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03.220.20CCSR8223IDB23/T3832.3—2024前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通用要求 4.1基本規定 4.2標線分類 4.3標線顏色 4.4標線材料 4.5標線施工 5縱向標線 5.1可跨越對向車行道分界線 5.2禁止跨越對向車行道分界線 5.3可跨越同向車行道分界線 5.4禁止跨越同向車行道分界線 5.5車行道邊緣線 5.6導向車道線 5.7可變導向車道線 5.8車行道漸變段標線 5.9路口導向線 5.10左彎待轉區線 5.11直行待行區線 5.12多乘員車輛專用車道線 5.13公交專用車道線 5.14非機動車道線 5.15禁止路邊停車標線 5.16縱向減速標線 5.17縱向警示標線 5.18潮汐車道線 6橫向標線 6.1人行橫道線 6.2停止線 6.3停車讓行線 6.4減速讓行線 6.5車行道橫向減速標線 6.6車行道橫向警示標線 7其他標線 DB23/T3832.3—20247.1導流線 7.2道路出/入口標線 7.3接近障礙物標線 7.4停車位標線 7.5停靠站標線 447.6非機動車禁駛區標線 477.7網狀線 477.8鐵路平交道口標線 497.9人行橫道預告標線 7.10右轉警示區標線 7.11環島標線 8字符標記標線 8.1導向箭頭 8.2禁止掉頭(轉彎)標記 8.3路面文字標記 608.4路面圖形標記 628.5交叉口警示標記 629立面標記 63參考文獻 DB23/T3832.3—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DB23/T3832《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設置管理規范》分為六個部分:——第1部分:總則——第2部分:交通標志——第3部分:交通標線——第4部分:交通信號燈——第5部分:隔離防護設施及其他設施——第6部分:交通安全設施協調應用場景本文件為DB23/T3832的第3部分。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黑龍江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黑龍江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無錫市明大交通科技咨詢有限公司、黑龍江萬象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楊銘、王道強、吳祥龍、楊闊、祖永昶、馬晶晶、李曉冬、李霖、李薇、朱佳麗。本文件首次發布。DB23/T3832.3—20241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設置管理規范第3部分:交通標線本文件規定了黑龍江省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交通標線部分的通用要求、縱向標線、橫向標線、其他標線、字符標記標線、立面標記。本文件適用于城市道路交通標線的設置要求。其他道路可參照執行。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5768.3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第3部分:道路交通標線GB6389工業企業鐵路道口安全標準GB/T16311道路交通標線質量要求和檢測方法GB/T21383新劃路面標線初始逆反射亮度系數及測試方法GB/T24717道路預成形標線帶GB/T24722路面標線用玻璃珠GB51038城市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設置規范GA/T850城市道路路內停車位設置規范CJJ193城市道路路線設計規范JT/T280路面標線涂料JT/T712路面防滑涂料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交通標線寬度指施劃于路面、緣石或立面上的實線或虛線的線條寬度。[來源:GB51038-2015,2.1.8]3.2行人密集區存在大量人員流動的區域,包括居住小區、醫院、廣場、商場、交通樞紐、旅游景點等。4通用要求4.1基本規定交通標線(以下簡稱“標線”)滿足以下基本規定:a)應符合城市道路(以下簡稱“道路”)設計要求,充分體現道路總體設計的意圖;b)應與交通實際運行特點相適應,有利于道路交通的有序、安全與暢通;c)應遵循適當設置的原則,不應出現傳遞信息過量或不足的情況;d)應與周邊其他交通設施表達的信息相匹配,傳遞的交通信息不應相互矛盾;2e)立面標記:設置在橋梁、隧道等立體構筑物上的標線。4.2.2振動標線可采用圓形或矩形突起,突起高度不宜大于4mm。4.3.2針對不同功能區域,可設置彩色色塊。各城市同一功能的彩色色塊顏色應一致。4.4.1道路預成形標線帶的性能應按照GB/T2474.4.4路面標線用玻璃珠的性能應按照GB/T24722規定執行。4.4.5新劃路面標線的初始逆反射亮度系數應按照GB/T21383規定執行。4.5標線施工4.5.1路面、緣石或立面上應保持干燥、清潔,表4.5.2如遇雨雪天、潮濕、塵埃大、風4.5.3標線施劃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縫處,可偏向接縫一側,偏移寬度不4.5.4標線的色度、光度、抗滑等性能的檢測方法,應按照GB/T16311規定執行,質保期限應為25.1.1可跨越對向車行道分界線為黃虛線,線段及間隔長度分別為4m和6m,交通標線寬度(以下簡稱“線寬”)為150mm;小流量的次干路、支路及內部道路等特殊情況,線寬可采用100mm,見圖1。a)雙向2條機動車道且允許雙向機動車借對向機動車道超車或左轉的路段,應設置單黃虛線可跨越對向車行道分界線,見圖2;3DB23/T3832.3—2024b)雙向3條機動車道且允許雙向機動車左轉的路段,應設置單黃虛線可跨越對向車行道分界線;c)交通流量較小的雙向4條機動車道且允許雙向機動車左轉的路段,應設置雙黃虛線可跨越對向車行道分界線,見圖3;d)雙向5條及以上或交通流量較大的雙向4條機動車道的路段,不應設置可跨越對向車行道分5.1.3當設置黃虛線的總長度小于14m時,宜采用線段及間隔長度分別為2m和3m的黃虛線。a)單黃實線或雙黃實線:禁止雙向機動車借對向機動車道超車、左轉或掉頭;b)黃色虛實線:僅允許單方向機動車借對向機動車道超車、左轉或掉頭。5.2.2禁止跨越對向車行道分界線的具體尺寸見表1。設計速度線寬黃色虛實線中虛線線段及間隔長度分別為4m和6m,當設置虛線的總長度小于14m時,宜采用線段及間隔長度分別為2m和3m的黃虛5.2.3未設置中央分隔帶或分隔欄桿的雙向2條或3條機動車道,單黃實線設置情形如下:a)禁止雙向機動車借對向機動車道超車、左轉的路段,應設置單黃實線;4DB23/T3832.3—2024b)人行橫道線、鐵路平交道口或其他相交道路前一定范圍內,應設置單黃實線;c)受道路幾何條件、交通流量或其他交通管理控制的影響,需要設置單黃實線的道路。5.2.4雙黃實線設置情形如下:a)設置中央分隔欄桿的雙向2條或3條機動車道,且禁止雙向機動車借對向機動車道超車、左轉的道路,應設置雙黃實線;b)未設置中央分隔帶的雙向4條及以上機動車道,且禁止雙向機動車借對向機動車道超車、左轉或掉頭的道路,應設置雙黃實線。5.2.5黃色虛實線設置情形如下:a)雙向3條機動車道且允許機動車道數少的一方借對向機動車道超車的路段,應設置黃色虛實線,見圖4;圖4黃色虛實線設置示例一b)未設置中央分隔帶的雙向4條及以上機動車道,且允許單方向機動車左轉或掉頭行駛的道路,應設置黃色虛實線,見圖5。圖5黃色虛實線設置示例二DB23/T3832.5b)b)交叉口掉頭a)單黃實線及雙黃實線的實線均應與停止線相接。特殊情況下可延伸至人行橫道線或行人過街安全島邊緣;b)雙黃實線間距不應小于0.5m,當設置中央分隔欄桿時,雙黃實線間距應適當增加,見圖6;c)當雙黃實線間距大于或等于1m時,兩條黃實線間應填充黃色斜紋線,黃色斜紋線線寬應為450mm,凈距應為1m,傾斜角應為45°,斜線方向應朝向兩側機動車行駛方向,若雙黃實線內設置中央分隔欄桿時,無需填充,見圖7;6d)當路段及交叉口有行人二次過街需求時,根據實際情況雙黃實線間距可適當加寬,其最小間距不應小于1.5m,見圖8。5.3.1可跨越同向車行道分界線應采用白色虛線,具體尺寸見表2及圖9。表2可跨越同向車行道分界線尺寸設計速度線寬m間隔長度m24小流量的次干路、支路及內部道路等特殊情況,線寬可采用692(6m)4m(9m)5.3.2同向2條及以上機動車道且允許機動車借同向機動車道行駛的路段,應設置可跨越同向車行道分界線。5.4.2禁止跨越同向車行道分界線的具體尺寸見表3。設計速度線寬m間隔長度m24白色虛實線的虛線與實線凈距應為50mm~100mm。69DB23/T3832.7b)陡坡、急彎、長下坡等不良道路線形的路段,應設置白色實線,見圖10;c)小區、停車場等右進右出組織的路側開口,宜在靠近路側開口的機動車道內側設置一段白色實線,見圖11;5.4.4快速路出/入口距離較近且設置輔助機動車道的路段,宜設置白色虛實線,見圖12。5.4.5禁止跨越同向車行道分界線設置b)白色虛實線中實線應設置在同向車行道分界線上,虛線應設置在允許機動車跨越的一側。85.5.2車行道邊緣線線寬應為100mm或150mm。當設計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時,線寬應為150mm;5.5.3車行道邊緣線為虛線的線段及間隔長度應分別為2m和4m。虛實線中的虛線與實線凈距應為505.5.4.1設計速度大于或等于50km/h,且單向2條及以上機動車道的道路,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應a)除出入口及允許路邊停車的特殊路段,表示機動車道外側邊緣或劃分機動車道與同向非機動車道分界的道路,見圖13;圖13車行道邊緣線實線設置示例一b)中央分隔帶分隔對向交通流,機動車道內側邊緣,見圖14。100mm增100mm增婚5.5.4.2設計速度小于50km/h,單向2條及以上機動車道且兩側有引導視線的連續固定構筑物的道路,5.5.4.3雙向3條機動車道及以下或雙向機非混行道寬度小于10m的道路,外側可不設置白色實線。f)經常出現大霧等天氣,影響安全行車的路段。5.5.4.4除出入口外,劃分機動車道與對向非機動車道分界的路段,應設置黃色實線,見圖15。95.5.5在出入口或允許路邊停車的特殊路段,可設置車行道邊緣白色虛線。相鄰出入口間距不大于30m時,可連續設置車行道邊緣白色虛線,見圖16。c)白色虛線及白色虛實線中的虛線線段不應少于3個。5.6.1導向車道線為白色實線,線寬100mm或150mm。當設計速度大于或等于60km/h時,線寬應為5.6.2導向車道線的長度應根據交叉口機動車排隊長度、幾何線形、交叉口間距、交通管理措施等因素確定,長度宜為30m~70m。特殊情況下可視道路狀況及實際交通流量的大小適當延長,具體尺寸見表4及圖17。mm本圖17導向車道線設置示例5.6.3機動車進口道數大于或等于2條時,應設置導向車道線。5.6.4導向車道線起點與展寬段末端間距不宜小于6m,見圖18。5.7.1可變導向車道線表示導向方向隨需要可變的導向車道。5.7.2可變導向車道線應沿導向車道兩側的白色實線內側各設置一組朝向停止線的白色短直線,白色短直線的線間距應為1m,線寬應為150mm,和導向車道的白色實線夾角應為45°,見圖19。b)可變導向車道線設置長度應與相鄰導向車道線長度一致,內部不應設置機動車導向箭頭;c)可變導向車道線可與車道編號路面文字標記配合DB23/T3832.5.8車行道漸變段標線5.8.1導向車道數大于路段機動車道數時,導向車道線與路段車行道分界線應平滑順接。支路交叉口渠化時,漸變段長度不應小于20m;干路交叉口漸變段不應小于30m,見圖20。圖20車行道漸變段標線設置示例一5.8.2漸變段內標線應根據交叉口機動車主流方向,調整漸變段虛線與實線連接位置,見圖21。圖21車行道漸變段標線設置示例二5.9路口導向線5.9.1在面積較大、形狀不規則或交通組織復雜的交叉口,機動車識別機動車出口道困難或交通流交織嚴重的情況,應設置路口導向線,用以輔助機動車行駛和轉向。DB23/T38325.9.2路口導向線可分為左轉路口導向線、右轉路口導向線、直行路口導向線。5.9.3路口導向線為白色或黃色圓曲(或直)虛線,線段2m,間隔2m,線寬150mm,見圖22。圖22路口導向線5.9.4路口導向線設置情形如下:a)平面交叉口相交角小于70°或左轉機動車識別機動車出口道困難,宜設置左轉路口導向線,見圖23;圖23左轉路口導向線設置示例b)直行機動車進口道和出口道錯位,大于設計速度規定的交叉口漸變率,宜設置直行路口導向線,見圖24;圖24直行路口導向線設置示例DB23/T3832.3—2024c)右轉機動車轉動角度較大或易與非機動車、路緣石產生沖突,宜設置右轉路口導向線,見圖圖25右轉路口導向線設置示例5.9.5路口導向線設置要求如下:a)路口導向線起終點應設置在交叉口相交區域,不應穿過人行橫道線或非機動車道線;b)左轉路口導向線應設置在機動車行駛方向左側,右轉路口導向線設置在機動車行駛方向右側;c)一條導向車道可設置一條路口導向線。特殊情況下,一條導向車道可設置兩條路口導向線;d)當有多條導向車道時,可設置多條路口導向線。5.10左彎待轉區線5.10.1左彎待轉區線用來指示左轉機動車在直行時段,進入待轉區等待左轉的位置。5.10.2左彎待轉區線應由白色虛線、停止線和機動車導向箭頭三部分組成;白色虛線線寬150mm,線段及間隔長均為500mm;停止線線寬宜為200mm或300mm;機動車導向箭頭長應為3m,宜在左彎待轉區起始位置及停止線前各設置一組,左彎待轉區較長時可重復設置,較短時可僅在停止線前設置一組,見圖26。圖26左彎待轉區線5.10.3左彎待轉區線設置要求如下:a)左彎待轉區線應與左轉專用信號及左轉機動車專用車道配合設置;b)左彎待轉區線應設置在左轉機動車專用車道前端,伸入交叉口,且起點應設置在交叉口相交區域,不應穿過人行橫道線或非機動車道線;c)設置左彎待轉區線時應保證交叉口空間足夠,左彎待轉區長度不應小于12m,見圖27;圖27左彎待轉區線設置示例一d)左彎待轉區停止線與對向直行行駛軌跡間距不應小于0.5m。若左轉非機動車一次過街時,雙向左彎待轉區之間距離不應小于6m,見圖28;圖28左彎待轉區線設置示例二DB23/T3832.3—e)在有條件的交叉口,可設置多條左彎待轉區線,但不應超過對應的機動車出口道數;f)中央分隔帶寬度大于或等于7m時,一條左轉機動車專用車道可設置多條左彎待轉區線,見圖圖29左彎待轉區線設置示例三5.11直行待行區線5.11.1直行待行區線應由白色虛線、停止線和機動車導向箭頭三部分組成;白色虛線線寬應為150mm,線段及間隔長度均應為500mm;停止線線寬宜為200mm或300mm;機動車導向箭頭長應為3m,宜在直行待行區起始位置及停止線前各設置一組,直行待行區較長時可重復設置,較短時可僅在停止線前設置一組,見圖30。圖30直行待行區線5.11.2直行待行區長度不小于15m時,可與路面文字標記配合設置,顏色為白色,字高應為1.5m,字寬應為1m,間距應為500mm,見圖31。圖31“直行待行區”路面文字標記DB23/T3832.3—5.11.3主路人行橫道線距相交道路路緣延長線不小于30m的錯位十字交叉口,宜在主路方向設置直行待行區線,見圖32。圖32直行待行區線設置示例5.11.4直行待行區設置要求如下:a)直行待行區線和左彎待轉區線之間不應相互交叉;b)直行待行區線應與信號相位及交通標志配合設置;c)直行待行區線應設置在機動車道前端,伸入交叉口,且起點應設置在交叉口相交區域,不應穿過人行橫道線或非機動車道線;d)在有條件的地點,可設置多條直行待行區線,但不應超過對應的機動車出口道數。5.12多乘員車輛專用車道線5.12.1多乘員車輛專用車道線表示允許多個乘車人的機動車行駛,未載乘客或乘車人數未達規定的機動車不允許入內行駛。5.12.2多乘員車輛專用車道線應由白色虛線和白色文字組成,線段與間隔長度均應為4m,線寬應為200mm或250mm,應與“多乘員專用”路面文字標記配合設置,見圖33。圖33多乘員車輛專用車道線設置示例DB23/T3832.3—2024圖33多乘員車輛專用車道線設置示例(續)5.12.3同向3條及以上機動車道,可設置多乘員車輛專用車道線,并且可根據高峰時間設置分時段多乘員車輛專用車道線。5.12.4多乘員車輛專用車道線應與交通標志配合設置。5.13公交專用車道線5.13.1公交專用車道線用于指示公共汽車專用行駛車道,除公交車輛、通勤班車等大型載客汽車外,不允許其他車輛及行人進入。5.13.2公交專用車道線為兩條平行的黃色虛線,線寬為200mm或250mm。線段與間隔的長度均為4m。外側公交專用車道線與車行道邊緣線凈距宜為50mm~100mm,見圖34。—250mm圖34公交專用車道線5.13.3公交專用車道線起點處宜設置“公交專用”路面文字標記和限時路面文字標記,見圖35。圖35“公交專用”路面文字標記5.13.4地塊出入口、小支路開口等路側開口,在公交專用車道內應增設“借道區”路面文字標記,并用黃色虛線圍合,其長度L應根據機動車右進右出的行駛軌跡適當調整,見圖36。風溫下風溫下區血K皿區圖36路側開口借道區在公交專用車道設置示例5.13.5公交專用車道線設置在進口道處應設置黃色實線,其長度應與相鄰導向車道線長度一致。5.13.6其他機動車在進口道處需借公交專用車道右轉通行時,宜設置“借道右轉”路面文字標記,并在相鄰機動車道內設置“右轉彎”路面文字標記及右轉合流箭頭,見圖37。拼圖37進口道處借公交專用車道右轉標線設置示例DB23/T3832.路面文字標記,并在相鄰機動車道內設置“右轉彎”路面文字標記及右轉合流箭頭,見圖38。5.13.8出口道處公交專用車道線起點與車行道邊緣線起點的距離不宜小于15m,見圖39。b)非機動車通行在交叉口內、路側開口等與機動車產生交織的區域,應設置兩條平行的白色虛線。虛線線寬為400mm,線段長度為400mm,間隔長度為400mm或600mm,見圖40。圖40非機動車道線5.14.2路段非機動車道線設置情形如下,圖中彩色色塊僅作為a)機非混行路段應設置“機非混行道”路面文字標記及非機動車導流圖形標記,見圖41;機非混行道圖41路段非機動車道線設置示例一b)機動車單行道且非機動車雙向通行的路段,與機動車道方向相反的非機動車邊緣線應為黃色車行道邊緣線,見圖42;圖42路段非機動車道線設置示例二c)雙向非機動車道在同側設置時,非機動車道寬度應不小于5m,雙向非機動車道間應設置黃虛線,線寬為150mm,線段與間隔的長度均為2m,見圖43;艷唱艷≥5m≥5m圖43路段非機動車道線設置示例三d)非機動車道與同向機動車道相鄰設置時,非機動車道線應為白色車行道邊緣線,見圖44;圖44路段非機動車道線設置示例四e)非機動車道與同向機動車道、路內機動車停車位分離設置時,機動車道或停車位外側與非機動車道之間應設置白色導流線,寬度不應小于0.8m,見圖45;圖45路段非機動車道線設置示例五f)非機動車道設置在機動車道與停車位之間時,非機動車道線應為白色虛線,且其外側距離停車位邊緣不應小于0.8m,見圖46;圖46路段非機動車道線設置示例六g)非機動車道被車種專用停靠站占用時,應優先設置車種專用停靠站標線,宜在占用區域外上下游位置分別設置非機動車標記,占用區域內不宜設置非機動車相關標線,見圖47;WW圖47路段非機動車道線設置示例七h)路側開口處非機動車道線應為白色虛線,其兩端分別設置非機動車標記,見圖48;圖48路段非機動車道線設置示例八i)電動自行車占比較高的路段,且非機動車道寬度不小于5m時,可設置自行車道及電動自行車道,并用白色實線分隔。電動自行車道設置在靠近機動車道一側,起始位置應設置電動自行車路面圖形及“電動自行車”路面文字標記,見圖49;自行車圖49路段非機動車道線設置示例九DB23/T3832.3—2024要圖49路段非機動車道線設置示例九(續)j)橋梁或隧道非機動車道應與平面非機動車道垂直連接,跨越機動車道區域應設置白色虛線非機動車道線,橋梁或隧道、平面非機動車道,均應在合適位置設置非機動車停止線,見圖50。圖50路段非機動車道線設置示例十5.14.3進口道非機動車道線設置情形如下:a)當非機動車道寬度不小于4m時,可設置非機動車專用導向車道。非機動車專用導向車道的長度應根據交通流量確定,一般情況為10m~20m,并在其內部設置2組非機動車標記及非機動車導向箭頭,見圖51;力圖51進口道非機動車道線設置示例一b)當進口道處有實體導流島時,非機動車右轉與其他方向非機動車可提前分流,渠化段不應小于20m,并設置白色虛線非機動車道線,見圖52。5.14.4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非機動車過街可采用慢行一體化的交通組織方式,見DB23/T3832.63832.6附錄A圖A.7。b)禁止長時停車線:表示不允許路邊長時停車,但正常情況下允許裝卸貨物或上下人員等臨時線。禁止路邊停車標線線寬應為150mm,或與路緣石寬度相同,虛線線段長度應為1m,間隔應為1m,見圖53。a)因停車可能嚴重干擾交通運行或引發交通安全事故的區域,應b)交通繁忙的主干路出入口、交叉口及其相鄰路段c)可能堵塞消防通道、干擾交通正常運行時,宜設置禁止長時停車線;d)支路及交通流量較少的次干路沿線、大型單位或小區出入口前后,可設置禁止長a)禁止停車線、禁止長時停車線宜設置在路緣石立面及頂面,無路緣石的道路可設置在距路面b)經常被積雪、積冰覆蓋的區域,禁止路邊停車標線應與禁止停車標志或禁止長時停車標志配5.16.1縱向減速標線為一組平行于車行道分界線的菱形塊虛線。縱向減速標線的起始位置,應設置30m的漸變段,菱形塊虛線由窄變寬,見圖54。45°上圖54縱向減速標線設置示例5.16.2縱向減速標線設置情形如下:a)在長下坡、隧道洞口前、事故多發點、急轉彎路段、匝道及其他需要減速的機動車道內應設置縱向減速標線;b)設計速度大于60km/h且需機動車降速的道路,宜采用縱向減速標線。5.16.3縱向減速標線設置要求如下:a)縱向減速標線不應與車行道橫向減速標線、車行道橫向警示標線及縱向警示標線重疊設置;b)縱向減速標線宜采用振動標線。5.17縱向警示標線5.17.1縱向警示標線為一組平行于車行道分界線的直角梯形塊漸變虛線,虛線間隔為500mm,漸變長度11.5m。縱向警示標線的起始位置,直角梯形塊虛線由窄變寬,1.最小長度為400mm,1.最大長度為800mm,其余梯形邊長應根據起末連接線確定,各直角梯形h均為500mm,見圖55。500mm車道分界線圖55縱向警示標線設置示例b)在居住小區、老舊住宅片區、重要公共場所周邊(如政府機關、學校、醫院、體育場館、公園等)道路或用于以行人、非機動車為主要客群的商業區周邊道路,可設置縱向警示標線;c)機動車道數不大于2條的支路,可設置縱向警示標線。a)縱向警示標線不應與車行道橫向減速標線、車行道橫向警示標線及縱向減速標線重疊設置;5.18.2潮汐車道線線寬應為150mm,線段與間隔長度應與同一路段的可跨越同向車行道分界線一致,滿足DB23/T3832.1中4.4.2條件下,兩條線之間的橫向間距可適當調整,見圖56。線寬均應為150mm,線間凈距宜為100mm~150mm,虛線的線段及間隔長度均應為500mm,虛線應設置在交叉口中心一側,見圖56。圖56潮汐車道線a)當雙向機動車道數為偶數時,可將一個方向最內側機動車道設置為潮汐車道或將兩個方向的b)當雙向機動車道數為奇數時,可將中間機動車道設置為潮汐車道;c)潮汐車道線應與車道信號燈、注意潮汐車道標志等交通設施配合設置;d)潮汐車道線可與相應的物理隔離設施配合設置。6.1.1人行橫道線(又稱斑馬線)為白色平行粗實線,表示一定條件下允許行人橫穿道路的路徑,并6.1.2人行橫道線的線寬為400mm,線間凈距為600mm。人行橫道線寬一般為3m~6m。特殊情況下可為6m~8m,含非機動車推行過街時宜大于5m,見圖57。b)在大型公共建筑、賣場超市、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地鐵站出口等行人過街較為集c)按照道路等級和所處城市區位需要設置人行過街通道的路段,應設置人行橫道線;d)在停車視距、道路線形及行車視距不良的路段,不應設置人行橫道線;e)有天橋、地道等其他人行過街設施的前后100m范圍內,不宜設置人行橫道線;f)公交停靠站下游30m范圍內,不宜設置人行橫道線;g)路段100m范圍內,不宜設置兩處及以上人行橫道線。a)人行橫道線的設置位置應符合人流行走軌跡線,保證行人橫穿道路的安全與便利,并且與人e)人行橫道線宜與道路中心線垂直。特殊情況下與中心線夾角不宜小于60°,其條紋應與道路中心線平行,見圖58;圖58人行橫道線設置示例f)有條件的路段人行橫道線宜采用“Z”型設置,可分為“菱形”及“平行四邊形”兩種形式:“菱形”形式的漸變段為30m~50m,直線段為10m~20m;“平行四邊形”形式的漸變段10m~15m,直線段10m~20m。駐足區內部可填充彩色色塊,并與“注意右側來車”路面文字標記配合設置,見圖59; 圖59“Z”型人行橫道線設置示例圖59“Z”型人行橫道線設置示例(續)g)行人密集區且斜向過街需求較大時,可設置斜穿交叉口的人行橫道線;h)人行橫道線不應正對沿線單位、小區等機動車出入口的行車區域。6.2停止線6.2.1停止線表示車輛讓行、等候放行情況下的停車位置。6.2.2停止線設置情形如下:a)交叉口待行區的前端,應設置停止線;b)其他需要停車的位置,應設置停止線;c)鐵路平交道口前,宜設置停止線;d)設置有讓行線的進口道,同一位置不應設置停止線。6.2.3機動車停止線為白色實線,寬度為400mm。交叉口及信號燈控制的路段,機動車停止線與人行橫道線凈距應不小于3m,可根據實際需要按1m為增量增加,機動車導向箭頭與停止線凈距為2m~3m,見圖60。圖60機動車停止線6.2.4機動車停止線設置要求如下:a)機動車停止線應與禁止跨越對向車行道分界線連接;b)機動車停止線對相交道路左轉機動車正常通行有影響時,可適當后移,后移距離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見圖61;圖61機動車停止線設置示例一c)無信號燈控制的路段,機動車停止線與人行橫道線凈距宜為6m~12m,見圖62;6.2.5非機動車停止線設置在人行橫道線前,與人行橫道線凈距應為1.5m,與非機動車標記或非機動車導向箭頭凈距宜為1.5m,見圖63。6.3.1停車讓行線表示車輛在此處應停mm,凈距應為200mm;“停”字寬度應為1m,字高應為2.5m,與白色實線凈距為2m~2.5m,見圖64。圖64停車讓行線6.3.3無信號燈控制的交叉口或路段,停車讓行線設置情形如下:a)兩條次干路相交,機動車交通流量較少道路的進口道,應設置停車讓行線;b)支路與次干路以上等級道路相交,支路的進口c)兩條支路相交,機動車交通流量較少道路的進口道,宜設置停車讓行線。b)有人行橫道線時,停車讓行線與人行橫道線凈距不應小于3m;c)無人行橫道線時,停車讓行線距相交道路路緣延長線宜為1m~3m,見圖65;停停6.4.2減速讓行線應由兩條平行白色虛線和一個白色倒三角形組成,虛線線段及間隔長應分別為600mm和200mm,線寬應為200mm,線間凈距應為200mm;倒三角形底寬應為1.2m,高度應為3m,與白色虛線凈距為2m~2.5m。底線寬應為400mm或450mm,腰線寬應為150mm,見圖66。易圖66減速讓行線6.4.3無信號燈控制的交叉口或路段,減速讓行線設置情形如下:a)當主路交通無專用加速車道、加速車道長度或停車視距不足時,在進口c)機動車從主路匯入輔路時,相鄰輔路車道應設置減速讓行線;d)機動車從輔路匯入主路時,匯入車道臨近主路e)環島交叉口所有機動車進口道,應設置減速讓行線;f)行人或非機動車橫向過街需求較大的區域,宜b)有人行橫道線時,減速讓行線與人行橫道線凈距不應小于3m;c)無人行橫道線時,減速讓行線距相交道路路緣延長線宜為1m~3m,見圖67;四~3m四~3mV圖67減速讓行線設置示例d)減速讓行線宜與減速讓行標志配合設置。6.5.1車行道橫向減速標線應由一組垂直于車行道的白用雙條虛線和三條虛線,線寬應為450mm,虛線向減速標線應由第一組向上游排布,見圖68及表5。根據設計速度的不同,設置組數宜為3組~9組之間,見表6及圖69。DB23/T3832.3—2024L間隔m22222333設計速度組97543a)圓曲線半徑小于CJJ193中的設超高圓曲線最小半徑一般值,且縱坡大于3.5%的下坡路段,b)當相鄰兩路段運行速度差大于20km/h時,在減速過渡路段宜設置車行道a)車行道橫向減速標線不應與縱向減速標線、縱向警示標線及車行道橫向警示標線重疊設置;b)車行道橫向減速標線宜采用振動標線。6.6.1車行道橫向警示標線應由一組垂直于行車方向的黃色標線為450mm,虛線的線段與間隔長度應分別為100mm和30mm~50mm,五條虛線間的凈距為450mm,見圖70及表7。第一組設置在限制速度路段的下游作為起點,其余車行道布,設置組數宜為3組。450mm450mm耳圖70車行道橫向警示標線間隔m556.6.2在陡坡、路側開口、事故多發點、急轉彎路段、匝道及其他需6.6.3車行道橫向警示標線不應與縱向減速標線、縱向警示標線及車行6.6.4車行道橫向警示標線宜采用振動標線。7.1.2導流線由外圍框線及內部填充線組成,外圍框線為單實線,寬度應為150mm或200mm;內部填充線為V形線或斜紋線,寬度應為400mm或450mm,凈距應為1m,傾斜角應為45°,斜線方向應朝向b)互通立交或上下匝道的出入口,應設置導流線;c)實體導流島外側與導流線外圍框線凈距不小于1m時,內部應填充V形線或斜紋線;d)設置無實體導流島時,內部填充凈距不應小于1m;e)交通分流或合流處的導流線,內部填充線應為白色V形線。當導流線的外圍線與雙向行駛車道相鄰時,內部填充線為黃色斜紋線,見圖71。路緣石邊線車輛行駛方向一無實體導流島Z7.2道路出/入口標線7.2.1道路出/入口標線表示引導機動車駛入或駛出的行駛軌跡,提供安全交匯,減少與突出緣石碰撞7.2.2道路出/入口標線的顏色為白色,應由三角地帶標線和縱向標線兩部分組成。三角地帶標線應為白色實線,由外圍框線和內部填充線組成。縱向標線應由白色實線及虛線組成,線寬應為450mm,連接三角地帶的實線長度應不小于2m,虛線的線段及間隔長度均應為3m。7.2.3機動車駛入或駛出快速路或快速通道時,應設置道路出/入口標線。7.2.4道路出/入口標線應結合出/入口的形式和具體線形設置。7.2.5快速路、快速通道的出/入口前后主路車道數不變時,出口或入口處的三角地帶標線長度與縱向標線的實線段長度之和宜占整個出口或入口段總長度的1/3~1/2,主路的入口前應設置2道及以上向左合流導向箭頭,設置間隔宜為30m~50m。主路的出口應在分流點起點及上游30m~50m處各設置1道直行或右轉導向箭頭,分流點后在減速車道內設置兩道及以上右轉導向箭頭,設置間隔宜為30m~50m。在匝道上分合流時,可僅設置三角地帶標線,見圖72。風當喜!彩半口Y/簾黏臭ZL園DB23/T3832.品品I圖721111二二b)道路入口設置DB23/T3832.3—20247.2.6道路出/入口標線設置要求如下:a)在輔路上,應根據機動車流量等條件綜合考慮與減速讓行線配合設置;b)出口處可與道路名稱路面文字標記配合設置。7.3接近障礙物標線7.3.1接近障礙物標線表示路面有固定障礙物,警告機動車駕駛人謹慎行駛,引導交通流避開障礙物的區域。7.3.2接近障礙物標線應由外圍框線和填充線組成;顏色應根據障礙物所在位置,與對向車行道分界線或同向車行道分界線的顏色一致,分別采用黃色或白色實線;外圍線寬度宜與連接的對向車行道分界線或同向車行道分界線相同;與對向車行道分界線連接的填充線應為黃色斜紋線,與同向車行道分界線連接的填充線應為白色V形線,線寬應為450mm,凈距應為1m,傾斜角應為45°,斜線方向應朝向兩側機動車行駛方向,見圖73。圖73障礙物標線設置示例7.3.3接近障礙物標線設置情形如下:a)對向或同向車行道分界線處有橋墩、安全島、分隔帶端頭、渠化島、標志基座、燈座及其他可能對機動車行駛安全構成威脅的障礙物前,應設置接近障礙物標線;b)收費島面向機動車行駛方向前,應設置接近障礙物標線。7.3.4接近障礙物標線宜與線形誘導標配合設置。7.4停車位標線7.4.1停車位標線一般采用白色,機動車專用停車位標線應采用黃色。當需設置校車、救護車、消防車等專用停車位時,應在停車位內設置車種專用的路面文字標記。7.4.2機動車停車位標線寬度宜為100mm。除專用功能的大中型車位外,大中型機動車停車位標線長度宜為15.6m,寬度宜為3.25m;小型機動車停車位標線長度宜為6m,寬度宜為2.5m,極限寬度不應小于2m。對機動車停車方向有特殊要求時,可在停車位標線中附加箭頭,箭頭所指方向表示停車后車頭的朝向,見圖74。圖74機動車停車位標線7.4.3設置在路側的機動車停車位標線,宜在其上游設置兩組及以上注意前方路面狀況標記。7.4.4機動車停車位標線按排列方式分類如下,見圖75:a)機動車平行于通道方向停放的平行式;b)機動車與通道方向成30°~60°角停放的傾斜式;c)機動車垂直于通道方向停放的垂直式;圖75機動車停車位標線排列方式示例圖75機動車停車位標線排列方式示例(續)d)與非機動車分離設置,可參照5.14.2e)要求設置。7.4.5平行式機動車停車位標線可每兩個或多個相連組合設置。兩個一組設置時,每組間隔應為0.8m;多個相連組合時,每組總長度不宜大于60m,每組停車位間距不應小于4m。間隔設置位置宜與人行道預留的行人進出通道銜接,見圖76。圖76平行式機動車停車位標線組合設置示例7.4.6機動車限時停車位標線表示機動車只能在停車位內標注的時段停放,其他時段禁止停放。機動車限時停車位標線為虛線邊框,線寬100mm。在停車位內應標注允許停車的時間,該標線應與限時停車標志配合設置,見圖77。⊥⊥⊥圖77機動車限時停車位標線設置示例DB23/T3832.3—B圖77機動車限時停車位標線設置示例(續)7.4.7非機動車專用停車位標線,由停車區域邊線和其內部非機動車標記組成。非機動車停車位標線寬度應為100mm,每個停車區長度不宜大于20m,寬度宜為1.2m,見圖78。圖78非機動車停車位標線設置示例7.4.8機動車停車位標線內設置“出租車”路面文字標記時,表示出租車專用停車位標線。其中標線為實線時,表示出租車專用待客停車位標線;標線為虛線時,表示出租車專用上下客停車位標線,僅允許出租車短時停車上下客。7.4.9出租車專用停車位標線線寬應為100mm,長度應為6m、寬度應為2.5m;“出租車”路面文字標記,字高應為1.2m、字寬應為0.8m、字間距應為0.5m,并沿出租車行駛方向由遠及近縱向排列。出租車專用停車位標線可單獨設置,見圖79。鹽圖79出租車專用停車位標線設置示例DB23/T3832.3—2024圖79出租車專用停車位標線設置示例(續)7.4.10殘疾人專用停車位標線,應在機動車停車位標線內設置殘疾人路面圖形標記,在一側設置黃色網格線,黃色網格線為殘疾人上下車區域,禁止車輛停放,其他機動車不應占用。黃色網格線應由外圍框線和內部填充線兩部分組成,外圍框線線寬應為200mm,外圍框線長度應與機動車停車位標線長度相同,外圍框線寬度應為1.2m,內部填充線線寬應為100mm,折線夾角應為90°,見圖80。圖80殘疾人專用停車位標線設置示例7.4.11在確保道路交通安全暢通的情況下,部分機動車禁停路段可設置物流配送專用臨時停車位標線,并設置相應的指示標志和警告標志,停車位線寬應為100mm,長度應為9m、寬度應為3.25m;停車位內設置“物流配送”路面文字標記,字高應為1.5m、字寬應為1.25m、字間距應為0.6m,并沿物流配送車輛行駛方向由遠及近縱向排列,見圖81。c)交叉口設置展寬,交叉口停止線至漸變段起點的路段;d)交叉口未設置展寬,距離交叉口停止線50m以內的路段;e)支路距離交叉口停止線20m以內的路段;f)鐵路道口、急彎路、寬度不足4m窄路、橋梁、陡坡、隧道及距離以上地點50m以內的路段;g)急救站、加油站或消防隊(站)門前,及距離以上地點30m以內的路段;a)停車供需矛盾突出的老舊小區周邊道路,宜設置機動車限時停車位標線;b)幼兒園、中小學等學校周邊道路,設置用于上、下學接送學生的機動車停車位時,宜設置機c)停車供需矛盾突出的醫院周邊道路,宜設置機動車限時停車位標線;d)存在物流配送貨物需求的路段,可設置物7.4.14在停車場或不影響正常交通運營及其他設施正常使用的路側空地7.4.16路內停車位標線設置要求,應按照GA/T850規定執行。a)停靠站標線線寬應由漸變段的白色虛線、站臺段的白色實線(或白色填充線)兩部分組成;所有線寬均應為450mm,白色虛線的線段與間隔長度均應為1m,站臺段長度不宜小于30m,漸變段長度不宜小于15m。站臺段車道過寬時,超過部分應填充白色斜紋線,見圖82;圖82港灣式停靠站標線設置示例(續)b)當停靠站的漸變段及站臺段長度不滿足上述要求時,白色虛線及白色實線的設置長度應與其實際長度相對應;c)當用于消防車、校車、公交車等機動車專用停靠時,應在停靠站內設置車種專用的路面文字標記,并以黃色實折線填充停靠站前后兩端的區域,折線線寬應為200mm,夾角應為60°,同時應與相應的專用停車位標志配合設置,見圖83。圖83車種專用港灣式停靠站標線設置示例7.5.3路邊式停靠站標線設置要求如下:a)當占用公交專用車道停靠時,應設置車種專用停靠站標線。停靠站寬度與占用公交專用車道寬度相同,停靠站外側設置黃色實線,見圖84;b)當占用機動車道停靠時,應設置車種專用停靠站標線。停靠站寬度與占用機動車道寬度相同,停靠站外側設置黃色實線,可在停靠站上游設置注意前方路面狀況標記,見圖85;c)當占用非機動車道停靠且車道寬度大于3m時,應在車種專用停靠站標線上下游不應小于15m范圍內,設置車行道邊緣白色虛實線,見圖86;+圖86占用非機動車道的路邊式停靠站標線設置示例一d)當占用非機動車道停靠且車道寬度不大于3m時,應在車種專用停靠站標線上下游不應小于15m范圍內,設置車行道邊緣白色虛線,可在停靠站上游設置注意前方路面狀況標記,見圖7.6非機動車禁駛區標線圖88“非機動車禁止駛入”路面文字標記b)其他需要規范非機動車行駛軌跡的交叉口,可設置非機動車a)當進口道最外側未設置右轉機動車專用車道時,非機動車禁駛區邊界線宜與其外側車行道邊b)當進口道最外側設置右轉機動車專用車道時,非機動車禁駛區邊界線宜與其內側導向車道線7.7.2網狀線顏色為黃色,外圍框線線寬200mm,內部網格線與外邊框夾角為45°,內部網格線線寬100mm,斜線間隔1m~5m,見圖89。圖89網狀線7.7.3在交通流量較小的交叉口或其他出入口處,線寬為400mm或450mm,簡化網狀線最大邊長應不大于12m,見圖90。DB23/T3832.3—圖90簡化網狀線7.7.4網狀線設置情形如下:a)消防隊、公安機關、醫院急救通道、中小學校等特殊單位出入口前,應設置網狀線;b)重要單位在干路的出入口前,宜設置網狀線;c)其他因交通管理需要設置的情形。7.7.5網狀線設置要求如下:a)應考慮道路線形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設置與其相匹配的網狀線形狀。網狀線外圍框線與路緣石邊緣或相鄰縱向標線的凈距應為150mm,見圖91;管圖91網狀線設置示例一b)網狀線可根據實際需要設置在一條或多條車道;c)出入口右進右出組織時,出入口處網狀線宜設置在最右側一條機動車道區域或一個方向的所有車道區域,見圖92;圖92網狀線設置示例二DB23/T3832.3—2024圖92網狀線設置示例二(續)d)出入口允許左轉組織時,出入口處網狀線宜設置在一個方向的所有車道區域或整個道路開口區域,見圖93。圖93網狀線設置示例三7.8鐵路平交道口標線7.8.1鐵路平交道口標線表示前方有鐵路平交道口,警告車輛應在停車線處停車。7.8.2鐵路平交道口標線宜由交叉線、“鐵路”路面文字標記、橫向虛線、禁止跨越對向車行道分界線、停止線(或停車讓行線)五部分組成,見圖94。線條及路面文字標記設置要求如下:a)交叉線為白色標線,線寬應為400mm,長度應為6m,寬度應為3m;b)“鐵路”路面文字標記,應為白色標線,由左至右設置在交叉線的左右部位,字高應為2m,c)橫向虛線應為白色標線,線寬應為400mm,線段及間隔長度應為600mm;橫向虛線設置2道,間距應為15m,第一道距離鐵路道口應為15m;d)禁止跨越對向車行道分界線應為黃色標線,應與路段禁止跨越對向車行道分界線線寬一致,長度應大于30m;e)應在無人看守的鐵路平交道口前3m~5m設置停車讓行線;f)應在有人看守的鐵路平交道口前3m~5m設置停止線。呂圖94鐵路平交道口標線設置示例DB23/T3832.3—20247.8.3鐵路平交道口標線設置要求如下:a)在道路視線良好、其他交通設施設置完備時,可僅設置禁止跨越對向車行道分界線、交叉線和b)鐵路平交道口標線應與鐵路道口警告標志及停車讓行標志配合設置,有關設施的設置按照GB6389規定執行。7.9人行橫道預告標線7.9.1人行橫道預告標線為白色菱形圖案,線寬200mm,菱形縱向長3m、橫向寬1.5m。一般情況下人行橫道預告標線設置不少于2組,第一組距離人行橫道30m~50m處,間隔10m~20m設置第二組,見圖95。圖95人行橫道預告標線設置示例7.9.2在無信號燈控制的行人及非機動車橫向過街路段,應在人行橫道線上游設置人行橫道預告標線。7.9.3人行橫道預告標線設置要求如下:a)應與人行橫道標志配合設置,也可設置人行橫道警告標志;b)可與“車讓人”路面文字標記配合設置,可參照8.3.5要求設置。7.10右轉警示區標線7.10.1右轉警示區標線由兩條邊緣弧線圍合而成,分別是機動車右前輪和右后輪的右轉行駛軌跡線,線段及間隔長度應為2m,線寬150mm。圍合區域內宜設置“右轉警示區”路面文字標記;右轉警示區內可填充彩色色塊,可采用黃色防滑涂料,見圖96。小圖96右轉警示區標線設置示例7.10.2右轉大型車占比較高,且轉角空間充足的交叉口,宜設置右轉警示區標線。7.11環島標線7.11.1環島機動車道數應不少于機動車進口道數,不多于機動車出口道數,見圖97。DB23/T3832.3—2024圖97環島標線設置示例7.11.2環島標線應與交通標志配合設置。7.11.3環島機動車進口道前可設置道路名稱路面文字標記。8字符標記標線8.1導向箭頭8.1.1導向箭頭表示車輛的行駛方向,導向箭頭可分為機動車導向箭頭和非機動車導向箭頭。8.1.2機動車導向箭頭指示方向應包括:直行、直行或左轉、直行或右轉、左轉、右轉、掉頭、直行或掉頭、左轉或掉頭、左轉或右轉、左轉或直行或右轉、左彎或向左合流、右彎或向右合流。其中900cm機動車導向箭頭僅包含:直行、直行或左轉、直行或右轉、左轉、右轉、左彎或向左合流、右彎或向右合流。8.1.3機動車行駛方向應遵循機動車導向箭頭的指示,機動車導向箭頭指示方向應與交通標志相匹配。8.1.4機動車導向箭頭的顏色為白色,具體尺寸見表8及圖98。表8機動車導向箭頭尺寸設計速度8同同圖98機動車導向箭頭ss圖98機動車導向箭頭(續)8總品c)600cm機動車導向箭頭DB23/T3832.3—2024圖98機動車導向箭頭(續)8.1.5機動車導向箭頭在進口道的設置組數,見表9。表9機動車導向箭頭設置組數機動車進口道數(條)設置組數(組)38.1.6在進口道的機動車導向箭頭,第一組應距離停止線2m~3m;第二組應與導向車道線起始端部平齊;第三組及其他機動車導向箭頭作為預告箭頭,宜距離第二組30m~50m,預告箭頭指示方向應與前方導向車道允許行駛方向保持一致,見圖99。PP局面面8.1.7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應設置機動車a)交叉口進口道車道數大于或等于2;8.1.8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宜設置機動車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營銷外包面試題及答案
- 西醫臨床知識點試題及答案
- 滅火器試題及答案
- 期待成功的圖書管理員考試試題及答案
- 育嬰師資格考試常見考點試題及答案
- 系統架構設計的核心技術考題試題及答案
- 深入學習計算機二級考試試題及答案
- 知識產權爭議的解決模式試題及答案
- 商家工具考試題及答案
- 目標與管理的試題及答案
- AQ/T 2053-2016 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監測監控系統通 用技術要求(正式版)
- 火龍罐綜合灸技術課件
- 三只小豬的真實故事
- (高清正版)T-CAGHP 031—2018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及咨詢評估預算標準(試行)
- 第九章 放射線對人體影響
- 屋面防水翻新改造工程施工方案(全面完整版)
- 教案(餐巾折花)
- 有限公司章程(AB股架構).docx
- 北京市中小學生天文知識競賽復習題庫
- 《把課堂還給學生》論文
- 施工現場具備施工條件證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