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蘇省新沂市三中2024-2025學年高一3月月考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材料一:俗語說,世界上不存在兩片相同的葉子,也正說出了性格的千差萬別。每一個人的性格都是一個獨特的系統,這個系統非常復雜,由多種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組合和排列而成,因此也表現出復雜性和差異性。劉再復認為“任何一個人,不管性格多么復雜,都是由相反兩極所構成的”。這種兩極包括動物性和社會性,肯定性和否定性,有善有惡,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悲有喜,有剛有柔,有粗有細……任何性格或心理狀態都是兩極性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進行排列組合的表現。文學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性格既有美的一面,同時也存在缺陷,難以界定好壞,無法用簡單的詞語來概括殆盡。性格的二重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兩極性的元素簡單相加,而是“雜多歸一”,具有整體性。這種兩極性的元素并不簡單疊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間和時間的變化中互相融合、不斷轉化,組成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人的性格并不是靜態性的,而是通過兩極性的元素不斷斗爭融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性格的二重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僅僅存在一組兩極性的內容,而是往往存在多組由具體的性格元素構成的對立統一的內容。由于排列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會形成千差萬別的二重組合結構。在這種結構中各組性格元素互相依存、互相交織、互相滲透、互相轉化并形成自己的結構層次,使性格呈現出復雜而有序的運動狀態。不管如何組合,性格中都有一個決定其運動方向的主導因素。說到性格二重組合原理,很多人會誤以為是指每個人的性格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美有丑,有善有惡,不可能完全單一。然而這只是表層的、狹隘的理解,只能簡單揭示性格中存在兩重內容。這種表層意義上的二重組合很容易被庸俗化,或作為一種公式照搬套用。而二重組合的深層意義,則是指性格內部深層結構中,即人的內心世界中的矛盾搏斗,以及這種拼搏引起的不安、動蕩、痛苦等復雜情感,強調多種性格元素在性格內部世界中的復雜動態過程。文學史上有很多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典型人物,如賈寶玉、林黛玉、安娜·卡列尼娜、哈姆萊特等,從表象上看,他們的性格是雜多的,從本質意義上看,都是二重組合性格。人物性格深處的動蕩、不安、痛苦、掙扎,深深的矛盾和斗爭正是人物魅力所在。正如歌德評價莎士比亞是“說不盡的莎士比亞”,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萊特、奧賽羅等人物形象難以說盡,深不可測,蘊含著豐富的內涵。“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正是因為從哈姆萊特身上體現出的憂郁與延宕中可以聽見他內心世界的掙扎,深沉的思索以及對人類靈魂的拷問,從而產生情感上的顫動,才能產生各種不盡相同、常讀常新的強烈審美體驗。文學作品中熠熠生輝的一些人物形象都具有豐富的個性,具備了人類某些普遍性的情感和特征,因而往往被稱為藝術典型。人物性格的二重組合原理所尋找的道路正是通向個性豐富性的道路,也是通向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典型塑造的道路。優秀的創作者也許不能完全界定什么是典型,但他們都自覺不自覺地在作品中追求人物個性的豐富性。(摘編自王琪《高中語文教學中二重組合性格人物教學研究》,有刪減)材料二:對人物心靈及其矛盾沖突的描寫,中國古代小說比較薄弱,《紅樓夢》卻取得巨大進步。首先,《紅樓夢》寫出人物心靈深處情感因素與理性因素的真實搏斗。寶釵一方面想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的淑女形象,這是她真實的社會欲求,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個有生命的人,她不能擺脫生命賦予的本性。于是兩種欲求便在心靈深處發生沖突:一方面,作為一個少女,面對著神采飄逸的富貴公子寶玉,產生愛慕之情是很自然的;另一方面,又用理性原則掩埋愛的心跡。在探望寶玉時,她“點頭嘆道:‘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里也疼……’剛說了半句忙又咽住,自悔說的話急了,不覺的就紅了臉,低下頭來”。感情與理性兩股潛流在內心沖突,使人們看到人物心靈深處。其次,作者善于表現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寶黛之間的愛情,可謂心心相印,刻骨銘心。然而,他們卻愛得那樣痛苦,那樣哀怨:欲得真心,卻瞞真心,以假意試探,結果求近之心,反成疏遠之意,求愛之意,反成生怨之因。如十九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二十九回“癡情女情重愈斟情”等都是描寫心理活動的杰作。四十五回,寶玉冒著雨去探望黛玉,穿著蓑衣戴著大斗笠,黛玉說:“哪里來的一個漁翁!”寶玉說將來也送黛玉一套,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個,成個畫兒上畫的和戲上表演的漁婆了。”及至說出來,想與方才說寶玉的話相連,“后悔不及,羞的臉飛紅”,而“寶玉卻不留心”。這里的黛玉說錯了話當然是“無心”,后悔與害羞是“多心”,但這種害羞又包含著她的“有心”。后來寶玉要走了,她勸他拿自己的玻璃繡球燈,千般叮囑寶玉要小心,不要摔了,表現了對寶玉的“關心”,聯系上面的描寫,表現她的無心,又是平時“有心”的流露。寶玉走后,當夜深人靜時,聽到窗外的竹梢蕉葉之上,雨聲淅瀝,清寒透幕,想到自己沒有父母兄長,婚姻大事無人主張,又不覺滴下淚來,感到傷心。黛玉從無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轉為傷心,心理流程描寫得十分真切動人。(摘編自《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第四卷,《<紅樓夢>的人物塑造》)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任何人的性格都是由兩極性的元素,如善與惡、剛與柔、粗與細等,按照一定的方式組合和排列而成的,它是一個復雜的、獨特的系統。B.性格的二重組合結構,有一組或多組兩極性的元素,這些元素并不是簡單疊加在一起,而是互相融合、不斷轉化,使人的性格具有了動態性。C.薛寶釵在探望寶玉時“不覺的就紅了臉”與第四十五回林黛玉“羞的臉飛紅”,都是因為她們說的話不小心流露出了心疼寶玉的情感。D.《紅樓夢》第四十五回中,黛玉從無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轉為傷心,真切的心理流程體現了她純真可愛又敏感多情的二重組合性格。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寶釵、黛玉等這些二重組合性格的藝術典型,可以使人產生常讀常新的審美體驗。B.因為人的性格是由兩極相反的元素排列組合而成的,所以,性格是復雜和分裂的。C.如果兩個人的性格元素完全相同,那么他們呈現出的性格和心理狀態也是一致的。D.個性豐富的文學形象往往有更高的審美價值,而性格單一的文學形象則毫無價值。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A.冷酷的周樸園面對曾經的戀人,面對自己的孩子,有時候也會流露出那么一絲溫情。B.竇娥善良孝順,為了不讓婆婆受酷刑,只能含冤認罪,但她剛毅頑強,又極富反抗精神。C.《百合花》中原本羞澀的新媳婦,莊嚴而堅定地為犧牲的小通訊員擦拭身子,縫補衣服。D.京劇里,紅臉的關羽忠義、耿直、英勇,白臉的曹操奸詐、狡猾、多疑,兩人忠奸分明。4.薛寶釵是《紅樓夢》中塑造得極為成功的一個藝術形象。請結合兩則材料,談談她成為富有魅力的藝術典型的原因。5.西方有句古諺:“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請根據材料一的觀點簡析這句話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仲尼之將喪馮至仲尼自從春天去了以后,意味的闌珊,情緒的蕭索,更甚于前年西狩獲麟、《春秋》絕筆的時候了。那時他滿心滿意地想,世態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寫到這里也盡夠了。天啊!你總還可以多給我幾年的生命吧;我要努力在我這未來的幾年內,把我們先哲傳下來的《易經》整理一番;把我的哲學思想都借著這部古書表現出來,留給我的弟子們——咳,他們真是可憐,像是船沒有舵,荒野濃霧中沒有指南車呀。哪知到了現在,轉瞬間就快要兩年了,《易經》,一點兒沒有著手;《春秋》,也有刻在竹板兒上的,也有涂在一卷一卷的樹皮上的,錯錯亂亂地在他的房里堆積著,向來不曾有過一個人來過問。就是那張古琴,伴著他流浪他鄉,十四年總在身邊的,現在掛在壁上,不但著了許多灰塵,并且結上許多蜘蛛網了。他每每在黃昏時節,倚著窗子望落日,領略著自然間的音樂,正在忘機物我、融會一切之際,房子里便會發出來一種蒼茫的音調,使他回轉頭來,目光懶懶地落在那張琴上,他這般傷感地自語,不知說了多少次了:——當年從我困于陳蔡的故人們,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遠方,只剩下這張琴,寂寞無語的琴……二十年前,奔走齊魯之間,追慕著古代的風光,正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實現在這亂世上最熱衷的時期。一天獨自一個人登上泰山的高峰,澄滓太清,齊魯俱磅礴于茫茫大氣之內,自己不覺得胸懷高朗:——啊,當初登上東山,覺得魯小,現在立在泰山頂,天下并不大呀!現在呢,泰山依舊是那樣嵯峨,可是舊日的氣概一點也沒有了,耳邊只是纏繞著一個樵夫的哭聲,凄凄婉婉地。心里忽地一片蒼涼,宇宙都似乎冰化了一般,一個久已消逝了的泰山樵夫的影子,猶如白衣的神顯現在黑漆的夜色中,又回到他的意念之內了。他的頭腦眩昏,目光放出許多火花——泰山也似乎旋動起來,地在震動,遠方的河水在沸騰……他顫著……——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杖,被擲在一邊,頹然坐在階上了。兩手托著頤。——賜呀,你來了?來得怎么這么晚呢?他遠遠望見一個衣冠齊楚的人,漸漸辨別了知道是子貢以后,慈母見了遠方歸來的游子一般,兩目射出消逝了的舊日的光芒,迎上去,緊緊地握著子貢的手。——賜呀,你來得怎么這么晚呢!子貢見他先生的神色、言語都與往日不同,木雞般愕然地立著了!使他忘記了種種的繁文,善于辭令的子貢,一個字,都不知怎樣說才好。——先生……——賜呀,你看這座泰山呀。你說它有時要崩頹嗎?——先生……——寂寞呀……賜,你日日錙銖為利,你好久不到我這里來了……子貢本來是因為貨殖的事,由這里經過,順便看看先生,并且想問一問他近來對于政治的意見。哪知出乎意料,先生說出這樣悲痛的話,是他從來沒有聽過的。——先生,可是病……——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個夢。咳,這樣的夢也不止一次了。你說,前面的泰山,有崩墮的那一天嗎?——先生,夢是無憑的;泰山是不會崩頹的,如同哲人永不隕亡一樣。——賜呀……仲尼皺紋消瘦的頰上,綴了兩顆綠豆大的淚珠了。子貢慢慢地扶著先生又坐在臺階上,這時候太陽轉到南方,被幾片浮云遮護著。子貢站立在先生的身旁。等到浮云散開了以后,一只雄雞高踞在樹巔,叫起來了。——賜呀,這是什么在叫?仲尼低著頭。一切都在白晝的夢里迷迷蒙蒙的。——先生,是一只雄雞。——啊,一只羽毛燦麗的雄雞呀!他抬起頭,對著那只雞望了許久。假如仲由還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下來,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來供我的饈饌。可憐他金星隨著太陽一般,傍著我車塵勞碌于衛楚陳蔡的路上,一日不曾離開過我;同我一塊兒受著隱士們的嘲笑、路人們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終于很慘怛地死了!我抱著我的理想,流離顛沛,一十四年——衛呀,楚呀,陳呀,……沒有一個地方,能夠用我一天,種種魔鬼的力恐嚇著我,諷刺著我,壓迫著我,四海之大,沒有一個地方,容我的身軀,終于不能不懷著惆悵回到我這兒時的故鄉。故鄉真是荒涼呵,鄉音入在耳里,淚便落在襟前了!沒有一個人不說我是陌生人,沒有一個人對我不懷著一些異殊的意味。兒時的門巷變成一片瓦礫,生遍了鬼棘向我苦笑。父母的墳塋已經被人踏平。我哪里還有讀易奏瑟的心情呢。我為什么回到這個故鄉來呢?我早就應該……我為什么不死在匡人手里?為什么不死在陳蔡人的手里?那時候的死,是怎樣地光榮!怎樣地可以自傲!那個時候,有顏回在我身邊,仲由在我身邊,百十個弟子在我面前,在弦誦聲中死去,韻調是怎樣的悠揚,怎樣的美麗呀!現在,不肯“先我死”的顏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個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時候。仲尼一氣說盡了多少天積蓄著的抑郁,兩目像著了瘋狂,兩手按胸,不住地咳喘,淤塞著,再也說不下去了。子貢終于不大了解先生的這種心情上的驟然的改變,想用旁的話把先生的話岔開,卻尋不著適當的話。仲尼依然坐在門前。他怕走進房內,同怕陰森的墳墓一樣。遠遠近近,靜悄悄使人聽到萬籟中極細微的呼吸……正是傍午的時分。泰山的余脈,又蒙上一層薄薄的云靄了。(有刪減)【注】子貢,復姓端木,名賜,字子貢。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顏回,姓顏,名回,字子淵。三人都是孔子的弟子。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古琴”伴隨孔子流浪他鄉十四年,是孔子為實現理想積極奔走卻失敗告終的見證,也是他理想受挫失落時的慰藉。B.文中畫橫線兩處文字內容幾乎相同,但前者是孔子的想象,表現對子貢到來的期盼,后者則是現實,有埋怨之意。C.“沒有一個人不說我是陌生人,沒有一個人對我不懷著一些異殊的意味”,說明孔子雖身在故鄉,內心卻是孤獨的。D.“泰山”寓意孔子的人生,泰山的嵯峨表現孔子心境的蒼涼,泰山的崩頹暗示他政治理想的破滅,預示其人生將喪。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段心理描寫寫出了孔子對生命將盡的感嘆,也表達了對許多未完成之事的擔憂,和無人過問的孤獨。B.子貢是一個錙銖為利、整日忙碌的商人。他不能完全理解老師的思想,他的形象反襯出仲尼對理想的執著。C.在西狩獲麟、《春秋》絕筆的時候,孔子躊躇滿志、意氣風發,而現在,孔子潦倒落魄,兩者間形成對比。D.小說中的對話沒有用引號,而大量使用了破折號,行文簡潔生動、蘊含良多,體現了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8.馮至創造了“‘抒情詩’的歷史小說”,請結合文本分析這一特點。9.本文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分別是如何塑造仲由這一人物形象的?請結合兩篇文章內容簡要分析。二、古代詩文閱讀(29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材料一:漢興,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鈞駟①,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孝景時,上郡以西旱,亦復修賣爵令,而賤其價以招民;及徒復作②,得輸粟縣官以除罪。匈奴數侵盜北邊,屯戍者多,邊粟不足給食當食者。于是募民能輸及轉粟于邊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長。漢將歲以數萬騎出擊胡,及車騎將軍衛青取匈奴河南地,筑朔方。當是時,漢通西南夷道,悉巴蜀租賦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縣官,而內受錢于都內。招尊方正賢良文學之士,或至公卿大夫。公孫弘以漢相,布被,食不重味,為天下先。天子為伐胡,盛養馬,馬之來食長安者數萬匹,卒牽掌者關中不足,乃調旁近郡,而胡降者皆衣食縣官,縣官不給天子乃損膳解乘輿駟出御府禁藏以贍之。山東被水災,民多饑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虛郡國倉廥以振貧民,猶不足,乃徙貧民于關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萬口衣食,皆仰給縣官。大農上鹽鐵丞言:“山海,天地之藏也,皆宜屬少府,陛下不私,以屬大農佐賦。”商賈以幣之變,多積貨逐利。于是公卿言:“諸賈人末作貰貸賣買,居邑稽諸物,及商以取利者,雖無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錢二千而一算③;賈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屬,皆無得籍名田,以便農。敢犯令,沒入田童。”至今上即位數歲,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余貨財。(節選自《史記·平準書》)材料二:“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節選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刪改)【注】①鈞駟,四匹同顏色的馬駕車。②及徒復作,指的是漢代的一種刑罰制度,即免去徒刑而強迫勞動的罪犯。③一算,一百二十文。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縣官不給A天子B乃損膳C解乘D輿駟E出御府F禁藏G以贍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歲,每年,名詞作狀語,與《夢游天姥吟留別》“古來萬事東流水”的“東”用法相同。B.乃,就,與《桃花源記》“乃不知有漢”的“乃”意思不相同。C.被,覆蓋,與成語“被褐懷玉”中的“被”的意思相同。D.方,方圓,與《赤壁賦》“方其破荊州”“方”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漢朝創建之初的困難局面和秦末的戰亂相關,上至皇帝、將軍宰相,下至普通百姓都受到影響,大臣們甚至乘坐牛車。B.崤山以東地區百姓陷于貧困、饑餓之中時,天子將災民遷移到函谷關以西的地方居住,之后派遣使者,將郡國的糧食儲備全部用來賑濟百姓。C.統治者為恢復經濟,采取重農抑商的政策,商人在市場登記注冊的和他的家人親屬,都不允許占有田產,以便有利于農民。D.材料二體現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對當時的社會來說具有積極意義。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于是募民能輸及轉粟于邊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長。(2)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14.大國崛起與小民尊嚴并不是沖突,請結合兩則材料,分析概括古代統治者是如何實現“國家崛起”,又是如何兼顧“人民尊嚴”的?(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示秬秸[注]張耒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也。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秬、秸。城頭月落霜如雪,樓上五更聲欲絕。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北風吹衣射我餅,不憂衣單憂餅冷。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注]秬秸:張耒二子張秬、張秸。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用比喻的手法,并從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方面入手描摹出寒冷空寂的景色。B.第三句中的動詞使用精準凝練,一“捧”字鮮明地表現出了賣餅兒對餅的珍視。C.頸聯巧妙化用了《賣炭翁》中的詩句,并用第一人稱刻畫出賣餅兒的真實心理。D.詩人用淺易曉暢的語言塑造了令人們同情的賣餅兒形象,并借此警示教育孩子。16.這是一首教子詩,你可以從中得到怎樣的啟示?請簡要說明。三、課內考查及語言文字運用(26分)(一)課內知識考查(17分)1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A.居則曰:平日、平時今也制民之產:規定以御于家邦:治理B.攝乎大國之間:夾處構怨于諸侯:結怨蒞中國而撫四夷也:統治C.乃中《經首》之會:合乎彼節者有間:間隙善刀而藏之:揩拭D.批大郤,導大窾:疏通俯不足以蓄妻子:養活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沒有18.下列詞類活用分類全都正確的一項是()①端章甫;②可使有勇;③因人之力而敝之;④是以君子遠庖廚也;⑤樹之以桑;⑥危士臣;⑦良庖歲更刀;⑧燭之武退秦師;⑨共其乏困;⑩鄰之厚,君之薄也A.①⑤/②⑨/③④⑩/⑥/⑦/⑧ B.①⑤/②⑨⑩/③④/⑥⑧/⑦C.①⑤/②③⑨/④⑩/⑥⑧/⑦ D.①⑤/②⑨/③④⑩/⑥⑧/⑦19.下列文言句式分類正確的一項是()①牛何之②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③構怨于諸侯④未之有也⑤以吾一日長乎爾⑥佚之狐言于鄭伯曰⑦敢以煩執事⑧天下可運于掌⑨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⑩若舍鄭以為東道主A.①④/②③⑥⑩/⑤⑦⑧/⑨ B.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⑩/⑨C.①②/④⑨/③⑥/⑤⑧/⑦/⑩ D.①②④⑦/⑤/③⑥⑧/⑨⑩20.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千乘之國,指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國家。春秋時期,一輛兵車,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稱一乘。B.冠者,成年人,二十歲以上的人。古時女子和男二十歲行冠禮,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歲的人。C.“晉侯”“秦伯”中“侯”和“伯”都是爵位,按照周代制度,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D.“執事”,在古代有多種意思,①從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職守之人;③指供役使者,仆從;④辦事的官員。《燭之武退秦師》“敢以煩執事”中的“執事”指辦事的官員。2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我特別喜歡梵高那幅《向日葵》,朵朵黃花有如明亮的珍珠,耀人眼目,但孤零零插在花瓶里,配著黃色的背景,給人的是一種①的感覺,似乎是盛宴散后,燈燭未滅的那種空蕩蕩的光景,令人為之心沉。曾記得,在上海陜西南路街頭散步時,我買了由白俄經營的小書店的櫥窗里陳列著的一幅與《向日葵》同名而布局略異的梵高名畫復制品。得了這幅畫便把它裝上鏡框,向日葵襯在一片明亮亮的黃色陽光里,掛在漆成墨綠色的墻壁上,宛如婷婷佇立在②的原野中,特別怡目,但又顯得孤清。每天我就這樣坐在這幅畫的對面,看到了歡欣,也嘗到了寂寞。十年動亂中,我被謫放到南荒的勞改農場,每天做著令我疲憊不堪的勞役,心情慘淡得自己也害怕。有一天我推著糞車,路過一茅屋,發現了從籬笆里探出頭來的幾朵嫩黃的向日葵。我又想起了梵高那幅墨綠色墻上掛著的《向日葵》,想起了那行將衰敗的花朵,想起了那耀眼的金黃的底色,我似乎突然懂得了他的畫為什么一半歡欣,一半寂寞的原因。人的一生不管有多少波濤起伏,對生活的熱愛都不能泯滅。從那以后,我每天拾糞,即便要多走不少路,也寧愿到這處來兜個圈。22.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23.請將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改寫成三個短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24.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四、寫作(60分)2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庖丁解牛》中,庖丁遇到牛“筋骨交錯”地方就避開,順其自然,從而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齊桓晉文之事》中,孟子明知當時諸侯大都崇尚霸道,還是不遺余力地宣揚王道,“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庖丁和孟子的態度在現實生活中也同樣存在。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請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蘇省新沂市三中2024-2025學年高一3月月考語文試題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材料一:俗語說,世界上不存在兩片相同的葉子,也正說出了性格的千差萬別。每一個人的性格都是一個獨特的系統,這個系統非常復雜,由多種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組合和排列而成,因此也表現出復雜性和差異性。劉再復認為“任何一個人,不管性格多么復雜,都是由相反兩極所構成的”。這種兩極包括動物性和社會性,肯定性和否定性,有善有惡,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悲有喜,有剛有柔,有粗有細……任何性格或心理狀態都是兩極性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進行排列組合的表現。文學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性格既有美的一面,同時也存在缺陷,難以界定好壞,無法用簡單的詞語來概括殆盡。性格的二重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兩極性的元素簡單相加,而是“雜多歸一”,具有整體性。這種兩極性的元素并不簡單疊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間和時間的變化中互相融合、不斷轉化,組成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人的性格并不是靜態性的,而是通過兩極性的元素不斷斗爭融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性格的二重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僅僅存在一組兩極性的內容,而是往往存在多組由具體的性格元素構成的對立統一的內容。由于排列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會形成千差萬別的二重組合結構。在這種結構中各組性格元素互相依存、互相交織、互相滲透、互相轉化并形成自己的結構層次,使性格呈現出復雜而有序的運動狀態。不管如何組合,性格中都有一個決定其運動方向的主導因素。說到性格二重組合原理,很多人會誤以為是指每個人的性格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美有丑,有善有惡,不可能完全單一。然而這只是表層的、狹隘的理解,只能簡單揭示性格中存在兩重內容。這種表層意義上的二重組合很容易被庸俗化,或作為一種公式照搬套用。而二重組合的深層意義,則是指性格內部深層結構中,即人的內心世界中的矛盾搏斗,以及這種拼搏引起的不安、動蕩、痛苦等復雜情感,強調多種性格元素在性格內部世界中的復雜動態過程。文學史上有很多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典型人物,如賈寶玉、林黛玉、安娜·卡列尼娜、哈姆萊特等,從表象上看,他們的性格是雜多的,從本質意義上看,都是二重組合性格。人物性格深處的動蕩、不安、痛苦、掙扎,深深的矛盾和斗爭正是人物魅力所在。正如歌德評價莎士比亞是“說不盡的莎士比亞”,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萊特、奧賽羅等人物形象難以說盡,深不可測,蘊含著豐富的內涵。“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正是因為從哈姆萊特身上體現出的憂郁與延宕中可以聽見他內心世界的掙扎,深沉的思索以及對人類靈魂的拷問,從而產生情感上的顫動,才能產生各種不盡相同、常讀常新的強烈審美體驗。文學作品中熠熠生輝的一些人物形象都具有豐富的個性,具備了人類某些普遍性的情感和特征,因而往往被稱為藝術典型。人物性格的二重組合原理所尋找的道路正是通向個性豐富性的道路,也是通向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典型塑造的道路。優秀的創作者也許不能完全界定什么是典型,但他們都自覺不自覺地在作品中追求人物個性的豐富性。(摘編自王琪《高中語文教學中二重組合性格人物教學研究》,有刪減)材料二:對人物心靈及其矛盾沖突的描寫,中國古代小說比較薄弱,《紅樓夢》卻取得巨大進步。首先,《紅樓夢》寫出人物心靈深處情感因素與理性因素的真實搏斗。寶釵一方面想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的淑女形象,這是她真實的社會欲求,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個有生命的人,她不能擺脫生命賦予的本性。于是兩種欲求便在心靈深處發生沖突:一方面,作為一個少女,面對著神采飄逸的富貴公子寶玉,產生愛慕之情是很自然的;另一方面,又用理性原則掩埋愛的心跡。在探望寶玉時,她“點頭嘆道:‘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里也疼……’剛說了半句忙又咽住,自悔說的話急了,不覺的就紅了臉,低下頭來”。感情與理性兩股潛流在內心沖突,使人們看到人物心靈深處。其次,作者善于表現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寶黛之間的愛情,可謂心心相印,刻骨銘心。然而,他們卻愛得那樣痛苦,那樣哀怨:欲得真心,卻瞞真心,以假意試探,結果求近之心,反成疏遠之意,求愛之意,反成生怨之因。如十九回“意綿綿靜日玉生香”,二十九回“癡情女情重愈斟情”等都是描寫心理活動的杰作。四十五回,寶玉冒著雨去探望黛玉,穿著蓑衣戴著大斗笠,黛玉說:“哪里來的一個漁翁!”寶玉說將來也送黛玉一套,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個,成個畫兒上畫的和戲上表演的漁婆了。”及至說出來,想與方才說寶玉的話相連,“后悔不及,羞的臉飛紅”,而“寶玉卻不留心”。這里的黛玉說錯了話當然是“無心”,后悔與害羞是“多心”,但這種害羞又包含著她的“有心”。后來寶玉要走了,她勸他拿自己的玻璃繡球燈,千般叮囑寶玉要小心,不要摔了,表現了對寶玉的“關心”,聯系上面的描寫,表現她的無心,又是平時“有心”的流露。寶玉走后,當夜深人靜時,聽到窗外的竹梢蕉葉之上,雨聲淅瀝,清寒透幕,想到自己沒有父母兄長,婚姻大事無人主張,又不覺滴下淚來,感到傷心。黛玉從無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轉為傷心,心理流程描寫得十分真切動人。(摘編自《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第四卷,《<紅樓夢>的人物塑造》)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任何人的性格都是由兩極性的元素,如善與惡、剛與柔、粗與細等,按照一定的方式組合和排列而成的,它是一個復雜的、獨特的系統。B.性格的二重組合結構,有一組或多組兩極性的元素,這些元素并不是簡單疊加在一起,而是互相融合、不斷轉化,使人的性格具有了動態性。C.薛寶釵在探望寶玉時“不覺的就紅了臉”與第四十五回林黛玉“羞的臉飛紅”,都是因為她們說的話不小心流露出了心疼寶玉的情感。D.《紅樓夢》第四十五回中,黛玉從無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轉為傷心,真切的心理流程體現了她純真可愛又敏感多情的二重組合性格。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寶釵、黛玉等這些二重組合性格的藝術典型,可以使人產生常讀常新的審美體驗。B.因為人的性格是由兩極相反的元素排列組合而成的,所以,性格是復雜和分裂的。C.如果兩個人的性格元素完全相同,那么他們呈現出的性格和心理狀態也是一致的。D.個性豐富的文學形象往往有更高的審美價值,而性格單一的文學形象則毫無價值。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A.冷酷的周樸園面對曾經的戀人,面對自己的孩子,有時候也會流露出那么一絲溫情。B.竇娥善良孝順,為了不讓婆婆受酷刑,只能含冤認罪,但她剛毅頑強,又極富反抗精神。C.《百合花》中原本羞澀的新媳婦,莊嚴而堅定地為犧牲的小通訊員擦拭身子,縫補衣服。D.京劇里,紅臉的關羽忠義、耿直、英勇,白臉的曹操奸詐、狡猾、多疑,兩人忠奸分明。4.薛寶釵是《紅樓夢》中塑造得極為成功的一個藝術形象。請結合兩則材料,談談她成為富有魅力的藝術典型的原因。5.西方有句古諺:“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請根據材料一的觀點簡析這句話的“合理性”和“局限性”。【答案】1.C2.A3.D4.①藝術典型是具有豐富的個性,具備了人類某些普遍性的情感和特征的人物形象。寶釵具有豐富的個性,是一個有自己真實的社會欲求和少女情懷的藝術典型。②《紅樓夢》寫出了寶釵心靈深處情感因素與理性因素的真實搏斗,性格深處的不安、掙扎,深深的矛盾和斗爭是人物魅力所在,因此能成為藝術典型。5.①合理性在于它說明人的性格不是單一的,“魔鬼”和“仙子”正是性格中兩極相反的元素,它們構成了性格的二重組合。②局限性在于它只簡單揭示性格中存在兩重內容,其實兩極性元素并不是簡單疊加在一起,而是通過不斷斗爭融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③局限性還在于人的性格中不是僅存在一組兩極性的內容,而是往往存在多組由具體的性格元素構成的對立統一的內容。【解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都是因為她們說的話不小心流露出了心疼寶玉的情感”錯誤。林黛玉說的話“戴上那個,成個畫兒上畫的和戲上表演的漁婆了”,并沒有流露出對寶玉心疼的情感。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觀點態度的能力。B.“分裂的”錯誤。原文“性格的二重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兩極性的元素簡單相加,而是“雜多歸一”,具有整體性。C.“那么他們呈現出的性格和心理狀態也是一致的”錯誤。依據原文“性格的二重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兩極性的元素簡單相加,而是‘雜多歸一’,具有整體性”“這種兩極性的元素并不簡單疊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間和時間的變化中互相融合、不斷轉化,組成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由于排列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會形成千差萬別的二重組合結構”可知,性格和心理狀態并非性格元素的簡單相加,所以即使兩個人的性格元素完全相同,他們呈現出的性格和心理狀態也不一定一致。D.“性格單一的文學形象則毫無價值”錯誤,說法太絕對,忽略了文學作品的多樣性,復雜性,與材料一“文學作品中熠熠生輝的一些人物形象都具有豐富的個性,具備了人類某些普遍性的情感和特征,因而往往被稱為藝術典型”中“一些”的表述不符,“一些”不代表全部。故選A。【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D.選項中的人物忠奸分明,是臉譜化的,形象單一,不復雜。不符合性格二重組合原理。故選D。【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一提到“文學作品中熠熠生輝的一些人物形象都具有豐富的個性,具備了人類某些普遍性的情感和特征,因而往往被稱為藝術典型”,而材料二中說“寶釵一方面想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的淑女形象,這是她真實的社會欲求,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個有生命的人,她不能擺脫生命賦予的本性”,可見,寶釵具有豐富的個性,是一個有自己真實的社會欲求和少女情懷的藝術典型。材料一中提到“二重組合的深層意義,則是指性格內部深層結構中,即人的內心世界中的矛盾搏斗,以及這種拼搏引起的不安、動蕩、痛苦等復雜情感,強調多種性格元素在性格內部世界中的復雜動態過程”,而材料二中說“于是兩種欲求便在心靈深處發塵沖突!一方面,作為一個少女,面對著神采飄逸的富貴公子寶玉,產生愛慕之情是很自然的;另一方面,又用理性原則掩埋愛的心跡”,可見,《紅樓夢》寫出了寶釵心靈深處情感因素與理性因素的真實搏斗,性格深處的不安、掙扎,深深的矛盾和斗爭是人物魅力所在,因此能成為藝術典型。【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從材料一說“‘任何一個人,不管性格多么復雜,都是相反兩極所構成的’。這種兩極包括動物性和社會性,肯定性和否定性,有善有惡,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悲有喜,有剛有柔,有粗有細……任何性格或心理狀態都是兩極性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進行排列組合的表現。文學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性格既有美的一面,同時也存在缺陷,難以界定好壞,無法用簡單的詞語來概括殆盡”,而魔鬼和仙子正是性格中兩極相反的元素,它們構成了性格的二重組合。所以這句話的合理性在于它說明人的性格不是單一的,“魔鬼”和“仙子”正是性格中兩極相反的元素,它們構成了性格的二重組合。從材料一“性格的二重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兩極性的元素簡單相加,而是‘雜多歸一’,具有整體性。這種兩極性的元素并不簡單疊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間和時間的變化中互相融合、不斷轉化,組成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可知,簡單地將“魔鬼”與“仙子”相加來體現人物性格,局限性在于它只簡單揭示性格中存在兩重內容,其實兩極性元素并不是簡單疊加在一起,而是通過不斷斗爭融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從材料一“性格的二重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僅僅存在一組兩極性的內容,而是往往存在多組由具體的性格元素構成的對立統一的內容。由于排列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會形成千差萬別的二重組合結構”可知,局限性還在于人的性格中不是僅存在一組兩極性的內容,而是往往存在多組由具體的性格元素構成的對立統一的內容。(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仲尼之將喪馮至仲尼自從春天去了以后,意味的闌珊,情緒的蕭索,更甚于前年西狩獲麟、《春秋》絕筆的時候了。那時他滿心滿意地想,世態是一年不如一年,我的《春秋》寫到這里也盡夠了。天啊!你總還可以多給我幾年的生命吧;我要努力在我這未來的幾年內,把我們先哲傳下來的《易經》整理一番;把我的哲學思想都借著這部古書表現出來,留給我的弟子們——咳,他們真是可憐,像是船沒有舵,荒野濃霧中沒有指南車呀。哪知到了現在,轉瞬間就快要兩年了,《易經》,一點兒沒有著手;《春秋》,也有刻在竹板兒上的,也有涂在一卷一卷的樹皮上的,錯錯亂亂地在他的房里堆積著,向來不曾有過一個人來過問。就是那張古琴,伴著他流浪他鄉,十四年總在身邊的,現在掛在壁上,不但著了許多灰塵,并且結上許多蜘蛛網了。他每每在黃昏時節,倚著窗子望落日,領略著自然間的音樂,正在忘機物我、融會一切之際,房子里便會發出來一種蒼茫的音調,使他回轉頭來,目光懶懶地落在那張琴上,他這般傷感地自語,不知說了多少次了:——當年從我困于陳蔡的故人們,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遠方,只剩下這張琴,寂寞無語的琴……二十年前,奔走齊魯之間,追慕著古代的風光,正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實現在這亂世上最熱衷的時期。一天獨自一個人登上泰山的高峰,澄滓太清,齊魯俱磅礴于茫茫大氣之內,自己不覺得胸懷高朗:——啊,當初登上東山,覺得魯小,現在立在泰山頂,天下并不大呀!現在呢,泰山依舊是那樣嵯峨,可是舊日的氣概一點也沒有了,耳邊只是纏繞著一個樵夫的哭聲,凄凄婉婉地。心里忽地一片蒼涼,宇宙都似乎冰化了一般,一個久已消逝了的泰山樵夫的影子,猶如白衣的神顯現在黑漆的夜色中,又回到他的意念之內了。他的頭腦眩昏,目光放出許多火花——泰山也似乎旋動起來,地在震動,遠方的河水在沸騰……他顫著……——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杖,被擲在一邊,頹然坐在階上了。兩手托著頤。——賜呀,你來了?來得怎么這么晚呢?他遠遠望見一個衣冠齊楚的人,漸漸辨別了知道是子貢以后,慈母見了遠方歸來的游子一般,兩目射出消逝了的舊日的光芒,迎上去,緊緊地握著子貢的手。——賜呀,你來得怎么這么晚呢!子貢見他先生的神色、言語都與往日不同,木雞般愕然地立著了!使他忘記了種種的繁文,善于辭令的子貢,一個字,都不知怎樣說才好。——先生……——賜呀,你看這座泰山呀。你說它有時要崩頹嗎?——先生……——寂寞呀……賜,你日日錙銖為利,你好久不到我這里來了……子貢本來是因為貨殖的事,由這里經過,順便看看先生,并且想問一問他近來對于政治的意見。哪知出乎意料,先生說出這樣悲痛的話,是他從來沒有聽過的。——先生,可是病……——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個夢。咳,這樣的夢也不止一次了。你說,前面的泰山,有崩墮的那一天嗎?——先生,夢是無憑的;泰山是不會崩頹的,如同哲人永不隕亡一樣。——賜呀……仲尼皺紋消瘦的頰上,綴了兩顆綠豆大的淚珠了。子貢慢慢地扶著先生又坐在臺階上,這時候太陽轉到南方,被幾片浮云遮護著。子貢站立在先生的身旁。等到浮云散開了以后,一只雄雞高踞在樹巔,叫起來了。——賜呀,這是什么在叫?仲尼低著頭。一切都在白晝的夢里迷迷蒙蒙的。——先生,是一只雄雞。——啊,一只羽毛燦麗的雄雞呀!他抬起頭,對著那只雞望了許久。假如仲由還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下來,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來供我的饈饌。可憐他金星隨著太陽一般,傍著我車塵勞碌于衛楚陳蔡的路上,一日不曾離開過我;同我一塊兒受著隱士們的嘲笑、路人們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終于很慘怛地死了!我抱著我的理想,流離顛沛,一十四年——衛呀,楚呀,陳呀,……沒有一個地方,能夠用我一天,種種魔鬼的力恐嚇著我,諷刺著我,壓迫著我,四海之大,沒有一個地方,容我的身軀,終于不能不懷著惆悵回到我這兒時的故鄉。故鄉真是荒涼呵,鄉音入在耳里,淚便落在襟前了!沒有一個人不說我是陌生人,沒有一個人對我不懷著一些異殊的意味。兒時的門巷變成一片瓦礫,生遍了鬼棘向我苦笑。父母的墳塋已經被人踏平。我哪里還有讀易奏瑟的心情呢。我為什么回到這個故鄉來呢?我早就應該……我為什么不死在匡人手里?為什么不死在陳蔡人的手里?那時候的死,是怎樣地光榮!怎樣地可以自傲!那個時候,有顏回在我身邊,仲由在我身邊,百十個弟子在我面前,在弦誦聲中死去,韻調是怎樣的悠揚,怎樣的美麗呀!現在,不肯“先我死”的顏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個弟子都各自走上自己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時候。仲尼一氣說盡了多少天積蓄著的抑郁,兩目像著了瘋狂,兩手按胸,不住地咳喘,淤塞著,再也說不下去了。子貢終于不大了解先生的這種心情上的驟然的改變,想用旁的話把先生的話岔開,卻尋不著適當的話。仲尼依然坐在門前。他怕走進房內,同怕陰森的墳墓一樣。遠遠近近,靜悄悄使人聽到萬籟中極細微的呼吸……正是傍午的時分。泰山的余脈,又蒙上一層薄薄的云靄了。(有刪減)【注】子貢,復姓端木,名賜,字子貢。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顏回,姓顏,名回,字子淵。三人都是孔子的弟子。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古琴”伴隨孔子流浪他鄉十四年,是孔子為實現理想積極奔走卻失敗告終的見證,也是他理想受挫失落時的慰藉。B.文中畫橫線的兩處文字內容幾乎相同,但前者是孔子的想象,表現對子貢到來的期盼,后者則是現實,有埋怨之意。C.“沒有一個人不說我是陌生人,沒有一個人對我不懷著一些異殊的意味”,說明孔子雖身在故鄉,內心卻是孤獨的。D.“泰山”寓意孔子的人生,泰山的嵯峨表現孔子心境的蒼涼,泰山的崩頹暗示他政治理想的破滅,預示其人生將喪。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段的心理描寫寫出了孔子對生命將盡的感嘆,也表達了對許多未完成之事的擔憂,和無人過問的孤獨。B.子貢是一個錙銖為利、整日忙碌的商人。他不能完全理解老師的思想,他的形象反襯出仲尼對理想的執著。C.在西狩獲麟、《春秋》絕筆的時候,孔子躊躇滿志、意氣風發,而現在,孔子潦倒落魄,兩者間形成對比。D.小說中的對話沒有用引號,而大量使用了破折號,行文簡潔生動、蘊含良多,體現了作者獨特的語言風格。8.馮至創造了“‘抒情詩’的歷史小說”,請結合文本分析這一特點。9.本文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分別是如何塑造仲由這一人物形象的?請結合兩篇文章內容簡要分析。【答案】6.D7.C8.①從內容上說,這篇小說取材于《論語》這部儒家典籍和《史記·孔子世家》中的重要史實,作品富有歷史韻味。②小說淡化情節,重點刻畫人物心理,有較強的主觀性抒情性,作品充滿詩化的意境。9.本文通過孔子的回憶,以代表性事件、典型動作和孔子的評價,表現仲由的忠誠、勇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通過子路的神態、語言和孔子的點評,表現子路的輕率急躁和不謙讓。【解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賞析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能力。D.“泰山的嵯峨表現孔子心境的蒼涼”錯,泰山的嵯峨表現孔子年輕的形象。故選D。【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在西狩獲麟、《春秋》絕筆的時候,孔子躊躇滿志、意氣風發”錯誤,結合原文“仲尼自從春天去了以后,意味的闌珊,情緒的蕭索,更甚于前年西狩獲麟、《春秋》絕筆的時候了”可知,在西狩獲麟、《春秋》絕筆的時候,也是意味的闌珊,情緒的蕭索。故選C。【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體裁特征和表現手法的能力。先看歷史真實,小說開頭交代孔子晚年回到家鄉,寫作《春秋》、整理《易經》,弟子們早已風流云散,只剩他一個孤獨寂寞地等待生命最后時刻的到來。這些符合《史記·孔子世家》《論語》等相關記述,屬于歷史的真實,作品富有歷史韻味。從刻畫人物看,本文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使用了大量篇幅,如“那時他滿心滿意地想,……天啊!你總還可以多給我幾年的生命吧”“當年從我困于陳蔡的故人們,死的死了,不死的也多半在遠方,只剩下這張琴,寂寞無語的琴……”等,小說著意在刻畫人物心理,這樣就有較強的主觀性抒情性,符合歷史小說的寫作思路,作品充滿詩化的意境。【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描寫手法的能力。結合“仲由在我身邊”“勇健的仲由也死了”可知,仲由陪伴著“我”,“勇健的仲由”等內容顯示仲由的忠誠、勇健。主要是通過回憶,以代表性事件、典型動作和孔子的評價來表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子路率爾而對曰”描寫子路的神態,“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描寫子路的語言,“夫子哂之”“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寫孔子的點評,表現子路的輕率急躁和不謙讓。二、古代詩文閱讀(29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材料一:漢興,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鈞駟①,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孝景時,上郡以西旱,亦復修賣爵令,而賤其價以招民;及徒復作②,得輸粟縣官以除罪。匈奴數侵盜北邊,屯戍者多,邊粟不足給食當食者。于是募民能輸及轉粟于邊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長。漢將歲以數萬騎出擊胡,及車騎將軍衛青取匈奴河南地,筑朔方。當是時,漢通西南夷道,悉巴蜀租賦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縣官,而內受錢于都內。招尊方正賢良文學之士,或至公卿大夫。公孫弘以漢相,布被,食不重味,為天下先。天子為伐胡,盛養馬,馬之來食長安者數萬匹,卒牽掌者關中不足,乃調旁近郡,而胡降者皆衣食縣官,縣官不給天子乃損膳解乘輿駟出御府禁藏以贍之。山東被水災,民多饑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虛郡國倉廥以振貧民,猶不足,乃徙貧民于關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萬口衣食,皆仰給縣官。大農上鹽鐵丞言:“山海,天地之藏也,皆宜屬少府,陛下不私,以屬大農佐賦。”商賈以幣之變,多積貨逐利。于是公卿言:“諸賈人末作貰貸賣買,居邑稽諸物,及商以取利者,雖無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錢二千而一算③;賈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屬,皆無得籍名田,以便農。敢犯令,沒入田童。”至今上即位數歲,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余貨財。(節選自《史記·平準書》)材料二:“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節選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刪改)【注】①鈞駟,四匹同顏色的馬駕車。②及徒復作,指的是漢代的一種刑罰制度,即免去徒刑而強迫勞動的罪犯。③一算,一百二十文。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縣官不給A天子B乃損膳C解乘D輿駟E出御府F禁藏G以贍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歲,每年,名詞作狀語,與《夢游天姥吟留別》“古來萬事東流水”的“東”用法相同。B.乃,就,與《桃花源記》“乃不知有漢”的“乃”意思不相同。C.被,覆蓋,與成語“被褐懷玉”中的“被”的意思相同。D.方,方圓,與《赤壁賦》“方其破荊州”的“方”意思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漢朝創建之初的困難局面和秦末的戰亂相關,上至皇帝、將軍宰相,下至普通百姓都受到影響,大臣們甚至乘坐牛車。B.崤山以東地區百姓陷于貧困、饑餓之中時,天子將災民遷移到函谷關以西的地方居住,之后派遣使者,將郡國的糧食儲備全部用來賑濟百姓。C.統治者為恢復經濟,采取重農抑商的政策,商人在市場登記注冊的和他的家人親屬,都不允許占有田產,以便有利于農民。D.材料二體現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對當時的社會來說具有積極意義。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于是募民能輸及轉粟于邊者拜爵,爵得至大庶長。(2)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14.大國崛起與小民尊嚴并不是沖突的,請結合兩則材料,分析概括古代統治者是如何實現“國家崛起”,又是如何兼顧“人民尊嚴”的?【答案】10.ACE11.C12.B13.(1)于是,朝廷就招募能給邊境駐軍捐獻或運輸糧食到邊境的百姓,并授予爵位,最高的能達到大庶長爵位。(2)糧食和魚鱉吃不完,木材用不盡,這就使百姓對贍養活著的人,安葬死者沒有什么遺憾了。14.國家崛起:①輕徭薄賦。②重農抑商。人民尊嚴:①救濟災民。②仁政治國。③休養生息。【解析】【導語】這篇閱讀文章通過兩則材料展現了古代統治者在國家崛起與人民尊嚴之間的平衡策略。材料一以漢朝為例,描述了國家在戰亂后的恢復過程中,通過募民輸粟、修賣爵令等措施,既增強了國力,又緩解了百姓的困境。材料二則引用孟子的仁政思想,強調“不違農時”、“省刑罰、薄稅斂”等理念,體現了統治者對民生福祉的重視。【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朝廷無力負擔,天子就減少膳食費用,解下乘輿上的馬匹,從私人內庫中拿出錢財供養他們。“縣官不給”是主謂結構,“天子”是下句主語,A處斷句;“天子”是主語,“損膳”和“解乘輿駟”是兩個謂語部分,中間C處和賓語“駟”后E處斷句。“出御府禁藏”是動賓結構,不斷開,其目的是“贍之”,“以”字連接,中間不斷開。故選ACE。【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一詞多義、詞類活用,掌握文化常識的能力。A.正確。都是名詞作狀語,每年/向東。句意:漢朝將領每年率領數萬名騎兵出關攻擊匈奴。/自古以來萬事都像向東流的水一樣一去不復返?。B.正確。就/竟然。句意:就招集豪民來南夷屯田耕種。/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C.錯誤。“覆蓋”錯,應是“遭受”;思相同錯,遭受/通“披”,穿著。句意:崤山以東地區遭受水災。/身穿粗布衣服而懷抱美玉。比喻雖是貧寒出身,但有真才實學。D.正確。方圓/當。句意:方圓百里的小國也能夠取得天下。/當他攻下荊州奪取江陵。故選C。【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B.“天子將災民遷移到函谷關以西的地方居住,之后派遣使者,將郡國的糧食儲備全部用來賑濟百姓”錯,原文“于是天子遣使者虛郡國倉廥以振貧民,猶不足,乃徙貧民于關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可見是先派遣使者,將郡國的糧食儲備全部用來賑濟百姓,還不夠,才將災民遷移到函谷關以西的地方居住,或者充實到朔方以南的新秦中地區。故選B。【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輸”,捐獻;“拜爵”,授予爵位;“民能輸及轉粟于邊者”,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能輸及轉粟于邊民”。(2)“勝”,盡,完;“是”,這;“養生”,古今異義,贍養活著的人,養活家人;“葬死”,安葬死者。【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國家崛起方面:①輕徭薄賦。從材料一“漢興,接秦之弊……孝景時……”等內容可知,漢初經濟凋敝,后來在發展過程中采取了一些措施。從“悉巴蜀租賦不足以更之,乃募豪民田南夷,入粟縣官,而內受錢于都內”等可以看出,在一些工程建設或事務中,沒有單純依靠增加百姓的賦稅來維持,而是通過其他方式如招募豪民墾田等解決問題,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百姓的賦稅負擔,讓百姓有更多的精力和資源發展生產,促進經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崛起奠定物質基礎。材料二則明確提出“薄稅斂”。②重農抑商。材料一“賈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屬,皆無得籍名田,以便農。敢犯令,沒入田童”,通過限制商人及其家屬占有田地的政策,來促使資源向農業傾斜,保障農業生產的穩定和發展。農業是古代社會的基礎,重視農業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增加糧食產量,從而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推動國家崛起。人民尊嚴方面:①救濟災民。材料一記載“山東被水災,民多饑乏,于是天子遣使者虛郡國倉廥以振貧民,猶不足,乃徙貧民于關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萬口衣食,皆仰給縣官”,當山東地區遭受水災,百姓面臨饑餓困境時,統治者派遣使者打開郡國倉庫賑濟災民,在倉庫糧食不足的情況下,還將災民遷徙安置,并保障他們的衣食供應,體現了對受災百姓的關懷,保障了百姓在困境中的生存尊嚴。②仁政治國。材料二孟子提出“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強調統治者要施行仁政,減少刑罰,減輕賦稅,讓百姓能夠安心生產和生活,培養道德風尚。材料一漢初的一些政策調整,如在面對各種問題時采取的措施,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這種仁政的理念,以民為本,關注百姓的生活和發展,讓百姓在國家治理中感受到尊重和關懷,維護了人民尊嚴。③休養生息。從材料一“漢興,接秦之弊,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可知漢初經濟破敗,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輕徭薄賦等,讓百姓能夠在相對寬松的環境下恢復生產、發展經濟,避免過度的勞役和賦稅壓迫,使百姓能夠安居樂業,這就是休養生息政策的體現。百姓生活穩定,能夠保障自身的基本權益,也就維護了人民的尊嚴。參考譯文:材料一:漢朝創建之初,繼承的是秦末戰亂造成的衰弊的局面,就是皇帝都不能具備四匹同顏色的馬駕車,將軍、宰相有的還要乘坐牛拉的車,老百姓家中沒有剩余的糧食。孝景皇帝在位期間,上郡以西的地區發生了旱災,朝廷又重新修訂了出賣爵位的法令,降低爵位的價格用以吸引人們購買;免去徒刑而強迫勞動的罪犯,可以通過向官府交納糧食來免除懲處。匈奴屢次侵犯掠奪北部邊境地區,漢朝在邊境駐扎了很多戍邊的士兵,而邊境囤積的糧食不足。于是,朝廷就招募能給邊境駐軍捐獻或運輸糧食到邊境的百姓,并授予爵位,最高的能達到大庶長爵位。漢朝將領每年率領數萬名騎兵出關攻擊匈奴,直到車騎將軍衛青時,才收復了被匈奴強占的黃河以南地區,建筑了朔方郡城。在這個時候,漢朝正在開辟打通西南夷的道路,即使拿出全部巴蜀地區的租賦收入也不夠用來支付這些費用,就招集豪民來南夷屯田耕種,將收獲的糧食交給當地官府,而從內地的京都內府領取糧款。朝廷招攬方正、賢良、文學等士人,有的被升任為公卿大夫。公孫弘憑著漢朝丞相的身份,蓋的是粗布被子,吃飯不用兩道菜肴,成為天下人的榜樣。天子為了討伐匈奴,大力提倡養馬,在長安飼養的馬就有幾萬匹,致使從關中地區抽調管理馬匹的士卒不足,就征調附近郡縣的百姓。同時,歸降的匈奴人都由朝廷供給衣食,朝廷無力負擔,天子就減少膳食費用,解下乘輿上的馬匹,從私人內庫中拿出錢財供養他們。崤山以東地區遭受水災,百姓大多陷于貧困、饑餓之中,于是天子派遣使者,將郡國的糧食儲備全部用來賑濟百姓,還是不夠用,于是將災民遷移到函谷關以西的地方居住,或者充實到朔方以南的新秦中地區,總計七十多萬人口,他們的衣服食物都依靠朝廷供給。大農令上奏鹽鐵丞的建議說:“山林海澤,是天地藏物的寶庫,都應該屬于少府管轄,因為皇上不占為私有,把它歸于大農作為稅賦的補充。”商人趁著變更幣制之機,囤積了許多貨物用以追逐暴利。于是公卿建議說:“凡是市內坐賈、往來販運的行商、高利貸者、囤積各種貨物待時而賣者,即使沒有在市場上登記入冊,也必須估計各自所擁有的財物,向官府申報,一律按兩千緡錢征收算一百二十文的比例交稅;商人在市場登記注冊的和他的家人親屬,都不允許占有田產,以便有利于農民。有敢違反‘算緡令’的,就沒收他的田產和童仆。”到了當今皇上即位幾年以后,在漢朝創建以來的七十多年之間,國家沒有戰事發生,除非遇到水災和旱災,天下百姓家家豐衣足食,國都和邊鎮的糧倉都堆滿了糧食,少府倉庫里還有多余的大量貨財。材料二:不違背農時,那糧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漁網不入池塘,那魚鱉水產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時,那木材便用不盡。糧食和魚類吃不完,木材用無盡,這樣便使老百姓能夠養活家小,葬送死者而無遺憾了。老百姓養生送死沒有缺憾,這正是王道的開始。“方圓百里的小國也能夠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對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罰,減輕賦稅,(提倡)深耕細作、勤除雜草,讓年輕人在耕種之余學習孝親、敬兄、忠誠、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長,(這樣,)可以讓他們拿起木棍打贏盔甲堅硬、刀槍銳利的秦楚兩國的軍隊了。他們(秦、楚)常年奪占百姓的農時,使百姓不能耕作來奉養父母。父母受凍挨餓,兄弟妻兒各自逃散。他們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討伐他們,誰能跟大王對抗呢?所以(古語)說:‘有仁德的人天下無敵。’大王請不要懷疑這個道理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示秬秸[注]張耒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也。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秬、秸。城頭月落霜如雪,樓上五更聲欲絕。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北風吹衣射我餅,不憂衣單憂餅冷。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注]秬秸:張耒二子張秬、張秸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用比喻的手法,并從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方面入手描摹出寒冷空寂的景色。B.第三句中的動詞使用精準凝練,一“捧”字鮮明地表現出了賣餅兒對餅的珍視。C.頸聯巧妙化用了《賣炭翁》中的詩句,并用第一人稱刻畫出賣餅兒的真實心理。D.詩人用淺易曉暢的語言塑造了令人們同情的賣餅兒形象,并借此警示教育孩子。16.這是一首教子詩,你可以從中得到怎樣的啟示?請簡要說明。【答案】15.A16.①要有堅定志向或理想;②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③要有勤勞吃苦、不畏艱辛的精神。【解析】【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A.“并從視覺、聽覺和觸覺等方面入手描摹出寒冷空寂的景色”錯,“城頭月落霜如雪”寫視覺,“樓上五更聲欲絕”是寫聽覺。首聯沒有觸覺。故選A。【1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詩歌最后一聯“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的意思是:“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有追求的男兒怎能會有空閑呢?”,結合全詩的內容可知,張耒以詩教子,描繪一個不畏艱辛、意志堅定的賣餅兒形象,從而藝術性地教育了孩子應以賣餅兒為榜樣:“志當堅”,即要有堅定的理想或志向;“安得閑”,即要勤勞;序言中的“每”字又啟示我們要持之以恒;而賣餅兒 “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則啟示我們要有勤勞吃苦、不畏艱辛的精神。三、課內考查及語言文字運用(26分)(一)課內知識考查(17分)17.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A.居則曰:平日、平時今也制民之產:規定以御于家邦:治理B.攝乎大國之間:夾處構怨于諸侯:結怨蒞中國而撫四夷也:統治C.乃中《經首》之會:合乎彼節者有間:間隙善刀而藏之:揩拭D.批大郤,導大窾:疏通俯不足以蓄妻子:養活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沒有【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D.導:引導。句意:把刀劈進筋骨相連的大縫隙,再在骨節的空隙處引導刀進入。故選D。18.下列詞類活用分類全都正確的一項是()①端章甫;②可使有勇;③因人之力而敝之;④是以君子遠庖廚也;⑤樹之以桑;⑥危士臣;⑦良庖歲更刀;⑧燭之武退秦師;⑨共其乏困;⑩鄰之厚,君之薄也A.①⑤/②⑨/③④⑩/⑥/⑦/⑧ B.①⑤/②⑨⑩/③④/⑥⑧/⑦C.①⑤/②③⑨/④⑩/⑥⑧/⑦ D.①⑤/②⑨/③④⑩/⑥⑧/⑦【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象的理解能力。①“端”,名詞用作動詞,穿著禮服。句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②“勇”,形容詞做名詞,勇敢的精神。句意:可以使(人民)有勇敢的精神。③“敝”,形容詞用作動詞,損害。句意: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④“遠”,形容詞用作動詞,遠離。句意:君子應該遠離殺生做飯的地方。⑤“樹”,名詞用作動詞,種植。句意:種上桑樹。⑥“危”,使動用法,使……感到危殆。句意:使士臣感到危殆。⑦“歲”,名詞用作狀語,每年。句意:優秀的廚師每年更換一次刀。⑧“退”,使動用法,使……撤退。句意:燭之武使秦國的軍隊撤退。⑨“乏困”,形容詞活用為名詞,缺少的東西。句意: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⑩“厚”,形容詞用作動詞,變雄厚。句意:鄰國的勢力變雄厚了,您的勢力相對就變薄弱了。①⑤名詞作動詞/②⑨形容詞作名詞/③④⑩形容詞作動詞/⑥⑧使動用法/⑦名詞作狀語。故選D。19.下列文言句式分類正確的一項是()①牛何之②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③構怨于諸侯④未之有也⑤以吾一日長乎爾⑥佚之狐言于鄭伯曰⑦敢以煩執事⑧天下可運于掌⑨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⑩若舍鄭以為東道主A.①④/②③⑥⑩/⑤⑦⑧/⑨ B.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⑩/⑨C.①②/④⑨/③⑥/⑤⑧/⑦/⑩ D.①②④⑦/⑤/③⑥⑧/⑨⑩【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牛之何”。句意:牛(牽)到哪里去?②主謂倒裝,正常語序為“百姓之謂我愛也宜乎”。句意:百姓認為我很吝嗇是應該的啊。③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于諸侯構怨”。句意:與鄰邦結怨。④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未有之也”。句意:是從來不曾有過的事。⑤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以吾一日乎爾長”。句意:因為我比你們年長一些。⑥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佚之狐于鄭伯言曰”句意:佚之狐對鄭文公說。⑦省略句,補充省略成分為“敢以(之)煩執事”。句意:怎敢冒昧地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⑧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天下可于掌運”。句意: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隨意轉動。⑨判斷句,“也”字表判斷。句意:我不能早早用你,現在由于情況危急因而求您,這是我的過錯。⑩省略句,補充省略成分為“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句意:如果饒恕了鄭國,并且把它做為東邊大道上的主人。①④賓語前置/②主謂倒裝/③⑤⑥⑧狀語后置/⑦⑩省略句/⑨判斷句故選B。
20.下列關于文化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A.千乘之國,指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國家。春秋時期,一輛兵車,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稱一乘。B.冠者,成年人,二十歲以上的人。古時女子和男二十歲行冠禮,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歲的人。C.“晉侯”“秦伯”中的“侯”和“伯”都是爵位,按照周代制度,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D.“執事”,在古代有多種意思,①從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職守之人;③指供役使者,仆從;④辦事的官員。《燭之武退秦師》“敢以煩執事”中的“執事”指辦事的官員。【答案】B【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了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漯河食品職業學院《微觀高級社會工作實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西警官職業學院《學前保教管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夏工業職業學院《景觀設計與規劃》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電子樂器演奏技巧與風格研究考核試卷
- 硅材料在半導體行業的質量控制考核試卷
- 滑動軸承的表面處理新技術探討考核試卷
- 碳酸飲料市場趨勢預測與展望考核試卷
- 硫酸鉀在動物營養補充中的應用研究考核試卷
- 照明設備在舞臺劇中的情感傳遞考核試卷
- 海底隧道工程中的施工成本分析考核試卷
- 網絡運維方案
- 江蘇省常熟市2022-202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含答案
- 2025年04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直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310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地鐵施工監測監理細則
- 江蘇省蘇州市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七年級歷史期中模擬試卷(1)含答案
- 住建局安全管理匯報
- 2024年山東省國控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學校校園膳食監督家長委員會履職承諾協議書
- 粉體輸送設備安裝工程施工合同
- 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下冊 Unit5 Here and Now(上課、復習課件)
- 智能交通系統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與前景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