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陽區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試題 歷史 含答案_第1頁
北京市朝陽區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試題 歷史 含答案_第2頁
北京市朝陽區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試題 歷史 含答案_第3頁
北京市朝陽區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試題 歷史 含答案_第4頁
北京市朝陽區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試題 歷史 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北京朝陽高三一模歷史2025.3(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關于夏啟獲得君位有多種說法。研究下面材料,解讀準確的有《孟子》天與賢,則與賢;天與子,則與子。《史記》三年之喪畢,益讓帝禹之子啟,而辟居箕山之陽。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兩中》清華簡夏后奠卣(“奠”是喪祭,“卣”為憂,指居喪),庶靈因固,九德溥揚,兩中乃入(“兩中”天帝的兩位使者圭中、祥中),格于有河(“有河”政治中心區域)。三年,在日乙丑,兩中又降,格于有夏。①認同“夏啟攻益自取”之說 ②“禪讓”是對“篡奪”的粉飾③蘊含對“尚賢”思想的宣揚 ④君權“天”授的傳承合法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董仲舒主張“惡之屬盡為陰,善之屬盡為陽。陽為德,陰為刑。刑反德而順于德,亦權之類也”“是故天以陰為權,以陽為經”“經用于盛,權用于末。以此見天之顯經隱權,前德而后刑也”。這體現了A.西漢秉承西周“敬天保民”思想 B.鄒衍陰陽五行學說成為主流C.賡續春秋戰國的儒家仁政思想 D.兩漢以來律令儒家化逐步深入3.Deepseelc對《資治通鑒》中相關內容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763名唐代科舉進士中,有17%的人具備實務能力,而同期世家子弟的勝任率則達到了34%。對于這些數據的合理解釋包括①安史之亂造成的人才斷層 ②門閥家學壟斷仕途的升遷③科舉考試側重于詩賦經義 ④及第后需吏部的選拔任命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列班·掃馬的西行路線長達11200公里,被譽為“逆向的馬可?波羅之旅”。他的出使在歐亞外交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以下關于掃馬訪歐之行的推斷合理的是①代表元朝皇帝與歐洲多國建立聯系②展現了13世紀東西方交流的雙向性③可觀察拜占庭帝國與羅馬教廷的分裂④領教英法兩國專制王權的強化與威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下表展示了中國從漢朝到清朝各朝代的郡(府)、州、縣的數量統計。通過觀察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以下說法漢至清郡(府)、州、縣數漢隋唐宋元明清郡(府)1031903033140309州360254359193205縣1314125515571234112711381353注:據《漢書》《舊唐書》《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統計。①自秦迄清,縣是最具有穩定性的地方基層單位②州作為行政區域的劃分名稱,在唐代首次出現③最高層級的行政區由監察區、軍區等轉變而來④縣級以上政區,數量越劃越多,轄區越劃越小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6.某學者在研究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問題時提出:在眾多問題中,最關鍵的是要關注并深入研究中國近代歷史進程中的根本性問題。根據所學知識判斷,他所指的根本性問題應是A.如何應對西方列強殖民侵略與民族危機B.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而進行奮斗與探索C.資本主義經濟在中國發展與社會階層分化D.儒家傳統文化與現代化進程的沖突與融合7.“(近代)官機作價五十萬兩入局,另招商股五十萬兩……無論盈虧,按年提官利,剩余則按股均分。”——張謇《大生紗廠第一次股東會報告》(1899年)學者汪敬虞指出:“大生紗廠早期‘官利制度’雖保證股東收益,卻使企業背負固定支出,擠壓再生產資金,折射民族工業在傳統資本邏輯與現代化生產間的深層矛盾”。結合材料,判斷學者認為以大生紗廠為代表的19世紀末的中國民族企業A.實業家借助股份制突破封建生產關系束縛B.官商合營模式有效抵御了列強的資本入侵C.穩定股東信心加大了企業內循環的管理活力D.傳統盈利模式阻礙工業資本積累與持續發展8.20世紀初,清政府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設立了商科中的“銀行及保險學門”,隨后《銀行通行則例》《儲蓄銀行則例》等一系列法令相繼出臺。這種將金融制度改革作為立國之基的思潮,與同期金融類報刊文章數量相較于1899年前激增394%有著密切聯系。歸國留學生紛紛撰文呼吁:“國勢之盛衰,視乎銀行為樞紐……欲操財政權者,必自設國家銀行始”。上述材料表明,1900年后晚清金融轉型加速的關鍵在于A.西學人才回流集聚 B.通商口岸貿易繁榮C.制度層面轉變引導 D.實業資本迫切需求9.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中共中央在長征途中召開遵義會議總結教訓并調整策略。下列對遵義會議決議的表述,正確且符合歷史實際的是A.糾正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立農村包圍城市路線→決定由張聞天負總責B.總結第五次反“圍剿”失利教訓→調整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C.批判“左”傾軍事路線錯誤→改組中央領導機構→肯定毛澤東戰略戰術思想D.分析九一八事變后局勢轉變→通過《論持久戰》報告→明確全面抗戰路線10.下圖為中國某歷史時期的經濟結構示意圖。依據相關知識判斷圖中的“三資經濟”應是①外向型金業 ②外商獨資企業③中外合資經營企業 ④中外合作經營企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近20年來,中國醫療史作為新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得了顯著進展,歷史學與醫學之間實現了雙向促進與協同發展。從下列研究成果可見①探究疾病醫療與社會互動 ②涉及制度研究和觀念改變③促進了史料的挖掘與運用 ④凸顯中西保的匯合與融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希臘的“貓頭鷹”銀幣和波斯的“大流克”金幣是當時地中海地區的主要流通貨幣,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公元前382年~前336年)規定,金幣的重量與成色需遵循阿提卡標準(即雅典標準)鑄造,而銀幣則采用希臘北部的色雷斯標準,從而在馬其頓建立起金銀雙本位制體系。這一舉措的結果是A.推動馬其頓商業貿易的發展B.鞏固了亞歷山大擴張的戰果C.造成希臘化世界大范圍擴展D.增強了希臘聯盟內部凝聚力13.國際法的形成與民族國家的興起是近代歐洲歷史進程中的兩個重要現象,二者相互促進、彼此依存。在這一過程中,具有深遠影響的標志性文件是A.《羅馬民法大全》B.《萬國公法》C.《威斯特伐利亞和約》D.《戰爭與和平法》14.《開羅宣言》明確指出:“日本亦將被逐出于其以暴力或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波茨坦公告》進一步聲明“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有學者評價“這一系列國際文件的法律效力疊加,成為戰后東亞領土秩序重建的基石”。結合史實,最能體現《開羅宣言》突破性意義的是A.規劃日本領土由美蘇中英四國實行分區占領B.國際法體系明確否定日本侵占行為的合法性C.實行軸心國必須履行“無條件投降”基本原則D.確立戰后世界基本框架為成立聯合國奠定基礎15.2025年1月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稱不會排除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島控制權的可能性。但若美國真的“入侵”格陵蘭島,即違背了①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 ②國際合作與多邊主義原則③《北大肖洋公約組織》原則 ④尊重人權促進國際合作原則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5分)16.(17分)唐朝材料一唐朝在其鼎盛時期展現出了一種獨特的軟實力,培養著四鄰統治階層對唐朝的仰慕之情,以期他們出于對唐朝文化認同而維持親密的政治關系。唐朝君臣強調道德原則與實用主義相結合,審時度勢,權衡利弊制定出協調且均衡的政策。在數個實力體的自行其是、相互競爭的環境中,唐朝在游牧與農耕的互補、絲綢之路的雙向流動、宗教的傳播與本土化,以及藝術與科技的跨文明融合等方面,無疑占據了優勢地位。——摘自王貞平《多極亞洲中的唐朝》材料二7、8世紀的中古中國,華夏民族結束南北朝相承之舊局面,對內完成典章制度的統合,打破民族間的壁壘;對外混一融洽,四海一家,采擷不同文明之菁華,形成一個開放包容、擴大恢張、充滿活力的盛唐氣象。……唐朝影響之大,以致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都有唐人街。有些美國人喜歡把唐朝比作現代的美國,把唐朝的長安比作美國的紐約。這種說法反映了在文明交流的歷史上,唐朝已經達到了世界的高度。——摘自葛承雍《唐朝為何會成為“世界性”的國家》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對“多極一互動”給予解釋。(5分)(2)有些美國人喜歡把唐朝比作現代的美國,這種對比不是來自于學術研究,而是跨越時代和文明體系、基于對宏觀的影響力和開放性的感受。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做一個跨時空的比較。(12分)注意:遵循可比性原則;對比維度明確;關注差異性。17.(10分)荷蘭西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在美洲的相關活動在1611至1613年間,航海家阿德里安?布洛克多次航行至北美洲的哈德遜河區域。1614年,首批荷蘭移民抵達此地。1624年,荷蘭人在此建立“拿騷堡”。1626年,他們購買了曼哈頓島,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使其成為荷蘭重要商業據點。1664年,英國占領了新阿姆斯特丹,并更名為紐約。1621年,威廉?烏澤爾利克斯提議模仿東印度公司模式,成立西印度公司(他后成為公司第一任總督)。荷蘭三級會議批準這一提議,授權該公司以“充足船只和軍事力量的組織機構”控制“與西印度、非洲和美洲的商業和貿易。1623年,占領圭亞那;1634年,奪取了庫拉索島,成為荷蘭在加勒比地區的重要港口。與西非黃金海岸多個據點聯結,成為跨洋貿易及奴隸輸入的中轉站。加勒比地區的控制權多次易手,1781年被美國占領。1628年,彼得?海因截獲西班牙的“白銀艦隊”,擄獲20萬磅白銀、135磅黃金、1000顆珍珠,以及香料、丁香、胭脂蟲(一種染料)、蔗糖、蘇木、毛皮等,總價值高達1150萬荷蘭盾。1630年荷蘭攻占葡屬巴西東北部的“狂野海岸”,約翰?莫里斯?范?拿騷被西印度公司任命為荷屬巴西殖民地的總督,到1639年建有制糖廠166座;1654年葡萄牙重新占領該地。1674年公司經營不善,三級會議批準建立新公司。新公司1675~1738年間販賣奴隸數量為263,987名。1722年探險家雅可布?羅赫芬首次發現復活節島。1791年公司倒閉。(1)“下定義”是以簡潔、明確的語言對某一術語、概念或對象進行描述,使其與其他事物區分開來。結合材料和所學,給“荷蘭西印度公司”下個定義。(2分)(2)為什么說荷蘭西印度公司是個“行為充滿爭議、在歷史上有著復雜而多面的影響的公司”。(8分)18.(12分)大歷史觀大歷史觀是站在縱深、宏闊的時空維度,將人類的全部歷史看成一個整體、一個有機發展過程,是對歷史進行長時段、寬視野、多角度的觀察和認知。①縱向貫通:對某國家、某地區的觀察不僅關注某一特定時期的歷史事件,而是從發展的長時段把握歷史的脈絡,注重歷史發展的連續性。②橫向對比:將歷史置于更対廣闊的時空框架中進行考察,從全球范圍內的互動與變遷來把握歷史的脈絡,注重歷史發展的整體性、時空維度的宏觀性。1910~1990年間部分國家經濟數據表(單位:百萬噸)年份項目俄國(蘇聯)德國(聯邦德國)美國英國法國日本1910年原油產量11.30.127.9————0.3鋼產量3.313.126.56.53.4*0.0091937年原油產量28.50.5172.9——0.4鋼產量17.719.851.413.27.95.81950年原油產量37.91.1266.7——0.10.3鋼產量27.312.187.816.6&74.81970年原油產量*3537.5475.30.12.30.8鋼產量*11645.0119.328.323.893.31990年原油產量*5533.6371.0*883.00.5鋼產量*15438.489.716.519.0110.3—根據[英]米切爾編,賀力平譯《帕爾格雷夫世界歷史統計》編制注:帶*的數據為原始數據,其余數據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注:1969年北海油田的發現對英國的能源結構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注:1949年中國原油產量12萬噸,2024年與1949年比增長884.58倍;1949年鋼產量為16萬噸,2024年與1949年比增長6276倍。提取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從“①縱向貫通”“②橫向對比”兩個角度各取一例,對相關經濟發展給予說明。(12分)19.(16分)“交流?對賬”2025年1月,由于美國政府對TikTok的禁令即將生效,大量美國用戶涌入中國社交平臺小紅書,與中國網友展開了一場“對賬”交流。“對賬”主要內容集中在經濟與生活成本、醫療與教育、社會福利與保障、文化與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網友提出如果我們為改革開放以來的日子也梳理一本賬,梳理我們的祖國走向富強的一本賬,我們又會填寫什么?(1)在上述時段中任選其二,書寫現代中國的發展歷程。(6分)要求:緊扣題意,觀點明確,史實準確,邏輯清晰。(2)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為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中國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國之交在于民相親”“中美關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2025年1月小紅書上的中美網民直接互動、自主尋找共同話題成為一個現象級事件,意涵深遠。(3)簡述這次“交流?對賬”的意義。(4分)

參考答案選擇題(每題3分,共45分)1-15BCDCABDCCDAACBB非選擇題(共55分)16.(17分)(1)閱卷標準:區分“民族關系”與“對外交往”;“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與“亞洲不同的文明區域、國家各具特色的成就”;文化傳播與文化影響及唐朝的地位。(5分)(2)遵循可比性原則;對比維度清晰明確;注重差異性分析;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