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散文的豐富意蘊(講義)-高考語文二輪復習_第1頁
探究散文的豐富意蘊(講義)-高考語文二輪復習_第2頁
探究散文的豐富意蘊(講義)-高考語文二輪復習_第3頁
探究散文的豐富意蘊(講義)-高考語文二輪復習_第4頁
探究散文的豐富意蘊(講義)-高考語文二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4探究散文的豐富意境

——突破高考第6-9題

散文考什么

意蘊就是文學作品里滲透出來的理性內涵,如作品中滲透的情感,表現出來的風骨,某種精神或某種

取向等。作品的意蘊不等同于作品的主題思想,它是指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內容,屬文本

的縱深層次。作品的主題思想是構成意蘊的主要方面。但是很多作品的主題思想不是確定的,或不是唯一

的,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和讀者感受到的思想有時也是不同的。并且隨著讀者不同視角和層面的轉換,也

能發現作品的新意蘊。不過,考試中的“意蘊”是實實在在的,有明確的指向,更有明確的答案和得到答

案的依據。比如涉及的具體探究有句子意蘊、標題意蘊、主旨意蘊、意象意蘊、思想意蘊、情感意蘊等。

探究意蘊講究角度和層面。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探究,講的是“廣”字,求的是豐富意蘊;也可以從不

同的層面探究,由淺層到深層,講的是“深”字,求的是深層意蘊。

散文怎么考

散文作品往往具有豐富的意蘊,有社會的、政治的、道德的意義,有現實的、歷史的意義,有民族心

理、人文精神的意義,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審美的意義。從讀者角度來說,理解作品意蘊有兩層含義:

一是對作品本身蘊含的思想、情感的把握;二是對作品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的個性思考。

年份卷別篇名提問方式設題角度命題特點

全國《當痛苦大于普希金的臨終遺言是理解本文的鑰匙,分析關鍵句子①立足于文本內分析、

2021

甲卷力量的時候》請簡要分析。(6分)的作用探究,考查對文本廣度、

《薩麗娃姐文章的標題具有多重意蘊,請結合全文深度的理解。

2019天津卷分析標題意蘊

姐的春天》加以分析。(6分)②借助文本的抓手、切

本文題目“水缸里的文學”意蘊豐富,口分析、探究。如一個

分析標題意蘊

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學》綜觀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詞語、句子或標題或者

和作用

此為題有怎樣的表達效果?(6分)一句評論。

2018

③題干大多不出現“探

根據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

浙江卷《汴京的星河》分析句子意蘊究”字樣,表明實際探

慶幸”的深層意蘊。(6分)

究難度的降低。

1.主旨意蘊“四要求

‘因形'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根據這一特點去

-1探究就是看全文寫了哪些材料,從中可以

悟神,

1看出哪些思想感情。

此法是在“因形悟神”法基礎上的延伸.

見微'

主要是從文本中那些細微的材料中去挖掘

、知著,豐富而深刻的意蘊。

情感意蘊此法類似于讀書中的出入法,既要讀進

探究“四去,深入文本,讀出自己正確而準確的

要求”-理解;又要能準確聯系生活、社會、積累

的生活知識或閱讀體驗,有所拓展,有所

聯系,有所發現,即“跳”出來,讀出自

我,讀出個性化感悟。有“入”有“出”,

有“內”有“聯”,文本才是活的,讀者

才能與作品、作者充分溝通和對話。

‘對立'要善于從對立統一的角度去探究文本深

-,統一-n意。如文章論古,探究就要想到它的對

立面——今;文章寫的是對某類現象的

憂思,探究則要想到它的對立面一呼

喚或追求。

2.探究意蘊挖掘“2層面”

文本中所涉及的基本內容,如文中的人、事、物、景等材料

表層意蘊

所蘊含的不同意義以及所體現出的作者的情感傾向。

精忠報國;崇尚自然;寧靜,中庸,穩重;追求大一統;安

民族

土重遷,葉落歸根;愛好和平,厭惡戰爭;知足常樂,吃虧

心理

是福;等等。

深層一方面指人的意義和價值、社會責任、個人尊嚴、人生理想

人文

意蘊等,核心是人的價值追求;另一方面指人性的關懷,如對生

精神

命的關懷,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對苦難的悲憫情懷等。

學科

主要指哲理,美學、文學原理,歷史規律等。

認知

【技法點撥】

探究意蘊思考“5角度”

主旨角度結合文本的主題或主要的情感傾向進行探究。

內容角度結合文本的形象、描寫的情境(或細節)、抒情議論性語句等進行探究。

作者角度結合作者的思想觀點、生平經歷、寫作背景等進行探究。

結合讀者的感受(對文本重要思想、情感的感受和自身生活的感受)進行探究。(這

讀者角度

一角度特別適用對文本的思想觀點或情感傾向進行個性化的解讀)。

時代角度結合時代背景、現實情況探究。

分析散文主旨意蘊的原則和方法:

(一)分析原則

分析主旨意蘊題雖自主性較強,但不可脫離文本信馬由韁,而是需要結合文本,合理探究。

1.總覽全文,整體把握。在閱讀散文時,我們要善于抓住關鍵語句,理清全文脈絡,明白文本所表達的主

題,從而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把握,這是分析主旨意蘊題的前提。

2.選準角度,以小見大。選準切入點尤為重要。“開篇點題”與“畫龍點睛”是散文常用的手法,從這兩

個地方的關鍵語句切入,有助于分析歸納中心。

3.緊扣文本,創新有度。“緊扣文本”是指根據散文特點,重點思考其思想內容,再進行不同的意蘊解讀。

“創新有度”一是指分析意蘊不能脫離文本;二是指考生在解讀意蘊時,不能根據個人的主觀喜好而作隨

意的褒貶評價,要做到解讀既有個性,又符合文學創作的根本規律和人文準則。

4.結構完整,力求簡明。要單刀直入、開門見山地提出觀點,然后就原作內容進行復述、介紹、引用,做

到結構清晰、精巧、完整。另外,還要做到語言精練、簡明、嚴謹。

(二)思考深廣

1.思考深度一一由表及里

⑴表層意蘊:文本中涉及的基本內容,如文中的人、事、物、景等所蘊含的不同意義以及所體現出的作者

的情感價值取向。

⑵深層意蘊

①民族心理:家國情懷、熱愛自然、中庸和諧、維護和平、關愛家人、樂于助人、知足常樂、吃虧是福等。

②人文精神:一方面指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思想觀點、個人尊嚴、人生理想、社會責任等,核心是人自

身的價值取向;另一方面指人性的關懷,如生命平等、對弱小生命的關懷、對弱勢群體的尊重、對苦難的

悲憫等。③學科認知:主要指文中滲透的人生哲理以及美學文學原理、文化歷史規律等。

2.思考廣度一一不同角度

(1)文本角度:研究探討文本中的形象的特點、內涵、意義等方面,有助于透徹地把握文本主題。

(2)作者角度:作者的生平經歷、創作背景、思想觀點等,都可能對文本產生很大的影響,從而影響文本主

題的表現。

(3)讀者角度:關注讀者的閱讀感受。

主要角度有作者的生活經歷、寫作動機、人生

態度、審美趣味、創作背景等,聯系作品的背

[景、所要針對的現實甚至讀者所處的時代.是

/乍者7不難發現其創作意圖的。值得注意的是,創作

[層面.

U背景不單單是指文本標注的時間或寫作背景的

注釋.更以文中所暗示的時代背景為基準

探究創

作意圖

“2層面”文本是判斷作者創作意圖的主要依據。依據

田君文本.就是通過文本中作者的選材、寫作的

-重心、結構的安排、手法的使用以及議論抒

厘|情語旬來探究其創作意圖。

探究散文主旨意蘊

一.閱讀要求

探究題所對應的閱讀應是整體閱讀與局部閱讀相結合,重點是整體閱讀、延伸閱讀,有時需要延展到文本

外,借助于外部語境。這時的整體閱讀,不同于初讀的整體閱讀,而是根據題干要求從主旨、情感、藝術

手法、寫作意圖等方面進行閱讀。這時的局部閱讀,是對文本中重點材料的細讀,也有對非重點材料的捕

捉與思考。無論哪種閱讀,均要求對文本有一個更深更寬的把握,它不是蜻蜓點水式閱讀、一知半解式閱

讀,而是一種鳥瞰式閱讀,是一種“讀進去、讀出來”的閱讀。

二.探究方法

⑴因形悟神法

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根據這一特點去探究就是看全文寫了哪些材料,從中可以看出哪些思想感情。如

上文《櫻桃》第3題的探究,主要使用此法。該散文主要描述了桐廬的街的變化、桐君祠的修復及下山時

吃到的櫻桃這三個方面的內容,分別表現了作者不同的“見識與魄力”,據此“形"(材料)可以看出“神”

(思想感情)。

(2)見微知著法

此法是在“因形悟神”法基礎上的延伸,主要是從文本中那些細微的材料中去挖掘豐富而深刻的意蘊。

(3)內引外聯法

此法類似于讀書中的出入法,既要讀進去,深入文本,讀出自己正確而準確的理解;又要能準確聯系生活、

社會、積累的生活知識或閱讀體驗,有所拓展,有所聯系,有所發現,即“跳”出來,讀出自我,讀出個

性化感悟。有“入”有“出”,有“內”有“聯”,文本才是活的,讀者才能與作品、作者充分溝通和對

話。

(4)對立統一法

要善于從對立統一的角度去探究文本深意。如文章論古,探究就要想到它的對立面一一今;文章寫的是對

某類現象的憂思,探究則要想到它的對立面一一呼喚或追求。

三、題型歸納

典題一啟示感悟式探究

啟示感悟式探究,前提是由文本而發,無論是感慨還是體驗,都必須是立足自我,見解獨到。應著重把握以下

幾點:

1.總覽全文,整體把握

談對一篇散文的感悟或者受到的啟示,前提是對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準確的把握。面對一篇陌生的散文,要

善于抓住關鍵語句,理清全文脈絡,明白作品所表達的主題,對全文有一個整體認識和把握。

2.選準角度,以小見大

針對題目要求,選準探究切入點尤為重要。一般來講,這一切入點必須滿足以下條件:其一,能透視作品的主

要意義,從感受最深處入手;其二,自己寫起來最有把握;其三,角度宜小、巧、新。

3.緊扣文本,有的放矢

啟發感悟式探究,切忌脫離文本想當然地去套用鑒賞術語,避免空洞抽象地泛泛而談或不著邊際地任意羅列,

更不能根據個人的主觀喜好而隨意地褒貶。

4.結構完整,力求簡明

要單刀直入,開門見山地提出論點,表明自己的感悟或者啟示,然后結合文本、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論述,

語言要精練、簡明、嚴謹。不刻意地追求語言的華麗美、雕琢美,而是力求做到將語言表述得簡潔、流暢和

規范。

典題二評價闡發式探究

評價闡發式探究或指向文本或指向現實,或兩種兼有。這類探究題的標志性語句是“聯系文本(文章內容)談

談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觀點嗎?說說你的理由”,或者“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你是否同意

這一觀點,請舉例說明”等等。

解答時,概括主題,把握情感是基礎,具體可重點把握以下幾點:

1.抓住關鍵,精準把握

精準把握主題或情感,可以運用解讀題目法,因為很多題目直接點明了主題,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練的概括,

即使有的題目沒有點明主題,也往往與中心思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點。也可以運用分

析首尾法,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思想,所以一定要對首尾的語句進行重點品悟。還可以運用分析議論抒

情句法。這些句子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觀點態度,抓住這些語句,就抓住了作品的主題。

2.觀點和材料密切關聯

要篩選和運用好文本相關內容,注意摘錄或者化用文本的相關字詞句,整合成話,扣緊觀點進行分析。

3.因文而異,因題而異

寫人敘事類散文主要對人物作出評價和贊美,或揭示評價事件的意義,或從人物事件中發出對人生等問題的

感悟和認識;寫景狀物類散文則是借景、物表達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某種感悟,思想認識程度也深廣,富于理

趣;哲理性散文的主題,往往是作者對人生或生活作出的揭示或評價。

【必備■知識】

1.“個性化探究性試題”的基本形式

一這類試題研討的話題答案指向比較明確,就是對文本進行探究。內容包括

①文本

對文本語言的理解、表現手法的探討等等。考生可以按作者的理解去思考,

研討式

甚至還可借助閱讀材料的要點作答。

由文本延伸拓展到社會生活領域,探究社會認識問題,考生可以就自己的

②認識

認知作答。觀點可以和作者不同,但一定要符合社會公認的道德標準和常

探討式

識,也就是普世價值觀念。

高考是對考生所學知識、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及其人生觀、價

值觀的一次全方位檢測。其中知識與能力是檢測的重點。探究性試題可以

知正

八達到對二者考查的有機統一。此類試題探討的對象常常是考生在課本中接

積淀式

觸得比較多且較為熟悉的,但如果僅有課本知識,則很難寫出有份量的答

案。

④個性內容可包含上述三個方面,但主要考查學生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

創意式力。答案鼓勵與作者或文本的不同認識。

2.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內涵具體表現在:

①團結統一的傳統;②獨立自主的傳統:③愛好和平的傳統;④自強

中華民族優不息的傳統。這些傳統,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進步獲得揚棄和發展,

秀傳統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

影響。

民族心理個性是指一個民族的整個精神面貌。具體包括民族能力、民

族氣質以及民族心理傾向性,如動機、興趣、理想、信念等。它受一

定歷史時代、生產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觀條件的制約。中華民族心

中華民族個

理的主要內涵是:①富于同化,相互融合;②愛好自然,追求光明;

性心理

③厭惡戰爭,愛好和平;④中庸之道,明哲保身;⑤追求一統,和諧

相處;⑥凝聚精神,精忠報國;⑦崇尚自然,天人合一;⑧安土重遷,

葉落歸根;⑨知足常樂,吃虧是福;⑩重視親情、族情、鄉情。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主要是:忠、孝、誠、信、禮、義、廉、恥等八

個字。

①忠,盡己報國的責任;②孝,生生不息的愛心;⑨誠,求真務實的

中華民族傳品質:④信,立身興業的基點:⑤禮,人際文明的規范:⑥義,人間

統美德正道的向導;⑦廉,清白正氣的根基;⑧恥,人之為人的底線。

其他表述為:①崇尚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和立志報國的民族精神;

②主張建立和諧協調的社會人倫關系,倡導“仁愛”的人道主義精神;

③提倡身體力行的基本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O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人文精神的重要內涵包括人的價值、人性的內涵與

道德的修養、人格尊嚴與社會責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

其核心是關于人的價值觀念。人生活在世界上面臨的基本矛盾有三個:①

人與自我的矛盾;②人與社會的矛盾;③人與自然的矛盾。由此導致的價

中華民

值也有不同類型和層次。人的價值可分為人的自我價值、人的社會價值和

族人文

人的自然價值。人的自我價值在于人格;人的社會價值在于對社會作出貢

精神

獻;人的自然價值在于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有益于自然生態的積極

平衡。另一方面指人性的關懷,如①對生命的關懷;②眾生平等;③對弱

勢群體的關懷;④對苦難的悲憫情懷;⑤對自然的關懷和敬畏核心是人的

關懷。

【解題建模】

1.解題思路

總覽全文,考生在閱讀文學類文本時,要善于抓住關鍵語句,理清全文脈絡,明

整體把握。白文本所表達的主題,從而對全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把握。

①善于選擇審視角度:多方位聯系選擇審視角度,如政治、教育、個

體人格成長與文本本身的內容多方聯系;假設多重身份、確定審視角

選準角度,度。

以小見大。②善于進行層面切割:淺層解讀,字面上的解讀和文意的理解;深層

解讀,聯系個人的生活經歷和體驗解讀,聯系文本產生的時代解讀文

本的歷史意義,聯系現實生活解讀文本的現實意義。

“緊扣文本”是指散文需要考生重點分析其思想內容、意境、選材、

緊扣文本,語言、線索設置等特點。“創新有度”一是指創意解讀不能脫離文本;

創新有度。二是指考生在創意解讀時,不能根據個人的主觀喜好而作隨意的褒貶

評價,要做到解讀既有個性,又符合文學創作的根本規律和人文準則。

考生要單刀直入、開門見山地提出論點,也就是指出自己對該文的總

有理有據,

體評價。然后就原作內容進行介紹、復述、引用,做到結構清晰、完

力求簡明。

整。

2.答題模板

注重文本內容角度的分析概括。要從文本中抽取語句,提煉

第一步,讀懂原文,提認識與啟示。然后把主旨升華為一種人生哲理;或者就原文

出觀點。(提論點)中的形象、事件或某一部分等升華為一種為人處世的人生感

情。

注重個人和社會角度層面的分析提煉。要借助文本中的相關

第二步,結合自身,分語句提煉思想,認識體味,總結人生哲理或人生感悟。作為

層論述。(析內容)一個社會人,應當具備的社會意識,就是為社會做些什么,

承載的社會意義與擔當。結合文本分析觀點的體現之處。

注重作者創作意圖和命題者意圖的相互融合o在個性化解讀

第三步,總結結論,自

時既要聯系作者的經歷和時代背景,還要聯系自己的生活經

圓其說。(評結論)

歷、體驗、知識儲備等進行個性化解讀。

真題研析?規律探尋

情境化試題的最大特點是在試題中加入了情境限制。命題者通過創設情境,在題目中埋入諸多

限制性條件,在答案中也加入了不少限制性要求。這種題型與單純的知識考查最大的不同在于組織

結構的形式。前者是立體的,各個元素之間都有或多或少、各式各樣的聯系,有豐富的“化學反應”;

而后者是平面的,是羅列與排序。這種題型需要動用多方面甚至多領域的能力去應對,不僅需要學

會換位思考,還要能夠通過多角度甄別上升至全局視角。

一、探究范圍

1、語句探究題2、段落結構探究題3、文章意蘊(主旨)探究題

4、作者創作意圖探究題5、個性化解讀探究題

二、探究題總結:

1、建立起對這種題型的認知模式

(1)探究題的主要特點

①題干有標志。一般出現“探究”字樣,有時出現“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請聯系實例”等字樣。

②思考有依據。要求依據文本內容作一定程度的探究,而不是隨心所欲地發揮。

③觀點有創新。要求有自己的思考,有不同于作者的看法,且稍有深度。

④答題有層次。要求考生從不同層面和角度思考,答案要表述的意思一般不只有一層。

(2)探究題的主要題型

①探究賞析題。該題型是對文本的一些亮點,如篇章結構安排、語言特色、文學藝術處理等方面進行

探究與賞析。

②探究評價題。該題型是針對文本閱讀中的某一疑點或難點,在對文本閱讀、體會的基礎上再結合自己

的經歷或認知,發表自己的看法

③探究拓展型。該題型是對由文本內向文本外所延伸的意義、價值的探究。

2.探究題答起來沒有統一、固定的模式。但探究題屬表述題,有基本的行文結構和模式:表述觀點+分析論

證+總結點題。

“分析論證”環節是主要的,它一般要求就文本的具體內容作合理分析,且分點分層列出自己的分析。

文本一:廢名《放猖》

故鄉到處有五猖廟,其規模比土地廟還要小得多,土地廟好比是一乘轎子,與之相比五猖廟則等于一

個火柴匣子而已。(開篇寫五猖廟,先用對比的手法,拿五猖廟與土地廟作比較,又拿與轎子、火柴匣子

作比較,四者依次對比,突出了五猖廟規模之小。)猖神一共有五個,大約都是士兵階級,在春秋佳日,

常把他們放出去“猖”一下,所以驅疫也。(由寫五猖廟,再寫猖神,寫放猖,還是開篇點題的部分。)

“猖”的意思就是各處亂跑一陣,故做母親的見了自己的孩子應歸家時未歸家,歸家了乃責備他道:“你

在哪里“猖”了回來呢?"(這句寫“猖”的意思,為了讓讀者明白,又用母親的責備孩子的話,來說明

“猖”就是各處亂跑的意思。至此,先寫五猖廟,再寫猖神,最后寫放猖,點題有條不紊,解題層次清晰。)

猖神例以壯丁扮之,都是自愿的。有時又由小孩子扮之,這便等于額外兵,是父母替他許愿,當了猖

兵便可以沒有災難,身體健康。(這句寫扮猖,及扮猖的意義。有小孩子扮猖的情況,所以引起了“我”

這個小孩子的羨慕)我當時非常羨慕這種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讓我也來做一個呢?(“我”羨慕

小猖兵。)猖兵赤膊,著黃布背心,這算是制服,公備的。另外,誰做猖誰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褲穿著,而

且必須是紅的。裝束好了以后,再來"打臉"。打臉即是畫花臉,這是我最感興趣的,看著他們打臉,羨

慕已極,其中有小猖兵,更覺得天下只有他們有地位了,可以自豪了,像我這天生的,本來如此的臉面,

算什么呢?(我為什么羨慕小猖兵,一是可穿制服,二是可穿紅女褲,三可“打臉”,尤其是“打臉”,

讓我羨慕已極。)打臉之后,再來“練猖”,即由道士率領著在神前畫符念咒,然后便是猖神了,他們再

沒有人間的自由,即是不準他們說話,一說話便要肚子痛的。(這一句寫練猖,在小孩子看來,練后的猖

神是很神奇。)這也是我最感興趣的,人間的自由本來莫過于說話,而現在不準他們說話,沒比這個更顯

得他們已經是神了,他們不說話,他們已經同我們隔得很遠,他們顯得是神,我們是人是小孩子,我們可

以淘氣,可以嬉笑著逗他們,逗得他們說話,而一看他們是花臉,這其間便無可奈何似的,我們只有退避

三舍了,我們簡直已經不認得他們。何況他們這時手上已經拿著叉,拿著察郎當郎當的響,真是天兵天將

的模樣了。(這幾句寫我們小孩子眼中的猖神,神奇,想逗又不敢。)

說到叉,是我小時最喜歡的武器,叉上串有幾個鐵輪,拿著把柄一上一下郎當著,那個聲音把小孩子

的什么話都說出了,便是小孩子的歡喜,我最不會做手工,我記得我曾做過叉,以吃飯的筷子做把柄,其

不講究可知,然而是我的創作了。我的叉的鐵輪是在城一個高坡上(我家住在城里)拾得的洋鐵屑片剪成

的。(再寫猖神手中的叉,因為“我”曾做過,所以“我”很對叉很留心。符合兒童心理。)

在練猖一幕之后,才是名副其實放猖,即由一個凡人拿了一面大鑼敲著,在前面率領著,拼命地跑著,

五猖在后面跟著拼命地跑著,沿家逐戶地跑著,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歡迎著,跑進去,又跑來,不

大的工夫在鄉一村在城一門家家跑遍了。我則跟在后面喝彩。(這才開始寫放猖,一連用了六個“跑”字,

“拼命地跑著”“沿家逐戶地跑著”“跑進去,又跑來”“家家跑遍”。一是形象的照應并解說了“放猖”

的內涵,前文有“'猖'的意思就是各處亂跑一陣”;二是連用“跑”字,再現了“放猖”驅疫習俗中的

精彩場景,上演了一場快樂的鬧劇,渲染了一種熱烈的氛圍,使“放猖”這一民間習俗充滿熱鬧的氣氛;

三是“跑”中有一種天地間唯一的自由,表現作為孩子的“我”對他們自由自在奔跑的羨慕之情。)

放猖的時間總在午后,到了夜間則是“游猖”,這時不是跑,是抬出神來,由五猖護著,沿村或沿街

巡視一遍,燈燭輝煌,打鑼打鼓還要吹喇叭,我的心里卻寂寞之至,正如過年到了元夜的寂寞,因為游猖

接著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經完了。(最后寫游猖和收猖,游猖時,“我的心里卻寂寞之至”;收猖

時,感慨“今年的已經完了”。意猶未盡之感悠然而生。)

到了第二天,遇見昨日的猖兵時,我每每把他從頭至腳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經謝了,他的奇跡都

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是看著他說話,他說話的語言太是貧窮了,還不如不說話。(見到扮猖兵的人,太讓

人失望了。“仿佛一朵花已經謝了”,這個比喻寫猖兵的“奇跡”不再,也寫“我”因放猖結束而感到失

落。)

文本二:廢名《莫須有先生教國語》

①莫須有先生教國語,第一要學生知道寫什么,第二要怎么寫,說起來是兩件事,其實是一件,只要

你知道寫什么,你自然知道怎么寫。要小孩子知道寫什么,其實很簡單,只要你自己是小孩子,你能懂得

小孩子的歡喜你便能引得他們寫什么了。

②莫須有先生在金家寨小學教國語,有一回出一個“荷花”的作文題,因為他小時喜歡鄉下塘里的荷

花、荷葉、藕。凡屬小孩子都應該喜歡,而且曾經有李笠翁關于這個題目寫了一篇很好的散文,莫須有先

生自己的文章還近于詩,詩則有時強人之所不能,若李笠翁的《芙蕖》能說到荷葉的用處,是訓練小孩子

作文的好例子。荷葉還可以拿到雜貨店里去包東西。莫須有先生出了荷花這個題目,心里便有一種預期,

不知有學生能從荷塘說到雜貨店否?結果沒有,莫須有先生頗寂寞,有一學生之所作,篇幅甚短,極饒意

趣,他說清早起來看見荷塘里荷葉上有一小青蛙,青蛙蹲在荷葉上動也不動一動,“像羲皇時代的老百姓”,

莫須有先生很佩服他的寫實。

③民間有“放猖”“送油”的風俗,莫須有先生小時頂喜歡看“放猖”,看“送油”,現在在鄉下住

著,這些事情真是“樂與數晨夕”了,頗想記錄下來,卻是少暇,因之拿來出題給學生作文,看他們能寫

生否,他們能將“放猖”“送油”寫在紙上,國語教育可算成功了。作這兩個題目的學生很多,但都不能

寫得清楚明白,令異鄉人讀之如身臨其境、一目了然。可見文字非易事,單是知道寫什么也還是不行的。

小孩子都喜歡“放猖”,喜歡“送油”,然而他們寫不出,他們的文字等于做手勢而已。

④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后,已經重來大學執教了,莫須有先生又開始有閑作文章,乃居然寫了一篇《放

猖》,此事令他很愉快,好像是一種補過的快樂。

文本背景介紹:文本二是廢名先生的一篇小說,也可以看作是對文本一的一篇創作感想,我們從節選

中可以看出他為什么要寫《放猖》,他是在給孩子們寫的一篇下水作文,可見下水寫作早已有之。如何讓

孩子們會寫作文,讓“其實很簡單,只要你自己是小孩子,你能懂得小孩子的歡喜你便能引得他們寫什么

了”,但是“單是知道寫什么也還是不行的”,還得你親自去寫,給孩子作示范!于是補過,寫了一篇《放

猖》。

「①明示寫作對象或內容

關注標題

-②提示閱讀線索

(對象)

L③明示或暗示文章的主題

散文初步理清I①作品選擇了哪些材料時間順序

順序七②作者組織材料的順序一

整體空間順序

邏輯順序

閱讀-切止加短「①尋找作品的線索

“四步初步把握

扇一②注意文中反復出現的詞句

法”1

L③注意文中議論、抒情句

①找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題的提示語、

關鍵詞

-初步概括②看文章所選材料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

主題觀點、態度和情感

③找出文章中的議論句、抒情句、過渡

句、首尾句

文本一:廢名《放猖》

判斷文本類型:敘事散文/文化散文

關注文章標題(寫作對象):放猖一一一種民俗活動

把握行文線索:放猖(穿插我的感受)

理清文章思路:寫作順序:時間順序

寫作思路:扮猖一一練猖一一放猖一一游猖一一收猖

5.初步概括主旨

作者采用兒童視角對記憶中故鄉的“放猖”習俗進行了詳細的敘寫,將原本嚴肅鄭重的鬼神祭祀之事

寫得新奇又生動,有驚奇、有歡喜、有熱鬧、有落寞,既詳細展現了“放猖”這一風俗,也寫出了兒童心

理的微妙變化。

6.敘事散文:敘述特點

敘述語言一一樸實沖淡,娓娓道來

敘述節奏一一不溫不火,敘寫了從開始到結束的全過程,結構緊湊,不枝不蔓

敘述視角一一第一人稱、兒童視角

敘述技巧一一“我"之所見和"我”之所羨交織對比

*文化散文:富有濃郁的民俗文化氣息

9.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歡喜”,談談文本一是如何實踐“能懂得小孩子的歡

喜”這一主張的。

[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究作品的創作思想和藝術手法的能力。

作者用兒童的視角來寫鬼神祭祀之事,用兒童一樣純真而敏感的眼睛來觀察,用兒童非理性的直覺來體驗。

(1)內心羨慕:“有時又由小孩子扮之……我當時非常羨慕這種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讓我也來做

一個呢?”“這也是我最感興趣的,人間的自由本來莫過于說話,而現在不準他們說話,沒比這個更顯得

他們已經是神了”“我們簡直已經不認得他們。何況他們這時手上已經拿著叉,拿著察郎當郎當的響,真

是天兵天將的模樣了”“五猖在后面跟著拼命地跑著……我則跟在后面喝彩”作者記述“放猖”這一習俗

時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童真的視角來看待和感知,寫出孩子對猖兵的極大興趣以及內心的羨慕之情。

(2)快樂的鬧劇:“誰做猖誰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褲穿著,而且必須是紅的”“他們再沒有人間的自由,即

是不準他們說話,一說話便要肚子痛的。這也是我最感興趣的”“沿家逐戶地跑著,每家都得升堂入室,

被爆竹歡迎著,跑進去,又跑來,不大的工夫在鄉一村在城一門家家跑遍了。我則跟在后面喝彩”原本嚴

肅、莊重的習俗用孩子的視角來看,簡直是一出鬧劇,因為孩子感興趣的地方總是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3)熱鬧后的寂寞:“放猖的時間總在午后,到了夜間則是‘游猖’……我的心里卻寂寞之至,正如過年

到了元夜的寂寞,因為游猖接著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經完了”“放猖”是一年一度進行的,對孩子

而言,熱鬧的鬧劇之后自然是寂寞的。

(4)偶像的破滅:“到了第二天,遇見昨日的猖兵時,我每每把他從頭至腳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經謝

了,他的奇跡都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是看著他說話,他說話的語言太是貧窮了,還不如不說話”原本神奇

的猖兵在放猖后回歸生活的本色,在孩子眼里沒有了光澤和神奇,就像自己的偶像夢破滅了一樣。

【參考答案】

①選題為兒童喜歡的放猖;(選材方面)

②在回憶放猖時,選用兒童視角,用兒童的口吻和語言,寫兒童看到的場景和參與的活動;(敘述視角)

③注重表達兒童的心理,寫小孩子的羨慕、寂寞和失落等。(寫作重點:心理描寫)

■核心樨煉?考向探空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務。

文本一:

看花的姿態

遲子建

我是白先勇先生的讀者。他的《永遠的尹雪艷》和《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我眼里就像兩棵燦爛的

花樹。白先勇先生用那支生花妙筆,讓尹雪艷和金大班這兩個花樹般的人物,獲得了地久天長的絢麗。

四月底,青島的春天正熱鬧著,白先勇先生來到了中國海洋大學。我剛好在那里給人文學院的學生講

《額爾古納河右岸》,得以相識。白先生初來青島,可他似乎并沒特別的興致看風景,他喜歡待在屋子里。

王蒙先生請他出來參加活動時,他才會下樓。天涼時,他披著一件人字呢大衣;天暖時,則是一件中式便

服。他閑閑的,淡淡的,似乎與春天有著某種隔膜。

我曾經看過白先生的《樹猶如此》,是懷念他的朋友王國祥的,寫得催人淚下,感人至深。文章中,

他多次寫到花和樹。王國祥離去了,白先生家花園中的一棵高大的意大利柏樹也隨之枯死,

花園荒蕪了。那株青煙般消失的樹,在花園中留下一個巨大的缺口,這道缺口,被白先生形容為“一

道女娟煉石也無法彌補的天裂”,其內心的蒼涼之情,可想而知。我想白先生一定是因為看了太多繁華的

“春”,胸中彌漫著舊時光中花朵的沉香,才會在春光中如此的超然、安詳。

但他還是愛花的。海大校園中的櫻花開得正盛,一樹又一樹的櫻花,讓他一再駐足觀賞,嘆息著:“太

美了,太美了!”他看花的眼神是憐惜的。三月三,大家到嶗山的太清宮去,在一處殿門前,逢著一叢朝

霞般鮮潤的花朵。我看了一眼,便說:“這是芍藥。”白先生走過去,大叫:“不是芍藥,是牡丹啊!”

白先勇先生自從將湯顯祖的《牡丹亭》搬上昆曲舞臺后,對牡丹可謂情有獨鐘。對于即將要去北京參加青

春版《牡丹亭》百場演出的白先生來說,這叢牡丹,無疑是老天為他寫就的福音書啊。那叢牡丹姿態灼灼,

開得恰到好處,飄灑,濃艷,馥郁,白先生嘖嘖驚嘆,連稱:“不得了,不得了!”我對他說,將來第一

百零一場的《牡丹亭》,去哈爾濱演出吧。白先生笑著說自己沒有去過哈爾濱,當然希望有一天能帶著《牡

丹亭》到那里演出。

今年的哈爾濱酷熱難當。這個時候,我會放下筆來“歇伏”,以讀書為主。好書是可以帶來清涼的。

我從書架上將鄭愁予先生贈送的三本詩集取下。去年十一月我在香港浸會大學時,鄭愁予先生剛好由

耶魯大學到香港大學講學。愁予先生的詩歌,韻律優美,婉約惆悵,在港臺影響極大。他與白先勇先生一

樣,根扎在中國臺灣,后來到美國發展,執教于名校。愁予先生愛酒,他和他夫人梅芳請我去蘭桂坊,我

感受到他愛酒之切。在那家俄羅斯人開的酒吧,他披著大衣,在零下三十多度的環境中,品嘗威士忌。愁

予先生喝酒之后,談笑風生,出口就是詩,他的熱情能把一個冰冷的人都點燃。近午夜時,愁予先生舉著

杯,邀我到陽臺看海。與其說是看海,不如說是賞月,那天晚上的月亮實在太明了。海上月光飛舞,好像

海上生了一片白樺林。愁予先生無限感懷,輕輕地哼起歌來。那低沉而憂郁的歌兒在月色中回旋,宛如夜

鳥的翅膀輕觸著花樹。

愁予先生的詩歌意象綺麗,比如他寫長城:“長城像一個擔夫擔著群山,從地平線上彳亍走來。”他

寫“塔”:“塔,乃天問的形式嗎?”他寫微醺的狀態:“微醺是枕著山仰臥,全身成為瀑布。”他寫花:

“百合花的嘴張得太大,像在驚訝。”他有一首詩的名字就叫“寂寞的人坐著看花”,讀這首詩的時候,

我忽然聯想起了白先勇先生,想起他看花時那顧眷的神色。他們倆,雖然年過古稀,但他們身上那種美好

的情感,從他們看花的姿態上,可以充分感受得到。

有一天,聶華苓老師來電,我跟她聊起白先勇和鄭愁予,他們都是她的老朋友了,我說:“他們與我

們這代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是風雅的人!”聶華苓叫道:”很對很對!”

是啊,我們這一代人,傳統文化的根基淺,缺乏琴棋書畫的浸染,對西方文化的認識也不夠深刻。為

什么我們可以寫出好看的作品,卻難寫出有大品格的作品?我想是因為我們的文化底蘊還不足,境界還不

夠深遠。我們看花,是用眼睛;而他們看花,用的則是寂寞、滄桑的心。看花姿態的不同,作品所呈現的

氣象就大不一樣了。

我愿引愁予先生的幾句詩,來為這篇小文做結:

我們常常去寺廟

常常去無人的海灘

常常去上墳

獻野花給好聽的名字

(選自遲子建散文集《云煙過客》,有刪改)

文本二:

無論是樹上還是樹下的花朵,在去年都不如一盆野草帶給我驚艷之感。

在被廢棄的海棠花盆里,一棵細若游絲的草,從干硬的土里飛出來了!它就在無人的角落中,掙扎著

活。漸漸地成了氣候,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們相互攙扶著,努力向上,不屈不撓,疏

朗有致,綠意蕩漾。

我熱愛散文,常常會在情不自禁時,投入它的懷抱。它就像一池碧水,洗濯著塵世的我。這些不經意

間寫就的散文,就像我居室的那盆野草,在小天地中,率性地生長,生機繚繞,帶給我無限的感動和遐想。

當一個人的呼吸,與野草的呼吸融合在一起時,寧靜與超然,安詳與平和,善與慈,愛與美,就會在

不老的四季中,纏繞在你的枝頭,與你同在。我正是在這些大自然無處不在的生命靈性中用文字構建著人

生的意義,追尋靈魂的安頓、精神的寓所和情感的寄托。

我愿將這樣的野草,捧給親愛的讀者。

(選自《云煙過客?總序》,有刪改)

一、分析標題意蘊

L文本一標題“看花的姿態”意蘊豐富,試作說明。

答案①“看花的姿態”在文中主要指白先勇、鄭愁予兩位大師看花時的神情、姿態、風度,也指我

們普通人看花的姿態。

②白先勇、鄭愁予兩位大師看花的姿態,暗含他們“風雅”的人生姿態。

③通過“我們這一代人”與兩位大師看花姿態的不同,提醒“我們”要奠好傳統文化之基,提升審美

境界。

二、分析詞句意蘊

2.作者在第三段中說“我想白先生一定是因為看了太多繁華的,春-胸中彌漫著舊時光中花朵的沉香,

才會在春光中如此的超然、安詳",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答案①他經歷了很多的人事滄桑,曾經品味過生活中眾多的人身上所表現出來的美好的人性和美好

的友情;

②也品嘗過失去這些美好的痛苦,有一顆歷經寂寞、滄桑的心;

③但他內心里深藏著對春天、對那些美好事物、對生活的熱愛。

3.文中說白先勇和鄭愁予是“風雅”的人,請結合全文探究“風雅”的內涵。

答案①是指他們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的根基,深受藝術的浸染。

②他們懂得愛憐、眷顧、欣賞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他們對生活充滿了熱情。

③他們用寂寞、滄桑的心來欣賞生活中的美。

三、分析創作主旨理念

4.結合文本二,談談文本一中“野草”的氣韻體現在何處。

答案①文中所寫之人如“野草”般充滿生機。白先勇、鄭愁予兩位“風雅”先生,懂得愛憐、眷顧、

欣賞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哪怕生活中經歷過坎坷,也依然充滿熱情,用寂寞、滄桑的心來欣賞生活中的美。

②文章所思所感如“野草”般滌蕩心胸,引人深思。由“我們這一代人”與白先勇、鄭愁予看花姿態

的不同,繼而引發了對當今文化創作與文化審美的反思。

③散文的風格如“野草”般率性自然,有一種溫暖的鼓舞人心的詩意和溫情。

四、情境化探究題

5.2003年,澳大利亞杰姆斯?喬伊斯基金會將年度"懸念句子文學獎"頒發給中國女作家遲子建。該獎項

對她作品的評語是;"具有詩的意蘊。”請結合這句評語分析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①這句話將“低沉而憂郁的歌聲”與月色、夜鳥、花樹等意象交融在一起,意境幽美而空靈;將歌聲

比作“夜鳥的翅膀”,化無形為有形,比喻十分獨特而又生動。②這個句子形象地表現了愁予先生的歌聲

里傳達出他那惆悵而美好的情懷,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感受到一種幽寂而美好的意境之美和惆

悵深沉的情懷之美。

題型特訓-命題預測

表工高考典型散文選材分析表

類型典型選文及題源風格特征

既有情感、思想交流的作用,又具有文學價值。其內容廣泛,

書信體《給兒子》(2023年新高考I

天下事、私事、思想話題、情感討論都可包括。其寫法可長

散文

卷)

可短,敘事、說理、言情、狀物無一不可。

從文化視覺來關照表現對象(文化現象或地域歷史),與歷史

《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

文化散文

文化反思的作品相比,在美學風格上往往表現出理性的凝重

(2016年北京卷)

與詩意的激情渾然一體的氣度。

以自然景物為書寫題材,具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點,且

寫景抒情

《挺拔之姿》(2027年天津卷)意蘊深厚。不僅展現了自然景物之美,而且蘊含了豐富深刻的

思想。意在展示對自然、人生、社會的多方面思考。

《我們的裁縫店》(2017年全

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突出,表現作者的

寫人敘事國III卷)

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間飽含感情。

《母親》(2。26年浙江卷)

從自然或人文場景中,獲得哲學的思想。具有哲學思辨的特

哲理散文《上善若水》(2009年江蘇卷)

點)意在揭示對自然、社會和生命的思考。

現代散文,從題材和風格上看,大致有四種類型:

①戰斗型、諷刺的雜文,像匕首一樣一針見血,如魯迅的雜文。

②沖淡閑適的,如豐子愷、周作人、郁達夫的散文。它又分兩種書寫對象:一是風景自然,借景抒懷,如《荷

塘月色》;一是日常生活、風土人情,如賈平凹的《秦腔》、汪曾祺的《故鄉的食物》等。

③親情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