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課外短小文言文閱讀專題練
2025年初中語文中考復習備考
一、文言文閱讀
①李賢,字原德,宣德八年成進士。英宗復位,命兼翰林學士,入直文淵閣,與徐有貞同預機
務。未幾,進尚書。賢氣度端凝,奏對皆中機宜,帝深眷之。山東饑,發帑①振不足,召有貞及賢議,
有貞謂頒振多中飽。賢日:“慮中飽而不貸,坐視民死,是因噎廢食也。”遂命增銀。
②初,御史劉:睿劾柳溥敗軍罪觸帝怒賢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譴。幸諧@賢曲護。帝漸疏賢,學悟,
待之如初。每獨對,良久方出。遇事必召問可否,或遣中官就問。賢務持大體,尤以惜人才、開言路
為急。成化二年冬卒,年五十九。帝震悼,贈太師,謚文達。
【注】①帑(tang):指國庫里錢財。②諧(zen):指無中生有地說人壞話。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圖f賢曲護(2)帝漸疏賢,號悟
2.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御史劉溶劾柳溥敗軍罪觸帝怒賢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譴
3.請結合選文,簡要分析李賢去世后,“帝震悼,贈太師,謚文達”的原因。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凡學之道,嚴①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生于其臣者二:當
其為尸力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于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
先其?者,后其節目,冬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
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節選自《禮記?學記》)
【注釋】①嚴:尊敬。②尸:古代祭祀時,代表受祭的活人,通常由臣下或晚輩擔任。
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是故君之所不用于其臣者二()(2)師率而功倍()
(3)先其易者()(4)及其久也()
5.下列句中加點的“以”,與“叩之以小者則小鳴”中“以”的意義及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A.徐以杓酌油瀝之B.以其境過清
C.去以六月息者也D.屬予作文以記之
6.請將文中的畫線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
(2)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7.《說文解字》有言:“學,覺悟也。”請聯系本文內容和【鏈接材料】,談談你對“善學”的理解。
【鏈接材料】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
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節選自《送東陽馬生序》)
漢中程文矩妻者,同郡李法之姊也,字穆姜。有二男,而前妻四子。文矩為安眾①令,喪于官。
四子以母非所生,憎毀日積,而穆姜慈愛溫仁,撫字②益隆,衣食資供皆兼倍所生。或謂母日:“四
子不孝甚矣,何不別居以遠之?”對日:“吾方以義相導,使其自華善也。”及前妻長子興遇疾甚重,
母惻隱自然,親調藥膳,思情篤③密。興病愈,呼三弟謂曰:“繼母慈仁出自天受。吾兄弟不識恩養,
心如禽獸。雖母道益隆,我等過惡亦已深矣!“遂將三弟詣南鄭獄,陳母之德,狀已之過,乞就刑。
縣言之于郡,郡守表彰其母,免除徭役,遣散四子,令其修革。自后訓導愈明,并為良士。
穆姜年八十余卒。臨終卷諸子曰:“吾弟伯度,乃智達之士。所言薄莽,其義至矣。今吾去,令
汝等遵承,勿與俗同,增吾之累。”諸子奉行焉。
(選自《后漢書》,有刪節)
【注釋】①安眾,縣名。②字,哺育、養育。③篤dti,忠實。
8.解析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使其自牛善也()(2)臨終熬諸子日()
9.用7”劃分朗讀節奏。
繼母慈仁出自天受
10.作者選取了哪幾件事來表現程文矩妻的美德?
11.閱讀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問題。
任末年十四,耳笈從師,不懼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巴
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月而讀,暗則填麻蒿@自照。觀書有會意處,題其衣裳,以記其事。
門徒里悅其勤學,常以凈衣號之。臨終誠目:“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節選自《拾遺記》)
【注釋】①庵:茅草小屋。②麻蒿:植物名,點燃后可照明。③門徒:一同求學的人。
(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①負笈從師()
②常以凈衣易之()
(2)任末的好學體現在哪些地方?
①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陰梧睦里人也。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對山水,力耕奉母。年三
十,母遣之出游。每歲三時出游,秋冬覲省,以為常。
③過陳木叔小寒山,木叔問:“曾逢雁山絕頂否?“霞客唯唯。質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日:
“吾取間道,捫蘿上龍湫,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復上二十馀里,其顛罡風逼人,有麋鹿數百
群,圍繞而宿。三宿而始下。“其與人爭奇逐勝,欲賭身命,皆此類也。
③母喪服闋,益放志遠游。訪黃石齋于閩,窮閩山之勝,皆非閩人所知。登羅浮,舉曹溪,歸
而追及石齋于云陽。往復萬里,如步武耳。繇終南背走峨眉,抵峨眉,屬奢酋阻兵,乃返。過余山中,
劇談四.游四.極九.州九府經續分合歷.歷如指.掌。謂昔人志星官輿地,多承襲傅會;江河二經,山川兩戒,
多囿于中國一隅。
④丙子九月,辭家西邁。僧靜聞愿登雞足禮迦葉,請從焉。遇盜于湘江,靜聞被創病死得函其
骨,負之以行。泛洞庭,上衡岳。再登峨眉,北抵岷山,極于松潘。過麗江,整雞足。瘞靜聞骨于迦
葉道場,從宿愿也。
(節選自[清]錢謙益《徐霞客傳》)
12.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不氐碓的一項是()
A.力耕奉母(侍奉)B.曾道雁山絕頂否(到)
C.譚曹溪(拜見)D.瞿雞足(休息)
13.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三處。
劇談四游四極九州九府經緯分合歷歷如指掌。
14.翻譯下列句子。
(1)每歲三時出游,秋冬覲省,以為常。
(2)遇盜于湘江,靜聞被創病死,函其骨,負之以行。
15.錢謙益對徐霞客給出“奇人奇書當流傳不朽”高贊評論,請概括贊他為“奇人”的原因。
(蘇軾)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
爭出避水。軾日:“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使復入。軾詣武衛營,
呼卒長,日:“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涂潦①,吾儕②小人,
當效命。’‘率其徒持畚鐳③以出,筑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
官吏分堵④以守,卒全其城。復請調來歲夫增筑故城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隊之。…
(選自《宋史?蘇軾傳》,有刪改)
【注釋】①涂潦:泥沼、雨水。②儕(chGi):同輩,同類中人。③畚錨(bEncha):箕畚、鐵鍬。④堵:
古墻體單位,長與高各一丈為一堵。
1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徙州徐州/然而禽鳥削山林之樂
B.軾承武衛營/及郡下,承太守
C.使官吏分堵以守/安陵君因便唐雎使于秦
D.卒全其城/卒獲有所聞
17.請用三條7”給文中的句子斷句。
復請調來歲夫增筑故城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從之
18.選文記敘了一件什么事情?你從選文看出蘇軾具有哪些可貴的品質?
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小題。
賣酒者傳
魏禧
萬安縣有賣酒者,以善釀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問:“汝能飲酒否?”或傾跌破瓶
缶,輒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歸。由是遠近稱長者。
里中①有數聚飲,平事不得決者,相對咨嗟。賣酒者問日:“諸君何為數聚飲,相咨嗟也?”聚
飲者曰:“吾儕②保甲貸乙金,甲逾期不肯償,將訟。訟則破家,事連吾儕,數姓人不得休矣!'‘賣酒
者日:“幾何數?”日:“子母③四百金。”賣酒者日:“何憂為?''立出四百金償之,不責券④。
魏子日:吾聞賣酒者好博,無事則與其三子終日博,喧爭無家人禮。或問之,目:“兒輩嬉,否
則博他人家,敗吾產矣。”嗟乎!賣酒者匪唯長者,抑亦智士哉!
(選自《魏叔子文集》,有刪改)
【注釋】①里中:鄉里;②儕:chWi,同輩,同類的人。③子母:利息和本金。④責券:求取證據。
19.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里中有數聚飲,平事不得決者,相對咨嗟。
20.選文表現了賣酒者的哪些品行?請結合具體事例分條說明。
參考答案:
1.有人隨即、不久2.御史劉潘劾柳溥敗軍罪/觸帝怒/賢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譴3.①
李賢端正認真,進諫切中要害;②反駁徐有貞的說法,極力主張賑濟災民;③以國家大事為重,愛惜人才,
廣開言路;④皇帝遇到事情都會詢問他的意見
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為:有人誣陷李賢曲護劉浚。或:有人;
(2)句意為:皇上漸漸疏遠了李賢,不久才醒悟。尋:隨即、不久。
2.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
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
“御史劉潘劾柳溥敗軍罪觸帝怒賢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譴”意思是:御史劉浚彈劾柳溥敗軍之罪,觸怒了
皇上。李賢說御史是國家耳目之官,不宜譴責。“御史劉潘劾柳溥敗軍罪”主謂結構,應在“罪”后停頓;
“觸帝怒”兼語結構,應在“怒”后停頓;“賢言御史耳目官”主謂結構,應在“官”后停頓;因此斷句為:
御史劉溶劾柳溥敗軍罪/觸帝怒/賢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譴。
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根據①段“賢氣度端凝,奏對皆中機宜”(李賢氣度端正凝重,奏對皇上都切中機宜)可知,李賢端正
認真,進諫切中要害;
根據①段“有貞謂頒振多中飽。賢曰:‘慮中飽而不貸,坐視民死,是因噎廢食也。’”(徐有貞說賑濟
的財物多被官員中飽私囊。李賢說:“擔心有人中飽私囊就不賑施撫恤,坐看百姓死亡,這是因噎廢
食啊。“)可知,反駁徐有貞的說法,極力主張賑濟災民;
根據②段“賢務持大體,尤以惜人才、開言路為急”(李賢務持大體,尤其以珍惜人才、廣開言路為急
務)可知,以國家大事為重,愛惜人才,廣開言路;
根據②段“每獨對,良久方出。遇事必召問可否,或遣中官就問“(他常常獨自與皇上談話,很久才出
來。一有事情,皇上一定召他去問這樣處理是否可行,或者派宦官去詢問他)可知,皇帝遇到事情都
會詢問他的意見。
參考譯文:
李賢字原德,宣德八年李賢考中進士。明英宗重新即位后,命他兼任翰林院學士,入文淵閣當
值,與徐有貞一起參預機務。不久,升任尚書。李賢氣度端正凝重,奏對皇上都切中機宜,皇上非常
寵愛他。山東鬧饑荒,國家撥出賑濟的財物不足,皇上召徐有貞和李賢來商議,徐有貞說賑濟的財物
多被官員中飽私囊。李賢說:“擔心有人中飽私囊就不賑施撫恤,坐看百姓死亡,這是因噎廢食啊。”
皇上于是下命增撥銀兩。
當初,御史劉浚彈劾柳溥敗軍之罪,觸怒了皇上。李賢說御史是國家耳目之官,不宜譴責。有
人誣陷李賢曲護劉浚。皇上漸漸疏遠了李賢,不久才醒悟,又待之如初了。他常常獨自與皇上談話,
很久才出來。一有事情,皇上一定召他去問這樣處理是否可行,或者派宦官去詢問他。李賢務持大體,
尤其以珍惜人才、廣開言路為急務。成化二年冬天去世,終年五十九歲。皇上十分哀悼,追贈為太師,
封謚號為文達。
4.把……當作臣子。安閑,安逸。容易等到5.A6.(1)教師受到
尊敬,然后真理才會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后民眾才懂得敬重學業。
(2)不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費力大而自己收獲小,又因此而埋怨老師。7.“善學”就要尊敬老師,
虛心求教;多思多問,心思專一。
4.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
(1)句意:因此君王不把臣下看作臣下的有兩種人。臣:把……當作臣子。
(2)句意:老師很輕松而能夠事半功倍。逸:安閑,安逸。
(3)句意:先從容易的地方開始。易:容易。
(4)句意:等到時間一長,木頭自然脫落。及:等到。
5.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例句句意:輕輕扣擊,鐘聲就小。以:介詞,用。
A.句意:慢慢地用勺子舀起油滴入葫蘆里。以:介詞,用;
B.句意:因為這里的環境太凄清。以:連詞,因為;
C.句意:乘著六月的大風離開了北海。以:介詞,乘著;
D.句意:囑咐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以:連詞,來;
6.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
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
有:
(1)嚴:尊敬;道:真理;尊:尊重;知:懂得;敬:敬重;學:學業;
(2)善:善于;勤:辛勤;功半:事倍功半;怨:怨恨。
7.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
根據第①段“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第②段“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和鏈接材
料“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可知,“善學”就要尊敬老師,敬重學業,在向老師提出疑
問時,要“俯身傾耳以請”尊重老師,虛心求教;
根據第②段“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和鏈
接材料“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可知,學習的過程就
像撞鐘,付出努力就會有收獲。在提出疑問時,要耐心聽老師的講解,弄不明白的問題一定要重復向
老師提出自己的疑惑,所以“善學”就要學會多思多問,心思專一。
參考譯文:
教育最根本的道理,難在尊敬老師。教師受到尊敬,然后真理才會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后民
眾才懂得敬重學業。因此君王不把臣下看作臣下的有兩種人:當此臣擔任祭祀之代受祭者的時候,就
不把他看作臣下;此臣是老師,就不把他看作臣下。大學的禮法是:即使對天子講學,老師不居北面
臣位,而居面西之主位,而天子居賓位,這就是為了表示對老師的敬重。
善于學習的人,老師很輕松而能夠事半功倍,學生會把功勞歸于老師;不善于學習的人,老師很辛勤
可是事倍功半,還怨恨老師。善于提問題的人,就像砍伐堅硬的木頭一樣,先從容易的地方開始,然
后才解決有硬節的地方,等到時間一長,木頭自然脫落;不善于提問題的人與此相反。善于回答問題
的人,會像撞鐘一樣,輕輕扣擊,鐘聲就小,用力敲打,鐘聲就大。等到能夠從容自如地撞鐘時,然
后鐘聲才會悠揚動聽。不善于回答問題的人與此相反。不善于回答問題的老師與此相反。這些都是增
進學問的方法。
【鏈接材料】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俯下身子,側著耳朵恭敬地請教;有時遇
到他大聲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個字反駁;等到他高興了,則又去請教。
所以我雖然愚笨,但最終獲得不少教益。
8.改變、變化命令、訓誡9.繼母/慈仁/出自/天受10.對繼子的衣食供給比
對親生兒子優厚;精心照料生病的繼子;臨終前教導兒子不要厚葬自己。
8.本題考查文言實詞。
(1)使其自遷善也:讓他們自己變好哩。遷:改變,變
化。
(2)臨終敕諸子曰:臨終交代幾個兒子道。敕:命令、訓誡。
9.本題考查節奏劃分。一般而言,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可以根據句意斷句,可以在主謂之間、動賓
之間斷句,一般而言在虛詞之前、語氣詞之后斷句。
繼母慈仁出自天受:繼母慈祥仁愛,出自本能天授。
“繼母”是人物,“慈仁”是品行,“出自天受”寫的是“慈仁”的出處,故分別斷開。
斷句:繼母/慈仁/出自/天受。
10.本題考查內容的理解。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
息梳理內容,找出相關的語句,概括即可。
根據“穆姜慈愛溫仁,撫字益隆,衣食資供皆兼倍所生。”可概括:丈夫死后,照顧關心前妻之子勝過
親生,對繼子的衣食供給比對親生兒子優厚;
根據“母惻隱自然,親調藥膳,恩情篤密。”“遂將三弟詣南鄭獄,陳母之德,狀己之過,乞就刑。”可
概括:精心照料生病的繼子,程興被繼母感動,攜弟自求刑罰,致郡守表彰其繼母;
根據“臨終敕諸子曰:‘吾弟伯度,乃智達之士。所言所言薄莽,其義至矣。今吾去,令汝等遵承,勿
與俗同,增吾之累。’”可概括:臨終前教導兒子不要厚葬自己。
參考譯文:漢中程文矩的妻子,是漢中李法的姐姐。字穆姜。有二個兒子,而前妻有四個兒子。文
矩做安眾令,死在官位。四個兒子認為母親是后母,怨恨毀嫌棄后母的心思越來越重,可是穆姜慈愛
溫和,撫養更加盡心,衣食資財供給都比親生兒子加倍。有人對母說:“四個孩子不孝得很,為什么
不叫他們另外居住來疏遠他們一些?”答道“:我正用義來引導,讓他們自己變好哩。”后來前妻的大
兒子程興生病很厲害,后母內心不安,親自調理藥和膳食,恩情極厚。程興病了許久才好,于是把三
個弟弟叫來說道:“繼母慈祥仁愛,出自本能天授。我們兄弟不知道孝順,是禽獸心腸。雖然母愛更
厚,我們的過惡也很深了。”于是將三個弟弟送進南鄭牢獄,說明母之恩德,也訴述自己的過失,請
求處以刑罰。縣官報告郡守,郡守表彰其母,免去他家的差役,遣散四個兒子回家,準許他們改過自
新,從此以后訓導更加明白,都成為品德高尚的人。穆姜年八十多歲死去。臨終交代幾個兒子道:“我
的弟弟伯度,智慧通達的人。他所說的薄葬,其意義很深。我去世以后,叫你們遵守,不要與流俗相
同,增加我的負擔。”幾個兒子都照辦。
11.(1)背著、背負交換
(2)①背著書籍去拜師,不怕路上的危險困阻;②晚上在星月照耀下讀書,或晚上用麻嵩照明來談書;
③看書有領會時,寫在衣服上,用來記住這件事。
(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作答此題,在平時積累的基礎上,注意詞類活用及通假字、古今異義。
①負笈從師:背著書箱跟老師求學。負:背著、背負。
②常以凈衣易之:常用洗凈的衣服換取他寫滿字的衣服。易:交換。
(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根據“任末年十四,負笈從師,不懼險阻”可得:背著書籍去拜師,不怕路上的危險困阻;
根據“夜則映星月而讀,暗則博麻蒿自照”可得:晚上在星月照耀下讀書,或晚上用麻嵩照明來談書;
根據“觀書有會意處,題其衣裳,以記其事”可得:看書有領會時,寫在衣服上,用來記住這件事。
參考譯文:
任末十四歲時,求學沒有固定的老師。(他)背著書箱跟老師求學,不怕困難險阻。他常常說:“人
如果不學習,那么憑什么可以成功呢?”任末有時靠在樹下,編白茅為茅草小屋,削荊條制成筆,刻
劃樹汁作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的輝映下讀書,遇上沒有月亮的黑夜,他便點燃麻蒿取光。看書有領
會的時候,寫在他的衣服上,用來記住這件事。同學們欽佩他的勤學精神,常用洗凈的衣服換取他寫
滿字的衣服。他臨終時告誡別人說:“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活著;不學習的人,即便是活著,
也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
12.C13.劇談四游四極/九州九府/經緯分合/歷歷如指掌。14.(1)(他)每年的三季出游,
秋冬天的時候,拜望探視雙親,把這當作常例。(2)在湘江遇到了強盜,靜聞遭受傷害致死。(徐
霞客)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著尸骨前行。15.①敬奉母親,恪守孝道。②爭奇逐勝,敢于冒
險。③為友盡心,重情重義。④醉心山水,放志遠游。
12.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
C.句意:拜謁了曹溪謁:拜謁;
13.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句意:開心地談論四游、四極,九州、九府,縱橫變化,清楚得好像是談論手掌中的事。
“四游四極”“九州九府”“經緯分合”為并列關系,
故斷為:劇談四游四極/九州九府/經緯分合/歷歷如指掌
14.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
式等情況。重點詞有:
(1)歲:年;三時:三季;覲:拜望;省:探視;以:把……當作。
(2)于:在;被:遭受;創病:傷害;函:用盒子盛放;負:背著;行:前行。
15.本題考查文章內容的理解。
根據文章第①段“力耕奉母。年三十,母遣之出游。每歲三時出游,秋冬覲省,以為常”可知,徐霞客
熱愛山水,一直在家耕種敬奉母親,三十歲時聽從母親出去游玩,但他秋冬季會趕回家拜望雙親,看
出徐霞客恪守孝道;
根據文章第②段“'吾取間道,捫蘿上龍湫,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復上二十馀里,其顛罡風逼
人,有麋鹿數百群,圍繞而宿。三宿而始下。’其與人爭奇逐勝,欲賭身命,皆此類也”可知,徐霞客
在登山時喜歡走險峻的小路,敢于冒險,登山時與他人,賭上身命,爭奇逐勝;
根據第④段“僧靜聞愿登雞足禮迦葉,請從焉。遇盜于湘江,靜聞被創病死,函其骨,負之以行。泛
洞庭,上衡岳。再登峨眉,北抵岷山,極于松潘。過麗江,憩雞足。瘞靜聞骨于迦葉道場,從宿愿也“
可知,僧人靜聞在途中被害,徐霞客不辭辛苦背著靜聞尸骨把他埋葬在他想去的雞足山,了卻他的心
愿,看出徐霞客為友盡心,重情重義;
根據第③段“母喪服闋,益放志遠游。訪黃石齋于閩,窮閩山之勝,皆非閩人所知。登羅浮,謁曹溪,
歸而追及石齋于云陽。往復萬里,如步武耳。繇終南背走峨眉,抵峨眉,屬奢酋阻兵,乃返”可知,
徐霞客在服完喪后更加醉心山水,放志遠游,去了福建許多當地人都不了解的地方,登上了羅浮山,
拜謁了曹溪,又在黃山追訪黃石齋,從終南山南走峨眉山,遇到戰爭才返回。
參考譯文:
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陰梧臃里人。徐霞客生在鄉里,奇情充沛,十分喜歡山水,三十歲的時候,母親
讓他出游。每年的三季出游,秋冬天冷的時候,拜望探視長輩,把這當作常例。
拜訪陳木叔在臨海的住處。陳木叔問他:“到過雁蕩山的最高峰嗎?”徐霞客不敢肯定地回答。天剛亮,
他人已經不見了。十天以后回來了,說:“我從小道,手拉藤條登上了大小龍湫,走了三十里,看到
一個坑洼,是大雁住的地方。攀登陡峭的山路,走了十多里,又上行二十多里,山頂勁風逼人,有好
多麋鹿圍繞著我住下。住了三宿才開始下山。”他和人爭奇斗勝,以身家性命相賭,都是這類情況。
母親去世,服喪期滿,他更加放開心志游覽遠方。在福建拜訪了黃石齋,看遍了福建的美景,都不是
當地人所熟知的。登上了羅浮山,拜謁了曹溪,回來又在黃山追訪黃石齋。來回上萬里,好像是在
近處漫步。從終南山南走峨眉山,到了峨眉山下,正碰上奢崇明反叛朝廷的戰爭,只好返回。回來到
拂水山莊拜訪,開心地談論四游、四極,九州、九府,縱橫變化,清楚得好像是談論手掌中的事。說
從前人記載天文地理,很多都是抄襲附會。長江黃河二條經脈,山與水兩者之間的界限,從有記載以
來,大多局限于中原之內。
丙子年九月,辭家西行。僧人靜聞希望登雞足山,禮拜迦葉,請求跟從。在湘江遇到了強盜,靜聞遭
受傷害致死。徐霞客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著尸骨前行。泛舟洞庭湖,上了衡山。然后登上峨眉山,
北面抵達氓山,最遠到了松潘。最后渡過麗江,在雞足山休息。把靜聞的尸骨埋葬在迦葉道場里,了
卻了靜聞的夙愿。
16.D17.復請調來歲夫增筑故城/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從之18.記敘了蘇軾帶領徐州
官民一起抵御水災的事情。從文中可以看出蘇軾具有臨危不懼、以身作則、善于指揮、足智多謀、公
而忘私、親民愛民等可貴品質。
16.本題考查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A.動詞,主管、執掌/動詞,知道;
B.動詞,前往,到/動詞,拜訪;
C.動詞,派、讓/動詞,出使;
D.意思相同,都是副詞,最終;
17.本題考查文言文的斷句。文言文斷句首先要讀懂句子的意思,根據句子的意思可以準確斷句。
句意:他又請求調發第二年的夫役來增筑舊城墻,用樹木筑起防護堤,用來防備洪水再來。朝廷同意
了他的提議。
句子結構:“復請調來歲夫”表明再次請求調撥來年的役人,這是一個動賓結構;“增筑故城”是說增筑
舊城墻,又是一個動賓結構;“為木岸”表示建造木制的堤岸,是一個動賓結構;“以虞水之再至”意思
是用來防備水患再次到來,表目的;“朝廷從之”是指朝廷聽從了他的建議,主語是朝廷。
根據以上分析,可推知斷句為:復請調來歲夫增筑故城/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從之
18.本題考查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根據“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可知,選文描述了蘇軾在
徐州任知州時,面對黃河決堤、洪水肆虐的危急情況。
根據“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和“驅使復入”可知,蘇軾在百姓紛紛逃避洪水時,堅定地表示要與大家
一起守城,展現出臨危不懼和以身作則的品質。
根據“軾詣武衛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可知,蘇軾動員武衛營士
兵參與抗洪,顯示了他的善于指揮和足智多謀。
根據“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可知,蘇軾顧全大局,不回家照顧自己的家庭,體現了公而忘私的品質。
根據“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可知,蘇軾組織官吏分段防守,最終保全了城市,這表現了他的領
導能力和對人民的關愛。
因此,選文記敘了蘇軾在徐州任上帶領百姓和士兵成功抵御洪水的故事,展現了他臨危不懼、以身作
則、善于指揮、足智多謀、公而忘私、親民愛民等可貴品質。
參考譯文
(蘇軾)調任徐州知州。黃河在曹村決口,在梁山泊泛濫,從南清河溢出,匯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斷
上漲,不久就要泄進城里,城墻將要被沖壞,富人爭著出城躲避水災。蘇軾說:“(如果)富人出城
了,百姓都躁動不安,我和誰守城呢?我在這里,洪水決不會沖壞城墻。”驅趕(富人)重新進入城
里。蘇軾到武衛營去,喊來卒長說:“河水將要沖壞城墻,事情緊急,你們雖是禁軍,姑且替我出力。”
卒長說:“太守尚且不躲避泥沼雨水,我等小人,應當效命。”他率領兵卒拿著箕畚鐵鍬出去,筑起東
南長堤,從戲馬臺開始,一直連接到城墻。蘇軾在河堤上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空間數據質量評估-全面剖析
- 2025-2030年中國發電用煤投資市場研究及發展戰略決策研究報告
- 鋼結構設計優化-全面剖析
- 社交媒體對古董和藝術品市場影響的研究-全面剖析
- 2025-2030年中國博物館行業競爭形勢及投資發展方向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印制集成電路板
- 飼料原料供應鏈優化-全面剖析
- 2025-2030年中國冰淇淋連鎖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 2025年通訊企業合同管理操作規程細則
- 2025至2031年中國雕印喬絨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4年7月國家開放大學專本科《法律文書》期末紙質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湖北行測試題及答案
- 閩教版四年級英語下冊全冊單元知識點
- 課件圍術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與護理
- 2013年7月國家開放大學專本科《法律文書》期末紙質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四川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招聘工作人員16人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全國高考甲卷歷史試題含答案解析
- 八年級數學下冊 第4章 單元綜合測試卷(北師版 2025年春)
- 《現代教育技術》教學設計公開課教案教學設計課件資料
- 人教版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三冊期末檢測試卷
- 2025年春新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課件 15 一分鐘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