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化學滬教版九年級期中必刷常考題之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_第1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化學滬教版九年級期中必刷常考題之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_第2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化學滬教版九年級期中必刷常考題之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_第3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化學滬教版九年級期中必刷常考題之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_第4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化學滬教版九年級期中必刷常考題之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7頁(共47頁)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化學滬教版(2024)九年級期中必刷常考題之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一.選擇題(共11小題)1.(2024秋?巴彥縣校級期末)如圖是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a、b都屬于易溶性物質 B.將a、b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從t℃降溫至0℃,析出晶體的質量a比b多 C.在t℃時,a、b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D.當a中含有少量b時,可以用降溫結晶法提純a2.(2024秋?文登區期末)如圖為甲、乙兩物質(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T1℃時,等質量的甲和乙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相同 B.T4℃時,分別將等質量的甲和乙溶于水配成飽和溶液,所得甲溶液的質量大于乙溶液的質量 C.T2℃時,乙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49% D.T3℃時,等質量的甲和乙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析出相同質量的固體3.(2024秋?鄲城縣期末)甲、乙兩種固體物質(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結合圖示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1℃時,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 C.t1℃時,將10g甲加入100g水中可得到飽和溶液 D.將等質量的甲和乙的溶液從t2℃降溫到t1℃時,析出晶體的質量甲大于乙4.(2024秋?平邑縣期末)甲、乙、丙三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1所示,如圖2是選用圖1中某種固體進行實驗時的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2試管中固體對應圖1中的丙 B.t2℃時,甲、乙兩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 C.t3℃時,將40g甲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約為44% D.將甲、乙、丙飽和溶液從t3℃降溫到t1℃,所得到溶液的質量分數:乙>甲>丙5.(2025?李滄區模擬)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點表示的溶液有硝酸鉀固體析出 B.b點表示的溶液能夠繼續溶解硝酸鉀固體 C.c點表示的溶液恒溫蒸發少量水,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 D.a、b、c三點表示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大小順序為a>b>c6.(2024秋?澤州縣期末)硝酸鉀是一種重要的化學肥料。如圖是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及一定質量硝酸鉀溶液從①降溫到④的過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60℃時該溶液質量為206克 B.②→③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 C.④中溶質質量分數為31.6% D.①②③④硝酸鉀溶液均飽和7.(2024秋?棲霞市期末)如圖為KCl和Na2CO3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T2℃時,Na2CO3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49% B.將Na2CO3的飽和溶液由T3℃降溫至T1℃的過程中,一直有固體不斷析出 C.T4℃時,分別將等質量的KCl和Na2CO3溶于水配成飽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質量前者大于后者 D.KCl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可采取控制溫度T3℃以上降溫結晶、過濾的方法8.(2024秋?霸州市期末)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t3℃時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t2℃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C.將t1℃時丙的飽和溶液加熱至t3℃,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 D.將t3℃時甲、乙、丙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為丙>乙>甲9.(2025?遼寧模擬)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T1℃時,20gKNO3加入50g水中得到70g溶液 B.T2℃時等質量的KCl和KNO3溶液中水的質量相等 C.若將等質量的KCl和KNO3飽和溶液從T1℃升高到T2℃,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D.將a點時的KNO3溶液轉化成b點時的KNO3溶液,其方法可以是加入一定量的KNO310.(2025?包河區校級開學)甲、乙、丙三種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如表。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溫度/℃0306090溶解度/g甲13.345.8110202乙35.536.037.138.1丙0.180.160.120.08A.固體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B.30℃時,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是甲>乙>丙 C.甲、乙兩種物質溶解度相等的溫度范圍是30℃~60℃之間 D.分別將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由60℃降溫到0℃,溶液中溶質質量:甲>乙11.(2025?長寧區一模)4%硼酸洗液在生活中有廣泛用途,進行如下實驗配制4%硼酸溶液(如表為硼酸的溶解度)。實驗步驟實驗操作實驗結果溫度(℃)硼酸的溶解度(g/100g水)I10℃時,取4.0g硼酸,加入46mL水硼酸部分溶解103.65Ⅱ升溫至40℃硼酸完全溶解204.87Ⅲ繼續加入50mL水配置完成408.9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硼酸的溶解度為3.65g/100g水 B.可通過充分攪拌使步驟Ⅰ中的硼酸完全溶解 C.步驟Ⅱ中所得溶液的濃度為8% D.所得溶液在20℃時會析出固體,濃度減小二.填空題(共6小題)12.(2024秋?榆陽區期末)圖1為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1)10℃時,乙的溶解度(填“>”、“<”或“=”)甲的溶解度。(2)20℃時,向50g水中加入30g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填最簡整數比)。(3)30℃時,將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20℃,所得溶液的質量:甲(填“>”、“<”或“=”)乙。(4)取乙進行如圖2所示實驗,燒杯中溶液屬于飽和溶液的是(填字母)。13.(2025?越秀區校級開學)已知氯化鈉、碳酸鈉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下:溫度/℃010203040溶解度/g氯化鈉3535.53636.537碳酸鈉6101636.550(1)依據上表數據,繪制出了氯化鈉和碳酸鈉的溶解度曲線,圖中能表示碳酸鈉溶解度曲線的是(填“A”或“B”)。(2)圖中兩溶解度曲線相交于M點,此點表示的意義是。(3)40℃時,把50gA物質放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的溶液是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4)生活在鹽湖(主要成分是NaCl和Na2CO3)附近的人們習慣“夏天曬鹽(NaCl)、冬天撈堿(Na2CO3)。請你解釋“冬天撈堿”的原因。14.(2024秋?碑林區校級期末)如表是KNO3、NaCl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溫度/℃0102030405060溶解度/g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NaCl35.735.83636.336.637.037.3(1)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2)如圖1實驗所示,燒杯B和D中屬于飽和溶液的是(填字母)。(3)將圖1實驗B、D燒杯中的混合物全部倒入燒杯C中,充分攪拌后降溫至10℃,C燒杯底部固體質量為g。(4)結合上面溶解度表中的信息,分析在同等條件圖2中X的值為。15.(2024秋?渭南期末)如表是硝酸鉀和氯化鈉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溫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KNO313.331.663.9110.0169.0246.0NaCl35.736.036.637.338.439.8(1)若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填“蒸發結晶”或“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KNO3。(2)60℃時,將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各100g,分別加熱蒸發10g水后,再恢復到60℃,剩余溶液的質量:NaCl溶液(填“>”、“=”或“<”)KNO3溶液。(3)80℃時,進行如圖實驗:①x的數值為。②固體D中的成分是(填化學式)。16.(2025?薊州區校級開學)圖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1)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明顯增大的物質是.(2)20℃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3)t℃時,甲物質的溶解度為.分別在100g水中溶解甲、乙兩種物質達到飽和時,需溶質質量少的是物質.(4)在10℃時,甲物質的溶解度(填“大于”或“小于”)乙物質的溶解度.17.(2024秋?滄州期末)煤化工廢水中含有硝酸鈉、硫酸鈉、氯化鈉,這三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1)℃時,硫酸鈉和氯化鈉的溶解度相等。(2)t1℃時,等質量的硫酸鈉飽和溶液和氯化鈉飽和溶液中,溶劑質量的大小關系:硫酸鈉溶液(選填“<”“>”或“=”)氯化鈉溶液。(3)t1℃時,將60g硝酸鈉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復至原溫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精確到0.1%)。(4)根據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填字母)。A.冷卻熱的硝酸鈉溶液,一定有晶體析出B.降溫可能使飽和的硫酸鈉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C.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少量硝酸鈉,可采用降溫結晶法三.實驗題(共1小題)18.(2024秋?寶山區期末)鹽堿湖地區有“冬天撈堿,夏天曬鹽”的生產經驗,其中“堿”指碳酸鈉,“鹽”指氯化鈉。碳酸鈉、氯化鈉的部分溶解度數據見下表:溫度(℃)0102030406080溶解度(g/100g水)氯化鈉35.735.835.936.136.437.138.0碳酸鈉7.012.521.539.749.046.043.9(1)0℃時,碳酸鈉固體的溶解度是g/100g水。(2)20℃時,將18g氯化鈉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選填“飽和”或“不飽和”)(3)解釋“冬天撈堿”現象的原因。(4)某40.0g碳酸鈉樣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鈉,為進一步提純碳酸鈉。進行如下實驗:①步驟3中操作X的名稱是。②步驟1加入100g80℃的水目的是。③冷卻至0℃,剩余溶液中的溶質為。④步驟2的操作是,目的是。四.解答題(共2小題)19.(2024秋?子洲縣期末)如表是KNO3和NaNO3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溫度/℃020406080溶解度/gKNO313.331.663.9110169NaNO373.88.0104.0124.145.0(1)2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NO3的質量為g。(2)60℃時,對100gKNO3飽和溶液進行如圖操作:①C屬于(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②D、E中所含溶質的質量(填“相等”或“不相等”),A、B、C、E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3)某空心金屬球在溫度為60℃的飽和NaNO3溶液中剛好懸浮,如圖所示。若將該溶液從60℃降至20℃,則該小球將(填“上浮”或“下沉”)。20.(2024秋?白水縣期末)如表是KCl、KNO3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溫度/℃020406080溶解度/gKCl27.634.040.045.551.1KNO313.331.663.9110169(1)40℃時,將20gKCl體溶于75g水中得到KCl溶液,現欲改成配制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需再加入gKCl固體。(2)將mg的KNO3固體加入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緩緩升溫、充分溶解,不同溫度下燒杯中溶液質量如圖1所示。①a、b、c、d四點對應的溶液中,屬于飽和溶液的是(填字母)。②b點對應的溶液質量為g。(3)如圖2所示,試管內是底部有少量KNO3固體的KNO3溶液。向燒杯內的水中加入NaOH固體后,試管內KNO3溶液的質量(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化學滬教版(2024)九年級期中必刷常考題之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BDBDCBDBDBC一.選擇題(共11小題)1.(2024秋?巴彥縣校級期末)如圖是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a、b都屬于易溶性物質 B.將a、b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分別從t℃降溫至0℃,析出晶體的質量a比b多 C.在t℃時,a、b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D.當a中含有少量b時,可以用降溫結晶法提純a【考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物質的溶解性及影響溶解性的因素.【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B【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提純晶體的方法。【解答】解:A、從20℃向上作垂線與兩種曲線的交點,再向縱坐標作垂線,a和b的溶解度都大于10g,所以都屬于易溶物質,故A正確;B、沒指明飽和溶液質量的多少不能判斷析出晶體質量的多少,如果飽和溶液質量相等,析出的a比b多,故B錯誤;C、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的溶質分數=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在t℃時,a、b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在t℃時,aD、a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受溫度影響比較大,所以從溶液中結晶析出的方法是降溫結晶,故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2024秋?文登區期末)如圖為甲、乙兩物質(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T1℃時,等質量的甲和乙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相同 B.T4℃時,分別將等質量的甲和乙溶于水配成飽和溶液,所得甲溶液的質量大于乙溶液的質量 C.T2℃時,乙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49% D.T3℃時,等質量的甲和乙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析出相同質量的固體【考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D【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溫度改變后,溶液中各種成分的變化程度。【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線圖可知,T1℃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則等質量的甲和乙的飽和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相同,T1℃時,甲和乙溶液的狀態不能確定,不能判斷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多少,故A不符合題意;B、由溶解度曲線圖可知,T4℃時,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則等質量的甲和乙溶于水配成飽和溶液,乙溶解需要水的質量大于甲,則所得甲溶液的質量小于乙溶液的質量,故B不符合題意誤;C、由溶解度曲線圖可知,T2℃時,乙的溶解度為49g,即100g的水最多能溶解49g乙物質達到飽和狀態,此時乙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49g100gD、由溶解度曲線圖可知,T1℃、T3℃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則T3℃時,等質量的甲和乙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析出相同質量的固體,故D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2024秋?鄲城縣期末)甲、乙兩種固體物質(均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結合圖示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1℃時,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 C.t1℃時,將10g甲加入100g水中可得到飽和溶液 D.將等質量的甲和乙的溶液從t2℃降溫到t1℃時,析出晶體的質量甲大于乙【考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B【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提純晶體的方法。【解答】解:A、比較溶解度大小,必須有溫度的限制,故A錯;B、t1℃時,甲、乙溶解度曲線交于一點,說明該溫度下,二者溶解度相等,則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故B正確;C、t1℃時,甲的溶解度為2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甲物質,則t1℃時,將10g甲加入100g水中可得到不飽和溶液,故C錯;D、將等質量的甲和乙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到t1℃時,析出晶體的質量甲大于乙,本題沒有指明溶液是否飽和,不能比較析出晶體多少,故D錯。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2024秋?平邑縣期末)甲、乙、丙三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1所示,如圖2是選用圖1中某種固體進行實驗時的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2試管中固體對應圖1中的丙 B.t2℃時,甲、乙兩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 C.t3℃時,將40g甲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約為44% D.將甲、乙、丙飽和溶液從t3℃降溫到t1℃,所得到溶液的質量分數:乙>甲>丙【考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有關溶質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D【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提純晶體的方法。【解答】解:A、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使溫度升高,試管內的原來剩余的固體完全溶解,說明該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圖2試管中固體對應的不可能是圖1中的丙,故A錯誤;B、選項說法沒有指明飽和溶液的質量,則t2℃時甲、乙兩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不一定相等,故B錯誤;C、t3℃時,甲的溶解度為60g,將4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能溶解30g,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0g80g×100%≠D、將等質量的甲、乙、丙飽和溶液從t2℃降溫到t1℃,甲、乙的溶解度減小,有晶體析出,t1℃時乙的溶解度大于甲,丙的溶解度增大,沒有晶體析出,所得到溶液的質量分數:乙>甲>丙,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5.(2025?李滄區模擬)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點表示的溶液有硝酸鉀固體析出 B.b點表示的溶液能夠繼續溶解硝酸鉀固體 C.c點表示的溶液恒溫蒸發少量水,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 D.a、b、c三點表示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大小順序為a>b>c【考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C【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提純晶體的方法。【解答】解:A、在溶解度曲線下面的點表示該物質的不飽和溶液,a點表示的溶液是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沒有固體析出,故A錯;B、b點表示的溶液是硝酸鉀的飽和溶液,且有固體不溶物,不能夠繼續溶解硝酸鉀固體,故B錯;C、c點表示的溶液是剛好飽和溶液,恒溫蒸發少量水,會析出晶體,溶液仍然是飽和溶液,溫度不變,溶解度不變,溶質的質量分數不變,故C正確;D、a、b、c三點表示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大小順序為c>b>a,故D錯。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6.(2024秋?澤州縣期末)硝酸鉀是一種重要的化學肥料。如圖是硝酸鉀的溶解度曲線及一定質量硝酸鉀溶液從①降溫到④的過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60℃時該溶液質量為206克 B.②→③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 C.④中溶質質量分數為31.6% D.①②③④硝酸鉀溶液均飽和【考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B【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①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②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③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通過降溫結晶還是蒸發結晶的方法達到提純物質的目的。【解答】解:A、60℃該溶液恰好飽和,該溫度時,溶解度是106g,但不能判斷該溫度時,該溶液的總質量,故A錯;B、②→③硝酸鉀的溫度降低,所以硝酸鉀的溶解度減小,故B正確;C、④中溶質質量分數為:31.6g131.6g×100%≈D、①是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故D錯。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7.(2024秋?棲霞市期末)如圖為KCl和Na2CO3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T2℃時,Na2CO3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為49% B.將Na2CO3的飽和溶液由T3℃降溫至T1℃的過程中,一直有固體不斷析出 C.T4℃時,分別將等質量的KCl和Na2CO3溶于水配成飽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質量前者大于后者 D.KCl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可采取控制溫度T3℃以上降溫結晶、過濾的方法【考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D【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提純晶體的方法。【解答】解:A、T2℃時,碳酸鈉溶解度是49g,Na2CO3飽和溶液質量分數為49g100g+49g×B、將Na2CO3的飽和溶液由T3℃降溫至T2℃的過程中,不析出固體,故B錯誤;C、T4℃時氯化鉀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鈉,分別將等質量的KCl和Na2CO3溶于水配成飽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質量前者小于后者,故C錯誤;D、KCl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可采取控制溫度T3℃以上降溫結晶、過濾的方法,是因為T3℃以上時,氯化鉀和碳酸鈉的溶解度都是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并且氯化鉀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碳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8.(2024秋?霸州市期末)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t3℃時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t2℃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C.將t1℃時丙的飽和溶液加熱至t3℃,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 D.將t3℃時甲、乙、丙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為丙>乙>甲【考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B【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提純晶體的方法。【解答】解:A、通過分析溶解度曲線可知,t3℃時,乙和丙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確;B、t2℃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液的狀態不能確定,所以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不能確定,故B錯誤;C、將t1℃時丙的飽和溶液加熱至t3℃,溶解度是25g,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25g125g=20%,所以雖然溶解度減小了,但是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仍為D、t1℃時,丙物質的溶解度最大,甲物質的溶解度最小,將t3℃時甲、乙、丙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甲、乙物質的溶解度減小,析出晶體,丙物質的溶解度增大,不會析出晶體,應該按照t3℃時的溶解度計算,所以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為丙>乙>甲,故D正確。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9.(2025?遼寧模擬)K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T1℃時,20gKNO3加入50g水中得到70g溶液 B.T2℃時等質量的KCl和KNO3溶液中水的質量相等 C.若將等質量的KCl和KNO3飽和溶液從T1℃升高到T2℃,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D.將a點時的KNO3溶液轉化成b點時的KNO3溶液,其方法可以是加入一定量的KNO3【考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D【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形成溶液的質量分數;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溫度改變后,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線圖可知,T1℃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約為25g,在此溫度下將20gKNO3加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2.5g,因此得到溶液質量為50g+12.5g=62.5g,故A錯;B、由溶解度曲線圖可知,T2℃時氯化鉀與硝酸鉀的溶解度相等,等質量的飽和溶液中含有溶質質量相等,因此在該溫度下等質量的KCl飽和溶液和KNO3飽和溶液中水的質量相等,故B錯;C、由溶解度曲線圖可知,T1℃時氯化鉀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鉀,則T1℃時KCl和KNO3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為氯化鉀>硝酸鉀,若將等質量的KCl和KNO3飽和溶液從T1℃升高到T2℃,由于氯化鉀、硝酸鉀的溶解度都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因此氯化鉀、硝酸鉀的溶解度增大,則氯化鉀、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均變為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變,因此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仍為氯化鉀>硝酸鉀,故C錯;D、由溶解度曲線圖可知,a點表示T2℃下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b點表示T2℃下硝酸鉀的飽和溶液,則將a點時的KNO3溶液轉化成b點時的KNO3溶液,其方法可以是加入一定量的KNO3,故D正確。故選:D。【點評】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形成溶液的質量分數;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溫度改變后,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10.(2025?包河區校級開學)甲、乙、丙三種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如表。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溫度/℃0306090溶解度/g甲13.345.8110202乙35.536.037.138.1丙0.180.160.120.08A.固體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B.30℃時,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是甲>乙>丙 C.甲、乙兩種物質溶解度相等的溫度范圍是30℃~60℃之間 D.分別將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由60℃降溫到0℃,溶液中溶質質量:甲>乙【考點】固體溶解度表格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B【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表中的數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提純晶體的方法。【解答】解:A、通過分析溶解度表可知,固體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故A錯誤;B、30℃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為甲>乙>丙,由于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解度溶解度+100C、0℃時甲的溶解度小于乙,30℃時甲的溶解度大于乙,則甲、乙兩種物質溶解度相等的溫度范圍是0℃~30℃之間,故C錯誤;D、60℃時,乙的溶解度比甲小,60℃時,等質量的甲、乙飽和溶液中,乙中所含溶劑的質量多:降溫到0℃,均有晶體析出,均形成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由于乙中所含溶劑的質量多,且0℃時,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則溶液中溶質質量:甲<乙,故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表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表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1.(2025?長寧區一模)4%硼酸洗液在生活中有廣泛用途,進行如下實驗配制4%硼酸溶液(如表為硼酸的溶解度)。實驗步驟實驗操作實驗結果溫度(℃)硼酸的溶解度(g/100g水)I10℃時,取4.0g硼酸,加入46mL水硼酸部分溶解103.65Ⅱ升溫至40℃硼酸完全溶解204.87Ⅲ繼續加入50mL水配置完成408.9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硼酸的溶解度為3.65g/100g水 B.可通過充分攪拌使步驟Ⅰ中的硼酸完全溶解 C.步驟Ⅱ中所得溶液的濃度為8% D.所得溶液在20℃時會析出固體,濃度減小【考點】固體溶解度表格及其作用;用水稀釋改變濃度的方法.【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C【分析】A、根據溶解度應指明溫度來分析解答;B、根據攪拌不能增大硼酸的溶解度來分析解答;C、根據溶質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D、根據20℃時,硼酸的溶解度為4.87g/100g水來分析解答。【解答】解:A、10℃時,硼酸的溶解度為3.65g/100g水,故A錯誤;B、攪拌不能增大硼酸的溶解度,不能通過充分攪拌使步驟Ⅰ中的硼酸完全溶解,故B錯誤;C、步驟Ⅱ中所得溶液的濃度為4.0g4.0g+46mL×1D、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4%,20℃時,硼酸的溶解度為4.87g/100g水,飽和溶液中硼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4.87g4.87g+100g×100%≈故選:C。【點評】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分析題中考查的問題,然后結合學過的知識和題中的知識進行分析解答。二.填空題(共6小題)12.(2024秋?榆陽區期末)圖1為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1)10℃時,乙的溶解度<(填“>”、“<”或“=”)甲的溶解度。(2)20℃時,向50g水中加入30g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2:5(填最簡整數比)。(3)30℃時,將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20℃,所得溶液的質量:甲>(填“>”、“<”或“=”)乙。(4)取乙進行如圖2所示實驗,燒杯中溶液屬于飽和溶液的是BC(填字母)。【考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解性和溶解度的關系;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1)<;(2)2:5;(3)>;(4)BC。【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線可知,10℃時,乙的溶解度<甲的溶解度;(2)由溶解度曲線可知,20℃時,甲的溶解度是40g,即在該溫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40g,所以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0g,所得溶液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20g:50g=2:5。(3)30℃時,乙物質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質的溶解度,20℃時,甲物質的溶解度等于乙物質的溶解度,所以將等質量的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20℃,乙溶液析出的晶體多,則所得甲物質溶液的質量>乙物質溶液的質量;(4)乙物質在10℃時的溶解度大于20g,則A中所得溶液為不飽和溶液;在30℃時的溶解度是60g,B中溶質總質量為20g+40g=60g,則B中所得溶液恰好達到飽和狀態,是飽和溶液;在20℃時,乙的溶解度是40g,由于B燒杯中所含溶質的質量為60g>40g,則C中所得溶液為飽和溶液。故答案為:(1)<;(2)2:5;(3)>;(4)BC。【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3.(2025?越秀區校級開學)已知氯化鈉、碳酸鈉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下:溫度/℃010203040溶解度/g氯化鈉3535.53636.537碳酸鈉6101636.550(1)依據上表數據,繪制出了氯化鈉和碳酸鈉的溶解度曲線,圖中能表示碳酸鈉溶解度曲線的是A(填“A”或“B”)。(2)圖中兩溶解度曲線相交于M點,此點表示的意義是30℃時,A和B物質的溶解度相等。(3)40℃時,把50gA物質放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的溶液是飽和溶液(填“飽和”或“不飽和”)。(4)生活在鹽湖(主要成分是NaCl和Na2CO3)附近的人們習慣“夏天曬鹽(NaCl)、冬天撈堿(Na2CO3)。請你解釋“冬天撈堿”的原因碳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溫度低時,溶解度較小,溫度高時,溶解度較大,冬天溫度降低,碳酸鈉溶解度較小,會結晶析出。【考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1)A;(2)30℃時,A和B物質的溶解度相等;(3)飽和;(4)碳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溫度低時,溶解度較小,溫度高時,溶解度較大,冬天溫度降低,碳酸鈉溶解度較小,會結晶析出。【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提純晶體的方法。【解答】解:(1)依據上表數據可知,碳酸鈉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因此圖中能表示碳酸鈉溶解度曲線的是A;(2)圖中兩溶解度曲線相交于M點,此點是30℃時,A和B的溶解度曲線的交點,表示該溫度下二者的溶解度相等;(3)A是碳酸鈉的溶解度曲線,由表中數據可知:4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是5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碳酸鈉恰好飽和,所以把50gA物質放入100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是飽和溶液;(4)“冬天撈堿”的道理是:碳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溫度低時,溶解度較小,溫度高時,溶解度較大,冬天溫度降低,碳酸鈉溶解度較小,會結晶析出。故答案為:(1)A;(2)30℃時,A和B物質的溶解度相等;(3)飽和;(4)碳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溫度低時,溶解度較小,溫度高時,溶解度較大,冬天溫度降低,碳酸鈉溶解度較小,會結晶析出。【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4.(2024秋?碑林區校級期末)如表是KNO3、NaCl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溫度/℃0102030405060溶解度/g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NaCl35.735.83636.336.637.037.3(1)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2)如圖1實驗所示,燒杯B和D中屬于飽和溶液的是D(填字母)。(3)將圖1實驗B、D燒杯中的混合物全部倒入燒杯C中,充分攪拌后降溫至10℃,C燒杯底部固體質量為9.1g。(4)結合上面溶解度表中的信息,分析在同等條件圖2中X的值為105。【考點】固體溶解度表格及其作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1)31.6g;(2)D;(3)9.1;(4)105。【分析】(1)根據圖表中數據進行分析;(2)根據飽和溶液的判斷方法進行分析;(3)根據10℃時氯化鈉和硝酸鉀的溶解度進行分析;(4)根據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進行分析。【解答】解:(1)由圖表中數據可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2)4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63.9g,所以在該溫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31.95g,B燒杯中放入30g硝酸鉀,所以B燒杯中溶液是不飽和溶液,4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6g,所以在該溫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18.3g,燒杯D中放入30g,所以燒杯D中溶液是飽和溶液;(3)燒杯C中溶劑是100g,1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5.8g,已經放入氯化鈉30g,所以不會析出氯化鈉,1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20.9g,已經加入硝酸鉀30g,所以會析出硝酸鉀固體:30g﹣20.9g=9.1g;(4)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g,此時飽和溶液質量為65.8g,即該溶液中含有50g水,15.8g溶質,6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110g,即50g水中最多溶解55g硝酸鉀,所以飽和溶液質量為:55g+50g=105g,所以圖2中X的值為105。故答案為:(1)31.6g;(2)D;(3)9.1;(4)105。【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熟悉溶解度的四要素,知道飽和溶液的判斷方法。15.(2024秋?渭南期末)如表是硝酸鉀和氯化鈉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溫度/℃020406080100溶解度/gKNO313.331.663.9110.0169.0246.0NaCl35.736.036.637.338.439.8(1)若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溫結晶(填“蒸發結晶”或“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KNO3。(2)60℃時,將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各100g,分別加熱蒸發10g水后,再恢復到60℃,剩余溶液的質量:NaCl溶液>(填“>”、“=”或“<”)KNO3溶液。(3)80℃時,進行如圖實驗:①x的數值為50。②固體D中的成分是KNO3(填化學式)。【考點】固體溶解度表格及其作用;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1)降溫結晶;(2)>;(3)①50;②KNO3。【分析】根據固體溶解度的概念,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情況及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方法分析、計算、回答有關的問題。【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數據可知,硝酸鉀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小,因此若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KNO3;故答案為:降溫結晶;(2)60℃,硝酸鉀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鈉的溶解度,蒸發10g水后,析出較多晶體的是硝酸鉀,故剩余溶液的質量:氯化鈉溶液大于硝酸鉀溶液;故答案為:>;(3)80℃時,硝酸鉀溶解度169g,253.5g硝酸鉀恰好飽和,需要水質量為253.5g169g×100g=150g,故蒸發水的質量200g﹣150g=50g;20℃能溶解硝酸鉀31.6g×150g100g=故答案為:①50;②KNO3。【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含義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6.(2025?薊州區校級開學)圖是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1)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明顯增大的物質是甲.(2)20℃時,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甲<乙.(3)t℃時,甲物質的溶解度為70g.分別在100g水中溶解甲、乙兩種物質達到飽和時,需溶質質量少的是乙物質.(4)在10℃時,甲物質的溶解度小于(填“大于”或“小于”)乙物質的溶解度.【考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根據題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線可知: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都是隨溫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變化比乙大;20℃時,甲物質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質的溶解度;t℃時,甲物質的溶解度為70g,乙物質的溶解度比甲小,因此分別在100g水中溶解甲、乙兩種物質達到飽和時,需溶質質量少的是乙物質;在10℃時,甲物質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質的溶解度.【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線可知: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都是隨溫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變化比乙大,故答案為:甲;(2)由溶解度曲線可知:20℃時,甲物質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質的溶解度,故答案為:甲<乙;(3)由溶解度曲線可知:t℃時,甲物質的溶解度為70g,乙物質的溶解度比甲小,因此分別在100g水中溶解甲、乙兩種物質達到飽和時,需溶質質量少的是乙物質,故答案為:70g;乙;(4)由溶解度曲線可知:在10℃時,甲物質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質的溶解度,故答案為:小于【點評】本考點考查了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通過溶解度曲線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還考查了有關溶液和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有關的計算要準確,本考點主要出現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17.(2024秋?滄州期末)煤化工廢水中含有硝酸鈉、硫酸鈉、氯化鈉,這三種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1)t2℃時,硫酸鈉和氯化鈉的溶解度相等。(2)t1℃時,等質量的硫酸鈉飽和溶液和氯化鈉飽和溶液中,溶劑質量的大小關系:硫酸鈉溶液>(選填“<”“>”或“=”)氯化鈉溶液。(3)t1℃時,將60g硝酸鈉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復至原溫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44.4%%(精確到0.1%)。(4)根據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填字母)。A.冷卻熱的硝酸鈉溶液,一定有晶體析出B.降溫可能使飽和的硫酸鈉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C.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少量硝酸鈉,可采用降溫結晶法【考點】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1)t2;(2)>;(3)44.4%;(4)B。【分析】(1)根據硫酸鈉和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的交點,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t1℃時,硫酸鈉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鈉的溶解度,進行分析解答。(3)根據t1℃時,硝酸鈉的溶解度為80g,進行分析解答。(4)A、根據選項說法沒有指明溶液是否飽和,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硝酸鈉和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同,硝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較大,而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較小,進行分析判斷。【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線圖可知,t2℃時硫酸鈉和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交于一點,則t2℃時,硫酸鈉和氯化鈉的溶解度相等。(2)t1℃時,硫酸鈉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鈉的溶解度,則t1℃時,等質量的硫酸鈉和氯化鈉的飽和溶液中溶劑質量的大小關系是硫酸鈉溶液>氯化鈉溶液;(3)t1℃時,硝酸鈉的溶解度為80g,t1℃時,將60g硝酸鈉(不含結晶水)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40g,則充分溶解并恢復至原溫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40g40(4)A.選項說法沒有指明溶液是否飽和,冷卻熱的硝酸鈉溶液,不一定有晶體析出,故A說法錯誤。B.開始一段溫度,硫酸鈉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此時將硫酸鈉飽和溶液降溫會析出晶體,仍然是飽和溶液,升高到一定溫度后,硫酸鈉的溶解度又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此時將硫酸鈉飽和溶液降溫后,溶解度變大,變為不飽和溶液,故C說法正確。C.硝酸鈉和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同,硝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較大,而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較小,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少量硝酸鈉,硝酸鈉含量較少,不能形成飽和溶液,不能采用降溫結晶法,可采用蒸發結晶法,故C說法錯誤。故答案為:(1)t2;(2)>;(3)44.4%;(4)B。【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理解固體溶解度曲線的含義(點、線、面和交點等)并能靈活運用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三.實驗題(共1小題)18.(2024秋?寶山區期末)鹽堿湖地區有“冬天撈堿,夏天曬鹽”的生產經驗,其中“堿”指碳酸鈉,“鹽”指氯化鈉。碳酸鈉、氯化鈉的部分溶解度數據見下表:溫度(℃)0102030406080溶解度(g/100g水)氯化鈉35.735.835.936.136.437.138.0碳酸鈉7.012.521.539.749.046.043.9(1)0℃時,碳酸鈉固體的溶解度是7.0g/100g水。(2)20℃時,將18g氯化鈉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飽和。(選填“飽和”或“不飽和”)(3)解釋“冬天撈堿”現象的原因碳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較大,冬天氣溫低,碳酸鈉的溶解度減小,碳酸鈉易結晶析出。(4)某40.0g碳酸鈉樣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鈉,為進一步提純碳酸鈉。進行如下實驗:①步驟3中操作X的名稱是過濾。②步驟1加入100g80℃的水目的是8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是43.9g,使碳酸鈉樣品全部溶解。③冷卻至0℃,剩余溶液中的溶質為氯化鈉、碳酸鈉。④步驟2的操作是蒸發溶劑,目的是使碳酸鈉達到飽和狀態。【考點】固體溶解度表格及其作用;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1)7.0;(2)飽和;(3)碳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較大,冬天氣溫低,碳酸鈉的溶解度減小,碳酸鈉易結晶析出;(4)①過濾;②8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是43.9g,使碳酸鈉樣品全部溶解;③氯化鈉、碳酸鈉;④蒸發溶劑;使碳酸鈉達到飽和狀態。【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提純晶體的方法。【解答】解:(1)通過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數據可知,0℃時,碳酸鈉固體的溶解度是7.0g/100g水;(2)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5.8g/100g水,將18g氯化鈉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飽和;(3)“冬天撈堿”現象的原因是:碳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較大,冬天氣溫低,碳酸鈉的溶解度減小,碳酸鈉易結晶析出;(4)①過濾可以將不溶性固體從溶液中分離出來,所以步驟3中操作X的名稱是過濾;②步驟1加入100g80℃的水目的是:8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是43.9g/100g水,使碳酸鈉樣品全部溶解;③冷卻至0℃,剩余溶液中的溶質為:氯化鈉、碳酸鈉;④碳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所以步驟2的操作是蒸發溶劑,目的是:使碳酸鈉達到飽和狀態。故答案為:(1)7.0;(2)飽和;(3)碳酸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變化較大,冬天氣溫低,碳酸鈉的溶解度減小,碳酸鈉易結晶析出;(4)①過濾;②80℃時,碳酸鈉的溶解度是43.9g,使碳酸鈉樣品全部溶解;③氯化鈉、碳酸鈉;④蒸發溶劑;使碳酸鈉達到飽和狀態。【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四.解答題(共2小題)19.(2024秋?子洲縣期末)如表是KNO3和NaNO3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溫度/℃020406080溶解度/gKNO313.331.663.9110169NaNO373.88.0104.0124.145.0(1)2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NO3的質量為88g。(2)60℃時,對100gKNO3飽和溶液進行如圖操作:①C屬于不飽和(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②D、E中所含溶質的質量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A、B、C、E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A=B=E>C。(3)某空心金屬球在溫度為60℃的飽和NaNO3溶液中剛好懸浮,如圖所示。若將該溶液從60℃降至20℃,則該小球將下沉(填“上浮”或“下沉”)。【考點】固體溶解度表格及其作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1)88;(2)①不飽和;②相等;A=B=E>C;(3)下沉。【分析】根據固體的溶解度表中的數據,可以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可以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提純晶體的方法。【解答】解:(1)通過分析溶解度表中的數據可知,20℃時,硝酸鈉的溶解度是88g,所以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NO3的質量為88g;(2)60℃時,對100gKNO3飽和溶液進行如圖操作:①飽和溶液中增加溶劑變成不飽和溶液,所以C屬于不飽和溶液;②飽和溶液中增加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所以D、E中所含溶質的質量相等,A、B、C、E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A=B=E>C;(3)某空心金屬球在溫度為60℃的飽和NaNO3溶液中剛好懸浮,如圖所示。若將該溶液從60℃降至20℃,溶解度減小析出晶體,溶液密度減小,所以該小球將下沉。故答案為:(1)88;(2)①不飽和;②相等;A=B=E>C;(3)下沉。【點評】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表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表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0.(2024秋?白水縣期末)如表是KCl、KNO3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溫度/℃020406080溶解度/gKCl27.634.040.045.551.1KNO313.331.663.9110169(1)40℃時,將20gKCl體溶于75g水中得到KCl溶液,現欲改成配制該溫度下的飽和溶液,需再加入10gKCl固體。(2)將mg的KNO3固體加入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緩緩升溫、充分溶解,不同溫度下燒杯中溶液質量如圖1所示。①a、b、c、d四點對應的溶液中,屬于飽和溶液的是a、b(填字母)。②b點對應的溶液質量為163.9g。(3)如圖2所示,試管內是底部有少量KNO3固體的KNO3溶液。向燒杯內的水中加入NaOH固體后,試管內KNO3溶液的質量增大(填“增大”、“減小”或“不變”)。【考點】固體溶解度表格及其作用;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專題】溶液、濁液與溶解度.【答案】(1)10;(2)①a、b;②163.9;(3)增大。【分析】(1)根據氯化鉀的溶解度來分析;(2)根據溶液狀態的判斷方法、溶液的組成來分析;(3)根據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來分析。【解答】解:(1)40℃時,KCl的溶解度為40.0g,則該溫度下的75g水中最多能溶解KCl的質量為75g×40.0g100g=30g,則還需要加入KCl的質量為30g﹣20g(2)①由圖可知,隨著溫度的升高,溶液質量不斷增大,則a、b一定為飽和溶液,又由于60℃,硝酸鉀的溶解度為110g,而c中溶質質量為208g﹣100g=108g<110g,則為不飽和溶液,則d也為不飽和溶液,故屬于飽和溶液的為a、b;故答案為:a、b;②4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63.9g,則b點對應的溶液質量為100g+63.9g=163.9g;故答案為:163.9;(3)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溫度升高,硝酸鉀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試管底部的KNO3固體會繼續溶解,則試管內KNO3溶液的質量增大;故答案為:增大。【點評】此題是對固體溶解度知識的考查,解題時借助圖表的信息對題目的要求進行分析探討即可,熟記常見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

考點卡片1.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知識點的認識】如圖所示:結晶是分離可溶性固體和水(或者兩種可溶性且溶解度變化差別大的固體)的一種混合物分離的方法;它是根據固體物質從溶液里析出晶體的原理,通過蒸發或者降溫的方法將其中的固體物質分離出來;因此,結晶方法分為蒸發結晶和降溫結晶兩種.蒸發結晶是指蒸發溶劑,使溶液由不飽和變為飽和,繼續蒸發,過剩的溶質就會呈晶體析出;它使用于分離可溶性固體和水的混合物.而降溫結晶是指先加熱溶液,蒸發溶劑成飽和溶液,再降低熱飽和溶液的溫度,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較大的溶質就會呈晶體析出;它使用于分離兩種可溶性且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差別大(即一種是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大,另一種是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小)的固體混合物.此時,需要注意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規律.其具體內容有如下三條:1.大多數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鉀等.2.少數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如氯化鈉等.3.極少數的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氫氧化鈣等.【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是通過設置相關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對晶體和結晶現象等相關問題的分析、推斷、表達的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等.并且,經常它與“物質的溶解性及影響溶解性的因素”、“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變化的規律”等關聯起來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中考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和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變化的規律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特別是,對結晶方法及其選用和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變化的規律的考查,是近幾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熟記結晶的方法、原理等,以及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變化的規律等相關知識;然后,結合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聯系溶解度曲線及其變化的規律等,根據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細致地閱讀、分析題意等,聯系著生活實際,細心地進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題目的要求,認真地進行選擇或解答即可.2.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知識點的認識】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是指物質在溶解時,所發生的兩個過程的吸熱和放熱的多少不同,而引起的溶液的溫度變化的現象.具體來說,是這樣的.物質溶解的過程包含有以下兩個過程:一個過程是物質的分子(或離子)向水中擴散,該過程吸收熱量;另一個過程是物質的分子(或離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離子),該過程放出熱量.并且,不同的溶質,在這兩個過程中吸收和放出的熱量也不同;這就導致在物質的溶解過程中,伴隨著溫度的變化,同時表現為吸熱或放熱現象.其具體變化情況如圖所示:共有如下三種:1.當溶解時放出的熱量>吸收的熱量時,溶液溫度會升高(如氫氧化鈉、濃硫酸等;另外,氧化鈣放在水中發生反應放熱,也會使溫度升高),表現為放熱現象.2.當溶解時放出的熱量=吸收的熱量時,溶液溫度不變(如氯化鈉等),表現為既不吸熱,也不放熱的現象.3.溶解時放出的熱量<吸收的熱時,溶液溫度會降低(如硝酸銨等),表現為吸熱現象.【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是通過設置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物質的溶解現象、溶解所導致的溫度的變化情況以及吸熱或放熱現象;還考查學生對與之相關的實際問題的分析、推斷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等.這類題目常與物質的溶解、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常見的溶劑等聯系起來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和實驗探究題.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特別是,對溶解時所導致的溫度的變化,進行科學地探究是近幾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題方法點撥】解答這類題目時,首先,要明確什么是溶解,溶解過程又包含哪兩個過程;并且,還要弄清哪一個過程吸收熱量,哪一個過程放出熱量;吸收的熱量多,還是放出的熱量多.特別是記住哪些典型的物質,例如:氫氧化鈉、濃硫酸溶解放熱多,溫度升高(另外,氧化鈣放在水中發生反應放熱,也會使溫度升高),溶解時表現為放熱現象;硝酸銨溶解吸熱多,溫度降低,溶解時表現為吸熱現象;其它的物質則可以認為吸熱和放熱相等,溫度不變,表現為既不吸熱,也不放熱的現象.然后,根據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細致地閱讀、分析題意等,聯系著生活實際,細心地進行探究解答即可.3.物質的溶解性及影響溶解性的因素【知識點的認識】物質的溶解性是指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中形成均勻溶液的能力。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多種多樣,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溶質和溶劑的性質:溶質和溶劑的本性是決定溶解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食鹽易溶于水而難溶于汽油,油脂難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這符合“相似者相溶”的規律。溫度:溫度是影響溶解度的重要外界條件。一般來說,溫度升高會使溶解度增大,反之則會減小。這是因為高溫下分子的熱運動加快,分子間引力減小,從而促進了溶解過程。【命題方向】該知識點主要是通過物質間能否形成溶液,考查學生對物質溶解性的掌握。【解題方法點撥】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生活中常見的物質以及常見的酸、堿、鹽在水中溶解的規律;其次要知道影響固體物質溶解性的因素,內因是溶質和溶劑的性質,外因是溫度;影響氣體溶解性的因素是溫度也壓強,通常情況下,壓強一定時溫度越高,氣體的溶解能力越大,溫度一定時,溫度越高,氣體的溶解能力越小。4.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知識點的認識】飽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它們區別就是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能否繼續溶解某種溶質.其特點除具有溶液的基本特性(即均一性、穩定性)外,還具有針對性(即它們只有針對某種溶質來說,才有意義;否則,就說不準是飽和溶液還是不飽和溶液了);例如,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的硝酸鉀飽和溶液是針對硝酸鉀來說,它是飽和溶液,而針對氯化鈉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質來說,它可能是不飽和溶液.也就是說,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的硝酸鉀飽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鉀是不能再溶解的;但是,加入氯化鈉等其它可溶性的物質是能夠繼續溶解的.【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設置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特點和區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區分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分析、推斷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等.這類題目常與“物質的溶解和結晶”、“溶液的概念、組成和特點”、“溶解現象、原理和溶解過程”、“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使用”等聯系起來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并且,常在選擇題中以判斷對錯的形式出現.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特點和區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特別是,對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針對性、區分方法和技巧,以及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使用的綜合考查,是近幾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熟記和理解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特點和區分方法,以及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針對性,溶解現象、原理和溶解過程,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使用等相關知識;然后,根據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細致地閱讀、分析題意等,聯系著生活實際,細心地進行探究解答即可.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說飽和溶液,還是不飽和溶液,都一定要指明“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并且,要針對某種溶質來說才可;否則,談論溶液的“飽和”和“不飽和”是沒有意義的.5.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知識點的認識】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的方法如圖所示:但是,還需要注意的以下4點:1.當采用上述相互轉變方法中的改變溫度的方法,來實現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變時,是針對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的固體(如硝酸鉀、氯化銨等)來說的.如果針對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的固體(如氫氧化鈣等)來說,上述相互轉變方法中的升、降溫度正好相反(即將上述相互轉變方法中的升溫改為降溫,降溫改為升溫),才能實現相應的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變.2.當需要增加溶劑的量,來實現飽和溶液轉變為不飽和溶液時,一定要按照需要的量來加,切不可過多(為了保護水資源和節約用水).3.當需要蒸發溶劑的量,來實現不飽和溶液轉變為飽和溶液時,一定要注意只是蒸發掉多余的溶劑,并且要求是恒溫蒸發之.4當需要加入溶質的量,來實現不飽和溶液轉變為飽和溶液變時,一定要注意加入的溶質應該和原來的不飽和溶液中的溶質保持一致,切不可加入其它的和原來的不飽和溶液中的溶質不一樣的溶質.【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設置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對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的分析、推斷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等.這類題目常與“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特點及其針對性”、“物質的溶解和結晶”、“溶解現象、原理和溶解過程”、“影響溶解快慢的因素”、“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使用”等聯系起來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并且,常在選擇題中以判斷對錯的形式出現,還經常在填空題的里出現.中考的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特點和相互轉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特別是,對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轉變方法和技巧,以及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使用的綜合考查,是近幾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熟記和理解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變方法,以及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特點及其針對性,溶解現象、原理和溶解過程,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使用等相關知識;然后,根據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細致地閱讀、分析題意等,聯系著生活實際,細心地進行探究解答即可.但是,一定要時刻關注“知識點的認識”中所強調的4點注意事項,以及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規律(特別是,經常會考查特殊溶質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6.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知識點的認識】晶體是指具有規則的幾何外形的固體.結晶是指把固態溶質的水溶液加熱蒸發(或慢慢揮發),溶液達到飽和后,如果繼續蒸發,過剩的溶質就以晶體的形式而析出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析出晶體的現象就稱為結晶現象.【命題方向】該考點的命題方向主要是通過設置相關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等,來考查學生對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對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等相關問題的分析、推斷、表達的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等.并且,經常將其與“物質的溶解性及影響溶解性的因素”、“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變化的規律”等關聯起來考查.當然,有時也單獨考查之.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中考重點是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的能力,對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和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變化的規律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以及運用它們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特別是,對結晶的概念、現象、方法及其選用和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變化的規律的綜合考查,是近幾年中考的重中之重.【解題方法點撥】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熟記晶體和結晶的概念與現象,結晶的方法、原理等,以及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變化的規律等相關知識;然后,結合所給的實驗、問題情景或圖表信息,聯系溶解度曲線及其變化的規律等,根據所學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細致地閱讀、分析題意等,聯系著生活實際,細心地進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題目的要求,認真地進行選擇或解答即可.7.固體溶解度曲線及其作用【知識點的認識】所謂固體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就是用縱坐標表示溶解度(用字母S表示,單位為克/g),橫坐標表示溫度(用字母t表示,單位為℃),根據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不同,畫出的物質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固體溶解度曲線的作用可從點、線、面和交點四方面來理解.具體如下:1.點,溶解度曲線上的每個點(即飽和點)表示的是某溫度下某種物質的溶解度.即曲線上的任意一點都對應有相應的溫度和溶解度.溫度在橫坐標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縱坐標上可以找到.溶解度曲線上的點有三個方面的作用:(1)根據已知的溫度可以查出有關物質的溶解度;(2)根據物質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對應的溫度;(3)可以判斷或比較相同溫度下,不同物質溶解度的大小(或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2.線,溶解度曲線表示某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曲線的坡度越大,說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越大;反之,說明受溫度影響較小.溶解度曲線也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