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短小文言文閱讀-歷史事件-2025年初中語文中考復習專練_第1頁
課外短小文言文閱讀-歷史事件-2025年初中語文中考復習專練_第2頁
課外短小文言文閱讀-歷史事件-2025年初中語文中考復習專練_第3頁
課外短小文言文閱讀-歷史事件-2025年初中語文中考復習專練_第4頁
課外短小文言文閱讀-歷史事件-2025年初中語文中考復習專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外短小文言文閱讀“歷史事件專題練

2025年初中語文中考復習備考

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齊王一日臨朝,顧謂侍臣日:“吾國介于數(shù)強國間,歲苦支備①,今欲調丁壯,筑大城,自東海

起,連即墨,經(jīng)太行,接軒轅,下武關,逶迤四千里,與諸國隔絕,使秦不得窺吾西,楚不得竊吾南,

韓、魏不得持吾之左右,豈不大利邪?今,百姓筑城,雖有少勞,而異日不復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

永逸矣。聞吾下令,孰不欣躍而來耶?”艾子對日:“今旦大雪,臣趨朝,見路側有民,裸露僵踣,

望天而歌。臣怪之,問其故,答日:'大雪應候②,且喜明年人食賤麥,我即今年凍死矣。'正如今

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在何人也。”

【注釋】①支備:調度戰(zhàn)備。支,調度、支付。②應侯:順應時令。

1.請用“/”線為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一處)

楚不得竊吾南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今旦大雪,臣趨朝,見路側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

3.從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齊王是怎樣的君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蒙鷲叼巾師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師數(shù)敗,魏王患之,乃使人請信陵君于趙。信陵君畏得罪,不

肯還,誡門下口:“有敢為魏使通者死!”賓客莫敢諫。毛公、薛公見信陵君日:“公子所以重于諸

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廟,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

語未卒,信陵君色變,趣④駕還魏。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為上將軍。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諸侯。諸侯

聞信陵君復為魏將,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國之師敗蒙鷲于河外,蒙鷲遁走。

(選自《資治通鑒》)

【參考注釋】①蒙鷲(2):秦國大將。②高都、汲:地名。③恤:體恤,顧惜。④趣(品):催促。

⑤持:握著……的手。

【乙】

范式字巨卿,少游學于太學力與汝南②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④歸鄉(xiāng)里。式謂元伯日:

“后二年當還,將過⑤尊親。”乃共克⑥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⑦母,請設饌?以候之。母曰:“二

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敢信之誠也?"對日:“巨卿信士,必不違約。"母目:“若然,當為爾釀

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節(jié)選自《后以書》,有刪改)

【參考注釋】①太學:京城最高學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內。③張劭;字元伯,范式的朋。④

告:告假。⑤過:拜訪。⑥克:約定。⑦白:告訴。⑧饌:飯食。

4.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1)式謂元伯曰謂:(2)徒以有魏也使:

(3)蒙鷲遁串冷(3)若然看:

5.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爾何敢信之誠也?譯文:

(2)諸侯聞信陵君復為魏將,皆遣兵救魏。譯文:

6.閱讀甲文,說說信陵君為什么能成功救魏?

7.在乙文張劭眼中,范式是怎樣的一個人(用原文語句回答)?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乙文給你怎樣

的啟示。

太宗有一駿馬,特愛之,恒于宮中養(yǎng)飼,無病而暴死,太宗怒養(yǎng)馬宮人,將殺之。皇后諫日:“昔

齊景公以馬死殺人,晏子請數(shù)①其罪云:'爾養(yǎng)馬而死,爾罪一也;使公以馬殺人,百姓聞之,必怨

吾君,爾菲二也;諸侯聞之,必輕吾國,爾罪三也。'公乃釋②罪。陛下嘗讀書見此事,豈忘之邪?”

太宗意乃解。又謂房玄齡日:“皇后庶事相啟沃③,極有利益爾。”

(選自《貞觀政要》)

注釋:①列舉(罪狀或過失)。②取消;解除。③沃,浸泡。

8.下列句子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恒于宮中養(yǎng)飼恒:常常,平常B.皇后速日諫:進諫,規(guī)勸

C.必祿吾國輕:輕視,瞧不起D.極有利軍爾益:增加

9.將文章畫線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10.簡要分析故事中太宗和皇后的形象特點。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謫守鄧州。仲淹刻

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日:“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

11.解釋下面加點詞語。

(1)二歲而孤()(2)或夜昏扈:()

(3)輒以水注面()(4)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1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

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

13.閱讀此文后,你有哪些啟示?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觸龍說趙太后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于齊,齊目:“必以長安君為質咒兵乃出。”太后不肯,

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觸龍言:愿見太后。太后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日:"老臣賤息②舒祺,最少,

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以衛(wèi)王宮。"太后日:“敬諾。年幾何矣?"對日:

“十五歲矣。雖少,愿及未填溝壑③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口:“甚于婦

人。”太后笑曰:“婦人異甚。”對日:“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④賢于長安君。”曰:“君過矣!

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目:“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

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日:'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

繼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師公日:“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

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太后口:“諾,恣⑤君

之所使之。”

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于齊,齊兵乃出。

(選自《戰(zhàn)國策》,有刪改)

注釋:①[為質]古代諸侯國求助于別國時,每以公子抵押,即人質。②[賤息]對自己兒子的謙稱。③[填

溝壑]對自己“死”的謙稱,自比為賤民奴隸,野死棄尸于溪谷。④[燕后]趙太后之女,遠嫁燕國為后。

⑤[恣]任憑。

14.用“/”給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限3處。

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15.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含義。

(1)大臣弓區(qū)諫強:

(2)入而徐趨徐:

(3)啰愛憐之竊:

(4)必勿使反反:

16.翻譯下列句子。

(1)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2)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后。

17.選文中的觸龍善于進諫,使國家擺脫危機,請概述他的進諫藝術。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②為延州指使。是時西邊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頻立戰(zhàn)功。常被發(fā)、面銅具,

馳突賊圍,敵人畏懾,無敢當者。公識度宏遠,士大夫翕然稱之,而尤為韓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

稱為國器。文正以《春秋》《漢書》授之曰:“將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覽書

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輔弼,書史策,配享宗廟,為宋名將,天下稱其賢。

(節(jié)選自《海水燕談錄》)

【注釋】①武襄公狄青。②散直:侍從之官。

18.解釋加點的詞語。

①初以散直為延州指使

②常破發(fā)、面銅具

19.翻譯句子。

公于是博覽書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

20.結合選文,說說狄青為什么能夠被天下稱賢。

21.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題目。

圣王布德施惠,非求報于百姓也;郊望神祎嘗①,非求報于鬼神也。山舉其高,云雨起焉;水致

其深,蛟龍生焉;君子致其德而福祿歸焉。

齊桓公北伐山戎氏,其道過燕,燕君逆而出境②。桓公問管仲日:“諸侯相逆,固出境乎?”管

仲日:“非天子不出境。"桓公曰:“存則燕君畏而失禮也。寡人不道,而使燕君失禮。”7割燕君

所至之地,以與燕君。諸侯聞之,皆朝于齊。

盂簡子相梁,有罪而走齊。管仲迎兩問之日:“吾子相梁之時,門下使者幾何人矣?”孟簡子日:

“門下使者有三千余人。”管仲日:“今與幾何人來?”對口:“臣與三人俱。”仲日:“是何也?”

對日:“其一人父死無以葬,我為壽之;一人母死無以葬,亦為葬之;一人兄有逑,我為出之。是以

得三人來。”管仲日:“嗟茲乎!吾與必矣!吾不能以春風風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窮必矣。”

(節(jié)選自《說苑?貴德③》)

[注釋]①郊望稀嘗:指一年之中四季的祭祀。②逆而出境:出境歡迎。③貴德:重視德行。

(1)解根據(jù)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詞語。

文言字詞方法釋

山蒙其高參考成語法:學以藜用A

門下使者幾何人

矣語境推測法B

一人兄有個課內遷移法:小大之修(《曹劌論戰(zhàn)》)C

吾方必矣查閱字典法:①極;②窮盡:③窮困;④止,息;⑤特指不得志。D

(2)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然則燕君畏而失禮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出師表》)

B.乃割燕君所至之地見漁人,乃大驚(《桃花源記》)

C.管仲迎四問之日溪深皿魚肥(《醉翁亭記》)

D.我為葬之豈能為暴漲攜之去(《河中石獸》)

(3)管仲為什么接連慨嘆“吾窮必矣”?請簡要概括。

(4)選文通過列舉春秋時期齊桓公和孟簡子的事例,是如何闡釋德行的重要性的?請概括分析。

參考答案:

1.楚不得/竊吾南2.今天早晨下雪,我來趕早朝,看見路旁有一個百姓,袒露著身子,凍倒在

地上,望著老天唱哀歌。3.思慮不周全;不會站在百姓的角度思考問題;不體貼關心百姓。

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

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句意:楚國不得

偷犯我國的南方。“楚不得”是主語,“竊吾南”是謂賓短語,本句應在主語與謂賓短語間停頓,在“不

得”后停頓;故斷為:楚不得/竊吾南。

2.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

注意:旦,早晨;大雪,下大雪;趨,快步走;僵踣,凍倒在地上。

3.本題考查人物形象。根據(jù)齊王的話“今,百姓筑城,雖有少勞,而異日不復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

永逸矣。聞吾下令,孰不欣躍而來耶”,艾子的話“大雪應候,且喜明年人食賤麥,我即今年凍死矣”“百

姓不知享永逸者在何人也“可知,齊王想修筑長城來防御外敵,一勞永逸,本以為百姓會歡欣雀躍,

卻未曾想到如今的百姓如今饑餓到不能熬過今年;可見齊王考慮不周,沒有從實際出發(fā),辦事情、想

問題未站在百姓的角度思考,不關心體貼百姓。

參考譯文:

一天齊王上早朝,環(huán)顧之后對侍臣們說:“我們國家處于幾個強國之間,年年苦于要支付(大量)

調度戰(zhàn)備費用,現(xiàn)在我想抽調一批壯丁,修筑一座規(guī)模很大的長城,從東海筑起,連通即墨,途經(jīng)太

行山,連接軒轅山,直下武關,曲折蜿蜒四千里,與各強國隔絕。使秦國不能覬覦我國的西方,楚國

不得偷犯我國的南方,韓國和魏國不得牽制我國的左右,這難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嗎?現(xiàn)在讓老

百姓去修筑長城,即使會有些勞累,但日后就不會再有遠征和遭受侵犯的禍患,可以一勞永逸了。老

百姓聽見我下達這個命令,誰不歡欣踴躍的前來參加呢?“艾子回答說:“今天早晨下雪,我來趕早朝,

看見路旁有一個百姓,袒露著身子,凍倒在地上,望著老天唱哀歌;我對此感到奇怪,便問他什么緣

故。(他)回答說:’這場大雪順應了時令,正高興明年人們能吃到減價的麥子,可是我在今年就要

被凍死了。’這件事正像今天所說的筑長城(等到長城筑完),百姓還不知道享受永久安樂的是些什

么人呢。”

4.對……說只、僅僅跑如果5.(1)你憑什么相信他的誠意呢?

(2)諸侯聽說信陵君又成為魏國的大將,都派兵來援救魏國。6.①信陵君知恩圖報,能以國家

為重,回國效力。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③信陵君在各諸侯中有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諸侯的支援。

7.第一問:巨卿信士,必不違約。

第二問:重諾言,守信用,是做人的美德。生活中我們也應信守承諾,說到做到,不能言出無信。

4.本題考查重點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詞語解釋時要注意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一詞多義、

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等現(xiàn)象。

(1)“式謂元伯曰”的意思是:范式對元伯說。謂:對……說。

(2)“徒以有魏也”的意思是:只是因為有強大的魏國啊。徒:只,僅僅。

(3)“蒙瞥遁走”的意思是:蒙瞥帶殘部逃走。走:跑。

(4)“若然”的意思是:如果這樣。若:如果。

5.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匯,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xiàn)

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注意重點詞的解釋:

(1)爾,你;何,憑什么;之,代詞,他的;誠,誠意。

(2)聞,聽說;復,又,再;皆,者B;遣,派。

6.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結合文章中的具體內容分析作答。

根據(jù)“語未卒,信陵君色變,趣駕還魏”可知,信陵君在魏國情勢危急趕回魏國,他能以國家為重,回

國效力;根據(jù)“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為上將軍”可知,魏王任命信陵君為上將軍,可見信陵君得到了

魏王重用;根據(jù)“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諸侯。諸侯聞信陵君復為魏將,皆遣兵救魏”可知,信陵君派人向

各諸侯求助,得到了各諸侯的支援。

7.本題考查對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及個性化閱讀。

第一問:概括人物性格從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對人物評價的詞語,也可以自己結合相關的語句進

行概括。根據(jù)“巨卿信士,必不違約”可知,張劭認為范式是一個有誠信的人,一定不會違約。

第二問:開放性試題,根據(jù)“人應信守誠諾”談出自己的啟示即可。

例如:信守承諾是我國人民的傳統(tǒng)美德。作為中學生,守信用,才能贏得同學的信任。說話算話,不

講刻意的謊言,答應了別人的事就努力去做,結果并不一定如人所愿但讓人看到了你的真誠,這樣在

別人心里你就是誠實守信的人。

參考譯文:

【甲】秦國大將蒙瞥率領軍隊攻打魏國,占領了高都和汲。魏軍屢戰(zhàn)屢敗,魏王為此而憂慮,于是派

人到趙國請信陵君魏無忌回國。信陵君懼怕歸國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誡他的門客們說:“有膽

敢向魏國使者通報消息的,處死!”賓客無人敢規(guī)勸他。毛公、薛公拜見信陵君說:“公子您所以受到

各國的敬重,只是因為強大的魏國還存在啊。現(xiàn)在魏國的情勢危急,而您卻毫不顧惜,一旦秦國人攻

陷了國都大梁,將先王的宗廟鏟為平地,您將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話還未說完,

信陵君已臉色大變,就催人駕車趕回魏國。魏王見到信陵君后握著他的手啜泣不止,隨即便任命他為

上將軍。信陵君派人向各諸侯國求援,各國聽說信陵君重又擔任魏國的大將,都紛紛派兵援救魏國。

信陵君率領五國聯(lián)軍在黃河以西擊敗蒙瞥的軍隊,蒙瞥帶殘部逃走。

【乙】范式字巨卿,年輕時在太學求學,和汝南人張劭是好朋友。張劭字元伯。兩個人一起請假回到

家鄉(xiāng)。范式對張劭說:“兩年以后應當返回,我將拜訪你的父母大人。''于是一起約定了見面的日期。

后來約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張劭把這件事全部向母親說了,請母親準備酒食來等候范式。母親說:“兩

年前分別,約定在千里之外見面,你憑什么相信他的誠意呢?”張劭說:“范式是一個講信用的人,一

定不會違背約定。”母親說:“如果這樣,我應當為你釀酒。”到了約定的那一天,范式果然來到,二

人一起登上大廳拜見飲酒,盡情歡飲,然后分別。

8.D9.讓國君因為馬的緣故殺人,老百姓聽說了這件事后,一定會抱怨我們的國君,這是你的

第二條罪狀。10.太宗知錯即改,善于納諫;皇后體恤下屬,善于進諫。

8.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D.“極有利益爾”的意思是:確實很有益處的。益:好處,幫助。不是“增加”。

故選D。

9.本題考查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類題目尤其要注意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現(xiàn)象,重點實詞必須翻譯到位。

同時,還要注意查看有無特殊句式。在此題中,要注意“使(讓)、以(因為)、聞(聽說)、怨(怨

恨)、爾(你)”的意思,必須翻譯出來。

10.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

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結合人物的言行舉止分析作答。從皇后利用齊景公為馬死而殺人,晏

子勸諫的故事來勸諫唐太宗,使養(yǎng)馬人得生,可見皇后是一位不但體恤下屬,而且是善于進諫之人;

唐太宗能夠接受皇后的勸諫,并說'‘皇后庶事相啟沃,極有利益爾”,可見其是一位善于納諫且能知錯

就改之人。據(jù)此概括作答。

參考譯文: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歡的駿馬,平常放在宮中飼養(yǎng)。一天,這匹駿馬無緣無故突然死了。

唐太宗非常生氣,要殺那位養(yǎng)馬的官人。皇后勸諫說:“以前齊景公因為馬死而殺人,晏子當著齊景

公的面列出養(yǎng)馬人的罪狀,說:‘你把馬養(yǎng)死了,這是第一條罪狀;你養(yǎng)死了馬而使國君殺人,老百

姓知道后,一定怨恨國君,這是你的第二條罪狀;其他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國,這是你的第三

條罪狀。’齊景公聽后便免了養(yǎng)馬人的罪。陛下您曾經(jīng)讀到過這個故事的,難道忘了嗎?”唐太宗聽了

皇后這番話怒氣就消了,他對大臣房玄齡說:“皇后用平常的故事來啟發(fā)影響我,確實很有益處的。”

11.孤:幼年失去父親或雙親的。怠:疲倦沃:洗妻子:妻子和兒女12.以

至于有人說他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做鄧州太守。13.自立,刻苦,胸有大志,熱愛國家。

11.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含義的理解。理解文言詞語的含義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

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等。

(1)句意:(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孤:幼年失去父親或雙親的。

(2)句意:有時晚上疲倦了。怠:疲倦。

(3)句意:就用冷水洗臉。沃:洗。

(4)句意: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僅剛夠罷了。妻子:古今異義詞,妻子和兒女。

12.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乃至,以至于;讒,說別人壞話;謫,貶

謫,降職。

13.本題考查閱讀感悟。

從“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啟示我們要像范仲淹一樣胸懷大志,有責任感;

從“發(fā)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仲淹刻苦自勵”,啟示我們要像范仲淹一

樣讀書勤奮刻苦;

從“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啟示我們要像范仲淹一樣關心國家,憂

國憂民。

參考譯文:

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沒有依靠。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國家作為

自己的責任,發(fā)奮苦讀,有時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臉;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

后,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于有人說他壞話被貶官,由參知政事降職做鄧州太守。范仲

淹刻苦讀書、勉勵自己,每餐不吃兩種以上的葷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僅剛夠罷了。他經(jīng)常朗誦自

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快樂之后才快樂。”

14.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15.極力,竭力

慢慢地私下,私自同“返”,返回16.(1)太后明白地告訴身邊的近臣說:“有再說讓

長安君去做人質的人,我一定朝他臉上吐唾沫!"(2)我覺得您為長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認為

您疼愛他比不上疼愛燕后。17.(1)富有生活經(jīng)驗,能以日常生活小事設喻講述道理。(2)由

己及君,由家事到國事,以小見大,說服力強。(3)態(tài)度和藹,語氣委婉,讓人易于接受。

14.本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文言文斷句首先要讀懂句子的意思,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可以準確斷句。句

子意思讀不懂的時候,也可根據(jù)虛詞、對話、修辭、句子結構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習慣句式等斷

句。

本句意為:又賜予他大量珍寶,卻不曾想到目前使他對國家做出功績。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長安君

在趙國憑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據(jù)此可斷句為: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

君何以自托于趙?

15.本題考查文言詞語在句中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為:大臣極力勸諫。強:極力,竭力。

(2)句意為:觸龍進來后慢步走向太后。徐:慢慢地。

(3)句意為:私下里偏偏愛憐他。竊:私下,私自。

(4)句意為:一定別讓她回來啊!反:同“返”,返回。

16.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注意重

點字詞的翻譯。重點詞:

(1)明:明白地;左右:身邊的人,近侍,近臣;復:再;唾:吐唾沫。

(2)以:認為;計:打算,謀劃;故;因此;若:比得上。

17.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及概括。

根據(jù)第二段“而臣衰,竊愛憐之。愿令得補黑衣之數(shù),以衛(wèi)王宮”可知,觸龍從自己不成才的小兒子出

發(fā),引出疼愛長安君的趙太后發(fā)出“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的疑問,勾起其好奇心,為后來勸說趙太后

打下基礎,這體現(xiàn)了觸龍富有生活經(jīng)驗,能以日常生活小事設喻講述道理;

根據(jù)第二段“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及第三段"而

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老臣以媼

為長安君計短也”可以看出,觸龍以趙太后在燕后出嫁時的表現(xiàn)與現(xiàn)在對長安君是否應去做質子的事

上的不同態(tài)度,說明趙太后對長安君的愛不是真正地為他考慮以后,最終使得趙太后接受建議。由此

可概括出:觸龍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國事,以小見大,說服力強;

根據(jù)第二段“入而徐趨,至而自謝”可知,觸龍見面直接道歉,態(tài)度和藹,進而提出自己希望為小兒子

謀職位的請求,引起趙太后的共鳴,后又將趙太后對待燕后與長安君的不同態(tài)度進行對比,在無形中

進行勸諫,方式和語氣都十分委婉,讓人易于接受。可概括:觸。龍態(tài)度和藹,語氣委婉,讓人易于

接受。據(jù)此總結作答即可。

參考譯文:

趙太后新掌權,秦國猛烈進攻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說:“必須用長安君作為人質,才出

兵。”趙太后不同意,大臣極力勸諫。太后明確告訴左右:“有再說讓長安君做人質的,我老婆子一定

朝他的臉吐唾沫。”

左師觸龍說:希望謁見太后。太后怒容滿面地等待他。觸龍進來后慢步走向太后,到了跟前請罪

說:“老臣的劣子舒祺,年紀最小,不成才;臣子老了,私下里偏偏愛憐他。希望能派他到侍衛(wèi)隊里

湊個數(shù),來保衛(wèi)王宮。”太后說:“一定同意您的。年紀多大了?”回答說:“十五歲了。雖然還小,希

望在老臣沒死的時候先拜托給太后。”太后說:“做父親的也愛憐他的小兒子嗎?”回答說:“比做母親

的更愛。”太后笑道:“婦道人家特別喜愛小兒子。”回答說:“老臣個人的看法,老太后愛女兒燕后,

要勝過長安君。”太后說:“您錯了,比不上對長安君愛得深。”左師公說:“父母愛子女,就要為他們

考慮得深遠一點。老太后送燕后出嫁的時候,抱著她的腳為她哭泣,是想到可憐她要遠去,也是夠傷

心的了。送走以后,并不是不想念她,每逢祭祀一定為她祈禱,祈禱說:’一定別讓她回來啊!’難道

不是從長遠考慮,希望她有了子孫可以代代相繼在燕國為王嗎?“太后說:“是這樣。”

左師公說:“現(xiàn)在老太后給長安君以高位,把富裕肥沃的地方封給他,又賜予他大量珍寶,卻不

曾想到目前使他對國家做出功績。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長安君在趙國憑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老

臣認為老太后為長安君考慮得太短淺了,所以我以為你愛他不如愛燕后。”太后說:“行啊,任憑您派

遣他到什么地方去。”

于是為長安君套馬備車一百乘,到齊國去作人質,齊國就出兵了。

18.①當初②同“披”,披散19.武襄公從此就廣泛閱讀經(jīng)史,透徹地鉆研古今變化,不久立了

大功。20.①才勇知略(智勇雙全)、頻立戰(zhàn)功②見識高遠、通究古今(博古通今)③輔佐

朝廷(登輔弼)

18.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1)句意:當初憑借侍從官的身份擔任延州指使;初,當初。

(2)句意:經(jīng)常披散著頭發(fā),戴著銅面具;被,同“披”,披散。

19.本題考查文言翻譯。

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句中重點詞語有:博,廣泛;

覽,閱讀。

20.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分析。

結合“是時西邊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頻立戰(zhàn)功。常被發(fā)面銅具,馳突賊圍,敵人畏懾,無敢當者。

公識度宏遠,士大夫翕然稱之,而尤為韓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稱為國器”描述了狄青在戰(zhàn)場上的

風采,可知狄青能夠被天下稱賢是因為狄青作戰(zhàn)驍勇,頻立戰(zhàn)功;結合“公于是博覽書史,通究古今,

已而立大功,登輔弼,書史策,配享宗廟”,可以看出狄青被天下稱賢是因為博古通今;結合“輔弼,

書史策,配享宗廟,為宋名將,天下稱其賢”可以看出他被稱作賢士還因為他輔佐朝政。

據(jù)此作答即可。

參考譯文:

武襄公狄青當初憑借侍從官的身份擔任延州指使。這時西部邊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雙全且有謀

略,多次建立戰(zhàn)功。他經(jīng)常披散著頭發(fā),戴著銅面具,飛奔著沖入敵陣,敵人畏懼,沒有誰敢抵擋他。

武襄公見識高遠,氣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稱贊他,而且特別受韓魏公和范文正公的賞識,被稱為國器。

范文正公把《春秋》《漢書》傳授給他說:“將領不了解古今,只是個有勇無謀的人,不值得推崇。”

武襄公從此就廣泛閱讀經(jīng)史,透徹地鉆研古今變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輔佐大臣之位,記錄在史冊

中,配享在宗廟里,成為宋代著名將領,天下人都稱贊他賢能。

21.(1)A達到B多少C訴訟事件D⑤不得志

⑵B

(3)管仲在與孟簡子的對比中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對別人布德施惠(意思對即可)

(4)齊桓公因途經(jīng)燕國,而使燕莊公失禮出境歡迎。為彌補過失,齊桓公將燕君所到之地劃分給燕國。

此有德之行使諸侯們都來齊國朝拜。孟簡子曾對三個門客施以大恩大德,當他逃亡齊國時,此三人追

隨他不離不棄。孟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