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4李白詩歌中的意象———月1意象,作為中國古典詩歌的審美范疇之一,是由主觀與客觀結合交融,即外物形象和詩人的情意相結合而形成,它是詩人根據抒情言志的需要,對種種現實生活現象進行藝術概括,從而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思想內容和藝術感染力的具體的審美圖像。月亮本是自然界的一個純客觀的物體,但自從人類意識到它的存在,它便成為原始神話或傳說的內容之一,如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由此可見,月亮這一物象早已進入了人的審美視野,當詩人將月亮作為寄寓詩人主觀感情的載體后,“月亮”這一意象便有了復雜的思想內蘊,起到了一般詞語難以替代的傳情達意的作用。一、在李白的詩作中,“月亮”這一意象有什么樣的精神內核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1、月亮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理想人格的追求。漆黑的天幕下,月與夜互相輝映、互相襯托,這種美麗的自然景象往往勾起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皎潔的月光更使人聯想到月亮的高潔,在這種情況下,詩人的文思如泉涌。《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一個“上”字和一個“攬”字就表達了對高潔理想境界的向往與追求。《贈孟浩然》:“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用“醉月”意象,表現浩然不慕名利、自甘淡泊的高致,描繪其超群脫俗、風流儒雅的高人形象,表達了詩人的敬慕之情。2、月亮是孤獨與失意的象征,寄托著詩人思鄉和相思的深情,及仕途失意的苦悶。月亮與故鄉有著一種天然的聯系,人一旦離開故鄉,便會感覺到一種深沉的孤獨和感傷,詩人往往借望月來寄托對故鄉的思念,以緩解遠離故鄉的孤苦無依感。李白在《靜夜思》中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高明之處在于他不僅僅以月寄思鄉之情,更將其闡發到對親人、友人、家國的思念。《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詩中“明月”是多情的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詩人通過它將自己的關切與同情帶到遙遠的夜郎西,交給不幸的友人王昌齡。又如《峨嵋山月歌》:“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青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峨嵋山月”的意象寄托著作者“仗劍去國,辭親遠游”時,對故國故人的深深依戀之情。3、月亮是宇宙永恒的象征,寄寓了詩人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月亮是亙古不變的,象征永恒的月亮常常作為生命有限的對照物出現在詩人的構思中,它喚起了人們蒼茫浩渺的宇宙與歷史意識,喚起了面對廣大時空的人生喟嘆,觸發起悠遠荒古的文化原始意象,因此月亮意象的出現總伴隨著闊大蒼涼的宇宙情懷、浩渺悲壯的天問意識和雄渾高古的審美境界。以《把酒問月》為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月亮以其永恒的存在閱盡歷史滄桑,因而引發對人事匆匆、宇宙無窮、人生有限的思考。李白對明月的描寫,貫穿了他的一生。月亮始終照著詩人的身影,照著詩人的足跡,照著詩人的心靈,伴著詩人走過了曲折的一生。李白創造的符合中國人深層文化心理的富有文化內涵和情感意蘊的“月亮”意象,成為古典詩詞審美領域的明珠。二、“月”激發了詩人的靈感,詩人也以各種方式親近“月”。1、泛月——體現圣潔與柔情李白描寫月,常常有水相伴。詩人喜歡在月光照射的水面上,泛月而行。《東魯門泛舟》“輕舟泛月尋溪轉,疑是山陰雪后來”。月亮皎潔明媚,水色晶瑩澄澈,月光水光交織無間,相映成趣。水和月都具有柔婉的性情,李白也圣潔如月,柔情似水,因而,月光之下,波光之上,泛舟而行,閑適快意,一片柔情蜜意完全清融在這水月一色之中。2、醉月——體現浪漫與超脫李白喜歡在月下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酒后看月,月也與之同醉。于是“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功名富貴不能長在,不如縱酒放誕,與月同醉,暫脫世俗。“醉月”是李白的夫子自道,表現出他思想中傲然出世的一面。3、邀月——體現孤獨與寂寞孤獨是詩人玄妙的靈感和內心的吟唱,孤獨是哲人超凡絕俗的大智慧。李白在孤獨中獨守著心靈的月亮,于是就有邀月的行為。《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將明月和身影作伴,既歌且舞。表面看來,詩人自得其樂,好像是不孤獨的,可是背后卻有無限的悲涼。孤獨到了邀月與影,那是找不到共飲之人,所以只能與月光身影永遠結游,并且相約在那遙遠的上天仙境再見。4、攬月――體現豪邁與灑脫李白常有觸云近月之想。《登太白峰》:“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以“舉手可近月”的豐富想像力,極寫出太白峰的高峻。像《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中,詩人已經不是“近月”了,而是想“攬月”,“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詩人登上謝朓樓,想起自己年華已逝,而功名難就,于是把酒臨風,高樓酣醉,意氣豪邁之時,神思飛越,他想乘風歸去,他想擁月入懷。上天攬月,固然是一時興到之語,但這飛動健舉的形象卻讓我們分明感覺到詩人超越時空的想像,詩人將遨游太空當作人生無窮樂趣。5、賒月——體現童心與純真在月的國度里,有著最真的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清秋佳節,月照南湖,在被月色凈化的境界里,最易使人忘懷塵世一切瑣屑的得失之情。湖面清風,湖上明月,自然美景,人所共適。詩人要乘興遠游,直至九天,如果天光暗淡怎么辦?去賒月吧!李白曾說過,“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不用一錢買”是“賒”的最好注腳。月色豈能“賒”,然而著此一字,便將自然人格化,八百里洞庭儼然一位富有的人,擁有湖光山景月色清風等無價之寶,面對取之不渴的月亮,他并不貪婪,只賒取一點,便知足而樂,而既是“賒”,是要還或是用錢兌付的,這又表現出詩人的謙虛與可愛。6、問月——永恒的時空感李白是一位詩人,有時又是一個哲人,他向月叩問宇宙、歷史與人生之謎。《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如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劈頭而來,便是一個千古萬世之問,是醉語,從而倍有詩味。月與人的反復對照,來來往往,反反復復,無始無終,是對宇宙的遐想,又是對人生哲理的探求。月亮亙古永存、普照四方,于此相對,人生短暫,其間有不盡的坎坷曲折、孤獨和寂寞。而這種孤寂,有明月作證,“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于是,李白式的痛苦,便有了穿越時空的永恒感。他對月亮似乎情有獨鐘,不僅生和月亮有緣,死也和月亮有關。生時,其母夢見長庚星(又稱太白金星)入懷而生下李白;死時,又傳說他去捉月亮。李白的月亮意象充分展示了他在詩歌領域無所不可的藝術表現才能。他在組象領域的表現有兩個基本點:一是將月亮作為最美的物象;一是最親近的物象。由此構建意象,造就了一個純凈、寧靜的世界。精神的依托。詩人明知孤獨,卻不甘寂寞,于是,他請出了明月作證,在月光下既舞既歌,寫活了明月,也寫出了詩人真實的自己。但詩人并沒有被孤獨擊倒,而是執意與月光永結無情之游,并相約在邈遠的天上仙境重見,表現了詩人與明月在精神上的契合。雖然此詩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與孤獨,但詩人找到了失意時情感的寄托,在月下獨酌時,孤獨,無情,短暫都化為一片銀色的月光。同樣在李白留居京城長安時被閑置于翰林院,他非常不滿現狀,寫下了《古朗月行》:
古朗月行(李白)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白云端。
白免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團?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鳥,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論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此詩以月寄情泄憤,《唐詩宋詞十五講》云:“借月影被蝕暗喻天寶時政治逐漸黑暗的形勢,表達了詩人的憂怨與沉痛。”[7]以蟾蜍蝕影為喻,詩人把起伏不平的思想寄托在明月上,詩中月亮載負著詩人憤悶不平的感情,使詩人的文辭如行云流水,發人深思。
盡管詩人長期被拒絕于政治之外,但詩人在旅途中難免望月思鄉、思親、想起邊塞上戍守的將士。
三、月亮是人類相思情感的載體
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詩經·陳風·月出》這首詩,它對我國以月來表達相思之情的詩歌傳統具有開創意義。在李白那個時代,人們只有以普天之下共有的那一輪明月傳達思念。傅紹良在《論李白詩中的月亮意象與哲人風范》一文中這樣說過:“在情感寄托階段,月亮已由獨立的客觀景物內化為人類情感的組成部分,創作主體以象征、移情等手法,將自我感情傾注到月亮意象上,主客體通過某種制定的感情活動和諧地融合在一起。”[8]的確,李白借月抒情的詩很多,李白詩中月亮首先是思鄉、思親人的代名詞,以《靜夜思》為例:
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首詩表達了李白的思鄉之情,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了,而是加入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思故鄉”是由“明月”到“故鄉”的聯想,詩人的神思飛越千里之外。《唐詩三百首》云:“詩人抬頭一望,明月在天,此時才清楚知道自己身在外鄉,因而觸發起思念故鄉的情懷。”[9]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凝望著月亮,想到故鄉的一切,想到家中的親人。一個普普通通的月亮,經過詩人的一番加工,成了最能表達人們的離愁別恨之物了。望月便能勾起詩人心中的思念之情,但月影是無法拂去的,相思之情也是無法排遣的。其次,李白詩中還有一種邊塞月下的相思,表達了征夫與思婦的懷念之情,同時又從另一側面對人民蒙受的苦難寄予深切同情。如《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通過描寫婦女月夜為親人搗衣的心情,表達了他們對遠征丈夫的深切懷念。而《關山月》則描寫了塞外征人的見月思鄉之情。關山月(李白)
明月出關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戊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樂府古題要解》指出此詩乃“傷離別也。”[10]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清冷蒼茫的月夜圖,將關山邊塞風光和戍邊將士思鄉情懷融入月夜高樓,表達對家鄉與親人的思念,可“春風不度玉門關”,這一片思念之情無法讓親人知曉,于是他們只能把這段思念寄托于明月了。這類邊塞詩還有很多,但李白的獨到之處就是以萬里邊塞月下圖景來引發這種感情,他把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做為背景,把眼前的思鄉離別之情融入月亮中去,從而展開更深遠的意境,這是其他一些詩人所難以企及的。
月亮在李白眼中不僅代表美,引起他的相思,而且在李白看來月亮是永恒的象征。
四、月亮是永恒的象征
作為天才詩人的李白,他的月亮詩蘊藏著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深刻的哲理性。月亮高懸天空,它喚起了詩人的宇宙意識和歷史意識,讓人們產生一種尋求生命真諦的哲理,它啟示著詩人對宇宙永恒的思考。詩人站在月光下便有一種掩飾不住的思古之意,月亮此時成了歷史的見證,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將月亮與人生緊緊聯系,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之奧秘。李白的《把酒問月》更將月亮的哲理升發到一個高度。
把酒問月(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免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作者描述了月亮的不可知性,他剖析月亮運行的空間與孤寂的變化規則,提示月亮所蘊含的生命啟迪,他通過對人與月在時間上的差距,突出了人的悲劇性。(《中國詩苑英華》李白卷)云:“詩人借問月以發人生之感慨。”[11]由此可以看出人生是短暫的,其間有不盡的坎坷、曲折、孤獨、寂寞,但李白認為只要明月常相伴,忘卻一切,人生一樣可以像月亮自由自在,人生雖然是短暫的,但其精神可以永存。在這些詩句中,人與月成了鮮明的對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專科醫院醫療體檢中介合作協議
- 電動汽車換電站安全運營及維護保養合同
- 機器人諧波減速器壽命測試臺租賃與測試報告生成合同
- 生物制造中試基地委托運營與市場拓展管理協議
- 高端影視基地全天候安保與安全監控服務協議
- 抖音平臺內容糾紛仲裁協議書
- 寵物醫院品牌合作經營授權合同范本
- 離婚協議中婚前個人房產權益保障合同
- 影視音樂制作保密協議及知識產權歸屬合同
- 急性顱腦外傷的急救流程
- 電工技能培訓課件下載
- 2025年上半年黑龍江牡丹江市“市委書記進校園”活動暨“雪城優才”企事業單位人才招聘1324人重點基礎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髕骨骨折的中醫護理查房
- 肺氣腫患者的護理常規
- 消毒供應中心管理制度
- 融媒體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
- 第六單元(A卷·基礎篇)-2022-2023學年三年級語文下冊單元分層訓練AB卷
- 《電氣工程基礎課件》
- 奈飛文化手冊
- 水庫管理員培訓
- 污水處理與再生利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