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論述類文本閱讀4——論證分析(題型)+真題分析(含答案)
論證分析題型要求學生有論述類文本文體知識的儲備和對文本內容較強的的分析能力。傳
統的甲卷、乙卷在第二個選擇題”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中,結合文本內容理解的命制陷阱
一起考察學生;新高考1卷2卷的論述材料也在客觀題和主觀題,涉及論證分析知識點展開。
兩者都重在考察論據與論點的關系、論證方法、論證思路和結構。
一、精準分析論點與論據的關系——所有的論據都是為論點服務的。
一般來說,選擇題選項和材料的主要論點有如下五種關系:①與觀點相符;②與觀點相反;
③屬于材料提及的次要觀點;④持論偏頗;⑤材料與觀點無甚關聯。
分析時,首先提煉材料的主要觀點,然后分析選項與觀點的關系,判斷屬于上述五種關系
的哪種,最終得出結論。
二、論述類文本常用的六種論證方法
論證方法論證特點論證效果
舉例論證運用數據和具體事例來論證。真實可信,增強文章的說服力與權威性。
引用原理與哲理,包括名言、科學原理、增強文章的說服力與感染力,使論證更
引用論證
定理公式等來論證。有力。
通過對事物的相反或相異的屬性的比較正反對比鮮明,給人印象深刻,論證更有
對比論證
來揭示需要論證的論點。力。
比喻論證道理闡釋得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因果論證包括假設、條件、因果等論證方法。邏輯縝密,思辨性強。
反證法先假設對方的論斷是正確的,然后從對方增強邏輯性,有幽默感,后發制人。
的論斷中推導出一個荒謬的結論來,從而
(歸謬法)證明對方的論斷不能成立。
三、論述類文本的四大論證結構
論證結構是指議論文的行文思路和基本結構,一般由“引論”“本論”“結論”三部分組
成,遵循“提出問題(引論)一分析問題(本論)一解決問題(結論)”的“三段論”模式。
一般來說,引論就是開頭,必須明確論題或提出論點;本論就是主體,應選用論證材料并分
層次論證觀點;結論就是結尾部分,歸納總結全文,重申觀點。其中本論部分常見的論證結構模
式主要有總分式、并列式、遞進式、對比式四種。
結構特征闡釋
論證層次之間是總說和分說的關系。總說提出中心論點,分說橫向分解論點,論證中
總分式
心。
在論述過程中,從不同的角度或層面分解出幾個分論點,共同來闡述文章的中心論點。
并列式各個分論點平行列舉,各個闡述。語言標志有“一方面”“另一方面”,或“其一”“其
——,,竺
------*o
文本在論述中心論點時,并不停留在一個層面上,后文的論證是在前文基礎上的深化,
第進式前后之間是逐層推進、逐步深入的關系。層進式結構中各個層次、段落之間的前后順
序有內在的緊密聯系,不能隨意變動。
在論證過程中,將一正一反的兩種看法或論據加以對照比較,或明辨是非,或突出其中
對比式一個方面。可以是正反觀點的對比,也可以是正反論據材料的對比。論述類文本一般
是相鄰兩段之間或主體段落內部的正反對比。
四、分析論證思路的方法
(一)要準確概括段意、層意
1.要逐段概括段意。概括每一段的段落大意,注意抓住每段的中心句、結論句或其他關鍵
句;如果是考查段內層次,則要逐句概括句意。
2.要段意的再概括,就是段落合并后的層意概括。如果文本材料的段落比較多,要在各段大
意的基礎上進行再概括,這層概括主要看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如為并列、遞進、因果關系的可
并為一層,若為轉折、總分、正反關系的可分開,有時正反關系的可合可分。
(二)要理清材料與材料之間、觀點與材料之間的關系。
根據所用材料的性質、角度,判斷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和順序。常見的邏輯順序有:由一般
到特殊,由具體到抽象,由主到次,由現象到本質,由概念到應用,由總到分,由破到立(或由立到
破)。
(三)要善于借助標志思路、層次的詞語、句子。
①表轉折。如:但是、反而、其實、實際上,
②表并列或遞進。如:也、又、不但……而且……、不僅如此
③表分類分層。如:首先……其次……、方面……另一方面……、換言之
關鍵詞④表舉例。如:例如、如
⑤表年代(時間多次依序出現)。
⑥表歸結。如總之、總而言之、綜上所述、可見
關鍵句主要是論點句、論據句以及揭示脈絡層次句子的過渡句等
五、真題分析
[2018?全國卷I]——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
諸子之學,興起于先秦,當時一大批富有創見的思想家噴涌而出,蔚為思想史之奇觀。在狹
義上,諸子之學與先秦時代相聯系;在廣義上,諸子之學則不限于先秦而綿延于此后中國思想發
展的整個過程,這一過程至今仍沒有終結。
諸子之學的內在品格是歷史的承繼性以及思想的創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學”,即新時代
的諸子之學,也應有同樣的品格。這可以從“照著講”和“接著講”兩個方面來理解。一般而
言,“照著講”主要是從歷史角度對以往經典作具體的實證性研究,諸如訓詁、???、文獻編纂,
等等。這方面的研究涉及對以往思想的回顧、反思,既應把握歷史上的思想家實際說了些什么,
也應總結其中具有創造性和生命力的內容,從而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資源。
與“照著講”相關的是“接著講”。從思想的發展與諸子之學的關聯看,“接著講”接近
諸子之學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內在品格,它意味著延續諸子注重思想創造的傳統。以近代以
來中西思想的互動為背景,“接著講”無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間的關系。在中西之學已相遇的背
景下,“接著講”同時展開為中西之學的交融,從更深的層次看,這種交融具體展開為世界文化
的建構與發展過程。中國思想傳統與西方的思想傳統都構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資源,而世界文
化的發展,則以二者的互動為其重要前提。這一意義上的“新子學”,同時表現為世界文化發展
過程中創造性的思想系統。相對于傳統的諸子之學,“新子學”無疑獲得了新的內涵與新的形
,4、0
“照著講”與“接著講”二者無法分離。從邏輯上說,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從“無”
開始,它總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進過程,并需要對既有思想范圍進行反思批判。“照著講”的意
義,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發展過程,打開前人思想的豐富內容,由此為后繼的思想提供理論之源。
在此意義上,“照著講”是“接著講”的出發點。然而,僅僅停留在“照著講”,思想便容易止
于過去,難以繼續前行,可能無助于思想的創新。就此而言,在“照著講”之后,需要繼之以“接
著講“?!敖又v”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進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統的形成,則
是其邏輯結果。進而言之,從現實的過程看,“照著講”與“接著講”總是相互滲入:“照著講”
包含對以往思想的邏輯重構與理論闡釋,這種重構與闡釋已內含“接著講”;“接著講”基于已
有的思想發展,也相應地內含“照著講“?!靶伦訉W”應追求“照著講”與“接著講”的統一。
(摘編自楊國榮《歷史視域中的諸子學》)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廣義上的諸子之學始于先秦,貫穿于此后中國思想史,也是當代思想的組成部分。
B.“照著講”主要指對經典的整理和實證性研究,并發掘歷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內涵。
C.“接著講”主要指接續諸子注重思想創造的傳統,在新條件下形成創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諸子之學,“新子學”受西方思想影響,脫離了既有思想演進的過程。
【解析】選D。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項,“脫
離了既有思想演進的過程”錯,根據原文“諸子之學的內在品格是歷史的承繼性以及思想的創
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學',即新時代的諸子之學,也應有同樣的品格”和“任何新思想的形成,
都不能從‘無'開始,它總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進過程,并需要對既有思想范圍進行反思批判”
可知。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采用了對比的論證手法,以突出“新子學”與歷史上諸子之學的差異。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學”的品格可從兩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關系進行論證。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動為前提,論證“新子學”“接著講”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論證“照著講”“接著講”無法分離,是按從邏輯到現實的順序推進的。
【解析】選A。本題考查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根據“‘新子學’,即新時代的諸子之學,也應有同樣的品格”可知,文章沒有進行對比論
證,也并不是要突出“新子學”與歷史上諸子之學的差異,而是要揭示它們的共性。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對經典進行文本??焙臀墨I編纂與進一步闡發之間,在歷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面對中西思想的交融與互動,“新子學”應該同時致力于中國和世界文化的建構。
C.“照著講”內含“接著講”,雖然能發揚以往的思想,但無助于促進新思想生成。
D.“新子學”要參與世界文化的發展,就有必要從“照著講”逐漸過渡到“接著講”。
【解析】選及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項,“在歷史上是互相隔
膜的”錯誤,根據“'照著講’與‘接著講‘二者無法分離”“從現實的過程看,‘照著講’與
'接著講'總是相互滲入”可知二者并不是互相隔膜的。C項,“但無助于促進新思想生成”錯
誤,原文相關表述為“僅僅停留在‘照著講‘,思想便容易止于過去,難以繼續前行,可能無助于
思想的創新”。D項,“就有必要從'照著講’逐漸過渡到‘接著講’”錯誤,原文相關表述為
“世界文化的發展,則以二者的互動為其重要前提",“‘新子學'應追求'照著講‘與'接著
講’的統一”。
[2019?全國卷I]——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9分)
對文學藝術創作者來說,或早或晚,都會遭遇到這個問題一一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習近平
同志強調:“文學藝術創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這
是一個根本問題。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的源泉。”
目前,文藝界普遍認識到,只有與身處的時代積極互動,深刻回應時代重大命題,才會獲得
藝術創作的蓬勃生機。然而,在創作實踐中,還有許多作家、藝術家困惑于現實如此宏大豐富,
以至于完全超出個人的認識和表現能力。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說法:現實太精彩了,它甚至遠
遠走到了小說家想象力的前面。是的,我們有幸生活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隨時發生著
習焉不察而影響深遠的變化。這就為作家、藝術家觀察現實、理解生活帶來巨大困難。對于
他們而言,活靈活現地描繪出生活的表象,大約是不難的,難就難在理解生活復雜的結構,理解
隱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層的東西。那么,這“更深層的東西”是什么呢?
去過天安門廣場的朋友一定會對矗立在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印象深刻,許多人都背得
出上面的碑文一一“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
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
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
英雄們永垂不朽!”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誦讀這段話,我們就會意識到,這改天換
地的宏偉現實是人民創造的,人民當之無愧是時代的英雄,是歷史的創造者。只有認識到人民
的主體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時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從整體上把握一個時
代,認識沸騰的現實。
認識人民創造歷史的主體地位,是為了從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間,是為了解決
我是誰、我屬于誰的問題。新文化運動以來,無論是經歷革命與戰爭考驗的現代作家,還是上
世紀80年代那批經歷了知青歲月的當代作家,他們內心其實都有一方情感根據地,都和某一片
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關系。這些作家是屬于某個情感共同體的,這個共同體時
刻提醒著他,他的生命和創作與這世界上更廣大的人群休戚相關。一個普普通通的勞動者,或
許并不是我們的讀者,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將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廣大人民作為我們認識現實、理
解時代的依據。
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國文化產品供給的主
要矛盾已經不是缺不缺、夠不夠的問題,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問題。誠然,娛樂和消費也是
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責任感的藝術家會深深感到,我們就生活在那些為美
好生活、為民族復興而奮斗的人們中間,理應對我們的共同奮斗負有共同責任。我們有責任通
過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認同。這種認同,是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的認同,是與新時代偉大歷
史進程的同頻共振。作家和藝術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兒子,積極投身于人們爭取美好未來
的壯闊征程,才有能力創造出閃耀著明亮光芒的文藝,照亮和雕刻一個民族的靈魂。
(摘編自鐵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靈魂》)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家樹立了與時代積極互動的理念,在創作實踐中就能做到以人民為中心。
B.對人民的情感認同,是新文化運動以來很多作家創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C.人民是認識現實、理解時代的依據,因為普通勞動者才是文藝最理想的讀者。
D.真正扎根時代、富有責任感的藝術家,無須考慮人民群眾的娛樂和消費需求。
【解析】選B。A項,由第二段“只有與身處的時代積極互動……才會獲得藝術創作的蓬
勃生機”和第三段最后一句“只有認識到人民的主體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時代浪潮下面深
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從整體上把握一個時代,認識沸騰的現實”可知選項中兩者間沒有必
然關系,表達太絕對。C項,第四段“一個普普通通的勞動者,或許并不是我們的讀者”與選項
說“因為普通勞動者才是文藝最理想的讀者”語意相反,且強加因果。D項,第五段“誠然,娛
樂和消費也是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可見選項中“無須考慮”過于絕對。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方式展開論證,在邏輯上也是逐層遞進的。
B.文章論證兼顧現實與歷史,既有對當下創作的分析,也有對歷史經驗的總結。
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內容,巧妙銜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撐了論點。
D.文章末段論證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時代文藝“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體現。
【解析】選D。D項,原文為“我們有責任通過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認同”,選項
“正面人物的塑造”縮小范圍。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對于那些認為現實走在小說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難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復雜結
構和本質內容。
B.對藝術家而言,日新月異的變革時代,既意味著巨大挑戰,也能激發創作熱情,促使他們
投身沸騰的生活。
C.老舍曾說:“不去與勞動人民結為莫逆的好友,是寫不出結結實實的作品的?!边@與文
中情感共同體的理念是相通的。
D.我國當下文化產品供給的主要矛盾已經由量的問題轉向質的問題,藝術家的創作也應少
而精,凝聚共識。
【解析】選D?!八囆g家的創作也應少而精”無中生有,文中只提到了“精”,并未提到
“少”。
【2021?新高考卷I】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十八世紀德國學者萊辛的《拉奧孔》是近代詩畫理論文獻中第一部重要著作。從前人們相
信詩畫同質,直到萊辛才提出豐富的例證,用動人的雄辯,說明詩畫并不同質。
據傳說,希臘人為了奪回海倫,舉兵圍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們佯逃,留著一匹
腹內埋伏精兵的大木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見木馬,把它移到城內。典祭官拉奧孔當時極力勸
阻,說留下木馬是希臘人的詭計。他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臘人的天神。當拉奧孔典祭時,
河里就爬出兩條大蛇,把拉奧孔和他的兩個兒子一齊絞死了。
這是羅馬詩人維吉爾《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卜六世紀在羅馬發現的拉奧孔雕
像似以這段史詩為藍本。萊辛拿這段詩和雕像互較,發現幾個重要的異點。因為要解釋這些異
點,他才提出詩畫異質說。
據史詩,拉奧孔在被捆時放聲號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現一種輕微的嘆息,具有希臘
藝術所特有的恬靜與肅穆。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現詩人所描寫的號啕呢?希臘人在詩中并不
怕表現苦痛,而在造型藝術中卻永遠避免痛感所產生的面孔筋肉攣曲的丑狀。在表現痛感之中,
他們仍求形象的完美。
雕塑《拉奧孔》
其次,據史詩,那兩條長蛇繞腰三圈,繞頸兩圈,而在雕像中它們僅繞著兩腿。因為作者
要從全身筋肉上表現出拉奧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詩,筋肉方面所表現的苦痛就看不見了。同理,
雕像的作者讓拉奧孔父子赤裸著身體,雖然在史詩中拉奧孔穿著典祭官的衣服。
萊辛推原這不同的理由,作這樣一個結論:“圖畫和詩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號完全不同,
圖畫用存于空間的形色,詩用存于時間的聲音?!w或部分在空間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
體',物體和它們的看得見的屬性是圖畫的特殊題材。全體或部分在時間上相承續的事物叫作
'動作',動作是詩的特殊題材。”
換句話說,畫只宜于描寫靜物,詩只宜于敘述動作。靜物各部分在空間中同時并存,這種
靜物不宜于詩,因為詩的媒介是在時間上相承續的語言。比如說一張桌子,畫家只需用寥寥數
筆,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語言來描寫,你須從某一點說起,說它有多長多寬
等等,說了一大篇,讀者還不一定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詩只宜敘述動作,因為動作在時間上先后相承續,而詩所用的語言聲音也是如此。這種動
作不宜于畫,因為一幅畫僅能表現時間上的某一點,而動作卻是一條綿延的直線。比如說,“我
彎下腰,拾一塊石頭打狗,狗見著就跑了",用語言來敘述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這簡
單的故事畫出來,畫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觀者一目了然。
但是談到這里,我們不免有疑問:畫絕對不能敘述動作,而詩絕對不能描寫靜物么?萊辛
也談到這個問題,他說:“圖畫也可以模仿動作,但是只能間接地用物體模仿動作。……詩也
能描繪物體,但是也只能間接地用動作描繪物體。”
換句話說,圖畫敘述動作時,必化動為靜,以一靜面表現動作的全過程;詩描寫靜物時,
亦必化靜為動,以時間上的承續暗示空間中的綿延。
(摘編自朱光潛《詩論》)
材料二:
《拉奧孔》所講繪畫或造型藝術和詩歌或文字藝術在功能上的區別,已成老生常談了。它
的主要論點一一繪畫宜于表現“物體”或形態,而詩歌宜于表現“動作”或情事,中國古人也
浮泛地講過。晉代陸機分劃“丹青”和“雅頌”的界限,說:“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畫。”
這里的“物”是“事”的同義字。邵雍有兩首詩說得詳細些:“史筆善記事,畫筆善狀物。狀
物與記事,二者各得一”;“畫筆善狀物,長于運丹青。丹青入巧思,萬物無遁形。詩筆善狀
物,長于運丹誠。丹誠入秀句,萬物無遁情”。
但是,萊辛的議論透徹深細得多,他不僅把“事”“情”和“物”“形”分開,還進一步
把兩者各和時間與空間結合;作為空間藝術的繪畫、雕塑只能表現最小限度的時間,所畫出、
塑出的不可能超過一剎那內的物態和景象,繪畫更是這一剎那內景物的一面觀。我聯想起唐代
的傳說:“客有以《按樂圖》示王維,維曰:'此《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
按曲,乃信?!彼未蚶ā秹粝P談》批駁了這個無稽之談:“此好奇者為之。凡畫奏樂,止
能畫一聲?!薄爸鼓墚嬕宦暋蔽遄忠矌椭覀兞私庖皇滋圃姟P炷队^釣臺畫困》:“一水寂
寥青靄合,兩崖崔萃白云殘。畫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聲出樹難。”畫家挖空心思,終畫不出
“三聲”連續的猿啼,因為他“止能畫一聲”。徐凝很可以寫“欲作悲鳴出樹難”,那不過說
圖畫只能繪形而不能“繪聲”。他寫“三聲”,寓意精微,就是菜辛所謂繪畫只表達空間里的
平列,不表達時間上的后繼,所以畫家畫“一水”力口“兩崖”的排列易,畫“一”而“兩”、
“兩”而“三”的連續“三聲”難。
(摘編自錢鑲書《讀〈拉奧孔〉》)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萊辛是歷史上質疑“詩畫同質”觀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奧孔》在近代詩畫理論中產生
了廣泛影響。
B.雕塑《拉奧孔》既呈現了拉奧孔被纏絞的表情,又不讓這表情表現為丑態,體現了希臘
藝術恬靜與肅穆的一面。
C.雕塑《拉奧孔》與史詩記載的不同主要體現在三處:一是拉奧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纏身
的部位,三是人物穿衣與否。
D.萊辛的《拉奧孔》認為,由于詩和畫擁有不同的媒介和符號,所以形成了各擅勝場的題
材范圍。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由于詩歌是時間的藝術,在描述一件事情時,即使是高明的繪畫也不如詩歌來得生動
和明白。
B.繪畫只能是對所畫對象某一瞬間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據畫作是推想不出所畫對象動作
的過程的。
C.“紅杏枝頭春意鬧”“春風又綠江南岸”“兩山排闊送青來”等詩句,化靜為動,以
動作來描繪景致。
D.沈括質疑了唐代傳說,從這個例子可判斷,后人關于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
說法其實沒有道理。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最能支持萊辛“詩畫異質”觀點的一項是()
A.詩以空靈,才為妙詩,可以入畫之詩尚是眼中金屑也。
B.文者無形之畫,畫者有形之文,二者異跡而同趣。
C.詩和畫的圓滿結合,就是情和景的圓滿結合,也就是所謂的“藝術意境”。
D.圖畫可以畫愛神向一個人張弓瞄準,而詩歌則能寫一個人怎樣被愛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合同之房屋獨家代理合同
- 飼料添加劑購銷合同
- 物流運輸合同
- 商鋪銷售代理合同
- 門禁安裝工程合同
- 合伙創業合作協議合同
- 場臨時攤位租賃合同書
- 設備驗收練習試題及答案
- 道路環境整治合同范本
- 石材幕墻設計合同范本
- 配電室消防知識培訓課件
- 自來水有限公司應急預案
- 2025貴州黔南州都勻供銷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4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絞車培訓考試題及答案
- 9.2《項脊軒志》課件統編版高二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1
- 2025年第三屆天揚杯建筑業財稅知識競賽題庫附答案(101-200題)
- 高速公路段工程施工安全專項風險評估報告
- 2025年美麗中國第六屆全國國家版圖知識競賽測試題庫(中小學組)
- 2025年早產兒培訓試題及答案
- 江西省鷹潭市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學期數學期中試卷(含答案)
- 202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食品藥品檢驗賽項)考試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