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七年級(上)期中語文試題和答案_第1頁
2023-2024學年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七年級(上)期中語文試題和答案_第2頁
2023-2024學年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七年級(上)期中語文試題和答案_第3頁
2023-2024學年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七年級(上)期中語文試題和答案_第4頁
2023-2024學年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七年級(上)期中語文試題和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題PAGE1試題2023-2024學年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七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一、(18分)1.(7分)用古詩文原句填空。自古以來,秋就一直觸動著文人騷客的心弦。李白外出闖蕩,吟著“峨眉山月半輪秋,(1)”(李白《峨眉山月歌》),表達了對未來的憧憬;岑參重陽登高,寫下“遙憐故園菊,(2)”(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寄托了對和平的渴望;張繼客居異鄉,說出“(3),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流露了羈旅的愁思;馬致遠漂泊他鄉,道出“(4),(5)”(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借落日抒寫了愁緒。四季輪轉,時光飛逝,不由讓人想起孔子在水邊的感嘆“(6),(7)”(《<論語>十二章》)。2.(11分)2023年9月23日,是二十四節氣的“秋分”。初一(1)班開展了“‘秋分’知多少”主題活動,你參加并完成任務。(1)下面是班長的活動開場白,他有兩個字讀不準,你幫他正音。秋分至,稻浪翻滾,滿目金黃,農民秋收有了著()落;天空澄()碧,層林盡染,游人賞景有了去處;丹桂飄香,碩果累累,校園果林有了秋趣……①著落②澄碧(2)你找來“秋分”的相關圖文,結合主題,以“秋分”的口吻向大家介紹這一節氣。“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初中地理教材七上第一章)(3)同學收集到下列材料,向大家提出了一條養生建議。參照示例,你從“飲食、運動”方面補充兩條。秋分過后,早晚溫差大,可根據氣溫的變化和個人的體質,及時增減衣物,預防風寒。秋分時節,天氣干燥,宜多吃水果。首選梨、柿子等水果,它們具有清熱降火、止咳化痰、潤肺去燥等功能。秋分之后,氣溫漸降,花木凋零,人易感傷。此時可適當戶外運動,登山慢跑,增強體魄,疏解煩悶,預防精神疲乏。建議示例:可增減衣物防風寒。①②(4)班長給年級主任寫了活動邀請函,正文中敬辭與謙辭使用不得體的一項是茲于9月23日14:00,在初一(1)班教室舉辦“‘秋分’知多少”主題活動。班主任委托敝人誠邀您擔任活動嘉賓,恭候您屆時惠臨,留下拙見。A.敝人B.恭候C.惠臨D.拙見二、(48分)3.(7分)閱讀古詩,完成問題。【甲】觀滄海[東漢]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乙】蟾宮曲[元]劉秉忠梧桐一葉初凋,菊綻東籬,佳節登高。金風颯颯,寒雁呀呀,促織叨叨。滿目黃花衰草,一川紅葉飄飄。秋景蕭蕭,賞菊陶潛①,散誕逍遙。[注釋]①陶潛:又名陶淵明,東晉隱逸詩人。(1)兩首詩中都有疊詞,下列對疊詞分析有誤的一項是A.【甲】詩中“澹澹”形象地寫出了大海水波蕩漾的樣子,富于動感。B.【乙】詩中“颯颯”“呀呀”“叨叨”模擬聲音,有身臨其境之感。C.【乙】詩中“蕭蕭”二字,讓人仿佛看到了熱烈而燦爛的秋日景象。D.兩首詩運用疊詞,增強了語言的韻律感,讀起來更加朗朗上口。(2)兩首詩都描繪了秋景,詩人抒發的情感相同嗎?結合具體內容加以分析。4.(10分)閱讀古文,完成問題。【甲】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選自《世說新語箋疏》)【乙】北高峰頂觀海云[明]高濂北高峰為湖山第一高處,絕頂環眺,目及數里。左顧澄湖,匣①開妝鏡,金餅晶熒;右俯江波繩引銀河玉虬屈曲。前后城郭室廬,郊原村落,眇若片紙畫圖,蜂次黑白點點②耳。雄哉,目中之觀哉!(節選自《四時幽賞錄?秋時幽賞》,有刪減)[注釋]①匣:指鏡匣。②點點:形容小而多的樣子。(1)根據表格提示,解釋句中加點的詞。方法文言詞語解釋語境推測法:聯系上下文推斷①絕頂環眺A.課內遷移法:元方入門不顧②左顧澄湖B.(2)用“/”給文中畫線的內容斷句。(限兩處)右俯江波繩引銀河玉虬屈曲(3)借助小貼士,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雄哉,目中之觀哉!小貼士觀:A.guān①觀察,細看;②游覽;③外觀,景象;B.guàn④道教的廟宇。(《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出版2007年)(4)【甲】【乙】兩文在描寫景物時,都運用了比喻。請各找一處,分析其妙處。5.(9分)閱讀散文,完成問題。漢江四季余佑學上班過一座橋,坐在辦公室里臨窗就看到一條江的南面,江水悠悠,市井繁華。下班回到家,站在窗戶前看著一條江的北面,生機盎然,燈火輝煌。長年往返于一江南北,看清波東去,聽漁舟唱晚,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臨窗看江,江河萬里綿延,山峰高聳入云。江的北邊安瀾樓下“安寧康泰”四個大字醒目,道出江岸人民守護一江清水的責任,也寄寓著人們祈望平安順利、幸福安康的心愿。江,叫漢江,穿城而過;城,叫安康,活力迸發。漢江長途跋涉來到安康城區段,放慢腳步,水面變得開闊起來。江水把偌大的安康城一分兩半,走出一輪“上弦月”形狀,護佑著南岸,滋潤著北岸,一江碧水繞山城。臨窗看漢江,四季不一樣。春從河溪生,綠從江邊長。岸邊的水草、田里的菜薹子、坡地上的豌豆尖兒、香椿的芽兒、枸杞的苗兒,爭先恐后報告春的訊息。春耕時節,蔬菜采收忙,越摘越長。窗里漢江清凌凌、瓦藍藍活泛起來,綠浪輕波唱著歡快的歌兒,繞山峰涉險灘,帶著無限希望一路奔來。岸上碧草如茵,綠蔭滿道,樹下蝶舞蜂飛,花香誘人。清靈的一江春水漫漲著、充盈著、奔騰著,水形、水勢、水容不停變換著花樣,水滴精靈一般跳動著。漢江的夏天,花開滿窗,綠植蔥蘢,禾苗旺盛,麥浪翻滾。清晨,一輪紅彤彤的太陽冉冉升起,在寬闊江面投射出耀眼的金光,目之所及,水面上忽閃忽閃,碧波有節奏、有起伏、有韻律地涌動向前。可是,一旦下起滂沱大雨,千溝萬壑的雨水如同瘋狂不羈的黃驃馬,蹄擊著隆隆濤聲,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傾瀉而來,令人震撼。端午前后,沿江地區會舉辦一年一度的漢江龍舟節。龍騰漢江,逐浪歡歌,激蕩起一江的熱鬧。不管是炎炎赤日,還是陰天下雨,都阻擋不住安康人“緬懷先賢,愛山護水”的執著。在萬物生長的季節里,鄉民們縱情漢江,揮汗如雨,盼望著人間風調雨順、大地五谷豐登。漢江的秋天,天空湛藍,谷物成熟,遍野金黃。田間地頭到處都是搶收搶種的勞動者身影。憑窗遠眺,如霞似錦。江邊的樹葉漸漸紅起來、黃起來,慢慢地綠色少了、黃色多了,大地上的色彩一天天不同。岸邊蘆葦高過頭頂,秋風搖擺著雪白的葦穗,時有水鳥掠過恬淡的江面。江心沙洲上麻柳樹葉子開始泛黃,遠處,不時有魚兒躍出水面,玩著游戲,“撲通”入水,攪蕩起一圈一圈的漣漪。漢江之冬,山頭堆雪,潮濕陰冷。薄薄晨霧里,漢江升騰起一縷一縷的水汽,或是一團一團灰白色的寒霧。它們一會兒聚在一起,一會兒又散開,貼著微微江風與緩緩水流,不停變換著造型,像籠著白紗的夢。一江寒流擋不住冬泳健兒們搏擊漢江的豪情,他們振臂煙波,挑戰自我,讓人欽佩不已。看千山讀萬水,漢江讓人如癡如醉。窗前的漢江,講述著源遠流長的山河故事。日子依然溫和,歲月仍在流淌。悠哉,美哉。(選自《人民日報》2023年10月16日,有刪改)(1)閱讀全文,完成內容梳理。漢江江水的美:①→夏天激蕩→②→冬天夢幻(2)品味下面句子,從景物描寫的角度體會其表達效果。岸邊蘆葦高過頭頂,秋風搖擺著雪白的葦穗,時有水鳥掠過恬淡的江面。江心沙洲上麻柳樹葉子開始泛黃,遠處,不時有魚兒躍出水面,玩著游戲,“撲通”入水,攪蕩起一圈一圈的漣漪。(3)本文與劉湛秋的《雨的四季》都用飽含感情的筆墨描繪了四季的景物。結合兩篇文章內容,分析兩文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而近處池畦里的油菜,經這冬雨一洗,甚至忘記了嚴冬。忽然到了晚間,水銀柱降下來,黎明提前敲著窗戶,你睜眼一看,屋頂,樹枝,街道,都已經蓋上柔軟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還亮。這雨的精靈,雨的公主,給南國城市和田野帶來異常的謐靜,是它送給人們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禮物。(節選自劉湛秋的《雨的四季》)6.(14分)閱讀散文,完成問題。_______宗璞酒,是藝術。酒使人陶陶然,飄飄然,昏昏然而至醉臥不醒,完全進入另一種境界。在那種境界中,人們可以暫時解脫人間各種束縛,自由自在;可以忘卻勞碌奔波和做人的各種煩惱。所以善飲者稱酒仙,耽溺于飲者稱酒鬼。酒能使人達到仙和鬼的境界,其偉大可謂至矣。而酒味又是那樣美,那樣奇妙!因為酒的好味道,我喜歡,卻不善飲,有幾次印象很深。云南開遠雜果酒,色殷紅,味香甜。童年在昆明,常在中午大人午睡時,和兄、弟一起偷飲這種酒,蜜水一般,好喝極了。卻不料它有后勁,過一會兒便頭痛。寧肯頭痛,還是偷喝。頭痛時三人都去找母親。母親發現頭痛原因,便將酒瓶藏過了。那時我和弟弟住一間房,窗與哥哥的窗成直角。哥哥在兩窗間掛了兩根繩子,可拉動一小籃,裝上紙條,便成土電話。消息經過土電話而來,格外有趣。三人有話當面不說,偏偏忍笑回房寫紙條。紙條上有各種議論,還有附庸風雅的飲酒詩。如今兄、弟一生離一死別。哥哥遠在異城,倒是不時打越洋電話來,聲音比本市還清楚。海淀蓮花白,有粉紅淡綠兩種顏色,味極醇遠。在清華讀書時,曾和要好的同學在校園中夜飲。酒從燕京東門外常三小館買來。兩人坐在生物館高臺階上,望著館前茂盛的灌木叢,叢中流過一條發亮的小溪。不遠處是氣象臺,那時似乎很高。再往西就是圓明園了。蓮花白的味道比雜果酒高明多了。我們細品美酒,作上下古今談,覺得很是浪漫,對自己的浪漫色彩其實比對酒的興趣大得多。若無那艷麗的酒,則說不上浪漫了。酒助了談興,談話又成為佐酒的佳品。那時的談話犀利而充滿想象,若有錄音,現在來聽,必然有許多意外之處。這要好的同學現在是美國問題專家。清華諸友近來大都退化作老嫗狀,只有她還勇往直前,但也絕不飲酒了。另一次印象深刻的飲酒經驗是在1959年,當時我下放農村勞動鍛煉。一年期滿回京時,公社餞行,喝的,是高粱酒,白的,清水一般,度數卻高。到農村確實增長了見識,很有益處,但若說長期留下改造,怕是誰也不愿意。那時,“不做一截子,要做一輩子”農民的壯志尚未時興。餞行宴肯定我們能回京,使人如釋重負;何況還帶有公社贈送的大紅錦旗,寫著“上游干將,為民造福”,證明了我們改造的成績。在高興中,每人又有這一年不盡相同的經歷和感受,喝起酒來,味道復雜多了。酒是有不同喝法的。據說一位詞人有句云:“到明朝重攜殘酒,來尋陌上花鈿。”君主見了一笑,說,何必攜殘酒?提筆改做“到明朝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果然清靈多了。這是因為皇帝不在乎殘酒,那詞人就顯出知識分子的寒酸氣了。寒酸的知識分子,免不了操持柴米油鹽。先勿論酒且說吃飯。這真是大題目。有時開不出飯來對付一家老小,便搬出方便面。所以我到處歌頌方便面,認為其發明者的大智慧不下于酒的發明者。到我的工作單位去上班時,午餐便是一包方便面。幾個人圍坐進食,我總要稱贊方便面不只方便,而且好吃。“我就愛吃方便面。”我邊吃邊說。“那是因為你不常吃。”一位同事笑笑,不客氣地說。我愕然。我原來以為貧寒的人生需要方便面,而酒,則可有可無。直到那年,我們一年吃了約十天的方便面,才知道無論何等名目的佐料,放入面中,其效果都差不多。“因為你不常吃”的話很有道理。常吃的結果是,所需量日漸減少。無怪嫦娥耐不住烏鴉炸醬面,奔往月宮去飲桂花酒了。人生需要方便面充饑,也需要酒的欣賞。什么時候,我要好好飲一次酒。(選自《宗璞散文》,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有刪改)(1)閱讀全文,完成表格填空。酒的品種酒的口感佐酒往事雜果酒香甜①蓮花白②暢談古今③濃烈④(2)給下面的句子設計一處朗讀重音,并闡述理由。酒能使人達到仙和鬼的境界,其偉大可謂至矣。(3)下列對選文相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一直覺得貧寒的人生需要方便面,而酒,則可有可無。B.文章穿插君主修改詩句的故事,豐富了內容,增添了趣味。C.文章首尾呼應,文脈清晰,表達了作者對往事的深切懷念。D.作者在平淡的生活情境與細節中展開敘述,語言簡潔含蓄。(4)有人建議將“飲酒印象”作為本文的標題,你同意嗎?請闡述理由。7.(8分)班級開展《朝花夕拾》讀書交流會,你參加并完成表格。看標題曉含義這回便輪到陸續載在《莽原》上的《舊事重提》,我還替他改了一個名稱:《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小引》)(1)結合《小引》內容,說說散文集取名“朝花夕拾”的含義。說事件察溫情概述一件與長媽媽有關的充滿溫情的事,交代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2)析出走知心路(3)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回憶了青少年時期自己多次“出走”的往事。請從下列人物中任選1人,說說他(她、他們)對魯迅“出走”的影響。(A.父親B.衍太太C.東京留學生D.日俄電影中的中國看客)三、(34分)8.(34分)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寫作。[詞典釋義]熟:①植物的果實等完全長成;②食物燒煮到可以食用的程度;③因常見或常用而知道得清楚;④熟練。請從[詞典釋義]中任選一個義項,展開聯想與思考,以“真的熟了”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記敘你初中入學以來的新發現、新體驗。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2023-2024學年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七年級(上)期中語文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18分)1.(7分)用古詩文原句填空。自古以來,秋就一直觸動著文人騷客的心弦。李白外出闖蕩,吟著“峨眉山月半輪秋,(1)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表達了對未來的憧憬;岑參重陽登高,寫下“遙憐故園菊,(2)應傍戰場開”(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寄托了對和平的渴望;張繼客居異鄉,說出“(3)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流露了羈旅的愁思;馬致遠漂泊他鄉,道出“(4)夕陽西下,(5)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借落日抒寫了愁緒。四季輪轉,時光飛逝,不由讓人想起孔子在水邊的感嘆“(6)逝者如斯夫,(7)不舍晝夜”(《<論語>十二章》)。【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我們需要在平時的學習中,做好積累,根據提示語和語境寫出相應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現錯別字。理解性識記,注意結合語境填充。【解答】答案:(1)影入平羌江水流(注意“羌”的寫法)(2)應傍戰場開(注意“傍”的寫法)(3)月落烏啼霜滿天(注意“烏”的寫法)(4)夕陽西下(注意“夕”的寫法)(5)斷腸人在天涯(注意“涯”的寫法)(6)逝者如斯夫(注意“逝”的寫法)(7)不舍晝夜(注意“晝”的寫法)【點評】默寫古詩詞,要注意題目提供的前后句,在背過古詩文的基礎上,理解含義,把握意蘊,還要做到正確書寫,不出現錯別字。2.(11分)2023年9月23日,是二十四節氣的“秋分”。初一(1)班開展了“‘秋分’知多少”主題活動,你參加并完成任務。(1)下面是班長的活動開場白,他有兩個字讀不準,你幫他正音。秋分至,稻浪翻滾,滿目金黃,農民秋收有了著()落;天空澄()碧,層林盡染,游人賞景有了去處;丹桂飄香,碩果累累,校園果林有了秋趣……①著zhuó落②澄chéng碧(2)你找來“秋分”的相關圖文,結合主題,以“秋分”的口吻向大家介紹這一節氣。“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初中地理教材七上第一章)(3)同學收集到下列材料,向大家提出了一條養生建議。參照示例,你從“飲食、運動”方面補充兩條。秋分過后,早晚溫差大,可根據氣溫的變化和個人的體質,及時增減衣物,預防風寒。秋分時節,天氣干燥,宜多吃水果。首選梨、柿子等水果,它們具有清熱降火、止咳化痰、潤肺去燥等功能。秋分之后,氣溫漸降,花木凋零,人易感傷。此時可適當戶外運動,登山慢跑,增強體魄,疏解煩悶,預防精神疲乏。建議示例:可增減衣物防風寒。①可多吃水果清熱降火潤肺去燥②可適當戶外運動健體解乏(4)班長給年級主任寫了活動邀請函,正文中敬辭與謙辭使用不得體的一項是D茲于9月23日14:00,在初一(1)班教室舉辦“‘秋分’知多少”主題活動。班主任委托敝人誠邀您擔任活動嘉賓,恭候您屆時惠臨,留下拙見。A.敝人B.恭候C.惠臨D.拙見【分析】(1)本題考查漢字注音。①“著落”的“著”讀作“zhuó”。②“澄碧”的“澄”讀作“chéng”。(2)本題考查推薦介紹。要求以“秋分”的口吻向大家介紹這一節氣,結合圖文材料介紹即可。(3)本題考查意見建議。要求參照示例從“飲食、運動”方面補充兩條養生建議。根據所給材料回答即可,注意字數適當。(4)本題考查敬辭謙辭。ABC.正確。D.有誤,“拙見”是謙辭,此處應用敬辭“高見”。故選:D。【解答】(1)①zhuó②chéng(2)大家好,我是秋分。我到來的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北半球是晝夜等長的。從今而后,天氣將逐漸轉涼,大家要注意防寒保暖。(3)①可多吃水果清熱降火潤肺去燥②可適當戶外運動健體解乏(4)D【點評】文化常識是指古代稱謂習慣、歷法、節氣、職官定位、地理、禮儀、古代音律、科舉制度、宗法等文化內容的統稱。如歷法中細分為紀年法、紀月法、紀日法、紀時法。二、(48分)3.(7分)閱讀古詩,完成問題。【甲】觀滄海[東漢]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乙】蟾宮曲[元]劉秉忠梧桐一葉初凋,菊綻東籬,佳節登高。金風颯颯,寒雁呀呀,促織叨叨。滿目黃花衰草,一川紅葉飄飄。秋景蕭蕭,賞菊陶潛①,散誕逍遙。[注釋]①陶潛:又名陶淵明,東晉隱逸詩人。(1)兩首詩中都有疊詞,下列對疊詞分析有誤的一項是CA.【甲】詩中“澹澹”形象地寫出了大海水波蕩漾的樣子,富于動感。B.【乙】詩中“颯颯”“呀呀”“叨叨”模擬聲音,有身臨其境之感。C.【乙】詩中“蕭蕭”二字,讓人仿佛看到了熱烈而燦爛的秋日景象。D.兩首詩運用疊詞,增強了語言的韻律感,讀起來更加朗朗上口。(2)兩首詩都描繪了秋景,詩人抒發的情感相同嗎?結合具體內容加以分析。【分析】《觀滄海》這首詩全篇寫景,其中并無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但是誦讀全詩,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詩人的情懷。通過詩人對波濤洶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動描繪,讀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觸摸到了作為一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一種典型環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動。《蟾宮曲》這首曲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感懷,并通過菊花、重陽節等元素,表達了作者對秋天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其中,“梧桐一葉初凋,菊綻東籬”描繪了秋天的景象,“金風颯颯,寒雁呀呀,促織叨叨”則進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凄涼和蕭瑟。而“滿目黃花衰草,一川紅葉飄飄”則表現了秋天的美麗和悲涼,讓人感受到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暫。通過最后的“賞菊陶潛,散誕逍遙”,作者表達了自己對秋天的欣賞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整首曲充滿了對生命、時間和自由的思考與感悟,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解答】(1)本題考查詩詞中疊詞的作用分析。ABD.正確。C.有誤,在詩中,“蕭蕭”二字并不是形容“熱烈而燦爛的秋日景象”,而是形容秋天的凄涼肅殺景象。故選:C。(2)本題考查詩歌情感的表達。《觀滄海》是曹操的一首代表作,描繪了他遠眺大海時的感受。他看到了海水的波濤洶涌,島嶼的高聳挺立,草木的繁茂生機,秋風的蕭瑟凄涼,以及海浪的翻滾涌動。這些景象讓他聯想到日月的運行和星漢的燦爛,都仿佛出自大海的懷抱。這首詩表達了曹操的豪情壯志,讀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奮發進取,立志統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而《蟾宮曲》“梧桐一葉初凋,菊綻東籬,佳節登高。金風颯颯,寒雁呀呀,促織叨叨。滿目黃花衰草,一川紅葉飄飄。秋景蕭蕭,賞菊陶潛,散誕逍遙”這首曲則表達了對秋天的感懷。詩人通過描繪秋天到來時萬物凋零、一片凄涼的景象,表達了自己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生命短暫的哀嘆。答案:(1)C(2)《觀滄海》表達了曹操的豪情壯志和壯闊胸襟;《蟾宮曲》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和對生命短暫的哀嘆。譯文:【甲】東行登上碣石山,來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樹木和百草一叢一叢的,十分繁茂。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的聲音,海中翻騰著巨大的波浪。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慶幸得很哪,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乙】梧桐葉初落,菊花在東籬開放,重陽佳節登高愿望。颯颯秋風吹過,寒雁叫個不停,伴隨著促織的叨叨聲。滿眼都是枯黃的草和一川飄飄紅葉。秋天的景色蕭瑟,陶淵明賞菊,心情閑適逍遙。【點評】把握詩詞內容,就是要把握詩詞的意象和意境,把握詩意以及基本表情達意的方式等,是詩詞鑒賞的重要考點之一。解答時就要緊扣“情”或“景”,仔細體味詩中的意象,借助聯想和想象把握詩詞所抒發的情感。一般答題方法是抓住詩中主要景物再現畫面,從而體會詩人的思想情感。4.(10分)閱讀古文,完成問題。【甲】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選自《世說新語箋疏》)【乙】北高峰頂觀海云[明]高濂北高峰為湖山第一高處,絕頂環眺,目及數里。左顧澄湖,匣①開妝鏡,金餅晶熒;右俯江波繩引銀河玉虬屈曲。前后城郭室廬,郊原村落,眇若片紙畫圖,蜂次黑白點點②耳。雄哉,目中之觀哉!(節選自《四時幽賞錄?秋時幽賞》,有刪減)[注釋]①匣:指鏡匣。②點點:形容小而多的樣子。(1)根據表格提示,解釋句中加點的詞。方法文言詞語解釋語境推測法:聯系上下文推斷①絕頂環眺A.極。課內遷移法:元方入門不顧②左顧澄湖B.看。(2)用“/”給文中畫線的內容斷句。(限兩處)右俯江波繩引銀河玉虬屈曲(3)借助小貼士,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雄哉,目中之觀哉!小貼士觀:A.guān①觀察,細看;②游覽;③外觀,景象;B.guàn④道教的廟宇。(《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出版2007年)(4)【甲】【乙】兩文在描寫景物時,都運用了比喻。請各找一處,分析其妙處。【分析】譯文:甲: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給子侄輩們講解文章的義理。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謝朗說:“在空中撒鹽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個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太傅大笑起來。她就是謝無奕的女兒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乙:北高峰是湖山的最高的地方,極高的山頂向四周遠望,能看到幾里之外。向左看澄澈的湖水,像鏡匣打開的梳妝鏡,月亮明亮閃光;向右俯視江波,波水像繩子一樣延伸,像虬龍一樣彎曲。前后的城墻和房舍,郊外的原野村落,細小的像一張紙畫的圖畫一樣,蜜蜂黑白相間細小耳朵。眼睛所看到的美景真是雄壯啊。【解答】(1)本題考查詞語解釋。A.句意:極高的山頂向四周遠望。絕,極。B.句意:向左看澄澈的湖水。顧,看。(2)本題考查斷句。句意:向右俯視江波,波水像繩子一樣延伸,像虬龍一樣彎曲。故可斷為:右俯江波/繩引銀河/玉虬屈曲。(3)本題考查翻譯句子。重點詞:雄,雄壯;觀,景象。句意:眼睛所看到的美景真是雄壯啊。(4)本題考查賞析句子。甲文“未若柳絮因風起”句。謝道韞將此來比擬北風吹起漫天飛雪,堪稱契合無間。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點明當時的“雪驟”之景,而“因風起”更指出它隨風飄舞,漫無邊際的自然特點。比喻更講究神似,比作柳絮,一掃滯重之感,因風而起,漫天飄飛,這才是大自然的造化。而且柳絮飄飛的季節是春暖花開之時,冬季之冷景,以春季之暖景寫出,更見詩意。答案:(1)A.極。B.看。(2)右俯江波/繩引銀河/玉虬屈曲。(3)眼睛所看到的美景真是雄壯啊。(4)用柳絮來比擬北風吹起漫天飛雪,堪稱契合無間。取柳絮可比擬飛雪的形狀,說明飛雪驟且大的特征,點明當時的“雪驟”之景,而“因風起”更指出它隨風飄舞,漫無邊際的自然特點。更重要還在于它能通過形象傳達出作者內心的思想感情。【點評】文言文翻譯方法:對,即對譯法。也就是用現代漢語中等值的詞去對換被譯文言詞的方法。增,即增添法。古漢語的詞大多數是單音詞,翻譯時,要把這些文言單音詞加以擴充,使之成為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刪,即刪減法。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沒有相當的詞表示它,不能硬譯。有的文言虛詞,現代漢語雖有同它相當的詞,但如果勉強譯出來,反而使句子累贅。屬于這兩種情況的文言虛詞,翻譯時則刪去。移,即移位法。將文言句子按照現代漢語語法格式,調整語序。凡是與現代漢語的句法結構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譯時不能照原句的語序排列,必須將不合現代漢語的語序部分加以調整。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詞,以及帝號、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單位等,可照錄于譯文中,不必另作翻譯。換,即替換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義,在現代漢語中不是用原詞表示,翻譯時可用現代漢語中意義相當的詞去替換。5.(9分)閱讀散文,完成問題。漢江四季余佑學上班過一座橋,坐在辦公室里臨窗就看到一條江的南面,江水悠悠,市井繁華。下班回到家,站在窗戶前看著一條江的北面,生機盎然,燈火輝煌。長年往返于一江南北,看清波東去,聽漁舟唱晚,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臨窗看江,江河萬里綿延,山峰高聳入云。江的北邊安瀾樓下“安寧康泰”四個大字醒目,道出江岸人民守護一江清水的責任,也寄寓著人們祈望平安順利、幸福安康的心愿。江,叫漢江,穿城而過;城,叫安康,活力迸發。漢江長途跋涉來到安康城區段,放慢腳步,水面變得開闊起來。江水把偌大的安康城一分兩半,走出一輪“上弦月”形狀,護佑著南岸,滋潤著北岸,一江碧水繞山城。臨窗看漢江,四季不一樣。春從河溪生,綠從江邊長。岸邊的水草、田里的菜薹子、坡地上的豌豆尖兒、香椿的芽兒、枸杞的苗兒,爭先恐后報告春的訊息。春耕時節,蔬菜采收忙,越摘越長。窗里漢江清凌凌、瓦藍藍活泛起來,綠浪輕波唱著歡快的歌兒,繞山峰涉險灘,帶著無限希望一路奔來。岸上碧草如茵,綠蔭滿道,樹下蝶舞蜂飛,花香誘人。清靈的一江春水漫漲著、充盈著、奔騰著,水形、水勢、水容不停變換著花樣,水滴精靈一般跳動著。漢江的夏天,花開滿窗,綠植蔥蘢,禾苗旺盛,麥浪翻滾。清晨,一輪紅彤彤的太陽冉冉升起,在寬闊江面投射出耀眼的金光,目之所及,水面上忽閃忽閃,碧波有節奏、有起伏、有韻律地涌動向前。可是,一旦下起滂沱大雨,千溝萬壑的雨水如同瘋狂不羈的黃驃馬,蹄擊著隆隆濤聲,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傾瀉而來,令人震撼。端午前后,沿江地區會舉辦一年一度的漢江龍舟節。龍騰漢江,逐浪歡歌,激蕩起一江的熱鬧。不管是炎炎赤日,還是陰天下雨,都阻擋不住安康人“緬懷先賢,愛山護水”的執著。在萬物生長的季節里,鄉民們縱情漢江,揮汗如雨,盼望著人間風調雨順、大地五谷豐登。漢江的秋天,天空湛藍,谷物成熟,遍野金黃。田間地頭到處都是搶收搶種的勞動者身影。憑窗遠眺,如霞似錦。江邊的樹葉漸漸紅起來、黃起來,慢慢地綠色少了、黃色多了,大地上的色彩一天天不同。岸邊蘆葦高過頭頂,秋風搖擺著雪白的葦穗,時有水鳥掠過恬淡的江面。江心沙洲上麻柳樹葉子開始泛黃,遠處,不時有魚兒躍出水面,玩著游戲,“撲通”入水,攪蕩起一圈一圈的漣漪。漢江之冬,山頭堆雪,潮濕陰冷。薄薄晨霧里,漢江升騰起一縷一縷的水汽,或是一團一團灰白色的寒霧。它們一會兒聚在一起,一會兒又散開,貼著微微江風與緩緩水流,不停變換著造型,像籠著白紗的夢。一江寒流擋不住冬泳健兒們搏擊漢江的豪情,他們振臂煙波,挑戰自我,讓人欽佩不已。看千山讀萬水,漢江讓人如癡如醉。窗前的漢江,講述著源遠流長的山河故事。日子依然溫和,歲月仍在流淌。悠哉,美哉。(選自《人民日報》2023年10月16日,有刪改)(1)閱讀全文,完成內容梳理。漢江江水的美:①春天盎然→夏天激蕩→②秋天金黃→冬天夢幻(2)品味下面句子,從景物描寫的角度體會其表達效果。岸邊蘆葦高過頭頂,秋風搖擺著雪白的葦穗,時有水鳥掠過恬淡的江面。江心沙洲上麻柳樹葉子開始泛黃,遠處,不時有魚兒躍出水面,玩著游戲,“撲通”入水,攪蕩起一圈一圈的漣漪。(3)本文與劉湛秋的《雨的四季》都用飽含感情的筆墨描繪了四季的景物。結合兩篇文章內容,分析兩文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而近處池畦里的油菜,經這冬雨一洗,甚至忘記了嚴冬。忽然到了晚間,水銀柱降下來,黎明提前敲著窗戶,你睜眼一看,屋頂,樹枝,街道,都已經蓋上柔軟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還亮。這雨的精靈,雨的公主,給南國城市和田野帶來異常的謐靜,是它送給人們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禮物。(節選自劉湛秋的《雨的四季》)【分析】文章描寫了漢江的四季魅力:春天盎然、夏天激蕩、秋天金黃、冬天夢幻,表現了作者對漢江美景的熱愛和贊嘆。【解答】(1)本題考查內容的梳理。結合“春從河溪生,綠從江邊長。岸邊的水草、田里的菜薹子、坡地上的豌豆尖兒、香椿的芽兒、枸杞的苗兒,爭先恐后報告春的訊息。春耕時節,蔬菜采收忙,越摘越長。窗里漢江清凌凌、瓦藍藍活泛起來,綠浪輕波唱著歡快的歌兒,繞山峰涉險灘,帶著無限希望一路奔來。岸上碧草如茵,綠蔭滿道,樹下蝶舞蜂飛,花香誘人。清靈的一江春水漫漲著、充盈著、奔騰著,水形、水勢、水容不停變換著花樣,水滴精靈一般跳動著”內容概括出春季的漢江的特點:春天盎然。結合“漢江的秋天,天空湛藍,谷物成熟,遍野金黃。田間地頭到處都是搶收搶種的勞動者身影。憑窗遠眺,如霞似錦。江邊的樹葉漸漸紅起來、黃起來,慢慢地綠色少了、黃色多了,大地上的色彩一天天不同。岸邊蘆葦高過頭頂,秋風搖擺著雪白的葦穗,時有水鳥掠過恬淡的江面。江心沙洲上麻柳樹葉子開始泛黃,遠處,不時有魚兒躍出水面,玩著游戲,“撲通”入水,攪蕩起一圈一圈的漣漪”句可概括秋季江漢的特點:秋天金黃。(2)本題考查賞析句子。從景物描寫的角度體會其表達效果。句中的“蘆葦”“雪白的葦穗”“麻柳樹葉子開始泛黃”語句中的色彩的搭配使用,描繪了一幅秋季的美麗漢江圖。“蘆葦”“沙洲上麻柳樹葉子”是靜態,“秋風搖擺”“水鳥掠過”“魚兒躍出水面,玩著游戲,‘撲通’入水,攪蕩起一圈一圈的漣漪”語句又使用了動靜結合手法,把秋季的漢江描寫的生動有活力。結合“看千山讀萬水,漢江讓人如癡如醉。窗前的漢江,講述著源遠流長的山河故事。日子依然溫和,歲月仍在流淌。悠哉,美哉”句可知,表現了作者對漢江美景的贊嘆。(3)本題考查比較閱讀。本文:結合“看千山讀萬水,漢江讓人如癡如醉。窗前的漢江,講述著源遠流長的山河故事。日子依然溫和,歲月仍在流淌。悠哉,美哉”句可知,表現了作者對漢江美景的熱愛和贊嘆。劉湛秋的《雨的四季》:由“這雨的精靈,雨的公主,給南國城市和田野帶來異常的謐靜,是它送給人們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禮物”句分析,作者以靈活多樣的藝術手法和形象生動的語言分別描述了不同季節雨的形態特點,表達了自身對雨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但文中作者更通過細致的觀察和深刻的思考借助四季的雨展現了萬物生長的形態,還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愛。答案:(1)春天盎然秋天金黃(2)色彩的搭配使用,描繪了一幅秋季的美麗漢江圖。動靜結合手法,把秋季的漢江描寫的生動有活力。表現了作者對漢江美景的贊嘆。(3)相同點:都表現了作者對美景的熱愛和贊嘆。不同點:劉湛秋的《雨的四季》:作者更通過細致的觀察和深刻的思考借助四季的雨展現了萬物生長的形態,還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的愛。【點評】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文章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即初讀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詞,讀懂每句話,給文章分段和歸納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體上來,進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講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意的主要內容,才能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6.(14分)閱讀散文,完成問題。_______宗璞酒,是藝術。酒使人陶陶然,飄飄然,昏昏然而至醉臥不醒,完全進入另一種境界。在那種境界中,人們可以暫時解脫人間各種束縛,自由自在;可以忘卻勞碌奔波和做人的各種煩惱。所以善飲者稱酒仙,耽溺于飲者稱酒鬼。酒能使人達到仙和鬼的境界,其偉大可謂至矣。而酒味又是那樣美,那樣奇妙!因為酒的好味道,我喜歡,卻不善飲,有幾次印象很深。云南開遠雜果酒,色殷紅,味香甜。童年在昆明,常在中午大人午睡時,和兄、弟一起偷飲這種酒,蜜水一般,好喝極了。卻不料它有后勁,過一會兒便頭痛。寧肯頭痛,還是偷喝。頭痛時三人都去找母親。母親發現頭痛原因,便將酒瓶藏過了。那時我和弟弟住一間房,窗與哥哥的窗成直角。哥哥在兩窗間掛了兩根繩子,可拉動一小籃,裝上紙條,便成土電話。消息經過土電話而來,格外有趣。三人有話當面不說,偏偏忍笑回房寫紙條。紙條上有各種議論,還有附庸風雅的飲酒詩。如今兄、弟一生離一死別。哥哥遠在異城,倒是不時打越洋電話來,聲音比本市還清楚。海淀蓮花白,有粉紅淡綠兩種顏色,味極醇遠。在清華讀書時,曾和要好的同學在校園中夜飲。酒從燕京東門外常三小館買來。兩人坐在生物館高臺階上,望著館前茂盛的灌木叢,叢中流過一條發亮的小溪。不遠處是氣象臺,那時似乎很高。再往西就是圓明園了。蓮花白的味道比雜果酒高明多了。我們細品美酒,作上下古今談,覺得很是浪漫,對自己的浪漫色彩其實比對酒的興趣大得多。若無那艷麗的酒,則說不上浪漫了。酒助了談興,談話又成為佐酒的佳品。那時的談話犀利而充滿想象,若有錄音,現在來聽,必然有許多意外之處。這要好的同學現在是美國問題專家。清華諸友近來大都退化作老嫗狀,只有她還勇往直前,但也絕不飲酒了。另一次印象深刻的飲酒經驗是在1959年,當時我下放農村勞動鍛煉。一年期滿回京時,公社餞行,喝的,是高粱酒,白的,清水一般,度數卻高。到農村確實增長了見識,很有益處,但若說長期留下改造,怕是誰也不愿意。那時,“不做一截子,要做一輩子”農民的壯志尚未時興。餞行宴肯定我們能回京,使人如釋重負;何況還帶有公社贈送的大紅錦旗,寫著“上游干將,為民造福”,證明了我們改造的成績。在高興中,每人又有這一年不盡相同的經歷和感受,喝起酒來,味道復雜多了。酒是有不同喝法的。據說一位詞人有句云:“到明朝重攜殘酒,來尋陌上花鈿。”君主見了一笑,說,何必攜殘酒?提筆改做“到明朝重扶殘醉,來尋陌上花鈿”。果然清靈多了。這是因為皇帝不在乎殘酒,那詞人就顯出知識分子的寒酸氣了。寒酸的知識分子,免不了操持柴米油鹽。先勿論酒且說吃飯。這真是大題目。有時開不出飯來對付一家老小,便搬出方便面。所以我到處歌頌方便面,認為其發明者的大智慧不下于酒的發明者。到我的工作單位去上班時,午餐便是一包方便面。幾個人圍坐進食,我總要稱贊方便面不只方便,而且好吃。“我就愛吃方便面。”我邊吃邊說。“那是因為你不常吃。”一位同事笑笑,不客氣地說。我愕然。我原來以為貧寒的人生需要方便面,而酒,則可有可無。直到那年,我們一年吃了約十天的方便面,才知道無論何等名目的佐料,放入面中,其效果都差不多。“因為你不常吃”的話很有道理。常吃的結果是,所需量日漸減少。無怪嫦娥耐不住烏鴉炸醬面,奔往月宮去飲桂花酒了。人生需要方便面充饑,也需要酒的欣賞。什么時候,我要好好飲一次酒。(選自《宗璞散文》,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有刪改)(1)閱讀全文,完成表格填空。酒的品種酒的口感佐酒往事雜果酒香甜①童年偷酒蓮花白②醇遠暢談古今③高粱酒濃烈④公社餞行(2)給下面的句子設計一處朗讀重音,并闡述理由。酒能使人達到仙和鬼的境界,其偉大可謂至矣。(3)下列對選文相關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A.作者一直覺得貧寒的人生需要方便面,而酒,則可有可無。B.文章穿插君主修改詩句的故事,豐富了內容,增添了趣味。C.文章首尾呼應,文脈清晰,表達了作者對往事的深切懷念。D.作者在平淡的生活情境與細節中展開敘述,語言簡潔含蓄。(4)有人建議將“飲酒印象”作為本文的標題,你同意嗎?請闡述理由。【分析】本文回憶了作者過去飲酒的經歷及感受,表達了對親情、友情、下放歲月的懷念,以及引發的對人生的思考。【解答】(1)本題考查內容的提取和概括。本題有示例,所以概括時要注意字數要求。①結合“童年在昆明,常在中午大人午睡時,和兄、弟一起偷飲這種酒”可概括為:童年偷酒;②結合“海淀蓮花白,有粉紅淡綠兩種顏色,味極醇遠”可知為醇遠;③和④結合“一年期滿回京時,公社餞行,喝的,是高粱酒”可知第③空為高粱白,第④空為公社餞行。(2)本題考查朗讀設計。重音,是對一句話中需要強調的詞語加以重讀,以引起聽者的注意。在重音處理上,本句重讀“仙”“鬼”,結合上文,同樣是醉酒,“善飲者稱酒仙,耽溺于飲者稱酒鬼”,所以作者通過強調飲酒后的兩種不同的狀態,形成對比,突出了酒的重要特點,借以表達作者對飲酒的欣賞。(3)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和概括。ABC.正確。D.有誤,根據文章內容,比如“在高興中,每人又有這一年不盡相同的經歷和感受,喝起酒來,味道復雜多了”“皇帝不在乎殘酒,那詞人就顯出知識分子的寒酸氣了”“人生需要方便面充饑,也需要酒的欣賞”等可知,本文語言簡潔直白,并不含蓄。故選:D。(4)本題考查標題的理解。可以從內容、結構、表達效果等方面分析。文章回憶了作者與“飲酒”有關的故事及感受,所以題目中“飲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作為線索貫穿全文;“印象”是過去的人事在腦中的再現,所以體現了對過往生活的回憶;說明全文要講述這個故事,所以設置懸念,激發讀者閱讀興趣;主題上,借飲酒一事抒情,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生活的懷念,對人生的思考。答案:(1)①童年偷酒②醇遠③高粱白④公社餞行(2)重讀“仙”“鬼”,強調了飲酒后的兩種不同的狀態,兩者形成對比,突出了酒的重要特點,借以表達作者對飲酒的欣賞。(3)D(4)同意。因為“飲酒印象”概括了文章主要內容:對過去與酒相關生活的回憶;“飲酒”作為線索貫穿全文,使文章結構更嚴謹;設置懸念,激發讀者閱讀興趣;借事抒情,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過去生活的懷念,對人生的思考。【點評】標題的理解解題思路:①內容上:表明寫作對象,概括文章主要內容;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寫作緣由,點明故事的背景。②結構上:是貫穿全文的線索;③寫法上:運用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雙關、象征等表現手法,突出主題;起到雙關和象征的作用。④情感上:表達作者情感;渲染氣氛,營造氛圍,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調。⑤主旨上:文章的文眼,暗示(點明、凸顯)文章主旨,含蓄地或形象地揭示了文章中心(要具體寫出中心是什么),突出主題,點明主旨;暗示文章中心;對主題的體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⑥形式上:設置懸念,引起讀者閱讀興趣。7.(8分)班級開展《朝花夕拾》讀書交流會,你參加并完成表格。看標題曉含義這回便輪到陸續載在《莽原》上的《舊事重提》,我還替他改了一個名稱:《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小引》)(1)結合《小引》內容,說說散文集取名“朝花夕拾”的含義。說事件察溫情概述一件與長媽媽有關的充滿溫情的事,交代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2)因為“我”非常喜歡《山海經》,卻遍尋不到,而大字不識的長媽媽卻不知從哪里來的“神力”,竟然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我”由此對長媽媽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析出走知心路(3)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回憶了青少年時期自己多次“出走”的往事。請從下列人物中任選1人,說說他(她、他們)對魯迅“出走”的影響。(A.父親B.衍太太C.東京留學生D.日俄電影中的中國看客)【分析】《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是現代文學家魯迅的散文集,收錄魯迅于1926年創作的10篇回憶性散文。此文集作為“回憶的記事”,多側面地反映了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經過。【解答】(1)本題考查理解名著的名稱。“朝花夕拾”的表面意思是早晨盛開的鮮花,傍晚的時候撿起。含義“從記憶中抄出來的”,這里指魯迅先生在晚年回憶童年時期、少年時期、青年時期的人和事,表明這是回憶性的散文集。(2)本題考查概括名著內容。《阿長與山海經》憶述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書《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語言和對兒時往事的回憶,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文章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表現了長媽媽的性格特點。從中選擇一個與長媽媽有關的充滿溫情的事,進行概括即可。(3)本題考查理解概括名著內容。魯迅“出走”意為走出去,尋找改變之路。魯迅的《朝花夕拾》中,《瑣記》《藤野先生》兩篇作品記述魯迅離開故鄉到南京、日本求學的一段經歷,留下了青年魯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腳印。其中魯迅因為父親的病,“出走”東京,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衍太太是魯迅所著的回憶散文《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在《瑣記》和《父親的病》兩篇文章中出現。魯迅先生曾經說道:我這一生中,給我最大損害的并非是書賈,并非是官匪,更不是小人,乃是所謂的流言。在魯迅的人生中,又一次流言對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那時候他還年輕。她在魯迅的父親臨死時,一直慫恿他喊父親的名字,鼓勵小孩子吃冰,打旋,慫恿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