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秘密★啟用前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5屆高三年級高考模擬考試語文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025.3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閱讀(70分)(一)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197512座戰國末期至秦代的墓葬。在M11號墓中出土了共1155枚竹簡,上書4萬余字。這些竹簡長23.1至27.8厘米,寬0.5至0.8厘米,內文為墨書秦隸,寫于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反映了篆書向隸書轉變階段的情況。簡牘內容主要是秦朝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學著作,以及關于吉兇時日的占書,為研究中國書法,秦帝國的政治、法律、經濟、文化、醫學等方面的發展歷史提供了翔實的資料。這是中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的秦簡,也是第一次系統發現的秦代律法。自此,考古學家揭開了答問》的解釋范圍與這六篇大體相符。我們今天讀起來都會覺得簡潔明了,法律法規的理念還非常先進。這些簡牘都出自一個叫“喜”的秦人的墓中。根據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魯西奇的著作《喜:一個秦吏和他的世界》記載,喜出生在秦昭王四十五年十二月甲午雞鳴之時,27歲時生下了兒子獲,七年后有了兒子恢,又過了九年,他有了女兒,取名穿耳。喜很可能是中國歷史上較早擁有“個人意識”的普通人之一,為自己編寫年譜便是這種意識最突出的體現。然而,正是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個人數據,在兩千多年后,成了今人進入秦國與秦朝的一條真實可靠的路徑。喜有沒有記錄下一些“國家大事”呢?當然有。喜不但記錄了,而且還把閱讀和使用過的大量文書都第1頁/共22頁放在了自己的墓葬里。難道他預料到自己的工作記錄會被后人發現?這當然永遠無法知曉,但他之所為的確為揭開古人的生活真相留存了重要的信息來源。喜的家就在安陸城中,他撰寫的《編年記》年“攻安陸”有趣的是,喜的《編年記》中只記下了秦軍攻占安陸一事,卻不提占據楚都這樣的大事,說明安陸與喜一家有著重要的關聯。由于喜的墓葬在今天的云夢縣,我們不禁要問,安陸與云夢有多大的關聯呢?或者問,安陸與云夢是同一個地方嗎?答案是肯定的。喜當年居住的安陸城應當是云夢古城的大城。安陸在楚國治下為安陸邑,秦治下為安陸縣,其位置就在今云夢縣城關鎮。1958年,在今云夢縣城關發現了先秦時的殘垣遺跡。到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殘存的城垣高度仍在2-4米之間,城址的總面積1.920世紀中后期的云夢縣城關鎮要大許多。喜當年就在這樣的城市里長期居住與工作,然而,他很可能不是本地人,而是隨祖父輩遷居至此。因至安陸的生活經歷,這和云夢縣鄭家湖墓地所見多數墓主來自關中及其周鄰地區的情況相似。鄭家湖墓地位于云夢縣城東北約15公里處,始建于三國時期。鄭家湖墓地的12位墓主樣本中,7人出生于北方,5人出生于南方,其中9位有遠距離遷徙經歷。兩千多年前,這個不同族群融合的地域樣本,是秦統一過程中大移民背景的一個縮影。《編年記》第二和第三次記載安陸都與喜有關。一是秦王政四年,20歲的喜被任命為安陸的鄉史;二是秦王政六年,喜被晉升為安陸令史。在這之后,喜離開安陸,至今湖北宜城擔任令史,并負責審理法律案件。喜墓出土的陶器中,有六件蓋有“安陸市亭”一次記載是在秦王政二十八年,說“今上”經過了安陸,這一年正是秦始皇出巡東南郡縣的時候。史載他經過南郡回關中,應該就是此段路途中路過安陸。2019墓主“喜”的骨骼開展了“云夢睡虎地出土人骨的綜合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其中之一就是喜的長相。中央電視臺大型文化節目《簡牘探中華》在央視一套播出時,“喜”的復原頭像首次公開亮相。如今,“喜”的3D復原頭像已被放置在湖北省博物館的“湖北通史展”中,與觀眾見面。喜向后人或世界證明了自己的存在,我們也因此得以借助現代高科技“復原”他的形貌、家庭、情感,并勾畫出他的生平故事,從而真實真切地窺見了那個時代的面貌。云夢睡虎地不僅留下了喜這個小吏史的故事,還有其他小人物的生活片段,他們的故事又構成了一個時代的縮影。因為他們留下的簡牘,讓今天的我們可以通過他們的視角走進那段歷史,從而知曉中華民族統一復興的前緣。第2頁/共22頁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睡虎地發現的秦簡內容豐富翔實,使得考古學家能夠系統地實探秦朝全部制度真容。B.喜所編寫的年譜,為兩千多年后我們揭開古人生活真相提供了一條真實可靠的路徑。C.據先秦時的遺跡可知,20世紀中后期的云夢縣城關鎮要比楚國治下的安陸邑大許多。D.喜的3D復原頭像真實真切地還原了他本人的長相,也讓我們能窺見那個時代的面貌。2.下列對秦人“喜”的描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喜”是云夢睡虎地號墓主人,古墓出土的1155枚竹簡是他生前工作時的資料。B.“喜”書寫的秦簡中不僅有國家大事也有個人生活,體現了早期樸素的“個人意識”。C.“喜”是普通百姓,并不了解當時時局變化,所以沒有提到秦占據楚都這樣大事。D.“喜”長期在安陸,但他很可能不是本地人,多半是遷徙而來,這在當時并不少見。3.下列選項最符合《編年記》敘事傳遞的觀點的一項是()A.生活在社會中的每個人都參與歷史的形成。B.歷史是由帝王將相和英雄人物隨心所欲地創造的。C.歷史的發展是由不可知的命運注定的。D.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4.請結合材料內容,闡述云夢睡虎地秦簡具有哪些重要價值?5.習近平總書記說“古代簡牘非常珍貴,是我們國家信史的重要實物佐證,要善加保護,做好研究”。請結合材料談談如何傳承古代簡牘。【答案】1.B2.C3.A4.承工作。②歷史文化教育普及價值:喜的故事及簡牘內容有助于在大眾中普及秦朝歷史文化知識,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與認同感。③學術研究價值:為研究中國書法,秦帝國的政治、法律、經濟、文化、醫學等方面的發展歷史提供翔實資料,是首次發現的秦簡及首次系統發現的秦代律法,其中《法律答問》反映秦律主體(刑法)情況且理念先進。5.①組織多學科專家深入研究。②通過舉辦展覽、文化節目等形式展示宣傳。③加強專業技術保護。第3頁/共22頁④利用現代數字化技術建立數字檔案。【解析】【導語】這篇文章通過描寫湖北云夢縣考古發現的睡虎地秦簡,深入探討其歷史和文化價值。文章詳細介紹了秦簡的出土、內容及其歷史背景,特別是關于竹簡主人“喜”的生活和工作,揭示了秦代法律、行政、及普通人生活的細節。文章強調了古代簡牘作為歷史文獻的重要性,并呼應現今對歷史傳承與研究的必要性,展示了歷史研究的豐富維度和古代文物的現代意義。【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使得考古學家能夠系統地實探秦朝全部制度真容”錯誤,原文是“考古學家揭開了秦朝法律、行政、醫學的神秘面紗”擴大范圍,考古學家能夠實探真容的只有秦朝法律、行政、醫學。C.“云夢縣城關鎮要比楚國治下的安陸邑大許多”錯誤,材料表明“城址的總面積1.920世紀中后期的云夢縣城關鎮要大許多”,即楚國治下的安陸邑比20世紀中后期的云夢縣城關鎮大許多。D.“真實真切地還原了他本人的長相”錯誤,材料只是說借助現代高科技“復原喜的形貌等從而窺見那個時代的面貌,但不能說3D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未被提及,是因為喜比較關注與居住地安陸相關的事件,并不能歸因他不了解當時的時局變化。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編年記》敘事強調從個人的角度來了解歷史。A.正確。強調“社會中的個人都參與歷史的形成”,符合該特點。BCD.強調的內容未體現“從個人的角度來了解歷史”。故選A。【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文化遺產保護價值:睡虎地秦簡的出土是考古學上的重要發現,對這些秦簡的研究和保護工作,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認識和傳承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推動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第4頁/共22頁②歷史文化教育普及價值:喜的故事以及秦簡中豐富的內容,為大眾了解秦朝的歷史文化提供了生動的素材。通過各種宣傳和教育活動,可以讓更多人了解秦朝的政治、法律、經濟等方面的情況,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與認同感。③學術研究價值:秦簡內容涵蓋了秦朝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醫學著作等多個方面,為研究中國書法以及秦帝國的政治、法律、經濟、文化、醫學等方面的發展歷史提供了翔實的資料。這是中國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的秦簡,也是第一次系統發現的秦代律法,其中《法律答問》反映了秦律主體(刑法)的情況,且法律法規的理念非常先進,對學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傳承古代簡牘的措施【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①組織多學科專家深入研究:古代簡牘涉及歷史、文化、語言、書法等多個領域,組織多學科專家進行深入研究,可以從不同角度挖掘簡牘的價值,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社會的情況。②通過舉辦展覽、文化節目等形式展示宣傳:舉辦展覽可以讓公眾直觀地看到古代簡牘的實物或復制品,感受其歷史文化魅力。文化節目則可以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向大眾傳播簡牘相關知識,提高公眾對古代簡牘的認知度和興趣。③加強專業技術保護:古代簡牘年代久遠,容易受到損壞,需要運用專業的技術和方法進行保護,如控制保存環境的溫度、濕度等,防止簡牘腐朽、損壞。④利用現代數字化技術建立數字檔案:利用現代數字化技術,如掃描、拍照、三維建模等,將古代簡牘的信息進行數字化保存,建立數字檔案。這樣不僅可以永久保存簡牘的信息,還便于研究人員進行查閱和分析,也可以通過網絡等渠道向更廣泛的人群傳播。(二)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鹽(節選)王劍冰一早就起了晨霧。薄薄的霧氣給這座城市罩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朦朧中,看到墻內高高盤立的竹木架子。進去之前,沒有人明白那是什么。在這個芳草豐茂之地,竟然有著一口口鹽井,它們色調斑駁,泛著歲月的包漿。一叢叢井架,曾經架起城市的信心與希望,川府之地的風水,因此雍容華貴。井架像一枝干枯的花,透著骨子里的硬。碓房、車房和灶房,葉子樣烘托在周圍。我們已經知道,這是最年長也是唯一留存的一座古鹽井——燊海井。它是世界第一口人工鉆鑿的超千米深井,體現著古代井第5頁/共22頁鹽勞動者的智慧及鉆井技術的成就。別以為是一座廢墟,實際上,它還在發揮著作用,每天都在出鹵,并且被加工成鹽。鹽在前臺,賣得極好。站在鹽井前,說是往下看,實際上滿含仰望之情。出鹵的一刻,千萬朵白浪從細長的竹筒中迸出,像一群躲藏萬年的活物四下里奔突,一會兒便又變成本色的汁液。食鹽晶純,容不下雜質,它最初的漿水竟如此悲憫,含有對眾生的溫愛與仁慈。我不能做到語言與思想的同步,只能睜大眼睛精心記下這個時刻。小心地伸手接上幾滴,放在舌尖,鹽的美妙味道霎時彌散在味蕾間。這是沒有經過任何程序的自然物質,帶有著大地的體溫。想起小時候,母親每次讓去買鹽,內心都會發癢,撿起一顆灰灰的鹽粒,用舌尖輕輕舔觸,一絲莫可名狀的味覺泛上來,點染了無數清淡寡欲。鹽緊張時,是要排隊購買的,而且限定了購買的數量。有人挎著碩大的笆斗籃筐,有人肩了一條布袋,最終卻只能得到小小的一點。那個時候,鹽就像思想,讓生活有了寄托與希望。提取鹵水的管道是用楠竹做成。楠竹的竹節被一節節打通,形成一個竹管,將一個個竹管接起來,就成為一個探入一兩千米地底的工具。竹筒的底部以熟皮做啟閉閥門,下去時是張開的,提上來又是關閉狀態,鹵水就是這樣裝滿了竹筒。提上來后,用鉤子猛然鉤起機關,鹵水即可瞬間涌出。每次上來的鹵水都有一百多斤。據說由于井架林立,自貢鹽場的竹筑管道可翻山越嶺,連綿起伏,把鹵水和天然氣輸往數十里之外的曬鹵臺和煮鹽灶房,景象十分壯觀。提鹵水車距離鹽井有一定距離,這樣可以更好地操作。開始是人工推磨一般將繩索卷拉起來,纏繞在卷揚機上。后來用牛代替。一千多米深的鹽井,牛拉車差不多半個時辰。轉圈的石道上,牛的腳印還印在那里。牛拉著木杠轉著無盡的圈,木杠連著撓機,撓機上的繩索拉動細而長的竹管,一次次抽取、倒出,抽取、倒出。似乎它只做一件事,就是將所有的鹵水匯于一處,等待著一見天日。我摸著那結實而渾圓的楠木杠子,它推轉了多少辛勞,多少歲月?繩子上都有結做的記號,一旦到了那個記號,就開始打信號,直至最后剎車。實踐培養了古人的聰敏。由此擴大了鹽井區域牛的生意。壯牛用來做工,老了的牛加工牛肉。還有加工牛皮的店家。牛的善良與貢獻在這里體現到了極致。光線暗下來,在一個密閉的棚子里,我看到了制鹽的鹽工。氣息繚繞,熱浪漫卷,穿得很少的漢子,與鹽共舞。平鍋一溜排開,下面是熊熊的火焰。油亮的脊背在煙霧中晃動,煮好的鹽正在出鍋,他們揮動著鏟子在翻動,將鹽安妥在另一個器皿中,以便進行下一道工序。然后刷鍋,使它再次發揮作用。水在鍋中鼎沸,膨脹出熱氣。鹽工完全隱在其中。廣大的工作間,一天會有多少鹵水變成被稱為鹽的物質?這里的領班叫游強,他的外公、父母都曾在這里工作,他從小就跟著父母上班,可以說游強是聞著鹽鹵氣息長大。讀完鹽校,他也進入了燊海井燒鹽車間,成為一名“燒鹽匠”。隨著燊海井被世界越來越多第6頁/共22頁地關注,游強和其他的八名師傅、成為目前全國僅有的傳統鹽工,他們的身上,傳遞著古代鹵鹽的精致與韻味。(有刪改)文本二:你可以說不算太美,你是以自然樸實動人的。粗布的灰色上衣,白色的裙裾,綴以些許紅色白色的小花及綠色的柳枝。清凌的流水柔成你的肌膚,雙橋的鑰匙恰到好處地掛在腰間,最緊要的還在于眼睛的窗子,仲春時節半開半閉,掩不住招人的嫵媚。仍是明代的晨陽吧,斜斜地照在你的肩頭,將你半晦半明地寫意出來。我真的不知道,你在那里等我,等我好久好久。我今天才來,我來晚了,以致使你這樣滄桑。而你依然很美,周身透著迷人的韻致。真的,你還是那樣純秀、古典。只是不再含羞,大方地看著每一位來人。周莊,我呼喚著你的名字,呼喚好久了,卻不知你在這里。周莊,我叫著你的名字,你比我想象的還要動人。我真想攬你入懷。只是撲向你的人太多太多,你有些猝不及防,你本來已習慣的清靜與孤寂被打破了。我看得出來,你已經有些厭倦與無奈。周莊,我來晚了。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寫鹽井時,用“泛著歲月的包漿”突出其悠久的歷史;寫井架時,用“架起城市的信心與希望”凸顯其對城市的重要作用。B.作者關于鹵水的描寫極其生動,不僅有視覺之態,更有味覺之美,同時還有心靈之感,甚至勾起作者童年的美好記憶。C.作者認為傳統鹽工身上“傳遞著古代鹵鹽的精致與韻味”,一語雙關,贊美鹽工的同時賦予鹽以物質和精神雙重光芒。D.作者以敏銳的目光、跳躍的筆觸向我們再現了鹽的制作過程,與現代化制鹽技術進行了詳細對比,意在贊美傳統技藝的精湛。7.關于文本一和文本二的比較閱讀,正確的一項是()A.兩則文本都屬于文化游記,文本一表達了對川府之地雍容華貴的贊美,文木二表達了對周莊純秀、古典之美的贊美。B.作者對修辭使用駕輕就熟,例如兩則文本都用到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但前者更多哲思之美,后者更具柔婉之美。C.文本一使用第一人稱,以作者見聞其極具靈性。第7頁/共22頁D.文本一中的鹽井色調斑駁,文本二中的周莊也已歷盡滄桑,它們都猝不及防地被現代人打破了清靜和孤寂。8.9.文本一主要寫的是“鹽”,但作者卻花很多筆墨寫了牛和牛的生意,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作者的意圖。【答案】6.D7.C8.①鹽工制鹽的過程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辛苦付出。②體現了對井鹽養育生命的無限感激。③向上的仰望體現了傳統的鹽工技藝的傳承。9.①用牛代替人工推磨,本身就是人智慧的體現;而日復一日,轉圈的石道上印著的牛的腳印不僅證明牛的辛苦,也襯托出人的辛苦。②牛的生意說明牛將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鹽井區域,作者以牛象征游強及其祖輩父輩一樣的鹽工們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制鹽事業。③作者這樣創作,不僅豐富了文章內容,由物及人,過渡自然,同時還深化了文章主旨,表達了作者對鹽工們的敬意。【解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D.“與現代化制鹽技術進行了詳細對比”錯,文中沒有將二者進行詳細對比。故選D。【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A.“文本一表達了對川府之地雍容華貴的贊美”錯,應該是對鹽以及勞動人民智慧的贊美。B.兩則文本都用到了比喻“薄薄的霧氣給這座城市罩上一層神秘的面紗”“眼睛的窗子”、擬人“它最初的漿水竟如此悲憫,含有對眾生的溫愛與仁慈”“你在那里等我”,但是沒用到排比;D.不及防地被現代人打破了清靜和孤寂”錯。故選C。【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仰望”是一種崇敬之情,聯系下文找到值得作者敬仰的內容加以概括即可。體現了古人的智慧;還有鹽工們在密閉的棚子里工作,他們光著膀子,熱氣籠罩著他們,勞動很辛苦。可第8頁/共22頁見讓作者“仰望”的是鹽工制鹽的過程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辛苦付出。②出鹵的時候,作者感到“它最初的漿水竟如此悲憫,含有對眾生的溫愛與仁慈”,記起了小時候買鹽的情景,鹽“點染了無數清淡寡欲”“鹽就像思想,讓生活有了寄托與希望”,體現了對井鹽養育生命的無限感激。和其他的八名師傅、成為目前全國僅有的傳統鹽工,他們的身上,傳遞著古代鹵鹽的精致與韻味”。向上的仰望體現了傳統的鹽工技藝的傳承。【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的作用的能力。找到牛和牛的生意與“鹽”之間的關聯。放了人工,用牛代替人工推磨,本身就是人智慧的體現;牛圍繞石道不停地轉圈,如今牛的蹄印還在那里,“一次次抽取、倒出,抽取、倒出。似乎它只做一件事”,而日復一日,轉圈的石道上印著的牛的腳印不僅證明牛的辛苦,也襯托出人的辛苦。貢獻在這里體現到了極致”,牛將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鹽井區域;這與鹽工們本質上是一樣的,比如游成為一名‘燒鹽匠’”,作者以牛象征游強及其祖輩父輩一樣的鹽工們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制鹽事業。③關于牛的內容豐富了文章內容,也深化了文章內涵,不是直接贊美鹽工,而是由物及人,過渡自然,表達了作者對鹽工們的敬意。(三)閱讀III(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慶歷三年春,丞相呂夷簡病,不能朝。上既更用大臣,銳意天下事,始用諫官、御史疏,追還夏竦制書。既而召韓琦、范仲淹于陜西,又除富弼樞密副使。弼、仲淹、琦皆惶恐頓首,辭讓至五六不已。手詔趣琦等就道甚急,而弼方且入求對以辭,不得見,遣中貴人趣送閣門,使即受命。觀琦等之所以讓,上之所以用琦等者,可謂圣賢相遭,萬世一遇,而君臣之際,何其盛也!于是時天下之志孰不愿為材邪顧予何人亦與其選。夏四月,召自滑州,入諫院。冬十二月,拜右正言、知制誥。是時夏人雖數請命,而西師尚未解嚴。京東累歲盜賊,最后王倫暴起沂州,轉劫江淮之間,而張海、郭貌山等亦起商鄧,以驚京西。州縣之吏多不稱職,而民弊矣。天子方慨然勸農桑,興學校,破去前例以不次用人,哀民之困而欲除其蠹吏,知磨勘法久之弊而思別材不肖以進賢能,患百職之不修而申行賞第9頁/共22頁罰之信,蓋欲修法度矣。予時雖掌誥命,猶在諫職,常得奏事殿中,從容盡聞天子所以更張庶事、憂閔元元而勞心求治之意。退得載于制書,以諷曉訓敕在位者。然予方與修祖宗故事,又修起居注,又修編敕,日與同舍論議,治文書所省不一,而除目所下,率不一二時,已迫丞相出。故不得專一思慮,工文字,以盡導天子難諭之意,而復誥命于三代之文。嗟夫!學者文章見用于世鮮矣,況得施于朝廷而又遭人主致治之盛。若修之鄙,使竭其材猶恐不稱,而況不能專一其職,此予所以常遺恨于斯文也。明年秋,予出為河北轉運使。又明年春,權知成德軍事。事少間,發向所作制草而閱之。雖不能盡載明天子之意,于其所述百得一二,足以章示后世。蓋王者之訓在焉,豈以予文之鄙而廢也?于是錄之為三卷。不數日,奉使河東。還,即以來河北。故其所作,才一百五十余篇云。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于是A時B天下C之士D孰不愿E為材邪F顧G予何人H亦與I其選。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制書,是古代帝王詔書的一種,用于頒布重大制度、人事任免、赦令等重要事項。B.蓋,發語詞,大概,與《庖丁解牛》中“善哉!技蓋至此乎”的“蓋”用法不同。C.故事,舊例,與《六國論》中“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的“故事”意思相同。D.出,離開京城到地方任職,與《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的“出”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宋仁宗重用賢才,韓琦、范仲淹等人推辭任命,皇上親自下詔催促,君臣間的良好關系激發了天下士人渴望成為有用之才的熱情。B.當時國家存在諸多問題,西部邊境未解除戒嚴,京東、京西地區盜賊興起,宋仁宗銳意改革,體現了憐恤百姓、謀求太平的意圖。C.歐陽修同樣得到仁宗皇帝重用,盡心盡力撰寫制文,又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拿出對官員的任免意見,所以常常因為自己鄙陋而羞愧。D.歐陽修在第三年春天暫代成德軍的政務,覺得自己的文章雖淺薄,但因其中含有帝王的訓誡絕不能廢棄,于是將其編錄成了三卷。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學者文章見用于世鮮矣,況得施于朝廷而又遭人主致治之盛。(2)雖不能盡載明天子之意,于其所述百得一二,足以章示后世。14.歐陽修“常遺恨于斯文”的原因是什么?請根據材料簡要概括。第10頁/共22頁【答案】10.BFHD12.C13.(1)求學的人的文章被當世所采用的很少,更何況能夠在朝廷施行,而又遇上了國君把國家治理得這么繁盛。(2)雖然不能全部載明圣明的天子的意思,對于天子所說的能夠表達出百分之一二,就足夠詔告后世了。14.①無法專注于撰寫誥命,也就無法充分、完美地表達皇帝的意思。②認為自己的文章雖然能被朝廷采用,但無法盡善盡美。③自認為學問淺薄,即使竭盡全力也難以稱職。【解析】精圖治,修法度,興農桑,作者歐陽修亦在此期間被召回朝廷,任職諫院,得以親聞天子的更張庶事、憂民之心。文章詳細描述了作者在朝中的經歷及其對未能專一其職的遺憾,并記錄了自己所撰制的誥命文稿,雖自謙文才鄙陋,但仍認為其中蘊含王者之訓,故錄為三卷,以傳后世。【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在這個時候,天下的士人誰不愿意成為人才呢?只是我是什么人,也在皇上的選擇之列。“于是時”,介詞結構作句前狀語,應在B處斷開;F處斷開;“予何人”,主謂結構,應在H處斷開。故選BFH。【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古今異義現象和文化常識的掌握能力。A.正確。B.正確。發語詞,大概/通“盍”,為何,怎么。句意:總之大概是想要整頓法度了。/好啊!你的技術怎么會高明到這種程度呢?”?C.正確。句意:然而我正參與修訂前代先祖的舊制。/自取下策而跟隨六國滅亡的舊事。D州作官已經兩年了。故選D。【12題詳解】第11頁/共22頁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所以常常因為自己鄙陋而羞愧”錯誤。由第三段“若修之鄙,使竭其材猶恐不稱,而況不能專一其職,此予所以常遺恨于斯文也”可知,原文中并未提到歐陽修因為自己鄙陋而羞愧,而是表達了他因為不能專一其職,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來盡導天子難諭之意,而對此感到遺憾。文中提到的是歐陽修對自己的文才有所自謙,但并未提及羞愧之情。故選C。【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朝廷施”。(2【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①由第三段“所以不能夠專心思考,修飾自己的文字,來全部傳達皇帝難以表達的意圖,而使誥命恢復到三代時期公文的樣子”可知,歐陽修在文章中提到,他在擔任諫官時,雖然能夠經常在朝廷中奏事,聽到皇帝改革各種事務、關心百姓疾苦并努力治理國家的意愿,但他同時還需要參與修撰祖宗故事、起居注和編敕等工作,這些工作使得他無法專注于撰寫誥命,也就無法充分、完美地表達皇帝的意思,這成為他的一大遺憾。②由第三段“學者文章見用于世鮮矣,況得施于朝廷而又遭人主致治之盛”可知,歐陽修認為學者的文章很少能被當世所用,更難得的是能在朝廷上發揮作用,而他正處于皇帝勵精圖治的時代,自己的文章雖然能被朝廷采用,但由于種種原因,無法盡善盡美,因此也感到遺憾。③由第三段“若修之鄙,使竭其材猶恐不稱,而況不能專一其職,此予所以常遺恨于斯文也”可知,歐陽修認為自己學問淺薄,即使竭盡全力也難以稱職,更何況不能專心于諫官一職,因此也感到遺憾。參考譯文:慶歷三年春,丞相呂夷簡生病,不能上朝。皇上改用大臣后,專注于天下大事,開始采納諫官、御史的奏疏,追回讓夏竦制書的命令。不久從陜西召回韓琦、范仲淹,又任命富弼為樞密副使。富弼、范仲淹、韓琦都惶恐叩頭,推辭謙讓到五六次也不停止。皇上親筆擬寫詔書很急切地催促韓琦等人上路,而富弼將要入宮為辭謝求回復,沒能見到皇上,皇上派遣宦官趕緊(把詔令)送到閣門,讓他立即接受命令。觀察韓琦等人之所以辭讓,皇上之所以任用韓琦等人,可以說是圣君和賢臣相逢,萬世才能遇到一次,而君臣的會合,多么壯觀興盛啊!第12頁/共22頁在這個時候,天下的士人誰不愿意成為人才呢?只是我是什么人,也在皇上的選擇之列。夏季四月,從滑州被召見,進入諫院。冬季十二月,被任命為右正言、知制誥。當時西夏雖然多次請求歸順,而西方的軍隊還沒有解除戒備。京東連年出現盜賊,最后王倫在沂州發動暴亂,轉而去江淮之間行劫,而張海、郭貌山等也在商、鄧起事,使京西震驚。州縣的官吏大多不稱職,而百姓困乏。天子才憤激地鼓勵從事農桑,興辦學校,破除以前的慣例破格用人,哀憐百姓的困苦而想除掉那些禍害百姓的官吏,知道官員考績升遷制度時間長久而生的弊端,而考慮區別有才和無才之人以進用賢者能人,擔心各種官職不加整治而申明準確地實行賞罰,總之大概是想要整頓法度了。我當時雖然掌管詔誥命令,但還是在諫官的職位上,經常能到殿中奏事,可以隨意全部聽聞天子變革諸事、憂慮憐憫百姓而苦心謀求治理好國家的意圖。退朝之后得以把它記錄在制書之中,來諷勸曉諭、訓導告誡在位的官員。然而我正參與修訂前代先祖的舊制,又撰寫皇帝的言行錄,又修編敕,每天和同僚討論,修訂精簡的地方不統一的文書,但所下達的除授官職的文書,大約不過一兩個時辰,就已經迫使丞相寫出來了。所以不能夠專心思考,修飾自己的文字,來全部傳達皇帝難以表達的意圖,而使誥命恢復到三代時期公文的樣子。啊!學者的文章被當世所采用的很少,更何況能夠在朝廷施行,而又遇上了國君把國家治理得這么繁盛。像我歐陽修這樣鄙陋的人,即使竭盡自己的才華還擔心不稱職,更何況不能把心思專注在職責上,這就是我經常對這些文章感到遺憾的原因。第二年秋天,我出朝做河北轉運使。第三年春天,代理掌管成德軍事。公務間隙,打開以前所寫作的制書草稿閱讀,雖然不能全部載明圣明的天子的意思,對于天子所說的能夠表達出百分之一二,就足夠詔告后世了。皇帝的訓導在這里,怎么會因為我的文章寫得粗鄙而廢棄呢?于是抄錄制書編為三卷。沒過幾天,奉命出使河東。回來之后,緊接著來河北。所以我所作的文章,才一百五十多篇。(四)閱讀IV(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次韻楊明叔·其一黃庭堅魚去游濠上,鸮來止坐隅。吉兇終我在,憂樂與生俱。決定不是物,方名大丈夫。今觀由也果,老子欲乘桴。【注】①楊明叔是黃庭堅的弟子。②這一聯用了兩個典故:用莊子濠梁之辯的典故,表達自得其樂之第13頁/共22頁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二句通過用典,含蓄委婉地表達了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狀態:一樂一憂。B.三四句緊接著一二句具體內容,直接論述吉兇憂樂的狀態都因“我”而生。C.五六句繼續緊接著上面詩句直接議論,意思是能不受外物影響才是大丈夫。D.七八句意思是,現今看到世界的種種緣由,打算像孔子一樣“乘桴浮海”。16.這首詩既有對弟子的告誡,也有對學生的表彰和信任。請結合詩句分析。【答案】15.D16.①告誡弟子楊明叔要追求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達觀態度。②表彰弟子楊明叔具有和子路一樣果敢的品質,也暗示弟子的達觀。③最后表達自己愿意像孔子信任子路一樣,信任楊明叔陪自己遠行。【解析】【導語】這首詩通過用典和議論,展現了黃庭堅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前兩句以“魚游濠上”和“鸮止坐隅”的典故,含蓄表達了一樂一憂的人生狀態。三四句直接論述吉兇憂樂皆由“我”而生,強調自我主宰。五六句進一步指出,不受外物影響方為大丈夫。末兩句借用孔子“乘桴浮海”的典故,表達了對世事的超然態度。全詩既有對弟子的告誡,也體現了對學生的信任與期望。【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D.“現今看到世界的種種緣由”錯,七八句的“由”是子路的名字,而非緣由。故選D。【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詩歌首聯,詩人借莊子濠梁之辯和賈誼《鵬鳥賦》這兩個典故,表明生活中既有如莊子觀魚般的樂事,常態。詩人通過前兩聯告誡弟子楊明叔,要追求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達觀態度,保持內心的平靜與超脫,不要被外在的吉兇、憂樂所左右。②“今觀由也果”一句,將楊明叔與孔子的弟子子路相提并論,詩人借此表彰弟子楊明叔具有和子路一樣果敢的品質,希望弟子在生活中要保持堅定,不要受到外界的干擾,從側面暗示了弟子要達觀,積極向上。③詩歌尾聯“老子欲乘桴”,化用《論語·公冶長》中的典故,孔子在感慨自己的道不能在世間推行時,想到了要乘筏浮于海上,他認為子路會跟隨自己遠行。黃庭堅借用此典,表達出自己愿意像孔子信任子路一樣,信任楊明叔,相信楊明叔會如同子路對孔子那樣,陪伴在自己身邊。(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第14頁/共22頁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雀躍,一呼百應,從者如云的場景時,他想到了賈誼《過秦論》中所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奴嬌·過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詞人敲擊船邊,仰天長嘯,忘卻了時間。(3)古人常從鬢發的細微變化生出對生命深沉的感喟,這樣的情感抒寫在詩詞中比比皆是,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天下云集響應②.贏糧而景從③.扣舷獨嘯④.不知今夕何夕⑤.艱難苦恨繁霜鬢⑥.潦倒新停濁酒杯(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有:贏、景、舷、繁、鬢、潦、停。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枯燥深無處不在,即便很多人對其沒有清楚的概念。只有兩種人,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壞人,他們并不知道,世界上的人各種各樣,種類繁多,不能簡單地用好與壞來進行區分。同樣,對于許多重要的問題,我們也無法用簡單的“是”與“否”來回答,否則就犯了虛假兩分的邏輯謬誤。虛假兩分的思維方式,會把一個可能存在多種問題的答案,假設成只有兩個可能的答案,而當我們把結論限制在兩個以內的時候我們的視野就會被限制,思維也會遭到嚴重的束縛。所以了解虛假兩分的邏輯謬誤,有助于我們用開放性的思維去思考問題,特別是在遇到挫折的時候,能夠及時地提醒自己:還有第三種可能!這樣的話,就不會把問題往極端上想,也不會因為一次偶然的失敗,就徹底喪失自信,認為人生一片黑暗。從表面上看,遇到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來,似乎是心態過于悲觀,但其實是陷入了虛假兩分的邏輯陷阱。稍加分析就知道,這是把人生錯誤地分為了兩個極端,一個是正極端,一個是負極端,沒有中間物。遇到這樣的時刻,我們要記得:人生并不是只有兩種可能,還有無限種可能,且每種可能皆可實現。第15頁/共22頁當我們意識到了第三種可能性的存在時,我們就從牛角尖里鉆出來了,從而能夠欣喜地發現,人生不存在絕境,處處都有轉機。18.下列不屬于虛假兩分邏輯謬誤的一項是()A.B.C.D.19.下列成語中,能夠代替文中畫橫線內容的一組是()A.深不可測各色各樣萎靡不振B.高深莫測各色各樣一蹶不振C.高深莫測形形色色萎靡不振D.深不可測形形色色一蹶不振20.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牛角尖”一詞的含義及表達效果。21.22.挫折,擬寫一份發言提綱。【答案】18.B19.D20.①含義:牛角尖即牛角的頂尖,常用來比喻費力研究不值得研究的或無法解決的問題。也比喻固執地堅持某種意見或觀點,不知道變通。②表達效果:文中用牛角尖一詞準確地形容了虛假兩分的邏輯陷阱。牛角的兩個尖巧妙對應虛假兩分的唯二選擇,十分生動形象。用“牛角尖”代指“虛假兩分的邏輯陷阱”既使文意易被理解,又使語言表達簡潔明了。21.用法:①文中畫波浪線句子中的嘆號表示感嘆語氣;②《紅燭》中的嘆號表示強烈的祈使語氣。作用:①文中畫波浪線句子中的嘆號表現出作者找到擺脫虛假兩分邏輯謬誤的喜悅,強調了認識到第三種可能存在的重要性;②《紅燭》中的句子是對紅燭的勸慰之言,句末嘆號體現出堅定的請求,暗含作者對第16頁/共22頁紅燭奉獻精神的由衷贊美。22.①先介紹虛假兩分邏輯謬誤:把一個可能存在多種答案的問題,限制成只有兩個可能的答案。②接著指出虛假兩分邏輯謬誤的危害:視野受限,思維受阻,想法極端、悲觀等。③最后給出合理建議:運用開放性的思維思考問題,預設多種可能,不給自己的未來設限,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未來。【解析】【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邏輯問題的理解及運用的能力。A.工程師的話把對教學樓的處理方式限定為“不管”和“拆了重建”兩種,忽略了其他可能的處理方式,如加固維修等,屬于虛假兩分邏輯謬誤。C沒有考慮其他經濟調整手段,如優化產業結構、鼓勵創新等,也屬于虛假兩分邏輯謬誤。D持正方也不完全贊同反方,而是有自己的獨立看法的情況,同樣是虛假兩分邏輯謬誤。故選B【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成語的理解和語境運用的能力。第一處,深不可測:比喻對事物的情況捉摸不透,為中性詞語。高深莫測:高深的程度無法揣測,形容使“枯燥深奧”搭配更合適。第二處,各色各樣:各種類別,各種式樣。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種類繁多,各式各樣。二者都可表示種類繁多,畫橫線處指社會上存在不同特點的人,體現了人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并不涉及樣式和顏色的多樣性,因此“形形色色”更強調繁多且復雜多樣,更符合語境。第三處,萎靡不振: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一蹶不振: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來。二故選D【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詞語含義及表達效果的能力。①含義:牛角尖有兩個尖,無論走入哪一個,不回頭的話都走不出來;文中把當我們意識到了第三種可能第17頁/共22頁性的存在時就走出了虛假兩分的邏輯陷阱,比喻成走出“牛角尖”。虛假兩分的邏輯陷阱指“會把一個可能存在多種問題的答案,假設成只有兩個可能的答案”,這兩個極端的答案是相對的,它會束縛我們,讓我們難以走出思維陷阱,無法解決問題,使我們陷入一種固執且狹窄的思維模式。因此可以用牛角尖比喻費力研究不值得研究的或無法解決的問題;也比喻固執地堅持某種意見或觀點,不知道變通。②表達效果:牛角有兩個尖,這與虛假兩分的唯二選擇在形態上有相似性。虛假兩分就是把問題的答案限定在兩個極端選項上,就像牛角的兩個尖一樣,這種比喻使抽象的邏輯概念變得形象具體。用這樣一個通俗易懂的詞語來代指“虛假兩分的邏輯陷阱”,能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文意,又使語言表達簡潔明了。【2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運用標點符號的能力。用法:①文段在闡述了虛假兩分邏輯謬誤的危害后,用這句話總結出擺脫這種謬誤后的積極結果,即意識到第三種可能性的存在能讓人擺脫困境,發現轉機,所以用嘆號來表達這種強烈的感嘆。②《紅燭》中的嘆號用于對紅燭的勸慰之言,體現出作者堅定地請求紅燭繼續燃燒,奉獻自己,這是一種祈使的語氣,所以用嘆號來表示強烈祈使的語氣。作用:①文段在前文闡述了虛假兩分邏輯謬誤會把人困在思維的牛角尖里,讓人陷入悲觀絕望的境地。而當意識到第三種可能性存在時,就能擺脫這種困境,作者對此感到非常欣喜,所以用嘆號來強調這種喜悅之情,由此強調出第三種答案對我們的重要性,能讓我們走出思維陷阱,重拾信心。②《紅燭》中的句末嘆號體現出堅定的請求。紅燭象征著奉獻精神,作者通過勸慰紅燭繼續燃燒,表達出對紅燭奉獻精神的贊美。嘆號使這種贊美之情更加堅定、強烈,暗含作者對紅燭精神的高度認可和由衷贊美,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2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文綜合運用實踐的能力。①文段開篇通過“小孩子看電視劇念的介紹,因此,發言可以先介紹虛假兩分邏輯謬誤,即把一個可能存在多種答案的問題,限制成只有兩個可能的答案,讓我們認識到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與挫折時,不能限定自己的思維。②緊接著,文段闡述了虛假兩分邏輯謬誤的危害,即“而當我們把結論限制在兩個以內的時候我們的視野就會被限制,思維也會遭到嚴重的束縛”,以及通過舉例說明其導致的惡果,因此發言應指出遇到困難與挫折時,不要運用虛假兩分邏輯思維,它會使人的視野受限,思維受阻,容易產生極端、悲觀的想法。第18頁/共22頁暗”和“我們要記得:人生并不是只有兩種可能,還有無限種可能,且每種可能皆可實現”該告訴人們,遇到困難與挫折時,要運用開放性的思維思考問題,預設多種可能,不給自己的未來設限,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未來。三、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有人一生推門而入,有人一生閉門造車。如何理解“門”的邊界意義如今已經成為一個重大課題。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破“門”之界,迎人生之新看似簡單的意象,其邊界意義卻深刻影響著個人的成長軌跡與社會的發展進程,成為當下不容忽視的重大課題。新機遇、新知識與新人際。史蒂夫?喬布斯便是如此,他對科技潮流有著敏銳感知,不斷推開創新之門。從Macintosh電腦到iPhone,他積極引入新設計理念、前沿科技,打破傳統電腦與手機的邊界,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讓蘋果公司成為全球創新的標桿。他的成功源于敢于突破自我認知局限,勇敢推賴既有技術與市場,對數碼技術的大門緊閉。當競爭對手紛紛涌入數碼影像市場時,柯達固步自封,最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輝煌不再。個人成長恰似一場漫長旅程,唯有勇敢推門,接納多元,才能不斷拓展人生版圖。綢之路,駝鈴聲聲,商貿往來,東西方文化借此交融。這種跨地域的交流合作,豐富了人類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了經濟的繁榮發展。在當今全球化時代,國際間的科技合作愈發緊密。各國科學家攜手攻克難題,從基因編輯技術到量子通信研究,不同國家的智慧在交流碰撞中綻放光芒,加速了人類探索未知世界的步伐。“門”的壁壘,限制商品、技術與人才的自由流動,不僅阻礙本國經濟發展,也會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然而,面對“門”,并非一味敞開或關閉就是最優解,而需秉持辯證思維,智慧抉擇。在學術研究領域,學者們既要閉門潛心鉆研,在靜謐中沉淀思考,挖掘知識的深度;又要適時推門而出,參與學術交流,第19頁/共22頁了解前沿動態,拓寬研究視野。企業經營同樣如此,既要打開市場調研之門,洞悉消費者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探秘文學巨著
- 外貿英文函電課件Unit10
- 四川外國語大學《德語視聽》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園藝療法》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蘇省建湖縣2025屆初三下學期期末仿真模擬生物試題含解析
- 上海市松江區市級名校2025年高三4月階段性檢測試題(模擬)數學試題試卷含解析
- 山東省泰安市新城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第五中考測評活動初三元月調考物理試題含解析
- 遼寧省大連市高新園區重點名校2025屆初三第三次(4月)考試數學試題含解析
- 七臺河職業學院《創新創業》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市黃埔區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畢業生3月學習質量檢測試題語文試題試卷含解析
- 七年級英語上冊全冊單元檢測題(附聽力材料及答案)
- -摩擦磨損試驗機結構設計
- 高處安裝維護拆除作業課件-改
- 6-1 矩形純扭構件的破壞特征和承載力計算講解
- 2024年新高考I卷語文試題及答案
- 網課智慧樹知道《設計概論(武漢科技大學)》章節測試答案
- 文化資本理論
- 英語16種時態及練習題附答案
- 《致大海》00省公開課金獎全國賽課一等獎微課獲獎課件
- 增城林場高質量水源林工程建設項目增城林場森林質量優化提升工程-中幼林撫育作業設計
- 地鐵安檢專業知識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