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遼寧省葫蘆島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
時間:150分鐘滿分:15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須在答題卡和試題卷上規定的位置,準確填寫本人姓名、準考證號,
并核對條形碼上的信息。確認無誤后,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相應位置。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
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
各題目規定答題區域內,超出答題區域書寫或寫在本試卷上的答案無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科學的昌明起源于一個又一個好奇和提問:“發生了什么?”“為什么會這樣?”“如果……會出現
什么改變?”“還有什么可能?”“那個沒有被問出來的問題是什么?”提問一假設一證明一新知,人類
的認知圖譜不斷擴充著。真理是成功的假設。地理大發現,生物進化論,蒸汽機的鳴響,飛行器的誕生,
人們潛入海底,遨游太空……還有那些始終困擾我們的問題:宇宙的起源,意識的產生,生命的密碼...
人類對世界的探究從微觀世界到浩瀚宇宙,問起來就沒完沒了。不是說宇宙是無限的嗎?而宇宙又在膨脹
著,那么它的外面又是什么呢?所知越多,問題就越多。這就像一個圓圈,直徑越大,接觸的未知領域就
越大。
科學與藝術,是人類文明的一雙翅膀。自然科學往往引導我們尋找唯一正確答案,但一涉及文化和藝
術,答案常常是不確定的、開放的。藝術家們并不急于提供答案,他們甚至鄙視輕率的結論,而更熱衷于
呈現人性的矛盾和人類的困境。即使盲信讓人幸福,提問讓人痛苦,他們也選擇后者。“問世間,情為何
物,直教生死相許?”金代的元好問看到大雁殉情而發出這樣的感嘆;“當你站在我面前,看著我時,你
知道我心里的悲傷嗎?你知道自己心里的悲傷嗎?”卡夫卡可是一個執著的人;”活著還是死去,是一個
問題。”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無從抉擇;“你到底是什么人物?有一種力量,它總是想作惡,又永遠
想造福。”歌德長詩里的浮士德自我叩問人類以創作對抗孤獨和死亡,又因為最終無法逃脫而擁有某
種悲壯。
什么是藝術?不同時代人類的回答大相徑庭。畢加索的《夢》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展現的美有
什么不同?安迪?沃霍爾的《布里奧盒子》,杜尚的小便池憑什么被稱為“藝術”?攝影術出現后,人們
問:“繪畫已死嗎?"人工智能軟件“創作”的肖像畫出現在拍賣市場,人類的藝術是否又死了一回?倒
是中國藝術家徐冰說得干凈利索:“你生活在哪兒,就面對哪兒的問題。有問題,就有藝術。”藝術干預
生活的方式就是提出問題,而宗教和哲學試圖回答問題。
最簡單的提問,回答起來卻最費周章。要回答“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就需要搬出整
部宗教史和哲學史。當佛陀還是悉達多王子時,他看到人間生老病死的諸多苦難,就問:“如何才能消除
痛苦與煩惱,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安寧?”為了回答這一個問題,他拋棄了錦衣玉食的生活,離開了父母妻
兒,用了六年的時間艱苦修行,形銷骨立,終于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
質疑權力常常是叛逆的開始。陳勝問:“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女性自我意識覺醒的先驅瑪麗?沃
斯通克拉夫特問:“盧梭先生所宣揚的人人生而平等,如果不包括占人類一半的女性,還算不算真正的平
等?”青年毛澤東:“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馬丁?路德?金設問:“我們為何不能再等待?
”并且自答道:“因為忍耐的杯盞已經溢出,人們再不愿被投入絕望的深淵。”思想解放和社會變革往往來
自一個個不肯向常規就范的倔強的提問。
(摘編自楊瀾《〈提問〉序篇》)
材料二:
我們希望學生有視野、要用功、要發問,這是很重要的訓練。有視野很重要,跑到高山上以更廣闊的
視野看世界。如果沒有工具,就只能遠望,因此掌握工具也很重要。20世紀70年代,我為了解決不同的
問題,讀了很多書,包括量子力學、幾何等等,從中獲得了工具,得出了重要的成果。這里我也希望大家
做學問的時候,一定要一步一步扎實地走。提出問題是一個最重要的步驟,提出問題之后還要能夠解決
它,就算不能解決,也要探索出新的工具、新的方向。
我認為,今天的中國基礎科學想要發展,最主要的是提出問題。我們要培養現在的年輕人,幫助他們
提高找出重要問題的能力。問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同時解決它,假如解決的方法是前人沒有走過的路,這
個過程令人滿足,比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還令人高興。這也是我做學問的感想。
當初完成卡拉比猜想之后,我引用了晏幾道的兩句詞“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以此來形容自己
的心情。我打算解決卡拉比猜想的時候,沒有人同意這個猜想是對的。“落花人獨立”說的是,我獨立地
完成它、欣賞它,覺得很滿意。而“微雨燕雙飛”,是描述我的感覺,覺得自己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
(摘編自丘成桐《如何提出“好問題”?》)
材料三:
我采取“階梯式”問題處置策略,使學生從提問開始,經歷問題探究的完整過程。閱讀文本是學生接
收信息的過程,在閱讀文本之后,讓學生拋開思想束縛,暢所欲言地提出自己的真實問題。教師和學生對
提出的問題進行語言表述上的修正,培養學生凝練問題、表達問題的能力。對修正后的問題,基于語文學
科特定的視角判斷其研究價值,篩選出研究價值較高的問題。對這些問題,指導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
分類,探索有效方法予以解決。至此,學生形成了符合自身思維特點的問題解決路徑,對感興趣的問題也
有了自己的認識。最后,要求學生按照規范把探究過程和探究結論撰寫成文,形成問題處置的學習成果。
(摘編自李煜輝《探索和發現的旅程》)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所知越多,問題就越多,接觸的未知領域就越大。提問一假設一證明一新知,這個過程擴充著人類的
認知圖譜。
B.藝術家們往往鄙視輕率的結論,即使提問讓他們感覺到痛苦,他們也寧愿選擇提問,而不去尋求答
案。
C.掌握工具是解決不同問題的前提,但要掌握工具就需要不斷地學習。丘成桐就是從大量書籍中獲得了
工具。
D,對問題進行各種程序的加工,有助于引導學生向具有語文學科研究價值的問題聚焦,探索有效方法予
以解決。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
A.從材料一可以看出,古今中外各色各樣的人都不約而同地以用設問和追問兩種方式去認知自我和世
界。
B.丘成桐巧妙引用“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既有原句孤寂和感傷的基調,又有用來形容解決問題后
的滿足與寧靜。
C.材料一采用了“層進式”的論證結構,多處運用舉例論證、引用論證從不同領域論述提問的重要性。
D.材料三以學生閱讀為例,闡述了老師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處理好這些問題,最后形成問題處置的
學習成果。
3.下面選項最符合材料一第四段所說的“最簡單的問題,回答起來卻最費周章”的是()
A毛澤東:”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B.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C,沈英甲:“中國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這樣一位世界級的農業科學家?”
D.史鐵生:“莫非她來此世上只是為了替兒子擔憂,卻不該分享我的一點點快樂?”
4.請根據材料三完成“‘階梯式’問題處置策略”圖形,每處不超過4個字
“階梯式”問題處置策略
5.楊瀾在《〈提問〉序篇》中寫道:“屈原寫下《天問》,一口氣問了170多個問題,沒有一句回
答。”“一個人因為愛提問而送了命,罪名是‘褻瀆神明‘和‘腐化青年他的名字叫蘇格拉底。”屈
原和蘇格拉底的提問的意義何在?請結合材料相關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二)現代文閱讀n(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故鄉的樹
趙延文
我的故鄉叫趙大塘。
趙大塘的樹都是自由自在生長的,沒有刀斧人工的痕跡,小河旁、田野中、炊煙處,一排排、一簇
簇,或東一棵西一棵,不管東西南北風,你長你的,我長我的,自由而任性。春夏綠樹成蔭,生機勃勃;
秋冬百葉凋零,靜謐肅穆。趙大塘的樹就像趙大塘的人一樣,頑強地活著,生生不息。
趙大塘的樹數白楊最多,雖不像北方的那么高大偉岸,但也挺拔俊朗,高高的軀干,丈把以內沒有斜
枝橫出,像一個成熟的男人沒有多余的話。從312國道到趙大塘的機耕路兩旁,一排排白楊整整齊齊,像
列隊的士兵。盛夏,高大的白楊樹遮起片片蔭涼,不時有莊稼人靠在樹干下休息,喝口涼茶,舒展一下他
們疲憊的身軀。白楊樹好栽,截其樹枝一小段,然后隨意插在土里,澆上水,它就能成活,先是長出一兩
個小芽苞,然后舒展成幾片綠葉,接著就是不分白天黑夜地往上長,七、八年功夫就會挺拔成樹木中的
“美男子我小時候想,能像白楊樹一樣快快長大就好了,又高又挺拔,在哪都能生長,不畏懼風雨,
不卑躬屈膝,和人打架也不吃虧!
趙大塘每一口塘周邊都有柳樹,柳絲輕盈垂下,有的浸入水中,風吹柳動,水面蕩漾。宋?楊萬里詩
句描寫得好:“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趙大塘村口有一棵百年旱柳,合抱之木,冠蓋如
華,村里人喜歡在老柳樹下下棋拉呱話桑麻。三月,新柳整齊垂下來,像極了小姑娘的劉海,讓人憐愛。
四月,柳絮紛飛,柳絮是柳樹的種子,和蒲公英一樣多情。但有人對柳絮過敏,滿目春光好,柳絮惹人
惱。我們小孩好奇,將飄落地上的柳絮攏到一起,劃根火柴點上,“滋”地一下就燒沒了,極易燃。柳樹
靠近池塘多倒插,叫“倒楊柳”,如西湖柳。我們常常折幾枝柳條,盤成柳環帶在頭上,大人們也學我們
的樣子,整個村子都是春天。
村子西頭有棵桑樹,約兩丈高,跟村口柳樹'一般鬲大。五、六月份桑松熟了,我和伙伴們就爬上去
摘,紅的,紫的,酸酸甜甜,水分又多。夠不著的,就連枝折斷,然后坐在樹杈上吃,嘴巴、眼睛、臉
蛋、額頭被弄成一塊塊紫黑色,仿佛大熊貓。一次惡作劇,幾個人吃夠了,站在樹杈上尿尿,正好有大人
路過,以為下雨,大步走過,我們躲在樹上掩嘴偷笑。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趙大塘和周邊農戶大面積種
桑養蠶,改良過的桑樹僅半人高,結的桑松又大又甜,摘桑槿像摘豆角一樣方便,但是卻沒了少年時攀援
登高的樂趣。就是那棵桑樹,一次被雷電劈了一半,但依舊頑強地活著。
趙大塘榆樹也隨處可見,榆樹長得比較木納,不像楊柳多姿多彩,風情萬種,小時候老師經常敲我們
腦袋是“榆木疙瘩榆樹是落葉喬木,大多長在不靠水的地方,長勢較慢。幼樹樹皮平滑,長大后樹皮
溝溝壑壑,粗糙,像老人的手。樹葉呈橢圓狀卵形,毛茸茸的,如玉深綠。我家老屋后有棵老榆樹,聽母
親哼過順口溜:“老榆樹,麻賴賴,發新葉,真奇怪,鐵牛螺蜘爬上來”,鐵牛就是鐵牯牛,長一對長角
的昆蟲,螺蜥是旱螺,比水螺小。那年,聽說榆樹葉能賣錢,我爬高上低捋了好幾袋葉子,終沒見人來
收,最后被父親拿去和曬干的水草一起加工喂豬了。聽老人講,“刮五風”時,莊子里外的榆樹皮都被吃
光了。榆樹皮又澀又苦,很難吃,但救過不少人的命,趙大塘有人叫榆樹為“榆菩薩”。
村子東頭有棵橡栗樹,細高細高的,狀如板栗樹。到了秋天,樹上就會結許多橡栗,毛茸茸的硬殼里
面包裹著橢圓形的果子,顏色如板栗,想必是同個物種。我們有時從地下撿幾個,剝出里面果子,在尾部
插上牙簽似的小竹簽,用手拎在石頭上滴溜溜地轉著玩。小時候不知道橡栗能吃,直到去年偶然一次吃了
烤橡栗,感覺比板栗還好吃,趕緊百度搜索,恍然大悟。《莊子?盜跖》:“晝拾橡栗,暮棲木上。”
唐?杜甫《北征》詩:“山果多瑣細,羅生雜橡栗。”清?趙翼《靜觀》詩:“食不如橡栗,衣不如經
麻。”鄉下熊孩子居然不知橡栗可吃,也是一大笑話,可能是那時我們都能吃飽飯吧。反觀古人,不余欺
也!
莊稼人愛栽樹,村前屋后栽些雜樹、果木樹,江淮流域宜栽棗子、柿子、桃子、梨子、杏子等。我父
親每年春上都在屋前屋后栽樹,椿樹、楝樹、泡桐樹、雪松、桂樹等,院子像個植物園。他栽,也叫我
栽。他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也不懂。三、四月份,香椿樹發嫩芽了,父親就去摘一點,然后香椿炒
雞蛋,或者香椿拌豆腐,再倒上一盞酒,慢慢地飲,一天的疲勞得以緩解。楝樹三、四月份開花,到了冬
季,葉子盡落,樹枝掛滿果子,斑鳩、喜鵲都飛來叨食。泡桐葉大干直,長得快,像蒲扇一樣大的葉子上
經常爬有大青蟲,也叫羊拉子,我不喜歡這種樹,于是父親把它砍了。
我家院子有桂花樹兩棵,杏樹、石榴、柿子各一棵,有父親栽的,也有我栽的。桂花樹四季常青,中
秋節前后,滿樹都是細碎的米粒般的金黃色桂花,滿院飄香。杏花粉白羞澀,石榴花火紅熱烈,柿子花開
在四片葉子中間,樹大花小,默默無聞,不與桃杏爭風。到了秋天,果實次第熟了,杏子金黃,石榴笑開
了嘴,柿子像大紅燈籠高高掛,母親就摘些送給鄰居,剩下的掛在樹上,想吃時就隨手摘下,一家人一邊
吃果子,一邊談論著當年的收成,我與弟、妹的學業,還有將來的規劃,眼睛里充滿希望,心房里都是甜
蜜,父母希望我們和樹一樣茁壯成長,將來也能碩果累累。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開篇寫故鄉趙大塘的樹“春夏綠樹成蔭,生機勃勃;秋冬百葉凋零,靜謐肅穆”,言語之間流露出
作者對故鄉的樹的喜愛之情。
B.文中對榆樹的描寫似貶實褒,“榆菩薩”的稱呼體現了村民對榆樹在饑荒年救人性命的感激之情。
C.“鄉下熊孩子居然不知橡栗可吃,也是一大笑話”,這體現了“熊孩子”不喜求知,見識不足的特點。
D.作者見證樹的成長,期盼樹的果實,贊美樹的頑強,體現的其實是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7.下列對文本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河旁、田野中、炊煙處”,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寫出了樹木生長的自由自在,短句的使用使行文簡潔
明快,具有節奏感。
B.“任性”通常指一個人放任自己的性子恣意妄為,但在文章第二段的語境中,“任性”被賦予了正面的
情感色彩。
C.文章最后一段,作者綜合使用了比喻、擬人、互文等多種修辭手法,增強了文章的表達效果,也體現
了作者的奇思妙想。
D.文中既有全句引用,如“山果多瑣細,羅生雜橡栗”,也有詩句化用,如第四段化用“把酒話桑麻”的
詩句,使文章語言質樸而典雅。
8.畫線句是如何描寫白楊樹的?這樣寫體現了作者怎樣的心理?
9.文章結尾寫道:“父母希望我們和樹一樣茁壯成長,將來也能碩果累累。”請結合文本談談“和樹一樣
茁壯成長”有哪些內涵。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軾啟:五月末,舍弟來,得手書,勞問甚厚。比日履茲初寒,起居何如?
軾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喪一女子,而軾亦喪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鄉信,堂兄九月中
逝去。異鄉衰病,觸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
又承見喻,中間得疾不輕,且喜復健。吾儕漸衰,不可復作少年調度,當速用道書方士之言,厚自養
煉。謫居無事,頗窺其一二。已借得本州天慶觀道堂三間,冬至后,當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自非廢
放,安得就此。太虛他日一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閑,豈可復得耶?當及今為之。但擇平時所謂簡要
易行者,日夜為之,寢食之外,不治他事,但滿此期,根本立矣。此后縱復出從人事,事已則心返,自不
能廢矣。
寄示詩文,皆超然勝絕,娓娓焉來逼人矣。太虛未免求祿仕,方應舉求之,應舉不可必。竊為君謀,
宜多著書,如所示論兵及盜賊等數篇,但似此得數十首,皆卓然有可用之實者,不須及時事也。但旋作此
書,亦不可廢應舉。
初到黃,縻入既絕,人口不少,私甚憂之。但痛自節儉,日用不得過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
錢,斷為三十塊,掛屋梁上,平旦用畫叉挑取一塊即藏去叉仍以太竹筒別貯用不盡者以待賓客。度囊中尚
可支一歲有余,至時別作經畫。
所居對岸武昌,山水佳絕,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為風濤所隔,不能即歸,則王生能為殺雞炊黍,
至數日不厭。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徑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配。岐亭監酒胡定之,載書萬卷隨
行,喜借人看。黃州曹官數人,皆家善庖膳,喜作會。太虛視此數事,吾事豈不既濟矣乎?展讀至此,想
見掀髯一笑也。
歲晚苦寒,惟萬萬自重。夜中微被酒,書不成字,不罪,不罪。不宣。軾再拜。
(節選自蘇軾《答秦太虛書》,有刪改)
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平旦用畫叉A挑取B一塊C即藏去叉D仍以大竹筒別E貯F用G不盡者H以待賓客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信,消息。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煙濤微茫信難求”的“信”意思不同。
B.復,再、又。與《歸園田居(其一)》中“復得返自然”的“復”意思相同。
C.皆,者B、全。與《琵琶行并序》中“滿座重聞皆掩泣”的“皆”意思相同。
D.苦,很、十分。與《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苦”意思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在這封寫給秦太虛的回信中,記述了這段時期內的生活情形與精神狀態,言辭親切真誠。
B.蘇軾準備到道觀靜修四十九天以靜心養生,并勸秦太虛也要注意修煉身性,對他關心備至。
C.蘇軾贊賞秦太虛的才華,勸導他寫見識高超、有實用價值的文章,而不必舍本逐末追求仕途。
D.在這封回信中,蘇軾對秦太虛的關心,多于自身感慨的抒發,從中可以看到蘇軾的高尚人格。
13.把材料中畫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但擇平時所謂簡要易行者,日夜為之,寢食之外,不治他事。
(2)但痛自節儉,日用不得過百五十。
14.蘇軾到黃州后面臨三大問題:貶謫余悸、貧病交加、家門破敗。但他并未因此而消沉。請概括材料中
蘇軾心胸豁達和性格開朗的具體體現。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旅宿
杜牧
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①。
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
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
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注】①悄然:憂傷的樣子,這里是憂郁的意思。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直接扣題,點明作者此時獨自一人在旅館中,靜對寒燈,黯然傷神,詩人的思念之情如怒濤排
壑,劈空而來。
B.頷聯中“思”字極富表現力:燈不能思,卻要寒夜愁思陳年舊事,物猶如此,人何以堪。
C.尾聯勾勒出一幅優美寧靜祥和的家鄉風光圖,直抒胸臆,把濃烈的歸思之情融入家鄉優美的風景之
中。
D.這是一首羈旅懷鄉之作,抒寫旅況的寂寞凄涼和對家鄉的深切思念,全詩寫得感情至深,含蓄蘊藉,
真切動人。
16.羈旅懷鄉是封建文人墨客的常見話題,杜牧的《旅宿》寫的極富有特色,請結合全詩賞析,作者是如
何表現羈旅之思的。
(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也有消極情緒的流露“,",其中包含著詩人對人生
的幾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2)在《師說》中,以“為子擇師”和“自己不從師”作對比,韓愈直接點明自己的態度,他認為
這樣做,最終導致的結果是",
(3)首山湖公園是葫蘆島的風景圣地,每逢夏、秋兩季,廣闊的湖面上扁舟飄蕩,自由來去,這不
禁讓人想起《赤壁賦》中的句子“,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鐘揚是從未止步的“跨界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基礎課程結束,17歲的鐘揚選擇轉入無線電
電子學系學習。這個專業橫跨“無線電”和“電子學”兩大學科,需要敏銳的跨學科領悟力和①的堅
持力,而這兩點正是鐘揚的特質,這種“跨界”的學科也給予他更寬廣的想象和馳騁空間。
然而鐘揚自己也沒有想到,學了無線電電子學,后來分配到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那時的植物學界
習慣于傳統的植物學研究方法,對數量分類學②。鐘揚出于自己的無線電電子學專業知識背景,不
但敏銳地察覺到其中的問題,而且自己的發展方向也迅速找到了,將無線電電子學的知識應用到分子生物
學、進化和生態學的研究中。至今,像鐘揚這樣突破學科界限、耕耘交叉地帶的學者仍屬少數。
更為難得的是,鐘揚在科學追求的路上,沒有放棄一直鐘愛的詩歌創作,他的一顆“文藝心”填平了
科學與文學之間的溝壑。他翻譯的科普讀物《大流感》,語言生動,廣受歡迎。
在生命的高度和廣度上,鐘揚一直在探索自己的邊界...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20.請結合文段分析畫波浪線句子的表達效果。
(二)語言文字運用n(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詩人賀志堅有一首現代詩《春蠶》:
春蠶也是一種吐絲的昆蟲/卻缺少蜘蛛那份高超的智慧/蜘蛛結網/為的是捕捉飛蟲/春蠶作繭/反而牢
禁了自己
此詩的妙處,就在于詩人一反通常人們對春蠶的看法,揭示了一種常常被人忽略的真實,給我們以智
慧的啟迪。因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春蠶歷來被奉為無私奉獻的象征。但是,賀志堅卻發現,對
春蠶自己說,①。因為吐來吐去,它的結果不過是作繭自縛。作為春蠶,它的生命就是在這作繭自
縛中完結的。詩中用了對比的方法,把蜘蛛與春蠶作了比較。蜘蛛的形象在人們心目中是丑陋的,甚至是
十分令人討厭的。但詩人卻認為,②。仔細想想,詩人的認識確實有道理。因為蜘蛛結網,—
③o春蠶吐絲的結局是自己被囚禁,生命因而完結;蜘蛛卻因結網而獲得捕食的工具,生命得以延
續。春蠶和蜘蛛一死一生,這就是他們的不同之處,也是詩人心中智與愚的標準。
賀志堅這么一寫,“春蠶”在詩壇上便有了新的生命。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
字。
22.上面材料中加點的“一”與下面例句中的“一”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
A.春蠶也是一種吐絲的昆蟲。
B.此詩的妙處,就在于詩人一反通常人們對春蠶的看法。
C.春蠶和蜘蛛一死一生,這就是他們的不同之處。
D.賀志堅這么一寫,“春蠶”在文壇上便有了新的生命。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語言文字運用I為我們講述了“跨界者”鐘揚的故事。在我們身邊有勇敢的“跨界者”,也有兀兀窮
年做好一件事的“守界者”。
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反映你的權衡與取舍。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搬用語言文字運用I
的材料,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遼寧省葫蘆島市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參考答案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1?5題答案】
【答案】LB2.D
3.D4.①信息輸入(接收信息)②質疑提問(提出問題)③分類解決④思維發展(認識提升)
5.①屈原的提問可以呈現人性的矛盾和人類的困境。屈原的《天問》通過提問干預生活,反映了他對世界
本質、人類存在等方面的困惑與深刻思考,引發后人不斷探索與反思,推動人類知識的進步。②蘇格拉底
的提問可以促進思想解放和社會變革。蘇格拉底的提問敢于挑戰神明和質疑權力,激發人們對真理的追求
和思考,對思想解放,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解放以及社會變革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8分)
【6?9題答案】
【答案】6.C7.C
8.①側面襯托,用北方的樹襯托故鄉白楊樹的形象,體現了其雖不像北方的樹木那么高大偉岸,但也挺拔
俊朗的特點。②運用比喻手法,將白楊樹比喻成“成熟的男人”“列隊的士兵”,表現白楊樹的挺拔和整齊。
③這體現了作者對于成長為像白楊樹一樣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的內在渴望。
9.①像樹一樣自由頑強地生長,在任何環境中都能自由生長,生生不息,擁有旺盛的生命活力。②像樹一
樣獨立無畏,不卑躬屈膝,不畏懼人生的風風雨雨。③像樹一樣向著美和希望生長,結出豐碩、甜蜜的人
生果實。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10?14題答案】
【答案】10.CDH
11.D12,C
13.(1)(做時)只要選擇平時所謂簡明扼要、容易做到的去做就行,日夜修煉,除吃飯睡覺以外,不做別
的事。
(2)只好徹底地施行節儉,每天的費用不準超過一百五十錢。
14.①在被貶謫之地借機養生,可見樂觀豁達。
②合理安排家庭開支將窘迫的生活過得從容自然,可見其心態的從容和安然。
③在黃州與當地友人關系親密,生活充滿情趣。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15~16題答案】
【答案】15.C16.①首聯直抒胸臆:孤身一人客居旅店,沒有好伴侶,獨坐凝思,不禁郁悶憂愁,悲從
中來。②頷聯融情于景,寒夜孤燈陪伴孤客,思念故鄉舊年往事。失群孤雁聲聲鳴叫,羈旅之人深愁難眠,
細致地描繪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鄉圖景,襯托出羈旅在外的寂寞凄涼。③頸聯虛實結合:虛寫鄉愁令人難
眠,漸入夢境,夢回故鄉。可路途遙遠,醒來時天已大亮。實寫的是遠離故鄉,書信難達。表達羈旅中的
思鄉之情。④尾聯以想象中的故鄉美景、閑適生活反襯翻旅的愁苦,表達了對家鄉自在閑適生活的向往之
情。(答出3點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題答案】
【答案】①.世間行樂亦如此②.古來萬事東流水③.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⑤.縱一葦之所如⑥.凌萬頃之茫然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1分)
[18-20題答案】
【答案】18.①鍥而不舍②嗤之以鼻
19.鐘揚基于自己的無線電電子專業的知識背景,不但敏銳地察覺到其中的問題,而且迅速找到了自己的發
展方向。
20.①使用比喻修辭,把科學與文學之間的差距比喻成“溝壑”,生動形象地突出鐘揚的文藝氣質把兩個領
域的差距抹平;②為下文其翻譯作品《大流感》大受歡迎作鋪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股份贈予協議書
- 資金終止協議書
- 合同法拖欠貨款協議書
- 合同一次性補償協議書
- 環衛企業協議書
- 綁定業務協議書
- 夫妻房產歸個人協議書
- 紅酒包銷協議書
- 智能存儲柜轉讓協議書
- 郵件自提協議書
- DB43-T 3080.10-2024 湖南省立木材積、生物量及碳系數計量監測系列模型 第10部分:林木和林分生長率模型
- 2020年福建省中考滿分作文《學習與性格》5
- 2024年汽車操作系統趨勢及TOP10分析報告
- 2024-2030年中國磷酸行業供需態勢及投資機遇分析研究報告
- 2024年山東省青島市中考數學試卷(附答案)
- 500MW光伏電站項目500kV升壓站輸電線路工程主要建設內容
- 17珍惜當下的美好《心理健康》
- 2024年越南辣椒行業現狀及前景分析2024-2030
- 大學生器樂訓練基礎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麗水學院
- TSG+11-2020鍋爐安全技術規程
- 溝通的藝術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湖南師范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