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5課鴉片斗爭和太平天國運動[課標要求]1.列舉1840年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的侵華史實,概述中國軍民抗拒外來侵略斗爭的事跡,體會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2.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相識農夫起義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與局限性。學問點一英國發動的鴉片斗爭1.背景(1)19世紀上半期,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2)中國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對外實行閉關鎖國政策。(3)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掠走中國大量白銀,嚴峻損害了中國人民的健康。[圖解識記]鴉片斗爭爆發的必定性2.借口:1839年6月,林則徐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英國政府以此為借口,對中國發動侵略斗爭。3.過程(1840年6月~1842年8月)(1)1840年6月起先:廣東海面→廈門→浙江定海→天津白河口,道光帝改派琦善“議和”。(2)1841年初起先:強占香港島→威逼廣州→攻占東南沿海一些城市→駛抵南京下關江面。4.結果:1842年8月,被迫與英國簽訂第一個不同等條約——《南京條約》。(1)割地賠款: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2)開放口岸: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3)協定關稅:中國對英國進出口貨物收取關稅由雙方商定。會。[概念辨析]“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內涵。“半殖民地半封建”是專出名詞,“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丟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獨立自主權;在經濟上是指中國漸漸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投資場所等;“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義,又發展了資本主義。[思維點撥]鴉片斗爭中對于清政府失敗的教訓及啟示(1)教訓:落后必定挨打,妥協必定失敗。(2)啟示:應保持政治制度、經濟發展、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先進性;堅持對外開放,緊跟世界發展潮流;反映和代表最廣闊人民的根本利益。探究點鴉片斗爭的影響材料一陳旭麓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指出:“這場斗爭,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是他們積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斗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二英國駐上海副領事馬安認為,以通商口岸為中心發展起來的中國對外貿易,“不僅僅有利于英國,而且有利于中國這個大國的千百萬居民”。——李必樟譯《英國駐上海領事貿易報告匯編》思索(1)這場斗爭是指哪一次斗爭?結合材料一及所學學問說明“界碑”的含義。(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的觀點?結合所學學問,簡要闡述理由。答案(1)鴉片斗爭。中國由主權完整的國家起先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性質發生根本改變;中國由封建落后的國家起先走上近代化。(2)①“對英國有利”。同意。鴉片斗爭打開中國市場,便利了英國商品輸出和掠奪原料,有利于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②“對中國有利”。可在以下論點任選其一:不同意:中國丟失國家獨立;中西方差距加大等。同意:客觀上有利于西方先進技術設備等的傳入,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等。鴉片斗爭導致中國社會劇變(1)政治上:鴉片斗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鴉片斗爭后,中國起先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主要沖突、革命任務、革命性質都發生了相應改變。(2)經濟上:鴉片斗爭前,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鴉片斗爭后,西方列強瘋狂向中國輸出商品和掠奪原料,并進行早期資本輸出,中國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國經濟結構發生猛烈變動,封建自然經濟逐步解體,新的經濟形態在中國產生并發展。(3)思想觀念上:鴉片斗爭前,儒家思想占統治地位;鴉片斗爭后,封建傳統觀念受到沖擊,一些愛國的學問分子起先關注世界,學習西方,邁出了學習西方的腳步。學問點二其次次鴉片斗爭1.緣由:列強不滿意既得利益。2.過程(1)1856年,英法聯軍進攻廣州,其次次鴉片斗爭爆發。(2)1858年,清政府分別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3)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天津、北京,搶劫、焚燒了圓明園。(4)1860年,清政府與英法分別簽訂《北京條約》。3.結果(1)《天津條約》:準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中國增開沿海沿江10個通商口岸;允許外國人到中國內地游歷、通商、傳教;外國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航行等。(2)《北京條約》:承認《天津條約》有效;增開天津為通商口岸;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對英、法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靈巧識記]用數字排比法巧記《天津條約》內容:“一開二賠三外”“一開”——增開十處通商口岸。“二賠”——軍費、商損兩種賠款。“三外”——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外國船(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航行),外國人(可以到內地游歷、經商、傳教)。4.影響(1)使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受到更嚴峻的侵害。(2)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共同鎮壓中國人民的抗拒。(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思維點撥]理解其次次鴉片斗爭是鴉片斗爭的接著(1)根本緣由和根本目的一脈相承:都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變中國為西方國家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2)斗爭性質一脈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義的殖民掠奪斗爭。(3)斗爭影響一脈相承:鴉片斗爭使中國起先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其次次鴉片斗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探究點其次次鴉片斗爭材料一兩次鴉片斗爭形勢示意圖材料二但不論什么時候我們談判條約的修訂,我們都可以提出建議……這些觀點是:爭取廣泛地進入中華帝國的整個內地,以及沿海各城;假如這一點做不到,將前功盡棄。爭取揚子江的自由航行,并進入沿江兩岸直到南京為止(包括南京在內)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煙稠密的各大城……——1854年2月13日英國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思索(1)依據材料一,指出其次次鴉片斗爭后開放的通商口岸的特點與鴉片斗爭相比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反映的實質是什么?(2)材料二所列的內容,英法等國在其次次鴉片斗爭中得到了沒有?請說明你的理由。答案(1)改變:由東南沿海地區擴展到整個沿海地區,并且深化到長江中游;由遠離清朝的政治中心到接近清朝統治的心臟地帶。實質: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已經擴大到整個東部沿海,并起先深化到長江沿岸和清朝統治的心臟地帶。(2)得到了。通過《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增開沿海沿江11處通商口岸,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自由通航。學問點三太平天國運動1.背景(1)鴉片斗爭后,由于列強的侵略和封建勢力的殘酷剝削,社會沖突日益激化。(2)人民的抗拒斗爭此起彼伏。眾。3.過程(1)興起:金田起義→永安建制→定都天京。(2)全盛:北伐西征,最終奪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3)轉折:1856年,發生天京事變。(4)失敗:1864年,天京失陷。4.綱領(1)《天朝田畝制度》①頒布:1853年定都天京后。②核心:解決土地問題。③內容:規定土地和產品安排原則與方法。④評價:反映了廣闊農夫要求獲得土地的愿望,是農夫階級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肯定平均主義的空想性使之無法實行。(2)《資政新篇》①時間:1859年。②目的:改革內政,建設國家。③內容:向西方學習,由公眾選舉官吏;發展工商業,嘉獎技術獨創;開設新式學堂,培育人才。④評價:首次提動身展資本主義的方案,具有進步意義;因缺乏社會基礎,根本不曾施行。[思維點撥]1.太平天國運動是清王朝統治下長期積聚的階級沖突,在鴉片斗爭的影響下匯聚而成社會沖突的總爆發,是中華民族與外國資本主義、農夫階級與封建主義兩大沖突的集中體現。2.《天朝田畝制度》具有肯定平均主義的性質,表現為兩個方面:第一是指平均安排土地,其次是指平均安排產品。平均安排土地調動了農夫革命與生產的主動性,而平均安排產品則相反。[學問點撥]《資政新篇》具有顯明的資本主義色調,但不是太平天國革命實踐的產物。它沒有反映農夫當時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且在斗爭環境下也沒能實行。5.評價(1)主動意義:①沉重打擊了清朝的封建統治,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②拉開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序幕。(2)局限性:農夫階級不是新的社會生產力的代表者,提不出科學的民主革命綱領,不行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成功。[辨析比較]比較《天朝田畝制度》與《資政新篇》的不同點(1)產生背景:前者處于強盛時期;后者處于衰落時期。(2)社會經濟主見:前者主見小農經濟,平均安排土地,產品公有;后者主見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3)群眾基礎:前者反映農夫愿望,得到農夫群眾廣泛支持;后者不是農夫革命實踐的產物,未調動農夫革命主動性。(4)作用:前者干脆推動革命蓬勃發展;后者沒有發揮實際作用。(5)時代特點:前者標記農夫斗爭最高峰;后者具有顯明的資本主義色調。[歷史相識]“太平天國運動為中國的近代化削減了阻力”是指太平天國運動打擊了清朝的封建統治,加速了它的崩潰,并不是《資政新篇》的作用,因為《資政新篇》并未真正實施。段”。[歸納總結]太平天國運動具有的新特點(1)起義時代新——中國起先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治國方案新——提動身展資本主義的方案《資政新篇》。(3)擔負任務新——反封建同時反侵略。(4)失敗緣由新——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這些新特點出現的緣由是太平天國運動發生在中國起先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環境下,世界已經進入資本主義時代。探究點1《天朝田畝制度》材料《天朝田畝制度》規定:“凡當收成時……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則歸國庫……如一家有婚娶彌月事,給錢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皆一式。”思索(1)材料體現了《天朝田畝制度》的什么思想?(2)一些歷史學家認為《天朝田畝制度》是“農業空想社會主義”,你認為這些歷史學家得出這一結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答案(1)思想: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國的圣庫制度,這是一種肯定平均主義的思想。(2)理由:《天朝田畝制度》安排土地問題的方案是沒收地主土地,平均安排給農夫,但是“產品歸公”的原則又超越了他們作為小私有者的本性,即這種肯定平均主義思想超越了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違反了客觀規律,是一種無法實現的空想。探究點2《資政新篇》材料經濟方面:主見學習西方,發展工商業,興銀行,嘉獎技術獨創,舉辦保險事業等。外交方面:主見同外國自由通商,溝通文化,同等往來,但不準外國干涉中國內政。政治方面:主見依法治國等。文教方面:反對迷信,提倡興辦新式學校等。思索(1)從時代的要求看,《資政新篇》具有怎樣顯明的進步性?(2)《資政新篇》為什么無法實施?答案(1)最早提出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集中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找尋真理和探究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2)①當時農夫最迫切的要求是土地問題,它沒有反映農夫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得不到農夫的支持。②中國當時缺乏發展資本主義的社會基礎。③太平天國處于防衛狀態,斗爭環境殘酷,社會擔心定。1.農夫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1)農夫階級的地位和浩大的隊伍確定了農夫階級始終是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主力軍。(2)農夫階級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客觀上起了減緩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作用。2.農夫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局限性(1)階級局限性的主要表現①經濟上,是分散的個體小生產者,不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②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實可行的革命綱領。③思想上,缺乏科學理論指導,多是用迷信的思想宣揚和組織群眾。④組織上,農夫階級帶有嚴峻的自私性和分散性,難以形成團結統一的領導核心,天京事變就是集中體現。(2)時代局限性的主要表現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的力氣過于強大,是以往農夫斗爭未曾遇到的新狀況。②由于民族資本主義產生較晚和發展不充分,當時的民族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未成熟到領導農夫革命的程度,沒有先進階級領導的農夫斗爭必定要失敗。課堂小結1.某部歷史題材的電影劇本敘述了1843年上海的場景,請找出下面與歷史事實不相符的一組鏡頭()A.英國士兵在街上巡邏,英國國旗在飄揚B.民眾在抗議政府割香港島給英國C.懸掛日本國旗的工廠一家接一家D.在海邊碼頭,一艘英國貨船正在卸貨答案C解析材料時間信息“1843年”,此時正值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后,清政府被迫割香港島給英國,并開放上海等五處通商口岸。A、B、D項都符合史實,故解除A、B、D三項。2.2024年10月24日上午9時,被英國《衛報》評為世界現代七大奇跡之一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它的修通加強了珠海與香港和澳門三地之間的干脆溝通。下列不同等條約中和香港有關的是()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C.《辛丑條約》 D.《天津條約》答案A解析1842年《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故選A。3.如圖所示是著名遐邇的中國皇家園林遺跡,該園林在1860年遭到西方列強的野蠻洗劫與焚毀。與此相關的列強侵華斗爭是()A.鴉片斗爭 B.其次次鴉片斗爭C.虎門銷煙 D.甲午中日斗爭答案B解析其次次鴉片斗爭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并進行野蠻的搶劫活動,故B項正確。4.清政府同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同等條約中,“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的規定出自()A.鴉片斗爭 B.其次次鴉片斗爭C.甲午斗爭 D.八國聯軍侵華斗爭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其次次鴉片斗爭期間,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簽訂《天津條約》,允許外國公使進駐北京,故B正確。5.建立一個“衣食無憂,富足安康”的志向社會,是中國農夫幾千年來孜孜以求的幻想。19世紀中葉,為實現上述幻想,太平天國頒布的帶有空想色調的農夫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是()A.《天朝田畝制度》 B.《資政新篇》C.《臨時約法》 D.《土地法》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太平天國頒布的帶有空想色調的農夫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是《天朝田畝制度》,故A正確。6.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根本緣由是()A.中外反動勢力聯合剿殺B.農夫階級的局限性C.天京事變,自相殘殺D.缺乏優秀的軍事領導人才答案B解析作為農夫階級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運動,其自身代表農夫階級和小生產者,從太平天國的綱領和天京事變可以看出,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根本緣由是農夫階級的局限性,使其不能提出科學的革命綱領,不能抵攔住封建腐朽思想的侵蝕等,故B正確。[學業達標]1.19世紀前期,《澳門新聞報》載:鴉片入口,議定規銀,每箱若干。這些規銀系與總督衙門以及水路文武官員,唯關口所得最多。此項銀兩,皆預備存在英國或他國鴉片船上,以便分派。或在船上來取,或在省城交收。據此可知當時()A.鴉片走私導致白銀大量外流B.虎門銷煙后鴉片走私禁絕C.清政府對西方侵略的相識不足D.腐敗統治潛藏著民族危機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19世紀前期中國官員參加鴉片走私,收取規銀賄賂,這些腐敗統治加劇了列強侵略,潛藏著民族危機,故D正確;材料沒有反映鴉片走私導致白銀大量外流,故A錯誤;材料并不能說明鴉片走私禁絕,故B錯誤;中國官員參加鴉片走私,也不能說明清政府對西方侵略的相識不足,故C錯誤。故選D。2.對于鴉片斗爭,有人稱為中英斗爭,有人稱為通商斗爭,也有人稱為夷匪犯境。其中,晚清士大夫多稱之為()A.中英斗爭 B.鴉片斗爭C.通商斗爭 D.夷匪犯境答案D解析晚清之際華夷觀念猛烈,晚清士大夫受貴華賤夷思想影響,最有可能用夷匪犯境稱呼這次斗爭,故D項正確。3.“從民族的歷史看,鴉片斗爭的軍事失敗還不是民族致命傷。失敗以后還不明白失敗的理由,力圖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鴉片斗爭中清政府最根本的“失敗理由”是()A.清政府統治的腐朽和無能B.軍事技術的落后C.英國的堅船利炮D.農耕文明與工業文明的差距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失敗以后還不明白失敗的理由,力圖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傷”,表明沒有革新才是鴉片斗爭失敗的根本緣由,結合所學,鴉片斗爭是先進的工業文明對傳統的農耕文明的一次成功,經濟是根本緣由,故D項正確。4.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后,咸豐皇帝躲在避暑山莊,一不痛心割讓九龍,二不吝惜巨額的賠款,卻認為外國派員駐京‘最為中國之害’。對咸豐皇帝這一相識分析正確的是()A.把維護國家尊嚴放在首位B.相識到列強侵華的本質C.相識到列強駐京危害最大D.極力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答案D解析材料“卻認為外國派員駐京“最為中國之害”說明咸豐帝不希望外國人進入自己統治的中心,明顯是極力維護君主專制制度,故D正確;條約割讓九龍屬于國家尊嚴的丟失,故A錯誤;咸豐帝沒有相識到列強侵華的本質意圖,故B錯誤;C屬于材料中片面信息。5.1858年,中英《天津條約》規定:“嗣后各式公文,無論京外,內敘大英國官民,自不得提書‘夷’字。”材料表明()A.中國享有與英國同等的外交權利B.天朝上國的觀念被迫發生改變C.《天津條約》的不同等性D.中國受到西方文化的廣泛影響答案B解析題干信息“內敘大英國官民,自不得提書‘夷’字”反映了在其次次鴉片斗爭的沖擊下,傳統的天朝上國觀念也隨之受到沖擊,促進了外交近代化。故選B。6.近代侵華斗爭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和創傷,有人詠嘆一場斗爭時說:“通川(州)烽火逼,倉皇幸熱河,密云惟豆麥,宮禁滿兵戈。”這反映的是()A.鴉片斗爭 B.其次次鴉片斗爭C.甲午斗爭 D.八國聯軍侵華斗爭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提到的斗爭地點可知在北京旁邊,皇帝逃往熱河,聯系所學學問可知這是指其次次鴉片斗爭。7.太平天國時期的民謠唱道:“天字旗號飄得遠,四方兄弟到金田,兄弟姊妹都來到,降妖除魔聲震天。”這說明()A.太平天國獲得了社會各界的支持B.太平天國要求廢除不同等條約C.太平天國的宣揚組織方式落后D.降妖除魔體現了太平天國反封建反侵略的性質答案C解析太平天國運動是農夫起義,沒有得到社會各界的支持,A項錯誤;材料只體現了太平天國反封建統治的內容,沒有體現其反侵略和要求廢除不同等條約的內容,B、D兩項錯誤;從材料信息看,太平天國以民謠的形式進行宣揚表明其宣揚組織方式落后,故選C項。8.太平天國“朝廷”詩:“天朝肅穆地,咫尺凜天威,生殺由天子,諸官莫得違。”材料表明太平天國()A.沖擊封建統治思想 B.動搖了清朝統治基礎C.維護了農夫的利益 D.滋生了封建等級觀念答案D解析“天朝肅穆地,咫尺凜天威,生殺由天子,諸官莫得違”表明太平天國領導人仍舊沒有擺脫封建傳統思想的束縛,提不出科學的革命理論,因此選D。9.錢穆先生在他的講演中提出了一些對太平天國的看法:“他們對下層民眾,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淺一些的社會主義,大抵他們是有此想法的。”能夠證明這一觀點的有力證據是()A.定都天京 B.頒布《天朝田畝制度》C.發動金田起義 D.提出《資政新篇》答案B解析《天朝田畝制度》體現了平均主義的思想,規定將土地依據人口和年齡平均安排。10.兩部文獻具有相一樣的方面,對此正確的表述是()A.都反對封建主義壓迫,但由于當時條件不具備都無法真正的落實B.都成為太平天國的建國綱領,反映了農夫的愿望C.都主見發展資本主義,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D.都以肯定平均主義作為指導思想,以建立民主政治為奮斗目標答案A解析《天朝田畝制度》反映了農夫的愿望,不是二者共同點,解除B項;《資政新篇》主見發展資本主義,洋務運動邁出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解除C項;《天朝田畝制度》以肯定平均主義為指導思想,沒有涉及建立民主政治,解除D項。故答案為A項。[實力提升]11.有人在評價領事裁判權時說:“它干脆觸發了近代中國訴訟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各種部門法傳入中國,從而開闊了中國人的法律視野,導致了近代中國訴訟法律觀念和思想的深刻改變。”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開啟了中國由人治走向法治的進程B.干脆引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C.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司法與國際接軌D.是一項符合時代須要的法律規定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中的“導致了近代中國訴訟法律觀念和思想的深刻改變”,說明領事裁判權制度導致中國人探討和學習外國法律制度,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司法與國際接軌,故答案為C項。A、B項與材料信息不符,也不符合史實,解除;領事裁判權制度損害了中國的司法主權,解除D項。12.據統計,19世紀40年頭下半期,廣州對外貿易的肯定值出現下降的趨勢,對英國的貿易總額由3100萬元下降到1600萬元,來廣州的美國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現象出現的主要緣由是()A.鴉片斗爭后中外貿易縮減B.廣東人民抵制洋貨C.《南京條約》開放五口通商D.清政府限制廣州對外貿易答案C解析鴉片斗爭爆發前,廣州是唯一的對外貿易港口;鴉片斗爭結束后,隨著《南京條約》開放五口通商,特殊是上海的對外貿易日益活躍,因此出現了材料中的現象。13.近代一有識之士曾說:“一國所得,諸國安穩而享之;一國所求,諸國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驅西洋諸國使之協以謀我。”上述言論針對的是()A.領事裁判權 B.片面最惠國待遇C.居住及租地權 D.開放通商口岸答案B解析片面最惠國待遇是指一國在通商、航海、稅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賜予另一國享受現時或將來所賜予任何第三國同樣的一切實惠、特權或豁免等待遇,材料符合片面最惠國待遇的特征,故選B。A是治外法權,破壞我國的司法主權,解除;C形成國中之國,解除;D是要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料,解除。14.太平天國政權從中心到地方建立了軍政合一的政權機構;一度宣布廢除私營商業,經營公營商業(后又復原私營商業);實行“圣庫制度”;設立諸匠營與“百工衙”,實行官營手工業制度;社會習俗上,“廢除買賣婚姻”,規定“凡天下婚姻不論財”。這反映了太平天國運動()A.大大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B.是空想與進步性的統一體C.具有日益脫離廣闊農夫群眾的趨勢D.政權的性質日益趨于封建化答案B解析“一度宣布廢除私營商業,經營公營商業(后又復原私營商業);實行‘圣庫制度’;設立諸匠營與‘百工衙’,實行官營手工業制度”體現了小農經濟思想,不利于商品經濟發展,是其空想性和落后性的一面;“社會習俗上,廢除買賣婚姻”,體現了實行婚姻自由,具有進步性,因此B項符合題意。15.洪秀全在《天父詩》《幼學詩》中說:“只有媳錯無爺錯,只有嬸錯無哥錯,只有人錯無天錯,只有臣錯無主錯。”“生殺由天子,諸官莫得違。”這主要反映了太平天國運動()A.繼承了傳統農夫起義的全部宗旨B.依據拜上帝教創立人間天國C.旨在強化等級尊卑的傳統觀念D.并未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只有媳錯無爺錯,只有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年產10億只芯片產品項目實施方案(模板)
- 2023年校長元旦致辭范文(13篇)
- 西安海棠職業學院《計算機輔助平面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護理專業體溫測量技術規范與操作流程
- 荊楚理工學院《國家預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中藥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貴州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圖形與視頻處理》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飛機故障診斷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安徽財經大學《建筑師業務基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第18課《井岡翠竹》課件-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MOOC】《思想道德與法治》(東南大學)章節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課件
- MOOC 中醫與辨證-暨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國家開放大學《高等數學基礎》形考任務1-4參考答案
- 腦血管意外的急救課件
- 利浦倉施工方案
- 三調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和三大地類對應甄選
- 消防工程施工進度計劃橫道圖+進度網絡圖【建筑施工資料】
- 民族教育發展調研報告3篇
- 金屬屋面鋼結構工程專項施工方案(51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