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選擇題之文言詞語推斷題提升訓練_第1頁
文言文閱讀選擇題之文言詞語推斷題提升訓練_第2頁
文言文閱讀選擇題之文言詞語推斷題提升訓練_第3頁
文言文閱讀選擇題之文言詞語推斷題提升訓練_第4頁
文言文閱讀選擇題之文言詞語推斷題提升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選擇題之文言詞語推斷題提升訓練練真題+練模擬【練真題】(2024年新高考1卷)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壯,認為……豪壯,意動用法,與《老子》“不貴難得之貨”的“貴”用法相同。B.

親,父母,可偏指父或母,與《孔雀東南飛》“我有親父兄”的“親”意思不相同。C.

“彼之不死”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之”用法不相同。D.

迨,等到,與《項脊軒志》“迨諸父異爨”的“迨”字意思相同。(2024年新高考2卷)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燕,同“宴”,指宴飲,成語有“新婚燕爾”,其中的“燕”字意思與此相同。B.

怪,以……為怪,意動用法,與《師說》中“不恥相師”的“恥”用法相同。C.

為壽,向尊長敬酒并祝長壽,《鴻門宴》“沛公奉卮酒為壽”的禮儀與此相同。D.

式,同“軾”,指扶軾,與《周亞夫軍細柳》“改容式車”的“式”意思相同。(2024年全國甲卷)

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藉,憑借、借助,與《陳涉世家》中“藉第令毋斬”的“藉”意思相同。B.

即,即使,與《桃花源記》中“太守即遣人隨其往”的“即”意思不同。C.

固,固然,與《赤壁賦》中“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的“固”意思相同。D.

但,只是,與《記承天寺夜游》中“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但”意思相同。(2023年新課標1卷)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圍,指被圍困,“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的“舉”表示被選拔,兩者用法相同。B.勸,指鼓勵、勸勉,與《兼愛》“不可以不勸愛人”中的“勸”詞義不相同。C.具臣,文中與“有功”相對,是指沒有功勞的一般人臣,具體就是指高赫。D.誣說,指沒有事實依據的胡說妄言,與現在所說的“誣蔑之辭”并不一樣。(2023年新課標Ⅱ卷)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溫和。B.

聞金則止,金指敲擊刁斗發出聲音,古代軍隊行動中聽到鳴金信號就停止前進。C.

片善,文中指微小長處,其中的“片”與成語“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D.

果,指實現、成為事實,與《桃花源記》中“未果,尋病終”的“果”意思相同。(2023年全國甲卷)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席薪枕塊,文中指居喪時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塊上,以表示悲傷哀苦之意。B.

何怨,怨恨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兩者結構相同。C.

蔽,有涵蓋、概括之義。文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話來概括《詩經》。D.

逆,意為揣度、預料。與《送東陽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意義相同。(2023年全國乙卷)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窮,指困窘、困厄,與《送東陽馬生序》中“窮冬烈風”的“窮”意思相同。B.

出入,表示“大約”,與《愚公移山》中“出入之迂也”的“出入”意思不同。C.

血食,指受享祭品,古代祭祀時宰殺牛、羊等做祭品,取血以祭,稱為血食。D.

絕世,指斷絕了諸侯的世系傳承,與成語“絕世無雙”的“絕世”意思不同。(2022·全國乙卷,改編)下列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中流,顧謂吳起曰”與“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項脊軒志》)兩句中的“顧”字含義相同。B.“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烏”與“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六國論》)兩句中的“愛”字含義不同。C.“無罪者活之”與“項伯殺人,臣活之”(《鴻門宴》)兩句中的“活”字含義相同。D.“是奪民時也”與“百畝之田,勿奪其時”(《齊桓晉文之事》)兩句中的“奪”字含義相同。2.下列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美哉乎河山之固也”與“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兩句中的“固”字含義不同。

B.“德義不修”與“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項脊軒志》)兩句中的“修”字含義不同。C.“寒者則衣之”與“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齊桓晉文之事》)兩句中的“衣”字含義相同。D.“緩刑辟而趨民時”與“日削月割,以趨于亡”(《六國論》)句中的“趨”字含義不同。(2022·全國甲卷,改編)下列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其后秦欲伐齊”與“平伐其功”(《屈原列傳》)兩句中的“伐”字含義不同。B.“惠王患之”與“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孟子·告子下》)兩句中的“患”字含義相同。C.“大王茍能閉關絕齊”與“茍以天下之大”(《六國論》)兩句中的“茍”字含義相同。D.“群臣聞見者畢賀”與“六王畢,四海一”(《阿房宮賦》)兩句中的“畢”字含義不同。4.下列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敝邑欲伐之”與“因人之力而敝之”(《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敝”字含義相同。B.“寡人自以為智矣”與“鑄以為金人十二”(《過秦論》)兩句中的“以為”含義相同。C.“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中的“土壤”是“國土”的意思,和現代漢語中的“土壤”含義不同。D.“廣從六里”與“約從離衡”(《過秦論》)兩句中的“從”字含義相同。5.下列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楚王不聽”與“聽臣微志”(《陳情表》)兩句中的“聽”字含義相同。B.“吾事善矣”與“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兩句中的“善”字含義不同。C.“子其弭口無言”與“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傳序》)兩句中的“其”字含義相同。D.“與之伐齊”與“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六國論》)兩句中的“與”字含義不同。【練模擬】1.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魯國之法,贖人臣妾于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貢贖之,辭而不取金。孔子聞之曰:“賜失之矣。夫圣人之舉事也,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以施之于百姓,非獨適身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眾,贖人受金則為不廉,則何以相贖乎?自今以后,魯人不復贖人于諸侯。”(節選自《孔子家語·致思第八》)下列對文中加點的字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辭而不取金”與“卮酒安足辭”(《鴻門宴》)兩句中的“辭”字含義相同。B.“可以移風易俗”與“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廉頗藺相如列傳》)兩句中的“易”字含義不同。C.“夫圣人之舉事也”與“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陳情表》)兩句中的“舉”字含義不同。D.“非獨適身之行也”與“而吾與子之所共適”(《赤壁賦》)兩句中的“適”字含義相同。2.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乃夜發書,陳篋數十,得太公《陰符》之謀,伏而誦之,簡練以為揣摩。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說當世之君矣。”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簡練以為揣摩”中的“揣摩”與現在漢語意思相同,“簡練”和現代漢語意思不同。B.“期年,揣摩成”與“期功強近之親”(《陳情表》)兩句中的“期”字含義相同。C.“引錐自刺其股”與“兩股間膿血流離”(《促織》)兩句中的“股”字含義相同。D.“陳篋數十”與“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荊軻刺秦王》)兩句中的“陳”字含義不同。3.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賢,士民之眾,車騎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諸侯,吞天下,稱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秦王曰:“寡人聞之: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順者不可以煩大臣。”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與“始速禍焉”(《六國論》)兩句中的“始”字含義不同。B.“愿大王少留意”與“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赤壁賦》)兩句中的“少”字含義不同。C.“以大王之賢”與“尊賢重士”(《過秦論》)兩句中的“賢”字含義相同。D.“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誅罰”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陸游《劍南詩稿·文章》)兩句中的“文章”含義不同。4.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黑貂之裘弊,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羸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狀有愧色。歸至家,妻不下紝,嫂不為炊。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而說不行”與“然是說,余尤疑之”(《石鐘山記》)兩句中的“說”字含義相同。B.“黃金百斤盡”與“林盡水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記》)兩句中的“盡”字含義不同。C.“資用乏絕”與“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荀子·勸學》)兩句中的“絕”字含義不同。D.“羸縢履蹻”與“羸兵為人馬所蹈藉”(《赤壁之戰》)兩句中的“羸”字含義相同。【練綜合】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子思曰:“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吾嘗幽處而深思,不如學之速:吾嘗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故順風而呼,聲不加疾,而聞者眾;登丘而招,臂不加長,而見者遠。故魚乘于水,鳥乘于風,草木乘于時。”孔子曰:“可以與人終日而不倦者,其惟學乎!其身體不足觀也,其勇力不足憚也,其先祖不足稱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然而可以聞四方而昭于諸侯者,其惟學乎!《詩》曰:‘不愆不亡①,率由舊章。’夫學之謂也。”梁丘據謂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嬰聞之,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嬰非有異于人也,常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難及也。”寧越,中牟鄙人也,苦耕之勞,謂其友曰:“何為而可以免此苦也?”友曰:“莫如學。學三十年,則可以達矣。”寧越曰:“請十五歲,人將休,吾將不休:人將臥,吾不敢臥。”十五歲學,而周威公師之。夫走者之速也,而過二里止:步者之遲也,而百里不止。今以寧越之材,而久不止,其為諸侯師,豈不宜哉?孔子謂子路曰:“汝何好?”子路曰:“好長劍。”孔子曰:“非此之問也謂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學豈可及戰!”子路曰:“學亦有益乎?”孔子曰:“夫人君無諫臣則失政,士無教友則失聽。狂馬不釋其策,操弓不返于檠。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圣。受學重問,孰不順成?毀仁惡士,且近于利。君子不可以不學。”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②自直,斬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學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砥礪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節選自劉向《說苑》)【注】①不愆不亡:愆,指過失:亡,同“忘”。②揉:使木香由或伸直。③括:箭的末端。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非此A之問也B謂以汝C之所D能E加之F以學G豈可H及戰!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乘,憑借,利用,與《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中的“乘”意思相同。B.置,放棄、停止,與《灣門宴》“項王則受壁,置之坐上”中的“置”意思不相同。C.師,以……為師,與《師說》“孔子師鄭子、萇弘、師襄、老聃”中的“師”用法相同。D.檠,矯正弓弩的工具,與《蘇武傳》“武能網紡繳,檠弓弩”中的“檠”意思和用法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子思強調了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學習比獨處深思能夠更迅速,廣泛地獲得知識,此觀點與《動學》的內容相似。B.孔子認為學習不會使人感到厭倦,學習還可以使自己的名聲傳播,在諸侯之間顯楊,并引用《詩經》原文論述后者。C.晏子認為自己并沒有比別人特殊的才能,只是經常做罷了,他以此說明成功來自持續不斷的努力和行動。D.寧越本是中牟的一個農民,他厭倦了耕作的辛苦,在朋友的建議下持之以恒地刻苦學習,最終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今以寧越之材,而久不止,其為諸侯師,豈不宜戰?(2)括而羽之,繼而砥礪之,其入不益深乎?14.文本第五段中,孔子是怎樣一步步使子路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的?(5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蔡邕字伯喈,陳留圉人也。邕性篤孝,與叔父從弟同居,三世不分財,鄉黨高其義。少博學,師事太傅胡廣。好辭章、數術、天文,妙操音律。中平六年,靈帝崩,董卓為司空,聞邕名高,辟之。稱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舉邕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見敬重。舉高第,補侍御史,又轉持書御史,遷尚書。三日之間,周歷三臺。遷巴郡太守,復留為侍中。卓重邕才學,厚相遇待,每集宴,輒令邕鼓琴贊事,邕亦每存匡益。然卓多自很用,邕恨其言少從,謂從弟谷曰:“董公性剛而遂非,終難濟也。吾欲東奔兗州,若道遠難達,且遁逃山東以待之,何如?”谷曰:“君狀異恒人,每行觀者盈集。以此自匿,不亦難乎?”邕乃止。及卓被誅,邕在司徒王允坐,殊不意言之而嘆,有動于色。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陳辭謝,乞黥首刖足,繼成漢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邕遂死獄中。時年六十一。搢紳諸儒莫不流涕。(節選自范曄《后漢書·蔡邕傳》)材料二:卓之死也,左中郎將高陽侯蔡邕在王允坐,聞之驚嘆。允勃然,叱之曰:“董卓國之大賊,幾亡漢室,君為王臣,所宜同疾,而懷其私遇,反相傷痛,豈不共為逆哉!”即收付廷尉。邕謝曰:“身雖不忠,古今大義,耳所厭聞,口所常玩,豈當背國而向卓也!愿黥首刖足,繼成漢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馬日碑謂允曰:“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續成后史為一代大典;而所坐至微,誅之,無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于后世。方今國祚中衰,戎馬在郊,不可令佞臣執筆在幼主左右,既無益圣德,復使吾黨蒙其訕議。”(節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10.材料二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伯喈曠世A逸才B多識C漢事D當續E成后史F為G一代大典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東,向東,與《赤壁賦》中“下江陵,順流而東也”的“東”字用法不同。B.謝,告訴、告知,與《孔雀東南飛》中“多謝后世人”的“謝”字意思相同。C.使,讓,與《六國論》中“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的“使”字用法不同。D.祚,福分,與《陳情表》中“門衰祚薄,晚有兒息”的“祚”字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蔡邕無奈接收董卓征召后,頗受厚待,每每有省察匡正補益之意,多次勸勉進言,只恨說得太少。B.蔡邕生性極為孝順,博學多才。董卓聽聞其名望很高,想要征召他,蔡邕稱病推辭,惹惱了董卓。C.蔡邕因聽聞董卓之死,不經意發出嘆惜,被王允交付廷尉去治罪。蔡邕請求刺面砍腳,繼續修完漢史。D.許多士大夫都很同情蔡邕,設法營救他,但都沒有成功。蔡邕最終死在獄中,士大夫和學者們沒有誰不流淚。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若道遠難達,且遁逃山東以待之,何如?(4分)(2)而所坐至微,誅之,無乃失人望乎!(4分)14.根據上述兩則材料,簡要概括王允處死蔡邕的原因。(3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滅其書,大變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師之道,不啻若寇仇。荀卿者,喜為異說而不讓,敢為高論而不顧者也。子思、孟軻,世之所謂賢人君子也。荀卿獨曰:“亂天下者,子思、孟軻也。”天下之人,如此其眾也;仁人義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獨曰:“人性惡。桀、紂,性也。堯、舜,偽也。”由是觀之,意其為人必也剛愎不遜,而自許太過。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今夫小人之為不善,猶必有所顧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紂之殘暴,而先王之法度、禮樂、刑政,猶未至于絕滅而不可考者,是桀、紂猶有所存而不敢盡廢也。彼李斯者,獨能奮而不顧,焚燒夫子之六經,烹滅三代之諸侯,破壞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見其師歷詆天下之賢人以自是其愚以為古先圣王皆無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時之論,而荀卿亦不知其禍之至于此也。其父殺人報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亂天下,其高談異論有以激之也。(節選自蘇軾《荀卿論》)材料二:蘇子瞻謂李斯以荀卿之學亂天下,是不然。秦之亂天下之法,無待于李斯。斯亦未嘗以其學事秦。當秦之中葉,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始皇之時,一用商鞍成法而已。雖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亂,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為之而不厭。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嚴法久矣,其后世所習以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張吾之寵[注]。是以盡舍其師荀卿之學,而為商鞍之學;掃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為治,焚《詩》《書》,禁學士,滅三代法而尚督責,斯非行其學也,趨時而已。設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術將不出于此,非為仁也,亦以趨時而已。且夫人有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聞為惡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茍卿述先王而頌言儒效,雖間有得失,而大體得治世之要。而蘇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遠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