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作文模擬寫作:良知與悲憫 課件_第1頁
2025屆高考作文模擬寫作:良知與悲憫 課件_第2頁
2025屆高考作文模擬寫作:良知與悲憫 課件_第3頁
2025屆高考作文模擬寫作:良知與悲憫 課件_第4頁
2025屆高考作文模擬寫作:良知與悲憫 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良知和悲憫作文指導

紅樓夢判詞

魯迅說,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竇娥的善良、魯侍萍的真情、哈姆萊特的理想都是“有價值的東西”,也都遭遇了現實的摧殘和毀棄。了解這樣的悲劇故事,常常會引起我們心靈深處的悲傷、哀痛乃至憤懣,激發(fā)我們對良知的堅守、對道義的追求。

物質豐裕的年代,精神更要豐裕,不管面對書中的悲劇,還是現實中的悲劇,我們都應有悲憫情懷,心存良知。一個不會悲憫的人顯得冷漠,一個不會悲憫的民族則會瘋狂。

請聯(lián)系所學與現實,談談你在面對書本與現實中悲劇時,對材料中所說的“悲憫”和“良知”關系的認識。作文閱卷評分標準:1.評分時主要關注三個維度:(1)

概念闡釋力:能否厘清"悲憫"(感性共鳴)與"良知"(理性判斷)的辯證關系。(內涵)(2)現實洞察力:對當代社會"精神荒漠化"現象的診斷深度。(意義)(3)人文建構力:是否提出培育悲憫情懷的具體路徑(如經典閱讀/公民教育)。(方法)

一類卷:48~60分。

準確把握"悲憫與良知"的辯證關系,能結合材料中悲劇的價值與時代意義提出深刻見解(如:悲憫是良知的觸媒/良知是悲憫的理性升華)。

引用經典悲劇(竇娥/魯侍萍/哈姆雷特等)與現實案例(如戰(zhàn)爭難民/社會弱勢群體)形成時空對話,論證呈現歷史縱深與當代價值。

語言具有理性思辨與人文溫度,善用比喻(如"良知是文明的免疫系統(tǒng)")、引用(如加繆論苦難)。

能展現真誠的人文關懷。

二類卷:42~47分。能理解材料核心,但論證偏重單方面(僅談悲憫或僅談良知)。文學案例與生活實例兼?zhèn)洌呗?lián)系不夠緊密(如僅羅列書中悲劇)。語言表達通順,偶有佳句但整體平實。有基本人文關懷,但深度不足。

三類卷:36~41分。對"悲憫""良知"概念理解模糊,關系闡述不清。案例堆砌(如僅復述課文情節(jié)),缺乏現實延伸。段落松散,存在邏輯斷層。

四類卷:35分以下。偏離核心概念(如大談悲劇美學)。內容脫離材料空發(fā)議論,或完全套作。作文結構混亂無序,字數嚴重不足。價值觀偏差,冷漠失當。3.扣分細則(1)標題缺失扣2分;命題錯誤(如以"論悲劇"為題)扣3分(2)未結合所學課文案例扣5-8分(3)純文學評論未聯(lián)系現實扣10分(4)

價值觀錯誤(如宣揚仇恨)直接判為四等4.600—800字,少50字扣1分;不足600字,36分以下;不足500字,30分以下;不足400字,20分以下;不足300字,10分以下。閱卷總結1、作文均分43.292、一部分學生不能準確把握"悲憫與良知"的辯證關系。

悲憫與良知割裂開分析。邏輯關系簡單牽強。3、一部分學生脫離“悲劇”情景泛泛而談“悲憫和良知”,空談人性善惡,與道德缺失,沒有論及悲劇的價值與時代意義。4、忽略引導語中“面對書本與現實中悲劇”的要求,不能同時引用經典悲劇與現實案例。沒有辯證沒有辯證沒有辯證邏輯關系簡單牽強有思辨有思辨有思辨范文一范文二理解概念、剖析概念

良知是指人內心的是非善惡觀念,是一種道德本能,當我們看到了一些“悲劇”,心中的良知往往會被激發(fā),進而會促進我們肯定堅守良知的重要價值,同時也可感知到文學作品的寫作價值。

悲憫則是對他人的苦難、不幸產生同情和憐憫之情,它和良知是密切相關的,一個有良知的人,必定會以一顆體察之心去悲憫他人的命運。

當我們以讀者的身份去看待悲劇中的人物命運,那一定是懷著悲憫情懷、懷著同情心的,這同時也是良知、良心,是一種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與擔當。

所以說良知與悲憫的反面即是自私與冷漠,是事不關己。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其中的聯(lián)系。關于概念內涵的闡釋

悲憫是一種情懷,是關漢卿對百姓命運的同情,是曹禺對受難者的憐憫,是莎士比亞對人性墮落的哀嘆;而良知則是基本的人性之善,是竇娥的善良,是魯侍萍的溫情,是哈姆雷特不滅的理想。心懷悲憫之心,堅守良知之態(tài),能升華個人境界,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促國家繁榮昌盛。

悲憫情懷是一種關注人性、深思人類生存狀況的人道主義情懷,一個人只有擁有了這種情懷,才會有意識地去關注社會、升華個人境界。

真正的良知是嫉惡如仇,是仗義執(zhí)言,是追求正義,是看到魯侍萍的不幸、聽聞哈姆雷特結局時的唏噓哀嘆。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需要人們有良知,守底線。而很多時候,這條底線并不是完全由法律規(guī)定的,更多的是道義良知。正是因為有道義良知的驅使,讓社會有溫度,人們彼此之間能感受到善意,營造了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關于悲憫和良知現實意義拓展

在內容上,我們可以從個人層面來思考良知與悲憫的作用,如個人在面對困難、誘惑或選擇時,如何堅守自己的良知和悲憫。

在社會層面,我們可以關注社會上的一些熱點問題,如貧富差距、環(huán)境污染、弱勢群體權益等,探討良知和悲憫在解決這些問題中的重要性。如呼吁人們關注貧困地區(qū)的教育問題,用良知和悲憫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

在歷史層面,我們可以從歷史故事中汲取靈感,挖掘那些具有良知和悲憫精神的人物和事件。如講述杜甫的詩歌如何反映了他對人民苦難的悲憫,以及他在困境中堅守良知的品質等。1.現代社會中的悲憫良知實踐

如平凡英雄的悲憫情懷,如平凡人對弱勢群體的救助,體現“無名者的良知力量”。

如自媒體時代,網絡輿論的表達與真相,設計博取同情心與喪失公德心的辨識,

如科技發(fā)展與倫理沖突,如人工智能是否應具備“道德判斷”,基因編輯技術如何平衡科學進步與人性關懷;

如利己與利他的平衡,如面對競爭壓力時,如何堅持道德底線,或如何在公益行動中傳遞善意;

全球化背景下的普世價值,戰(zhàn)爭、難民問題中人類共同悲憫精神的體現。2.良知與現實的沖突

如“真相與善意”的抉擇,當揭露真相可能傷害他人時,如何平衡良知與倫理;

“悲憫是否應有邊界”:探討過度同情是否會導致道德綁架或資源分配不公。關于悲憫和良知素材積累

魯迅對下層勞苦人民有著深深的悲憫之情,他深入民間關注百姓,于是筆下的人物展現身上的束縛與重壓,使文學作品的價值不斷提升,被毛澤東稱為“代表新文化運動的方向”。

白居易的悲憫情懷是民族精神中的一脈,“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這是他對農民割麥等情境的描寫,詩中沒有“憫”字,但字里行間無不是對農民的憐憫之情,而這種情懷也讓白居易的靈魂升躍到了一個個安享吏祿的為官者難以企及的高度。

而最可敬的悲憫則為關漢卿,他將社會對女性的壓迫淋漓盡致地體現在《竇娥冤》中,體現在竇娥的伸冤、同邪惡勢力的斗爭、對黑暗社會現實的否定上,是中國戲劇史上成就最大的作家。

真正的良知是嫉惡如仇,是仗義執(zhí)言,是追求正義,是看到魯侍萍的不幸、聽聞哈姆雷特結局時的唏噓哀嘆。

當我們把視線看向真實社會發(fā)現:

良知就是海明威置生命于度外,以生命做籌碼,報道真實新聞;

良知就是重慶數萬市民參加撲滅山火,群體接力搶救昏倒老人,是關愛婦孺,見義勇為,參加慈善事業(yè)……而那些看到弱勢農民跳樓討薪,不但不掬以同情,反而起哄,這是一種骨子里缺乏良知的畸形表現。

悲憫激起良知,良知促使悲憫,兩者緊密結合,促國家繁榮昌盛。用悲憫之心看待世界,用良知之態(tài)對待世界,不是本能,而是個人自覺的追求。張桂梅對大山女孩懷悲憫之心,創(chuàng)辦免費女高,讓更多大山女孩走出大山,為國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