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 被壓扁的沙子 同步練習含解析 統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1頁
6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 被壓扁的沙子 同步練習含解析 統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2頁
6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 被壓扁的沙子 同步練習含解析 統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3頁
6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 被壓扁的沙子 同步練習含解析 統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4頁
6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 被壓扁的沙子 同步練習含解析 統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阿西莫夫短文兩篇被壓扁的沙子同步練習(含解析統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6阿西莫夫短文兩篇被壓扁的沙子

一、單選題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鳥臀(tún)褶皺(zhě)兩棲(xī)島嶼(yǔ)

B.潮汐(xī)劫難(jié)衍射(yǎn)骨骼(gé)

C.追溯(sù)遺骸(hái)隕石(xǔn)熔化(róng)

D.蟾蜍(yú)攜帶(xié)膨脹(zhàng)地殼(qiào)

2.下列各項中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檢測衍射泛大陸

B.膨脹緩慢島嶼鏈

C.漂移流逝不解之迷

D.地震構造天衣無縫

3.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使用不當的一項是()

A.中國夢同世界人民的夢息息相通。

B.焦裕祿以改變蘭考縣貧困的面貌為己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C.漢語具有抑揚頓挫的音韻之美和簡潔優雅的意義之美。

D.寬甸河口的上萬株桃樹,妖嬈多姿,栩栩如生。

4.下列句子中的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看了媒體發布的收視率報告,我們才知道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到底有多火。

B.人生,只有一條路不能選擇,那就是放棄;只有一條路不能拒絕,那就是成長。

C.大詩人蘇軾曾說過:“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D.應該關注的是傳統文化的形式?還是傳統文化的內涵?這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5.選出沒有運用說明方法的一項()

A.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極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羅斯島發現了一些化石骨骼。

B.可以這樣比喻,板塊背上馱著許多大陸,當板塊向一個或另一個方向運動時,大陸也隨之一起運動。

C.如果在850℃的溫度下把斯石英加熱30分鐘,它將變為普通沙子。

D.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臺灣、福建等地的漁民一直登島從事捕魚、采藥。

6.選出縮寫句子正確的一項是()

“板塊構造”理論很快為地質界幾乎所有的問題提供了答案。

A.“板塊構造"理論提供了答案。

B.“板塊構造”理論為地質界所有的問題提供了答案。

C.“板塊構造"理論為所有的問題提供了答案。

D.“板塊構造”理論很快為問題提供了答案。

7.對第一段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斯石英是原蘇聯科學家斯季紹夫在1961年發現的。

B.斯石英和沙子是二氧化硅。

C.斯石英和沙是由兩種不同的原子構成的。

D.斯石英要比沙子重得多。

8.第二段中說“斯石英并不十分穩定"的依據是()

A.斯石英是沙子組成的。

B.斯石英的原子之間靠得太近。

C.斯石英的原子之間結合得極為致密。

D.斯石英原子的相互排斥進行得非常緩慢。

9.第三段中“金剛石的形成與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

A.金剛石中的碳原子被擠壓得異常緊密。

B.金剛石和斯石英同樣存在一個向外擴散恢復原貌的趨勢。

C.斯石英的原子之間靠得太近。

D.斯石英的原子出現相互排斥的趨勢。

10.如果在850℃的溫度下把斯石英加熱30分鐘,它將變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對金剛石加熱,從而把它恢復到原始碳的狀態,但誰愿意這樣做呢?)括號中的話所起的作用()

A.說明金剛石是由碳構成的。

B.說明金剛石的珍貴,變成碳太可惜了。

C.補充說明增溫可以加速斯石英返回原始狀態。

D.補充說明金剛石可以分解成碳,而斯石英只能分解成沙子。

11.《被壓扁的沙子》一文說明的中心是()

A.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

B.恐龍滅絕的原因是“撞擊說”和“火山說"。

C.斯英石只出現在沙子強烈擠壓的地方。

D.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動,而應該是撞擊。

二、語言表達

12.學了本課的兩篇短文,有沒有發現科學很有趣,而且各個學科之間都是互相聯系的。請你就此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13.按照所給文段的思路,仿照相應的句式,將文段補寫完整。

人生中難免有些事情不盡如人意:也許你想成為太陽,卻只是一顆不起眼的星星;也許你想成為大海,_________;___,卻只是一根細弱的小草。這個時候,請不要失去人生的方向。只要珍惜自己,坦然接受自己,你會驚喜地發現平凡的你也有自己美麗的風景。

三、現代文閱讀

14.閱讀《被壓扁的沙子》節選,回答問題。

①在過去的9年里,科學家們一直對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一個新觀點爭論不休,這個問題最終也許會得到解決。

②1980年,曾經有報道說,在一個6500萬年前形成的沉積物薄層中,發現了稀有金屬銥,它的含量異常豐富。一些人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地球的結果。這種撞擊也許深入到了地殼內部,引起火山噴發,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許多塵埃進入了平流層中,結果造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陽光無法抵達地球表面。這也許是導致包括所有恐龍在內的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

③毫無疑問,6500萬年前地球上曾經有過一次“大滅絕”,發生過一次“大劫難"。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這是由巨大撞擊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經歷了一個火山爆發期,許多火山大致同時噴發,那么也能造成一個足以使生物大量滅絕的巨大災難。

④因此,目前存在兩種對立的理論,即“撞擊說”和“火山說"。

⑤這不僅僅是一個學術問題,因為我們將來也許還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大災難(萬一哪天某個星體要撞擊地球,我們也許會知道如何來避免這種撞擊)我們需要盡可能多地了解這種事件所產生的影響,希望將來一旦面臨這種事件,我們可以采取某種應急措施。

(1)這段文字說明的對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

(2)②③④段文字說明了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哪兩條?其依據分別是什么?

(3)第②段文字中劃線的“可能”“也許"能否刪去?為什么?

(4)第③段文字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15.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①通過模仿太陽的熱核聚變反應,中外科學家正在建造人類首顆“人造太陽”。“人造太陽"計劃由歐盟、中國、美國等7大經濟體聯合打造,已歷經30余年,預計2019年建成,2050年商用。

②2016年4月底,中國承擔生產和設計的首個超大部件——脈沖高壓變電站(PPEN)首臺主變壓器,三運往“人造太陽,,設施的建造地法國。隨著各類設施逐漸完工,人類離建成首個“人造太陽”的目標越來越近。

③為什么要制造“人造太陽"?這和人類長久以來的能源危機有關。現代以來,隨著人口增加、工業發展,人類對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越來越快。據測算,人類最多還能用兩三百年的自然能源,即使核能也只能用數百年。

④此外,像煤、石油這些能源的燃燒還會引發溫室效應、酸雨等,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核電站或核能發電廠的能量來源是核裂變(能量產生過程與核聚變相反),所需原料稀有,產生的廢料也沒法安全處理,還可能產生核泄漏。

⑤不光我們這一代,我們的子孫將從哪里弄這么多能源呢?科學家們帶著這個驚恐的問題,把目光投向了核聚變。天空中的太陽就是一個巨大的聚變體,幾十億年為人類提供了光、熱。那太陽是怎么做的呢?

⑥簡單來說,當兩個質量較輕的原子核聚合為一個較重的新原子核時,大量電子和中子能夠逃離原子核的束縛,帶來巨大能量。在自然界中,最容易實現的聚變反應是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變。據測算,1千克氫燃料經過聚變反應所產生的能量,至少可以抵得上4千克鈾燃料或1000萬千克優質煤燃料釋放的能量。

⑦要提取它們,方法也十分簡便,成本也很低。我們從海水里舀一升水,其中就含有0.03克氘,它就可以產出約300公升汽油這么大的能量。地球上的海水能提取45萬億噸氘,它們都聚變的話,能保證人類上百億年的能源消耗。

⑧而且核聚變非常干凈,因為聚變就是把兩個氫核放在一起,當溫度到了上億度以后,它們就會聚合在一起,除了產出能量,其余產出的氦是一種清潔無害的元素。

……

⑨前蘇聯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名為托卡馬克的環形容器。通過讓混合了氘、氚的氣體懸浮在一個像面包圈一樣的環中,然后不斷加熱,等達到了上億攝氏度以后它就產生核聚變,并輸出大部分能量。

⑩按照設計,“人造太陽”計劃的反應堆設施總重量是埃菲爾鐵塔的3倍,占地面積有60個足球場加起來那么大。這個反應堆建成后,能夠把上億攝氏度、由氘氚組成的“火球"約束在體積達837立方米的“面包圈”中,產生50萬千瓦的聚變功率,持續時間達500秒。50萬千瓦熱功率已經相當于一個小型熱電站的水平。

截至目前,中國科學家已經攻克了采購包任務中遇到的所有技術難關。該計劃兩任總干事對中方的評價是“中國在采購包的研發、生產方面領先于各方"。

(選自2016年5月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有刪節)

(1)通讀全文,概括“人造太陽”的優點。

(2)下列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A.選文第⑥段中畫線句子運用了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準確地說明了氫燃料經過核聚變反應后能釋放巨大的能量。

B.選文第⑦段畫線句子中黑體字“約"可以刪去,因為這樣就將約數變成了確數,體現了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C.選文第⑩段畫線句子中,“火球”和“面包圈"形象地說明“人造太陽”的結構和外形特點,這樣化抽象為具體,有助于讀者的理解。

D.選文結尾引用“人造太陽"計劃兩任總干事的權威評價,回扣了文章的標題,強調了中國在該計劃中的突出貢獻。

16.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①大顱欖是一種稀有樹木,樹高30米,壽命300年。大顱欖木質堅硬,樹姿秀美,既可作建筑用材,也可作綠化樹木。但這種樹全世界只有毛里求斯有,就是在毛里求斯也不多,一共才13棵。這種樹雖然也結果實,果實里也有種子,但在自然條件下卻看不到它發芽;人工精心培育,也依然未能使其發芽成苗。這13棵樹現在的年齡已達300歲,可說是進入暮年了。如果它們壽終正寢,地球上就永遠不會有大顱欖了。

②自然界不可能有不發芽的種子。大顱欖能結子卻不發芽,那么這13棵樹又從何而來呢?這個謎使科學家很傷腦筋。

③美國生態學家坦普爾偶然發現,毛里求斯的特有動物渡渡鳥的最后滅絕是1681年,離現在300多年,而這13棵樹的年齡也是300多歲,兩者之間會有什么聯系呢?后來在毛里求斯又發現了渡渡鳥的殘骸,殘骸里有大顱欖的種子,可見渡渡鳥喜歡吃這種樹的種子。看來大顱欖與渡渡鳥確實有著某種聯系。

④坦普爾認為,渡渡鳥的滅絕是大顱欖目前瀕于滅絕的原因。坦普爾發現,大顱欖的種子厚實堅硬。進行耐壓實驗,在590公斤的壓力下還不破裂;而山核桃果實在50公斤的壓力下就會破裂。種子外殼太厚太硬,種子不能吸收水分,胚芽不能沖破硬殼,當然就不能萌發成苗。渡渡鳥的砂囊有極強的消化能力,它像一只白磨機,把大顱欖的種子外殼磨薄,使種子容易發芽。大顱欖正是靠渡渡鳥對種子的加工才得以傳宗接代。渡渡鳥滅絕后,大顱欖種子沒有了磨薄處理者,因此就不能萌發了。正是這個原因,使大顱欖樹越來越少,幾乎到了滅絕的邊緣。

⑤坦普爾后來進一步用實驗證實了自己的猜想。

(1)對大顱欖樹“幾乎到了滅絕的邊緣”的原因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大顱欖樹的種子外殼太厚太硬。

B.大顱欖樹的種子不能吸取水分,自身無法發芽。

C.大顱欖樹的種子發芽成活率很低。

D.能將大顱欖樹的種子磨薄使其發芽的渡渡鳥滅絕了。

(2)第④段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請寫出其中的兩種。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A“棲"此處應讀“qī”;B全部正確;C“隕"應讀“yǔn”;D“蜍"應讀”chú"。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漢字的正確讀音。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通用語。我國是多民族,地大物博,方言眾多,部分詞語的讀音方言區與普通話是不一樣的,方言區的同學平時學習要有意識地進行整理與積累,特別關注自己方言與普通話的不同部分。還要注意多音字的讀音和形聲字的讀音,雖然形聲字一部分表示意義,一部分表示讀音,但由于古今語音變化很大,我們不能絕對地用聲旁去推斷形聲字的讀音。還要注意形似字的讀音。

2.【答案】C

【解析】A全部正確;B全部正確;C“迷”應寫作“謎";D全部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漢字的準確書寫。漢字里許多字是形似字,我們要從意義的角度去理解了詞義,就不容易寫錯別字了。平時學習要有意識地進行整理與積累。

3.【答案】D

【解析】D.“栩栩如生”指藝術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樣,不能用來形容桃樹。

故答案為:D

【點評】正確運用成語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準確理解成語的意思,切忌望文生義。②辨清成語的感彩。③注意成語運用的范圍。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復和矛盾。⑤注意區分同義成語。⑥注意某些成語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4.【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標點符號的運用能力。D項是選擇疑問句,選擇問句問號的位置用法是,選擇項之間用逗號,問號用在最后一個選擇項之后。所以“應該關注的是傳統文化的形式"的后面應該用“__________________,”。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標點符號的運用能力。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要用心體會標點符號的用法,并加以積累。

5.【答案】D

【解析】A舉例子B打比方C列數字。故答案選D。

【點評】考查對說明方法的理解。

6.【答案】A

【解析】縮寫句子應去掉所有修飾限制的詞語。故選A。

【點評】此題考查學生縮寫句子的能力。

7.【答案】B

【解析】對段落內容的理解應抓住關鍵意思。所以應該選B。

【點評】主要考查學生對文意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8.【答案】B

【解析】原子之間離得太近,導致斯石英不穩定。故選B。

【點評】主要考查學生對句子的理解。

9.【答案】C

【解析】聯系上下文可作答。

【點評】此題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10.【答案】C

【解析】括號內容說明金剛石加溫恢復到炭的狀態。故選C。

【點評】考查學生對句子的理解分析。

11.【答案】A

【解析】《被壓扁的沙子》一文說明的中心是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此句統領兩篇短文,是兩篇短文的中心。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道題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并篩選信息。

12.【答案】學生1:“要學好語文,不僅要看文學方面的書,還要認真學習政治、歷史、生物、地理等學科。只有這樣,才能樹立大語文觀,為將來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

學生2:“生活點滴無小事,我們身邊的每一樣似乎毫不起眼的東西里都暗含著許多我們所不知道的秘密,看來我們只有認真學習才不至于成了現代的‘文盲’了。”

學生3:“科學理論的驗證,有時會像大海撈針一樣艱難。麥克翟恩研究巖層的事例、愛迪生燈絲實驗的過程,都屬于驗證,都付出了巨大努力。我們的學習也是這樣,‘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加倍努力吧,同學們!"

【解析】此題考查學生個性化表達能力。解答此類題時,要結合學過的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題和中心,結合上下文情節分析。要認真閱讀題目中的提示語和關鍵詞語,表達要有理有據。

故答案為:學生1:“要學好語文,不僅要看文學方面的書,還要認真學習政治、歷史、生物、地理等學科。只有這樣,才能樹立大語文觀,為將來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

學生2:“生活點滴無小事,我們身邊的每一樣似乎毫不起眼的東西里都暗含著許多我們所不知道的秘密,看來我們只有認真學習才不至于成了現代的‘文盲’了。"

學生3:“科學理論的驗證,有時會像大海撈針一樣艱難。麥克翟恩研究巖層的事例、愛迪生燈絲實驗的過程,都屬于驗證,都付出了巨大努力。我們的學習也是這樣,‘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加倍努力吧,同學們!”

【點評】切合要求,語言暢達即可。

13.【答案】卻只是一股涓涓的山泉;也許你想成為大樹

【解析】第1空,根據前一句:也許你想成為太陽,卻只是一顆不起眼的星星,這個句式有關聯詞語“也許"......“卻”......,這里已有前半句:也許你想成為大海,轉折意味的就應是:卻只是一股涓涓的細流;第2空,要求填前半句,那就是:也許你想......,根據后半句“卻只是一根細細的小草”,那前半句就是也許你想成為大樹。

故答案為:

第1空、卻只是一股涓涓的山泉

第2空、也許你想成為大樹

【點評】本題考查根據情景補全對話。我們首先要閱讀,把握文段脈絡,定位句子關系,特別注意關聯詞語,明確補寫的句子是總領還是總結,還是承上啟下,第二,要根據語境合理推導,要注意話題、陳述對象的統一,表述句式的一致,最后檢查補寫內容是否符合題干要求,是否連貫、簡潔。

14.【答案】(1)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邏輯順序。

(2)原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對地球的撞擊;地球經歷了一個火山爆發期,許多大火山同時噴發造成恐龍滅絕。依據:“撞擊說”和“火山說"。

(3)不能刪去。這兩個詞表示推測,在沒有確鑿的事實進行科學的說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許”,突出說明語言的嚴謹。

(4)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說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恐龍的滅絕是由巨大撞擊引起的。

【解析】(1)由第一段中重點句子“科學家們一直對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一個新觀點爭論不休"分析,說明對象是“恐龍滅絕的原因”。本文第①段,說明科學家們對恐龍滅絕的原因爭論不休。第②③④段,介紹恐龍滅絕的兩種學說“撞擊說"和“火山說”。第⑤段,說明研究恐龍滅絕原因的巨大意義。所以是邏輯順序。

(2)此題考查信息篩選。找出關鍵語句,由“這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地球的結果。"如果地球突然經歷了一個火山爆發期,許多火山大致同時噴發,那么也能造成一個足以使生物大量滅絕的巨大災難”概括回答即可。④因此,目前存在兩種對立的理論,即“撞擊說"和“火山說”。

(3)在語境中體會加下劃線詞語的準確性;重視具有修飾性功能的詞語表義的準確性。“可能、也許"通常表示猜測,結合第②段“一些人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地球的結果。這種撞擊也許深入到了地殼內部,引起火山噴發”語境分析即可。

(4)此題考查說明方法及作用。“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經歷了一個火山爆發期"由關鍵詞“例如”分析,使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使文章表達的意思更明確,讀者更明白,增強說服力。

【點評】(1)找說明對象的方法:一看題目。有的標題直接表明說明對象。二觀首段。題目沒有表明說明對象時,就要看文章的第一段,在第一段的結尾處往往會點出文章的說明對象。三找結尾段。有的在結尾處揭示說明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