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復習二輪專題突破(十二)“能量與動量”創新性考法專練(解析版)_第1頁
2025年高考復習二輪專題突破(十二)“能量與動量”創新性考法專練(解析版)_第2頁
2025年高考復習二輪專題突破(十二)“能量與動量”創新性考法專練(解析版)_第3頁
2025年高考復習二輪專題突破(十二)“能量與動量”創新性考法專練(解析版)_第4頁
2025年高考復習二輪專題突破(十二)“能量與動量”創新性考法專練(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解析:(十二)“能量與動量”創新性考法專練1.如圖所示,空間中分布有垂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磁感應強度為B,有一質量為M、電荷量為q(q>0)的粒子靜止在O點。某時刻,該粒子炸裂成P、Q兩部分,P粒子質量為eq\f(M,3)、電荷量為eq\f(q,3),Q粒子質量為eq\f(2M,3)、電荷量為eq\f(2q,3)。不計粒子重力,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P粒子與Q粒子運動半徑之比r1∶r2=2∶1B.P粒子與Q粒子運動半徑之比r1∶r2=1∶2C.P粒子與Q粒子運動周期之比T1∶T2=2∶1D.P粒子與Q粒子運動周期之比T1∶T2=1∶2解析:選A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有eq\f(M,3)vP-eq\f(2M,3)vQ=0,可得vP∶vQ=2∶1,P、Q粒子在磁場中做勻速圓周運動,則有eq\f(q,3)vPB=eq\f(M,3)·eq\f(vP2,r1),eq\f(2q,3)vQB=eq\f(2M,3)·eq\f(vQ2,r2),解得r1∶r2=2∶1,A正確,B錯誤;根據T1=eq\f(2πr1,vP),T2=eq\f(2πr2,vQ),結合上述解得T1∶T2=1∶1,C、D錯誤。2.如圖所示為靜電噴漆示意圖,由噴嘴K噴出的油漆,形成帶負電的霧狀液滴(初速度可忽略不計),經A與K間的電場加速后奔向陽極A(被漆零件)并附著在上面。若A與K間的電壓為U,噴漆裝置的耗電功率為P,在時間t內噴嘴噴出的油漆質量為m,則油漆對零件表面的壓力是()A.eq\r(\f(2m,Pt))B.eq\r(\f(2m,Ut))C.eq\r(\f(2mP,t))D.eq\r(2mUPt)解析:選C設單位時間內噴出的油漆的質量為m0,這些油漆所帶電荷量為q0,油漆噴到零件上時的速度大小為v,則根據動能定理有q0U=eq\f(1,2)m0v2,其中m0=eq\f(m,t),油漆噴到零件上時的動量p=m0v=eq\r(2q0m0U),由于油漆噴到零件上后便附著在上面,即末速度為零,根據動量定理可得F=eq\f(Δp,Δt),解得單位時間內油漆對零件的平均作用力為F=eq\r(2q0m0U),根據I=eq\f(q,t),則在單位時間內得I=q0,因此有F=eq\r(2q0m0U)=eq\r(2m0IU)=eq\r(\f(2mP,t)),故選C。3.(多選)某國際科研小組首次在實驗中觀察到了中子衰變的新方式——放射β衰變,即一個自由中子衰變成質子(eq\o\al(1,1)p)和電子(eq\o\al(0,-1)e)同時放出質量可視為零的反中微子(eq\o\al(0,0)νe)。該科研成果對粒子物理的研究有重要意義。已知電子質量me=9.1×10-31kg=0.51MeV/c2,中子質量mn=939.57MeV/c2,質子質量mp=938.27MeV/c2(c為光速,不考慮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若某次一個靜止的中子衰變中放出的質子動量p=3×10-8MeV·s·m-1。則()A.強相互作用是中子衰變成質子和電子的原因B.中子衰變的核反應式為eq\o\al(1,0)n→eq\o\al(1,1)p+eq\o\al(0,-1)e+eq\o\al(0,0)νeC.中子衰變過程中電子和反中微子的總動能約為0.7468MeVD.中子衰變過程中放出的質子和電子,兩者的動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選BC弱相互作用是中子衰變成質子和電子的原因,A錯誤;中子衰變的核反應式為eq\o\al(1,0)n→eq\o\al(1,1)p+eq\o\al(0,-1)e+eq\o\al(0,0)νe,B正確;中子衰變過程中釋放的能量為ΔE=(mn-me-mp)c2=0.79MeV,一個靜止的中子衰變過程中放出的質子動能為Ekp=eq\f(p2,2mp)=eq\f(3×10-82×3×1082,2×938.27)MeV≈0.0432MeV,中子衰變過程中電子和反中微子的總動能約為ΔE-Ekp=0.7468MeV,C正確;中子衰變前速度為零,動量為零,衰變后反中微子具有一定速度,動量不為零,則質子和電子兩者的動量不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錯誤。4.已知一滴雨珠的重力可達蚊子體重的幾十倍,但是下雨時蚊子卻可以在“雨中漫步”。為研究蚊子不會被雨滴砸死的訣竅,科學家用高速相機拍攝并記錄蚊子的運動情況,研究發現蚊子被雨滴擊中時并不抵擋雨滴,而是與雨滴融為一體,順應雨滴的趨勢落下,隨后迅速側向微調與雨滴分離。已知蚊子的質量為m,初速度為零;雨滴質量為50m,擊中蚊子前豎直勻速下落的速度為v,蚊子與雨滴的作用時間為t,以豎直向下為正方向。假設雨滴和蚊子組成的系統所受合外力為零。則()A.蚊子與雨滴融為一體后,整體的速度大小為eq\f(1,51)vB.蚊子與雨滴融為一體的過程中,雨滴的動量變化量為eq\f(50,51)mvC.蚊子與雨滴融為一體的過程中,蚊子受到的平均作用力為eq\f(50mv,51t)D.若雨滴直接砸在靜止的蚊子上,蚊子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將變小解析:選C蚊子與雨滴融為一體的過程中,根據動量守恒定律有50mv=51mv共,解得v共=eq\f(50,51)v,A錯誤;雨滴的動量變化量為Δp=50m(v共-v)=-eq\f(50,51)mv,B錯誤;設蚊子受到的平均作用力為F,根據動量定理有Ft=mv共,解得F=eq\f(50mv,51t),C正確;若雨滴直接砸在靜止的蚊子上,蚊子與雨滴的作用時間變短,雨滴的動量變化量變大,則雨滴受到的平均作用力將變大,蚊子受到的平均作用力也變大,D錯誤。5.(多選)如圖所示,五人制足球比賽的球門高2m,寬3m。在某次比賽中,一同學在球門前2.5m處的O點將足球射向球門,足球在運動的最高點恰好擊中球門橫梁中點P。足球經過橫梁反彈后,垂直CD的速度分量大小變為原來的0.6倍,平行CD的速度分量不變,落在Q點。已知BO垂直AB,足球質量為0.4kg,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足球的初速度大小為eq\f(7\r(5),2)m/sB.落地時的速度大小為eq\f(21\r(5),10)m/sC.落地點Q與O的距離為eq\r(10)mD.橫梁對足球的沖量大小為eq\f(\r(10),5)N·s解析:選AC從O到P點有vy2=2gh,h=eq\f(1,2)gt2,x=eq\r(2.52+1.52)m=vxt,足球的初速度大小為v0=eq\r(vx2+vy2)=eq\f(7\r(5),2)m/s,故A正確;足球經過橫梁反彈后,垂直CD的速度分量大小變為原來的0.6,平行CD的速度分量不變,設速度與CD夾角為θ,則tanθ=eq\f(5,3),根據幾何關系v⊥=0.6vxsinθ,v∥=vxcosθ,vx′=eq\r(v⊥2+v∥2)=eq\f(3,2)eq\r(5)m/s,落地過程有豎直方向h=eq\f(1,2)gt2,vy=gt,水平方向x′=vx′t,落地時的速度大小為v′=eq\r(vx′2+vy2)=eq\f(\r(205),2)m/s,故B錯誤;因為反彈后兩方向速度分量大小相等,所以反彈后速度方向與CD夾角為45°,落地點Q與O的距離為d=eq\r(OB-x′sin45°2+x′cos45°+xcosθ2)=eq\r(10)m,故C正確;對碰撞過程根據動量定理得I=Δp=m×0.6vxsinθ-(-m×vxsinθ)=eq\f(4,5)eq\r(10)N·s,故D錯誤。6.2022年北京冬奧會我國運動員在冰壺比賽中取得了新的突破。比賽中運動員用腳蹬固定的起踏器后和冰壺一起前進,在前擲線處將冰壺脫手。按比賽規則,隊友可以用毛刷在冰壺滑行前方來回摩擦冰面,減小冰面的動摩擦因數來調節冰壺的運動,使其到達理想位置。已知冰壺質量m=20kg,運動員質量M=70kg,重力加速度g10m/s2。(冰面視作水平面,冰壺視為質點)(1)在某次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離開起踏器時他和紅色冰壺的速率v1=2m/s,已知運動員和起踏器相互作用的時間t=2.0s,求此過程中運動員(包含冰壺)在水平方向所受平均作用力的大小F;(2)若紅色冰壺沿直線運動到距營壘中心x0=5m處時速度v2=1.8m/s,隊友通過在其滑行前方持續摩擦冰面,使冰壺與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變為原來的90%,冰壺滑過被毛刷摩擦過的冰面后以v3=1.2m/s的速度與靜止在營壘中心、質量相等的藍色冰壺發生對心碰撞,碰后無人再用毛刷摩擦冰面,藍色冰壺以v4=1.0m/s的速度向前滑行。求碰撞后紅色冰壺的滑行距離x。解析:(1)對運動員和冰壺整體進行分析,根據動量定理得Ft=(m+M)v1,解得F=90N。(2)設冰壺與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紅色冰壺與藍色冰壺碰撞前,根據動能定理得-0.9μmgx0=eq\f(1,2)mv32-eq\f(1,2)mv22,解得μ=0.02設碰撞后紅壺的速度為v5,紅壺和藍壺碰撞過程動量守恒,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3=mv4+mv5,解得v5=0.2m/s根據動能定理得-μmgx=0-eq\f(1,2)mv52,解得x=0.1m。答案:(1)90N(2)0.1m7.如圖,半徑R=0.25m的光滑圓弧軌道的左端A與圓心O等高,B為圓弧軌道的最低點,圓弧軌道的右端C與一傾角θ=37°的粗糙斜面相切。一質量m=1kg的小滑塊從A點正上方h=1m處的P點由靜止自由下落。已知滑塊與粗糙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0.75,不計空氣阻力,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滑塊運動到B點時的速度和向心加速度;(2)滑塊在粗糙斜面上向上滑行的最大距離;(3)分析說明滑塊能否再次通過B點。解析:(1)滑塊由P運動到B過程中,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有mg(h+R)=eq\f(1,2)mvB2,解得vB=eq\r(2gh+R)=5m/s方向過B點的切線向右;滑塊在B點的向心加速度為aB=eq\f(vB2,R)=eq\f(52,0.25)m/s2=100m/s2方向由B指向O。(2)滑塊由B運動到C過程中,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有eq\f(1,2)mvB2=mg(R-Rcosθ)+eq\f(1,2)mvC2解得vC=2eq\r(6)m/s設滑塊沿斜面上滑時加速度為a,則mgsinθ+μmgcosθ=ma,解得a=12m/s2滑塊在斜面上向上滑行的最大距離為x=eq\f(vC2,2a)=1m。(3)滑塊滑至斜面最高點時,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為mgsinθ=6N在斜面上滑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為f=μmgcosθ=6N又最大靜摩擦力略大于滑動摩擦力,即f靜>f,所以f靜>mgsinθ,因此滑塊將停在斜面上,不能再次通過B點。答案:(1)5m/s,方向過B點的切線向右100m/s2,方向由B指向O(2)1m(3)不能,理由見解析8.如圖所示,一質量M=2kg、長度L=4.75m的“”形木板靜止在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為一豎直薄擋板。距木板右端d=1.25m處放置一質量m=1kg的小物塊,一質量也為m=1kg、表面光滑的小球以v0=8m/s的初速度從木板右端滑上木板后與物塊發生正碰。物塊與小球均可視為質點,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μ1=0.4,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2=0.2,所有碰撞均是彈性碰撞且時間極短,g取10m/s2,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求:(1)小球與物塊碰撞后瞬間物塊的速度大小;(2)小球從木板上掉落時物塊的速度大小;(3)木板運動的時間。解析:(1)小球與物塊碰撞時,由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得mv0=mv1+mv2,eq\f(1,2)mv02=eq\f(1,2)mv12+eq\f(1,2)mv22解得v1=0,v2=v0=8m/s即碰撞后瞬間物塊的速度大小為8m/s。(2)碰后小球靜止,物塊向左以初速度v2=8m/s滑動,因物塊給木板的摩擦力為f1=μ1mg=4N木板受地面的最大靜摩擦力為fm=μ2(2m+M)g=8N可知木板靜止,物塊向左做勻減速運動,到達左側擋板時速度為v3,則eq\f(1,2)mv32-eq\f(1,2)mv22=-μ1mg·(L-d)解得v3=6m/s與擋板碰后,設物塊速度為v4,木板速度為v5,則mv3=mv4+Mv5,eq\f(1,2)mv32=eq\f(1,2)mv42+eq\f(1,2)Mv52解得v4=-2m/s,v5=4m/s隨后物塊向右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a1=μ1g=4m/s2木板向左減速運動,加速度大小為a2=eq\f(μ1mg+μ22m+Mg,M)=6m/s2當木板向左運動d=1.25m時小球從木板上滑落,則v62-v52=-2a2d,解得v6=1m/s所用時間t1=eq\f(v5-v6,a2)=0.5s此時物塊的速度v7=|v4|-a1t1=0即小球從木板上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