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十月革命》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課件_第1頁
《俄國十月革命》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課件_第2頁
《俄國十月革命》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課件_第3頁
《俄國十月革命》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課件_第4頁
《俄國十月革命》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之間,俄國1500萬成年男子被征入伍,200萬匹馬被征軍用,但是,俄軍在前線卻接連失利,傷亡數百萬人;由于農業失去了將近一半的勞動力,大量農田荒蕪,糧食產量劇減;戰爭也讓俄國大量企業倒閉,國家債臺高筑,經濟瀕于崩潰;物質匱乏,糧食奇缺,民眾饑寒交迫。工人、農民、士兵和知識分子對沙皇政府深惡痛絕,階級矛盾異常尖銳。(一戰后的兩年之間,沙俄政府換了4個首相、6個內務大臣、3個外交大臣、3個國防大臣。)為此,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原因性質結果一戰激化俄國社會的各種矛盾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二月革命(1wtt7年3月)推翻沙皇的封建統治,形成兩個政權并立的局面二月革命后的兩個政權政權名稱支持者實力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掌權)工農群眾和士兵資產階級擁有武裝力量掌握各級行政機關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實行的政策對內:力圖撲滅國內的革命火焰。對外: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解釋臨時政府是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的政權列寧回到彼得格勒表明社會主義革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成為革命成長的方向。列寧的口號結束戰爭,土地歸農民權力歸蘇維埃,工作歸

失業者.土地面包和平俄國十月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1、俄國是各種矛盾的集合點2、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成熟3、一戰為十月革命營造有利的時機。(使矛盾激化)彼得格勒武裝起義革命任務發生時間領導力量性質社會主義革命結果影響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十月革命)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1wtt7年11月6日夜至7日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揭開了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序幕,蘇維埃政權在各地紛紛建立起來。11月7日,冬宮被攻占,標志著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工人、士兵向冬宮進攻

冬宮,俄國沙皇的宮殿,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設于此。攻打冬宮1wtt7年11月6日(俄歷10月24日)午夜,在布爾什維克領導下,彼得格勒的武裝工人、士兵發動起義,推翻了臨時政府。斯莫爾尼宮冬宮阿芙樂爾號“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今天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為俄國波羅的海艦隊的巡洋艦,于1wtt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21時45分,投入革命陣營的該艦官兵按照列寧的起義計劃,用炮聲發出進攻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的信號,為十月革命的勝利立下功勛。為了紀念這一偉大歷史事件,“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作為革命紀念物,現停在涅瓦河畔。俄國的十月革命有何特征?2、經歷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緊密相連不同性質的階段1、中心城市暴動,武裝奪取政權。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目的性質結果影響推翻沙皇專制統治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推翻沙皇專制統治出現兩個政權并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農蘇維埃政權結束了封建沙皇專制統治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有哪些區別?列寧(1870—1924年)鞏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采取的措施1、建立新型的無產階級政權;2、將銀行、鐵路和大工業企業收歸國有3、頒布《土地法令》,沒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4、同德國、奧匈帝國議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5、1wtt8年,蘇維埃俄國首都從彼得格勒遷到莫斯科;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改變了生產資料全部制,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對土地的要求。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和平的要求。影響:蘇俄粉碎了國內外的叛亂和干涉,政權得以鞏固。內戰時期(1wtt8-1920)實施的政策: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目的: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支援戰爭。實際內容:農業上:實行余糧收集制,征集農民糧食和農商品。工業上:中小企業收歸國有。商業上:取消自由貿易。作用: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性質),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他把社會主義由理論變為現實,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成長,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列寧同志清掃地球十月革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

以俄為師“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思考自己的難題,走俄國的路------這就是結論。”-------毛澤東十月革命對中國革命有何影響?答: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推動了中國革命的成長。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俄國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裝起義)背景任務時地領導主力經過特點結果意義1wtt7年3月,“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之后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并存),執政的臨時政府繼續執行反人民的對外政策(繼續一戰),并企圖鎮壓國內革命。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全部政權轉歸蘇維埃。1wtt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彼得格勒布爾什維克黨(列寧)

工人赤衛隊和革命士兵11月6日夜,列寧在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領導起義。7日,在“阿芙樂爾”號巡洋艦的炮聲中,起義隊伍攻克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中心城市暴動,武裝奪取政權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