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社會學 鐘漲寶課件 第三章 農村社會的主體:農民學習資料_第1頁
農村社會學 鐘漲寶課件 第三章 農村社會的主體:農民學習資料_第2頁
農村社會學 鐘漲寶課件 第三章 農村社會的主體:農民學習資料_第3頁
農村社會學 鐘漲寶課件 第三章 農村社會的主體:農民學習資料_第4頁
農村社會學 鐘漲寶課件 第三章 農村社會的主體:農民學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農村社會的主體——農民主要內容1.農民的內涵與特征2.農民的社會化3.農民的歷史地位與中國農民問題第一節農民的內涵與特征“讀不懂農民,

就讀不懂中國。”思考與討論:誰是農民?農民就是“種田的人”嗎?農民工是農民還是工人?…….農民是與生俱來的嗎?是終身制的嗎?…….什么是農民?一、農民的產生與發展⒈農業的產生是農民產生的前提農業的含義農業是人們利用動植物體的生理機能,把自然界的物質和能量轉化為人類需要的產品的生產部門。由于各國國情不同,農業包括的范圍也不同。一般來說,狹義的農業僅指種植業或農作物栽培業;廣義的農業則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副業和漁業,在一些經濟發達國家還包括為農業提供生產資料的前部門和農產品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部門。在中國現階段,多采用廣義農業的概念。

廣義農業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副業漁業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狹義農業西方有關農業產生的主要假說①綠洲說②原生地說③新氣候變化說④人口壓力說⑤周緣地帶說⑥宴享說

作為一個群體的農民的產生,定居、從事農業等是前提。

有了農業的產生還不一定有農民,因為農民是一種有相比的職業。注意!2.社會分工的發展凸顯了農民的職業特征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中提出的發生在東大陸原始社會后期的三次社會大分工。即游牧部落從其余的野蠻人群中分離出來;手工業和農業的分離;商人階級的出現。3.城鄉分離賦予了農民地域身份城市的出現、城鄉的分離,使“農民”與“市民”相對,獲得了地域身份。4.現代化進程彰顯了農民的階層身份

從社會階層結構視角看,現代化不僅使社會在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分化,而且使農業、農村和農民在分化的過程中社會地位不斷下降,使農業屈服于工業及第三產業、農村屈服于城市、農民屈服于市民。

二、農民的內涵英國人類學家M·布洛克

學術界在議論究竟什么是農民時面臨巨大困難。很少有哪個名詞像“農民”這樣給農村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造成這么多困難。什么是“農民”?即便在地域上只限于西歐,時間上只限于過去1000年內,這一定義仍是個問題。

——《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農民(Peasants)”詞條1.農民的詞源FarmerandPeasant從詞義上說,farmer以farm(農業)為詞根,強調的是職業涵義;peasant一詞從詞源及構詞成分看與農業并無直接關系,該詞源于古法語,系由古拉丁語pagus派生,該拉丁詞意為“異教徒、未開化者、墮落者”,帶有強烈的貶義,因而peasant在古代本義是對卑賤者的貶稱。在古英語中Peasant也可用作動詞,意為“附庸、奴役”,而作名詞時還兼有“流氓”、“壞蛋”之意。在當代發達國家,農民一般稱為farmer,這是一個完全的職業概念,指經營farm(農場、農業)的人。

美國農民在不發達國家,農民通常被稱為peasant。無論在研究中還是在日常生活的語境中,

Peasant都包含多重含義,既是一種職業,也是一種社會等級,一種身份或準身份,一種生存狀態,一種社區乃至社會的組織方式,一種文化模式乃至心理結構。印度農民注意!農民的內涵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不斷豐富和發展的。

2.國內外學者們對農民進行的界定

美國社會學家羅吉斯“農民是農產品的生產者和傳統定向的鄉下人,他們一般比較謙卑,大多是自給自足的(雖然并非完全需要),就是說,他們生產的糧食和其他東西,大部分都是自己消費的。因此,農民和自己自足的農業生產者是一個意思。農民并不完全是自給自足型的,他們至少是部分市場定向的,他們要購買一些消費品和生產資料,需要社會的服務。但是,盡管他們要賣出部分農產品,他們也不是像商業農場主那樣把農業作為一種企業。”(EverettM.Rogers)占有農業生產工具,自給自足并一般地生產得比維持生計與自身再生產所需的更多31農民非奴隸,不是他人的財產,但可以是也可以不是農奴或隸屬民32他們在多種多樣的條件下占有土地,他們可以是所有者、租地者或自主佃農33他們主要使用家庭勞動,偶爾也有限地使用奴隸或雇傭勞動34希爾頓:判定農民的七條標準農民在不同程度上受上層壓迫階級包括國家組織的剝削

37農村中的輔助性工匠可以仍作為農民本身來看待;

36他們通常加入比家庭更大的單位,一般是村社;

35經濟標準

經濟標準指農民至少要在某種程度上介入貨幣和市場關系。政治標準

政治標準指農民在相對集權的國家中處于從屬地位,要服從那些有權階級的法令和要求,必須把自己的一部分收入交納給這些階級。

文化標準

文化標準指農民是具有文化傳統的社會的一部分,這些文化傳統是指系統的批判性的宗教和哲學思想。

蓋爾茨:農民定義的三條標準農民從職業角度來界定,也稱為農業生產者、農業勞動力或者農業勞動者。

從城鄉地域分布來界定,也稱為農村人口。它包括了居住在農村的所有人。

從社會身份來界定,采用的是一種戶籍意義上的劃分,即所有具有農業戶籍的都是農民。

3.當代中國農民的定義農

民在當代中國,農民與其說是一種職業,不如說是一種社會身份。農民即所有具有農業戶口的人。注意!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民的社會身份意義將逐漸淡化,從職業的視角來定義農民是農民內涵發展的必然趨勢。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農民具有私有性、分散性、保守性,目光狹隘,缺乏明確的政治主張,不是一個統一的階級,因此不可能獨立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要依靠無產階級的領導。

三、農民的特征(一)對農民特性認識的歷史演變“農民是一個特殊階級:作為勞動者,他們是資本主義剝削的敵人,但同時他們又是私有者。農民幾百年來受到的熏染就是,糧食是他的,他可以隨便出賣。他認為,這是我的權利,因為這是我的勞動,我的血汗。”

——列寧

毛澤東對農民屬性的分析:農民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群體,優缺點并存。在農民身上,既體現出極強的革命性、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互助合作性,又有資產階級民主性和封建小生產性。上述四個特性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表現。詹姆斯·斯科特指出,東南亞農民具有以下三個主要特征:具有集體主義意識注重交往的互惠性注重生存保障費孝通看農民:“鄉土性”聚村而居,流動性小自我主義(二)當代中國農民的特征第一,從人口數量看,農民依然是中國最大的社會群體。第二,從文化素質看,農民的整體素質有所提高,但內部仍存在著一個龐大的文盲、半文盲群體。第三,從職業結構看,農民已經突破單純的農業生產界限,幾乎在社會各個生產、服務和管理部門都有農民就業。然而,作為農業生產者的農民雖然已經逐步向商品生產者轉化,卻依然沒有結束自給或半自給的狀態。陜西農民企業家郭遼東西安十佳農民工胡春霞第四,從生活狀況看,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相對水平有下降的趨勢。注意!國際上認為城鄉差距在1.5∶1比較合理,但我國的城鄉差距近年來一直在3∶1以上。

第五,從價值觀念看,農民的價值觀念正由傳統向現代轉變,但傳統文化價值觀念仍深深地影響著農民的言行。一方面,農民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開放意識、平等意識不斷增強,就業觀、消費觀、生育觀等都呈現出現代化的傾向;另一方面,農民依然具有較強的小農意識,思想觀念比較保守。第六,從經濟生產地位看,農業仍然承擔著社會經濟發展和轉變的基礎作用和支撐作用,農民的經濟生產地位不容忽視。第七,從社會地位上看,農民的實際社會地位與其應獲得的社會地位之間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社會的分層結構中,農民整體處于金字塔的底層。第二節農民的社會化回顧與思考:什么是社會化?與城市市民的社會化相比,農民的社會化具有什么特征?一、農民社會化的特點第一,從社會化的主體看,與城市市民的社會化相比,家庭、家族和村落社區在農民的社會化中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而學校、大眾傳媒等對城市市民社會化的影響更大一些。第二,從社會化的內容看,由于農民社會化的目標主要是適應農村社會生產、生活的需要,因此他們社會化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農”而展開。第三,從社會化的方式看,農民的社會化多是情感型的,而城市居民的社會化多是理性化的。

第四,從社會化的程度與強度看,與城市市民的社會化相比,由于社會化的主體、內容、方式等方面的差異,農民的社會化強度與程度總體上要低一些。二、早期社會化的困境早期社會化是指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社會化。農村早期社會化的困境主要體現在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上。教育規劃綱要權威解讀:關愛務工隨遷子女和留守兒童/video/2010/8/9/M/V6C2FD99M.html1.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的早期社會化問題主要是由于父母一方或雙方長期外出,社會化過程父母缺位所產生的影響。

在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化問題上,學者們得出了兩種不同的結論。一是問題論,即認為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化過程出現了諸多問題,由此將留守兒童視為“問題兒童”;二是溫和論,即認為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化總體上與其他兒童沒有明顯的差異,或對農村留守兒童社會化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問題持比較樂觀的態度。流動兒童是指隨父母進入城市生活的農村兒童。2.流動兒童流動兒童成為最突出的教育不公平問題!注意!盡管流動兒童在家庭教育和同輩群體影響上也存在著不少問題,但其早期社會化問題最突出的表現是學校教育的可獲得性下降。流動兒童學校教育的困境流動兒童的社會化要優于留守兒童,但兩者均明顯低于城市兒童。

注意!促進教育公平,保障每一個公民的受教育權!繼續社會化也稱為發展社會化,是指“成年人為了適應新形勢提出的角色要求而進行的學習過程”。農民的繼續社會化問題突出表現在進城農民工身上。

三、農民的繼續社會化首先,他們需要進行教育培訓,學習新的生產技能,掌握在城市謀生的手段。其次,他們要了解并遵守城市的社會規范。第三,他們需要改變原有的傳統觀念,不斷適應和接納城市文化。進城農民工繼續社會化的內容第三節農民的歷史地位

與中國農民問題一、農民的歷史地位(一)農民從事的產業——農業的地位

無論從何種角度說,由農民承擔的產業——農業始終是人類文明的基礎產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直到現在。1.農業是人類文明的起點從考古學上看,文明起源時代的歷史起點和最初原點首先是農業起源。人類定居、剩余勞動增加、其他文明質前提的確立、文明要素的萌生,全部建立在農業起源這個基點上。2.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首先,農業是提供人類生存必需品的生產部門,食品是人類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其次,農業的發展是社會分工和國民經濟其它部門成為獨立的生產部門的前提和進一步發展的基礎。3.農業具有多功能性農業不僅具有生產和供給農產品、獲取收入的經濟功能,還具有生態、社會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生態功能是指土地與土地上的生物構成的生態系統所具有的調節氣候、保護和改善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功能;社會功能是農業經濟功能和生態功能的延伸,主要包括確保糧食安全、維護社會和政治穩定、提供就業和社會保障等;文化功能是指土地本身構成的自然和人文綜合景觀帶給人們的休閑、審美和教育功能。4.農業對社會發展貢獻產品貢獻:食品、工業原料要素貢獻:勞動力、資金、土地市場貢獻:工業品市場、農產品市場(二)農民居住的空間——農村的地位中國的歷史經驗充分說明,農業豐,則基礎牢;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昌。沒有農村的穩定,就沒有整個社會的穩定;沒有農村的現代化發展和全面進步,就沒有社會的現代化發展和全面進步。(三)農民作為社會主體的地位農民不僅是中國革命和建設最可靠的同盟軍和依靠力量,也是中國工業化建設的支撐力量;農民不僅是改革開放的推動力量,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先導力量;農民不僅是農村社會發展的主體力量,也是整個社會穩定的保障力量。二、中國農民問題(一)20世紀中國農民問題的主要觀點123典型:以孫中山為代表的國民黨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共產黨兩者差異:國民黨主張以和平改革的方式實現“耕者有其田”;共產黨則主張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實現“耕者有其田”。

1.農民問題的根本是土地問題2.農民問題的實質是文化問題典型:梁漱溟等。在梁漱溟看來,農民的苦難源于西方現代化對中國農村的破壞和對農民的掠奪,解決農民問題的唯一出路在于復興中華文明。典型:費孝通中國農村的基本問題是農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維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程度,農民的真正問題是饑餓問題,解決的辦法最終在于增加農民的收入。費孝通倡導的農村工業化、農民“離土不離鄉”、“小城鎮大戰略”等,都是基于增加農民收入這個基本信念的延展。3.農民問題的實質是收入問題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較大變化,但農民問題依然是當前中國的基本問題。(二)當代中國農民問題對當代中國農民問題的實質,學者們各抒己見,既有學者認為其實質是就業問題,也有學者認為其實質是利益問題,還有學者提出是社會分配不公平問題、政權問題、人權問題等。1.農民問題的本質是就業問題

21世紀的中國農民問題實質是就業問題,沒有就業就沒有出路。2.農民問題的實質是利益問題

相當一部分經濟學家和決策者認為,農民問題的實質是一個利益問題,因為人們所奮斗的一切都與自己的利益緊密相關,只有利益問題才能更好地反映和揭示農民問題的本質。

3.農民問題的實質是政權問題農民問題能否得到很好的解決關系到工農聯盟甚至無產階級專政政權的鞏固,決定著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成敗。農民問題解決得好壞的標準是農民的積極性能否得到充分的調動,充分尊重和維護農民的根本權益并使之得以實現是解決當代中國農民問題的關鍵。4.農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