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時1 人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_第1頁
課時1 人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_第2頁
課時1 人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_第3頁
課時1 人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_第4頁
課時1 人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時1人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課時概念剖析本課時的概念為“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等細胞外液共同構成高等動物細胞賴以生存的內環境”,該概念的建構需要以下基本概念或證據的支持:(1)組織液、血漿、淋巴等細胞外液構成細胞生存的內環境。(2)組織液、血漿與淋巴的成分可以相互轉化。概念1細胞外液是人體細胞生活的內環境(閱讀教材P1~5,完成填空)1.活動:觀察血液分層現象,分析血漿的化學成分(1)實驗步驟(2)結果分析2.體液與內環境[辨正誤](1)血漿蛋白和血紅蛋白都屬于內環境。()(2)乳酸脫氫酶催化的化學反應發生在內環境中。()(3)人體紅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境為血漿。()(4)淋巴管、輸尿管、汗腺導管和消化管內的液體都屬于內環境。()(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某同學根據人體局部組織切片觀察的結果,繪制了如圖所示的人體細胞及內環境的示意圖,圖中①~④表示體液的組成。請據圖解答下列問題:(1)圖中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③表示________,④表示________。其中屬于內環境的有________(填寫相關編號)。(2)細胞生活的細胞外液,稱為內環境。寫出人體下列細胞直接生活的具體內環境(用圖中數字表示)。血細胞:____________;淋巴細胞、吞噬細胞:________;毛細血管壁細胞:________;毛細淋巴管壁細胞:________;肝臟細胞:________。【學以致用】例1(2024·嘉興質檢)下列都屬于內環境組成成分的是()①鈣離子、葡萄糖②血紅蛋白、呼吸酶③血漿蛋白、尿酸④CO2、激素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例2(2024·臺州質量評估)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下列可視為物質進入內環境的是()A.變形蟲排出代謝廢物B.O2進入紅細胞C.汗腺排出汗液D.組織細胞釋放CO2內環境及非內環境物質中的2個“認清”1.認清4類內環境的物質2.認清4類非內環境的物質概念2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閱讀教材P6,完成填空)1.血漿、組織液與淋巴之間的關系(1)示意圖(2)概念圖(3)釋義①表示血漿中的成分可以通過__________,進入組織液②表示大部分組織液流回____________③表示少部分組織液進入____________④表示毛細淋巴管匯合成淋巴管,分別匯入________________⑤⑥表示大部分細胞通過細胞膜與________進行物質交換2.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辨正誤](1)組織液通過毛細血管壁與血漿進行物質交換。()(2)血漿和組織液中蛋白質的含量大致相等。()(3)細胞內液只能與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1.(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需體內各個系統的參與,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請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器官或系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據圖描述組織細胞產生的代謝廢物,如尿素和CO2是怎樣從內環境排到體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據圖描述食物中營養物質和O2進入細胞的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某同學由于平時缺乏鍛煉,一次較長時間的徒步運動使其腳掌磨出了“水皰”,但是幾天后“水皰”又消失了。根據上述材料,請回答下列問題:(1)“水皰”中的液體主要是細胞內液,還是組織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水皰”在消失的過程中,其中的液體主要滲入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學以致用】例1(2024·紹興期末調測)人體體液各成分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a、b、c、d分別代表四種體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a中CO2含量一定低于dB.淋巴細胞直接生活的液體環境只有bC.c在全身血管中不斷流動D.d的主要成分包括水、糖原、尿素和胰島素等體液4種主要成分之間關系的完整模型內環境三種主要成分的判斷:“兩進一出”為血漿,“一進兩出”為組織液,“一進一出”為淋巴。例2如圖表示人體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4種器官或系統,①②是有關的生理過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內環境與Ⅰ交換氣體必須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B.①表示Na+、Cl-、葡萄糖等通過擴散進入內環境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膚例3某人因急性腎小球腎炎而出現了全身水腫,檢查發現該患者腎小球水鹽濾過率降低、全身毛細血管壁通透性改變、血漿蛋白含量下降。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患者腎小球水鹽濾過率降低導致其內環境水鹽含量上升B.患者血漿蛋白含量逐漸下降,也會加重組織水腫C.患者毛細血管壁通透性改變,其組織細胞內液滲透壓保持不變D.若使用利尿劑增加尿量、改善腎小球的濾過能力,可緩解患者病情組織水腫的成因分析概念3內環境為細胞提供相對穩定的生存條件(閱讀教材P8~9,完成填空)1.內環境的理化特性2.內環境的相對穩定及其意義細胞代謝的順利進行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的離子濃度和底物濃度等。所以,內環境的相對穩定是細胞正常生存的____________。3.活動:探究血漿對pH變化的調節作用(1)實驗原理通過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加入一定濃度的鹽酸或氫氧化鈉后引起pH的不同變化,對比說明在一定范圍內血漿對pH變化的調節作用。(2)實驗步驟4.結果與結論[辨正誤](1)血漿pH的相對穩定與血漿中存在著NaHCO3和Na2CO3等緩沖對有關。()(2)人體劇烈運動后,由于厭氧呼吸產生乳酸,使血漿pH明顯降低。()(3)血漿中無機鹽產生的滲透壓稱為晶體滲透壓,蛋白質產生的滲透壓稱為膠體滲透壓,血漿的晶體滲透壓高于膠體滲透壓。()1.(科學實驗和探究情境)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盡管位于不同的部位,但是在組成成分上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表為人體血漿、組織液和細胞內液的部分成分及含量統計。除蛋白質的含量以mEq/L為單位外,其他成分以mmol/L為單位。成分血漿組織液細胞內液Na+14214512K+4.34.4139Ca2+2.52.40.001Mg2+1.11.11.6Cl-1041174HCOeq\o\al(-,3)242712HPOeq\o\al(2-,4)/H2POeq\o\al(-,4)22.329蛋白質140.454根據上述材料,請分析回答:(1)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由無機鹽決定。根據上表,你認為決定血漿滲透壓大小的主要是哪兩種無機鹽離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中都含有Na+、K+和Cl-,這三種無機鹽離子在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中的含量有何差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某礦泉水廠家宣稱:“90%的中國人都是酸性體質,酸性體質是百病之源。×××弱堿性水,有效改善酸性體質,幫你堿(撿)回一條命!”根據上述材料,請回答下列問題:(1)人體血漿的pH是多少?酸堿性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人飲用一瓶×××弱堿性水后,其血漿酸堿性并未發生明顯變化。其原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從2003年開始,安徽阜陽100多名嬰兒陸續患上一種怪病,臉大如盤,四肢短小。經國務院成立的專項調查組證實,不法分子用三聚氫胺等替代蛋白質,制造出幾乎不含蛋白質成分的劣質奶粉。長期食用這種劣質奶粉會導致嬰幼兒營養不良,導致“大頭娃娃”出現。根據上述材料,請回答問題:“大頭娃娃”的成因是其血漿蛋白含量減少,血漿滲透壓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水分從滲透壓低的一側轉移到滲透壓高的一側可導致組織液總量________(填“增加”“減少”或“基本不變”),引起組織水腫特別是腦組織水腫。【學以致用】例1(2024·溫州十校聯盟)動物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得機體內部環境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稱為穩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組織液是內環境中最活躍的成分B.血漿中含有酸堿緩沖對,可以維持pH穩定不變C.一次性攝入過多較咸的食物,一定會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無法維持相對穩定D.在人體體溫為37℃時,血漿滲透壓約為770kPa,其滲透壓的大小主要由無機鹽決定血漿pH調節機制模型例2(2024·臺州高二期中)某同學以清水、緩沖液和血漿分別為實驗材料進行“探究血漿是否具有維持pH穩定的功能”的實驗,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起對照作用的是清水組和緩沖液組B.所得結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組C.該實驗結果說明血漿組緩沖物質的緩沖能力是有限的D.圖中的結果表明緩沖液組維持pH穩定的能力強于血漿組探究血漿對pH變化調節作用中的陰性對照與陽性對照感悟真題1.(2017·浙江11月選考,16)下列關于人體細胞與周圍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敘述,正確的是()A.消化道中的營養素經內環境進入細胞B.尿素在排泄系統中被重新吸收進入血液C.肝細胞通過細胞膜直接與血液進行物質交換D.經呼吸系統進入血液的氧氣與血漿蛋白結合并運輸2.(2015·浙江9月選考,14)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的敘述,錯誤的是()A.在劇烈運動時血漿pH相對穩定B.內環境包括血液、組織液和淋巴C.內環境中含有抗體和生長激素D.內環境穩態是細胞正常生存所必需的3.(2022·重慶卷)某同學登山后出現腿部肌肉酸痛,一段時間后緩解。查閱資料得知,肌細胞生成的乳酸可在肝臟轉化為葡萄糖被細胞再利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酸痛是因為乳酸積累導致血漿pH顯著下降B.肌細胞生成的乳酸進入肝細胞只需通過組織液C.乳酸轉化為葡萄糖的過程在內環境中進行D.促進乳酸在體內的運輸有利于緩解酸痛4.(2019·全國卷Ⅲ,5改編)下列關于人體組織液的敘述,錯誤的是()A.血漿中的葡萄糖可以通過組織液進入骨骼肌細胞B.肝細胞呼吸代謝產生的CO2可以進入組織液中C.組織液中的O2可以通過擴散進入組織細胞中D.運動時,丙酮酸轉化成乳酸的過程發生在組織液中課時1人體細胞生活在內環境中概念1自主建構1.(1)抗凝劑(2)血漿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蛋白質2.細胞內液血細胞組織細胞辨正誤(1)×提示:血紅蛋白位于紅細胞內部,屬于細胞內液,不屬于內環境。(2)×提示:乳酸脫氫酶催化厭氧呼吸,發生在細胞溶膠中。(3)√(4)×提示:輸尿管、汗腺導管和消化管內的液體屬于外界環境。合作探究(1)淋巴細胞內液組織液血漿①③④(2)④①或④④和③①和③③學以致用例1C[①鈣離子、葡萄糖均屬于血漿成分,②血紅蛋白屬于紅細胞內的物質,呼吸酶屬于細胞內的物質,③血漿蛋白屬于血漿成分,尿酸是組織細胞的代謝產物,釋放到內環境中,④CO2和激素屬于血漿中的物質,綜合分析,①③④屬于內環境的物質,C正確。]例2D[變形蟲排出代謝廢物,代謝廢物直接進入的是外界環境,A錯誤;O2進入紅細胞,是直接進入細胞內液,B錯誤;汗腺排出汗液是進入外界環境,C錯誤;組織細胞釋放CO2,CO2直接進入組織液,組織液是內環境,D正確。]概念2自主建構1.(3)毛細血管壁毛細血管毛細淋巴管左、右鎖骨下靜脈組織液辨正誤(1)√(2)×提示:血漿中蛋白質的含量遠大于組織液中的含量。(3)×提示:血細胞等可與血漿進行物質交換。合作探究1.(1)提示:a.消化系統,b.呼吸系統,c.泌尿系統,d.循環系統。(2)提示:代謝廢物(如尿素)經循環系統和泌尿系統、皮膚等排出體外,CO2經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從內環境排到體外。(3)提示:食物中的營養物質進入細胞的過程:消化系統的消化、吸收→循環系統的運輸→進入組織液(或血漿或淋巴)→進入細胞。空氣中的O2進入細胞的過程:呼吸系統的吸入→循環系統的運輸→進入組織液(或血漿或淋巴)→進入細胞。2.(1)提示:組織液。(2)提示: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學以致用例1C[a(細胞內液)中CO2含量一般高于d(組織液),因為CO2需要通過擴散離開細胞,A錯誤;淋巴細胞直接生活的液體環境除了b(淋巴)還有c(血漿),B錯誤;c(血漿)在全身血管中不斷流動,C正確;d(組織液)的主要成分不包括糖原,D錯誤。]例2B[通過分析題圖可知,Ⅰ是呼吸系統,Ⅱ是消化系統,Ⅲ是泌尿系統,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膚。消化道內的Na+、Cl-、葡萄糖等通過主動轉運被吸收進入內環境,B錯誤;皮膚有排泄作用,皮膚中的汗腺通過分泌汗液來排出代謝廢物,D正確。]例3C[患者毛細血管壁通透性改變,影響血漿與組織液之間的物質交換,組織細胞內液滲透壓會出現波動,C錯誤。]概念3自主建構1.377.35~7.45水溶質微粒無機鹽2.合適的溫度適宜的pH必要條件3.(1)清水緩沖液血漿(2)pH酸或堿的滴數4.緩沖對辨正誤(1)×提示:血漿中存在的緩沖對有H2CO3和NaHCO3等,而NaHC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