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07-1-11發布2007-3-15實施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準部門:北京市建設委員會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施行日期:2007年3月15日標準分享網www.bzfxw.兔費不載關于發布北京市地方標準《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程》的通知京建科教〔2007〕180號各區、縣建委,各局、總公司,各有關單位:根據北京市建設委員會《關于開展全面修訂北京市工程建設標準工作的通知》(京建科教[2002]371號)的要求,由北京測繪學會修訂的《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程》已經有關部門審查通過。現批準該規程為北京市地方標準,編號為DB11/T446—2007,自2007年3月15日執行。原北京市地方標準《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DBJ01-21-95)同時廢止。該標準由北京市建設委員會和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共同負責管理,由北京測繪學會負責解釋工作。關于同意北京市《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程》地方標準備案的函建標標備便〔2007〕48號北京市建設委員會:你單位《關于北京市工程建設標準〈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程〉申請備案的函》收悉。經研究,同意該項標準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程建設地方標準”備案,備案號為J10972-2007。該項標準的備案公告,將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設標準化》刊物上。建設部標準定額司二○O七年四月十七日1根據北京市建設委員會《關于開展全面修訂北京市工程建設標準工作的通知》(京建科教〔2002〕371號)文件要求,為全面提高我市工程建設標準的技術水平,促進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適應加入WTO和我市工程建設實際需要,決定對已經頒布的北京市工程建設標準進行全面的修訂工作。同時要求由該標準的主編單位(部門)牽頭會同參編單位(部門)共同修訂。原《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程》DBJ01-21-95(本次修訂更名為《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程》),主編單位是北京測繪學會,因此,北京市建設委員會委托北京測繪學會繼續牽頭對原《規程》進行修訂。2002年9月北京測繪學會九屆三次常委會研究決定,并責成洪立波理事長牽頭組建《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規程》(以下簡稱《規程》)修訂編寫組,邀請原參編單位或施工單位的有關技術人員參加,共同搞好《規程》的修訂工作。經商討《規程》修訂編寫組由北京市各有關建設集團(總公司)、高等院校和測繪單位等派出專家組成。2002年10月23日在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召開《規程》修訂編寫組人員第一次會議,制訂《規程》的修訂方案和具體運作事宜?!兑幊獭方涍^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經驗,參考有關現行國家、行業標準,對原《規程》部分內容不再適用,技術方法過時的,技術規格不符的,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重復或不符合現行法律、法規規定的進行了修訂或局部修訂。本規程的內容結構與原《規程》相同:1、總則,2、術語,3、施工測量準備,4、平面控制測量,5、高程控制測量,6、建筑物定位放線和基礎施工測量,7、結構施工測量,8、工業建筑施工測量,9、建筑裝飾與設備安裝施工測量,10特殊工程施工測量,11、建筑小區市政工程施工測量,12、變形測量,13、竣工測量與竣工圖的編繪和附錄以及條文說明。本規程由北京市建設委員會和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共同負責管理,由北京測繪學會負責具體技術解釋。本規程主編單位:北京測繪學會參編單位:北京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團有限公司北京住總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城鄉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工程總公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規程主要起草人:洪立波歐陽清唐敏劉王晉林錫禎于學仁歐陽伯文孔越金榮躍譚陸一2 3施工測量準備工作 3.1一般規定 3.2施工圖審核和定位依據點檢測 73.3施工測量方案編制和測量數據準備 83.4測量儀器、量具的檢驗校正與維護 3.5施工場地測量 94平面控制測量 4.1一般規定 4.2場區平面控制網 4.3建筑物平面控制網 4.4水平角觀測 4.5普通鋼尺量距 4.6光電測距 4.7內業計算和點位調整 5高程控制測量 5.1一般規定 5.2水準測量 5.3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 5.4內業計算 6建筑物定位放線和基礎施工測量 29工DB11/T446-20076.1一般規定 6.2建筑物定位放線 6.3樁基和沉井施工測量 6.4基槽(坑)開挖和基礎放線 7結構施工測量 7.1一般規定 7.2砌體結構施工測量 7.3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測量 367.4滑動模板施工測量 7.5升板結構施工測量 8工業建筑施工測量 8.1一般規定 8.2廠區控制測量 8.3廠房施工測量 8.5廠區鐵路專用線施工測量 419建筑裝飾與設備安裝施工測量 439.1一般規定 9.2室內地面面層施工測量 439.3吊頂和屋面施工測量 449.4墻面裝飾施工測量 459.5玻璃幕墻和門窗安裝測量 469.6電梯和管道安裝測量 4710特殊工程施工測量 4910.3形體復雜建(構)筑物施工測量 10.4高聳塔形建(構)筑物施工測量 2標準分享網www.bzfxw免費下載310.5鋼結構高層、超高層建筑施工測量 11建筑小區市政工程施工測量 5611.1一般規定 11.2管線工程施工測量 11.3道路工程施工測量 12變形測量 12.1一般規定 12.2沉降測量 12.3位移測量 12.4變形測量資料整理 13竣工測量與竣工圖的編繪 13.1一般規定 13.2竣工圖的編繪與實測 13.3地下管線工程竣工測量 附錄A施工測量放線工作的基本準則 附錄B施工測量驗線工作的基本準則 附錄C測量控制樁點的標志和埋設 附錄DRTK基準站外業記錄簿 附錄E方向觀測法度盤位置表 附錄F沉降觀測標志與埋設 附錄G沉降觀測成果的計算 附錄H沉降觀測成果統計表 附錄I地下管線圖圖式 本規程用詞說明 定本規程。安裝與建筑小區內市政工程等施工、竣工階段的測量工作。差為允許誤差(極限誤差)。1.0.4施工測量的放線與驗線工作應符合本規程附錄A、B的規定。術、新方法和新儀器。準的規定。程的條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程。I22.0.1居住區residentialdistrict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規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由城市主要道路或自然分界線所圍合,設有與其居住人口規模相應的、較完善的、能滿足該區居民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相對獨立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區。2.0.2建筑小區constructionzone是指新建與改(擴)建的居住區、公共建筑群與工業廠區的2.0.3測量允許誤差suyveytolerance通常以規定的或預期的中誤差的二倍作為各種測量誤差的允許范圍,也稱限差。測量允許誤差宜為工程允許偏差的1/3~1/2。2.0.4工程允許偏差engineeringtolerancelimit在各種工程設計與施工規范、規程中,對工程驗收時的平面位置、高程位置、豎直方向和幾何尺寸等,均規定了不同的允許偏差,作為工程施工驗收的評定標準。根據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批準,并經有測量資質單位實地測量釘樁的建筑用地范圍的邊界點。2.0.6建筑方格網buildingsquaregrids由矩形或正方形的格網組成的且與擬建的建筑物、構筑物軸線平行的施工控制網。2.0.7邊角測量triangulateration;combinationoftriangula-建立平面控制網的一種方法。在三角網的基礎上加測部分邊長,或在三邊網的基礎上加測部分角度,是提高平面控制網精度2.0.8全球定位系統(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一種基于以衛星為基礎的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它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和實時的導航、定位、定時功能,是一種高2.0.9實時動態定位技術(RTK)RealTimeKinematic一種基于載波相位觀測值的實時差分的全球定位測量技術。2.0.10光電測距electro-opticaldistancemeasure以光波為載波,采用相位法、測頻法或脈沖法確定兩點間距2.0.11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trigonometriclevelingbyelec-tro-opticaldistancemeasurement采用光電測距儀直接測定兩點間距離的三角高程測量。2.0.12建筑物定位buildingpositioning根據設計條件,采用平面控制點、建筑紅線樁點或與原有建筑物的關系,將擬建建筑物四廓的主軸線樁(簡稱角樁)測設到2.0.13放線settingout;construct按照設計圖紙上建(構)筑物的平面尺寸,根據主軸線樁將2.0.14驗線checkingofbuildingline對已測設于實地的建筑施工用線的正確性及精度進行檢測的2.0.15建筑標高constructione亦通稱標高,將所建建筑物的首層地平面作為該建筑物的零點,寫作±0.000,其他部位與它的高差稱為那一部位的標高。高于零點的部位,數值前不加“+”號,低于零點的部位,數值34用水準測量的方法確定某一設計標高的測量工作。2.0.17軸線豎向投測verticaltransferofbuildinglines將建筑物、構筑物軸線由測量控制基準點向上或向下引測至2.0.18標高豎向傳遞verticaltransferofelevation建筑施工時,根據高程基準點向上或向下傳遞高程的測量2.0.19皮數桿profile;heightpole標有砌塊的層數、門窗口、過梁、預留孔、預埋件等的位置為建筑工程中的構件或設備的安裝所進行的測量工作。2.0.21垂直度測量plumbingsurvey確定結構物中心線偏離鉛垂線的距離及其方向的測量工作。2.0.22平高控制點horizontalandverticalcontrolpoints具有平面坐標和高程的控制點。平高控制點常用于航空攝影測量的外業像控點,目前也常用于建筑施工測量,平高控制點便于同時測設細部點的坐標和高程。2.0.23形體復雜的建(構)筑物complicatedformbuilding建(構)筑物的平面與立面是由復雜的幾何圖形所組成,地上結構部分的層數和高度也不相同。2.0.24變形測量deformat對建(構)筑物及其地基在一定范圍內巖體及土體的位移、沉降、撓度、裂縫等所進行的測量工作。測定變形體的高程隨時間而產生的下降或上升,并提供變形趨勢及穩定預報而進行的測量工作。在建(構)筑物的深基礎施工時,對基坑坑底土體的隆起范圍和隆起量進行的測量工作。2.0.27液體靜力水準測量hydro-staticleveling用裝有連通管的貯液容器,根據其液面等高原理制成的裝置進行高差測量的方法。測定變形體的平面位置隨時間而產生的位移大小、位移方向,并提供變形趨勢及穩定預報而進行的測量工作。對建(構)筑物中心線或其墻、柱等,在不同高度的點對其相應底部點的偏離大小、偏離方向而進行的測量工作。對高層建筑物、高聳構筑物及墻、柱等構件,因日光照射受熱不均產生變形而進行的測量工作。對建筑物、構筑物及其構件等受力后隨時間產生的彎曲變形而進行的測量工作。對建筑物的墻、柱,因受差異沉降或其他外力影響而產生裂縫的寬度、長度、深度、走向等進行的測量工作。對滑動的巖體或土體的位移大小、位移方向、滑坡體周界等定期進行的測量工作。工程竣工驗收時,對建筑物、構筑物主體工程及其附屬設施(包括地下、地面和架空管線)等的實地平面位置與高程進行的56測量工作。2.0.35竣工圖planoffinishconstruction根據竣工測量資料編繪的反映建筑物、構筑物主體及其附屬設施(包括地下、地面和架空管線)等的實際平面位置和高程2.0.36綜合地下管線圖synthesisplanofundergroundpipe-表示一個地區所有符合取舍標準地下管線的平面位置、高程、管徑、走向、管形及其附屬設施與地面主要建筑物、構筑物3.1.1施工測量準備工作應包括:施工圖審核、測量定位依據點的交接與檢測、測量方案的編制與數據準備、測量儀器和工具的檢驗校正、施工場地測量等內容。3.1.2施工測量前,應根據工程任務的要求,收集和分析有關施工資料,宜包括以下內容:3施工設計圖紙與有關變更文件;4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5施工場區地下管線、建(構)筑物等測繪成果。3.2施工圖審核和定位依據點檢測3.2.1施工圖審核可根據不同施工階段的需要,審核總平面圖、建筑施工圖、結構施工圖、設備施工圖等。3.2.2施工圖審核內容應包括坐標與高程系統、建筑軸線關系、幾何尺寸、各部位高程等,并應及時了解和掌握有關工程設計變更文件,以確保測量放樣數據準確可靠。3.2.3平面控制點或建筑紅線樁點是建筑物定位的依據,應認真做好成果資料與現場點位或樁位的交接工作,并妥善做好點位3.2.4平面控制點或建筑紅線樁點使用前,應進行內業驗算與外業檢測,定位依據樁點數量不應少于三個。檢測紅線樁的允許誤差:角度誤差為±60",邊長相對誤差為1/2500,點位誤差為50mm。3.2.5城市規劃部門提供的水準點是確定建筑物高程的基本依78據,水準點數量不應少于兩個,使用前應按附合水準路線進行檢測,允許閉合差為±10√n(mm)(n為測站數)。3.3施工測量方案編制和測量數據準備3.3.1施工測量方案是指導施工測量的技術依據,方案編制宜包括以下內容:1工程概況;2任務要求;3施工測量技術依據、測量方法和技術要求;4起始依據點的檢測;5建筑物定位放線、驗線與基礎以及±0.000以上施工測量;6安全、質量保證體系與具體措施;7成果資料整理與提交。注:根據施工測量任務的大小與復雜程度,可對上述內容簡化。3.3.2建筑小區工程、大型復雜建筑物、特殊工程的施工測量方案編制,除執行本節第3.3.1條規定外,宜根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增加以下內容:1場地準備測量;2場區控制網測量;3裝飾與安裝測量;4竣工測量與變形測量。3.3.3施工測量數據準備應包括以下內容:1依據施工圖計算施工放樣數據;2依據放樣數據繪制施工放樣簡圖。3.3.4施工測量放樣數據和簡圖均應進行獨立校核。3.3.5施工測量計算資料應及時整理、裝訂成冊、妥善保管。3.4測量儀器、量具的檢驗校正與維護3.4.1為保證測量成果準確可靠,測量儀器、量具應按國家計量部門或工程建設主管部門的有關規定進行檢定,經檢定合格后3.4.2測量儀器和量具除按規定周期檢定外,對經常使用的經緯儀、水準儀的主要軸系關系應在每項工程施工測量前進行檢驗校正,施工中還應每隔1~3個月進行定期檢驗校正。3.4.3測量儀器和量具的使用應按有關操作規程進行作業,并應精心保管,加強維護保養,使其保持良好狀態。3.5施工場地測量3.5.1施工場地測量宜包括:場地平整、臨時水電管線敷設、施工道路、暫設建(構)筑物以及物料、機具場地的劃分等施工準備的測量工作。3.5.2場地平整測量應根據總體豎向設計和施工方案的有關要求進行,宜采用“方格網法”,平坦地區宜采用20m×20m方格網;地形起伏地區宜采用10m×10m方格網。3.5.3方格網的點位可依據紅線樁點或原有建(構)筑物進行測設,高程可按允許閉合差為±10√n(mm)(n為測站數)水準測量精度要求測定。3.5.4施工道路、臨時水電管線與暫設建(構)筑物的平面、高程位置,應根據場區測量控制點與施工現場總平面圖進行測設,技術要求應符合表3.5.4的規定。9項目內容平面位置(mm)場地平整方格網點士30場地臨時電纜管線暫設建(構)筑物士303.5.5依據現狀地形圖、地下管線圖,對場地內需要保留的原有地下建(構)筑物、地下管網與樹木的樹冠范圍等進行現場標定。3.5.6施工場地測量中,應做好原始記錄,及時整理有關數據和資料,并繪制成有關圖表,歸檔保存。4平面控制測量4.1.1平面控制測量包括場區平面控制網和建筑物平面控制網的測量。4.1.2平面控制測量前,應收集場區及附近城市平面控制點、建筑紅線樁點等資料,當點位穩定和成果可靠時,可作為平面控制測量的起始依據。當起始數據的精度不能滿足場區或建筑物平面控制網的精度要求時,經委托方和監理單位同意,可采用一個已知點和一個已知方向作為起始數據進行布網。4.1.3平面控制測量的坐標系統宜采用北京市地方坐標系統,亦可選用建筑工程設計所采用的坐標系統。采用后者時應提供兩種坐標系統的換算關系。4.1.4平面控制網點位應根據建筑設計總平面圖與施工總平面布置圖綜合考慮設計確定,點位應選在通視良好、土質堅硬、便于施測又能長期保留的地方。4.1.5平面控制點的標志和埋設應符合附錄C的要求,并妥善保護。4.2.1場區平面控制網可根據場區地形條件與建筑物總體布置情況,布設成建筑方格網、導線網、三角網、邊角網或GPS網。4.2.2場地大于1km2或重要建筑區,應按一級網的技術要求布設場區平面控制網;場地小于1km2或一般建筑區,宜按二、三級網的技術要求布設場區平面控制網。4.2.3建筑方格網的布設應符合下列規定:1地勢平坦、建筑物為矩形布置的場地;2建筑方格網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2.3的規定;表4.2.3建筑方格網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邊長(m)測角中誤差(")一級二級三級3在建筑方格網布設后,應對建筑方格網軸線交點的角度及軸線距離進行測定,并調整控制點,使測角中誤差與邊長相對中誤差符合表4.2.3的規定。4.2.4導線網的布設應符合下列規定:1地勢平坦、但不便于布設建筑方格網的場地;2導線網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2.4的規定;3導線邊長應大致相等,相鄰邊長之比不宜超過1:3。表4.2.4導線網的主要技術要求等級導線長度測角中誤差中誤差導線全長相方位角閉一級二級4.2.5三角網的布設應符合下列規定:1地勢起伏較大、建筑物為非矩型布置的場地;2三角網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2.5的規定,三角網各自由項限值應按本章第4.7.3條的規定計算;3三角形的各內角應近于60°,不宜小于30°,特殊情況下個別角也不應小于25°。等級測角中誤差三角形閉合差中誤差最弱邊相對中誤差一級二級4.2.6邊角網的布設應符合下列規定:1邊角網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2.6的規定;等級邊長(m)測角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一級二級2對于由測邊組成的中點多邊形、大地四邊形或扇形,應根據經各項改正后的邊長觀測值進行圓周角條件及組合角條件的檢核,檢核公式應按本章第4.7.4條的規定計算。4.2.7采用GPS技術布設控制網,可采用靜態、快速靜態、RTK以及網絡RTK等方法進行,靜態測量的作業方法和數據處理按現行行業標準CJJ73《全球定位系統城市測量技術規程》的有關規定執行。4.2.8采用常規RTK技術布設控制網時應符合下列規定:1采用RTK觀測時,應建立RTK基準站網,RTK測量基準站的作業半徑宜符合表4.2.8的規定;基準站等級城市一級作業半徑4322求解WGS-84坐標系與地方坐標系的轉換參數關系的參考點應在3個以上,所選參考點應均勻分布,能控制整個測區,轉換后各點的殘差分量應小于50mm;3基準站接收機應使用三腳架,對有定向要求的天線應進差應小于3mm;對基準站輸入必需的控制點信息,并檢查“天線類型輸入”的正確性;基準站外業記錄簿見附錄D;4流動站初始化時應符合下列要求:即PDOP值<6,衛星高度截止角>15°,有效的觀測衛星數≥5顆;5流動站跟蹤桿應有輔助支架,圓氣泡應嚴格穩定居中,作業前檢查“天線類型輸入”的正確性,并在一個已知點觀測,對基準站進行校核,點位較差應小于50mm;6流動站電子手簿記錄觀測數據應是GPSRTK觀測值的錄并儲存;7流動站RTK觀測應進行獨立觀測兩測回,每測回應觀測定位3次,其坐標分量較差應小于10mm,取平均值為定位8RTK原始數據記錄應包括:基準站、校核站信息,觀測站坐標值,觀測時間,儀器高,觀測精度(rms)等有關的1網絡RTK用戶作業前,應事先向北京市GNSS綜合服2網絡RTK用戶作業開始應采用GPRS或CDMA方式訪3接收機架置在跟蹤桿上應有輔助支架,圓氣泡應嚴格居后應分別量取天線高度,兩次較差應小于3mm;4每站獨立觀測兩測回,測回觀測應重新對儀器進行初始化,每測回定位觀測3次,其坐標分量較差應小于10mm,取平均值為一測回定位值;測回間坐標分量較差應小于20mm,并取平均值為最后觀測值;5電子手簿記錄觀測數據應是RTK觀測值固定解,固定解應穩定收斂至毫米級精度后方可開始定位觀測、記錄并存儲。4.2.10采用常規RTK或網絡RTK技術布設控制網時,應對相關邊長進行必要的現場校核,符合精度要求后再使用。4.3建筑物平面控制網4.3.1建筑物平面控制網宜布設成矩形,特殊時也可布設成十字形主軸線或平行于建筑物外廓的多邊形。4.3.2建筑物平面控制網測量可根據建筑物的不同精度要求分三個等級,其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3.2的規定。等級適用范圍測角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一級二級三級一般建筑士244.3.3根據施工需要將建筑物外部控制轉移至內部時,內控點宜設置在已建成的建筑物預埋件或測量標志上,投點允許誤差為1.5mm。4.3.4建筑物平面控制網測定并經驗線合格后,應按表4.3.2規定的精度在控制網外廓邊線上測定建筑軸線控制樁,作為控制軸線的依據。4.4水平角觀測不歸零。方向觀測法操作程序應按國家現行GB/T17942《國家三角4.4.2平面控制網水平角觀測測回數應符合表4.4.2的規定。等級測角中誤差(")一級場區24建筑物士812二級場區12建筑物三級場區1建筑物注:方向觀測法度盤位置應按附錄E分配,電子經緯儀可不作度盤位置分配。4.4.3水平角觀測應在通視良好,呈像清晰穩定時進行。作業中儀器不應受陽光直接照射,氣泡偏離如超過一格,應在測回間重新整置儀器。有縱軸傾斜傳感器校正的電子經緯儀可不受此限。方向觀測法的各項限差應符合表4.4.3的規定。儀器類型重合讀數差半測回歸零差一測回內2c較差同一方向值各測回較差389一 4.4.4水平角觀測成果的重測與取舍應符合下列規定:1水平角觀測誤差超限時,應在原度盤位置上進行重測,因測錯、讀錯、記錯、上半測回歸零差超限、儀器碰動、氣泡偏離過大等,均可隨時重測,而不算重測測回數;22c較差或各測回較差超限時,應重測超限方向,并聯測零方向;3零方向的2c較差或下半測回的歸零差超限時,該測回應重測;4若一測回重測方向數超過總方向數的1/3時,該測回應重測,每站重測的方向測回數超過總方向測回數的1/3時,該測站應重測;5基本測回數成果和重測成果,應載入記錄手簿,重測及基本測回結果不取中數,每一測回只取一個符合限差的結果。4.4.5水平角觀測結束后,應計算測角中誤差。方格網測角中誤差、三角網測角中誤差和導線測角中誤差應按下列公式計算:1式中2式中3方格網測角中誤差W—-方格內角閉合差;n——方格個數。三角網測角中誤差W—-三角形閉合差;n——三角形個數。導線測角中誤差式中f—-附合導線或閉合導線環的方位角閉合差;n——計算f時的測站數;N——f的個數。4.5普通鋼尺量距4.5.1距離丈量應采用I級鋼尺,量距可用一根鋼尺往返丈量一次,或用兩根鋼尺同方向各丈量一次。丈量時應使用拉力計,拉力與檢定時一致。4.5.2普通鋼尺量距的技術要求應符合表4.5.2的規定。邊長丈量相對中誤差丈量次數讀定次數估讀溫度讀至定線最大偏差(mm)較差(mm)同尺各次或同段各尺的!較差(mm)23222113注:檢定鋼尺時,其丈量的相對中誤差不應大于1/100000。4.5.3距離丈量結果中應加入尺長、溫度、傾斜等項改正數。4.6光電測距4.6.1光電測距儀根據出廠的標稱精度分級,儀器的標稱精度表達式為:式中mp——測距中誤差(mm);a——儀器標稱精度中的固定誤差(mm);ppm);D—-被測距離(km)。按1km的測距中誤差絕對值,中、短程光電測距儀精度可分為三級:Ⅱ級:2mm<[mp|≤5mm;Ⅲ級:5mm<|mp|≤10mm。4.6.2場區或建筑物平面控制網起始邊與邊長,采用I、Ⅱ級光電測距儀往返測量,其測回數不應少于兩測回(一測回指照準目標一次,讀數三次)。4.6.3測距作業應符合下列規定:1測線不宜穿過發熱體上空,離地面或障礙物宜在1.3m以上,不應受到強電磁場的干擾,傾角不宜過大;2測距應在成像清晰和氣象條件良好時進行,陽光下作業時應3在氣溫較低時作業,測距儀應有一定的預熱時間,使儀器各電子部件達到正常穩定的工作狀態時方可開始測距,讀數時,信號指示器指針應在最佳回光信號范圍內;4反射鏡應對準照準頭,當反射鏡背景方向有反光物體時,應在反射鏡后面遮擋黑布。4.6.4光電測距各項較差的限值應符合表4.6.4的規定。儀器精度等級一測回讀數較差單程測回間較差往返測或不同時段所測的較差I級2357阻級4.6.5一、二級平面控制網采用光電測距時,氣象數據的測定應符合表4.6.5的規定。最小讀數測定的時間間隔氣象數據的取用溫度氣壓測站端的數據4.6.6當只顯示斜距的光電測距儀測得斜距,經氣象與加、乘常數改正后,水平距離應按下列公式計算:1用高差計算:2用垂直角計算:兩式中D———測距儀與反射鏡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離(m):S-—經氣象改正與加、乘常數改正后的斜距(m);h——儀器光軸中心與反射鏡中心之間的高差(m);4.6.7測邊外業結束后,必須進行精度評定,應按下列公式1往返觀測值的平均測距中誤差mp按下式計算:式中m'p———往返觀測值的平均測距中誤差(mm);d—-往返觀測值化算為水平距離之后的較差(mm);n—-觀測邊個數。2往返觀測值的平均值中誤差mp按下式計算:3邊長相對中誤差按下式計算:式中D——測距邊的水平距離平均值(mm)。4.7內業計算和點位調整4.7.1計算所用全部外業資料與起算數據,須經兩人獨立檢核、確認合格有效后方可使用。4.7.2各等級平面控制網的計算,可根據需要采用嚴密平差法或近似平差法。平差計算時,應采取兩人對算或驗算的方式。當使用計算機平差計算時,應對所用程序進行確認,對輸入輸出數據進行校對并進行計算正確性的檢驗。4.7.3三角網條件方程式自由項的限值,按下列公式計算:1極條件自由項的限值2起始邊(基線)條件自由項的限值3方位角條件自由項的限值上列式中m"——相應等級規定的測角中誤差("); 起始邊邊長相對中誤差;m”、m——起始方位角中誤差(");n——推算路線所經過的測站數。4.7.4邊角測量檢核的項目和限差應符合下列規定:1由測邊組成的三角形中觀測了一個角度與計算值的限差,應根據各邊平均測距中誤差或平均測距相對中誤差按下列公式進式中mp——觀測邊的平均測距中誤差(mm);D——各邊的平均測距相對中誤差;h.———觀測角頂點至對邊的垂線長度(mm);a、β——除觀測角外的另兩個角度;m"g——相應等級三角網規定的測角中誤差(")。2以測邊為主的邊角網角條件(包括圓周角條件與組合角條件)自由項的限值,應按下式計算:式中mp—-觀測邊的平均測距中誤差(mm);a。—-圓周角條件或組合角條件方程式的系數。3以測角為主的邊角網還應按本節第4.7.3條規定的限差進行檢核。4.7.5內業計算數字的取位應符合表4.7.5的規定。等級角度值及其改正數(")邊長及其改正數、坐標值(m)一級二、三級14.7.6控制點位調整時,應根據各點平差計算坐標值確定歸化數據,并在實地標志上改正到設計位置。4.7.7內業計算完成后,應匯總下列資料:1平面控制網圖(按適當比例繪制);2各項外業觀測資料;3平差計算資料及成果表。5.1.1高程控制網可采用水準測量和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的5.1.2高程控制測量前應收集場區及附近城市高程控制點、建筑區域內的臨時水準點等資料,當點位穩定、符合精度要求和成果可靠時,可作為高程控制測量的起始依據。當起始數據的精度不能滿足場區高程控制網的精度要求時,經委托方和監理單位同意,可選定一個水準點作為起始數據進行布網。5.1.3水準測量的等級依次分為二、三、四等與等外,可根據場區的實際需要布設,特殊需要可另行設計。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可用于四等和等外的高程控制。高程控制網應布設成附合路線、結點網或閉合環。5.1.4建筑場區高程控制點布設應在每一幢建筑物附近設置兩個,主要建筑物附近不應少于三個。當建筑物相距較遠時,控制點間距不宜大于100m。5.1.5高程控制點應選在土質堅實,便于施測、使用并易于長期保存的地方,距基坑邊緣不應小于基坑深度的兩倍。5.1.6高程控制點的標志與標石的埋設應符合本規程附錄C的規定,也可利用固定地物或平面控制點標志設置。5.1.7高程控制點應采取保護措施,并在施工期間定期復測,如遇特殊情況應及時進行復測。5.2.1各等級水準測量必須起閉于高等級水準點上,水準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5.2.1的規定。標準分享網www.bzfxw.兔費不載等級中誤差(mm)型號往返較差、附合或閉合環閉合差(mm)檢測已測測與已知點聯測環線二等因瓦—士3因瓦往四等土5往器高測高測等外一往注:1L為附合路線或閉合環線長度,Li為檢測測段長度(均以km計),n為測站數;2電子水準儀按標稱精度比照表中相應等級的規定執行。5.2.2水準測量的觀測方法應符合下列規定:1二等水準測量采用光學測微法,往測奇數站的觀測順序為“后一前一前一后”,偶數站的觀測順序為“前一后一后一前”;返測奇、偶數站的觀測順序分別按往測偶、奇數站的觀測順序進行;2三等水準測量采用中絲讀數法,每站觀測順序為“后一前一前一后”。當使用DS1級儀器和因瓦標尺測量時,可采用光學測微法進行單程雙轉點觀測;3四等水準測量采用中絲讀數法,直讀距離,雙面標尺每站觀測順序為“后一后一前一前”;單面標尺每站觀測順序為“后一前”,兩次儀器高應變動0.1m以上;4等外水準測量采用中絲讀數法,不用讀距離,每站觀測5.2.3水準測量測站觀測限差應符合表5.2.3的規定。等級儀器型號視線長度中絲視線高度(m)前后視距差(m)前后視距累積差(m)基輔分劃或黑紅面讀數較差基輔分劃或黑紅面或兩次所測高差較差(mm)二等三等四等等外中絲能大致相等—一—注:電子水準儀按標稱精度比照表中相應等級的規定執行。5.2.4水準觀測應符合下列規定:1水準觀測應在成像清晰而穩定時進行,要撐傘防止強陽2二、三、四等水準測量每測站觀測不宜兩次調焦,轉動儀器的微傾螺旋與測微螺旋時,最后應為旋進方向,每一測段測站數應為偶數。5.2.5觀測成果的重測與取舍應符合下列規定:1超過表5.2.1和表5.2.3的限差規定應重測;2本站檢查發現超限可立即重測,遷站以后發現超限應從水準點開始重測;3測段往返高差較差超限,應先就可靠程度較小的往測或返測進行整測段重測。若重測的高差與同方向原測高差較差超過往返測較差的限差,但與另一單程的高差較差未超出限差,則取用重測結果;若重測的高差與同方向原測高差的較差不超過往返測高差較差的限差,且其中數與另一單程原測高差的較差亦不超出限差,則取此中數作為該單程的高差;若超出上述限差,則應重測另一單程。5.3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5.3.1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宜在平面控制點的基礎上布設成高程導線或三角高程網,高程導線各邊的高差測定應采用對向觀測。有條件時,可布設成光電測距三維控制網。5.3.2四等和等外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路線應分別起閉于不低于三等和四等的水準點上。在進行對向觀測時,宜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當距離超過100m單向觀測時,應考慮地球曲率與大氣折光的影響。5.3.3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的主要技術要求應符合表5.3.3等級測角儀器類型邊長測回數垂直角測回數指標差較差(")垂直角較差(")對向觀測高差較差(mm)附合或環線閉合差(mm)四等各1中絲法3等外1中絲法2士10注:1D為光電測距邊水平距離(km);2當用具有氣象和地球曲率自動改正功能的全站儀觀測時,應采用兩測回對向觀測直接求得高差。5.3.4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的邊長應采用I級或Ⅱ級精度的測距儀測定,并加入溫度、氣壓等氣象改正與加、乘常數改正。5.3.5垂直角觀測四等宜照準覘牌中心,每照準一次讀數兩次,兩次讀數較差不應大于3"。儀器高、覘牌高或反射鏡高應在觀測前后用測量桿分別量至1mm,較差不大于2mm時取其中數。5.4內業計算5.4.1計算所用全部外業資料與起算數據,須經兩人獨立檢核,確認合格有效后方可使用。5.4.2在水準測量平差計算前,應先由兩人獨立編制高差表,計算往返測高差較差、附合路線或環線閉合差,然后計算每千米高差中數的偶然中誤差M、全中誤差Mw。M。及Mw應按下列公式計算:式中△——水準路線測段往返測高差較差(mm);D—計算△時相應路線測段長度(km);n——水準路線測段數;W-——附合路線或環線閉合差(mm);L——計算W時相應的路線長度(km);N—附合路線條數或閉合環數。三角高程測量高差應按下式計算:式中S-—測距儀所測經氣象和加、乘常數改正的斜距(m);v——覘牌中心的高度(m);n——當地大氣折射率(北京地區一般取值為0.11~0.13);R——地球平均曲率半徑(m),取值6371000m。5.4.4內業計算的數字取位應符合表5.4.4的規定。等級水準路線長(m)高差及改正數(mm)測距距離與高程(mm)垂直角(")二等—三等—四等等外5.4.5高程控制測量完成后應提交下列資料:1高程控制網示意圖;2各項外業觀測資料;3平差計算資料及高程成果表。6建筑物定位放線和基礎施工測量6.1.1建筑物定位放線和基礎施工測量的主要內容包括:建筑物的定位放線、樁基施工測量、基槽(坑)開挖中的放線與抄平、建筑物的基礎放線、±0.000以下的測量放線與抄平等。6.1.2建筑物定位放線和基礎施工測量前應收集以下測量成果1城市規劃單位提供的城市測量平面控制點或建筑紅線樁2建筑場區平面控制網和高程控制網;3原有建(構)筑物或道路中線。6.1.3建筑物定位放線,當以城市測量控制點或場區平面控制點定位時,應選擇精度較高的點位和方向為依據;當以建筑紅線樁點定位時,應選擇沿主要街道且較長的建筑紅線邊為依據;當以原有建(構)筑物或道路中線定位時,應選擇外廓規整且較大的永久性建(構)筑物的長邊(或中線)或較長的道路中線為6.1.4建筑物定位放線時,起點允許誤差為20mm,邊長相對誤差不應大于1/6000,且邊長誤差不應大于20mm。6.1.5建筑物定位放線,應在施工單位驗線合格后,按有關規定申請驗線,經批準后,方可施工。6.1.6建筑物主軸線控制樁,是基槽(坑)開挖后基礎放線、首層及各層結構放線與豎向控制的基本依據,應在施工現場總平面布置圖中標出其位置并采取措施加以妥善保護。6.2.1建筑物定位放線應包括以下工作內容:1根據建筑物平面控制網點測設建筑物主軸線控制樁;3根據角樁標定基槽(坑)開挖邊界灰線等。6.2.2建筑物定位的方法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1建筑物軸線平行定位依據,且為矩形時,宜選用直角坐2建筑物軸線不平行定位依據,或為任意形狀時,宜選用極坐標法;3建筑物距定位依據較遠,且量距困難時,宜選用角度(方向)交會法;4建筑物距定位依據不超過所用鋼尺長度,且場地量距條5使用光電測距儀定位時,宜選用極坐標法,測距儀的精6使用全站儀定位時,宜選用坐標放樣法。6.3.1樁基和沉井施工測量前應根據總平面圖測定樁基和沉井施工影響范圍內的地下構筑物與管線的位置,為施工中制定相應措施提供數據,防止樁基和沉井施工中發生事故,確保施工6.3.2樁基和沉井施工的平面與高程控制樁,均應設在樁基施6.3.3采用建筑物平面控制網測設樁基與板樁軸線位置,允許6.3.4樁基竣工后,應以定位精度進行竣工測量,并提交以下測量資料:2樁位竣工圖(基坑挖至設計標高的樁位圖及樁頂實測標高等)。1采用建筑物平面控制網為準測設沉井中線,允許誤差為2沉井施工過程中,中線投點允許誤差為±5mm,標高測設允許誤差為±5mm;3沉井竣工后,應以定位精度進行竣工測量,并提交定位測量記錄和工程竣工圖(實測標高、位移)等測量資料。6.4基槽(坑)開挖和基礎放線6.4.1基槽(坑)開挖應符合下列規定:1條形基礎放線,以軸線控制樁為準測設基槽邊線,兩灰線外側為槽寬,允許誤差為+20mm、-10mm;2杯形基礎放線,以軸線控制樁為準測設柱中心樁,再以柱中心樁及其軸線方向定出柱基開挖邊線,中心樁的允許誤差3整體開挖基礎放線,地下連續墻施工時,應以軸線控制樁為準測設連續墻中線,中線橫向允許誤差為±10mm;混凝土灌注樁施工時,應以軸線控制樁為準測設灌注樁中線,中線橫向允許誤差為±20mm;大開挖施工時應根據軸線控制樁分別測設出基槽上、下口位置樁,并標定開挖邊界線,上口樁允許誤差為+50mm、-20mm,下口樁允許誤差為+20mm、-10mm。4在條形基礎與杯形基礎開挖中,應在槽壁上每隔3m距離測設距槽底設計標高500mm或1000mm的水平樁,允許誤差5整體開挖基礎,當挖土接近槽底時,應及時測設坡腳與槽底上口標高,并拉通線控制槽底標高。6.4.2在墊層(或地基)上進行基礎放線前,應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網為準,檢測建筑物外廓軸線控制樁無誤后,投測主軸線,允許誤差為±3mm。6.4.3基礎外廓軸線投測應經閉合檢測后,用墨線彈出細部軸線與施工線,基礎外廓軸線允許誤差應符合表6.4.3的規定。長度L、寬度B的尺寸(m)允許誤差(mm)士15士25士307.1.1結構施工測量的主要內容包括:主軸線內控基準點的設置、施工層的放線與抄平、建筑物主軸線的豎向投測、施工層標高的豎向傳遞、大型預制構件的彈線與結構安裝測量等。7.1.2結構施工測量應在首層放線驗收后,按有關規定申請復7.1.3結構施工測量采用外控法進行軸線豎向投測時,應將控制軸線引測至首層結構外立面上,作為各施工層主軸線豎向投測7.1.4結構施工測量采用內控法進行軸線豎向投測時,或最底層底板上預埋鋼板,劃“+”字線鉆孔,作為基準點,并7.1.5軸線豎向投測前,應檢測控制樁、基準點,確保其位置正確,投測的允許誤差應為3H/10000,且符合表7.1.5的允許誤差(mm)357.1.6控制軸線投測至施工層后,應組成閉合圖形,且間距不宜大于所用鋼尺長度,控制軸線應選擇在以下部位:1建筑物外廓軸線;2單元、施工流水段分界軸線;3樓梯間、電梯間兩側軸線;4每施工流水段內控點不得少于3個。7.1.7施工層放線時,應先檢測投測軸線,閉合后再測設細部軸線與施工線,各部位放線允許誤差應符合表7.1.7的規定。外廓主軸線長士5士15士20士25細部軸線承重墻、梁、柱邊線非承重墻邊線門窗洞口線7.1.8標高的豎向傳遞,應用鋼尺從首層起始標高線垂直量取,當傳遞高度超過鋼尺長度時,應另設一道起始線,每棟建筑應由三處分別向上傳遞,標高允許誤差應為3H/10000,且符合表7.1.8的規定。7.1.9施工層抄平之前,應先檢測三個傳遞標高點,當較差小于3mm時,以其平均點作為本層標高起測點。7.1.10抄平時宜將水準儀安置在待測點范圍的中心位置,使用微傾式水準儀時應進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線標高允許誤差為士157.1.11建筑物圍護結構封閉前,應將外控軸線引測至結構內部,作為室內裝修與設備安裝放線的依據,控制線可采用平行借線法引測。7.1.12結構施工中測設的軸線與標高線,均應以墨線標定,線跡應清晰明確,墨線寬度應小于1mm。7.2砌體結構施工測量7.2.1砌體結構施工測量在基礎墻頂放線時,應彈出墻體軸線;在樓板上放線時,內墻應彈出兩側邊線,外墻應彈出內邊線。7.2.2墻體砌筑之前,應按有關施工圖繪制皮數桿,作為控制墻體砌筑標高的依據,皮數桿全高繪制誤差為±2mm。7.2.3皮數桿的設置位置應選在建筑物各轉角及施工流水段分界處,相鄰間距不宜大于15m,立桿時先用水準儀抄平,標高線允許誤差為±2mm。7.2.4各施工層墻體砌筑到一步架高度后,應測設500mm(或1000mm)水平線,作為結構、裝修施工的標高依據,相鄰標高點間距不宜大于4m,水平線允許誤差為±3mm。7.3.1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測量的內容包括:裝配式框架、現澆框架、框架一剪力墻、剪力墻等結構形式的施工測量。7.3.2鋼筋混凝土構件進場后,檢查其幾何尺寸的允許誤差應符合表7.3.2的規定。表7.3.2構件幾何尺寸允許誤差長度梁柱寬度梁柱高度梁柱7.3.3預制梁柱安裝前,應在梁兩端與柱身三面分別彈出幾何中線或安裝線,彈線允許誤差為±2mm。7.3.4預制柱安裝前,應檢查結構中支承埋件的平面位置與標高,其允許誤差應符合表7.3.4的規定,并繪簡圖記錄誤差情況。表7.3.4結構支承埋件允許誤差允許誤差(mm)中心位置07.3.5預制柱安裝時,應用兩臺經緯儀,在相互垂直的軸線上同時檢測構件安裝的垂直度,當觀測面為不等截面時,經緯儀應安置在軸線上;當觀測面為等截面時,經緯儀可不安置在軸線上,但儀器中心至柱中心的直線與軸線的水平夾角不得大于7.3.6柱頂面的梁或屋架位置線,應以結構平面軸線為準測設,允許誤差應符合本章表7.1.5的規定。7.3.7預制梁安裝后,應對柱身垂直度進行復測,并做記錄。7.3.8在現澆混凝土結構中,墻、柱鋼筋綁扎完成后,應在豎向主筋上測設標高,并用油漆標注,作為支模與澆灌混凝土高度的依據,測法及允許誤差應符合本章第7.1.8條的規定。7.3.9現澆柱支模后,應用經緯儀檢測模板垂直度,測法及允許誤差應符合本章第7.3.5條的規定。7.4.1模板組裝前,應根據建筑物軸線控制樁在基礎頂面放線,測法及各項允許誤差應符合本章第7.1.7條的規定。7.4.2滑模施工過程中檢測模板垂直度的儀器、設備,可根據建筑物高度與施工現場條件選用經緯儀、線錘、激光鉛垂儀等,其相對誤差不應大于1/10000。7.4.3模板垂直度的檢測應設觀測站,當采用經緯儀檢測時,應設置在軸線控制樁上;當采用激光鉛垂儀檢測時,應設置在結7.4.4在滑升過程中,每滑升一個澆灌層高度應自檢一次,每次交換班時,應全面檢查一次,并記錄結構垂直、扭轉與截面尺寸等偏差數值,作為模板糾偏的依據。7.4.5模板滑升之前,應在結構豎向鋼筋上測設統一標高點,作為測量門窗口與頂板支模高度的依據,測法及允許誤差應符合本章第7.1.8條的規定。7.4.6各層室內水平線的測設,在逐間引測后,應與該層的起始標高點校核,允許誤差為±3mm。細部軸線、柱邊線等,其各項允許誤差應符合本章表7.1.7的7.5.2預制柱安裝測量,應符合本章第7.3.5條的有關規定。7.5.3現澆柱施工時,應用經緯儀檢測模板的垂直度,允許誤差應符合本章表7.1.5的規定。7.5.4樓板制作時,應在胎膜上抄平彈線,標高允許誤差為7.5.5各層樓板提升施工前,應在每根柱上抄平彈線,作為測7.5.6樓板提升施工前,應復測每根柱的豎向偏差,并繪制方向偏差圖。7.5.7樓板提升過程中,應用經緯儀檢測柱身豎向偏移與樓板水平位移情況,并做好記錄。8工業建筑施工測量8.1.1工業建筑施工測量的主要內容包括:1km2以內的中、小型工業建筑的新建與改、擴建工程的施工測量。8.1.2工業建筑施工測量平面控制網的坐標系統應與設計坐標8.1.3工業建筑施工測量高程控制網應以設計給定的高程依據點為準進行布網與聯測。8.1.4廠房定位、廠區管線、變形測量與竣工測量等除應遵守本規程規定外,還應滿足相關專業、行業的特殊要求。8.2.1廠區平面控制網的測設應符合本規程第4章的規定,布設方格網時,宜選一級或二級,控制網的主軸線應與主要建筑物的軸線平行。8.2.2廠區高程控制網的測設應符合本規程第5章的規定,廠區高程控制網宜選三等或四等水準測量。8.2.3廠區控制網的樁點應按本規程附錄C的要求埋設,并做好保護工作。8.3廠房施工測量8.3.1廠房平面控制網的測設應符合本規程表4.3.2中一級或二級的規定。8.3.2基礎施工測量應以廠房平面控制網為依據,基礎位置線與標高線的允許誤差應符合本規程第6.2、6.4節的規定。8.3.3主體結構施工前,應對基礎的平面位置與標高進行實測,并記錄誤差值。8.3.4根據廠房平面控制網將縱、橫向柱軸線測設在各柱基杯口上,允許誤差為士3mm。8.3.5根據廠區高程控制網將-600mm水平線測設在各柱基杯口內,允許誤差為±3mm。8.3.6廠房梁柱安裝應符合本規程第7.3節的規定,預制柱初步固定后,用經緯儀檢測其垂直度,不得超過施工允許誤差。8.3.7吊車梁與軌道安裝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吊車梁安裝測量中,應在梁頂和兩端劃出中線,牛腿上吊車梁安裝中線宜采用平行借線法測設,測設前應先校核跨距,允許誤差為±2mm,吊車梁中線允許誤差為±3mm;2根據廠房平面控制網,將吊車軌道中線投測至吊車梁上,允許誤差為±2mm,中間加密點的間距不得超過柱距的二倍,允許誤差為±2mm,并將各點平行引測于牛腿頂部的柱子側面,作為軌道安裝的依據;3軌道安裝中線應在屋架固定后測設;4軌道安裝前應用吊鋼尺法把標高引測至高出軌面500mm的柱子側面,允許誤差為±2mm。8.3.8屋架安裝后應實測屋架垂直度、節間平直度、標高、撓度(起拱)等并做記錄。8.4改、擴建施工測量8.4.1廠區進行改、擴建施工測量,應以原廠區控制點為依據,恢復廠區平面控制網,其精度不應低于原控制網精度,若原控制網保存良好,且改、擴建區不大于原廠區的1/3時,可對原控制網進行恢復與擴展,擴展控制點應與原控制網組成新控制網,一并進行整體平差計算。8.4.2無法恢復原廠區平面控制網時,可在改、擴建區布設導線網作為平面控制,導線測量應符合本規程表4.2.4的規定。8.4.3廠房進行改、擴建施工測量,應以原廠房平面控制點為依據,恢復、擴展廠房平面控制網。8.4.4若原廠房無平面控制點,可根據以下依據重建廠房平面1有行車軌道的廠房,應以現有行車軌道中線為依據;2廠房內主要設備與改、擴建后的設備有聯動或銜接關系時,應以現有設備中線為依據;3廠房內若無行車軌道及聯動或銜接設備時,應以廠房柱8.4.5恢復、擴展或重建廠房平面控制網時,測量精度不應低8.4.6廠房改、擴建標高測量應以廠房內的標高點為依據,若廠房內無標高點時,可根據以下依據施測:1有行車軌道的廠房,應以軌道的實測平均標高為依據;2廠房內主要設備在改、擴建中與原有設備有聯動或銜接關系時,應以原有設備安裝基準點或設備底座標高為依據;3廠房內無行車及聯動設備時,應以廠區水準點為依據。8.5廠區鐵路專用線施工測量8.5.1根據廠區平面控制網,以相應的廠房平面控制網精度測設鐵路專用線的進廠起點、路線交點(JD)、曲線起點(ZY)、曲線中點(QZ)、曲線終點(YZ)、道岔的岔心及路線終端,延長到廠房內的支線,應以廠房平面控制網為依據定位。路線定位后,應用經緯儀以一測回檢測轉角α,測角允許誤差:使用DJ2級儀器為±15",使用DJ6級儀器為±20"。8.5.2中樁的間距,直線上不應大于50m,圓曲線上宜為20m,中樁樁位測量的允許誤差:縱向為1/2000,橫向為±25mm。8.5.3曲線輔點的測設,可采用極坐標法或支距法,曲線測量的允許誤差:縱向為1/2000,橫向為±50mm。8.5.4中樁高程測量,應根據廠區高程控制網用附合水準路線9建筑裝飾與設備安裝施工測量9.1.1建筑裝飾與設備安裝施工測量的主要內容包括:室內地面面層施工、吊頂與屋面施工、墻面裝飾施工、玻璃幕墻和門窗安裝、電梯和管道安裝等工程的施工測量。9.1.2建筑裝飾與設備安裝施工測量前應查閱施工圖紙,了解設計要求,驗算有關測量數據,核對圖上坐標和高程系統與施工現9.1.3建筑裝飾與設備安裝施工測量的技術要求應符合下列1室內外水平線測設每3m距離的兩端高差應小于1mm,同一條水平線的標高允許誤差為±3mm;2室外鉛垂線,采用經緯儀投測兩次結果較差應小于2mm,當垂直角超過40°時,可采用陡角棱鏡或彎管目鏡投測;3室內鉛垂線,可采用線錘、激光鉛垂儀或經緯儀投測,其相對誤差應小于H/3000;4對于精度要求較低的一般裝飾與安裝工程的施工測量,上述各項誤差可放寬1/2~1倍。9.2室內地面面層施工測量9.2.1在建筑物四周墻面與柱子上測設出500mm或1000mm水平線,作為室內地面面層施工的標高控制線,并用水準儀或激光掃平儀檢測基層標高。9.2.2按設計要求在基層上以十字直角定位線為基準彈線分格,量距相對誤差應小于1/10000,測設直角的誤差應小于±20"。9.2.3檢測標高與水平度時,檢測點間距:大廳宜小于5m;房間宜小于2m或按施工交底要求實施。9.2.4現制水磨石地面施工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根據500mm水平線檢查基層頂面標高;2檢查房間墻面的方正度;3按設計要求在基層面上以+字直角定位線為基準彈線分格(無特殊要求時,分格間距為1m)。在分格銅條或玻璃條固定后,要檢測其頂面標高;4在正式開磨后,隨時監測磨石面的標高與水平度是否符合水平控制線。9.2.5人造石飾面板(大理石、馬賽克、預制水磨石、缸磚等)預制塊地面施工測量,應在基層面上彈分格線,在縱橫兩個方向上排好尺寸,根據確定后的塊數和縫寬在基層面上彈縱橫控制線。每隔一至四塊彈一條控制線,并嚴格控制方正。9.2.6塑料地面施工測量,應在基層面上彈十字直角定位線或對角定位線。如地面磚不合房間尺寸,應沿墻面四周或兩邊彈出200~300mm鑲邊線。塑料地面磚鋪貼后,從500mm水平線向下量350mm四周交圈彈踢腳線上口墨線。9.2.7木制地板施工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每5~10根龍骨彈一道龍骨控制線;2檢查龍骨標高、平整度,允許誤差為±3mm;3長條地板從靠門口較近的一邊開始鋪釘,每釘600~800mm寬要彈線找直修正(彈在已釘好的板條上);4拼花地板鋪設前,房間先彈出十字直角定位線,后彈周圈邊線(以300mm為宜)。長寬相差應小于100mm;5鋪人字地板先彈出房間的十字直角定位線,再彈圈線,圈邊四周必須一致。9.3吊頂和屋面施工測量9.3.1吊頂施工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以0.5m水平線為依據,用鋼尺量至吊頂設計標高,沿墻四周彈水平控制線;2在頂板上彈十字直角定位線,其中一條與外墻面平行,十字線按實際空間勻稱確定,直線點標在四周墻上;3對具有天花藻井及頂棚懸吊設備、燈具及裝飾物比較復雜的吊頂,在大廳吊頂前將其設計尺寸,在其鉛垂投影的地面上,按1:1放出大樣后投到頂棚上,移動龍骨至適當位置或以頂棚十字定位線為基礎,向四周擴展等距方格網來控制頂棚懸吊設備及裝飾物的相互位置關系。9.3.2屋面施工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檢查各向流水實際坡度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并測定實際2在屋面四周測設水平控制線及各向流水坡度控制線;3卷材防水層面要測設十字直角控制線。9.4墻面裝飾施工測量9.4.1內墻面裝飾垂直控制線,應按小于1/3000的相對誤差投測,水平控制線的測設要求應符合本章第9.1.3條的規定。9.4.2裝飾墻面按設計需要分格分塊時,應按小于1/10000的相對誤差測量分格線與分塊線。9.4.3外墻面水平控制線的測設應符合本章第9.1.3條的規定。9.4.4外墻面磚、馬賽克的鋪貼應符合下列規定:1在建筑物四角吊出鉛垂鋼絲并牢固地固定,用以控制墻面垂直度、平整度及面磚出墻面的位置,其精度應符合本章第9.1.3條的規定;2根據分格高度及寬度,在底子灰面上彈出若干水平線及垂直線,水平線及垂直線的間距應根據設計要求和面磚尺寸3在遇門窗洞口處要拉橫通線,找出垂直、方正。9.4.5大理石面板的鋪貼:墻面、柱面、門窗套用線錘從上至下找出垂直后在地面上順墻面、柱面等彈出大理石面層外廓線(以50mm為宜),在此基準線上彈出大理石板就位線。9.4.6壁紙或墻布的裱糊:裱糊第一幅壁紙或玻璃纖維墻布前應彈垂直線一道,作為裱糊時的基準線,頂棚壁紙第一幅也要先彈一條基準線。在墻面上彈一圈頂棚標高水平控制線。9.4.7大型壁畫的鋪貼:大型壁畫鋪貼時,在墻面上要彈水平和垂直控制線,其間距依設計需要而定,壁畫出墻面的位置及傾斜度控制線在壁畫的左右兩側用鋼絲固定。9.5玻璃幕墻和門窗安裝測量9.5.1安裝施工測量前應做好以下準備工作:1按裝飾工程平面與標高設計要求,檢測門窗洞口凈空尺寸偏差,并繪圖記錄;2高層建筑外墻面垂直度,每層結構完工后都應檢測,記錄偏差,并繪制平面圖;3建筑主體結構完工后,在有垂直龍骨的主要部位,用懸吊鋼絲法(垂準線法)沿墻面檢測垂直度,并做好記錄和繪制豎9.5.2玻璃幕墻和門窗安裝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在門窗洞口四周彈墻體縱軸線(外墻面控制線),在內外墻面按本章第9.1.3條的要求彈500mm水平控制線,層高、全高允許誤差與結構施工測量精度相同;2建筑高度在60m以下時用DJ6級經緯儀;60m以上時用DJ2級經緯儀進行豎向投測,根據需要在外墻面按本章第9.1.3條的要求彈垂直通線。9.5.3當幕墻隨主體同步進行安裝時,應以控制結構的軸線與標高為準進行安裝幕墻的施工測量。9.5.4控制垂直龍骨可采用激光鉛垂儀或鉛垂吊鋼絲的測法,所用線錘的重量和鋼絲直徑隨高差的增加而增加,應符合表9.5.4的規定。高差(m)懸掛線錘重量(kg)鋼絲直徑(mm)9.5.5幕墻分格軸線的測量放線應與主體結構的測量放線相配合,對其誤差應在分段分塊內控制、分配、消除,不使其累積。9.5.6幕墻與主體結構連接的預埋件,應按設計要求埋設,其測量放線允許誤差:高差為±3mm,埋件軸線為7mm。9.5.7在框架安裝施工時,對幕墻的垂直及立柱位置的正確性應隨時監測、校核。9.6電梯和管道安裝測量9.6.1直升梯(包括觀景梯)安裝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結構施工開始時應做好直升梯安裝的籌備工作,在電梯井底層以結構控制線為準及時量測每層電梯井凈空尺寸,并繪出2采用垂準線法,檢查電梯井中心豎向偏差,并繪制電梯井兩個方向的縱剖面圖;3根據檢查結果提供最佳電梯井凈空尺寸斷面圖;4測設電梯井軌道中心位置,并用鋼絲固定,各條鉛垂線固定后,應分別丈量鉛垂線間距離,兩鉛垂線全高上下較差應小于1mm,鉛垂線的誤差應小于0.7mm/5m;5每層彈500mm(或1000mm)水平控制線,每層梯門套兩邊彈兩條垂直線,其相對誤差應小于1/3000,并確保電梯門坎與門地面水平度一致。9.6.2自動扶梯安裝測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應按平面圖放線,檢測絞車基礎水平度與標高位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并在自動扶梯四個角點測設四個水平點,兩次獨立觀測各點高差之差應小于1mm,四點高差較差應小于2mm;2絞車主軸軸承最低點平面位置及標高與設計位置之差均應小于1mm;3檢測電梯絞車主軸水平度的誤差應小于1/10000軸長。9.6.3管道安裝前,要檢查穿墻、穿層孔洞位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以結構控制線為依據,進行管道安裝測量工作。10特殊工程施工測量10.1.1特殊工程施工測量的主要內容包括:運動場館、影劇院、形體復雜的建(構)筑物、高聳塔型建(構)筑物及鋼結構高層、超高層建筑等建筑工程的施工測量。10.1.2特殊工程的基礎施工測量與一般建筑基礎施工測量方法基本相同。10.1.3特殊工程施工測量,在開工前應由施測單位預先編制施工測量方案,并由測量、施工、設計、建設與監理等單位共同審定、批準后方可實施。10.1.4特殊工程施工測量的平面控制網,應根據建筑群體的整體布局以及工程的特點與精度要求,進行優化設計,選擇測量方法、測量儀器與測量等級,并設計能滿足工程要求的專用測量標志。宜布設為平高控制網。10.1.5特殊工程施工測量的技術資料應包括:工程定位測量記錄、基槽驗線記錄、樓層平面放線記錄、樓層標高抄測記錄、建筑物垂直度與標高觀測記錄、沉降觀測記錄和技術報告。10.2運動場館、影劇院施工測量10.2.1運動場館建筑物平面控制網應與運動場館建筑物整體結構的坐標系統一致,如不一致,應建立坐標換算關系。10.2.2圓形、橢圓形比賽道的平面控制網的布設,應包括其圓心、橢圓的兩焦點以及直線與曲線、曲線與曲線的連接點。10.2.3運動場館比賽道平面細部定位點的測量誤差不應大于建筑施工測量平面點位允許誤差的1/√3。測設的長度誤差應為正號誤差,并符合設計要求。10.2.4運動場館、影劇院建筑物的平面細部定位點及結構曲面細部定位點測設,宜采用全站儀三維坐標法、極坐標法、交會法、偏角法與弦線法等方法,并應使用不同的測量方法或測量細部定位點的間距進行校核,其差值應小于施工測量允許誤差10.2.5細部定位標志點,應根據建筑物的形狀、面層的材料,宜選擇銅質、不銹鋼質等圓形標志,其直徑應小于5mm,標心的十字線刻劃誤差為0.5mm;如鉆圓孔作為標志中心,其孔徑應小于2mm。10.2.6對于矩形運動場館、影劇院建筑物,布設矩形平面控制網時,除對矩形的四個邊角進行測角、測邊外,還應進行對角線的方向與距離的測量,并進行平差求出平面控制點的最或然值位置。10.2.7對于高程精度要求較高的運動場館,布設高程控制網時,宜采用二等水準測量。細部高程點測量的限差應為施工測量10.2.8大型運動場館、大跨度影劇院施工測量使用的主要儀器宜符合表10.2.8的規定。級別經緯儀全站儀水準儀亞毫米級毫米級10.2.9運動場館、影劇院鋼網架結構施工定位測量,對于周邊支承梁或支承柱的測量與其相應的網架拼裝精度應一致。對于整體吊裝或整體滑動安裝的網架,支承點間的距離要顧及到網架吊起后,自重引起的變形。10.2.10特殊運動場館、影劇院鋼結構的施工測量,應首先計算出其鋼結構各節點的三維坐標,并使用全站儀進行各節點的三維坐標定位,其誤差應符合設計要求。10.2.11網架周邊支承梁或支承柱間的距離,宜用全站儀測角、測邊;對于矩形周邊,應測周邊支承梁或支承柱的對角線;對于圓形周邊,應測多邊形的邊及其對角線,然后進行簡易平差,其測量值與設計值之差不應大于10mm。10.2.12網架周邊支承梁或支承柱的實測高程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科學教育與科技創新考核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跨境電商從業資格考試試卷及答案
- 快遞轉租合同協議書模板
- 快餐合作經營協議書范本
- 商會水泥銷售合同協議
- 總代理合作合同協議
- 202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房屋租賃合同標準文本
- 德邦物流聘用合同協議
- 品牌合作協議書合同協議
- 民宿分割銷售合同協議
- 高中數學不等式教學中的認知障礙診斷與干預機制研究
- 2024年西安市曲江第三中學行政人員及教師招聘考試真題
- 《化學鍵的斷裂與形成》課件
- 2025年江蘇泰州市泰興經濟開發區國有企業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東省濟南中考一模英語試題(含答案)
- 廣西《健康體檢重要異常結果管理規范》(材料)
- 2025-2030中國藜麥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駕培行業營銷方案
- 學校校服定制合同協議
- 慢性腎臟病患者管理及一體化治療
- 《半導體集成電路》課件-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制造工藝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