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中考歷史復習- 階段檢測卷一(中國古代史)(含答案)_第1頁
2024-2025學年中考歷史復習- 階段檢測卷一(中國古代史)(含答案)_第2頁
2024-2025學年中考歷史復習- 階段檢測卷一(中國古代史)(含答案)_第3頁
2024-2025學年中考歷史復習- 階段檢測卷一(中國古代史)(含答案)_第4頁
2024-2025學年中考歷史復習- 階段檢測卷一(中國古代史)(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階段檢測卷一(中國古代史)限時:6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28小題,每小題2分,共5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考古工作者在湖北屈家嶺遺址發掘出距今約5100年的規模龐大的史前水利系統,以及大量稻作遺存、磨光黑陶等。這些考古遺存可用于研究()A.炎黃部落起源 B.原始農耕生產C.史前制瓷技術 D.大禹治水過程2.我國先民很早就開始了對“龍”形象的塑造,如內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的玉龍、浙江良渚出土的龍首紋玉鐲、河南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等。這反映了()A.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 B.黃河流域已出現早期國家C.原始先民的定居生活 D.我國手工業水平領先世界3.距今約4300—4000年,黃河流域的陶寺先民創造出燦爛文明,如宮城、王墓、觀象臺,宣示王權的禮器、青銅器等,以及中華民族的精神圖騰——龍。對此解讀正確的是()A.多元一體格局已形成 B.具備了早期國家形態C.處于舊石器時代階段 D.分封制進一步完善4.考古工作者發現,良渚古城周邊有一個復雜的水利系統(河道、灌水孔、排水槽),還存在眾多寬大田埂,種植面積達5.5萬平方米。這表明當時該地區()A.具備強大的組織規劃能力 B.經濟生活以種植稻谷為主C.農業發展領先于世界水平 D.社會階層的分化現象明顯5.《史記》記載:“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農之后于焦,黃帝之后于祝,帝堯之后于薊,帝舜之后于陳,大禹之后于杞?!边B紂王之子也被分封。據此可知,西周分封()A.優先考慮血緣宗親 B.重視籠絡先代權貴C.確立貴族世襲特權 D.促進西周長治久安6.甲骨文在研究漢字的形成和演變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從下面圖中可知甲骨文()A.完整記錄中華古老文明的起源 B.記錄了從山頂洞人到周朝的歷史C.已經具備漢字結構的基本形式 D.是年代最為久遠、最成熟的文字7.李冰等人經過精心設計,選擇在高山與平原的交接處,利用地形與水勢,建造了一座綜合性水利工程——都江堰,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這說明都江堰的修建()A.加快了經濟重心南移 B.加強了南北地區的聯系C.使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D.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8.2024年為甲辰龍年,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下面文物共同說明()A.先秦時期,文明勃興 B.中華文明,一脈相承C.青銅工藝,領先世界 D.中原地區,中華源頭9.同學們以“縱橫諸子百家·思想比辯天下”為主題開展討論會。他們收集到以下與諸子百家相關的語句。從中反映出他們思想主張的共同之處是()A.以民為本 B.崇尚節儉 C.和諧共處 D.以德治國10.秦朝曾將更名規定以詔書形式頒行全國。湖南出土的秦朝木牘《更名詔書》,記載了秦朝更名的規定,如“王令曰皇帝詔”“命曰制”等。秦朝這些更名規定旨在()A.推行郡縣制度 B.凸顯皇帝威嚴C.建立中央集權 D.加強文化控制11.楊寧一指出:“秦代重在‘禁’,采用簡單粗暴的行政手段強制解決意識形態問題……漢代重在‘尊’,將其貫穿于學校教育和入仕途徑之中?!边@里“禁”和“尊”都旨在()A.統一思想,鞏固統治 B.以法治國,穩定秩序C.順應自然,保障民生 D.選賢任能,反對攻伐12.目前,在東南亞的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柬埔寨等地共20余處遺址出土有漢朝文物。這些漢朝文物的出土可以佐證()A.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繁榮 B.西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C.邊界榷場貿易興旺 D.世界市場逐漸形成13.《黃帝內經·素問》中記載,圣人在春夏保養陽氣,在秋冬保養陰氣以適應生長的需要,就能與萬物一樣,在生、長、收、藏的生命過程中運動發展。由此可知,《黃帝內經》推崇()A.臨床醫學 B.順應自然 C.經驗傳承 D.高超醫術14.東晉詩人謝靈運在《山居賦》中提到了麻、粟、豆等,以及梨樹、棗樹、杏樹等。這些農林品種原來主要種植在北方,而東晉時在南方也種植了。這一現象反映出東晉時期()A.政局混亂導致北方經濟衰落 B.南方的手工業有比較大的發展C.南方勞動人民辛勤勞動耕作 D.北民南遷促進了江南農業發展15.魏晉以來,內遷各族人民與當地漢人錯居雜處,過著定居的生活,積極學習漢族文化?!段簳分杏涊d,北魏孝文帝改革后舉行祭典按華夏禮制,由皇帝親祭。這反映出()A.民族交往推動文化認同 B.人口內遷推動南北間交流C.民族交往促進經濟發展 D.民族之間的隔閡已經消除16.認真研讀下面的圖文材料,可知南北朝時期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A.集中于農業領域 B.成果領先于世界C.繼承與創新結合 D.注重以民生為本17.“大運河將長安、洛陽與江淮地區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連接起來,構成了‘以長安文化為中心,依靠東南地區賦稅存立’的中原王朝的生命線?!睋丝芍筮\河()A.加強了中央與地方聯系 B.促進了全國的文化交流C.有利于南方經濟的發展 D.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18.唐朝前期,士族大家在擇婿時以家族門第為重,而到了中后期,隨著科舉制的發展與完善,開始以學士品行、才華科名等個人特質為主,榜下選婿成為風尚。這種變化說明()A.唐朝人審美觀發生變化 B.唐朝時個人自由主義泛濫C.唐朝男女人口比例失衡 D.科舉制打破門第等級觀念19.新羅人崔致遠留唐期間,創作了大量漢文漢詩作品,后在朝鮮半島廣為流傳。玄奘在那爛陀寺攻讀佛經和古印度的典籍,返回長安后翻譯了大量帶回的佛經。這反映了()A.科舉取士制度的變革 B.唐朝開明的民族政策C.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 D.中外貿易的頻繁往來20.“鐘擺理論”是指鐘擺總是圍繞著一個中心值在一定范圍內作有規律的擺動。李華在復習中國古代史時,繪制了如下示意圖。鐘擺在10世紀中后期向右擺動的原因是()A.唐朝在地方增設節度使 B.元朝設置北庭都元帥府C.北宋實行重文輕武政策 D.朱元璋設立五軍都督府21.下圖說明兩宋時期()A.造船技術先進 B.財政仰給東南C.海外貿易發達 D.經濟重心南移22.宋代的風俗畫經常使用兒童題材,在磁州窯燒制的瓷枕多見兒童題材畫。下面是磁州窯瓷枕上的兒童題材瓷繪(部分)。這些瓷繪()A.改善了兒童的生活 B.反映運動成為時尚C.豐富了大眾的娛樂 D.迎合了市民的生活23.宋朝書籍產量大增,從而導致了書價下降,基本實現了銷售價格的平民化。這在中國乃至世界書籍史上,堪稱“書價革命”。導致該現象出現的原因是()A.造紙術的推廣 B.文學作品涌現C.印刷術的發展 D.對外交流頻繁24.元朝建立后,廢銅錢,改“交子”“會子”,發行元寶鈔。元寶鈔在當時通行于全國各地,包括漠北草原、畏兀兒地方和西藏,也曾流通于高麗和東南亞的一些地方。該現象()A.瓦解了重農抑商政策 B.使紙幣成為主要貨幣C.促進了商品經濟發展 D.擴大了海外貿易范圍25.在秦漢時期,君臣都坐著議事,皇帝會起來請丞相落座。從北宋宋太祖后,大臣必須站著議事。從明朝明太祖后,大臣就只能跪下議事。這從根本上說明了()A.封建等級制度森嚴 B.君主專制的加強C.禮儀文化的變遷 D.中央官制的完善26.道光十年(1830年),清政府在西藏制定《鐵虎清冊》時強調:西藏土地的最高所有者是大皇帝,達賴喇嘛是受封管理者,貴族、寺院都是受恩使用者。這表明,清政府旨在()A.宣示土地所有權 B.促進西藏農業發展C.加強對西藏控制 D.提高達賴喇嘛地位27.據記載,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福建龍溪縣商人在錦州“裝買豆子、瓜子”回縣。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閩船“裝載紙貨”赴關東。嘉慶十八年(1813年)福建商船從錦州載黃豆、白米、鹿肉餅等回籍。由此可見,清代()A.重農抑商政策瓦解 B.地域商幫開始出現C.經濟重心逐漸南移 D.長途販運貿易頻繁28.戲劇《桃花扇》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團圓的傳統模式,劇中反映的男女之情與國家興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升華;京劇《目連救母》則源于佛教,用以宣傳孝道。材料強調清朝戲劇()A.注重教化作用 B.突出故事情節C.匯聚傳統文化 D.淡化高雅格調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29題8分,30題12分,31題12分,32題12分,共44分。)2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主要外國使團入唐次數概況(部分)國家大食(阿拉伯帝國)新羅(今朝鮮半島)天竺(今印度)日本拂菻(東羅馬帝國)次數40多2625137材料二唐朝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推動了世界上70多個國家或地區與唐朝交往,外國人除了與中國貿易,還學習中國的科技文化,引進中國的政治經濟制度,促進了中亞、西亞乃至歐洲文化的發展。唐文化對東亞、東南亞諸國尤其是日本、朝鮮等國的歷史發展有明顯的影響。——摘編自寧欣《中國古代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唐朝對外交流的特點。(2分)(2)小歷認為,唐朝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使唐朝成為當時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強大國家。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6分)3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運河把五大水系——沽水(海河)、河水(黃河)、淮水(淮河)、江水(長江)、浙江(錢塘江)加以貫通,形成了南北向的人造運河與東西向的自然河流相互連接的水運體系,對于加強與全國經濟重心江淮、江南地區的聯系,加強北部邊防的控制,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幾苑畼渲尽秶犯乓凡牧隙?432年1月,船隊從福州起航,在東北季風和洋流的幫助下,沿中南半島南下,經爪哇、蘇門答臘、錫蘭等到達忽魯謨斯。1433年3月,船隊返回,在西南季風的吹送下,借西南洋流之力,7月進抵劉家港?!幾灾袊貓D出版社《中國歷史地圖冊》(1)根據材料一,概括大運河開鑿的特點及其歷史意義。(4分)(2)根據材料二,寫出其反映的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船隊成功航行的因素。(4分)(3)綜合材料一、二,總結我國古代處理人與自然關系時彰顯的智慧。(4分)31.經略邊疆是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內容。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1683年,施瑯向清廷上書《恭陳臺灣棄留疏》,闡述了保留臺灣的重要性,他認為臺灣是江、浙、閩、粵四省的左翼屏障,物產豐博,無所不有。他堅決主張統轄臺灣,以鞏固邊防,維護統一,防止外來侵略?!幾詤区欫悺丁垂ш惻_灣棄留疏〉是施瑯以民族大業為重的歷史見證》材料二(1)根據材料一,概括施瑯主張統轄臺灣的原因。(4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清朝管理新疆地區的措施。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清朝治理邊疆的特點。(6分)(3)綜合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清朝經略邊疆的認識。(2分)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國古代史歷史事件(部分)時期歷史事件戰國①孟子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發展了儒家思想戰國②李冰因地制宜成功修建都江堰秦朝③秦始皇創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東漢④蔡倫改進造紙工藝東晉⑤王羲之將書法藝術提高到一個新高度閱讀以上材料,任選兩個歷史事件(寫出序號即可),根據事件所反映的主題確定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12分。要求:觀點明確,根據所選的兩個歷史事件,并結合所學知識中的一個歷史事件加以論述,史論結合,條理清楚)

答案一、1.B2.A3.B4.A5.B6.C7.D8.B9.C10.B11.A12.A13.B14.D15.A16.C17.A18.D19.C20.C21.C22.D23.C24.C25.B26.C27.D28.A二、29.(1)中外來往頻繁;交往的國家或地區遍布歐亞大陸(或范圍廣)。(答出其中一點即可,2分)(2)【示例一】判斷:同意。理由:唐朝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推動了世界上許多國家或地區與唐朝交往,他們不僅學習中國的科技文化,還引進中國的政治經濟制度。東亞、東南亞諸國尤其是日本、朝鮮等國的歷史發展,都深受唐文化的影響,這使唐朝成為當時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強大國家。(6分)【示例二】判斷:不同意。理由:唐朝成為當時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強大國家,除了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還與對外交通發達有關,更主要的是唐朝政治穩定、國力強盛,經濟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梢?,唐朝成為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強大國家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6分)30.(1)特點:工程浩大,涉及水系眾多;人造運河與自然河流相互連接。(2分)歷史意義: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2分)(2)歷史事件:鄭和下西洋。(2分)因素:擁有豐富的地理知識;指南針用于航海等。(2分)(3)尊重客觀規律,善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能根據客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