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期初學業質量評價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期初學業質量評價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期初學業質量評價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期初學業質量評價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期初學業質量評價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春學期期初學業質量評價

九年級歷史試卷

注意:1.本試卷共6頁,滿分為50分,考試時間為60分鐘。

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本人的姓名、考試號填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

第一部分選擇題(24分)

一、單項選擇(每小題1分,共24分)

1.20世紀70年代,中國某遺址出土了骨器、陶器等生產工具、生活用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遺物、

干欄式建筑構件等文物。該遺址是()

A.元謀人遺址B.北京人遺址C.河姆渡遺址D.半坡遺址

2.下圖所示銘文及其內容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實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按:比為西周初(克量。&)

銘文拓片.據研究,銘文內容為

周天子冊封召公長于克為燕侯.

燕侯制作克帽以為紀念.

A.擴大選官范圍B.促進社會階層流動

C.穩定政治形勢,鞏固疆土D.加強中央集權,鞏固大一統

3.呂思勉在《中國通史》中寫到:''孝公繼位之后,用了衛鞅,把全國的人,都驅到農戰一途,

于是秦國的國勢,就驟然強盛起來。”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管仲改革B.商鞅變法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變法

4.荀子認為:人生而有欲求,而可供享用物質資料不足,因此需要制定禮儀,明確人們貧、富、

貴、賤的分別,使社會有秩序發展。這表明荀子()

A.推崇仁政B.強調禮法并用C.主張禮治D.追求精神自由

5.《全球通史》載:“秦朝的統治雖然如此短命,卻給中國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記。”這

“印記”體現在()

A.確立中央集權制度B.修建秦始皇陵C.推行休養生息政策D.創立科舉制度

6.下圖選自某書的部分章節目錄。據此判斷,該材料反映的歷史人物是

第A肖滅項羽,建立漢朝

第三章確立典章,設立制度

第四章休養生息,發展經濟

A.秦始皇B.漢獻帝C.漢高祖D.漢武帝

7.下面為某同學繪制的思維導圖。其中①應為()

A.戰國時期社會轉型B.中央集權制度確立

C.漢初休養生息政策D.漢武帝鞏固大一統

8.下列關于東漢后期走向衰敗的表現,不正確的是()

A.東漢中期以后,繼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B.外戚和宦官交替專權

C.光武帝下令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D.黃巾起義的打擊

9.三國是東漢末年以來由分裂走向大一統的過渡時期。結束這一時期,統一全國的是()

A.西晉B.東晉C.隋朝D.唐朝

10.下圖是張華同學做的歷史筆記,與該筆記內容相符的著作()

內容:總結了衣、林、牧、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

地位: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A.《九章算術》B.《綴術》C.《齊民要術》D.《蘭亭集序》

11.《資治通鑒?晉紀九》記載:“時海內大亂,獨江東差安,中國士民避亂者多南渡江”。由此帶

來的影響是()

A.導致江南地區戰亂不息B.加劇南北方經濟不平衡

C.為江南地區帶來勞動力D.促進黃河流域的大開發

12.九(3)班開展歷史主題辯論會,正方辯手準備了下列論據材料。由此判斷,他們陳述的觀點是阿拉

伯帝國()

數學:將印度人創造的計數法改造成"阿拉伯數字-,并傳入歐洲

文學:《天方夜譚》生動反映了帝國境內各族人民以及印度、中國等東

方各國人民的生活習俗和風土人情

醫學:《醫學集成》總結了希臘、波斯和印度的醫學知識,長期被歐洲

醫學界奉為經典

A.注重法治建設B.壟斷亞非歐貿易

C.建立國際秩序D.溝通東西方文化

13.關于地球形狀,有人主張“天圓地方”,有人認可“地圓學說”。最終,下圖中哪條航線證明

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

洲>

洲j平

馬林N'?、

文南莢源';、、

平、力」印度洋/經

JLu/吠洋洲洋

仟好理角

洋甘倫海聯

A.@B.②C.③D.@

14.《法國簡史》中寫道:與此同時,隨著美國革命走向成功,法國上至議會,下至城堡開始有人討論

“人的權利”。據此可知,美國獨立戰爭()

A.有助于終結美國的封建制度B.開啟廢奴運動的歷史進程

C.成為法國大革命的宣傳工具D.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

15.進入19世紀,從前習慣于做農活的工人們很快明白季節、日出日落和氣候波動不再決定勞動日程

了。相反,鐘表、機器和車間規定創造了新的勞動節奏。這一變化的原因是()

A.工廠制度確立B.計時工具的改進

C.環境污染的加劇D.福利政策的推行

16.某歷史興趣小組探究“19世紀中期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過程”,應該選用的資料是()

A.圖片:《“解放者”玻利瓦爾》B.地圖:《印度民族大起義形勢圖》

C.著作:《華夫脫黨與埃及獨立》D.視頻:《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

17.《劍橋日本史》描述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采用太陽立法、星期天休假日,并規定雙排扣長

禮服的西方服飾為正式場合的標準盛裝。”這表明,明治維新()

A.發展近代教育B.提倡“文明開化”C.建立新式軍隊D.推行地稅改革

18.俄國為擺脫落后局面先后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革命。下列事件推動俄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

道路的是()

A.彼得一世改革B.廢除農奴制

C.二月革命D.十月革命

19.在電影《我的1919》里,中國外交代表顧維鈞說:“我很失望,最高委員會無視中國人民的存

在,出賣了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我很憤怒,我很憤怒!你們憑什么,憑什么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

人我想問問,這份喪權辱國的和約,誰能接受!”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這段話中的“和約”

是指()

A.《凡爾賽條約》B.《聯合國家宣言》

C.《九國公約》D.《開羅宣言》

20.以下圖示呈現了20世紀以來世界格局的演變過程。按①②③順序排列,對應正確的是()

1914二乳年n①n1939二?I45年n②藍魯)③

A.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一兩極格局一多極化趨勢

B.凡爾賽-華盛頓體系f多極化趨勢f兩極格局

C.兩極格局f凡爾賽-華盛頓體系f多極化趨勢

D.多極化趨勢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一兩極格局

21.有學者認為,美蘇冷戰局面的形成在于雙方誤解了對方外交政策的目標。國際局勢的兩極對立

與國內的壓力,使美蘇之間的誤解不斷加深,并進一步導致了兩國的過度反應。以下最能說明該觀

點的是()

A.雅爾塔會議的召開B.北約與華約的建立

C.歐洲共同體的成立D.戈爾巴喬夫的改革

22.“史論結合,論從史出”是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則。下列史實與結論之間邏

輯關系正確的是()

選項史實結論

A1933年羅斯福新政有利于美國扭轉經濟形勢

B1942年《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二戰勝利結束

C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亞洲國家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

D1993年歐盟成立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完全消除

A.AB.BC.CD.D

23.這是某篇歷史論文寫作的一些史實,該論文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①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②16世紀末殖民主義擴張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③18世紀60年代第一工業革命;④20世紀中期聯合國、世界銀行、關貿總協定成立;

⑤20世紀90年代世界貿易組織建立

A.科技的進步與發展B.資本主義制度的衰落

C.經濟全球化的進程D.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

24.通過了解“歷屆世博會主題(部分)”,可以了解人類社會發展關心的共同主題是歷屆世博

會主題(部分)()

年份國家城市主題

1984美國新奧爾良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99中國昆明人與自然-邁向21世紀

2015意大利米蘭滋養地球,生命之源

2025日本大阪構建未來社會,想象明日生活

A.加強經濟全球化B.維護世界和平

C.推進政治多極化D.促進可持續發展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26分)

二、材料分析(本大題共3題,總計26分)

25.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印記。這些印記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詮釋著中華文明的博大

內涵。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問題。

【精神印記?文字相伴】

材料一這項秦代的改革,是漢代逐步發展的進一步簡化字體的必不可少的基礎,結果是楷體

字從此一直成為通用文字,直到近幾十年才讓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使用的“簡體字”。如果

沒有秦的改革,可以想象,幾種地區性的不同文字可能會長期存在下去.....在造成政治統一

和文化統一的切文化力量中,文字的一致性幾乎肯定是最有影響的因素。

-摘編自【英】崔瑞德魯惟一編《劍橋中國秦漢史》

【文學印記?史學之萃】

材料二見下圖郵票里的史學家

【技術印記?文明傳承】

材料三

倫乃造意,用樹膚、我國的造紙術于

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12世紀時經阿拉伯人

紙……帝善其能,自是傳入歐洲,促進了世界

莫不用焉,故天下威稱文化的迸步,是中國對

“蔡侯紙”.世界的一大貢獻.

西漢時期的紙本地圖

—《后漢書蔡倫—馬克盍《世界

傳》文明史》

【城市印記?故事延續】

材料四

欄目一佛教圣地欄目二富盛古都

(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一中“秦的改革”是什么措施?依據材料概括該措施有何深遠影響?

(2)材料二中郵票中所載的史冊,為研究哪一時期的歷史提供了史料?結合所學知識請你簡述其

中人物被人們紀念的理由。

(3)依據材料三和所學,指出“蔡侯紙”的優點和造紙術發明的意義。

(4)根據材料或結合所學知識填寫①處的佛教圣地名稱,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欄目二中改變

“洛陽為荒土,盡是夷狄”觀念的原因。

(5)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如何讓中華文明煥發時代光芒?

26.探索中西方交流的歷史,為中國的發展和對外交往提供借鑒。閱讀材料,按要求回

答問題。材料一

胡桃,胡麻,胡豆.原料(咖啡、棉花等)

絲綱、瓷器.茶葉f洲

t

西

數學、天文.開渠、一資本(黑奴貿易、翎薄)

T.洲

鑿井.四大發明洲rE

科學技術、啟蒙思想、

佛經、樂器、歌舞、儒

學、典籍、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等

路線一路線二

材料二那些游歷“天朝”的日本人,作為熱情的皈依者,回國后所起的作用更為重大。他們

對變革的推動,最終導致日本社會的一次重大變革,這場變革試圖以中國唐朝為模式,將日本改

變成中央集權制的國家。

-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歷史告訴我們,只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

在什么“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我們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

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

-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的重要演講

(1)結合所學寫出路線一的名稱,并比較路線一、二在交往的主要方式上的不同。

(2)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二中的“重大變革”是指哪一變革?依據材料概括,這場變革對日

本社會性質產生的影響。

(3)綜合上述材料,提取其中至少兩個相關聯的信息,結合史實,圍繞“文明交流”寫一篇歷史小論文。

27.制定合理經濟政策是國家調節經濟運行的重要手段。閱讀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漢代文景時期,統治者特別重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采取了“與民休息”的政

策,開創了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的盛世局面。

-摘自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

材料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初期經濟政策微探

需要

戰時

適應

應*

接一適

內憂外

時期f

渡/非常

人力

集中

限度

最大

一>

常政策

常(非

兩非

財力

力、

、物

展需

力發

生產

適應

應—

接—適

存在

成分

經濟

多種

濟等

人經

許私

/允

渡,A

兩允許

的發

經濟

商品

(允許

正如

革。

本改

的根

制度

經濟

不是

的并

期望

其所

機,但

了危

渡過

美國

然使

”雖

新政

三“

材料

令就是

業的法

業和農

、工

金融

,有關

滅它

去消

不是

度,而

義制

本主

救資

圖挽

在試

,他是

所言

斯福

證明

疑的

可置

個無

的一

對此

史》

經濟

美國

百年

等《近

伊貝

?沙

H?N

-摘自

是修補

行,一

上進

方向

兩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