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混凝土實驗室操作手冊_第1頁
商品混凝土實驗室操作手冊_第2頁
商品混凝土實驗室操作手冊_第3頁
商品混凝土實驗室操作手冊_第4頁
商品混凝土實驗室操作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海浦升混凝土有限

文獻編號:(浦升-01-2023)

企業試驗室作業指導書

第一版第0次修改

水泥細度檢查細則(負壓篩法)

共107頁第1頁

一、根據原則:《水泥細度檢查措施篩析法》GB/T1345—2023o

二、儀器設備:

1、試驗篩由圓形篩框和篩網構成,篩網符合GB/T6005R20/380Mm,GB/T

6005R20/345內n。負壓篩應附有透明篩蓋,篩蓋與篩上口應有良好區I密封性。

2、負壓篩析儀負壓可調范圍為4000~6000Pac

3、天平最大稱量為100g,最小分度值不不小于0.01g。

三、準備工作:

將水泥樣品充足拌勻,通過0.9mm方孔篩,記錄篩余物狀況,要防止過篩

時混進其他水泥。

四、措施環節:1、篩析試驗前,應把負壓篩放在篩座上,蓋上篩蓋,接通

電源,檢查控制系統,調整負壓至4000?6000Pa范圍內。2、稱取試樣25g,置于

潔凈的負壓篩中,蓋上篩蓋,放在篩座上,開動篩析儀持續篩析,min,在此期間

如有水泥試樣附著在篩蓋上,可用毛刷柄輕輕敲擊,使試樣落下。篩畢,用天平

稱量篩余物。3、當工作負壓不不小于4000Pa,應清理吸塵器內水泥,使負壓正

常。

五、計算:水泥試樣的細度按下式計算:

水泥篩余物質量(g)R,

F(%)=X100

水源試樣質量(m)W

計算成果精確到0.1%。

上海浦升混凝土有限

文獻編號:(浦升-01-2023)

企業試驗室作業指導書

第一版第0次修改

安定性檢查細則(原則法)

共107頁第1頁

一、根據原則:《水泥原則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查措施》(GB/

T1346—2023)o

二、合用范圍:

水泥、粉煤灰(對比樣品和被檢查粉煤灰按7:3質量比混合而成r

三、儀器設備:

1、水泥凈漿攪拌機符合JC/T729的規定。

2、雷氏夾由銅質材料制成,當一根指針內根部先懸掛在一根金屬絲或尼

龍絲上,另一根指針的杈部再掛上300g質量日勺祛碼時,兩根指針針尖的距離增

長應在17.5mm±2.5mm范圍內,即2x=17.5mm±2.5mm,當去掉祛碼后針尖日勺距

離能恢復至掛祛碼前的狀態。

3>沸煮箱有效容枳約為410mmX240mmX310mm,篦板的J構造應不影響試驗

成果,篦板與加熱器之間口勺距離不小于50mm。箱的內層由不易生銹U勺金屬材料制

成,能在30min±5min內將箱內日勺試驗用水由室溫升至沸騰狀態并保持3h以上,

整個試驗過程中不需補充水量。

4、量筒或滴定管H勺精度±0.5血,。

5>天平最大稱量不不不小于1000g,分度值不不小于Igo

四、準備工作:

每個樣品需成型兩個試件,每個雷氏夾需配兩個邊長或直徑約80nlm、厚度

4mm?5nlmR勺玻璃板,凡與水泥凈漿接觸K、J玻璃板和雷氏夾內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

層油。

五、雷氏夾試件的成型措施:

將預先準備好的雷氏夾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將已制好的水泥原

則稠度凈漿一次裝滿雷氏夾,裝漿時一只手輕輕扶持雷氏夾,另一只手用寬約

25mm的直邊刀在漿體表而輕輕插搗3次,然后抹平,蓋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著

立即將試餅放入濕氣養護箱內養護24±2h。

六、沸煮:

1、調整好沸煮箱內的水位,能保證在整個沸煮過程中都超過試件,不需中

途加水,同步又能保證在30±5min內升至沸騰。

2、脫去玻璃板取下試件,先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間H勺距離(A),精確到0.5mm,

接著將試件放在沸煮箱水中口勺試架上,指針朝上,然后在30±5n)in內加熱至沸

騰并恒沸180±5min。

七、成果鑒別:沸煮結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內的熱水,打開箱蓋,待箱體

冷卻至室溫,取出試件進行鑒別。測量雷氏夾指針尖端的距離(C),精確至0.5mm,

當兩個試件煮后增長距離(C—A)的平均值不不小于5.0mm時,即認為該水泥安

定性合格,當兩個試件的(C—A)值相差超過4.0mm時,應用同同樣品立即重做

一次試驗。再如此,則認為該水泥為安定性不合格。

上海浦升混凝土有限

文獻編號:(浦升-01-2023)

企業試驗室作業指導書

第一版第0次修改

安定性檢查細則(代使用方法)

共1頁第1頁

->根據原則:《水泥原則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查措施》(GB/T1346-2023)o

二、合用范圍:水泥、粉煤灰(對比樣品和被檢查粉煤灰按7:3質量比混合而成)。

三、準備工作:每個樣品需準備兩塊約10X10cm的玻璃板,凡與水泥凈漿接觸

的玻璃板都要稍稍涂上一層油。

四、試餅的成型措施:

將制好的原則調度凈漿取出一部分提成兩等分,使之成為球形。放在預先準

備好的玻璃板上,輕輕振動玻璃板并用濕布擦過的小刀由邊緣向中央抹,做成直

徑70-80mm,中心厚約10nun、邊緣漸薄、表面光滑日勺試餅,接著將試餅放入

濕氣養護箱內養護24±2ho

五、沸煮:

1、調整好沸煮箱內的水位,能保證在整個沸煮過程中都超過試件,不需中

途加水,同步又能保證在30±5niin內升至沸騰。

2、脫去玻璃板,取下試餅,在試餅無缺陷的狀況下將試餅放在沸煮箱水中

日勺篦板上,然后在30±5min內加熱至沸騰并恒沸180±5min。

六、成果鑒別:沸煮結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內的熱水,打開箱蓋,待箱體冷

卻至室溫,取出試件進行鑒別。目測試餅未發現裂縫,用鋼直尺檢查邊緣未有彎

曲(使鋼直尺和試餅底部緊靠,以兩者間不透光為不彎曲)口勺試餅為安定性合格,

反之為不合格。當兩個試餅鑒別有矛盾時,該水泥日勺安定性為不合格。

上海浦升混凝土有限

文獻編號:(浦升-01-2023)

企業試驗室作業指導書

第一版第0次修改

水源面Rill篇府田永曷蛤杏細皿1

共1頁第1頁

一、根據原則:《水泥原則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查措施》(GB/

T1346—2023)o

二、原理:水泥凈漿對原則試桿的沉入有一定的阻力,通過試驗不一樣含水

量水泥凈漿的穿透性,以確定水泥原則稠度凈漿中所需加入日勺水量。

三、試驗環節:1、檢查錐卡儀口勺金屬棒能否自由滑動,調整至試桿接觸玻

璃板時指針對準零點,檢查攪拌機運行與否正常。2、水泥漿於J拌制:用水泥凈

漿攪拌機攪拌,攪拌鍋和攪拌口十片先用濕布擦過,將拌和水倒入攪拌鍋內,然

后在5?10s內小心將稱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濺出,拌和時,

先將鍋放在鍋座上,升至攪拌位置,啟動攪拌機,低速攪拌120s,停15s,同步

將葉片和鍋壁上的水泥刮入鍋中間,接著高速攪拌120s,停機。3、原則稠度用

水量的測量:拌合結束后,立即取適量水泥漿一次性將其裝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

日勺試模中,漿體超過試模上端,用寬約25mm的直邊刀輕輕拍打超過試模部分日勺

漿體5次以排除漿體中日勺空隙,然后在試模上表面約1/3處,略傾斜于試模分別

向外輕輕鋸掉多出凈漿,再從試模邊緣輕抹頂部一次,使凈漿表面光滑。在鋸掉

多出凈漿和抹平的操作過程中,注意不要壓實凈漿;抹平后迅速將試模和底板放

到維卡儀上,并將其中心敲在試桿下,減少試桿直到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

螺絲Is-2s后,忽然放松,使試桿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中,在試桿停止沉入

或釋放試材30s時記錄試桿距底板之間日勺距離,升起試桿后,立即擦凈,整個操

作過程應在攪拌后FT、JL5min完畢,以試桿沉入凈漿井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凈

漿為原則稠度凈漿。

四、成果計算:原則稠度凈漿拌合水量為該水泥的原則稠度用水量(P),

按水泥質量的比例計算。

上海浦升混凝土有限

文獻編號:(浦升-01-2023)

企業試驗室作業指導書

第一版第0次修改

水泥凝結時間檢查細則

共1頁第1頁

一、根據原則:《水泥原則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查措施》(GB/

T1346—2023)o

二、準備工作:調整測定儀的試針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準零點。

三、試件的制備:以原則稠度凈漿一次裝滿試模振動多次刮平,立即放入濕

氣養護箱中,記錄水泥所有加入水中時H勺時間作為凝結時間H勺起始時間。

四、初凝時間的測定:試件在濕氣養護箱中養護至加水后30n】in時進行第一

次測定,測定期從濕氣養護箱中取出試模放到試針下,減少試針與水泥凈漿表面

接觸,擰緊螺絲Is-2s后,忽然放松,試針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觀測試針

停止下沉或釋放試針30s時指針的讀數。臨近初凝時間時每隔5min(或更短時間)

測定一次,當試針沉至距底板4nlm±1mm時,為水泥到達初凝狀態,由水泥所有

加入水中至初凝狀態的時間為水泥口勺初凝時間,用“min”表達。

五、終凝時間的測定:為了精確觀測試針沉入時狀況,在終凝針上安上了一

種環形試件。在完畢初凝時間的測定后來,立即將試模連同漿體以平移的方式從

玻璃板取下,旋轉180C,直徑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濕氣

養護箱中繼續養護。臨近終凝時間時每隔15min(或更短時間)測定一次,當試

針沉入試件0.5mm時,即環形附件開始不能在試體上留下痕跡時,為水泥到達了

終凝狀態,由水泥所有加入水中至終凝狀態的I時間為水泥H勺終凝時間,用“min”

表達。

六、注意:(1)以自由下落為準⑵試針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試模內壁10mm⑶

抵達初凝時應立即反復測一次,當兩次結論相似時才能確定抵達初凝狀態,抵達

終凝時,需要在試體此外兩個不一樣點測試,結論相似時才能確定抵達終凝狀態。

⑷每次測定不能讓試針落入原針孔,每次測試完畢須將試針擦凈并將試模放回

濕氣養護箱。(5)整個測試過程要防止試模受振。

上海浦升混凝土有限

文獻編號:(浦升-01-2023)

企業試驗室作業指導書

第一版第0次修改

水泥膠砂強度檢查細則

共3頁第1頁

一、根據原則:《水泥膠砂強度檢查措施(ISO法)》(GB/T17671—1999)0

二、儀器設備:

1、攪拌機行星式攪拌機,應符合JC/T681規定。

2、試模由三個水平的模槽構成,可同步成型三條截面為40mmX40mni,長

160mniH勺棱柱試體,其材質和制造尺寸應符合JC/T726規定。

3、金屬刮平尺一把及播料器二個。

4、振實臺符合JC/T682規定。

5、抗折強度試驗機符合JC/T724日勺規定。

6、抗壓強度試驗機最大荷載以200-300kN為佳,可以有二個以上的荷載

范圍,其中最低荷載范圍H勺最高值大體為最高范圍里的最大值的五分之一。

7、抗壓強度試驗機用夾具夾具應符合JC/T683的規定,受壓面積為40mm

X40mmo

三、膠砂的制備:把水泥樣品與原則砂、可飲用水分別以450g、1350g、225ml

的量稱量好備用。用潔凈的濕抹布把攪拌機葉片及攪拌鍋內壁擦拭一下,把水加

入鍋里,再加入水泥,把鍋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立即開動機器,

完畢膠砂制備。

四:對于火山灰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和摻火山

灰質混合材料口勺一般硅酸鹽水泥在進行膠砂強度檢查時,其用水量按0.5水灰比

和膠砂流動度不不不小于180mm來確定,當流動度低于180mm時,應以0.01日勺

整倍數遞增R勺措施將水灰比調整至膠砂流動度不不不小于180mm.

五、膠砂的成型:膠砂制備后立雖然用振實臺進行成型。成型措施根據水泥

膠砂振實臺操作規程。

六、試件的養護:去掉留在模子四面的膠砂,立即將作好標識日勺試模放入濕

氣養護箱的平架子上養護、濕空氣應能與試模各邊接觸。養護時不應將試模放在

其他試模上。一直養護到規定的脫模時間時取出脫模。脫模前,用防水墨汗或顏

料筆對試體進行編號和做其他標識,二個齡期以上日勺試體,在編號時應將同一試

模中的三條試體分在二個以上齡期內。

七、試件日勺脫模:用塑料或橡皮榔頭或專門日勺脫模器,小心脫模。對于24h

齡期的,應在破型試驗前20min內脫模。對于24h以上齡期的,應在成型后20~

24h之間脫模。

八、水中養護:將做好標識的試件立即水平或豎直放在2O±1C水中養護,

水平放置時刮平面應朝二。

九、抗折強度測定:使用電動抗折機以中心加荷法測定抗折強度。將試體一

種側面放在試驗機支撐圓柱上,試體長軸垂直于支撐圓柱,通過加荷圓柱以50

±10N/sH勺速率均勻地將荷載垂直地加在棱柱體相對側面上,直到折斷。記錄數

據,按式⑴進行計算:

R.-1.5F.L/b3(1)

式中:Ff——折斷時施加于棱柱體中部門勺荷載N:

L---支撐圓柱之間的I距離mm:

b——棱柱體正方形截面日勺邊長mm;

十、抗壓強度測定:保持進行抗折強度試驗后的兩個半截柱體處在潮濕狀態,

然后在半截棱柱體的側面上進行抗壓強度試驗。半截棱柱體中心與壓力機壓板受

壓中心差應在±0.5mm內,棱柱體露在壓板外口勺部分約有10mm,在整個加荷過程

中以2400±200N/s的速率均勻地加荷直至破壞。記錄數據,抗壓強度Rc按式

⑵進行計算:

Rc=Fc/A(2)

式中:Fc——破壞時的最大荷載N;

A---受壓部分面積mm'(40mmX40mm=1600mm')o

上海浦升混凝土有限

文獻編號:(浦升-01-2023)

企業試驗室作業指導書

第一版第0次修改

水泥膠砂流動度檢查細則

共1頁第1頁

一、根據原則:《水泥膠砂流動測定措施》(GB/T2419-2023)o

二、儀器和工具:

1、膠砂攪拌機符合JC/T681日勺規定。

2、水泥膠砂流動度測定儀(簡稱跳桌)。

3、試模用金屬材料制成,由截錐圓模和模套構成,截錐圓模內壁應光滑°

模套與截錐圓模配合使用。

4、搗棒用金屬材料制成,直徑為20土0.5mm,長度約200mm0搗棒底面與

側面成直角,其下部光滑,上部手柄滾花。

5、卡尺量程為300mm,分度值不不小于0.5mm。

6、小刀刀口平直,長度不小于80mm。

7、天平量程不不不小于1000g,分度值不不小于igc

三、準備工作:

1、跳桌在試驗前先進行空轉,以檢查各部位與否正常。

2、膠砂出J制備按GB/T17671有關規定進行。

3、在制備膠砂時,用潮濕抹布擦拭跳桌臺面、試模內壁、搗棒以及與膠砂接

觸口勺用品,將試模放在跳桌臺面中央并用濕布覆蓋。

四、試驗環節:

1、將拌好的膠砂分兩層迅速裝入流動試模,第一層裝至圓模高度約三分之二

處,用小刀在互相垂直兩個方向各劃五次,用搗棒由邊緣至中心均勻插搗15次,

隨即,裝第一層膠砂,裝至高出圓模約20nlm(用小刀劃10次1再用搗棒由邊緣至

中心均勻搗壓10次,搗壓力量應恰好是以使膠砂充斥截錐圓模,第一層搗至膠

砂高度的二分之一,第二層搗實不超過已搗實底層表面,裝膠砂和搗壓時,用手

扶穩試模,不要使其移動。

2、搗壓完畢,取下模套,用小刀由中間向邊緣分兩次將高出圓模的膠砂刮

去并抹平,然后將圓模垂直向上輕輕提起,立即開動跳桌,約每秒鐘一次,在25

±1s內完畢25次跳動。

五、成果表達:

跳動完畢,用卡尺測量膠砂底面最大擴散直徑及其垂直的直徑,計算平均值,

用mm為單位,取整數。此值即為該水量的水泥膠砂流動度。

六、注意事項:

1、流動度試驗:從膠砂拌和開始到測量擴散直徑結束,要在6min內完畢。

2、電動跳桌與手動跳桌測定日勺試驗成果有爭議時,以電動跳桌為準。

上海浦升混凝土有限

文獻編號:(浦升-01-2023)

企業試驗室作業指導書

第一版第0次修改

水泥、礦粉密度檢查細則

共2頁第1頁

一、根據原則:《水泥密度測定措施》(GB/T2()8—1994)

二、儀器設備:

1、李氏瓶橫截面形狀為圓形,外形尺寸應嚴格遵守有關公差、長度、間距以及均

勻刻度的規定;最高刻度標識與磨口玻璃塞最低點之間的距離至少為10mm。

2、李氏瓶的構造材料是優質玻璃,透明無條文,具有抗化學腐蝕性且熱滯后性小,

具有足夠的厚度以保證很好日勺耐烈性。

3、瓶頸刻度由0至24mL,且0-lmL和18?24mL應以0.1mL刻度,任何標明的容量

誤差都不不小于0.05mLo

4、無水煤油符合GB253的規定。

5、恒溫水槽。

三、措施環節:

1、將無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0到1mL刻度線后(以彎月面下部為準),蓋上瓶塞放入

恒溫水槽內,是刻度部分侵入水中(水溫應控制在李氏瓶刻度時的溫度),恒溫30min,

記下初始(第一次)讀數,

2、從恒溫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濾紙將李氏瓶細長頸內沒有煤油的部分仔細擦潔凈。

3、水泥試樣應預先通過0.90mm方孔篩,災110±5C溫度下干燥lh,并在干燥器內冷

卻至室溫。成水泥60g,稱準至0.01g。

4、用小匙將水泥樣品一點點時裝入三、1條的李氏瓶中,反復搖動(亦可用超聲波震動),

至沒有氣泡排出,再次將李氏瓶竟至于恒溫水槽中,恒溫30min,記下第二次數據。

5、第一次讀數和第一次讀數時,恒溫水槽H勺溫度差不不小于0.2℃。

四、成果計算:

1、水泥體積應為第二次讀數減去初始(第一次)讀數,即水泥所排開日勺無水煤油的體

積(mL)o水泥密度P(g/cirP)按下式計算:

水泥密度P;水泥質量(g)/排開日勺體積(ci/)

成果計算到小數第三位,且取整數到O.Olg/cn?,試驗成果取兩次測定成果的算術平

均值,兩次測定成果之差不得超過0.02g/cn?。

上海浦升混凝土有限

文獻編號:(浦升-01-2023)

企業試驗室作業指導書

第一版第0次修改

水泥、礦粉比表面積檢查細則

共1頁第1頁

一、根據原則:《水泥比表面積測定措施》(GB/T8074—2023)o

二、儀器設備:

1、Blaine透氣儀,由透氣圓筒、壓力計、抽氣裝置等三部分構成。

2、透氣圓筒內徑為12.70±0.05mm,由不銹鋼制成。圓筒內表面的光潔度為V6,

圓筒日勺上口邊應與圓筒主軸垂直,圓筒下部錐度應與壓力計上玻璃磨口錐度一致,兩者

應嚴密連接。在圓筒內壁,距離圓筒上口邊55±10urn處有一突出的寬度為0.5?1mniH勺

邊緣,以放置金屬穿孔板°

3、穿孔板由不銹鋼或其他不受腐蝕H勺金屬制成,厚度為1.0~0.Ininu在其面上,

等距離地打有35個直徑him的小孔,穿孔板應與圓筒內壁密合。穿孔板二平面應平行。

4、搗器用不繡鋼制成,插入圓筒時,其間隙不不小于0.1mm。搗器日勺底面應與主

軸垂直,側面有一種扁平槽,寬度為3.0±0.3mm。搗器的頂部有一種支持環,當搗器放

入圓筒時,支持環與圓筒上口邊接觸,這時搗器底面與穿孔原板之間日勺距離為15.0±

0.5mmo

5、壓力計U形壓力計的尺寸,由外徑為9nun的,具有原則厚度的玻璃管制成。壓

力計一種臂日勺頂端有一種錐形磨口與透氣圓筒緊密連接,在連接透氣圓筒日勺壓力計臂上

刻有環形線。從壓力計底部往上280?300nlm處有一種出口管,管上裝有一種閥門,連

接抽氣裝置。

6、抽氣裝置用小型電磁泵,也可用抽氣球。

7、濾紙采用符合國標H勺中速定量濾紙。

8、分析天平分度值為Imgo

9、計時秒表精確讀到0.5s。

10、烘干箱

三、試樣準備:

1、將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卻到室溫H勺原則試樣,倒入100nliH勺密閉瓶內,

用力搖動2min,將結成團的試樣振碎,使試樣松散。靜置2min后,打開瓶蓋,輕

輕攪拌,使在松散過程中落到表面的細粉,分布到整個試樣中。

2、水泥試樣,應先通過0.9mm方孔篩,再在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卻至

室溫。

四、試驗環節

1、試樣準備

2、確定試樣量原則試樣量和被測定水泥日勺質量,應到達在制備日勺試料層中孔隙率為

0.500±0.500,計算式為:

W=PV(1-e).......................................⑴

式中:W——需要日勺試樣量,g;

P----試樣密度,g/cm3

V---試料層體積,g/cm'

£——試料層孔隙率。

3試料層體積的測定用水泥排代法將二片濾紙沿圓筒壁放入透氣圓筒內,用一

直徑比透氣圓筒略小的細長棒往下按,直到濾紙平整放在金屬的穿孔板上。然后裝滿

水銀,用一小塊薄玻璃板輕壓水銀表面,使水銀面與圓筒口平齊,并需保證在玻璃板

和水銀表面之間沒有氣泡或空洞存在。從圓筒中倒出水銀,稱量,精確至0.05g。反

復幾次測定,到數值基本不變為止。然后從圓筒中取出一片濾紙,試用約3.3g的水

泥,壓實水泥層。再在圓筒上部空間注入水銀,同上述措施除去氣泡、壓平、倒出水

銀稱量,反復幾次,直到水銀稱量值相差不不小于50mg為止。

圓筒內試料層體積V按下式計算。精確到0.0C5cn?

V=(P-P2)P/水銀......................................⑵

式中:V——試料層體積,

Pi——未裝水泥時,充斥圓筒H勺水銀質量,g

P2——裝水泥后,充斥圓筒的水銀質量,g

P水銀一一試驗下水銀的密度g/cm3

試料層體積口勺測定,至少應進行二次。每次應單獨壓實,取二次數值相差不超過

0.005的平均值,并記錄測定過程中圓筒附近日勺溫度。每隔一季度至六個月應重新校

正試料層體積。

3、試料層制備:

將穿孔板放入透氣圓筒的突緣上,用一根直徑比圓筒略小的細棒把一片濾紙送到

穿孔板上,邊緣壓緊。稱取確定口勺水泥用量,精確到0.001g,倒入圓筒。輕敲圓筒的

邊,使水泥層表面平坦。再放入一片濾紙,用搗器均勻搗實試料直至搗器日勺支持環緊

緊接觸圓筒頂邊并旋轉二周,慢慢取出搗器。

4、透氣試驗:

把裝有試料層的透氣圓筒連接到壓力計上,要保證緊密連接不致漏氣,并不振動

所制備的試料層。

打開微型電磁泵慢慢從壓力計一臂中抽出空氣,直到壓力計內液面上升到擴大部

下端時關閉閥門。當壓力計內液體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一種刻線時開始計時,當液體的

凹月面下降到第二條刻線時停止計時,記錄液面從第一條刻度線到第二條刻度線所需

H勺時間。以秒記錄,并記下試驗室區I溫度(°C)

五:計算

i.當被測物料的密度.試料層中空隙率與原則試樣相似,試驗時溫差呈3℃時,可按⑶

式計算.

Ss"丁

s=⑶

7Ts

試驗時溫差不小于土3tE寸,可按(4)式計算

Ss^j77sJ丁

S=J77JTs(4)

式中:S一—被測試樣日勺比表面積,cm7g

Ss——原則試樣的比表面積,cm2/g

T一一被測試樣試驗E寸,壓力計中液面降落測得日勺時間,s:

Ts——原則試樣試驗時,壓力計中液面降落測得日勺時間,s;

11——被測試樣試驗溫度下的空氣粘度Pa-s

73一一原則試樣試驗溫度下的空氣粘度Pa-s

2.當被測試樣的試料層中空隙率與原則試樣試料層中空隙率不一樣,試驗時溫差W土

3c時,可按式(5)計算:

Ss^Jr/s(1—巴后3

^TsC一功"丁:⑸

如試驗溫差不小于±3%吐按式(6)計算:

"J"(1一后)J巴-V77

試中:£一一被測試樣試料層中日勺空隙率;

£.——原則試樣試料層中口勺空隙率;

6.3當被測試樣日勺密度和空隙率均與原則試樣不一樣,試驗時溫差&±3℃時,可按式(7)

計算:

SsYsr(i—£*Qs

s二YTs。一Q

如試驗溫差不小于土3℃時,按式(8)計算:

7

SsJV<1—巴)"后3QsVZs

(8)

“YTSQI—E:.J?

式中:£——被測試樣的密度,g/cm3i

£$----原則試樣/、J密度,g/cm3

6.4水泥比表面積應由二次透氣試驗成果的平均值確定。如二次試驗成果相差2%以

上時,應重新試驗,計算應精確至lOcn/g,10cn/g如下日勺數值按四舍五入計。

6.5以cni7g為單位算得日勺比表面積值換算為m7kg單位時,需乘以系數0.E

上海浦升混凝土有限

文獻編號:(浦升-01-2023)

企業試驗室作業指導書

第一版第0次修改

砂取樣及試樣準備措施

共1頁第1頁

一、根據原則:《一般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查措施原則》(JGJ52-2023)0

二、每驗收批取樣措施:1、在料堆上取樣時,取樣部位應均勻分布,取樣

前先將取樣部位表層鏟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體相等的砂共8份,構成一組樣

品。2、從皮帶運送機上取樣時,應在皮帶運送機機尾的出料處用接料器定期抽

取砂4份構成一組樣品。3、從汽車上取樣時,從不一樣部位和深度抽取大體相

等日勺砂8份,構成一組樣品。

三、若檢查不合格時,應重新取樣,對不合格項,進行加倍復驗,若仍不能

滿足原則規定,應按不合格品處理。

四、每組樣品的取樣數量:對單一項試驗,應不不不小于所規定H勺至少取樣

數量即:篩分析4400g、表觀密度2600g、吸水率4000g、堆積密度5000g、含水

率1000g、含泥量4400g、泥塊含量10000g。須作幾項試驗時,如確能保證樣品

經一項試驗后不致影響另一項試驗日勺成果,可用同一組樣品進行幾項不一樣日勺試

驗。

五、每組樣品應妥善包裝,防止組料散失及防止污染。并附樣品卡片,標明

樣品日勺編號、取樣時間、代表數量、產地、試樣量,規定檢查項目及取樣方式等。

六、樣品的人工四分法:將所取每組樣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濕狀態下拌合均

勻,并堆成厚度約為20伽的“圓餅二然后沿互相垂直的兩條直徑把“圓餅”提

成大體相等的四份,取其對角的兩份重新拌勻,再堆成“圓餅”,反復上述過程,

直至縮分后淤J材料量略多于進行試驗所必須量。

上海浦升混凝土有限

文獻編號:(浦升-01-2023)

企業試驗室作業指導書

第一版第0次修改

砂的1篩分析檢查細則

共2頁第1頁

一、根據原則:《一般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查措施原則》(JGJ52—2023)。

二、儀器設備:

1、試驗篩:公稱直徑分別為10.0mm、5.00mm、2.50mm、1.25mm、630um、

31511m、160um的方孔篩各一只,篩口勺底盤和蓋各一只;篩框直徑為300mm;

2、天平:稱量1000g,感量1g;

3、搖篩機;

4、烘箱一一溫度控制范圍為(105±5)℃;

5、淺盤、硬、軟毛刷等。

三、試樣制備:試驗前應先未來樣通過公稱直徑10.0mm的方孔篩,并算出

篩余。用于稱取每份不少于550g時試樣兩份,分別倒入兩個淺盤中,在(105±

5)°C日勺溫度下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備用。

四、篩分環節:精確稱取烘干試樣500g,置于按篩孔大小(大孔在上,

小孔在下)次序排列日勺套篩的最上一只篩(即5.00加篩孔篩)上,將套篩裝入篩

分機內固緊,篩分時間為lO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篩,再按篩孔大小次序,在清

潔口勺淺盤上逐一進行手佛,直至每分鐘的篩出量不超過試樣總量的0.1%時為止,

通過的顆粒并入下一種篩,并和下一種篩中試樣一起過篩,按這樣次序進行,直

至每個篩所有篩完為止;無篩分機時E改用手篩。生產控制檢查時,試樣在各號

篩上H勺篩余量均不得超過下式中的量,否則應將應當篩余試樣提成兩份,再次進

行篩分,并以其篩余量之和作為該篩余量。

Mr=Ad%/300

Mr一在一種篩上日勺剩留量(g);

d一篩孔尺寸(mm):

A一篩的面積(mm」)。

稱取各篩篩余試樣的量(精確至1g),所有各篩的分計篩余量和底盤中剩余量

的總和與篩分前H勺試樣總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過1%。

五、試驗成果計算:

1、計算分計篩余:各篩上H勺篩余量除以試樣總量H勺百分率(精確至0.1%)

2、計算合計篩余:該篩上的分計篩余百分率與不小于該篩的各篩上H勺分計

篩余百分率之總和(精確至0.1%);

3、根據各篩兩次試驗合計篩余的平均值,評估該試樣日勺顆粒級配分布狀況

(精確至1%);

4、按下式計算砂的細度模數(精確到0.01)

口一(B+BS+B,+B5+B6)-5B|

100-B,

式中:B]、B2>B3>BI、B5>B6分別為5.00、2.50、1.25、0.63、0.315、0.160mm

各篩上W、J合計篩余百分率。

六、細度模數測定值確實定:以兩次試驗成果日勺算術平均值為測定值(精確

至0.1)。當兩次試驗所得的細度模數之差不小于0.20時,應重新取試樣進行試

驗。

上海浦升混凝土有限

文獻編號:(浦升-01-2023)

企業試驗室作業指導書

第一版第0次修改

砂含泥量檢查細則

共2頁第1頁

一、根據原則《一般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查措施原則》(JGJ52—2323)。

二、儀器設備:

1、天平----稱量1kg,感量1g:

2、烘箱一一溫度控制范圍為(105±5)℃;

3、篩——孔徑為0.080mm及1.25mm的方孔篩各一種;

4、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淺盤等。

三、試樣制備:將樣品在潮濕狀態下用四分法縮分至約1100g,置于溫度為

(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稱取各400g(m0)的試樣兩

份備用。

四、試驗環節:

1、取烘干的試樣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飲用水,使水面高出砂約150mm。

充足拌和均勻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試樣,使塵屑、淤泥和粘土與砂

粒分離,并使之懸浮或溶于水中。緩緩地將渾濁液倒入1.25mm及0.080mm區)方

孔篩(1.25mm篩放置上面)上,濾去不不小于0.080mm歐|顆粒。試驗前篩子的兩面

應先用水潤濕,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應注意防止砂粒丟失。

2、再次加水于筒中,反復上述過程,直至筒內洗出的水清澈為止。

3、用水沖洗剩留在篩上小J細粒,并將0.080mm篩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于篩

中砂粒及I上表面)來回搖動,以充足洗除不不小于0.080mm的顆粒。然后將兩只

篩上剩留的顆粒和筒中已經洗凈的試樣一并裝入淺盤,置于溫度為(105±5)°C

日勺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來冷卻至室溫后,稱試樣的重量(仙)。

五、試驗成果計算:砂的含泥量W,按下式計算(精確到0.1%)

m0—m?z、

W=X100(%)

m。

式中:m。—試驗前日勺烘干試樣重量(g);

mi__試驗后廿勺烘干試樣重量(g)o

以兩個試樣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兩次成果之差不小于0.5%時,

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

上海浦升混凝土有限

文獻編號:(浦升-01-2023)

企業試驗室作業指導書

第一版第0次修改

砂泥塊含量檢查細則

共1頁第1頁

一、根據原則:《一般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查措施原則》(JGJ52—2023)。

二、儀器設備:1、天平稱量1000g,感量1g;稱量5000g,感量5g;

2、烘箱溫度可控制在(105±5)r;

3、試驗篩孔徑為0.63mm及1.25mm的方孔篩各一種;

4、洗砂用口勺容器及烘干用的淺盤等。

三、試樣制備:將樣品在潮濕狀態下用四分法縮分至約5000g,置于溫度為

(105±5)°C日勺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用1.25mm方孔篩篩分,取

篩上口勺砂不少于400g分為兩份備用。

四、試驗環節:1、稱取試樣約200g(mJ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飲用水,使水

面高出砂面約150mm。充足拌和均勻后,浸泡24h,然后用手指在水中壓碾碎泥

塊,再把試樣放在0.630mm日勺方孔篩上,用水淘洗,直至水清澈為止。

2、保留下來時試樣應小心地從篩里取出,裝入淺盤后,置于溫度為(105土

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卻后稱重(?)。

五、試驗成果計算:砂口勺泥塊量(按下式計算(精確到0.1%)

mi—m2

Wcl=X100(%)

m?

式中:m「-試驗前H勺干蟆試樣日勺重量(g);

叱一試驗后的烘干試樣重量(g)o

取兩次試驗成果H勺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

上海浦升混凝土有限

文獻編號:(浦升-01-2023)

企業試驗室作業指導書

第一版第0次修改

砂含水率檢查細則(原則法)

共1頁第1頁

一、根據原則:《一般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查措施原則》(.TG.T52—2023)。

二、儀器設備:1烘箱溫度控制范圍為(105±5)°C;

2天平稱量1kg,感量1g;

3容器如淺盤等;

三、參照《砂取樣及試樣準備措施》,由密封日勺樣品中取各重約500g出J試樣

兩份,分別放入已知重量日勺干燥容器(01)中稱重,記下每盤試樣與容器的總重

(mJ0將容器連同試樣放入溫度為(150±5)℃口勺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稱量烘干

后日勺試樣與容器日勺總重(mJ。

四、試驗成果計算:砂的含水率也按下式干算(精確到0.1%)

m2-m3

Ww=XI00(%)

ma-m?

式中:Wwc——砂H勺含水率(%);

m,——容器重量(g);

m2---未烘干試樣與容器的總重(g);

m3——烘干后試樣與容器W、J總重(g)o

以兩次試驗成果日勺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

上海浦升混凝土有限

文獻編號:(浦升-01-2023)

企業試驗室作業指導書

第一版第0次修改

砂含水率檢查細則(迅速法)

共1頁第1頁

一、根據原則:《一般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查措施原則》(JGJ52—2023)。

二、儀器設備:1、電爐(或火爐);

2、天平稱量1000g,感量1g;

3、炒盤鐵制或鋁制;

4、油灰鏟、毛刷等。

三、試驗環節:

1、由密封的樣品中取500g試樣放入潔凈的炒盤(叫)中,稱取試樣與炒盤

歐I總重(nh);

2、置炒盤于電爐(或火爐)上,用小鏟不停地翻拌試樣,到試樣表面所有

干燥后,切斷電流(或移出火外),再繼續翻拌lmin,稍予冷卻(以免損壞天平)

后,稱干樣與炒盤日勺總重(叱)。

四、試驗成果計算:砂的含水率上.按下式計算(精確到0.1%)

m2—m3

wwc=---------------xioa(%)

m3—m1

式中:1。一一砂口勺含水率(%);

mi---容器重量(g);

m2——未烘干試樣與容器總重(g);

m3——未烘干后試樣與容器總重(g)o

以兩次試驗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

上海浦升混凝土有限

文獻編號:(浦升-01-2023)

企業試驗室作業指導書

第一版第0次修改

砂堆積密度及緊密密度檢查細則

共2頁第1頁

一、根據原則:《一般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查措施原則》(JGJ52-2023).

二、儀器設備:1、案秤稱量5kg,感量5g;.

2、容量筒金屬制、圓柱形、內徑108nm1,凈高109nlm,筒

壁厚2mm;容積約為1L,筒底厚為5mm;

3、漏斗或鋁制料勺;

4、烘箱溫度控制范圍為(105±5)℃;

5、直尺、淺盤等。

三、參照《砂取樣及試樣準備措施》,先用公稱直徑5.00mm的篩子過篩,然

后取經縮分后日勺樣品不少于3L,裝入淺盤,在溫度為(105±5)℃烘箱中烘干至

恒重,取出并冷卻至室溫,提成大體相等日勺兩份備用。試樣烘干后如有結塊,應

在試驗前先予捏碎。

四、試驗環節:

1、堆積密度:取試樣一份,用漏斗或鋁制料勺,將它漸漸裝入容量筒(漏斗

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口不應超過50nm1)直至試樣裝滿并超過容量筒口。然后用

直尺將多出於J試樣沿筒口中心線向兩個相反方向刮平,稱其重量(3)。

2、緊密密度:取試樣一份,分一層裝入容量筒。裝完一層后,在筒底墊放

一根直徑為lOmin口勺鋼筋,將筒按住,左右交替顛擊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裝入第

二層。第二層裝滿后用同樣措施顛實(但筒底所墊鋼筋的方向與第一層放置方向

垂直)。二層裝完并顛實后,加料直至試樣超過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將多出

的試樣沿筒中心線向兩個相反方向刮平,稱其重量(MD。

五、試驗成果計算:

(一)堆積密度(Pl及緊密密度(Pc),按下式計算(精確至10<g/n)3)

3

P1(Pc)=(m2-nii)/VX1000(kg/m)(1)

式中:P)(Pc)一一堆積密度(緊密密度)(kg/m3)

mi---容器筒的重量(kg);

m2一一容器筒和砂總量(kg);

V——容器筒容積(L)。

以兩次試驗成果日勺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

(二)空隙率按下式計算(精確至1%)

VL=(l-pL/p)X100(%)(2)

Vc=(l-Pc/P)X100(%)⑶

式中:VL——堆積密度的空隙率;

Vl:一一緊密密度日勺空隙率;

P一一砂的表觀密度;

Pl一一砂的堆積密度;

Pc一一砂口勺緊密密度。

上海浦升混凝土有限

文獻編號:(浦升-01-2023)

企業試驗室作業指導書

第一版第0次修改

砂附表觀密度檢查細則

共2頁第1頁

一、根據原則:《一般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查措施原則》(JGJ52—2023)。

二、儀器設備:1、天平稱量1kg,感量1g;

2、容器瓶500ml

3、干燥器、淺盤、鋁制料勺、溫度計等;

4、烘箱溫度控制范圍為(105±5)℃;

5、燒杯500mi

三、試樣制備:參照《砂取樣及試樣準備措施》,將縮分后不少于650g的試

樣在溫度為(105±5)°CH勺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內冷卻至室溫。

四、試驗環節:1、稱取烘干的試樣300g(限)裝入盛有半瓶冷開水的容量瓶

中;2、搖轉容量瓶,便試樣在水中充足攪動以排除氣泡,塞緊瓶塞,靜置24h。

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而與瓶頸刻度線平齊,再塞緊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稱其

重量(皿);3、倒出瓶中的水和試樣,將瓶的內外表面洗凈,再向瓶內注入與第

一次水溫相差不超過2℃時冷開水至瓶頸刻度線。塞緊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稱

其重量Wo

五、試驗成果計算:體現密度p按下式計算(精確至10kg/川③)

mo

3

P=(-at)X1000kg/m

m()+m2-m?

式中:mo試樣的I烘干重量(g)

mi——試樣、水及容量瓶總重(g)

m2-----水及容器瓶總量(g)

at——考慮稱量時的水溫對水相對密度影響的修正系數。

水溫℃1516171819202122232425

at0.0020.0030.0030.0040.0040.0050.0050.0060.0060.0070.008

以兩次試驗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如兩次成果之差不小于20kg/nf時,

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

上海浦升混凝土有限

文獻編號:(浦升-01-2023)

企業試驗室作業指導書

第一版第0次修改

砂中云母含量試驗細則

共2頁第1頁

一、根據原則:《一般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查措施原則》(JGJ52—2023)。

二、儀器設備:1、天平——稱量100g,感量0.1g;

2、試驗篩一一篩孔公稱直徑為5.00mm和315由iH勺方孔篩各

一只;

3、鋼針;

4、放大鏡(5倍)。

三、試樣制備:

稱取經縮分時試樣50g,在溫度(105±5)勺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

卻至室溫后備用。

四、試驗環節:

先篩出粒徑不小于公稱粒徑5.00mm和不不小于公稱粒徑315內nH勺顆粒,

然后根據砂的粗細不一樣稱取試樣10?20g(m。),放在放大鏡下觀測,用鋼

針將砂中所有云母所有挑出,稱取所挑出云母質量(m)0

五、砂中云母含量M應按下式計算,精確到0.1%:

m

w?=----X100%

m0

式中:%——砂中云母含量(%);

nio---烘干試樣質量(g);

m---云母質量(g)o

上海浦升混凝土有限

文獻編號:(浦升-01-2023)

企業試驗室作業指導書

第一版第0次修改

人工砂壓碎值指標檢查細則

共2頁第1頁

一、根據原則:《一般混凝土用砂、石質量及檢查措施原則》JGJ52-2023o

二、儀器設備:

a)烘箱溫度控制范圍(105±5)℃;

b)天平稱量1000g,感量1g;

c)壓力試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