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空氣
一'選擇題
1.為了保護大氣中的臭氧層,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減少并逐步停止冰箱制冷劑氟利昂的生產和使用
B.防止CO大量排入大氣中
C.防止SO2大量排入大氣中
D.減少煤等化石燃料的使用,發展氫能源
2.下列說法:①食物腐爛、鐵生銹都是緩慢氧化;②燃燒是可燃物與氧氣發生的劇烈的氧化反
應;③急速的燃燒一定會發生爆炸;④自燃是緩慢氧化所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
的著火點不同;⑥燃燒、自燃、緩慢氧化的共同點都是氧化反應并都有熱量產生。其中正確的
是()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⑥D.②③⑤
3.下列現象能證明大氣壓強存在的是()
A.用打氣筒給自行車胎打氣.車胎漸漸鼓起
B.粘膠掛鉤牢牢貼在墻上
C.醫生拉出計簡里的活塞,藥液通過針頭流入針筒
D.醫生推進針管里的活塞,藥液通過針頭注入病人體內
4.意外事故發生時,下列有關做法正確的是()
A.室內起火,及時打開門窗通風,防止中毒
B.發現煤氣泄漏時,立即打開排氣扇電源開關
C.電器或電線著火時,立即用水撲滅
D.室內濃煙密布時,用濕毛巾掩住口鼻俯身撤離
5.化學實驗中常會出現一些“出乎意料”的現象或結果,下列各項對相關異常情況的解釋不合理
的是()
1
晶.澄清1
畫蠡紋1
實石灰/I
水9
臉水
測定空氣中檢臉實臉空
冷證氣氣的
找氣的含圻制出的二氣
化學性質除去粗鹽中
的泥沙化碳
異
忖未看到火星測定結果澄清石灰水
情注液渾波
況四射偏大未變渾濁
一
D.可能是二
A.可能是溫
選B.可能是C.可能越紅到化碳中混
度未達到鐵
項漆紙破損璘的量不足市氯化氫
絲的著火點
氣體
A.AB.BC.CD.D
6.如圖所示,某同學為驗證空氣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將大針筒內的空氣一次性壓入新制的澄
清石灰水,你認為該同學應該()
A.得出空氣中沒有二氧化碳的結論
B.得出空氣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結論
C.繼續用大針筒向澄清石灰水壓入空氣
D.撤去大針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氣
7.我們剛開啟一瓶可樂飲料,會在瓶口看到大量白氣,在瓶內看到氣泡(如圖)。對此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J①水②加腦
A.瓶口看到的白氣是水蒸氣③二氧化碳
;④檸梭酸……
B.瓶內的氣泡能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C.平時喝的可樂飲料是乳濁液
D.開啟可樂前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變
8.對下列實驗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釋沒有體現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BCD
探究燃燒的條件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解集氣瓶中的水:量筒中的水:通過水體集氣瓶中的水:冷燒杯中的水:加熱銅片;
釋吸收放出的熱積的變化得出。2體積卻濺落熔融物,防隔絕空氣
量止集氣瓶炸裂
A.AB.BC.CD.D
9.為了驗證大氣壓的存在,教師演示了壓扁易拉罐實驗如圖所示,對該實驗的過程解釋不合理
的是()
A.實驗開始時,在易拉罐中加少量水,是為了加熱時能在罐內產生大量水蒸氣
B.將易拉罐開口朝上浸入水中可觀察到類似的現象
C.易拉罐被壓扁是因為內部氣壓變小,大氣壓作用于易拉罐
D.將易拉罐倒扣在冷水中,是為了使水蒸氣迅速液化
10.吳宇森主導的電影《赤壁》中有這樣的一個場面:吳蜀聯軍在船上裝滿枯枝澆足油,借著東
南風向曹軍駛去,接近曹軍時點燃船上枯枝棄船而走。火借風勢,火船宛如火龍一樣沖向連在一
起的曹軍木船。一眨眼,曹軍水寨已經燒成一片火海。下列關于火海形成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東南風為木船燃燒提供了充足的氧氣
B.東南風降低了木船的著火點
C.枯枝和油為燃燒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D.相連的曹軍木船沒有及時隔離也是導致水寨迅速燒盡的一個原因
11.下面關于二氧化碳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B.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試紙變紅
D.固態二氧化碳俗稱干冰,升華時可吸收大量熱,因而用作制冷劑
12.如圖所示裝置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彈雷夾
A.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煙霧B.燃燒匙中的紅磷可以換成木炭
C.該實驗可說明氮氣難溶于水D.火焰熄滅后應立刻打開彈簧夾
13.污染已成為世界上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全球性的大氣污染主要表現在()
A.酸雨、溫室效應、生物入侵
B.溫室效應、亂砍濫伐、臭氧層破壞
C.酸雨、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
D.臭氧層破壞、汽車尾氣、塑料垃圾
14.下列實驗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的是...........()
紫
色
石
惹
試
液
15.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質的是()
A.二氧化碳參加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農作物產量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來生產汽水等碳酸飲料
D.二氧化碳可用作滅火劑
16.如圖所示,等體積的A、B兩集氣瓶中充滿空氣,燃燒匙內分別盛有過量的硫和紅磷。當紅
磷和硫完全燃燒后,冷卻至室溫,打開彈簧夾,你將看到的現象是()
A.A瓶中有水流入B.A、B瓶中均無水流入
C.A、B瓶中均有水流入D.B瓶中有水流入
17.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說法錯誤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質量約占空氣總質量的0.04%
C.液態二氧化碳可用于滅火
D.干冰能進行人工降雨是因為干冰升華吸收大量的熱量
18.下列描述屬于氧氣化學性質的是()
A.通常狀態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B.通過低溫加壓,可使氧氣液化成淡藍色的液體
C.液態氧可用作發射火箭的助燃劑
D.氧氣是一種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能氧化許多物質
19.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學一實驗室在進行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實驗時發生爆炸。
這次爆炸事件再次敲響實驗室安全警鐘。下列實驗室安全措施不正確的是()
A.酒精燈不慎碰倒燃燒起來,立即用濕抹布蓋滅
B.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液體體積不少于試管容積的1/3
C.如果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上,應先用干布擦干,且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3%?5%
的碳酸氫鈉溶液
D.易燃易爆物品不能與其他物質混存,必須隔離貯存
20.可燃物在密閉容器中燃燒能否耗盡氧氣?查閱資料: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為21%,當氧
氣體積分數達到50%左右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小晨同學利用圖甲裝置進行探究,測量氧氣在
容器中的體積分數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氧氣的體積分數/%
甲乙
A.從圖乙可以看出,實驗室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最好選擇紅磷,因為紅磷著火點比較高,安
全,且測得的值最精確
B.從圖乙可以看出,鐵也能在空氣中燃燒消耗氧氣
C.鐵絲在充滿純氧的集氣瓶中燃燒完,裝置冷卻后,打開瓶塞,進入空氣,此時集氣瓶內的
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D.上述實驗發生反應都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二、填空題
21.空氣是我們身邊重要的資源,有著廣泛的用途。空氣的各種成分中是形成云、雨、
雪等天氣現象的物質基礎;切割或煙接金屬時燃燒乙煥產生高溫火焰,是利用了氧氣的
性;液態氮由于在(填物態變化名稱)時需吸收大量的熱,可做冷凍劑;稀有氣體的
化學性質,常用作保護氣。
22.王老師在“燃燒的條件“教學中,改進了教材③紅磷①中的實驗。如圖所示,根據實驗回答
下列白磷問題。
(1)罩上儀器a的作用是o
(2)對照①和②,能夠獲得可燃物燃燒需要的條件之一是。
(3)課后小明查閱資料獲知:切割白磷時,應在水下進行,其原因
是□
23.我們用吸管吸飲料時,飲料是如何進入我們口腔中的呢?針對這一問題,小科設計了如圖所
示的實驗。請結合所學的知識回答:
(1)當小科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時,能觀察到的現象是o
(2)通過該實驗現象,證明了飲料是在的作用下,通過吸管被壓入口腔中的。
24.小濱對教材中“探究二氧化碳性質”的相關實驗裝置進行了如圖的改進。當通入二氧化碳一段
時間后,可觀察到試管A內溶液的顏色呈色,試管B中出現的現象
是,燒杯C中(選填“上面”或“下面”)的蠟燭先熄滅。
25.如圖所示的裝置,抽氣前氣球內氣體壓強大氣壓:抽氣時內的氣球在膨脹,說明
氣球內氣體壓強玻璃瓶內氣體壓強,從而推測此時瓶內的氣體壓強大氣壓
(選填“大于”、“等于"、“小于”)。
氣球內氣體與大氣相通氣球內氣體與大氣相通
□「一氣球□套緊瓶口
卜氣球
U一玻璃瓶
『
—11—抽氣口
抽氣
抽氣前油氣時
26.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它可以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如圖甲是探究氧氣
化學性質的實驗裝置。
(1)裝置A和B的集氣瓶里都預先加入少量水,其目的各不相同。其中可以用細沙來代替
水的是裝置_________(域,A”或“B”)。
(2)若B實驗失敗,可能的原因是(填序號)。
①未打磨生銹的鐵絲
②鐵絲在集氣瓶中自上而下緩慢伸入
③鐵絲繞在火柴上,火柴快燃盡時才伸
④實驗前集氣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時間
(3)若在圖乙的裝置中加入少量水,用于病人輸氧,則(填“a”或"b”)端是連接病
人的,該裝置在給病人輸氧時可發揮的作用有(填字母)。
甲
A.驗證輸出氣體是不是氧氣
B.便于觀察是否有氧氣輸出
C.便于觀察輸氧的快慢
27.將白磷和紅磷分裝于丫形試管的兩個支管中,管口系一小氣球,然后將丫形試管的兩個支
管伸入80℃的熱水中;同時在燒杯底部放置白磷,如圖所示。(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紅磷
的著火點為210℃)
氣球
紅磷
K二三—熱水(80t'
(1)實險視察到只有丫形試管內的白磷燃燒,但很快就熄火了,其熄滅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號)。
①著火點升高②溫度降低③氧氣耗盡④試管內產生了二氧化碳氣體
(2)管口的小氣球可防止(填寫物質的化學式)進入空氣,從而使該實驗更環保;燒
杯中80℃的熱水的作用是-
28.水蒸氣能點燃火柴嗎?做如圖所示實驗,加熱燒杯中的水使之沸騰,水蒸氣通過加熱的銅管
噴出,火柴被加熱;迅速從蒸氣中移開
(DA處氣壓大于標準大氣壓,則燒瓶內沸水的溫度應100C.(填或“=”)
(2)B處水蒸氣對點燃火柴的作用是.
(3)火柴為什么移離蒸氣才能燃燒?.
29.如下圖裝滿氧氣的集氣瓶,如圖所示,用帶火星的木條分別以甲、乙兩種方式迅速插入,發
現木條復燃,且在甲中燃燒比在乙中更旺。上述實驗說明了氧氣具有的性質是:
中乙
⑴;
(2)o
30.合理運用燃燒與滅火的原理,對保障生命財產安全至關重要。
(1)做實驗時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面燃燒起來,可用的滅火方法
是O
(2)著火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勢跑離著火區域逃生,理由是—(填字母)。
A.濕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熱的氣體灼傷呼吸道
B.濕毛巾會吸收CO
C.地面附近的有毒氣體相對較少
31.如圖所示,將白磷和紅磷分別裝在丫形管的支管中,管口系牢氣球,將丫形管伸入熱水中。
(1)能燃燒的是(填“a”“b”或"c”)處,能正確反映氣球內壓強(p)隨反應時間(t)變化的
是(填“A”“B”或"C”)。
(2)管口的小氣球可以防止(填物質名稱)進入空氣中,從而使該實驗綠色化。
32.實驗是學習科學的基礎。請根據圖回答問題。
(1)鐵絲繞成螺旋狀的原因是O
(2)小明按圖實驗時,集氣瓶炸裂了,其原因可能
是O
(3)圖中螺旋狀鐵絲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33.回答下列問題。
①蠟燭在空氣中燃燒②硫在氧氣中燃燒③紅磷在空氣中燃燒④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1)產生藍紫色火焰的是(填序號,下同),文字表達
式:。
(2)產生白煙的是,文字表達式:o
(3)產生水霧的是=
(4)生成黑色固體的是,文字表達式:o
(5)實驗前必須在集氣瓶底先放少量水的是。
34.加強對空氣質量的監測是保護環境的一項重要措施。下表是某市一年四季空氣質量監測的平
均數據。請你據表回答下列問題。
可吸入顆粒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空氣質量級別
春季884044II
夏季673336II
秋季904654II
冬季986960II
(1)對該市空氣質量影響最大的指標是
(2)空氣質量最差的季節是
(3)你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答一點即可)。
是。對燃燒匙中放入紅磷的量的要求
是。紅磷被點燃后要迅速放入集氣瓶內塞緊橡膠塞,這是為
了o
(2)實驗時觀察到在集氣瓶內產生;火焰熄滅并冷卻至室溫后,打開彈簧夾,
進入集氣瓶的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內水面以上空間的o
(3)若實驗后發現測定結果與實際值相差較大,可能的原因是(填
一種即可)。
三、實驗探究題
36.利用圖甲所示的教材裝置測量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選用紅磷作為藥品是最佳選擇嗎?某
興趣小組設計并開展了如下實驗;
①準備如圖乙的玻璃容器,頂部用密封蓋密封,并檢查該裝置的氣密性。
②將氧氣傳感器(能實時顯示容器內氧氣的體積分數)固定在容器內壁,并裝入足量的紅磷。
③用激光筆點燃紅磷,紅磷劇烈燃燒,觀察并記錄氧氣傳感器所顯示的氧氣體積分數的變化
情況。
④用白磷替換紅磷重復上步驟①?③。
⑤換用食品脫氧劑(可以直接與氧氣反應,無需點燃的物質)重復上述步驟①③。
⑥根據實驗數據,繪制三種物質氧化時容器內氧氣體積分數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丙所示。
(1)步驟①中檢查氣密性時,將玻璃容器浸沒水中,
氣密性不好。
(2)裝置甲中150毫升集氣瓶中裝入1/5的水,量筒內裝有80毫升水,根據圖丙的實驗數據,
用紅磷做實驗,理論上實驗結束后量筒內剩余的水為.毫升。
(3)根據該興趣小組的實驗結果,用圖甲裝置測量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你會選用哪種藥
品,并說明理由:
37.為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小邱同學打算設計如下方案:選用實際容積為50mL的試管作反
應容器。將過量的白磷放入試管,用橡皮塞塞緊試管,通過導管與實際容積為60mL且潤滑性很
好的針簡注射器組成如圖的實驗裝置。假設此實驗能夠按照小邱的設想正常進行,且白磷所占體
積與導管內的氣體體積忽略不計。請回答下列問題:
彈簧夾〃
白磷注射器
試管活塞前沿在
20mL刻度處
(1)實驗前,打開彈簧夾,將注射器活塞前沿從20mL刻度處推至15mL刻度處,然后松開
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處,則說明。
(2)若先夾緊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可看到劇烈燃燒產生大量白煙,燃燒結束。等到
試管冷卻后再松開彈簧夾,可觀察到注射器向左移動到mLo
(3)若不用彈簧夾,用酒精燈加熱白磷,成分反應直至燃燒結束。試管冷卻,可觀察到注射
器活塞停留在ml處。
(4)若按小邱的設想進行實驗,實際遇到諸多問題而發生危險,造成實驗失敗,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某化學小組圍繞燃燒與滅火的主題展開相關活動。請你參與完成(白磷的著火點為40℃)。
圖一圖二
(1)按照圖一裝置實驗,發現銅片上的白磷迅速燃燒,而紅磷不燃
燒O
(2)按照圖一裝置實驗,發現銅片上白磷迅速燃燒,而燒杯底部的白磷不燃
燒O
(3)小明將一個裝有某氣體的大試管伸入燒杯底部的白磷,如圖二所示,觀察到白磷在水底
劇烈燃燒o
(4)圖二“水底燃燒”的奇觀告訴我們,滅火時應選擇合適的方法。下列處理方式正確的
是O
A.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B.電器著火:泡沫滅火器滅火
C.室內起火:打開門窗D.圖書起火:二氧化碳滅火器
39.某研究小組在學習氧氣的化學性質時發現:鐵絲燃燒沒有火焰,蠟燭燃燒卻有
導管
明亮的火焰。該小組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一:蠟燭燃燒產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點燃蠟燭,將金屬導管一端伸
入內焰,導出其中物質,也有火焰產生(如圖所示)。由此可知:蠟燭燃燒產生的
火焰是由(選填“固態”或“氣態”)物質燃燒形成的。
(2)探究二:物質燃燒產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閱資料:部分物質的熔、沸點和燃燒
時溫度。
物質熔點(℃)沸點(℃)燃燒時溫度(C)
石蠟50?70300?550約600
鐵15352750約1600
鋁6602327約1240
由表中信息可知:物質燃燒能否產生火焰與其(選填“熔點”或“沸點”)和燃燒時溫
度有關。由此推測:鋁在氧氣中燃燒時(選填“有”或“沒有”)火焰產生。
40.某實驗小組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將過量紅磷點燃后插入集氣瓶中,塞緊橡皮塞,可以看
到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打開止水夾,可觀察到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內(。
5
(1)水自動進入集氣瓶的原因是O
(2)如果進入集氣瓶內水的體積明顯小于瓶內空氣體積的《,其原因可能是。
A.使用的紅磷量不足
B.沒塞緊瓶塞
C.沒夾緊止水夾,紅磷燃燒時瓶內空氣受熱從導管逸出
D.插入燃燒匙速度太慢,塞緊瓶塞前,瓶內部分空氣受熱逸出
(3)若空氣中氮氣也能和紅磷反應,能否用該方法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41.某課外活動小組學習了書本中“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知道五氧化二磷不能隨便排放
到空氣中,否則會對空氣造成污染,所以對該實驗進行了改進:
在由兩個注射器組成的密閉系統內共有50mL空氣,如圖所示。然后給裝有紅磷的玻璃管加
熱。同時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內的紅磷變成白煙,且較長時間內無進一步
變化時停止。停止加熱后,待冷卻至室溫將氣體全部推至一個注射器內。請你根據對上述實驗的
理解,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結束后,注射器內的氣體體積理論上應該減少約mLo
(2)在加熱過程中,交替緩慢推動兩個注射器的目的是
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3)上述實驗只是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一種方法,你認為造成該實驗不夠準確的可能原因
是(寫出其中一種)o
42.小科為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選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通過以下步驟進行實驗:
步驟一: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并在廣口瓶內加入少量水;
步驟二:將(選填“水面上方體積”或“廣口瓶總體積”)分為5等分,用彈簧夾夾
緊橡皮管、點燃紅磷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緊塞子;
步驟三:待燃燒停止并冷卻至室溫后,打開彈簧夾。
氣壓kPa
小科測得實驗過程中廣口瓶內氣壓的變化如圖乙所示,請分析回答:
(1)將步驟二補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o
(2)發生圖乙中a-c段對應的化學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3)圖乙中的e點對應的實驗操作是。
(4)實驗結束后,如果廣口瓶中的水位高于理論的水位高度,可能的
原因是(選填字母代號)。
A.步驟一中加入的水太多
B.加入的紅磷量不足
C.當瓶內氣壓為圖乙中的b點時就打開彈簧夾
D.當瓶內氣壓為圖乙中的d點時就打開彈簧夾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根據保護臭氧層的措施分析。
【解答】A.制冷劑中的氟利昂會破壞臭氧層,所以減少并逐步停止冰箱制冷劑氟里昂的生產和
使用,可以保護臭氧層,故正確;
B.一氧化碳是有毒氣體,但它不會破壞臭氧層,故錯誤;
C.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氣體,與臭氧的破壞無關,故錯誤;
D.減少煤燃燒會減少二氧化硫的生成,發展氫能源,越來越保護環境,但與破壞臭氧無關,故
錯誤;
故答案為:A。
2.【答案】C
【解析】【分析】氧化反應是指物質與氧發生的化學反應,氧氣在此過程中提供氧。物質在空氣
中進行的非常緩慢的,不易被人察覺的氧化反應。伴隨現象:發熱,不發光,如金屬生銹,釀酒、
食物腐敗、動植物的呼吸等。
【解答】①食物腐爛、鐵生銹都是緩慢氧化,說法正確;②物質跟氧氣發生的反應是氧化反應,
說法正確;③急速的燃燒不一定發生爆炸,說法錯誤;④自燃是緩慢氧化引起的,由緩慢氧化
引起的自發燃燒叫自燃,說法正確;⑤白磷在空氣中和在氧氣中的著火點相同,說法錯誤;⑥
燃燒、自燃、緩慢氧化的共同點都是氧化反應并都有熱量放出,說法正確,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3.【答案】C
【解析】【分析】生活中很多現象的工作原理都利用了大氣壓強,抽氣機、吸管、茶壺、針管等
都可能利用到大氣壓,但是否能證明大氣壓的存在卻要具體分析它的工作過程才行。
【解答】A、打氣筒給車胎打氣,車胎鼓起是因為車胎內氣壓增大,不能證明大氣壓存在,故A
錯誤;
B、粘膠掛鉤吸在墻上靠的是粘膠的粘力,不能證明大氣壓存在,故B錯誤;
C、拉出活塞,藥液在大氣壓的作用下進入針筒,利用了大氣壓的作用,故C正確;
D、醫生推進針管里的藥液,藥液是靠推力進入體內的,故D錯誤;故選:C?
4.【答案】D
【解析】【分析】根據發生意外事故時的處理方法進行解答。
【解答】A.室內起火時,如果開門窗通風,會使氧氣進入室內,使燃燒更劇烈,故A錯誤;
B.發現煤氣泄漏時,打開排氣扇的電源開關,可能會引起打火,引起煤氣爆炸,故B錯誤;
c.電器或電線著火時,不能立即用水撲滅,以防止觸電,應先切斷電源再滅火,故c錯誤;
D.由于煙的密度較小,集中在上方,因此應用濕毛巾掩住口鼻俯身撤離,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5.【答案】C
【解析】【分析】A、根據鐵絲燃燒需溫度達到著火點分析;
B、根據濾紙破損會使濾液仍渾濁分析;
C、根據測定氧氣體積分數時紅磷不足會使結果偏小分析;
D、根據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氫會干擾驗證分析。
【解答】A、鐵絲燃燒未看到火星四射,可能是溫度未達到鐵絲的著火點,鐵絲未燃燒,不符合
題意;
B、過濾時濾液渾濁可能是濾紙破損,不符合題意;
C、測氧氣體積分數時,紅磷不足,會使測定結果偏小,符合題意;
D、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干擾二氧化碳的驗證,不符合題意;
故選Co
6.【答案】C
【解析】【分析】根據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很低,一針筒空氣中二氧化碳不足以使澄清石灰水變
渾濁,要證明空氣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需多向石灰水中通入空氣,人呼吸時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解答】A.因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很低,一針筒空氣中二氧化碳不足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但
不能得出空氣中沒有二氧化碳,不符合題意;
B.一針筒空氣中二氧化碳不足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無法得出結論,不符合題意;
C.繼續用大針筒向澄清石灰水壓入空氣,以使更多二氧化碳接觸澄清石灰水,由此得出結論,
符合題意;
D.人呼吸時會生成二氧化碳,不能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氣,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o
7.【答案】B
【解析】【分析】(1)水蒸氣是無色透明的氣體;
(2)根據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判斷;
(3)溶液的分散質為可溶性的物質,乳濁液的分散質為不溶性的小液滴;
(4)根據溶解度的影響因素判斷。
【解答】打開瓶蓋后,里面的二氧化碳快速溢出,從而使瓶口處溫度降低,水蒸氣在此放熱液化
變成小水珠,這就是看到的白氣,故A錯誤;
瓶內的氣泡為二氧化碳氣體,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故B正確;
可樂里面有大量的可溶性的物質,為溶液,故C錯誤;
開啟后,可樂上方氣壓減小,于是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減小,會有二氧化碳氣體排出,故D錯誤。
故選Bo
8.【答案】A
【解析】【分析】對各個實驗進行分析,確定水在實驗過程中的用途即可。
【解答】當硫在氧氣中燃燒時,會放出大量的熱,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氣體,則集氣瓶中的水主
要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故A錯誤符合題意;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中,通過量筒中水體積的變化得出。2體積,故B正確不合題意;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中,集氣瓶中的水用于冷卻濺落熔融物,防止集氣瓶炸裂,故C正確不合題
忌;
探究燃燒的條件時,燒杯中的水可以加熱銅片,隔絕空氣,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A?
9.【答案】B
【解析】【分析】根據有關大氣壓強的知識分析判斷。
【解答】A.實驗開始時,在易拉罐中加少量水,是為了加熱時能在罐內產生大量水蒸氣,這樣
在遇到冷水后里面的水蒸氣液化會導致氣壓變化巨大,從而使其變癟,故A正確不合題意;
B.將易拉罐開口朝上時,由于外面的空氣會迅速進入罐內,因此不會出現變癟的情形,故B錯誤
符合題意;
C.易拉罐被壓扁是因為內部氣壓變小,大氣壓作用于易拉罐,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將易拉罐倒扣在冷水中,是為了使水蒸氣迅速液化,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o
10.【答案】B
【解析】【分析】根據燃燒的條件分析。
【解答】A.東南風為木船燃燒提供了充足的氧氣,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東南風降低了木船的溫度,但是不能降低物質的著火點,故B錯誤符合題意;
C枯枝和油為燃燒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故C正確不合題意;
D.相連的曹軍木船沒有及時隔離也是導致水寨迅速燒盡的一個原因,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B。
11.【答案】C
【解析】【分析】性質決定用途,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分析判斷。
【解答】A.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和水,因此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故A正確不合題意;
B.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原料,故B正確不合題意;
C.二氧化碳能使潮濕的紫色石蕊試紙變紅,而不能使干燥的石蕊試紙變紅,故C錯誤符合題意;
D.固態二氧化碳俗稱干冰,升華時可吸收大量熱,因而用作制冷劑,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12.【答案】C
【解析】【分析】根據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過程、現象和結論分析判斷。
【解答】A.紅磷燃燒生成大量五氧化二磷,即看到大量的白煙,故A錯誤;
B.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從而使瓶內氣壓幾乎不變,那么燒杯內的水就不能吸入瓶內,無
法測出消耗氧氣的體積,故B錯誤;
C.如果氮氣在水中的溶解度較大,那么吸入瓶內水的體積就是消耗氧氣和吸收氮氣的體積之和,
即無法測定氧氣的體積,故C正確;
D.火焰熄滅后,要等到瓶內溫度恢復室溫時才能打開彈簧夾,故D錯誤。
故選C。
13.【答案】C
【解析】【分析】①酸雨主要是人為地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氣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
成的.
②二氧化碳的增多會導致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會給人類及環境帶來許多不利影響,臭氧層的破
壞給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危害,
【解答】解:酸雨主要是人為地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氣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造成的.酸
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硝酸等.酸雨危害動植物和人的健康;溫室效應主要是由于現代化工業社
會過多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大量排放尾氣,這些燃料燃燒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入
大氣造成的.臭氧層的破壞給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全球性的大氣污染主要是指:
酸雨、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
故選:C.
14.【答案】D
【解析】【分析】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分析。
【解答】A.二氧化碳使右面的蠟燭由下到上依次熄滅,證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
且不助燃不可燃的化學性質,故錯誤;
B.瓶子變癟,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驗證的是二
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故錯誤;
C.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變紅,驗證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故錯誤;
D.二氧化碳傾倒后右端下沉,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故正確;
故答案為:D?
15.【答案】B
【解析】【分析】物理性質是指不能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熔
點、密度、溶解性、導電性、揮發性等。化學變化是發生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
酸性、堿性、氧化性等。
【解答】A、二氧化碳參加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能和水在葉綠素
和太陽能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氣,A不符合題意;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質-升華時能夠吸收熱量,B符合題意;
C、二氧化碳能用來生產汽水等碳酸飲料主要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能和水反應生成酸,C
不符合題意;
D、二氧化碳用作滅火劑即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密度比空氣大,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
學性質-不燃燒、不支持燃燒,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6.【答案】D
【解析】【分析】紅磷燃燒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體。
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氣體。
【解答】紅磷燃燒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固體,消耗了瓶中的氧氣,會使壓強減小,小于外界大氣
壓,大氣壓作用下從而使水進入瓶中。
硫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硫是氣體,雖然消耗了氧氣,集氣瓶中壓強幾乎不變,水不能進入瓶中,所
以D正確。
故答案為:D。
17.【答案】B
【解析】【分析】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用途分析。
【解答】A.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B.二氧化碳體積約占空氣總體積的大約0.03%,故錯誤,符合題意;
C.液態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燒,可用于滅火,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D.干冰能進行人工降雨是因為干冰升華吸收大量的熱量,會使周圍的溫度降低,故正確,不符
合題意;
故答案為:Bo
18.【答案】D
【解析】【分析】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
【解答】A.通常狀態下,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屬于物理性質,故不符合題意;
B.通過低溫加壓,可使氧氣液化成淡藍色的液體,屬于物理性質,故不符合題意;
C.液態氧可用作發射火箭的助燃劑,屬于用途,故不符合題意;
D.氧氣是一種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能氧化許多物質,屬于化學性質,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9.【答案】B
【解析】【分析】A、根據滅火的原理分析。
B、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試管中的液體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否則會引起液體飛濺,
造成燙傷。
C、根據實驗室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分析。
D、根據易燃易爆物品的貯存方法分析。
【解答】A.酒精燈不慎碰倒燃燒起來,立即用濕抹布蓋滅,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B.給試管中的液體加熱時,液體體積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故錯誤,符合題意;
C.如果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上,應先用干布擦干,且立即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3%?5%的碳
酸氫鈉溶液,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D.易燃易爆物品不能與其他物質混存,必須隔離貯存,故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o
20.【答案】C
【解析】【分析】
①假設充滿氧氣的集氣瓶中氧氣的體積為100mL,三種物質不能燃燒時剩余氧氣的體積為amL,
裝置冷卻后,打開瓶塞,進入空氣,進入裝置的空氣體積為(100-a)mL,根據空氣中氧氣的體
積分數約為21%可知,進入裝置的氧氣的體積為21%(100-a)mL,此時氧氣的總體積是21%(100-a)
ml+amL,瓶內氣體的總體積為100mL。所以此時氧氣的體積分數為型駕請史皿義
100%=21魏9aX100%,要使此時氧氣的濃度達到50%,即咒第。X100%=50%,可得
a=36.7mL,即剩余氧氣的濃度為翩義1。。%=36.7%,只有鐵絲符合計算結果。
②鐵絲在氧氣中燃燒:3Fe+2d雪Fes。/紅磷和白磷在氧氣中燃燒:4P+5。20P2*
均有新物質生成,都屬于化學反應。
【解答】
A、從圖乙可以看出,實驗室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最好選擇鐵絲,因為紅磷或白磷會將氧氣消耗
到20%以下,當空氣進入瓶中后無法使瓶中氧氣體積分數達到50%左右,故A錯誤;
B、從圖乙可以看出,鐵絲在氧氣體積分數低于37%后不能燃燒,空氣中氧氣含量為21%,故鐵
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故B錯誤;
C、從圖乙可以看出,鐵絲在氧氣體積分數低于37%后不能燃燒,鐵絲在充滿純氧的集氣瓶中燃
燒完,裝置冷卻后,打開瓶塞,進入空氣,此時集氣瓶內的氧氣的體積分數能達到50%左右,瓶
內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故C正確;
D、上述實驗發生反應都有新物質生成,都屬于化學變化,故D錯誤。
21.【答案】水蒸氣;助燃;汽化;很穩定
【解析】【分析】根據去、雨、雪的形成,氧氣助燃性,汽化原理及稀有氣體化學性質分析。
【解答】云、雨、雪等天氣現象是空氣中水蒸氣發生物態變化的結果。切割或煙接金屬時燃燒
乙快產生高溫火焰,是利用了氧氣的腮頰燃性,液態氮由于在汽化時吸收大量熱,可做冷凍劑,
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定,可作保護氣。
故答案為:水蒸氣;助燃;汽化;很穩定。
22.【答案】(1)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氣中,污染空氣
(2)與氧氣接觸
(3)防止在空氣中切割時白磷自燃
【解析】【分析】根據物質的燃燒條件,白磷能自然分析。
【解答】(1)由于白磷燃燒的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能污染空氣,所以,罩住白磷燃燒的目的是:
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氣中,污染空氣。
(2)對照①和②,銅片上的白磷與空氣接觸能燃燒,而熱水中白磷不能燃燒,能夠獲得可燃
物燃燒需要的條件之一是與氧氣接觸。
(3)白磷能自燃,白磷保存在水中是隔絕空氣,防止白磷自燃。
23.【答案】(1)直玻璃管內液面上升
(2)大氣壓
24.【答案】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下面
【解析】【分析】根據二氧化碳與水化合生成碳酸,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分析。
【解答】二氧化碳與水化合生成碳酸,當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試管A內溶液的
顏色呈紅色,試管B中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現象為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燒杯C中下面蠟燭先熄滅。
故答案為: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下面。
25.【答案】等于;大于;小于
【解析】【分析】當氣球的體積不變時,氣球內外氣壓相等。當氣球內外氣壓大小不同時,總是
向壓強較小的一側發生形變。
【解答】(1)如圖所示的裝置,氣球的形狀保持不變,則抽氣前氣球內氣體壓強等于大氣壓:
(2)抽氣時內的氣球在膨脹,說明氣球內氣體壓強小于玻璃瓶內氣體壓強,而氣球內氣壓等于
外界大氣壓強,從而推測此時瓶內的氣體壓強小于大氣壓。
26.【答案】(1)B
⑵①④
(3)b;BC
【解析】【分析】(1)根據硫燃燒實驗中瓶內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鐵絲燃燒實驗
中瓶內水的作用是防止炸裂瓶底分析;
(2)根據鐵絲表面有鐵銹,氧氣不純等會使鐵絲燃燒失敗分析;
(3)根據導管口是否有氣泡冒出及氣泡產生快慢可檢驗氧氣的快慢分析。
【解答】(1)A中水的作用是吸收生成的有害氣體二氧化硫,B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化物濺落
濺裂瓶底,B中水可用細砂代替。
(2)①未打磨生銹的鐵絲,鐵絲表面的銹為干擾實驗的進行,會使實驗失敗,;②鐵絲在集
氣瓶中自上而下緩慢伸入,以防止氧氣逸出,不會使實驗失敗;③鐵絲繞在火柴上,使火柴燃
燒引燃鐵絲,為防止火柴燃燒耗盡瓶內氧氣,需火柴快燃盡時才伸入,不會使實驗失敗;④實
驗前集氣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時間,氧氣會逸出,使氧氣不純,不會使實驗失敗。
(3)若在圖乙的裝置中加入少量水,用于病人輸氧,為觀測氣體產生速率及使氣體的濕潤,氣
體需從a端進入,b端是連接病人。該裝置不能驗證輸出氣體是不是氧氣,A錯誤;通過是否有
氣泡冒出可觀察是否有氧氣輸出,B正確;通過氣泡的快慢可觀察是否有氧氣輸出,C正確。
故答案為:(1)B;(2)①④;(3)b;BCo
27.【答案】(1)(3)
(2)P2O5;使白磷達到著火點
【解析】【分析】(1)燃燒的條件:①有可燃物;②與氧氣接觸;③溫度達到著火點。
(2)根據白磷和氧氣的反應產物解答。根據燃燒的條件分析。
【解答】(1)實驗視察到只有丫形試管內的白磷燃燒,但很快就熄火了,是因為這個裝置被上
方的氣球封閉,一段時間后丫形管內的氧氣耗盡所致,故選③。
(2)白磷燃燒,即與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粉末,因此管口的小氣球可防止P2O5進入空
氣,從而使該實驗更環保。白磷的著火點為40C左右,放入80℃的熱水中會達到白磷的著火點
使其燃燒,那么燒杯中80℃的熱水的作用是使白磷達到著火點。
28.【答案】(1)>
(2)加熱使火柴溫度達到著火點
(3)移離蒸氣能保證有充足的氧氣
【解析】【分析】(1)液體的沸點隨上方氣壓的增大而升高;
(2)(3)燃燒的條件:①有可燃物;②與氧氣接觸;③溫度達到找到著火點。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A處燒瓶內氣壓不斷增大,則里面氣壓不斷增大,則里面氣壓大
于標準大氣壓強,那么燒瓶內沸水的溫度應>100℃。
(2)B處水蒸氣的溫度很高,則對點燃火柴的作用是:加熱使火柴溫度達到著火點。
(3)當高溫高壓的水蒸氣高速通過時,B點幾乎沒有氧氣,則:火柴移離蒸氣才能燃燒的原因
為:移離蒸氣能保證有充足的氧氣。
29.【答案】支持燃燒/有助燃性;密度比空氣略大
【解析】【分析】氧氣在通常情況下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使帶火星的木
條復燃說明氧氣能支持燃燒,木條在甲中燃燒比在乙中更旺說明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
【解答】(1)由實驗的現象可知,木條在氧氣中能復燃,說明氧氣能支持燃燒;由于乙瓶口向
下,木條燃燒不旺,說明氧氣的量較少,有氧氣逸出;
(2)而甲瓶瓶口向上,木條燃燒劇烈,氧氣的量較多,由此說明了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
30.【答案】(1)用濕抹布撲蓋(合理即可)
(2)A;C
【解析】【分析】(1)滅火的方法:①隔絕可燃物;②隔絕空氣;③降低溫度;
(2)根據濕毛巾在火災中的作用判斷。
【解答】(1)做實驗時不慎碰倒酒精燈,酒精在桌面燃燒起來,可用的滅火方法是:用濕抹布
撲蓋。
(2)著火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是因為濕毛巾可防止吸入灼熱的氣體灼傷呼吸道;低姿勢
跑離著火區域逃生,是因為地面附近的有毒氣體相對較少。
故選ACo
31.【答案】(1)a;B
(2)五氧化二磷
【解析】【分析】(1)白磷的著火點為40℃,而紅磷的著火點為260℃。由于熱水的溫度高于
白磷的著火點,因此白磷會燃燒起來。白磷燃燒時會消耗氧氣,放出大量的熱,由于放熱引起的
體積膨脹遠遠大于消耗氧氣引起的體積縮小,因此開始時氣壓是增大的。當反應結束后,溫度降
低,氣球內氣壓降低,據此分析解答。
(2)白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
【解答】(1)因為熱水的溫度高于白磷的著火點,低于紅磷的著火點,因此能燃燒的是白磷,
故選a。氣球內氣壓先變大后變小,故選B。
(2)管口的小氣球可以防止五氧化二磷進入空氣中,從而使該實驗綠色化。
32.【答案】(1)增加鐵絲的受熱面積,使鐵絲能夠持續燃燒
(2)集氣瓶中預先沒有放少量水或鋪一層細沙(合理即可)
(3)引燃鐵絲
【解析】【分析】(1)可從增大受熱面積的角度分析對鐵絲燃燒的影響;
(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火花四射,會放出大量的熱。如果熔融物低落瓶底,那么會引起瓶底
炸裂,因此要在瓶底放上一層細沙,或者倒入少量的水。
(3)火柴燃燒后,可以點燃上面的鐵絲,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鐵絲繞成螺旋狀的原因是:增加鐵絲的受熱面積,使鐵絲能夠持續燃燒;
(2)小明按圖實驗時,集氣瓶炸裂了,其原因可能是:集氣瓶中預先沒有放少量水或鋪一層細
沙;
(3)圖中螺旋狀鐵絲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鐵絲。
33.【答案】(1)(2);硫+氧氣點燃二氧化硫
T
(2)③;紅磷+氧氣點燃五氧化二磷
T
(3)①
(4)④;鐵+氧氣點燃四氧化三鐵
->
⑸②④
【解析】【分析】根據不同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分析解答。確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
據此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解答】(1)硫在氧氣中燃燒產生藍紫色火焰,故選②。硫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
二氧化碳氣體,則文字表達式:硫+氧氣點燃二氧化硫。
T
(2)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白煙,故選③。紅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
則文字表達式:紅磷+氧氣點燃五氧化二磷。
(3)蠟燭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則產生水霧的是①。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生成黑色固體,故選④。鐵與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四氧化三
鐵,則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鐵+氧氣點燃四氧化三鐵。
(5)實驗前,②中裝水可以吸收有毒氣體,④中裝水可以防止瓶底炸裂,故選②④。
34.【答案】(1)可吸入顆粒物
(2)冬季
(3)冬季取暖需燃燒大量的煤炭(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大氣污染物主要包括:粉塵/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
碳等;
【解答】(1)從圖中可以看出對該市空氣質量影響最大的指標是可吸入顆粒物;
(2)空氣質量最差的季節是冬季;
(3)冬季的空氣質量最差,原因可能是冬季取暖需燃燒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商業辦公裝修合同協議范本
- 2025藝人經紀合同范本(與經紀人簽訂)
- 2025合作協議 合同范本
- 2025二手店面交易合同模板
- 2025企業茶葉批發合同
- 湖南省湘一名校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聯考政治試題(原卷版)
- 基礎護理皮試說課
- 超聲護理方案
- 酒店安全知識培訓
- 大一自我鑒定總結模版
- 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繼續培養對象和第
- 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口算題卡
- 小數乘整數的教學設計 小數乘整數教學設計一等獎(十四篇)
- 玻璃鋼管道施工方案
- 錐坡工程量計算(支持斜交、溜坡計算)
- 康復醫學-康復治療技術
- 企業清產核資工作底稿
- LY/T 1675-2006馬尾松毛蟲監測與防治技術規程
- GB/T 708-2006冷軋鋼板和鋼帶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許偏差
- GB/T 14337-2008化學纖維短纖維拉伸性能試驗方法
- L4-《采購與供應策略》-講義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