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語用題提分突破講義:古詩文閱讀(一)文言文翻譯_第1頁
高考語文語用題提分突破講義:古詩文閱讀(一)文言文翻譯_第2頁
高考語文語用題提分突破講義:古詩文閱讀(一)文言文翻譯_第3頁
高考語文語用題提分突破講義:古詩文閱讀(一)文言文翻譯_第4頁
高考語文語用題提分突破講義:古詩文閱讀(一)文言文翻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0古詩文閱讀(一)

考點01文言文例譯

考情考向

文言句式主要包含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和固定句式等。文言句式在文言文

閱讀中不單獨命題,多在文言翻譯中考查。因為其是文言文的特殊的語法形式,如果不能熟練掌

握,會成為文言文閱讀的障礙,直接的影響是譯錯句子,甚至會造成曲解文意,影響其他題目作

答。本節(jié)重點講解不單獨命題的文言句式的特點與翻譯,以及翻譯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文言文是相對于20世紀初葉肇始的新文化運動所倡導的“白話文”而言的。文言文,用詞典雅,語句

精粹,或抑揚頓挫,音韻朗朗,如詩如歌;或汪洋恣肆,縱橫碑闔,說理見長。流連于子曰詩云中,徜徉

于“蘇海韓潮”的美文中,獲得的是心智的開啟和審美的愉悅。

2.多數(shù)學生從初中開始接觸文言文,到參加高考,至少也是六年的歷練,但是晨讀晚練、記背講練,費了

好多工夫就是不怎見效果。文言文的學習成為學生心中永遠的陣痛,網(wǎng)上流行的話語,中學生有三怕,一

篇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或許有些夸張,但文言文教學的事半功倍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3.高考文言文還算是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范疇,非常符合“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特點。高考文言文長得

怎么樣?閱讀材料的字數(shù)一般在650字左右,所選文本故事內(nèi)容相對集中,語言樸實,多是比較淺顯易懂

的文言文。筆者預計2020年高考仍然會從“二十四史”中選用文言文閱讀材料。傳記人物特點。人物多為

忠直、愛民的官吏,驍勇善戰(zhàn)、戰(zhàn)功卓著的名將能士。比如2016年高考選用的人物中,曾公亮通曉典章制

度,為民興利除弊,防患未然、止息邊地事端等;陳登云不畏權貴、彈劾貴妃之父,敢于直言,檢舉多名

重臣,關心百姓、奏請救助災區(qū)等;傅瑋參與編纂文獻。勸諫講究策略,為官清正廉潔等。來護兒在瀛州

刺史任上推行善政,深得百姓愛戴,且重視許諾,廉于財利,不修治產(chǎn)業(yè),行軍用兵,也頗有謀略,善于

安撫士兵,賞罰處置嚴明……

增分技巧

【增分意識】

1.得分意識。考生要有強烈的得分意識,每一個作答環(huán)節(jié)都必須臻善臻美,力求選擇題滿分,主觀題得高

分!

2.草稿意識。不是只有數(shù)理化學科才打草稿,語文的主觀題作答一定要有草稿紙上書寫作答的意識,甚至

養(yǎng)成良好使用草稿紙的習慣。尤其是文言文的翻譯,必須要在草稿本上簡單梳理,再譽寫,這樣卷面美,

得分高。

3.角色代入意識。文言文都是講述一個傳主的生平事跡的,或講述其豐功偉績,或敘述其清正廉明,讀傳

記的時候,就像讀身邊的人物一樣,甚至把自己想象成傳主,去揣摩故事情節(jié)。比如,傳主被調(diào)任某地方

為官,時遇旱災,百姓或相信鬼神,或四處乞討,盜賊又蜂擁而起。作為考生,你就要想我遇到了該怎么

辦?然后繼續(xù)閱讀明確史上的傳主是如何平息這件事的。

4.揣摩命題意圖的意識。必須要養(yǎng)成揣摩命題意圖的意識,這個題考我哪一個知識點,命題者的導向是什

么,他的答案擬制有什么內(nèi)在的規(guī)律和特點。這些東西需要老師經(jīng)常引領學生去思考,去實踐,進而形成

作答的硬核素養(yǎng)。

【增分技巧】

1.熟悉題型,勤加練習。古語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一定要熟悉文言文的考查題型。目前主要是三

個選擇,一個主觀翻譯的模式。主要為浪線斷句、加點詞的解說正確與否(側重于文學常識的識記);內(nèi)容

的概括分析;文言語句翻譯或其他概述歸納題、分析探究題。(具體操作方法,見后面的“模板”版塊)

2【提問方式】翻譯文中的畫線句。

【提問變體】下列句子翻譯正確(錯誤)的是(選擇題)。請把文中的畫線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解答分析】文言文的翻譯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稱之為“殺手銅”毫不為過,很多學生10分的翻譯題,

得三四分及以下。平時要下功夫落實,它牽涉到文言基礎的扎實與否,涉及到能否整體閱讀,是否真正讀

懂等等。具體到翻譯上面,有沒有相應的技法或答題步驟等等。

【答題步驟】

(1)找出畫線句中的關鍵詞,一般是三個采分點。(或活用;或句式;或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通假字……)

(2)在草稿本上疏通文句。同時進行“增刪調(diào)補移”。

(3)譽寫,注意書寫的規(guī)范和美觀。(要在平時堅持幾個習慣: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單音節(jié)變成雙音

節(jié)等。)

【作答示范】

自古文體變易多矣。梁簡文帝及庾肩吾之屬,始為輕浮綺靡之詞,名曰宮體。自后沿襲,務于

妖艷,謂之摘錦布繡焉。其有敦尚風格,頗存規(guī)正者,不復為當時所重。諷諫比興,由是廢缺。

物極則變,理之常也。圣唐受命,斫雕為樸,開元之際,王綱復舉,淺薄之風茲焉漸革。其時作

者,凡十數(shù)輩頗能以雅參麗,以古雜今,彬彬然,燦燦然,近建安之遺范矣。

南陽岑公,聲稱尤著。公諱參,代為本州冠族。曾太公文本,大父長倩,伯父羲,皆以學術德

望,官至臺輔。早歲孤貧,能自砥礪,遍覽史籍,尤工綴文,屬辭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

多入佳境。每一篇絕筆,則人人傳寫,雖閭里士庶,戎夷蠻蓊,莫不諷誦吟習焉。時議擬公于吳

均、何遜,亦可謂精當矣。天寶三載,進士高第,解褐右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轉(zhuǎn)右威衛(wèi)錄事參軍。

入為右補闕,頻上封章,指述權佞。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關西節(jié)度判官。圣上潛龍藩邸

總戎陜服參佐僚史皆一時之選由是委公以書奏之任出為嘉州刺史。副元帥相國杜公鴻漸,表公職

方郎中兼侍御史,列于幕府。無幾使罷,寓居于蜀。時四川節(jié)度因亂(注)受職,本非朝旨,其

部統(tǒng)之內(nèi),文武衣冠附會阿諛以求自結,皆日:中原多故,劍外小康,可以庇躬,無暇向闕。公

乃著《招蜀客歸》一篇,申明逆順之理,折挫邪佞之計,有識者感嘆,奸謀者慚沮,播德澤于梁

益,暢皇風于邛舞。旋軫有日,犯俟時,吉往兇歸,嗚呼不祿。

歲月逾邁,殆三十年。嗣子佐公,復纂前緒,亦以文采,登名翰場,有公遺文,貯之筐篋。確

忝同聲后輩,受命編次,因令繕錄,區(qū)分類聚,勒成八卷。倘后之詞人有所觀覽,亦由聆廣樂者

識清商之韻,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瑩徹心府,發(fā)揮高致焉。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其有敦尚風格,頗存規(guī)正者,不復為當時所重。

(2)中原多故,劍外小康,可以庇躬,無暇向闕。

【答案】(1)其中雖有人崇尚風骨格調(diào),很想使文風規(guī)正,卻又不被當時的人們看重。

(2)中原多變故,四川安寧,可以庇護自身,不需要仰仗朝廷。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文言翻譯能力。要做好這類題,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見的八種句式:省略句、判斷

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狀語后置句、主謂倒裝句、被動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見的詞類活用

現(xiàn)象、古今異義詞語、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識等。最后還要找好有助得分的關鍵詞。同時,了解文言翻譯

的原則是:信(準確)、達(通暢)、雅(有文采)。掌握翻譯的方法:留(對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保留不譯);

換(用現(xiàn)代的詞去替代相應的古代的詞);補(補出文中省略了的語句,補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刪(把無

實在意義的文言虛詞刪去);調(diào)(把文言文倒裝句,調(diào)整為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的句式)。翻譯時還必須

有步驟:斷句一一串譯一一完善。

第(1)句采分點:'‘敦尚",推崇、崇尚;“規(guī)正”使動用法,使文風規(guī)正;“為……所”表被動;“重”,

看重。

第(2)句采分點:“故”,變故;“小康”,安寧;“躬”,自己;“闕”,朝廷。

本節(jié)考點:文言文翻譯

答題模板

命題角度①實詞與虛詞

高考文言文翻譯句子答題指導

并列式:

兩個挨著的字詞性一致,意思相同或相反

森林語言道路人民長短大小數(shù)量

定詞性:根據(jù)句子成分分析確定詞義,找主干一一主謂賓/(主)謂賓/主謂(賓

1.不要試圖組成常用詞確定詞性,如“共克時艱”如果把“艱”翻譯成艱難就錯了。共克是共同克服,后面接

的“時艱”必然是名詞性短語。時,在這應該做“艱”的定語。所以“艱”在這應該是名詞,翻譯成困境。

2.利用課內(nèi)近似句式判斷

比如《離騷》中的“哀民生之多艱”,和《赤壁賦》中的“羨長江之無窮”。

艱難的艱可能會被下意識的組詞為艱難,但需要驗證。

因為艱也有可能被名詞化,當做“艱苦的處境”。

那么到底哪一個才正確呢?

如果課內(nèi)知識能做到最基本的掌握,就知道長江之無窮的無窮是形容詞,因為之在這里做定語后置的

標志,所以可以驗證多間,應該是形容詞一一非常艱難。

3.并列式定詞性

如果發(fā)現(xiàn)它與旁邊或同結構中同位置的字意思相同或相反,詞性必相同

修短隨化一一“修。長,與旁邊字“短”正好為反義詞,所以可以依據(jù)并列式的定義判斷其為并列式,

那么它的詞性應該和短一致,為形容詞。

猜詞義:猜詞法用在哪兒?你看上去不會的詞,容易出幺蛾子的詞,全是猜詞的目標和范圍。

并列式猜詞法

以不能附會尚通顯者

組詞法

最簡單最直接的一種方法,即組成一個與它詞性相同的現(xiàn)代漢語兩字詞

比如最簡單的,看到蘭,確定名詞,組詞蘭花

看到棟,確定名詞,確定古今異義,組詞房屋的柱子【文言三百實詞

猜到一個詞的準確詞性,不一定只能應用一種方法,可能多種方法并用才能得出答案。

重點字判斷依據(jù)

古今異義字必采分

課內(nèi)出現(xiàn)字必采分

重點虛詞必采分

例題部

1.又減價集常平米,多作饌粥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

饌:定詞性,“作”后,與粥,藥劑并所以應該為名詞。

利用偏旁部首猜詞法可以看出應該是食物。

如果稍微有些背景知識聯(lián)想到新疆的饌并組詞為饌餅,更好;如不能,寫“干糧”一樣采分。

挾:定詞性,因為后面的詞,醫(yī)為醫(yī)生(因為后面搭配了治病,已有動詞,所以醫(yī)不能再為動詞),所

以應該是動詞。

可聯(lián)想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印證自己的判斷。

利用偏旁部首猜詞法可以知道它一定是一個手部動作。

再利用組詞法可以組出同詞性的動詞,挾持。而挾持多少帶有貶義色彩,而文中的挾并沒有貶義色彩,

因此我們把它去貶義化,稱為帶著,領著。

最后一個詞,眾。眾最容易聯(lián)想到的是一個名詞,但看他前面的甚應翻譯成非常。非常是副詞,不可

搭配名詞,如感到抽象,舉幾個例子,非常人類,非常北方,這種說法放到文學性語言里是可以的,但在

本質(zhì)上它是病句。

而非常美麗,非常漂亮,非常可惡,就是合理的,所以可以判定這里的重應該是名詞活用作形容詞。

根據(jù)偏旁部首猜詞法發(fā)現(xiàn)重是由三個人構成的,所以意為人多。那么此處的眾就是多的意思。

2.世之立功名、尚通顯者,日譏善文士無毛發(fā)之用。子相獨不然。

通顯:首先確定詞性,根據(jù)句子成分分析,“尚”可以知道叫做推崇,崇尚,是動詞,然后我們可以組

詞,中國古典傳統(tǒng)價值觀中有一句,崇文尚武。文和武應該都是名詞;但如果用通和顯分別組詞的話,好

像很難組出名詞的概念。

這是一個明顯的并列式,所以我們可以用并列式的特征判定出來,通和顯,不管是什么詞性,至少是

一個含義。

這時我們就會想到崇尚,還可以搭配形容詞,比如崇尚美麗,崇尚時尚。這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通和顯兩個

詞,通可以組成形容詞,通達;顯可以組出形容詞,顯貴

如果無法組出如此準確的形容詞,可以根據(jù)詞義的感覺體會,通,接近于走到哪都吃得開;顯,接近

于揚名立萬,可以到處顯擺。所以根據(jù)意義翻譯為“成名成功”也可以。

毛發(fā)之用:不用懷疑,就是有個毛用。換言之,一點用都沒有。

3.余與李攀龍于鱗燕中游也……夫以于鱗之材,然不敢盡斥矩鍍②而創(chuàng)其好,即何論世貞(人名)哉?

省略號之前的是這個翻譯句子的前文,從這里可以確定,于麟是一個人。

翻譯給出了,距鍍指的是規(guī)矩

創(chuàng),根據(jù)后面的“其好”可以判斷出來“其好”是名詞性賓語,所以創(chuàng)應該是動詞。那么創(chuàng)應該組詞

為創(chuàng)造還是創(chuàng)傷呢?這兩個動詞含義,一個褒義,一個貶義。我們需要看一下前文的信息

前文給出了一個動詞,不敢;還有一個帶注釋的名詞,規(guī)矩。我們可以先猜測一下“盡斥”的詞義。

這時你只需要想想現(xiàn)代漢語中“不敢”后面可以搭配哪些詞

不敢吃,不敢看,不敢玩一一不管后面只可以搭配動詞,所以“盡斥”也是動詞。既然如此,我們知道盡

應該有兩種含義,一種是盡頭,另一種是盡情。

它處于一個動詞詞組里面,所以只能當盡情講。

斥,直接找一個和“規(guī)矩”搭配的動詞就好。所以然不敢盡斥矩度,就是卻不敢盡情的使用規(guī)矩。那

么規(guī)矩是創(chuàng)造性的,還是對不愿受約束的天才有損傷性的呢?可以判定應該是規(guī)矩會限制天

才的發(fā)展,所以創(chuàng)在這當創(chuàng)傷講。

最后一句話帶人名,直接可以翻譯為一一更何況是世貞呢?

其氣愈充,其語愈壯,其志意愈高,蓋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這句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三個“其”,這個“其”不用懷疑,句首,它無非是當代詞或者是發(fā)語詞。如果當

發(fā)語詞的話,三句話都會缺主語,所以說在這里應該是都做代詞。

氣,語,志意,應該都可以沒什么懸念地判斷為名詞。

志意在這里,也相對容易可以知道是抽象的精神層面的名詞,根據(jù)組詞法或者是利用并列式都可以得

出,大概的翻譯是意志。

蓋,放在句首,只有一種翻譯就是判斷句的標志,翻譯成“這大概就是……

這里唯一的難點是“侈二但是由于這個詞非常不常見,而且在現(xiàn)代漢語語義里面只可以與奢侈組詞,

所以難度反而弱化了,它就是約等于奢侈的意思。

進而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大概是得到山水之助,非常“奢侈”了,這種翻譯方式并不準確,所以需要把奢侈

這個略帶貶義含義的詞去貶義化,引申為“多”

縣有輕囚數(shù)十人,會春暮時雨,臨(人名)白令請出之,令不許。

縣,名詞,本應是地方級行政單位。但是根據(jù)后面的語義“囚”可以判斷出他在這里不僅僅是一個行

政單位。我們可以利用組詞法組出一個詞叫做縣衙。

會,【硬知識】遇到,適逢,正趕上。

白,先判斷詞性。臨是個人名,后面的“令”需要猜測

這時可以往后看,發(fā)現(xiàn)下一個小分句叫做,令不許。不許這個詞我們都知道叫做不允許,不同意。那

么我們利用現(xiàn)代漢語組詞法會發(fā)現(xiàn),不許前面搭配的詞往往有這幾種:媽媽不許,老師不許,對象不許。

所以可以判定令在這里應該是一個表人物的名詞,再次通過組詞法可以確定一一縣令。

到這為止我們就應該可以判定“白”,肯定是個動詞。進而組詞有一個詞性和白同為動詞的現(xiàn)代漢語詞

匯叫表白,表白其實最原始語義就是“告訴”。所以可以判定,白,應該翻譯成告訴。

請,【硬知識】兩種翻譯形式,第1種是請求,第2種是請允許我。

第2種的被考概率大得多,但是在這里,因為唐臨要求釋放的是囚犯,所以不涉及,請允許我的語義

應該直接翻譯為請求。

所以這句話的意思為,唐臨稟告縣令,請求釋放這些囚犯。

乃短賈生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

這里的短,一看就是一個重點字。

首先確定詞性,賈生肯定是一個人,我們甚至都可以準確的把他確定為賈誼。乃,于是就。

所以可以判定:“(有的人)于是就xx賈生說”……此時中間的短必為動詞。

沒有明顯的并列式或者偏旁部首,所以我們最常用的方法還得是組詞法。

有一個很貼近他的,很有口語色彩的詞叫做“揭短”。我們可以把這個詞匯去口語化,就變成了談論XX

的短處,甚至更文雅一點,你可以寫作“非議”XX。

專欲擅權的擅,不要一看到它像是“擅長”的意思,就直接把擅長擺在上面,還是要理性的先分析詞

性。因為權組詞成權力,在這肯定是一個名詞,所以擅長的擅肯定是動詞,且絕對不能翻譯為擅長,因為

擅長權力搭配不當。

這時我們可以利用偏旁部首猜詞法,發(fā)現(xiàn)擅長的擅是提手旁,所以搭配權力應該可以答出,舞弄、擺

弄。

紛亂,看到這個詞別一激動就直接把紛亂抄上去,還是要先分析詞性的,因為后面的“諸事”肯定指

的是各類事情,所以必須是名詞。

而前面的主語始終沒有變過,都是洛陽之人,換言之,代指賈誼。所以我們可以把離他有點遠的主語

跟著個小分句拼接到一起,就是洛陽的人紛亂各類事情,據(jù)此可以判定紛亂,應該是動詞。

既然紛和亂同時承擔一個動詞的語義,所以可以判定它為并列式。分雖然不好判斷,但亂可以用組詞

法很好地判定為同詞性動詞一一攪亂。

那么紛亂,在此直接翻譯為攪亂就可以了。

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茍,【硬知識】在這里翻譯成“如果”。茍這個詞在高考中只有兩個主要翻譯,一種叫如果一種叫茍且

而翻譯成,如果的幾率比茍且要大得多。如果知道這兩個語義的話,只需要根據(jù)句意做判斷就行了,因為

不能說圣人茍且可以強國,這樣語境就變成了略含貶義,沒有上下文支撐,這個句子是含有貶義色彩的。

法,依舊來判斷詞性。不是一個否定詞,否定詞后面只能接動詞或者形容詞,如果法當形容詞的話,

這個句子成分是不完整的。不可以,不愿意,不能,這些詞都屬于否定詞后接動詞的形式,所以我們只能

判定“法”為動詞。

組詞法如果順利的話可以組出“效法”。如果不順利的話,可以依據(jù)后文的“其故”判斷——故,這個詞有

兩種翻譯,一種是原因,一種是“之前的事”。

所以不法其故,分類討論,可能會有“不追究它的原因”和“不效仿之前的做法”兩種,我們先擱置

繼續(xù)往后看。

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句子本質(zhì)上是一個對偶句,后面還有一句“不循其禮”跟“不法其故”處于相同句式的

相同位置。所以說他們的意思應該是接近的。不循其禮,相對好翻,就是不遵循禮法。

那么我們研究之前的兩種翻譯,一種是。不追究原因,一種是不效仿前法。這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原因,似

乎沒有前文支撐,誰的原因,什么的原因,怎樣的原因?如果不說明句意就不完整。

所以我們只能選擇不法,其故翻譯為不效仿前法。

文言文翻譯方法指導

1.翻譯文言文句子

文言文的翻譯規(guī)律

翻譯古文,主要有兩個要求:正確、通順(即:信、達、雅)。正確是指內(nèi)容而言,要如實表

達本意,不曲解、不缺漏、不濫增;通順,是指表達而言,要使譯文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習慣。具

體翻譯古文時,我們要遵循兩個基本原則,掌握六種操作方法。

原則之一:詞不離句,句不離篇。

文章的詞、句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之中的。翻譯古詞、句,必須了解它們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

然后才能正確翻譯。譯古文先應通全文,了解大意,然后緊扣“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要求作詳

譯。

原則之二: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直譯,是依據(jù)原文的詞語、句子,逐一翻譯,還要求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語氣等。在翻譯時,某

些詞句直譯以后語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那就要用意譯來輔助。意譯靈活性大,譯者可在理

解原文實際含義后,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使較深的詞句譯得通俗明白,但僅譯大意,不及直譯平

密,

翻譯手段

錄: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號、官名、書名等專有名詞,都可照原文抄錄。此外,古今詞

義一致,人們熟知的詞,如“山”、“火”、“車”、“問”、“逃”等,也無需翻譯。

釋:這是用得最多的一種手段;運用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詞語來解釋古文中的單音節(jié)詞語。對通

假字、一詞多義、詞類的活用,用法多樣的一些虛詞等要特別注意,一定要聯(lián)系上下文,選準它的

確切解釋。

理:調(diào)整、理順譯文的詞序。大多數(shù)文言詞句的詞語排列次序和現(xiàn)代漢語是一致,但有些不符

合現(xiàn)代語習慣,應將其語序調(diào)整后再譯

添:在原文有省略的地方,增添必要的內(nèi)容,使譯文通順、明確。

冊h有些詞語僅有語法作用而無法譯出的,可刪去不譯。

縮:文言文有些句子,為了增強氣勢,故意用了繁筆,翻譯時可將其意思凝縮。

2.文言文什么叫做直譯

直譯就是直接解釋每個字詞的意思,不改變字詞的順序以及意思!

意譯就是把字詞的意思都理解到位了,加上通俗易懂的詞語改變語句順序,然后翻譯出來,使

人更加理解,明白。

例子:

文言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直譯:我本是平民,親自耕地在南陽郡,偷偷的保全性命于亂世,不求知道獲

得富貴在諸侯!

意譯:我本是平民,在南陽郡親自耕地務農(nóng)生活,只求在亂世偷偷的保全性命,

不希求諸侯知道有我這個人的存在而獲得顯貴!

一般中考高考要直譯。

3.文言文中如何翻譯句子

文言文翻譯要做到“信、達、雅”三個字。“信”是指譯文要準確無誤,就是要使譯文忠于原

文,如實地、恰當?shù)剡\用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達”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

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雅”就是指譯文要優(yōu)美自然,就是要使譯

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

在文言文翻譯過程中,必須遵循“字字有著落,直譯、意譯相結合,以直譯為主”的原則。這

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翻譯時,對句子中的每個字詞,只要它有一定的實在意義,都必須字字落實,

對號入座。翻譯時,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詞義和詞序,把文言文對換成相應的現(xiàn)代漢語,使字不離詞,

詞不離句。如果直譯后語意不暢,還應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使句意盡量達到完美。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文言文翻譯是一種綜合性練習,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礎知識的運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和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文言文翻譯要求字字落實,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要盡量保持原文的語言風格。文言文翻譯

的步驟,首先要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數(shù),切忌一上來就匆匆忙忙翻譯。在翻譯時,

遇到疑難詞句,可暫時放過,等譯完上下文,再進行推敲。譯完全文后,再通讀一遍,檢查校正,

以防誤譯、漏譯和曲譯。

文言文翻譯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

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jù)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

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

連貫,譯文符合現(xiàn)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

實。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文言文翻譯具體方法:留、冊h補、換、調(diào)、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譯時可保留

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一一沛公的侍衛(wèi)

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

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換”,就是替換。用現(xiàn)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

汝”等換成“你”。

“調(diào)”就是調(diào)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diào)整為現(xiàn)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后置

句、定語后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diào)整語序,以便符合現(xiàn)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活澤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澤成“(湖

面)風平浪靜”。

文言文翻譯“四重奏”

最近兩年高考對文言文翻譯的考察由選擇正誤改為筆譯。這就增加了答題難度,而且所出試題

均出于課外,仿佛無跡可求,無從下手。其實,還是可以講究一點技巧,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奏

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譯四重奏”:

1.翻譯要注意補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現(xiàn)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語、省略謂語動

詞、省略介詞、省略賓語等。在大家做翻譯題時,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補充完整,否

則譯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翻譯要注意調(diào)整語序。文言文中變式句時常出現(xiàn),有主謂后置、定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

賓語前置等四種類型。翻譯時調(diào)整好語序,才能便于翻譯,否則譯文易顛三倒四,給人“丈二和尚

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3.翻譯要注意活用現(xiàn)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實詞可以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臨時改變它的詞性和

用法,這就是活用。主要有動詞、形容詞、名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名詞的意動用法,名詞用作

動詞,名詞作狀語等。翻譯時要抓住詞語的臨時含義。

4.翻譯要抓住關鍵詞,聯(lián)系語境,重點突破。在文言文閱讀中,有些句子往往因為個別詞而

影響全句的理解。這個詞就是一個關鍵詞。對于它,我們要聯(lián)系語境去理解、參悟。

綜上所述,文言文翻譯,只要平時努力,并注意以上四點,加以靈活掌握,要翻譯正確是不難

的。

4.文言文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是什么意思

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理解并翻譯文言文中的句子”,是語文高考大綱明確規(guī)定的一個重要考點。所謂“理解”,

就是準確把握詞句在文段之中的正確意義;而“翻譯”則是將所供的文言句子按照直譯的方式翻譯

為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所謂“直譯”就是指將原文的字字句句都在譯文中得到具體的對應和落實,只

有在難以直譯或者直譯不能準確表達原文意思的時候,才依據(jù)原文意義進行意譯。

理解文言文句子的意義,是將文言文句子準確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的重要前提。眾所周知,文章是

由段落構成的,段落是由句群構成的,句群是由句子構成的,而句子則是由短語和詞語構成的。

我們閱讀一篇文章,是由閱讀句子開始的,甚至可以說是由一個一個的詞語的閱讀開始的,但

是,正如我們理解一段話的意義就必須從理解全文的整體意義入手一樣,要準確理解一個句子的意

義,也就必須從理解該句上下文的段落意義入手。所以說,“宏觀把握”、“語境著手”是準確理

解文言文句子意義的基礎。

當我們由文章整體意義的把握而局部理解了文章中具體句子的意義以后,就可以進行文言句子

的翻譯了。將文言句子翻譯現(xiàn)代漢語,考生必須掌握文言文翻譯的基本要求、具體方法和操作步驟。

第一,“信、達、雅”的翻譯要求:“信”就是準確,即忠實于原文意義,不添、不加、不漏,

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凡是能夠直譯的,就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對照翻譯,能夠具體落實的字詞就盡

可能地在譯文中有所落實,并保持原句的特點:“達”就是通順,沒有語病,符合表達習慣,遇到

古今異義、通假字、文言句式等語言現(xiàn)象而無法直譯時,就可以靈活地或適當?shù)夭捎靡庾g的方法:

“雅”就是譯文語句優(yōu)美,用詞造句比較講究,而且有一定的文采。

第二,“留、補、冊I、換、調(diào)”的翻譯方法:“留”指保留,凡是年號、帝號、國號、人名、

地名及古今意義相同的詞語均可保留,照抄即可,不必翻譯:“補”指增補,就是把文言文中省略

的而現(xiàn)代漢語不能省略的成分補上:“刪”指刪除,就是刪除沒有實在意義、也無須譯出的文言虛

詞:“換”指替換,即用現(xiàn)代漢語詞匯替換古代漢語詞匯:“調(diào)”,指“調(diào)整”,就是將古代漢語

句子中語序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進行調(diào)整,使之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

第三,由“會義”到“操作”的翻譯步驟:“會義”就是通讀全文,領會文章大意,在此基礎

上明確文句寫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或者把握文章的基本觀點和基本道理:“操作”就是進行逐字

逐句的翻譯,并在翻譯之后檢查文意是否表達清楚,前后是否對應,上下文是否一致、語意是否吻

合語境。

一般而言,文言文翻譯到了具體的操作階段,我們可以采取以下翻譯策略,使翻譯達到“信、

達、雅”的要求和標準:

第一,關鍵實詞的翻譯策略。

翻譯關鍵實詞,其操作策略一般有三種:①“語法結構分析法”。如翻譯“帝思其賢,乃令以

物色訪之”(《后漢書?嚴光轉(zhuǎn)》),其中“乃令以物色反之”是一個祈使句,承前省去主語“帝”,

“令”后省略兼語“人”。

該句的翻譯難點就是“物色”。如果將“物色”理解為現(xiàn)代漢語中的“尋求”含義的話,它用

在介詞“以”之后就說不通一一介詞之后只能跟賓語。

由此可見,“物色”應是個名詞。它是什么意思呢?根據(jù)上下文“少有高名,與光武同游學。

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和“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分析,光武帝可能在讓人

憑著長相尋找嚴光,所以“物色”作“形體相貌”講最合適。②“句式結構分析法”。

古漢語十分講究對稱,在相似的語言結構中,處于相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往往詞性相同,意思

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等并列結構較多,這就為我們推斷詞義提供了

方便。

如“據(jù)靖函之固,擁雍州之地”(賈宜《過秦論》),是個“正對”對偶句,根據(jù)對偶句特點

可知,處于同一位置的“固”與“地”詞性相同,都是名詞,那它們的意思也必然接近,據(jù)此推知,

“固”就是形容詞活用為名詞,可譯為“堅固的地方”。③“成語聯(lián)想法”。

現(xiàn)代漢語的成語,絕大部分來源于古詩文,因而有很多詞語的文言意義在成語中得到了保留,

所以,在解釋文言實詞時,我們可以聯(lián)系成語來推斷其意義。如2004年高考江蘇卷第15題,要求

翻譯“每曲意事二人,績不少降節(jié)”一句,其關鍵詞“曲意”,就可以在從成語中“曲意逢迎”的

意義推斷出“曲意”一詞的意思,“曲意逢迎”就是“違背自己的本心,千方百計迎合討好別人”,

據(jù)此可知“曲意”是“違心的迎合、奉承”,再聯(lián)系上下文可知,這是蔡京為了討好徐績和何執(zhí)中

而巴結奉承他們,所以在翻譯時需補充主語,整句便可譯為“(蔡京)常常違心地奉承二人,徐績

并沒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節(jié)”。

第二,關鍵虛詞的翻譯策略。由于虛詞的意義與用法功能是無法分開的,所以,我們在翻譯虛

詞時既不能離開語境,也不能脫離句式。

在我們掌握了考試大綱中所規(guī)定的15個虛詞的各個義項和它的語法功能的基礎上,要準確地

翻譯文言虛詞,還應掌握一些虛詞的翻譯規(guī)律和技巧。凡是在現(xiàn)代漢語里沒有相應的詞可以代替的

文言虛詞,如。

5.怎樣依靠字面意譯古文

意譯翻譯文言語句是考查文言文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近年來高考語文全國卷都把主觀性翻

譯題的分值8分,在整個文言文閱讀中的比重增大了。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就要做好翻譯訓練,提

高自己的翻譯能力。使自己的翻譯在準確明白、沒有語病的基礎上;既能體現(xiàn)原文語言特色,又符

合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并力爭使自己的翻譯做到文筆優(yōu)美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文言文翻譯的方法有直

譯和意譯兩種。在考試中以直譯為主,直譯要求原句字字在譯文中有對應。譯文字字在原句中有根

據(jù),句式的特色、風格力求和原句一致。意譯是譯出原句大意。因為有些字詞如專用術語、避諱用

語、修辭用語等不能根據(jù)字面意思直接翻譯,只能根據(jù)原句表達的基本意思進行大意翻譯。

具體說來,文言文的翻譯應學會以下幾種方法:

1.留:即保留。對文言文中的古今通用詞和古時一些專有名詞(人名、地名、物名、國號、

帝號、年號、稱號、謚號、官職、科舉、典章制度、度量單位、學術用語、專業(yè)用語等)一般都可

保留不譯。如“元豐七年六月丁丑”譯為“元豐七年六月丁丑日”即可。當然,要保持原句的語氣

和風格。

2.換:即替換。古語中的詞義在流傳過程中意思發(fā)生了變化,包括一些古今異義的詞、通假

字、偏義復詞等,就要以相應的現(xiàn)代漢語的詞換掉它們。如“涕”譯為“眼淚”,“蚤”譯為“早”、

“作息”譯為“勞動”,“河北”譯為“黃河以北”等。

3.補:文言文是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的,翻譯時要把單音詞補成符合現(xiàn)代漢語習慣的雙音詞。文

言文中有很多省略句子,省略的成分,在翻譯時要把它們給補出來。

4.冊h去掉原文中那些沒有實際意思的詞語,如發(fā)語詞、音節(jié)助詞等。例如(秦)有席卷天

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過秦論》可譯為:秦國有并吞天下,統(tǒng)一四海的

雄心。

5.調(diào):對文言文中那些特殊的語序、特別語句進行調(diào)整,如賓語前置,謂語前置,賓語后置,

介詞結構后置等,使之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的習慣。

掌握上述這些翻譯的方法,是做好文言翻譯題的基礎。然而僅有這些是不夠的,如果不能清晰

地理解文中一些詞語的用法和詞意,你就是想“留”,想“換”,想“補”,想“刪”,想“調(diào)”,

也不知道該留該換哪些詞語,該補該刪哪些成分,甚至該前置的成分會把它放在句子的后面去。因

此,只有理解,才是文言文翻譯的根本,是文言文翻譯的一把鑰匙。在文言文的翻譯過程中,不僅

要大致理解全文之意,整體把握句子的意義,而且要把重點放在句子內(nèi)部一些關鍵字詞的理解和翻

譯上。可以說,高考中的文言翻譯題,就是要讓考生對那些在古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又容易與現(xiàn)代漢語

相混淆的字詞的理解,去把握詞語的引申與變化,從而認識到我們祖國語言發(fā)展的文化傳承。如

2005年全國高考語文卷II中的“馬病肥死,使群臣喪之,欲以棺槨大夫禮葬之,左右爭之,以

為不可。”(《史記?滑稽列傳》)其中的關鍵詞語是“病”、“肥”、“喪”、“棺槨”。這里

的“病”是詞類活用。是名詞動用,意為患病,生病。而“肥”是形容詞做名詞了,是一種病的名

稱即肥胖癥。“喪”也是名詞動用,且是為動用法,意為“為……治喪”。“棺槨”仍然是名詞做

動詞用。意思是“用士大夫這一級別才能用的棺槨來葬這匹馬。”也就是說只要這幾個詞你能理解,

其它的詞意就不難翻譯了。

由此可見,要想真正地理解文言文中某些句子中的關鍵詞語,我們還真得緊扣語文教材中出現(xiàn)

的文言知識,對于語文教材要做到既能鉆進去,又要跳出來。“鉆進去”是要牢牢掌握這些知識;

“跳出來”是要能夠舉一反三。教材中為我們概括的文言知識無外乎“詞類活用”,“特殊句式”

和一些“固定結構”等等。這些都是各類語文考試出題的重要方面,只要我們掌握了這些知識的基

本規(guī)律,就能夠觸類旁通。比如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都是有規(guī)可循的,如果是疑問代詞做賓語

的時候,賓語是要前置的。否定代詞做賓語時,這個賓語往往也是前置的,翻譯的時候,就要把它

給顛倒過來。只要我們在學習中善于總結,掌握規(guī)律,就能夠通過理解去解決它。用理解這把鑰匙

打開文言翻譯之門也就容易多了。

6.那些需要意譯的句子

提到文言文翻譯,我們都對一句話耳熟能詳,那就是“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直譯是嚴格按照原文字句逐一譯出,盡力保留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這種方法大家比較熟悉。

意譯是按原文表達的大意來翻譯,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這種方式向來不被提倡在考試中使用。

那么,到底什么時候可以意譯而不用直譯呢?讀寫菌為大家整理了以下情況。

01比喻修辭要意譯

例1: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過秦論》)

句中的“藩籬”,原意為籬笆墻,但直接翻譯過來就成笑話了,這里必須譯為“邊防”之類,

也就是把比喻的本體說清楚。

02借代修辭要意譯

例2:嗟夫!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

“縉紳”古代大臣把笏(大臣上朝時拿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來作指畫及記事之

用。也叫“手板”)插在腰帶里,所以稱做官的人為“縉紳”。所以用“縉紳”代指官員。這里如

果直接譯作“腰帶”,就太有內(nèi)味了。

03委婉說法可意譯

古人行文,或因有所顧忌,或由于謙恭,或為了求雅,往往不直言其事。而把要表達的意思,

拐著彎說出來,即所謂委婉的說法。

例3: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國。一日山陵

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

“山陵崩”,古代用來比喻國王或王后死,是一種委婉的說法。

例4:“權起更衣”(《赤壁之戰(zhàn)》)

“更衣”不能譯成“換衣服”,應譯成上廁所。

05使用典故要注意

古人寫文章,常用典故。翻譯的時候既要盡量保留典故本身,還要說出其內(nèi)涵。

例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譯:元嘉年間,宋文帝想像霍去病那樣建功立業(yè),草率出兵,結果只落得自己回顧追兵,便倉

皇失措。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封狼居胥”是一個典故,漢武帝時,大將霍去病大敗匈奴,

追至狼居胥山,封山而還。翻譯時要懂得典故,譯出典故所反映的意思。翻譯為“像霍去病那樣建

功立業(yè)”。

06專用名詞看習慣

人名、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