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楚天協作體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1頁
湖北省楚天協作體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2頁
湖北省楚天協作體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3頁
湖北省楚天協作體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4頁
湖北省楚天協作體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4月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高二期中考試命題學校:漢川二中命題教師:黃吉鴻審題學校:安陸一中考試時間:2025年4月11日上午10:30-11:45試卷滿分:100分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1.中華文明自古注重“和而不同”的價值理念。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雖思想主張各異,但邊疆游牧文化通過互市、通婚等方式深度交融,形成“胡漢共風”的社會圖景。這種“多元一體”的文化傳統,成為中華文明綿延不斷的精神內核。下列史而不同”精神的是()A.秦朝推行“以法為教”,統一文字與度量衡B.魏晉玄學以道家思想詮釋儒家經典,調和名教與自然C.明清統治者厲行“海禁”,嚴控對外交流D.宋代“程朱理學”確立儒家思想的絕對權威2.古代西亞文明在文字、法律與技術領域深刻影響了人類發展進程。考古學家在蘇美爾城邦遺址中發現大量泥板文書,內容涵蓋數學計算、土地契約與神話史詩;古代西亞對世界文明的重要貢獻之一是()A.創立了以雅典為代表的民主政治制度B.制定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C.編制了基于六十進制的天文歷法系統D.推廣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書寫方式楚天教科研協作體*高二歷史試卷(共6頁)第1頁3.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提出“認識你自己”,其思想核心反映了歐洲文化的()A.理性主義與人文精神B.宗教神權至上原則C.法律體系的契約精神D.封建等級制度觀念4.瑪雅文明在中美洲熱帶雨林中創造了獨特的農業體系。考古發現顯示,瑪雅人在丘陵地帶修建梯田以防止水土流失,在沼澤濕地采用“臺田”技術(抬升的種植床),并培育出高產玉米品種。瑪雅文明對世界農業發展的突出貢獻是()A.首創大規模水利工程實現跨區域灌溉B.培育玉米并發展雨林生態農業系統C.建立小麥種植與畜牧結合的混合農業D.推廣鐵制農具提高土地開墾效率5.中華文化對東亞影響深遠,下列史實能佐證這一觀點的是()A.日本大化改新仿效唐朝三省六部制B.波斯帝國修建驛道連接東西商路C.印度莫臥兒王朝推行種姓制度D.阿拉伯帝國翻譯保存古希臘典籍6.波斯帝國在統治遼闊疆域時,注重整合多元文化。大流士一世時期推行“帝國藝術”,融合埃及、兩河、希臘等地的建筑風格與雕刻技藝;官方文書使用阿拉米語、埃蘭語等多種文字書寫;允許被征服地區保留原有宗教與法律傳統,僅要求繳納貢賦并服從軍事征調。此類政策使波斯成為“古代世界文化交融的十字路口”。古代波斯帝國文化政策最顯著的特點是 C.通過包容性策略維持多民族文化共存D.全面采用希臘化模式改造屬地文化7.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后,歷經與本土儒道思想的碰撞融合。至唐宋時期,禪宗主張“頓悟成佛”“不立文字”,吸收道家自然觀與儒家心性論;凈土宗提倡“念佛往生”,以簡易法門吸引平民信徒。兩宗皆弱化印度佛教的繁復儀軌,轉而強調內在修行與現世解脫,成為最具中國特色的佛教宗派。禪宗與凈土宗在隋唐時期廣泛傳播的關鍵原因是()B.小農經濟強化了宗族倫理需求D.中央集權需要借助宗教鞏固統治合法性8.15世紀末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商路從地中海轉向大西洋沿岸,美洲白銀、非洲奴隸與亞洲香料卷入跨洋貿易。19世紀中后期,工業革命推動英國以廉價商品和資本輸出主導全球分工,亞非拉淪為原料產地與商品市場。20世紀末,跨國公司通過產業鏈全球布局,實現生產要素跨國優化配置。這一進程折射出世界市場從形成到深化的階段性特征。下列對世界市場發展歷程的表述,正確的是()D.跨國公司興起使世界市場進入制度化階段楚天教科研協作體*高二歷史試卷(共6頁)第2頁9.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以寫實筆法描繪汴京街市:店鋪鱗次櫛比,酒肆、茶坊、藥鋪、綢莊等招牌林立;駱駝商隊穿行于城門,漕運船只滿載貨物停沿街叫賣,呈現“百業競市”的繁華景象。《清明上河圖》中的汴京10.《隋書·食貨志》載:“煬帝開通濟渠、永濟渠,引河入汴,引汴入泗,以達于淮。自是天南北經濟交流產生了深遠影響。根據上述材料,這一影響主要體現在()A.推動了黃河流域農業技術的革新B.促進了南北物資運輸與經濟聯系C.加強了中央對邊疆的軍事控制D.11.9世紀中期,英國《泰晤士報》評論某上述材料可用于印證,19世紀水陸交通的變遷()12.《本草綱目》于明代刊行后,17世紀末被歐洲傳教士譯為拉丁文、法文等文字傳入歐洲。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在《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中稱其為“中國古代百科全書”,德國學者李時珍(譯名)在《東方藥物學》中多次引用其內容。18世楚天教科研協作體*高二歷史試卷(共6頁)第3頁13.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跨大西洋奴隸貿易逐漸衰落的同時,中國東南沿海出現大規模“苦力貿易”,英國向澳大利亞輸送罪犯,歐洲移民潮涌入美洲。這些人口遷移現象的共同根本原因是()C.殖民國家為傳播基督教文明推行14.19世紀中期,倫敦城市化進程迅猛,大量農村人口與移民涌入工業區謀生。至1851年,倫敦人口達230萬,但住房嚴重短缺,工人家庭常擠居地下室或狹小圾堆積。1848年霍亂爆發導致1.4萬人死亡,議會調查顯示貧民窟人均居住面積不足3平方德危機仍長期困擾城市發展。19世紀倫敦貧民窟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是()上述材料描述的瘟疫對歐洲社會產生的最深遠影響是()A.推動了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B.促進了西歐國家的海外殖民擴張二、非選擇題(共4題,合計55分)16.【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8分)材料一“中國絲貨馳名異域,自漢通西域,商隊絡繹。波斯、大食商人輾轉販運至拂森(東羅馬),其王與貴族皆以衣華綺為榮。材料二“(宋元時期)中國四大發明經阿拉伯人西傳。培根言:‘火藥顛覆騎士階層,指南針開啟大航海,印刷術催生宗教改革,此三者已重塑世界。”——引自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楚天教科研協作體*高二歷史試卷(共6頁)第4頁材料三“18世紀歐洲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稱贊中國:‘哲學家(孔子)的道德教誨無需神話裝點,這——摘錄自伏爾泰《風俗論》材料四“21世紀‘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醫藥孔子學院在非洲建成62所,太極拳、二十四節——據《中國文化遺產年度報告》整理(1)根據材料一、二、三,概括中華文化向世界傳播的主要途徑及其具體表現。(6分)(2)對比材料二與材料四,指出中華文化世界影響力的時代性差異,并分析成因。(8分)(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評析“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既是歷史貢獻,更為人類文明未來提供中國智慧”這一觀點。(4分)17.【古代的區域文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3分)材料一“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蘇美爾人,在定期泛濫的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發展出以灌溉農業為基礎的城市文明。其神廟經濟催生了楔形文字與《漢謨拉比法典》,法典中三分之一的條款涉及水利糾紛。”——摘編自《古代近東文明史》材料二“印度河流域哈拉帕遺址出土的標準化磚塊、排水系統與統一度量衡的砝碼,表明該文明已形成高度組織化的社會管理體系。但其文字至今未破譯,且缺乏明確的宗教建筑遺存。”“殷墟甲骨文記載的‘貞(占卜)雨“貞旱’條目占比超過40%,商王通過青銅器祭祀山川神靈,青銅禮器形制與中原黃土地貌的粘土資源分布高度關聯。”材料四“瑪雅文明在缺乏大型牲畜與金屬工具的條件下,依托熱帶雨林環境發展出刀耕火種農業,其金字塔階梯狀結構與雨季降水規律相符,天文歷法精確度達到365.2420天。”楚天教科研協作體*高二歷史試卷(共6頁)第5頁(1)根據上述材料,歸納影響古代區域文化形成的共同關鍵因素,并結合具體文明說明其表現。(6分)(2)比較材料二(印度河文明)與材料四(瑪雅文明)在應對環境挑戰時的策略差異,分析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7分)18.【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1929年經濟大蕭條期間,美國失業率攀升至25%,家庭收入驟降40%,許多城市出現‘胡——摘編自《美國經濟史》“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技術迅速普及,全球跨國公司崛起。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跨國商品流通成本降低30%,發展中國家電子制造業崗位激增。與此同時,發達國家服務業占比超過70%,遠程辦公、在線消費成為新趨勢。” (1)根據材料一、二,分別概括20世紀30年代與90年代經濟變革對民眾生活的直接影響。(6分)(2)綜合材料及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以來“政府干預”與“技術革命”兩種因素如何推動經濟與生活模式的轉型。(6分)19.【現代交通運輸與社會發展】現代交通運輸與時空觀念的重構(12分)從蒸汽機車將旅程從月計縮短到日算,到噴氣客機實現朝發夕至的洲際旅形成(一日生活圈),交通工具不僅改變著物理距離,更重塑著人類對時空的認知。——摘編自《交通技術史中的文明演進》請結合19世紀以來交通運輸發展的史實,論述現代交通技術如何重構人類社會的時空關系,并分析這種重構帶來的深遠影響。楚天教科研協作體*高二歷史試卷(共6頁)第6頁高二歷史答案選項設計:干擾項分別指向文化專制(A)、封閉排外(C)、思想固化(D),正確項突出不同思想流派的主動融合(玄學融合儒道),呼應材料中“爭鳴中相互吸收”“三教并行”等“和而不同”的表現。命題解析:干擾項分別關聯希臘(A)、埃及(C)、羅馬(D)文明特征,正確項B聚焦《漢謨拉比法典》作為已知最早完整成文法典(公元前18世紀),體現西亞對法制文明的奠基作用。3.答案.A(蘇格拉底強調理性思考與人性探索)選項設計:干擾項分別對應美索不達米亞(A)、兩河流域(C)和古代中國(D)的農業特征,正確B項強調瑪雅對玉米的馴化及其適應熱帶雨林的農業技術(如臺田、生態輪耕)。·史實依據:玉米原產于中美洲,瑪雅人通過品種改良使其成為核心糧食作物;5.答案A(日本制度仿唐是中華文化輻射典型)6.答案C選項設計:干擾項分別對應宗教專制(A)、政治集權(B)與希臘化時代政策(D),正確項強調波斯“尊重地方傳統+文化融合”的雙軌策略,契合材料中“保留宗教法律”“多語言文字”“藝術融合”等關鍵信息。·史實支撐:波斯帝國未強制同化屬地(如猶太人得以重建圣殿),其御道、驛站體系客觀上促進跨文化傳播,與秦漢“書同文”或羅馬拉丁化形成對比。命題解析:選項設計:干擾項分別關聯政治制度(A/D)、經濟基礎(B),正確項聚焦佛教中國化的核心策略--思想融合(禪宗匯通儒道)與實踐簡化(凈土宗“口誦佛號”),契合材料中“弱化儀軌”“強調內在修行”等關鍵信息8.答案:C·選項設計:干擾項分別對應世界市場不同階段特征:A(16-18世紀早期殖民擴張,屬“雛形期”)、B(第一次工業革命商品輸出促成“初步形成”)、D(二戰后關貿總協定等標志制度化),正確項C指向第二次工業革命后(19世紀末)資本輸出與壟斷組織擴張推動世界市場“最終形成”。·史實依據:19世紀末列強資本輸出占比超過商品輸出,國際分工深化(如英國投資阿根廷鐵路、德國資本滲透奧斯曼帝國),壟斷組織(如美孚石油)控制全球資源分配。·能力考查:辨析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一次工業革命)、“最終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與“制度化階段”(二戰后)的核心標志,區分“商品輸出”“資本輸出”“制度框架”等概念,體現湖北卷對階段特征比較能力的重視。A項(干擾):唐代坊市制度特征(宋代已打破坊市界限,圖中商鋪與民居混雜)。B項(干擾):混淆官營與民營經濟解析:材料中“天下利于轉輸”“南北商旅往來無滯”及考古發現的南北物資流通,直接體現大運河強化了南北經濟交流。A項未提及技術革新;C項側重軍事,與材料經濟主題不符;D項雖涉及文化,但題干核心是“經濟交流”,故B為最佳選項。解析:材料中鐵路縮短運輸時間、降低成本的描述,以及港口發現的多洲物資遺存,均指向交通革新對跨區域物資流動和生產分工的促進作用。A項“手工業技術革新”與材料中工業品運輸的表述不符;C項“殖民霸權”雖與利物浦港口相關但材料未直接涉及12.答案:B解析:材料中達爾文對《本草綱目》的評價、歐洲學者對其內容的引用,以及“植物分類研究借鑒其條目框架”等,均指向其在歐洲自然科學領域的直接影響。A項“中醫藥理論體系成熟”與歐洲接受無關;C項“全面融合”夸大事實材料未涉及宗教;14.答案:C選項設計:干擾項分別關聯前工業時代(A)、殖民經濟(B)、宗教變革(D),正確項緊扣工業革命導致城市人口激增解析:14世紀中葉的“黑死病”導致歐洲人口銳減,勞動力短缺迫使領主提高工資、放寬對農奴的束縛。這動搖了以莊園經濟為基礎的封建制度:農奴逐漸轉化為自由勞動者,地租形式從勞役轉向貨幣,莊園經濟走向解體。這一變化為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創造了條件。(1)傳播途徑與表現(6分)·商貿往來(2分):絲綢之路推動絲綢、瓷器外銷(材料一·技術輸出(2分):四大發明經阿拉伯西傳,推動歐洲社會轉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