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瀏陽市2024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_第1頁
湖南省瀏陽市2024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_第2頁
湖南省瀏陽市2024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_第3頁
湖南省瀏陽市2024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_第4頁
湖南省瀏陽市2024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瀏陽市2024年八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試題與參考答案一、積累與運用(20分)1.(2分)為做好展板講解,小華整理了易錯字詞,加點字字形或字音有誤的一項是()A.龜(jūn)裂烏龜(guī)龜(guī)縮龜(guī)甲 B.邊塞(sài)塞(sāi)車閉塞(sè)塞(sài)翁失馬 C.行(háng)輩德行(xíng)行(háng)列行(háng)行出狀元 D.爭訟(sòng)斡(wò)旋冗(yǒng)雜溝壑(hè)2.(4分)閱讀回答問題。

小陽撰寫了展板“卷首語”:

①自然萬物,生生不息,周而復始。②大自然的奇美瑰麗總能給人以享受【甲】那花香鳥語令人心曠神怡;那巍峨高山令人嘆為觀止;那汪洋大海令人心靈震撼。③大自然孕育滋養了無數生命,但隨著人口的增多,人類活動的頻繁,空氣污染【乙】溫室效應等環境問題愈發嚴重,導致海枯石爛。④為了蔚藍的天空不灰暗陰霾;為了茂密的森林不日漸稀疏;為了珍稀的動物不銷聲匿跡,我們不能緘默,要倡導低碳生活方式,踐行和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嚴格落實政府的環保,共建美麗中國、美麗世界。(1)(2分)展板“卷首語”中加點詞語運用不當的一處是A.周而復始B.嘆為觀止C.海枯石爛D.銷聲匿跡(2)(2分)關于文段中【甲】【乙】兩處和畫線處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甲】【乙】兩處要添上的標點符號最恰當的分別是冒號和頓號。B.“大自然孕育滋養了無數生命”中“孕育”和“滋養”兩詞的位置互換更合情理。C.“踐行和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中“踐行”和“樹立”兩詞的位置互換更合情理。D.“嚴格落實政府的環保”后面應該加上“要求”,句子結構才完整。3.(4分)下面是同學們為倡導低碳生活擬寫的標語。你更喜歡哪一則?請說說理由。①愿我們地球的“碳”息越來越少!②減碳,為地球撐起一把綠色之傘!4.(2分)請根據下圖,補全我國計劃實現碳中和的規劃。第一階段,我國在2030年碳排放達到最高(峰值);;第三階段,到2060年深度脫碳,實現碳中和(碳排放為零)。5.(4分)關于個人該不該踐行“低碳”生活方式,八(1)班學生展開辯論。請你作為正方代表批駁反方觀點。

正方觀點是:保護地球人人有責,每個人都應該嚴格踐行“低碳”生活方式。

反方觀點是:個人低碳起不了大作用,最重要的是要靠國家去行動,就像2023年冬奧會,國家就做得很好。6.(4分)名句默寫。《關雎》中以“①,”將主人公長夜無眠、思緒萬千以至難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現出來。《蒹葭》中“②,”兩句描寫了蘆葦的顏色青蒼、露水凝結為霜的情狀,展示了一幅河上秋色圖,點明了主人公追慕意中人的時間和環境。二、閱讀與鑒賞(50分)7.(6分)古詩鑒賞。早梅[唐]柳宗元早梅發高樹,迥映楚①天碧。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②,杳杳③山水隔。寒英坐銷落④,何用⑤慰遠客?【注釋】①楚:此處指柳宗元被貶之地水州,古屬楚地。②萬里贈:捐一枝梅花贈給遠方的友人。③杳杳:遙遠。④寒英:梅花。坐:此處意為即將。銷落:凋謝,散落。⑤何用:用什么。(1)(2分)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發”字形象地寫出早梅昂首怒放、生機盎然的形象,給人生機蓬勃的感受。B.“發高樹”的“高”字借實寫虛,暗喻詩人不茍合流俗、行高于時人。C.頷聯“朔吹”“繁霜”寫梅花開放的惡劣環境,反襯出早梅不同凡花的風骨。D.本詩前四句詠物,后四句議論,首聯寫梅花的內在氣質(2)(4分)這首詩歌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請簡要概述。8.(10分)文言文閱讀。游黃溪記柳宗元黃溪距州治七十里,由東屯南行六百步,至黃神祠。祠之上,兩山墻立,丹碧之華葉駢植①,與山升降。其缺者②為崖峭巖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黃神之上③,揭水④八十步,至初潭,最奇麗,殆⑤不可狀。其略若剖大甕,倒立千尺。溪水積焉,黛蓄膏渟⑥。來若白虹沉沉無聲有魚數百尾方來會石下。南去又行百步,至第二潭。石皆巍然,臨峻流⑦,若頦頷龂腭⑧。其下大石雜列,可坐飲食。有鳥赤首烏翼,大如鵠⑨,方東向立。

【注釋】①駢植:并行種植。②其缺者:指缺花葉。③黃神之上:從黃神祠沿溪水溯源而上。④揭水:撩起衣裳涉水。⑤殆:幾乎。⑥黛蓄膏渟(tíng):形容溪水積蓄在潭里,像貯了油膏。黛:古代婦女畫眉用的顏料。⑦峻流:從高而下的急流,即黃溪。⑧若頦頷龂(yín)腭:山石像臉的下巴和口的上壁,高低不平。⑨鵠:指天鵝。(1)(2分)下列對文中加點字含義的理解或推斷有誤的一項是A.首句的“南”字意為“向南”,與《小石潭記》“西行百二十步”的“西”用法相同。B.“殆不可狀”與“若嘯呼狀”(《核舟記》)中的“狀”字都意為“……的樣子”。C.“石皆巍然”與“屋舍儼然”(《桃花源記》)中的“然”字意思相同。D.“可坐飲食”中的“可”字意為可以,與“潭中魚可百許頭”中的“可”字意思不同。(2)(2分)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處語句的斷句,最恰當的一項是A.來若白/虹沉沉/無聲有魚/數百尾方/來會石下B.來若白虹/沉沉無聲/有魚/數百尾方來/會石下C.來若白虹沉沉/無聲有魚數百/尾方來會石下D.來若白虹/沉沉無聲/有魚數百尾/方來會石下(3)(2分)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有鳥赤首烏翼,大如鵠,方東向立。(4)(4分)《經典常談》中《文第十三》這一章評價柳宗元“最工游記,他創造了描寫景物的新語”。請結合本文內容,仿照示例,感受柳宗元山水游記的景物之美。

示例:柳宗元擅長寫“石”,“石皆巍然,臨峻流,若顛領斷腭”從視覺的角度,用比喻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第二個潭邊的石頭高大巍峨,高低不平的特點。9.(16分)班級文學興趣組為進行“桃文化”研究,搜集到下面文章,請你閱讀并參與研究。桃之夭夭——桃與桃文化蘇生文桃,原產中國,是中華大地上一種隨處可見的極普通的樹,開最普通的花、結最普通的果,誰也說不清它在漫漫時空中開了多少次花,結了多少次果。然而,在原始先民的觀念里,“人的生命存在所依賴的東西,對人類來說就是神”(費爾巴哈《宗教的本質》),就是這樣一種普通的花、普通的果、普通的樹,卻被賦予了很多文化含義,形成了中國獨特的的“桃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神韻的草木之一。一、“園有桃,其實之肴”中國是桃樹的故鄉,考古學家在距今約8000—9000年的湖南臨澧胡家屋場遺址、距今7000多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遺址、距今3000多年前的河南鄭州二里崗遺址中,都發掘出了野生桃核。特別是在河北藁城縣臺西商代遺址中發掘出的外形完整的2枚桃核和6枚桃仁,經鑒定,和今天的栽培桃完全相同,說明桃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著名古文字學家于省吾認為,甲骨文中的“果”字很可能就是桃的本字。

中國較早大量記載桃樹的古籍,是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魏風》中就有“園有桃,其實之肴”的句子。植桃為園,表明當時人工栽培的桃樹已有一定的種植規模。在《大雅》中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說明中原等地區的人們已經把桃當作重要的禮品來送,這就是成語“投桃報李”的由來。其他古籍如《管子》《尚書》《韓非子》《山海經》《呂氏春秋》等都有關于桃樹的記載,說明先秦時期黃河流域的廣大地區都已經遍植桃樹了。

最晚在公元前2世紀前后,中國桃樹就沿著絲綢之路從甘肅、新疆經由中亞向西傳播到波斯,然后再傳到印度和歐洲。玄奘《大唐西域記》曾記述關于桃樹引入印度的傳說:公元1世紀,印度司氣特國王迦擬色加當政時,中國商人經常帶絲綢制品和各種名貴的水果到印度去經商,其中就有桃。迦擬色加國王隆重地款待了這些中國人,中國人把帶來的桃核和其他果核種在了印度。這個故事至今還在印度廣泛流傳。二、驅邪避鬼——桃木中國有一個非常古老的神話故事——“夸父逐日”。在這則史詩般的神話里,夸父舍身化為桃林,成為拯救一個部落的“文化英雄”,這在文化人類學上,被稱為“人與其圖騰的同一”(弗雷澤《圖騰制與族外婚》)。

進入文明社會,桃木繼續作為“象征物”發揮著作用。周人認為桃是他們的“先妣神”(可以理解為“桃樹媽媽”“母親樹”),認為自己是桃的子孫。史載周武王伐紂時,為表示不敢自行專斷,載著文王的“木主”前行。周人以桃為先妣象征,想必文王的“木主”應該就是桃木做成的。這段記載表明,當時的周人相信,周文王死去后,其靈魂回到了先妣桃那里,并還原為桃。

戰國時期,人們開始用桃木制作人偶,稱為“桃人”或“桃梗”。長沙馬王堆漢墓一號墓出土了一組桃人,它們是用一小段桃枝劈成兩半,一端削成三棱形,將中間的脊作鼻,兩側用墨點出眉目。

《太平御覽》中記載著一棵名叫“度朔山”的大桃樹,生長在“桃都山”上,樹上有一只“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則鳴,天下雞皆隨之鳴。”在這則記載中,桃木因為最先得到日照,充滿陽氣,所以是“五行之精”,可以“壓伏邪氣、制百鬼”(《典術》)。而雄雞報曉,表明陽氣回升,陰氣消退,此時萬鬼必須立即回到陰曹地府,如有還在外面游蕩的,讓桃木門神發現了,就會殺死它。所以民間傳說,鬼最怕桃木和雄雞。

桃木制品“驅鬼除祟”的特性,還衍生出了一些用桃木辟邪的民俗。山東泰安南部地區有一習俗,大人帶嬰幼兒出行,要折一枝東南方向的桃枝讓孩子抱著,以求平安。安徽蒙城,帶襁褓中的嬰兒出門時,也要備一束桃枝。河南周口,將桃核雕刻成各種小動物形狀,然后串成手鐲,戴在還不會走路的小孩手上,俗信這樣小孩就可避免“被鬼拉走”。三、長壽之果——桃子桃子是一種適應性強、豐產、且適合于食用的水果。在食物匱乏的時代,桃可以填飽肚子且不容易傷身體的優點(相對于其他常見的水果來說),一向被人所鐘愛。所以民間流傳著“桃飽李餓”,“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寧吃鮮桃一顆,不吃爛杏一筐”等諺語。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桃子的功能不斷被放大、神化,最終轉化成可以使人長壽的“壽桃”、可以使人成仙的“仙桃”,幾乎成了長生不老果。

《山海經》里傳說:“不周之山……爰有嘉果,其實如桃,其葉如棗,黃實而赤柎,食之不勞”,開始把桃子和仙果聯系起來。托名班固所撰的《漢武帝內傳》把仙桃故事搬進了神仙典籍。該書記載:“西王母以七月七日降帝宮,命侍女索桃果。須臾,以玉盤盛仙桃七顆,大如鴨卵,形圓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顆與帝,三顆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輒收其核。王母問帝,帝曰:‘欲種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乃止。”

隨著西王母神話的傳播和《西游記》故事的流傳,桃子逐漸演變為一種“長壽之果”,在民間則逐漸形成了以桃拜壽的習俗。為老人做壽時,或是直接擺上鮮桃,或是用米面等加工成“壽桃”模樣、蒸熟后獻給老人。(1)(4分)組長打算印發本文,排版時為了節省紙張,打算把括號中的補充說明(文中劃線內容)兩類補充說明,闡述你的看法。(2)(4分)請你根據本文內容,從兩個角度推測《桃花源記》開頭設置“桃花”景致的文化內涵。(3)(4分)小組打算寫一篇介紹“月”文化的文章。擬定了“靜謐優雅——月光下獨奏”“思念滋味——月中里低首”“遠古遙望——月文化起源”這三個小標題。請你參考本文,合理安排這三個小標題的順序,并試著進行闡述說明思路,獲得小組內的認同。(4)(4分)“甲骨文中的“果”字很可能就是桃的本字”引起了某同學的興趣,請你根據《經典常談》的內容和語言特點,向這位同學推薦閱讀書中某一章節。10.(18分)文學類作品閱讀。破冰迎春歸喬忠延①立春時節,黃河灣。

②風在刮,冰在響。隨著冰面的破裂,粗獷的吼聲噴薄而出:春天醒來吧——

③冰面的窟窿越破越大,吼聲越來越高:

④春天門開啦!

⑤春天回家吧!

⑥破冰,破冰!一群腰粗膀圓的彪形大漢,持鋼釬,舞棍棒,砸的砸,撬的撬……這畫面雄壯豪邁,看一眼,就像是一碗火辣辣的酒咕咚咚下肚,滾燙了臉膛也滾燙了胸口,只想甩掉帽子,扔下棉襖,扎進破冰的人群中干他個滿身大汗!

⑦春江水暖鴨先知,黃河水暖草先綠。緊靠黃河的長旺村,鄉親們早早就看到了鮮嫩的綠草。別看這春色不多彩,不紛紜。沒有花開時的五顏六色,僅僅只是一色翠綠,卻讓人愛得像是抱著襁褓里的嬰兒,一刻也放不下。或許正是因為這份純真的愛心,盡管長旺村的春色來得比別處早,可鄉親們總嫌遲,早早就想冰消雪融,將漫長冬天里被嚴寒覆蓋的生機解放出來。

⑧是啊,春天一到,雪化了,冰消了,凍土如鐵的大地松軟了。不待百花競艷,就可以趕著黃牛犁地播種了。撒下的是種子,收獲的是糧食,是棉花,是囤里糧冒尖,是身上衣服暖,是一家人歡樂的笑顏。無數個冬夜里的美夢,早就與春天交融在一起了;地已耕好,肥已施足,種子躺在里面舒服得使勁往上長,長得小麥金黃金黃,長得棉花雪白雪白。長得豆角好長好長,長得西瓜好甜好甜……這哪是做夢,分明是農家在早早謀劃春天、構思春天。一年之計在于春,早籌措,早動手,把一冬天積蓄在血脈里、骨骼中的勁頭釋放出來,才會有好光景、好日子。人勤春早,這是祖祖輩輩的信條。那不僅是書頁里記載的文字,更是黃河灣里令人陡生豪情的生動場景——

⑨破冰迎春歸!

⑩掄起鋼釬破冰,揮舞棍棒破冰,硬生生把河面覆蓋的冰打破,戳開一個大窟窿。看吧,冰下奔騰著滾滾激流,翻卷著騰騰熱浪。那激流,那熱浪,恰似春潮撲面而來。

?突然,有人俯下身去,背起撬開的冰塊,跑上岸去,邊跑邊喊:河冰破開了——

?有人緊跟著效仿,不過他那舉止更威猛,甩掉棉襖,光著膀子,背起冰塊,跑往村里,邊跑邊喊:春天來到了——

?光著脊梁的人們,背冰迅跑,競相結隊,吶喊聲形成黃河岸邊的第一波春潮。春潮震蕩了村莊,驚動了暖屋里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跑到了村巷,看著光脊背冰的漢子,禁不住喝彩叫好。孩童們更是蹦蹦跳跳,手舞足蹈。幾位年邁的長者,激動地豎著拇指連聲夸道:背冰!亮膘!

?背冰!亮膘!

?破冰年年干,背冰代代傳,春潮歲歲涌,相沿成習,早已成為這里極具魅力的迎春風俗。

?這風俗已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就是在申報項目的這一年,那口口相傳多少代的話語需要凝結在紙面。“背冰”好寫,“亮膘”則有不同見解。有人寫“亮膘”,有人寫“亮彪”。不同寫法的人,后來握手言和,二者共存。亮膘,亮出健壯肢體!亮彪,亮出彪悍膽魄!踔厲奮發,敢為人先,攻堅克難,勢不可擋!

?歲月更迭,日新月異。如今,這背冰更具時代風采。你看,他們來了——

?一個個光脊梁的黃河漢,黃幘巾,綠短褲,背著紅綢帶拴牢的雪白冰塊,好彪悍,好威武。最威武的當數背冰陣前的領頭旗,莫說那旗有多長、有多寬,單說旗桿,那是一根撐頂瓦房的立柱,粗如木桶,重達百斤。若不是“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豪杰,哪個扛得起這稀世罕見的旗幟?只見陣前旗一擺,霹靂轟鳴,震耳欲聾,聲浪直沖云霄。哈呀,背冰漢手中的鑼鼓敲響了,這排山倒海之勢,飛揚出石破天驚的豪氣!破冰迎春歸,人勤春來早,黃河灣早早翻滾起春天的大潮。春潮洶涌澎湃,涌向五湖四海,涌向八方九州!(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讀懂畫面】(4分)選文圍繞“迎春”風俗著重描繪了哪兩個畫面?請簡要概括。

【分析思路】

(2)(4分)小陽同學認為,第?段沒有直接描寫“迎春”風俗,可以刪除。你認同他的觀點嗎?請從內容和結構方面簡要說明理由。

【品味語言】

(3)(4分)品味第⑧段畫線句,說說修辭手法的使用所產生的表達效果。

地已耕好,肥已施足,種子躺在里面舒服得使勁往上長,長得小麥金黃金黃,長得棉花雪白雪白,長得豆角好長好長,長得西瓜好甜好甜……

【探尋主旨】

(4)(6分)文章結尾段綜合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聯系文章內容、主旨和作者情感表達等具體分析這幾種表達方式各自的作用。三、寫作(共50分)11.(5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對魯迅來說,那夜歸航的豆兒,是他童年里一個美妙的夢;于史鐵生來說,那北海的菊花,是他心靈深處的力量;對朱自清來說,父親買橘的背影,是高山般堅韌含蓄的父愛;于劉成章來說,那隆隆隆隆的安塞腰鼓,傳遞著陜北地區剛健雄渾的生命律動。

你的記憶深處,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事物?它承載了你的歲月,溫暖了你的時光,跌入你的懷抱,給予了你前進的力量。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聯系你初中階段的學習或生活經歷,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分享你的體驗和發現。

要求:①自擬標題:②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真情實感,能對生活做出有價值的思考或建議,讓同學讀到你的文章后受到啟迪;③書寫工整美觀;④不得抄襲、套作;不出現真實的校名和師生姓名。

參考答案一、積累與運用(20分)1.D2.(1)C(2)B3.示例一:我喜歡標語①。理由:作者用“我們“將自己和受眾放在同一情感平臺上,很容易觸動其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碳”與“嘆”諧音,提醒受眾,“碳”少了,地球的憂患也就少了。諧音妙用,略帶幽默,容易貼近受眾。總體看,這則標語語言通俗,句式簡潔,能充分考慮宣傳對象的廣泛性。示例二:我喜歡標語②。理由:該標語運用比喻的修辭,啟發和昭示受眾:減碳,是在保護地球,而且是修復性的保護。這樣宣傳,使“低碳“形象化,通俗化,方便知識層次和認識不一的受眾理解。整則標語雖短小精悍,卻有很強的滲透力和鼓動性。4.示例:第二階段,我國在2030年碳排放達到最高之后,要實現碳排放急劇下降。5.示例:我方認為“低碳”生活,人人有責。如果大家都不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去踐行“低碳”生活,國家做得再好也沒用。倡導低碳生活,共建美好家園,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6.①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注意“輾轉”的書寫)②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注意“蒹葭”的書寫)二、閱讀與鑒賞(50分)7.(1)D(2)眼看梅花即將枯萎凋零,我將用什么去慰問遠方的友人呢?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思念,也有對自身遭遇的抑郁不平之情,以及借梅花的凋落表達理想不能實現的痛苦之情。8.(1)B(2)D(3)有一種紅頭黑翅膀的鳥,大得像天鵝,剛才還面向東站著。(4)示例:柳宗元擅長寫“水”,“其略若剖大甕,倒立千尺。溪水積焉,黛蓄膏渟”采用比喻的修辭,寫出了水的清澈。9.(1)不可以。一類補充說明如“弗雷澤《圖騰制與族外婚》”,介紹了引用內容的出處,文章顯得更加專業嚴謹,能夠有效地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另一類補充說明,如可以理解為“桃樹媽媽”“母親樹”是對文中較晦澀內容的說明,能夠方便讀者獲取信息,方便讀者閱讀理解。還有一類補充說明,如“相對于其他常見的水果來說”是對文中介紹桃子不容易傷身體特征的限制,是說明文語言嚴謹準確的表現。刪去這些補充說明,會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