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聯考2025屆高三高考信息卷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聯考2025屆高三高考信息卷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聯考2025屆高三高考信息卷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聯考2025屆高三高考信息卷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聯考2025屆高三高考信息卷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聯考2025屆高三高考信息卷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本大題共2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2024年9月6日下午,超強臺風“摩羯”登陸海南文昌翁田鎮。根據中央氣象臺的定強數據,“摩羯”登陸時中心氣壓915百帕、最大風力超過了17級。這是繼2014年“威馬遜”臺風之后,登陸我國的最強臺風。“摩羯”的異常發展和登陸過程,也絕不僅僅是一場超強臺風所能概括的。實事求是地說、“摩羯”的登陸強度,還是比不上“威馬遜”的,單純論風力而言,和2015年超強臺風“彩虹”、2016年超強臺風“莫蘭蒂”等也無明顯的差距。這是因為,“摩羯”在南海發展時初始環流過大,雨帶過于發達,所以能量分散在多層雨帶中,而不是集中在眼墻上。相比而言,“威馬遜”“彩虹”“莫蘭茶”的能量高度集中在臺風眼墻上。如果把眼墻拎出來比,“摩羯”比不上“威馬遜”,也只能和“彩虹”、撞擊臺灣后的“莫蘭蒂”打個平手。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摩羯”的環流尺寸,要比“威馬遜”“彩虹”以及進入南海的“莫蘭蒂”大得多,影響范圍也大得多。“摩羯”的云系一直非常大,幾乎時時刻刻填滿整個南海。“摩羯”的外圍環流非常大,在其東側,雨帶襲擊了珠三角、粵東甚至閩南沿海,9月6日珠三角東部出現大暴雨甚至局部特大暴雨,深圳發布了分區暴雨紅色預警。在其西南側,其外圍氣流誘發的強烈對流云團襲擊了越南,造成了嚴重的狂風暴雨。在其西北側,“摩羯”引進的氣流甚至深入川渝,誘發了雷雨,讓重慶氣溫從40℃以上降到38℃。“摩羯”臺風的本體總能量,實際上也超過了“威馬遜”臺風。在“摩羯”登陸海南前,它經歷了遠超“威馬遜”和“彩虹”的猛烈爆發,在南海維持超強臺風強度近兩天,而“威馬遜”實際上只維持了半天,“彩虹”只維持了幾個小時。在登陸海南前,“摩羯”在眼壁置換核心“毀容”的情況下,還測到了916百帕的最低氣壓。而在登陸海南后,“摩羯”的韌性之強、減弱之慢都超過了“威馬遜”,創造了多項氣象紀錄。在“摩羯”登陸文昌后不久,抱錦小學測到了921.7百帕的最低氣壓,打破了“威馬遜”在海南島的實測紀錄,也就是翁田鎮堆頭小學的923.3百帕,不少海口的居民因氣壓實在太低、降壓實在過猛,出現頭暈、心悸、惡心等癥狀。而在登陸5個小時后,“摩羯”依然可以在廣東徐聞制造17級甚至17級以上的陣風,讓不少氣象站失聯;在登陸6個小時后,“摩羯”重新進入瓊州海峽,再次出現風眼結構,并且出現對流爆發,如此強大的能量,是“威馬遜”無法做到的。“摩羯”能擁有如此能量,發展到這種程度,正是因為南海北部的異常超高海溫和深厚暖水,這里的能量上限已經超過了10年前“威馬遜”活動時。如果“摩羯”在發展初期,不像現在這么巨大,沒有這么多雨帶,而是將能量高度集中在眼墻上,那么它的強度必然會超過“威馬遜”,被它的眼墻打中的城市會經歷毀滅性的破壞。(摘編自《特大暴雨,超17級狂風:超強臺風“摩羯”登陸,到底意味著什么?》)材料二:隨著臺風“摩羯”來臨,“眼壁置換”于2024年9月6日登上熱搜。什么是“眼壁置換”?專家介紹,這要從臺風的結構說起,臺風結構從中心向外依次分為:臺風眼區(中心)、臺風眼壁(云墻)、螺旋雨帶三部分。臺風眼是臺風的中心。發展成熟的熱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級以上強度)在深厚云區的中間,往往存在一個直徑為幾十千米,近似圓形的晴空少云區,稱為眼區。臺風內的風呈逆時針方向吹動、使中心空氣發生旋轉,旋轉時所產生的離心力與向中心旋轉吹入的風力互相平衡抵消,便形成了臺風中心數十千米范圍內的無風現象,加之空氣下沉增溫,使得云消雨散,臺風眼也就誕生了。圍繞臺風眼的狹窄環流,就是臺風眼壁(云墻)。因其有著強烈的上升氣流,所以此處常出現狂風暴雨,是熱帶氣旋中風力最強勁、天氣最惡劣的地方。那么,臺風是如何完成“眼壁置換”的呢?“眼壁置換”又叫“眼墻置換”,是強臺風或者超強臺風常有的自身結構調整的過程,通常包括三個階段。初始階段臺風眼壁開始出現不穩定,新的眼壁在外圍形成。中間階段新的眼壁逐漸向內收縮,可能會形成所謂“雙重眼墻結構”,這時臺風的強度可能會暫時減弱。完成階段外眼壁最終取代內眼壁,臺風的強度可能會再次增強,風眼可能會變大,整個臺風系統可能會變得更加強大。衛星云圖顯示,“摩羯”共完成了兩次“眼壁置換”,一次是9月5日午后,臺風“摩羯”眼區變得模糊,內眼壁減弱、外眼壁發展,“眼壁置換”在此時進行。隨后“摩羯”強度加強,臺風眼區逐漸變得渾圓。9月6日早晨,“摩羯”的外眼墻包圍住了內眼墻并開始收縮,進行第二輪“眼壁置換”。“摩羯”強度如此之大,也與環流尺寸有關。臺風系統不是一個點,而是圍繞臺風中心旋轉、展開的一個大氣環流,此次“摩羯”的外圍環流就非常大。在臺風路徑預報圖上,通常能看到一個扇形陰影區域。很多人以為它是臺風影響范圍,其實它是臺風路徑的“包絡線”,代表著臺風中心未來移動路徑的70%概率范圍的集合,臺風的影響范圍實際只會比這個陰影更大。所以,防御臺風不應只關注登陸地,在臺風中心以外地區出現更大風雨影響也是有可能的。(摘編自《“眼壁置換”讓臺風“摩羯”如此兇猛?》,科技日報)1.下列對材料二中畫橫線語句的圖解,排序恰當的一項是(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摩羯”初始環流大,雨帶發達,導致能量分散在多層雨帶中,而非集中在臺風核心區域,所以登陸強度小于“威馬遜”。B.在“摩羯”外圍環流的西北側,它引進的氣流深入我國西南地區,誘發了四川、重慶等地的雷雨天氣和降溫。C.“摩羯”登陸文昌后不久就使得氣壓大幅下降,登陸6小時后,風眼結構重新顯現,并出現對流爆發,顯示出其巨大的威力。D.“摩羯”的實際影響范圍要大于其路徑預報圖中的扇形陰影區域,而影響程度從登陸地向外圍逐步減弱。3.下列對材料中“眼壁置換”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摩羯”在南海發展時積攢了大量能量,而后這些能量在臺風登陸的過程中逐步轉移到“眼墻”上。B.當臺風內的風逆時針吹動使得中心空氣發生旋轉,離心力與吹入風力互相抵消,溫度降低,最終形成了臺風眼。C.因為圍繞著臺風眼的狹窄環流有著強烈的上升氣流,所以通常伴隨著非常強勁的風力與惡劣的天氣。D.“摩羯”在完成第一次“眼壁置換”之后,臺風影響范圍縮小,外眼墻快速形成,內眼墻開始收縮,開始進行第二次置換。4.科普文通常具有“科學性”和“通俗性”,請簡要說明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如何體現這些特點的。5.結合材料,分析超強臺風“摩羯”為何破壞力如此之大。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風云初記(節選)孫犁當拆城完工回來的時候,春兒還是拉著高四海的小車,一出西關,看見平原的地形完全變了,在她們拆城的這半月,另一隊民工,把大道重新掘成了深深的溝渠。變平原為山地,這是另一件歷史性的工程。這工程首先證實了平原人民抗日的信心和力量,緊接著就又表現出他們進行戰爭的智慧和勇敢,它是平原人民戰斗的整體中間的筋脈。“我們只說拆城是開天辟地的工作,”高四海推著小車說,“看來人家這樁工程更是出奇!”“人么,”春兒笑著說,“誰也是覺著自己完成的工作,最了不起!”他們回到自己家里來。春兒把半月以來刮在炕上、窗臺上、桌櫥上的春天的塵土打掃干凈,淘洗了小水缸,擔滿了新井水,把交給鄰家大娘看管的雞們叫到一塊兒喂了喂,就躺到炕上睡著了,她有些累。在甜蜜的睡夢里,有人小聲叫她:“春兒,春兒!”“唔?”春兒揉著眼睛坐起來,看見是老常。“喂,我們少當家的回來了?”老常說。“誰回來了?”春兒迷瞪著問。“我們那少當家的,田耀武呀!”老常著急地說,“你醒醒呀!”“他回來,回來他的吧,”春兒打著哈欠說,“和我們有什么關系。”“你這孩子!”老常說,“怎么沒有關系呢?他穿著軍裝,騎著大馬,還帶著護兵哩!”“那許是參加了八路軍,”春兒說,“八路軍能要這號子人?”“又來了!要是八路軍還有什么說的?是蔣介石的人馬哩,張蔭梧也回來了!”老常哼唉著,坐在炕沿上,靠著隔扇墻打火抽起煙來。春兒一時也想不明白。這些人不是慌慌張張地逃到南邊去了嗎,這時候回來,又是為了什么?她說:“高翔不是住在你們那里?他們怎么說?”“還沒聽見他怎么說,”老常說,“我剛剛到家,田耀武就回來了。他穿著一身灰軍裝,打扮得還是那樣幺不幺六不六的,你想,咱們的隊伍都是綠衣裳,忽不拉兒的,羊群里跑出一只狼來,一進村就非常扎眼,梢門上的崗哨就把他查住了!”“他沒有通行證吧?該把他扣起來!”春兒說。“你聽我說呀!”老常說,“站崗的不讓他進門,這小子急了,說:這是我的家,你們有什么權力不讓我進去?我是鹿主席和張總指揮的代表,前來和你們的呂司令談判的。”“什么鹿主席,什么張總指揮?”春兒問。老常說:“張就是張蔭梧,鹿,聽人們說是鹿鐘麟,也是一個軍閥頭兒!來者不善,善者不來,我看這不是一件小事兒,你說哩?”“你再回去打聽打聽,”春兒說,“看看高翔他們怎么對付他。”“我回去看看。”老常站起身來,“我是來告訴你一聲兒,叫咱們的人注點意,別叫這小子給咱們來個冷不防呀!”“不怕,”春兒說,“有咱們的軍隊住在這里,他們掉不了猴兒!”“不能大意。”老常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剛說城也拆了,路也破了,一鋪心地打日本吧!你看半晌不夜的,又生出一個歪把子來!”他蹺起一只腳來,在鞋底兒上磕了煙灰,走了。他心里有些別扭,從街上繞了回來,吃中午飯的時候,街上沒有什么人,只有那個賣煙卷的老頭兒,還在十字路口擺著攤兒,田耀武帶來的那個護兵正在那里買煙。這個護兵腰里掛著一把張嘴兒盒子,脖子里的風紀扣全敞開,露出又臟又花哨的襯衫尖領,咽喉上有一溜圓形的血疤。他抓起一盒香煙來,先點著一支叼在嘴角上,掏出一張票子,扔給老頭兒說:“找錢!”老頭兒拿在手里看了看,說:“同志,這是什么票子,怎么上邊又有了蔣介石呀?”“委員長!”那個護兵大聲說。“啊,委員長!我們這里不時興這個,花不了!你對付著給換一換吧!”老頭兒笑著送過來。“混蛋!”護兵一斜楞眼,眼仁上布滿了紅色血絲兒。“你不花這個花什么?你敢不服從中央!”“你怎么張嘴罵人哩?”老頭兒說,“你是八路軍嗎?”“我是中央軍!”護兵賣著字號。“這就怪不得了,”老頭兒說,“八路軍里頭沒有你這樣兒的!”那個護兵一抓盒子把兒。“干嗎!”老頭兒瞪著眼說,“你敢打人?”“你反抗中央,我槍斃你!”護兵狠狠地說。“你有膽子,沖著這兒打!”老頭兒拍打著胸脯說,“我見過這個!”那個護兵要撒野,老常趕緊跑上去,這時有兩個八路軍剛剛下崗,背著槍路過這里,一齊上前攔住說:“你這是干什么,同志?”“他要殺人!”老頭兒說,“叫他睜開眼看看,我們這里,出來進去住著這么些個隊伍,哪一個嚇唬過咱們老百姓?”“不要這樣,”八路軍勸說著那個中央軍,“對待老百姓,不應該采取野蠻態度,這是軍閥主義的表現!”“為什么你們不花中央的票子?”那個護兵舉著票子挺有理地說。“不是不花。”八路軍說,“當初是你們把票子都帶到南邊去了,沒有辦法,我們才發行了邊區票。再說,他是小本買賣,你買一盒香煙,拿給他五百元的大票,他連柜子搭上,也找不出來呀!”那個護兵看看施展不開,把票子往兜里一塞,轉身就要走。“你回來!”賣煙的老頭兒說,“我那盒煙哩?”護兵只好把煙掏出來,扔在攤上。“你抽的那一支,”老頭兒說,“也得給錢!”八路軍說:“老鄉,吃點兒虧吧,這是咱們的友軍!”“什么友軍?憑這個作風,能白抽我的香煙?”老頭兒沖著護兵的后影兒說著,打開了一盒煙,遞給兩個八路軍,“要是咱們自己的人哩,別說抽我一支,就是抽我一條兒,我也心甘樂意呀!同志們,請抽煙!”“謝謝你吧,老鄉,我們都不會!”兩個八路軍搖擺著手兒笑著,回到住處去了。老常回到家里,田大瞎子看見老常就喊叫:“到城里游逛了半個多月,還沒有浪蕩夠?牲口圈也該打掃打掃了!中央軍就要過來,我們也得碾下點兒小米預備著,下午給我套大碾!”老常沒有搭言。(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春兒對田耀武的回歸表現出排斥和防備,反映了她對國民黨的不信任和對新秩序的期待,這不僅是個人情感的體現,更是當時平原民眾的普遍心理。B.少當家田耀武為了追求個人權力與地位,穿著軍裝、騎著大馬、帶著護兵回歸,這與他之前逃離村莊的行為相矛盾,體現了他的自私本性。C.護兵買煙的態度非常傲慢,言行舉止體現出他對中央軍的盲目忠誠和對八路軍的敵視,同時這也導致他與賣煙老頭兒因貨幣產生了沖突。D.老常在回家途中看到護兵與賣煙老頭兒產生沖突,及時介入,沒有退縮,他的行為不僅保護了民眾,而且體現了他對社會不公行為的抵制。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交代人物活動背景,開篇首先介紹了平原的地形變化,體現了抗戰時期人民群眾展現出的智慧與勇氣,豐富了文章主題。B.小說通過多個人物視角進行敘述,春兒的視角主要展現了抗戰時期平原群眾的日常生活,老常的視角影射了廣泛的社會環境和政治局勢。C.作者使用樸實無華的鄉村口語,如春兒與老常的對話、護兵與老頭兒的沖突等,豐富了小說的主題,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D.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傳達了對和平的向往、對正義的追求,強調了在動蕩和變革時期人民力量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8.結尾段“老常沒有搭言”蘊含著豐富的身心感受,請簡要分析老常的心理。9.茅盾評價孫犁的作品:“他的小說好像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決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云變幻的。”請結合這句話,談談你對文本的認識。二、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嚴光,字子陵,會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與光武同游學。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后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帝疑其光,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軍,太官朝夕進膳。司徒侯霸與光素舊,遣使奉書。使人因謂光曰:“公聞先生至,區區欲即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獲。愿因日暮,自屈語言。”光不答,乃投札與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懷仁輔義天下悅阿諛順旨要領絕。”霸得書,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態也。”車駕即日幸其館。光臥不起,帝即其臥所,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理邪?”光又眠不應,良久,乃張目熟視,曰:“昔唐堯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竟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輿嘆息而去。復引光入,論道舊故,相對累日。帝從容問光曰:“朕何如昔時?”對曰:“陛下差增于往。”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焉。(節選自《后漢書·嚴光傳》)材料二:先生,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得圣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節高之。既而歸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軒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禮下之。蓋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豈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節選自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材料三:朕觀此等之徒,受君恩,罔知所報,不濟人利物。假使赤眉、王郎、劉盆子[注]等輩,混淆未定之時,則光釣于何處?當時挈家草莽,求食顧命之不暇,安得優游樂釣歟?假使當時聘于朝,拒命而弗仕。去此而終無人用,天子才疏而德薄,民受其害,天下荒荒,若果如是,樂釣歟?優游歟?朕觀當時之罪人,罪人大者莫過嚴光之徒,不正忘恩,終無補報,可不恨歟!(節選自朱元璋《嚴光論》)【注】赤眉、王郎、劉盆子:赤眉,西漢末年農民起義軍,將眉毛涂成紅色便于識別,故名。王郎和劉盆子也都是當時起義軍的領袖。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位至鼎A足B甚C善D懷仁E輔義F天下悅G阿諛H順旨要領絕。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房,對侯霸的尊稱,與《答司馬諫議書》中王安石用“君實”稱司馬光的方式相同。B.相,表示動作偏指一方,文中指“我”,與《屈原列傳》中“然亡國破家相隨屬”的“相”用法相同。C.泥涂,意動用法,與《沁園春·長沙》中“糞土當年萬戶侯”的“糞土”用法相同。D.罔,不,與常見成語“置若罔聞”中的“罔”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光武帝登基后嚴光隱姓埋名;光武帝根據齊國的上報,就猜測“披羊裘釣澤中”的人是嚴光。可見光武帝十分了解嚴光。B.侯霸派使者送信,說白天因公事纏身,不能前來拜訪,希望日暮時分到嚴光那里聚談,但被嚴光拒絕。光武帝得知此事,于是親自到嚴光住處去。C.范仲淹認為,嚴光和光武帝都值得推崇。沒有嚴光,就不能顯出光武帝的氣量恢宏,沒有光武帝,就不能顯出嚴光的道德高尚,兩人可謂互相成就。D.朱元璋認為,臣民蒙受君恩,就應該幫助他人,有利于時世。如果拒絕朝廷的任命,國家將無人可用,若君王才疏德淺,就會使天下百姓受害。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除為諫議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焉。(2)當時挈家草莽,求食顧命之不暇,安得優游樂釣歟?14.范仲淹稱贊嚴光“大有功于名教也”,而朱元璋卻批評說“罪人大者莫過嚴光之徒”,范仲淹和朱元璋看法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三、古代詩歌閱讀(本大題共1小題)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九日次方寺丞韻①劉克莊木落山凋水見涯,感時短發半蒼華。人陪桓大將軍②宴,誰管陶潛處士③家。砧動寒衣貧未剪,杯空鄰酒貴難賒。病身索漠如黃蝶,繞匝籬邊未有花。【注】①作本詩時,劉克莊因議論邊事而遭謗議,領閑職而退居故里。方寺丞,指方信孺。②桓大將軍:指桓溫,曾于重陽節在龍山宴客。③陶潛處士:陶潛辭官后,某年重陽節因家貧無酒,王弘遣白衣使送酒來。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樹葉零落,山色枯黃,水位下降,首句描繪深秋之景,照應“九日”。B.頷聯借用典故,桓溫、陶潛之典均與重陽節相關,點明時令,構思精巧。C.妻子不在身邊,無人剪制寒衣,所以搗衣砧聲牽動了詩人的相思之情。D.劉克莊寫此詩,可能與方信孺邀請自己登山,而詩人因抱病婉拒有關。16.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詩人“感時”的具體內涵。四、名篇名句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林林的爺爺今年就要退休了,他對林林吟詠了蘇軾在《赤壁賦》中發出的“,”的感慨,借奔涌不息的江河來表達對人生有限、歲月易逝的嗟嘆。(2)小亮在記敘文寫作課上學到,可以用動作細節來表現人物內心活動,于是他想到《詩經·邶風·靜女》中“,”寫少女故意躲藏使心上人著急的句子,來理解這一技巧。(3)李老師發現班上同學們情緒波動很大,普遍缺乏信心,于是想寫一幅字送給同學們,你更推薦“,”兩句。五、語言文字運用(本大題共2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早晨我看見①被風刮跑的麥捆,在半里外,被幾棵鈴鐺刺攔住。這些一墩一墩,長在地邊上的鈴鐺刺,多少次擋住我們的路,剮爛手和衣服,也曾多少次被我們的镢頭連根刨除,堆在一起一把火燒掉。可是第二年它們又出現在那里。我以前不清楚鈴鐺刺長在大地上有啥用處。它渾身的小小尖刺,讓企圖吃它的嘴、折它的手和踐它的蹄遠離之后,就閑閑地端扎著,刺天,刺云,刺風和空氣。②現在鈴鐺刺抱住了我的麥捆,使它沒有在風中跑遠。我第一次對鈴鐺刺深懷感激。也許我們周圍的許多東西,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關鍵時刻挽留住我們。一株草,一棵樹,一片云,一只小蟲……它們替匆忙的我們在土中扎根,在空中駐足,在風中淺唱……18.文章表述有的地方用“我”,有的地方用“我們”,說一說這樣寫的好處。19.文中畫橫線的兩個部分,意思大致相同,但采用的句式不同,請簡要分析二者的表達效果。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人類判斷聲音來源的方向,主要依賴于兩只耳朵接收到的聲音信號的微小差異。A。當聲音從某個方向傳來時,靠近聲源一側的耳朵會先接收到聲音,另一側的耳朵則會稍后接收到。其次是聲級差,聲級差是指聲音能量的大小差別。聲音到達耳朵時,由于頭部的遮擋效應,靠近聲源的一側耳朵接收到的聲音能量會比另一側耳朵更強。不過,①當聲音從正前方或正后方發出時,②雙耳感受到的時間差和能量差都是零。③這時雙耳又是怎么辨別聲音的前后方向呢?④能否辨別聲音的前后方向決定于我們的耳朵并非前后對稱⑤由于耳廓結構不對稱,導致前后方發出的聲音在傳播路徑上出現顯著差異。來自正前方的聲音在耳廓的反射作用下,B;而來自正后方的聲音則需繞過耳廓才能進入耳道。這種差異讓我們能夠區分聲音的前后來源。20.下列句子中的“會”與文中加點的“會”,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語言學家趙元任學識淵博,會三十多種方言。B.會寫會畫的人,不太講究紙的好壞。C.這孩子才剛滿兩歲,還不大會說話。D.樹上的果子熟透了,就會掉下來。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22.文中第二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六、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本試卷現代文閱讀Ⅱ展示了抗日戰爭時期,冀中人民通過改造環境來抵御侵略,他們拆城挖溝渠,將平原變成了山地,彰顯了平原人民抗日的信心、智慧和力量。任何重大的社會變革需要的都不僅僅是物理空間的變化,更需要的是信心、智慧等精神力量。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答案】1.B2.D3.C4.①科學性:材料一提供了詳細的數據和真實的歷史對比來描述臺風“摩羯”的特點和影響,材料二詳細解釋了“眼壁置換”的科學過程,包括與之相關的科學概念及其發生的階段。②通俗性:材料一作者通過作比較、舉例子的方式闡明“摩羯”的異常發展及影響,幫助讀者理解復雜現象;材料二由淺入深、層層推進說明復雜的科學概念(“眼壁置換”),并使用比較簡單的語言描述,使非專業的讀者也能理解這一過程。5.①環流尺寸大,影響范圍廣泛,能夠影響更多地區;②維持超強臺風狀態的時間長,使“摩羯”能在更長時間內對地面造成破壞;③南海北部的異常超高海溫和深厚暖水為“摩羯”提供了巨大的能量上限。【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觀察圖片可知,圖①只有一個眼壁;圖②有兩個眼壁,且外圈眼壁較薄:圖③內外圈眼壁范圍相差無幾。材料二畫橫線語句說明了“眼壁置換”的三個階段,“初始階段臺風眼壁開始出現不穩定,新的眼壁在外圍形成”對應圖②,圖②外圈眼壁剛剛形成,眼壁薄:“中間階段新的眼壁逐漸向內收縮,可能會形成所謂‘雙重眼墻結構’”與圖③對應,符合“新的眼壁逐漸向內收縮”的過程:“完成階段外眼壁最終取代內眼壁”。即變為一個眼壁,對應圖①,故正確順序應為②③①。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D.“影響程度從登陸地向外圍逐步減弱”錯誤。材料二最后一段為“防御臺風不應只關注登陸地,在臺風中心以外地區出現更大風雨影響也是有可能的”,說明臺風影響程度并不一定是向外圍逐步減弱的。故選D。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A.“而后這些能量在臺風登陸的過程中逐步轉移到‘眼墻’上”錯誤。結合材料一“‘摩羯’在南海發展時……而不是集中在眼墻上”“如果‘摩羯’在發展初期,不像現在這么巨大,沒有這么多雨帶,而是將能量高度集中在眼墻上,那么它的強度必然會超過‘威馬遜’”可知,“摩羯”沒有將能量集中在眼墻上。B.“溫度降低”錯誤。材料二第3段是說“加之空氣下沉增溫”,說明溫度是增高的。D.“臺風影響范圍縮小,外眼墻快速形成,內眼墻開始收縮”錯誤,曲解文意。材料二第6段是說“眼壁置換”期間,“臺風的強度可能會暫時減弱”,但不代表臺風影響范圍縮小,隨著外側新眼壁的形成,臺風影響范圍應該是增大的;且材料二原文說的是外眼墻開始收縮。故選C。4.本題考查分析文本的文體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的能力。①科學性方面,材料一“根據中央氣象臺的定強數據,‘摩羯’登陸時中心氣壓915百帕、最大風力超過了17級”“‘摩羯’在南海維持超強臺風強度近兩天,而‘威馬遜’實際上只維持了半天,‘彩虹’只維持了幾個小時”等,材料一用詳細數據和與“威馬遜”“彩虹”等臺風的對比,準確描述“摩羯”特點和影響;材料二“臺風結構從中心向外依次分為:臺風眼區(中心)、臺風眼壁(云墻)、螺旋雨帶三部分”“‘眼壁置換’通常包括三個階段……”詳細解釋了“眼壁置換”相關科學概念和過程,體現科學性。②通俗性方面,材料一將“摩羯”與其他臺風作比較,如“‘摩羯’的環流尺寸,要比‘威馬遜’‘彩虹’以及進入南海的‘莫蘭蒂’大得多”,還舉例“在其東側,雨帶襲擊了珠三角、粵東甚至閩南沿海……”,讓讀者更易理解“摩羯”的異常發展及影響;材料二從臺風結構說起,逐步深入介紹“眼壁置換”,語言簡單易懂,使非專業讀者也能明白,體現通俗性。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①原文“‘摩羯’的環流尺寸,要比‘威馬遜’‘彩虹’以及進入南海的‘莫蘭蒂’大得多,影響范圍也大得多……雨帶襲擊了珠三角、粵東甚至閩南沿海……襲擊了越南……深入川渝”,通過與其他臺風對比和列舉受影響地區,可知“摩羯”環流尺寸大,影響范圍廣,能影響更多地區,所以破壞力大。②原文“在‘摩羯’登陸海南前,它經歷了遠超‘威馬遜’和‘彩虹’的猛烈爆發,在南海維持超強臺風強度近兩天,而‘威馬遜’實際上只維持了半天,‘彩虹’只維持了幾個小時”,“摩羯”維持超強臺風狀態時間長,有更多時間對地面造成破壞,所以破壞力大。③原文“‘摩羯’能擁有如此能量,發展到這種程度,正是因為南海北部的異常超高海溫和深厚暖水,這里的能量上限已經超過了10年前‘威馬遜’活動時”,南海北部的特殊海溫條件為“摩羯”提供巨大能量上限,使其破壞力大。【答案】6.A7.C8.①對田大瞎子準備歡迎中央軍的不滿與否定。②對平原未來發展的憂慮。9.①小說打破傳統的起承轉合的敘事模式,不追求情節的連續性和曲折性,而是通過片段式刻畫呈現了多個生活截斷面。②小說雖然出場人物多、場景多,但與抗日斗爭的脈搏息息相通,對人物的刻畫都反映出人民群眾對抗日隊伍的支持和堅持抗日的決心。③小說通過生活瑣事和家常對話等展現了抗日戰爭初期平原生活的情景,以小見大,展現了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④小說語言風格清新樸素。筆調輕松。生活氣息濃厚,蘊含著含蓄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味。【解析】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作品內容的能力。B.“為了追求個人權力與地位……這與他之前逃離村莊的行為相矛盾,體現了他的自私本性”錯誤,于文無據,文中只是說“他穿著軍裝,騎著大馬,還帶著護兵哩”“他是鹿主席和張總指揮的代表,前來和你們的呂司令談判的”,僅表明田耀武以這樣的方式回來以及他回來的目的是談判,并沒有明確體現出他是為了追求個人權力與地位才這樣做,也未提及他之前逃離村莊的具體原因。C.“對中央軍的盲目忠誠和對八路軍的敵視”錯誤。從“不是不花。八路軍說,‘當初是你們把票子都帶到南邊去了,沒有辦法,我們才發行了邊區票。再說,他是小本買賣,你買一盒香煙,拿給他五百元的大票,他連柜子搭上,也找不出來呀!’”可知,他與賣煙老頭兒產生沖突的主要原因是貨幣不通用以及護兵的蠻橫態度,而非單純對八路軍的敵視。D.“及時介入”“他的行為不僅保護了民眾,而且體現了他對社會不公行為的抵制”錯誤。由“那個護兵要撒野,老常趕緊跑上去,這時有兩個八路軍剛剛下崗,背著槍路過這里,一齊上前攔住”可知,老常跑上去是在兩個八路軍上前攔住護兵之前,老常的行為更多是出于一種本能反應,且之后主要是八路軍在處理護兵與賣煙老頭兒的沖突。故選A。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作品藝術特色的能力。C.“豐富了小說的主題”錯誤,作者使用樸實無華的鄉村口語能夠展現出小說的鄉土色彩,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但豐富主題還是需要通過具體的內容來實現。故選C。8.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由“中央軍就要過來,我們也得碾下點兒小米預備著,下午給我套大碾!”以及前文對中央軍護兵蠻橫行為的描述,如“混蛋!”“你反抗中央,我槍斃你!”等可知,老常清楚中央軍的不良作風,而田大瞎子卻要準備歡迎中央軍,老常對此不滿,所以“沒有搭言”,這體現了他對田大瞎子行為的否定態度。②從文中“剛說城也拆了,路也破了,一鋪心地打日本吧!你看半晌不夜的,又生出一個歪把子來!”可知,老常知道平原人民為了抗日做了很多努力,而中央軍的到來可能會帶來不穩定因素,破壞當前的抗日局面,他對平原未來的發展感到憂慮,這種憂慮使得他面對田大瞎子的要求時“沒有搭言”。9.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①由“當拆城完工回來的時候,春兒還是拉著高四海的小車,一出西關,看見平原的地形完全變了”以及“在甜蜜的睡夢里,有人小聲叫她:‘春兒,春兒!’”“他心里有些別扭,從街上繞了回來……田耀武帶來的那個護兵正在那里買煙”等內容可知,文中記敘了如春兒出關所見、春兒打掃塵土、春兒炕上休息、春兒老常對話、賣煙沖突、老常回家等比較零散的片段,這些情節之間沒有緊密的情節連貫和起承轉合的關系,而是像一個個獨立的片段,呈現出不同的生活場景和畫面,所以小說打破了傳統敘事模式,通過片段式刻畫呈現生活截斷面。②從“春兒還是拉著高四海的小車”以及“高四海推著小車說”“春兒揉著眼睛坐起來,看見是老常”“我們少當家的回來了”“高翔不是住在你們那里”“田耀武就回來了”“我是鹿主席和張總指揮的代表,前來和你們的呂司令談判的”“這個護兵腰里掛著一把張嘴兒盒子”“老頭兒拿在手里看了看”“這時有兩個八路軍剛剛下崗”等內容可知,文中出場人物眾多,如春兒、高四海、老常、田耀武、護兵、賣煙老頭兒、八路軍等,場景也有春兒回家、老常與春兒交談、護兵買煙等。但無論是人民群眾參與變平原為山地的工程,還是春兒對八路軍的信任,以及賣煙老頭兒對八路軍和中央軍截然不同的態度,都表明這些人物和場景圍繞著抗日斗爭展開,體現了人民群眾對八路軍抗日隊伍的支持以及他們堅持抗日的決心,所以小說雖人物和場景多,但與抗日斗爭緊密相連。③由“春兒把半月以來刮在炕上……把交給鄰家大娘看管的雞們叫到一塊兒喂了喂”“人么,誰也是覺著自己完成的工作,最了不起!”“你這孩子!怎么沒有關系呢?他穿著軍裝,騎著大馬,還帶著護兵哩!”以及護兵和老頭兒關于買煙的對話等內容可知,文本中描述了春兒回家后掃塵、喂雞、休息等日常家務瑣事,還有人物之間的家常對話。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瑣事和對話,卻生動地展現了抗日戰爭初期平原地區人們的生活狀態、思想情感以及不同隊伍(八路軍和中央軍)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以小見大,從這些細微之處反映出當時復雜的社會局勢和人民的生活情況,所以由這些內容可知,小說通過生活瑣事和家常對話展現了抗日戰爭初期平原生活的情景,體現了作者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④從“我們只說拆城是開天辟地的工作,看來人家這樁工程更是出奇!”“你這孩子!怎么沒有關系呢?他穿著軍裝,騎著大馬,還帶著護兵哩!”等人物對話以及“春兒把半月以來刮在炕上……把交給鄰家大娘看管的雞們叫到一塊兒喂了喂”等對生活場景的描寫可知,小說的語言沒有華麗的辭藻,都是用通俗易懂、清新樸素的語言來敘述故事和塑造人物,充滿了生活氣息。同時,如“兩個八路軍搖擺著手兒笑著”“老常沒有搭言”等語句,不僅是實寫,還寫出八路軍紀律的嚴明,對百姓態度的和藹,老常內心的不滿與擔憂,蘊含著深刻的意味,所以小說語言風格清新樸素,筆調輕松,生活氣息濃厚,蘊含著含蓄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味。【答案】10.BDG11.B12.B13.(1)(嚴光)被授予諫議大夫一職,(但他)不肯接受,于是到富春山種田,后人把他釣魚的地方取名為嚴陵瀨。(2)當時他帶領家人在草叢中避難,找吃的顧惜生命都來不及,又怎么能安閑快樂地釣魚呢?14.①兩人的身份和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②范仲淹是名臣,認為嚴光有德而不貪圖名利,能淳化風俗。③朱元璋是統治者,認為嚴光有才而不為國效力,是不念君恩。【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您的官位已到三公之列,很好。心懷仁愛輔佐正義,天下就會喜悅;阿諛奉承順從旨意,就會身首異處。“位至鼎足”主謂賓結構完整,“位”作主語,“至”作謂語,“鼎足”作賓語,應在B處斷開;“甚善”是對“位至鼎足”的評價,應在D處斷開;“懷仁輔義天下悅”和“阿諛順旨要領絕”結構相近,內容相對,應在G處斷開;故選BDG。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君房”“君實”都是以字稱人,表示尊敬。B.錯誤。偏指一方,“我”/副詞,表示交互,接連。句意為什么要逼我呢?/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生。C.正確。意動用法,把……當作污泥/意動用法,把……當作糞土。句意:把高官厚祿視為污濁。/把當年的王侯將相視如糞土一般。D.正確。不/無、沒有。句意:卻不知有所回報。/放在一邊,好像沒有聽見一樣。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希望日暮時分到嚴光那里聚談”錯誤。結合“公聞先生至,區區欲即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獲。愿因日暮,自屈語言”可知,侯公聽說先生到未,一心想要立即來拜訪,但因職責所迫,所以沒有如愿而來。希望趁著天黑時,讓嚴光屈尊到侯霸家里去聚談。故選B。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除”,任命,授職;“耕于富春山”,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富春山耕”;“名”,命名,取名。(2)“挈”,帶領;“不暇”,來不及;“優游”,安閑快樂。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①結合原文,范仲淹從臣子的角度出發,注重品德和風氣的影響;朱元璋以統治者的身份,更看重人才對國家的貢獻,所以兩人身份和看問題角度不同。②范仲淹在材料二中說“蓋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而使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可以看出他認為嚴光品德高尚,不慕名利,這種品德能讓貪婪的人變得廉潔,懦弱的人變得自立,對社會風氣有積極的影響,所以稱贊嚴光。③朱元璋在材料三中說“朕觀當時之罪人,罪人大者莫過嚴光之徒,不正忘恩,終無補報,可不恨歟”,表明他覺得嚴光受到君主的恩遇卻不出來為國家效力,是忘恩負義,所以批評嚴光。參考譯文:材料一:嚴光,字子陵,是會稽余姚人,年輕時就有很高的名聲,與光武帝一同游學。到光武帝即位時,(他)就改換姓名,躲藏起來不見(光武帝)。(光武帝)想到他的才能,于是派人按照他的形貌尋找他。后來齊國上書說:“有一位男子,披著羊皮衣服在澤中垂釣。”光武帝懷疑那是嚴光,就派使者禮聘嚴光。(使者)三次往返以后,嚴光才來。(光武帝)讓嚴光住在北軍,由宮中管膳食的官早晚為他奉上食物。司徒侯霸和嚴光平素有交情,派人送書信(給嚴光)。送信的人就對嚴光說:“侯公聽說先生到來,一心想要立即來拜訪,但因職責所迫,所以沒有如愿而來。希望趁著天黑時,委屈您(到他那里)聚談。”嚴光沒有答話,就丟過去一片竹簡給來人,口頭回信說:“君房足下:職位做到三公,很好。(如果你能)身懷仁德輔佐正義天下人就會喜悅,(如果你)阿諛奉承順隨皇上的旨意就將身首異處。”侯霸收到回信,封好轉呈給皇上,光武帝笑著說:“這是狂奴從前的樣子。”光武帝當天就來到嚴光的住處,嚴光躺在床上不起來,光武帝來到他的臥室。說:“唉,子陵,難道就不能出來幫助我治理國家嗎?”嚴光還是睡覺不理睬,過了好一會兒,才睜開眼睛端詳著光武帝,說:“從前唐堯以德治著稱,但巢父厭聞世事。士各有志,為什么要逼我呢?”光武帝說:“子陵,我竟然無法使你順從嗎?”于是登車嘆息著離開。(光武帝)又見嚴光,與他談論過去的事情,談了許多天,光武帝從容地問嚴光說:“我比起過去怎么樣?”(嚴光)回答說:“陛下比過去略強。”(嚴光)被授予諫議大夫一職。(但他)不肯接受,于是到富春山種田,后人把他釣魚的地方取名為嚴陵瀨。材料二:嚴先生是光武帝的舊交,他們之間以道義互相推崇。等到光武帝達到了圣人順應時勢的境界,統治著千千萬萬的百姓,普天之下有誰能超過他(的崇高)呢?只有先生以其節操高出其上,后來,先生退隱江湖,達到了圣人超逸清高的境界,視高官厚祿為污濁。普天之下又有誰能超過他(的謙下)呢?只有光武帝以禮敬甘居其下。本來先生的品質,高于日月之上;光武帝的氣量,包容天地之外。如果沒有先生就不能成就光武帝氣量的宏大;如果沒有光武帝,又怎能促成先生品質的崇高呢?(先生的作為)使貪婪的人變得清廉,怯懦的人變得勇敢,這對維護綱常教化是大有功勞的。材料三:朕觀察這類人,蒙受君王恩典,卻不知有所回報,既不幫助他人,也不做對世事有益的事。假使(光武帝沒有平定)赤眉軍、王郎、劉盆子等人發動的起義,天下(繼續)混亂未定,那么嚴光能在哪里垂釣?當時他帶領家人在草叢中避難,找吃的顧惜生命都來不及,又怎么能安閑快樂地釣魚呢?假使當時受到朝廷聘請,拒絕任命而不做官,除此之外最終無人可用,君王才能缺乏、道德淺薄,老百姓就深受其害,天下動蕩,如果當真這樣,(嚴光)是能快樂釣魚呢,還是能安閑生活呢?我看當時的罪人,罪行最大的沒有超過嚴光之流的,為人不正,忘卻君恩,最終對國家沒有幫助回報,難道可以不痛恨嗎!【答案】15.C16.①邊疆未寧之時,感慨身居閑職,不能為國效力;②深秋歲暮之時,鬢發半白。感慨時光流逝,貧病交加;③重陽佳節之時,感慨仕途蹭蹬,世態炎涼,自己寂寞凄涼。【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C.“妻子不在身邊,無人剪制寒衣”“牽動了詩人的相思之情”錯誤。從“砧動寒衣貧未剪”可知,是因為貧困沒有錢財去裁剪寒衣。且“妻子不在身邊”“相思之情”于文無據。故選C。16.本題考查學生評價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①從注釋“作本詩時,劉克莊因議論邊事而遭謗議,領閑職而退居故里”可知,當時邊疆局勢未穩,而詩人卻只能領閑職,不能在邊疆事務上貢獻力量,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感慨。②“木落山凋水見涯”描繪了深秋的衰敗景象,“感時短發半蒼華”表明詩人因感慨時光流逝,頭發已半白,“砧動寒衣貧未剪,杯空鄰酒貴難賒”體現出詩人生活貧困,“病身索漠如黃蝶”則說明詩人身體抱病,在這深秋時節,貧病交加,更覺時光易逝。③重陽節本是親友相聚、登高賞景的節日,詩人卻只能獨處,“人陪桓大將軍宴,誰管陶潛處士家”用典,以無人關心陶潛來感慨自己無人問津,仕途不順,世態炎涼,內心充滿寂寞凄涼之感。17.【答案】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須臾、羨、搔、踟躕、滄、材。【答案】18.①“我”用來表達作者個人的經歷和感受,“我們”用來表達作者和讀者可能共有的相似經歷和感受;②“我”和“我們”的交替使用,有利于將個人的特殊經驗上升到多數人的普遍經驗,引發讀者共鳴,深化文章主旨。19.①采用被動句式,以“麥捆”為陳述對象,強調麥捆遭遇大風后的下落;②采用主動句(使動句),以“鈴鐺刺”為陳述主體,強調鈴鐺刺對留住麥捆所起的作用。【解析】1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人稱代詞的作用的能力。首先,要找到不同表述之間的區別。其次,在分析時要將其放到具體語境中。①“我”和“我們”,在特定語境中,強調個體與群體的差異:“我”突出個體的獨特經歷和感受,如“我”看見被風刮跑的麥捆被鈴鐺刺攔住,“我”對鈴鐺刺由不理解到深懷感激等:“我們”則強調群體的行動和共同的感受、如“我們”周圍的許多東西是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關鍵時刻挽留住“我們”。②“我”和“我們”交替使用,如“我以前不清楚鈴鐺刺長在大地上有啥用處”與“也許我們周圍的許多東西,都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關鍵時刻挽留住我們”,通過“我”的個人經歷引出“我們”共同的生活體驗,使文章從個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