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口與環境高一地理魯教版(2019)必修二教材習題精講課件目錄CONTENT人口分布
人口遷移人口合理容量單元活動—學會使用單元地圖人口分布Populationdistribution01P2導入夜間燈光的稠密程度與人類活動有關。一般來說,城市人口密集,夜晚燈火輝煌。圖1-1-1是人造衛星拍攝的夜間燈光遙感圖。?夜間燈光遙感圖反映出圖示地區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點?圖示地區人口稠密,人口分布不均,沿海平原地區人口多,內陸高原山地地區人口少,人口主要集中在大城市。P2導入夜間燈光的稠密程度與人類活動有關。一般來說,城市人口密集,夜晚燈火輝煌。圖1-1-1是人造衛星拍攝的夜間燈光遙感圖。?人口分布受哪些因素影響?人口分布受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自然因素包括氣候、地形、水資源和土壤、森林、礦產資源等,社會經濟因素包括經濟發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條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戰爭和地方習俗等。P4活動讀圖1-1-4,結合初中地理知識,分析中國人口分布的主要特點。我國人口分布具有東南沿海多、西北內陸少,季風區多、非季風區少,平原丘陵地區多、高原山地少的特點。P6活動結合初中世界地理知識,回答下面問題。1.讀圖1-1-6,說出東南亞地區人口分布的主要特點。探究東南亞地區人口分布特點及影響因素東南亞的人口分布不均勻,主要集中分布在河流兩岸的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以及沿海平原地區。P6活動結合初中世界地理知識,回答下面問題。2.以東南亞地區某個國家為例,說明影響該國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探究東南亞地區人口分布特點及影響因素分析影響東南亞某國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時,可從自然因素(地形、氣候、水資源、土壤、礦產資源等)和社會經濟因素(經濟發展水平、文化教育、交通等)兩大方面進行說明。P9活動探析胡煥庸線選用適當的地圖,完成以下學習任務。1.在地圖上確定胡煥庸線。觀察并說明胡煥庸線與我國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與半干旱區界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線,以及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界線的關聯性。1.胡煥庸線與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大致重合,該線以東年降水量一般大于400毫米,以西一般小于400毫米。P9活動探析胡煥庸線1.胡煥庸線與半濕潤區與半干旱區界線大致接近,線以東多為半濕潤區,線以西多為半干旱區。選用適當的地圖,完成以下學習任務。1.在地圖上確定胡煥庸線。觀察并說明胡煥庸線與我國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與半干旱區界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線,以及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界線的關聯性。P9活動探析胡煥庸線1.胡煥庸線與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線也有一定相關性,線以東大部分屬于季風區,以西多為非季風區。選用適當的地圖,完成以下學習任務。1.在地圖上確定胡煥庸線。觀察并說明胡煥庸線與我國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與半干旱區界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線,以及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界線的關聯性。1.胡煥庸線與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線也有一定相關性,線以東大部分屬于季風區,以西多為非季風區。P9活動探析胡煥庸線1.胡煥庸線與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界線不完全重合,其跨越了地勢第二、三級階梯。選用適當的地圖,完成以下學習任務。1.在地圖上確定胡煥庸線。觀察并說明胡煥庸線與我國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與半干旱區界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界線,以及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界線的關聯性。P9活動探析胡煥庸線選用適當的地圖,完成以下學習任務。2.觀察并說明胡煥庸線與人口100萬以上城市分布的關系。我國人口100萬以上城市除烏魯木齊、蘭州、包頭外,都位于胡煥庸線東南側。胡煥庸線以東人口100萬以上的城市分布密集,以西人口100萬以上的城市分布稀疏。P9活動探析胡煥庸線選用適當的地圖,完成以下學習任務。3.評述我國人口分布基本格局。(1)人口分布不均衡是否意味著人口分布不合理?人口分布不平衡并不意味人口分布不合理,人口分布是否合理主要考慮人口與資源和環境之間是否協調。P9活動探析胡煥庸線選用適當的地圖,完成以下學習任務。3.評述我國人口分布基本格局。(2)我國西北部地廣人稀的現狀有可能改變嗎?我國西北地區深居內陸,氣候干旱,人口多沿水源地呈線狀或點狀分布,其地廣人稀的現狀不可能徹底改變。人口遷移Populationmigration02P10導入15世紀到19世紀,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目的地是美洲“新大陸”等未開發地區。20世紀50年代以后,國際人口大多從貧困落后地區移向富裕發達地區。人口遷移受哪些因素影響?人口遷移受一系列自然、經濟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具體如下圖所示:P12活動探究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特點讀圖1-2-1和圖1-2-2,結合實例,簡要說明不同歷史階段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特點。提示:可從人口遷移時間、規模、方向(包括遷出地和遷入地)、距離,以及遷移目的和形式等方面說明。P12活動探究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特點讀圖1-2-1和圖1-2-2,結合實例,簡要說明不同歷史階段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特點。提示:可從人口遷移時間、規模、方向(包括遷出地和遷入地)、距離,以及遷移目的和形式等方面說明。15-19世紀國際人口遷移特點時間:15世紀到19世紀。規模:規模較大,隨著新航路開辟和殖民擴張不斷擴大。方向:遷出地主要是歐洲、非洲和亞洲。歐洲人向美洲、大洋洲遷移;非洲黑奴被販運到美洲;亞洲人(如中國人)向東南亞、美洲遷移。遷入地主要是美洲和大洋洲等新發現或開發中的地區。距離:多為跨越大洋的長距離遷移。目的和形式:歐洲人遷移主要是為了尋求土地、礦產資源等,以殖民擴張和開發的形式進行;非洲黑奴遷移是因歐洲殖民者的掠奪和販賣,屬于被迫遷移形式;亞洲人遷移多是為了謀生等。例如英國大量移民到北美殖民地,開發當地資源;非洲黑奴被強制運往美洲種植園勞作。P12活動探究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特點讀圖1-2-1和圖1-2-2,結合實例,簡要說明不同歷史階段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特點。提示:可從人口遷移時間、規模、方向(包括遷出地和遷入地)、距離,以及遷移目的和形式等方面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國際人口遷移特點時間:二戰結束后至今。規模:持續增長,全球化背景下人口流動更加頻繁。方向:遷出地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和一些戰亂、自然災害多發地區,如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部分國家;遷入地主要是發達國家和一些石油資源豐富的中東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西歐國家以及沙特阿拉伯等。距離:既有長距離的洲際遷移,也有短距離的區域內遷移。目的和形式:因經濟因素引發的勞務輸出是主要形式,人們為了尋求更好的就業機會和生活條件遷移;同時還有因政治迫害、戰爭、自然災害等引發的國際難民遷移,如中東地區戰亂導致大量難民前往歐洲。P14活動“闖關東”與“雁南飛”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東北地區遼闊的土地便吸引了來自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移民。明清時期,大批移民來此開荒種地。移民主要來自山東、河北等地,山東人最多?!瓣P東”原指山海關以東一帶地區,后泛指東北各省。人們把不顧禁令來此謀生的人口遷入現象稱為“闖關東”。19世紀中期,我國總人口突破4億。面對沉重的人口壓力,1860年東北地區開禁放墾,以山東人為主的移民迅速涌入。東北地區人口從1871年的330萬猛增到清末的1840多萬,成為當時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黑龍江省是移民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省份。其中,前30年為人口凈遷入;從20世紀80年代起變成人口凈遷出,人口多向南遷移,被稱為“雁南飛”現象。P14活動“闖關東”與“雁南飛”1.讀圖1-2-4,指出歷史上山東人“闖關東”的主要路徑。歷史上山東人“闖關東”的主要路徑有兩條,一條是走陸路,從山東出發,經河北、天津到達“關東”,另一條是走水路,直接從山東半島橫渡渤海,到達遼東半島。P14活動“闖關東”與“雁南飛”2.1980年以來,為什么黑龍江人口遷移出現“雁南飛”現象?結合實例,分析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1980年以來,黑龍江人口遷移出現“雁南飛”的現象,即大批山東人返鄉,從東北遷回山東老家。其主要原因有:①受經濟因素影響:改革開放以來,山東憑借其東部沿海的區位優勢,成為經濟發展較快的省份,農村經濟大幅增長,農民收入增加,生活更加富裕,由人口凈遷出省變為人口凈遷入省。②受親情和傳統觀念因素影響:移民自身受到遷返故地的潛在意識和親情、鄉情的吸引。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是多樣的,主要有自然因素、經濟因素、政策因素以及親情和傳統觀念因素等。人口合理容量Reasonablepopulationcapacity03P16導入復活節島是個面積約100平方千米的海島。它位于太平洋東南部,離南美大陸約3000千米,與最近的有人居住的島嶼距離也有2000多千米,被稱為“最與世隔絕的島嶼”。這里曾經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據科學家估算,最興盛時人口達8000~20000人,而當時生產水平所能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養活2000人,于是悲劇發生了。由于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至1877年島上僅剩100多人。復活節島人口興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復活節島的居民經過一段時間的開荒種植和海上捕撈,生活逐漸安定下來,人口有所增加,建立了輝煌的文明。但當社會的發展超越了資源環境承載力時,文明便走向了衰落。人口不斷增長,資源就會被過度消耗,環境也會遭到破壞。這樣下去,就會導致人的生活質量降低,甚至人口減少。復活節島人口的衰落是人類過度利用自然資源,人口增長超出自然承受能力的結果,是人類社會所經歷的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不協調的一個縮影。P17活動牧民的愁與樂我國甘肅省的兩個草場牧區,地形、氣候和水資源等自然環境大致相同,但現在一地牧民樂,而另一地牧民愁。這是為什么呢?1.讀圖1-3-2,結合實例說出你對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理解。過度放牧,超過該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牲畜數量不斷減少。故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是指在一定的時期和一定區域范圍內,在維持區域資源環境系統結構不發生質的改變,區域環境功能不朝惡化方向轉變的條件下,區域資源環境系統所能承受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的能力。P17活動牧民的愁與樂我國甘肅省的兩個草場牧區,地形、氣候和水資源等自然環境大致相同,但現在一地牧民樂,而另一地牧民愁。這是為什么呢?2.從上述實例中你獲得什么啟示?人類活動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資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長與資源、環境相協調。P19活動探究人口合理容量一個區域的人口密度及分布格局往往與人口遷移(流動)密切相關,而人口分布和人口遷移又與當地的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及人口合理容量相互關聯。1.結合實例,說明人口合理容量與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分布和遷移之間是如何相互關聯的。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是指某區域在既定的對外聯系、經濟技術水平、社會文化條件下,由本地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所決定的人口規模。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既定的對外聯系、經濟技術水平、社會文化條件下,在保證居民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時又不妨礙后代生活質量的前提下所能容納(承載)的適度的人口數量。人口合理容量變化決定人口遷移流量。合理的人口遷移應從人口容量提高較慢甚至下跌的地區,遷向人口容量提高較快,或具有較大提高前景的地區。人口遷移的方向和規模決定于人口容量的大小和地區差異,兩者的關系具體表現為:一是生產力發展使人口合理容量提高,造成對勞動力需求在數量和質量上及構成上的變化,導致人口遷移(勞動力遷移),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同時也形成了地域間的人口遷移。P19活動探究人口合理容量一個區域的人口密度及分布格局往往與人口遷移(流動)密切相關,而人口分布和人口遷移又與當地的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及人口合理容量相互關聯。2.選取你所熟悉的一個區域,說說為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哪些主要措施。提高一個區域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措施可從人口合理容量的影響因素入手分析。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科技水平、資源利用率、對外開放程度、消費水平等。P21活動1.根據上述案例基本思路,你認為研究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還應該考慮哪些因素,各因素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因素主要有:資源豐富程度、科技發展水平、經濟發達程度、對外開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費水平、技術水平、資源基礎和環境變化趨勢等。其中,只有消費水平與人口合理容量是負相關的關系,其他各要素與人口合理容量均是正相關的關系。2.結合實例,說說如何分析一個地區的人口合理容量。此題為開發性試題,首先根據材料進行區域定位,然后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燃冬行動由你領跑”冬季活動策劃書
- 預防跌倒知識指導
- 體育賽事應急救援預案演練計劃
- 九年級下冊物理創新實驗計劃
- 幼兒園活動《愛的抱抱》
- 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課外拓展計劃
- 2025公司項目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答案下載
- 25年班組三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附完整答案【網校專用】
- 2024福建省數字政務建設運營控股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員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胎記和血管瘤的護理
- 軟件驗證報告模板參考(完整版)資料
- 雜質研究課件
- 輸液港的植入和并發癥處理課件
- 世界史知識點總結
- 公司IPQC巡檢記錄表
- 施工現場建筑垃圾處置專項方案
- 環形鍛件的軋制過程的基本原理和工藝流程
- 婦幼保健院醫療保健服務轉介工作制度和流程
- 監察機關執法工作規定學習測試
- 超細干粉滅火系統施工質量記錄表格
- 2022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