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揣摩品味文章語言語言是思想的物質外殼,揣摩品味文章語言的能力直接影響我們對一篇文章的理解程度。每個詞語都表示一定的意義。但是,常用詞語的義項往往不止一個,除了基本意義外,往往還有引申義、比喻義和臨時借用義;從詞語的感情色彩來看,又分褒義、貶義和中性義;從詞語的語體風格看,有口頭語體、書面語體等。然而,任何詞語一旦出現在具體的語境中,它的意義、色彩及風格都是確定的。在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應注意從熟讀、精思以及嘗試三方面著手來揣摩品味文章語言。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我們既可以體會作者遣詞造句、句式使用、細節描寫之妙,也可以體會到作者對語言的整體駕馭能力。一、熟讀本單元所選文章都是經典之作,文章用語相當平實,易于理解,但如果要揣摩品味其語言,還是需要大量的閱讀。首先,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感情有一個總體把握。然后,反復閱讀,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唯有如此,才能談得上揣摩和品味文章語言。二、精思在熟讀的基礎上,還需精思。讀了課文之后,如果能夠結合自己平時對人生和外部世界的思考,就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如果沒有很好地結合自己的生活去思考,課文所描述的內容始終不能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去,就不可能真正體會文章語言。三、嘗試本單元所選文章,語言雖然看上去非常平實,但都蘊涵了作者高超的語言功力,看似平淡,實則絢爛。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嘗試著寫一寫類似題材的文章,再加以比較,就能體會到作者的語言藝術高明。當然,限于我們語言功底不夠深厚以及生活閱歷有限,很難理解大師們在細處的行文之妙,這就要求我們平時多閱讀、多思考,才能真正體會到文章的語言之美。九天山景物記選自《建國十年文學創作選·散文特寫》(中國青年出版社,1959年),略有改動。碧野,原名黃潮洋,1916年生于廣東省,現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說《陽光燦爛照天山》和散文集《月亮湖》等。本文是一篇以山川景物為內容的抒情色彩很濃的優美游記散文。文章是通過作者對邊疆的壯麗景象和牧民的幸福生活的感受而寫的,全文由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組成。前言說明天山的地理位置,概括天山景色,讓讀者對天山有一個簡單的了解;主體部分作者抓住天山景物的重點與特色,把包羅萬象的天山上的景物概括為三大部分,各部分既能獨立成章,又能相互聯系,次第井然,疏而不漏;結尾抒發了作者對天山的熱愛之情,激發了人們對祖國邊疆的熱愛之情。文章構思新穎、想象豐富,寫景善于運用比喻、比擬以突出景物的特征,給人以鮮明生動的形象之感。閱讀本文,要循著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要點,提煉文章的主旨,進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課后習題一、本文開頭使用了設問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二、作者從哪三方面概括寫了天山?著重寫哪個方面?為什么要這樣寫?三、文中有三處用了小標題,結合文章內容說明使用小標題的好處。四、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通感、對偶、排比等,請分別舉例說明。五、作者在“迷人的夏季牧場”中有一段專寫牧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六、有人認為《天山景物記》堆砌的詞藻太多,沒有內涵和深度,你怎么看?請說明理由,并進行小組討論。十雅舍梁實秋(1903-1987),原籍浙江杭縣,生于北京,學名梁治華,字實秋,一度以秋郎、子佳為筆名,著名文學評論家、散文家、翻譯家,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談吃》《看云集》《偏見集》《秋室雜文》,長篇散文集《槐園夢憶》等,譯有《莎士比亞全集》等。《雅舍》是作者的散文集《雅舍小品》的小篇之首。本文寫于1938年,當時抗日戰爭已經爆發,國難當頭,大學教授到重慶只能住陋室。明明是陋室,卻偏偏稱“雅舍”,這表現了作者對戰爭年代的無奈,對自己生活環境的自我調侃,同時也表現了作者開朗樂觀的心態和曠達超脫的情懷。文章開篇簡潔、自然,像是閑來之筆,但在讀到“磚柱”“木頭架子”“瓦”“竹南墻”“泥灰”的同時,也從“孤零零”“瘦骨嶙嶙”“單薄”“可憐”等詞語中體會到作者不滿的情緒。既不滿又“好感油然而生”,可見其幽默。本文的語言平實之中帶著幽默,要注意體會。例如,從作者對“洋鬼子”“鼠子”“蚊子”的厭煩中,我們看到其用了“騷擾”“猖獗”,這或可理解為作者內心的不滿,對生活、對戰爭的不滿,但沒有直抒胸臆的憤怒和反抗,所有的仍然是對“月夜”“細雨”的欣賞,對“簡樸”之風的追求,對“似我”“非我”境界的陶醉。閱讀本文,要在通讀全文把握要點的基礎上,提煉概括文章主旨,進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課后習題一、作者為何稱他所住的地方為“雅舍”?二、從哪里可見“雅舍”簡陋?請從文中找出三處以上的描述。三、本文體現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四、“雅舍”具有哪些“個性”?五、本文的寫作特色是什么?十一為你自己高興選自《開發心大陸》(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劉心武,1942年生,當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說《班主任》《我愛每一片綠葉》《黑墻》《白牙》等,中篇小說《如意》《小墩子》等,長篇小說《鐘鼓樓》《四牌樓》《棲鳳樓》《風過耳》等。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觀點鮮明、論述有力,具有哲理意義的美文。文章圍繞“為自己高興”這一中心論點,或舉例,或對比,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為自己立下高不可及的標桿,更不要被別人往往出于好奇、好意的刺激而陷入自卑自怨自責自苦的泥潭!人應該有準確的定位,不能不思進取,也不要好高騖遠,這樣才會有幸福感,才會體會到人生中的快樂。閱讀本文,要理清全文的論述結構,把握文章主旨,進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讓自己樹立起“幸福就在平凡中”的人生觀念。課后習題一、文章以“為你自己高興”為題,從全文來看,作者認為值得“為自己高興”的有哪些內容?二、文中除了以小凌、小倪這些平凡人物為例之外,還列舉了海明威、川端康成等名作家,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三、文章最后一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四、像文中小凌、小倪那樣滿足于現狀,是不是不求上進的表現?人為自己高興,是不是顯得過于狹隘?對這兩個觀點你有什么看法?說說你的理由。十二窗前的樹選自2007年第23期《讀者》,甘肅人民出版社。張抗抗(1950—),浙江省杭州人,祖籍廣東新會,當代作家。這是一篇優美的狀物散文——語言美、情感美、結構美。文章開篇點明了本文的主角——窗前的洋槐。這棵洋槐樹帶給了作者幸福的感覺:就因著它的緣故,我們曾真心希望能擁有這個單元的一扇窗。后來果真如愿,我們從此天天享受著它的清涼與恬靜,很是滿足,很覺幸福。接著,依次寫了洋槐春夏秋冬四時的姿態,作者用她的妙筆充分展露了洋槐的形態美。閱讀本文,要仔細品味文章優美的語言,借鑒文章中生動形象的修辭方法。課后習題一、下列句子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找出本體和喻體,并說說這樣寫的好處。(1)又過些日子,忽然就掛滿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淺綠色的蜻蜓綴滿樹枝——當它張開翅膀躍躍欲飛時,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溫和的云朵下染織成一片耀眼的銀色。(2)滿滿的一樹雪白,裊裊低垂,如瀑布傾瀉四濺。銀珠般的花瓣在清風中微微飄蕩,花氣熏人,人也陶醉。二、文章先總寫了窗前的槐樹,接著又分寫了四季的槐樹,最后又總結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