21韓國四次大規模的產業結構調整20世紀50-60年代20世紀60-70年代初20世紀70-90年代20世紀90年代以后工業向服務業轉型工業化進程工業向服務業轉型工業化進程?借助西方國家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強勁需求,大力發展急需的輕工、紡織、制鞋等非耐用消費品工業和生產資料工業,為建立出口導向型產業結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抓住產業結構高級化帶來的機遇,迅速建立起出口導向型產業結構,為進一步發展進口替代重化工業打下了基礎。?經濟發展重點轉向以發展基礎原料工業為主的第二次進口替代戰略,以及以低能源高技術為代表的第二次出口導向戰略,積極發展出口導向型的重化工業。?80年代以后,高科技和知識密集型產業受到重視,汽車、電子產品、半導體成為韓國的主要工業。?韓國政府開始進行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第三產業的比重持續上升。我們梳理了韓國20世紀70年代經濟轉型完成至今26個行業增加值的占比情況(圖表22總結出韓國產業結構變化的如下幾點特征:第一,韓國工業向服務業轉型發生在1990年左右,但1970年代以來產業結構的變化已具有一定延續性:一方面,傳統、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占比持續下降,如:紡織皮革、食品飲料煙草、木材紙出版印刷、采礦業等;另一方面,高技術含量的制造業占比仍在上升,如:機械設備制造、精密儀器制造等。第二,服務業占比顯著上升,且具備如下結構特征:一是轉型期后(2000年代服務業在產業結構中占據優勢,排名前十的行業中有九個是服務業;二是科技含量高及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上升較快:信息和通訊業、商業活動、金融業、文化和娛樂服務業等;傳統服務業占比有所回落,例如餐飲業;三是房地產業的占比也在持續提升,并占據重要位置。第三,農業占比持續下降,這與美國日本的經驗相同。宏觀·宏觀專題圖表22韓國1970年以來的產業結構變化(單位:%)排序行業行業行業行業1農林漁業批發零售貿易批發零售貿易房地產和租賃業2批發零售貿易農林漁業建筑業批發零售貿易3公共管理和國防建筑業房地產和租賃業商業活動4紡織皮革公共管理和國防公共管理和國防機械設備5交運及倉儲交運及倉儲農林漁業建筑業6建筑業房地產和租賃業教育公共管理和國防7教育紡織皮革商業活動教育8房地產和租賃業教育交運及倉儲信息和通訊業9食品飲料煙草電器和電子設備電器和電子設備交運及倉儲電器和電子設備信息和通訊業信息和通訊業衛生與社會工作餐飲業電力燃氣和水供應交通設備交通設備其他服務商業活動紡織皮革農林漁業信息和通訊業交通設備餐飲業電力燃氣和水供應木材紙出版印刷食品飲料煙草機械設備餐飲業交通設備餐飲業電力燃氣和水供應精密儀器電力燃氣和水供應衛生與社會工作衛生與社會工作金融業采礦業其他服務其他服務其他服務非金屬礦物質制造非金屬礦物質制造食品飲料煙草電器和電子設備商業活動機械設備非金屬礦物質制造食品飲料煙草機械設備木材紙出版印刷金融業紡織皮革衛生與社會工作采礦業木材紙出版印刷文化和娛樂服務家具和其他制造業金融業文化和娛樂服務石油煤炭化學品石油煤炭化學品家具和其他制造業石油煤炭化學品木材紙出版印刷金融業文化和娛樂服務家具和其他制造業非金屬礦物質制造精密儀器石油煤炭化學品精密儀器家具和其他制造業文化和娛樂服務精密儀器采礦業采礦業總結美日韓三個經濟體從工業部門主導轉型為服務業主導的過程,其產業機構變化具備以下幾點特第一,工業化進程開啟后,農業在國民收入中的占比持續下降并長期處于低位。再到高新技術產業(技術密集型)為支柱的變遷。第三,一國在完成工業向服務業轉型后,工業和制造業在國民收入中的占比持續回落,但存在結構性差異:一方面,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占比下降,例如:鋼鐵有色、采礦、食品飲料、金屬加工、紡織皮革、紙制品等;另一方面,新興的、高技術含量的制造業占比上升或保持其優勢地位,例如:運輸設備、通用機械、精密儀器等。第四,從二三兩點可以看出,一國的工業生產實力、知識技術與人才優勢,無論是對后發經濟體的趕超,還是對發達經濟體轉型后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第五,轉型后服務業占比持續上升,但也存在結構性差異:一方面,傳統的、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務業,占比有所下降:食品飲料、住宿餐飲等;但科技含量較高、人力資本密集型服務業的占比提升且占據優勢地位:專業科學技術服務、醫療保健、信息通信、金融保險等;第六,轉型后的成熟經濟體中,房地產與建筑業占比一直較高,這與經濟轉型過程中人口涌入大城市、整體城市化率不斷提高的特征相一致。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18/29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19/29宏觀·宏觀專題五、中國經濟轉型中的產業結構變化及投資機遇中國的GDP行業結構和工業結構變動的情況顯示,在2012年之后中國經濟已具備明顯的結構轉型特征;而對比中日兩國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工業主導產業變化,可知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深化,我國的工業主導產業也將向著科技含量較高的信息產業、高端制造業、生物醫藥等方向轉移。首先,我們考察2012年前后(轉型前后)各行業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情況。主要結論如下:第一,服務業在2012年左右占比已經與工業相當,2012年之后已經超過工業而在GDP中占比最高。第二,工業細分行業中,制造業在GDP中占比仍然較高,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不容小覷;而采礦業等初級、粗放型的行業占比顯著下降。第三,服務業細分行業中,金融業、房地產業、IT業占比上升顯著。總的來看,2012年之后服務業整體在GDP中的占比呈現上升趨勢,符合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期的特征。圖表232012年前后中國GDP行業結構變化(行業增加值占比)排序200420122017行業占比行業占比行業占比1工業45.7%工業45.6%服務業51.5%2服務業40.6%服務業45.0%工業40.7%3農業13.2%農業9.4%農業7.9%1制造業32.0%制造業31.5%制造業29.3%2農林牧漁13.2%農林牧漁9.4%批發零售9.5%3批發零售7.7%批發零售9.3%金融業8.0%4交運倉儲郵政5.8%建筑業6.9%農林牧漁7.9%5建筑業5.4%金融業6.5%建筑業6.7%6采礦業4.7%房地產業5.8%房地產業6.6%7房地產業4.4%采礦業4.7%交運倉儲郵政4.5%8金融業4.1%交運倉儲郵政4.4%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4.1%9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3.8%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3.7%教育3.6%電熱燃氣水生產供應3.6%教育3.1%IT業3.2%教育3.0%電熱燃氣水生產供應2.6%租賃商務2.7%IT業2.6%IT業2.2%采礦業2.6%住宿餐飲2.3%租賃商務2.1%衛生社會保障福利2.3%租賃商務1.6%住宿餐飲1.8%電熱燃氣水生產供應2.0%衛生社會保障福利1.6%科學研究服務1.8%科學研究服務2.0%居民服務1.5%衛生社會保障福利1.7%居民服務1.8%科學研究服務1.1%居民服務1.5%住宿餐飲1.8%文化體育娛樂0.6%文化體育娛樂0.7%文化體育娛樂0.8%水利環境公共設施0.5%水利環境公共設施0.5%水利環境公共設施0.6%其次,我們考察各行業GDP的平均增速,時間區間選擇為中國經濟的四個主要發展階段:1978年改革開放,1992年確立市場經濟地位,2001年加入WTO,2012年正式進入經濟結構轉型的拐點。總體而言,中國GDP各行業的結構變化呈現如下特征:第一,進入轉型期后各行業整體增速顯著下降;第二,工業增速在2000年之后逐步回落,進入轉型期后回落更加顯著;第三,傳統服務業增速下降,如:住宿和餐飲業、批發零售,人力資本和技術密集型服務業增速提升,如:IT服務、租賃商務服務、金融等。因此,GDP行業結構增速的變動也呈現出明顯的經濟轉型特征。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20/29宏觀·宏觀專題圖表241978年至今中國GDP行業結構變化(行業平均增速,單位:%)房地產業農林牧漁業交運倉儲及郵政業房地產業首先,從工業行業總產值占比的角度,我們選取1998-2018年區間每隔5年各細分行業在工業總產值中的占比。主要結論如下:第一,部分輕工業占比回落明顯,例如紡織業、食品飲料煙草制造業。第二,重工業及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占比一直存在明顯優勢,如TMT制造、化學制品、交通運輸設備(包括汽車、鐵路、航空等)、電氣機械制造、通用設備等;但也有部分高技術行業發展不夠充分,占比仍然較低,如醫藥制造、儀器儀表制造等。第三,勞動密集型行業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占比有明顯上升,典型的是服裝鞋帽行業。第四,上游的采礦業整體占比都處于較低的位置,包括黑色、有色、非金屬等礦產采選業。但總體而言,從1998年到2018年的20年間,中國工業細分行業的存量結構并未發生顛覆性的變化;若以2012年中國進入經濟轉型期為界,工業結構的變化也并未形成趨勢。這可能意味著中國的結構轉型尚處于初期,工業存量結構較為穩定。宏觀·宏觀專題圖表251998-2018年中國工業行業總產值結構變化(各行業總產值占比)排序2003200820132018行業占比行業占比行業占比行業占比行業占比1TMT制造7.22%TMT制造黑色金屬冶煉加工8.81%TMT制造7.81%TMT制造9.95%2化學制品6.83%交通運輸設備7.88%TMT制造8.65%黑色金屬冶煉加工7.57%交通運輸設備7.92%3紡織業6.46%黑色金屬冶煉加工7.03%化學制品6.69%化學制品7.48%化學制品7.58%4交通運輸設備6.22%化學制品6.50%交通運輸設備6.58%交通運輸設備7.26%電氣機械制造6.73%5食品飲料煙草6.15%電氣機械制造5.56%電熱燃氣水供應6.40%電氣機械制造6.14%黑色金屬冶煉加工6.48%6電熱燃氣水供應5.89%紡織業5.43%電氣機械制造6.00%電熱燃氣水供應5.72%電熱燃氣水供應5.49%7黑色金屬冶煉加工5.73%電熱燃氣水供應5.32%通用設備4.87%農副食品加工5.38%農副食品加工5.32%8電氣機械制造5.36%食品飲料煙草4.75%農副食品加工4.71%非金屬礦制品4.89%通用設備4.86%9非金屬礦制品4.73%石油加工煉焦4.38%石油加工煉焦4.46%通用設備4.76%有色金屬冶煉加工4.82%通用設備3.81%農副食品加工4.32%紡織業4.22%有色金屬冶煉加工4.57%非金屬礦制品4.77%木材及木制品3.80%通用設備4.01%有色金屬冶煉加工4.13%石油加工煉焦4.08%石油加工煉焦3.99%石油加工煉焦3.44%非金屬礦制品3.97%非金屬礦制品4.13%食品飲料煙草3.92%食品飲料煙草3.97%橡膠塑料制品3.34%木材及木制品3.70%食品飲料煙草3.64%紡織業3.91%紡織業3.59%金屬制品3.18%橡膠塑料制品3.08%木材及木制品3.63%木材及木制品3.59%木材及木制品3.49%專用設備2.83%金屬制品2.71%金屬制品2.96%煤炭開采洗選3.29%專用設備3.22%石油天然氣開采2.65%專用設備2.69%煤炭開采洗選2.88%專用設備3.03%金屬制品3.01%有色金屬冶煉加工2.40%有色金屬冶煉加工2.51%專用設備2.86%金屬制品2.89%橡膠塑料制品2.75%醫藥制造2.03%石油天然氣開采2.45%橡膠塑料制品2.78%橡膠塑料制品2.74%煤炭開采洗選2.46%煤炭開采洗選服裝鞋帽2.41%石油天然氣開采2.09%醫藥制造醫藥制造2.33%皮毛制品醫藥制造2.03%服裝鞋帽服裝鞋帽服裝鞋帽化纖制造煤炭開采洗選醫藥制造石油天然氣開采石油天然氣開采儀器儀表制造皮毛制品皮毛制品黑色金屬礦采選儀器儀表制造文體用品0.82%儀器儀表制造儀器儀表制造0.98%皮毛制品皮毛制品0.93%有色金屬礦采選0.50%化纖制造化纖制造0.78%儀器儀表制造0.94%化纖制造0.86%非金屬礦采選0.48%文體用品0.68%黑色金屬礦采選0.74%化纖制造0.82%黑色金屬礦采選0.80%黑色金屬礦采選0.22%有色金屬礦采選0.40%有色金屬礦采選0.54%有色金屬礦采選0.62%有色金屬礦采選0.51%其他采礦業0.00%非金屬礦采選0.34%文體用品0.49%非金屬礦采選0.47%文體用品0.42%農副食品加工0.00%黑色金屬礦采選0.25%非金屬礦采選0.37%文體用品0.40%非金屬礦采選0.41%服裝鞋帽0.00%其他采礦業0.01%其他采礦業0.00%其他采礦業0.00%其他采礦業0.00%其次,從行業平均增速的角度,因數據限制我們只考察中國2012年(轉型)前后工業行業增加值平均增速的變動狀況,可以得出如下規律:第一,工業行業增加值增速在進入轉型期后呈現整體回落;第二,傳統、標準化、重工業增速從排名前列到排名靠后,例如:鋼鐵有色礦物采選、通用設備制造、專用設備制造等;第三,個性化、高技術含量工業增速排名從后到居前: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醫藥制造、汽車制造、儀器儀表;文體娛樂產品等。因此,中國工業細分行業的增速變動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經濟轉型期的特征。圖表262007-2019年中國工業行業結構變化(行業平均增速,單位:%)123456789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21/29請務必閱讀正文后免責條款22/29宏觀·宏觀專題--12345汽車制造6儀器儀表78化纖制造9金屬制品食品制造對比中國1949年至今工業主導產業的變化,與日本1950年到1990年(轉型前后)的主導產業變化,可以發現,中國工業化發展進程與日本的工業化有較好的映射關系:我國1979-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考青島物理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設計師證書考試準備試題及答案
- 廣告設計師社會影響評估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國際商業美術設計師考試設計自我反省試題及答案
- 了解紡織品生產來源檢驗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助理廣告師考試經濟背景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助理廣告師考試選題與試題及答案
- 專業認證與試題及答案
- 廣告設計師如何快速掌握2024年考試知識點試題及答案
- 歷史學科全面解析
- 2025年湖南省各市州農電服務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突發性聽覺喪失的護理
- 2024年演出經紀人《文學藝術史基礎知識》三色速記手冊
- 暫予監外執行申請書
- 第二版臨床護理技術規范部分試題第十一章
- 國家開放大學本科《商務英語3》一平臺在線形考(單元自測1至8)試題及答案2025珍藏版
- 2022新疆中考物理試卷真題及答案解析(歷年9卷)
- 《微生物學檢驗》課程標準(含課程思政)
- 七年級下學期地理期中考試卷(附答案)
- 企業信息化建設與實施考核試卷
- 【MOOC】數值天氣預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