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能和勢能、機械能及其轉(zhuǎn)化(解析版)-2025年中考物理考點專練(知識清單+基礎(chǔ)+拔高)_第1頁
動能和勢能、機械能及其轉(zhuǎn)化(解析版)-2025年中考物理考點專練(知識清單+基礎(chǔ)+拔高)_第2頁
動能和勢能、機械能及其轉(zhuǎn)化(解析版)-2025年中考物理考點專練(知識清單+基礎(chǔ)+拔高)_第3頁
動能和勢能、機械能及其轉(zhuǎn)化(解析版)-2025年中考物理考點專練(知識清單+基礎(chǔ)+拔高)_第4頁
動能和勢能、機械能及其轉(zhuǎn)化(解析版)-2025年中考物理考點專練(知識清單+基礎(chǔ)+拔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16動能和勢能'機械能及其轉(zhuǎn)化

富知識話單

考點1動能、勢能和機械能

要點

概念特點決定大小的因素共同特點

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一切運動的物體

動能質(zhì)量、速度

量都具有動能

一切被舉高的物

重力物體由于被舉高

體都具有重力勢質(zhì)量、高度具有能的物體都

勢能而具有的能量

能能夠做功

勢能

物體由于發(fā)生彈一切發(fā)生彈性形

彈性

性形變而具有的變的物體均具有形變程度、材料

勢能

能量彈性勢能

(1)能量表示物,本做功本領(lǐng)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

一個物體能夠做用能夠做功的多少'來衡量;

機械

能量功,我們就說這

一個物體“能,夠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

能(2)

個物體具有能。

是“正在做功”或“E三經(jīng)做功如:山上靜止的石頭具有

能量,但它沒有他〔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考點2機械能守恒及其轉(zhuǎn)化

機械能間無外力作用速度增大速度減小

高度減小彈性形變增大

重力勢能<--------^動能動能<------------士彈性勢能

高度增大彈性形變減小

的轉(zhuǎn)化下能的轉(zhuǎn)化速度菠小速度塔大

如果只有動能和勢能相互轉(zhuǎn)化,盡管動能、勢能的大小會

機械能守恒

變化,但機械能的總和保持不變

I?亥虹破

實驗1動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

1.實驗器材:木球、鐵球(與木球體積相同)、斜面、木塊。

2.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和轉(zhuǎn)換法。

3.實驗現(xiàn)象:

(1)同一鐵球從不同高度滾下,高度越高,到達(dá)水平面的速度越大,撞得木塊運動的距離

越遠(yuǎn)。

(2)木球與鐵球從同一高度滾下,到達(dá)水平面的速度相同,鐵球撞得木塊運動得遠(yuǎn)。

4.實驗結(jié)論:物體的動能與物體的質(zhì)量和速度有關(guān),質(zhì)量越大,速度越太,物體具有的動

能就越大。

5.問題探究:

(1)在實驗中,鐵球動能的大小是如何顯示的?

水平面上木塊被撞出的距離顯示了鐵球動能的大小,木塊被撞出得越遠(yuǎn),鐵球的動能越大。

(2)在實驗中,為什么讓不同的小球從斜面的同一位置釋放?

目的是控制不同質(zhì)量的球在撞擊木塊時具有相同的速度。

(3)在實驗中,為什么讓同一小球從斜面的不同位置釋放?

目的是控制相同質(zhì)量的球在撞擊木塊時具有不同的速度。

(4)在實驗中,應(yīng)注意什么問題?

①使用同一斜面(粗糙程度、傾斜程度都不變);

②被撞擊的是同一個木塊;

⑶木塊放置的水平面粗糙程度不變;

⑷使球運動的路線與木塊的中心在同一直線上。

基礎(chǔ)檢測(限時30min)

1.在飛機水平勻速飛行,并不斷空投物資的過程中,飛機的:()

A.動能不變,重力勢能減小B.動能減小,重力勢能增大

C.動能和重力勢能都減小D.動能和重力勢能都增大

【答案】C

【解析】在飛機水平勻速飛行并不斷空投物資的過程中,速度不變、高度不變,但質(zhì)量變

小,故動能、重力勢能都在減小。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2.科技興農(nóng)賦能鄉(xiāng)村振興,如圖所示,農(nóng)業(yè)工作人員正在使用無人機給農(nóng)作物噴灑農(nóng)藥。

無人機在某一高度沿水平方向勻速飛行噴灑農(nóng)藥的過程中,無人機的()

A.動能變大B.重力勢能變大

C.動能變小D.重力勢能不變

【答案】C

【解析】無人機在某一高度沿水平方向勻速飛行噴灑農(nóng)藥的過程中,高度不變,速度不

變,但質(zhì)量變小,則動能減小,重力勢能減小,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3.據(jù)統(tǒng)計,今年國慶節(jié)期間,有“天下一絕”、“世界梯田原鄉(xiāng)”之稱的龍勝龍脊梯田景區(qū)接

待國內(nèi)外游客12.15萬人次。圖為游客乘坐纜車觀賞梯田的情景,當(dāng)游客乘坐纜車勻速上

升時,關(guān)于纜車的能量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動能不變,勢能增大,機械能增大

B.動能增大,勢能減小,機械能不變

C.動能增大,勢能不變,機械能增大

D.動能減小,勢能增大,機械能不變

【答案】A

【解析】當(dāng)游客乘坐纜車勻速上升時,纜車的質(zhì)量和速度不變,動能不變,高度增大,重

力勢能增大,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機械能增大。

故選A。

4.踢毯子是一項常見的健身運動,課間,同學(xué)們一起踢毯子鍛煉身體,踢出去的毯子在向

上運動的過程中()

A.毯子的重力勢能增大B.毯子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

C.毯子受到慣性的作用D.毯子的機械能不變

【答案】A

【解析】A.建子向上運動的過程中,質(zhì)量不變,高度增加,重力勢能增加,故A正確;

B.稿子在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將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毯子的速度變小,所以建子的運動

狀態(tài)改變,故B錯誤;

C.稷子具有慣性,不能說健子受到慣性作用,慣性不是力,故C錯誤;

D.鍵子向上運動的過程中受到空氣阻力的作用,機械能減少,故D錯誤。

故選Ao

5.飛機把救災(zāi)物資運往地震災(zāi)區(qū),到達(dá)災(zāi)區(qū)后飛機做水平勻速飛行,在物資空投的過程

中,飛機的動能將,飛機的重力勢能將o(均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答案】減小減小

【解析】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zhì)量、速度有關(guān);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高度、質(zhì)量

有關(guān)。飛機做水平勻速飛行,其速度、高度不變,在物資空投的過程中,飛機的質(zhì)量減

小,因此飛機的動能減小,重力勢能也減小。

6.10月19日,“奔跑吧?少年”2024年陜西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射箭聯(lián)賽總決賽在禮泉縣

袁家村舉行。如圖所示,用力將弓拉彎,此時的弓具有能,松手后箭被射出,射

出的箭在空中下落的過程中,重力勢能主要轉(zhuǎn)化為能,箭的機械能

(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答案】彈性勢動減小

【解析】[1]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為彈性勢能,因此將弓拉彎,此時的弓具有

彈性勢能。

[2][3]射出的箭在空中下落的過程中,高度越來越低,重力勢能越來越小,速度越來越大,

因此重力勢能主要轉(zhuǎn)化為動能,因箭下落過程中需要克服摩擦做功,因此箭的機械能減

小。

7.2024年4月30日,太空“出差”半年的神舟十七號乘組湯洪波、唐勝杰、江新林成功返

回地球家園。返回艙在減速降落過程中,表面溫度高達(dá)到3000。(2以上,返回艙所受合力的

方向是向的,機械能(選填“增大”、“減小”、“不變”)。

【答案】上減小

【解析】口]返回艙向下做減速運動,此時返回艙受到的阻力大于其受到的重力,所受合力

的方向是向上的。

[2]返回艙在減速降落過程中,質(zhì)量不變,速度減小,高度減小,則動能減小,重力勢能減

小,因物體的機械能為動能與重力勢能之和,所以,機械能減小。

8.2023年5月30日,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如

圖)。火箭使用一種叫做偏二甲月井的液體燃料,是因為該燃料具有較大的,火箭加速

升空的過程其機械能將(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答案】熱值增大

【解析】口]偏二甲肌的熱值較大,相同條件下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較多,能夠做更多的

功。

[2]火箭加速升空的過程,質(zhì)量不變、速度變大,動能變大;質(zhì)量不變,高度升高,重力勢

能變大,則其機械能增大。

9.如圖用鋼球、木塊和帶有斜槽的長木板來探究物體的動能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

(1)如圖甲,鋼球在滾下斜槽的過程中,它的能轉(zhuǎn)化為動能,其動能大小是通過

來反映的。

(2)通過探究,小明得知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zhì)量和速度都有關(guān),他從課外書上看到如圖乙

所示的方案:用質(zhì)量不同的兩個鋼球?qū)⑼粡椈蓧嚎s到相同程度,放手后將小球彈出去撞

擊放在同一位置的木塊。想要驗證鋼球的動能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圖乙方案的操作

(選填“能”或“不能”)控制鋼球的速度不變。

(3)如圖丙所示的交通標(biāo)志牌是交通管理部門對不同車型設(shè)定的最高。

【答案】(1)重力勢木塊移動距離的大小

⑵不能

⑶速度

【解析】(1)[1]小鋼球在滾下斜面的過程中,高度越來越低,小鋼球運動的越來越快,

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

[2]小鋼球推動木塊運動的越遠(yuǎn),小鋼球做的功越多,小鋼球具有的動能越大,所以動能大

小是通過木塊移動距離的大小來反映的。

(2)鋼球的動能是由彈簧的彈性勢能轉(zhuǎn)化而來的,鋼球獲得動能推動木塊移動的距離與彈

簧壓縮程度有關(guān),與鋼球的質(zhì)量無關(guān),故無法控制質(zhì)量不同的物體速度相同,所以不可以

探究動能大小與物體質(zhì)量的關(guān)系。

(3)不同車輛的質(zhì)量不同,如果車輛行駛的速度相同,質(zhì)量大的動能大,危險性更大,所

以交通管理部門對不同車型設(shè)定的最高速度,質(zhì)量大的最高速度小。

10.圖甲中小車從N點出發(fā),先后經(jīng)過8、C、D、£點。圖乙是小車在8、C、D、£點的

動能和重力勢能大小的示意圖,

(1)則小車的重力勢能在點最大;

(2)8點重力勢能的大小£點動能的大小,8點的速度。點的速度(選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在這個過程中,小車的機械能是(選填“變化”或“不變”)的。

【答案】B等于小于變化

【解析】(1)[1]由圖乙可知,小車在C點動能最大,在8點時的重力勢能最大。

(2)[2][3]由圖乙可知,8點的重力勢能與£點的動能大小在一個水平線上,所以大小相

等;小車在5點動能小于。點的動能,故8點速度小于。點的速度。

(3)[4]由圖乙可知,從8點到C點、再到。點、最后到達(dá)E點的過程中,重力勢能與

動能之和越來越小,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過小車的機械能是變化的。

11.如圖所示是正在航拍的無人機,利用遙控器可控制它運動和工作。無人機的最大上升

速度為5m/s,機身質(zhì)量為1.5kg,求:

(1)無人機從地面飛到離地20m高處,至少要多長時間?

(2)無人機從20m高處降落到地面,重力做功是多少?

【答案】(l)4s;(2)300J

【解析】解:(1)由題可知,無人機的最大上升速度為5m/s,由

S

v=—

可得,從地面飛到離地20m高處至少要的時間為

s_20m

=4s

v5m/s

(2)無人機從20m高處降落到地面,重力做功為

W=Gh=mgh=1.5kgxlON/kgx20m=300J

答:(1)無人機從地面飛到離地20m高處,至少要4s;

(2)無人機從20m高處降落到地面,重力做功有300J。

12.將一質(zhì)量為0.5kg小球P從高度為4m,長為6m的斜面上,由靜止下滑至水平面,小

球在下滑過程中,重力所做的功和克服摩擦力所做功之差等于小球P動能的變化量。(已

知動能表達(dá)式為求:

(1)小球到達(dá)水平面的速度為4m/s時的動能;

(2)小球P在整個下滑過程,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答案】⑴4J;(2)16J

【解析】解(1)小球到達(dá)水平面的速度為4m/s時的動能

119

2

Ek=—mv=—x0.5kgx(4m/s)=4J

(2)重力所做的功

W=mgh=0.5kgx1ON/kgx4m=20J

小球P在整個下滑過程,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Wf=WG—Ek=20J-4J=16J

答:(1)小球到達(dá)水平面的速度為4m/s時的動能4J;

(2)小球P在整個下滑過程,克服摩擦力做的功16J。

拔局檢測(限時30min)

13.如圖是巴黎奧運會女子撐桿跳高決賽過程,下列有關(guān)說法不正確的是()

A.撐桿時手握桿的上部,是利用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guān)

B.加速助跑階段,運動員機械能增大

C.在撐桿恢復(fù)原狀的過程中,撐桿的彈性勢能不斷變小

D.運動員運動到最高點時,受到平衡力作用,此瞬間她的動能為零

【答案】D

【解析】A.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有關(guān),撐桿時手握桿的上部,是利

用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guān),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在加速助跑階段,運動員的質(zhì)量不變,速度變大,動能增加,機械能增大,故B正

確,不符合題意;

C.在撐桿恢復(fù)原狀的過程中,形變量減小,則撐桿的彈性勢能不斷變小,故C正確,不

符合題意;

D.李玲運動到最高點時,只受重力的作用,受力不平衡。運動員由于慣性,仍具有水平

方向的速度,此瞬間她的動能不為0,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4.電動掃地車正沿斜坡向上勻速前進(jìn),并將地面上的垃圾吸入車內(nèi)。此過程中,掃地車

整體的()

A.動能變小,重力勢能變大

B.動能不變,重力勢能變大

C.機械能增大,電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

D.機械能不變,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

【答案】c

【解析】AB.電動掃地車正沿斜坡向上勻速前進(jìn),并將地面上的垃圾吸入車內(nèi),其質(zhì)量變

大,速度不變,所以動能變大;高度變高,所以重力勢能變大,故A不符合題意;

C.掃地車的動能和勢能均變大,所以機械能變大,且在此過程中,掃地車消耗電能,將

電能轉(zhuǎn)化為機械能,故C符合題意,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5.在2023年杭州亞運會滑板女子街式?jīng)Q賽中,年僅13歲的中國小將崔宸曦奪得金

牌.如圖是U型滑臺和運動員姿勢的簡化示意圖.運動員在滑臺甲處由靜止自由下滑,不

計滑臺摩擦和空氣阻力,僅依靠滑行過程中運動員姿勢的自然(不用力)變化,不可能滑

到滑臺丙處的是()

運動姿勢

凈土力,

A、—/站直半蹲全蹲

11£

乙,乙

c,J

乙z

【答案】c

【解析】A.不計滑臺摩擦和空氣阻力,則運動員機械能守恒,以站立狀態(tài)從甲開始滑

行,到達(dá)丙時也是站立狀態(tài),兩位置高度相同,重力勢能相等,動能為零,所以運動員可

能會滑到丙處,故A不符合題意;

B.不計滑臺摩擦和空氣阻力,則運動員機械能守恒,以站立狀態(tài)從甲開始滑行,到達(dá)丙

時是全蹲狀態(tài),在甲處時重力勢能大于在丙處時,所以運動員可能會滑到丙處,故B不符

合題意;

C.不計滑臺摩擦和空氣阻力,則運動員機械能守恒,以全蹲狀態(tài)從甲開始滑行,到達(dá)丙

時是站立狀態(tài),在甲處時重力勢能小于在丙處時,所以運動員不可能滑到丙處,故C符合

題意;

D.不計滑臺摩擦和空氣阻力,則運動員機械能守恒,以全蹲狀態(tài)從甲開始滑行,到達(dá)丙

時也是全蹲狀態(tài),兩位置高度相同,重力勢能相等,動能為零,所以運動員可能會滑到丙

處,故D不符合題意。

16.學(xué)校組織到游樂園秋游,小明玩了蹦極項目,如圖所示,他從高處。點開始下落,

OA等于彈性繩的自由長度,在B點小明所受彈力恰好等于重力(蹦極過程視為在豎直方

向的運動),空氣阻力忽略不計。下列判斷正確的有()

A\

B.

A.從。點到A點再到B點過程中小明動能先增大后減少

B.從N點到B點再到C點過程中小明的機械能不變

C.從C點到B點再到N點過程中小明的動能先增大后減少

D.從C點到A點再到O點過程中彈性繩的彈性勢能一直變小

【答案】C

【解析】A.從O點到/點再到3點過程中,重力一直大于彈力,所以小明一直做加速運

動,動能一直增大,故A錯誤;

B.從/點到2點再到C點的過程,04等于彈性繩的自由長度,雖然空氣阻力不計,但

是繩子的彈性形變程度增大,其彈性勢能增大,繩子的彈性勢能是由小明的機械能轉(zhuǎn)化來

的,所以小明的機械能減小,故B錯誤:

C.從C點到3點,向上的彈力大于重力,所以小明向上做加速運動,從8再到/點過程

中向上的彈力小于向下的重力,所以動能先增大后減小,故C正確;

D.04等于彈性繩的自由長度,所以從C點到/點繩子的彈性勢能一直減小,/點彈性勢

能已變?yōu)榱悖瑥?點到。點彈性勢能一直為0,故D錯誤。

故選C。

17.嫦娥五號返回器用類似“打水漂”的方式著陸地球,其著陸過程的部分軌跡簡化如圖所

示。。段返回器的動能(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下同),8C段返回器的

機械能;期段返回器動能減少量_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

勢能的增加量。

一首次進(jìn)入穿出大氣層

再次進(jìn)入

\大氣層/

【答案】變大不變大于

【解析】口]8段返變大回器的高度降低,重力勢能減小,重力勢能轉(zhuǎn)化成動能和內(nèi)能,

因此CD段返回器的動能變大。

[2]8C段返回器在大氣層外,只有重力做功,2C段返回器的機械能不變。

[3]N5段返回器的高度升高,動能減少,重力勢能增大,由于空氣阻力,動能轉(zhuǎn)化成重力

勢能和內(nèi)能,AB段返回器動能減少量大于重力勢能的增加量。

18.如圖甲是“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裝置,讓同一小球從斜面的不

同高度由靜止?jié)L下,推動木塊做功,目的是為了探究(小球/木塊)動能的大小

與(高度/速度)的關(guān)系;換用質(zhì)量不同的小球,從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靜止?jié)L下

到達(dá)水平面時它們的速度(相同/不同)。若小球在如圖乙AOB所示光滑軌道

從/點由靜止滑下,沿軌道AOB到達(dá)B點后離開軌道,不計空氣阻力,離開B點后最

符合題意的運動軌跡是(a/b/c/d)o

【答案】小球速度相同

【解析】口][2]讓小球從斜面上滾下,小球運動,具有了動能。故此實驗是探究小球動能大

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小球動能的大小是通過它推動木塊的距離大小比較出來的。同一小

球,質(zhì)量不變;讓小球從不同高度滾下,使小球到達(dá)平面時的速度不同,故此實驗是探究

小球動能大小與速度的關(guān)系。

[3]小球質(zhì)量大小不同,受到的重力大小也不同,但由于小球受到的重力與小球的質(zhì)量成正

比,故在重力作用下,小球從同一高度滾下過程中,它們速度的變化程度是相同的,所以

它們到達(dá)平面時的速度也是相同的。

[4]軌道是光滑的,且不考慮空氣作用力,所以在整個過程中機械能沒有損耗。在/點,小

球有重力勢能,沒有動能;在8點,小球同時具有重力勢能與動能。所以小球離開2點后

到達(dá)最高點時,它的重力勢能與動能總量與它在/點的重力勢能相等,即它在3的點的重

力勢能小于它在A點的重力勢能,故小球離開8點后的最高點比N點低。同時由于慣性,

小球離開B點后還要繼續(xù)上升。故它的軌跡最有可能是co

19.如圖甲是蹦極運動過程示意圖,小文同學(xué)從。點開始下落,0/長度是彈性繩的自由

長度,在8點時他所受彈性繩彈力恰好等于自身重力,C點是下落到達(dá)的最低點。小文畫

出了蹦極過程中自己的動能和彈性繩的彈性勢能變化情況如圖乙(不計空氣阻力)。

(1W階段小文受到彈性繩的拉力廠和自身重力G的大小關(guān)系是F(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G;

(2)圖像中a曲線表示能的變化情況;

(3)圖像中a曲線從打?“過程中能量轉(zhuǎn)化情況為:=

【答案】(1)小于

⑵動

(3)動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

【解析】(1)小文同學(xué)從。點開始下落,長度是彈性繩的自由長度,在2點時他所受

彈性繩彈力恰好等于自身重力,階段彈性繩的形變小于8點,故彈力小于8點的彈

力,因而48段小江受到彈性繩的拉力廠和自身重力G的大小關(guān)系是P小于G,做加速運

動。

(2)剛開始下落的04階段,彈性繩子沒有形變,不具有彈性勢能,說明6是彈性勢能的

曲線,而剛開始下落就做加速運動,具有動能,則。是動能的曲線。

(3)由于C點的高度低于3點,因而5點動能最大,此時還有重力勢能,從8到C,動

能和重力勢能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因此圖像中a曲線從打?為過程中能量轉(zhuǎn)化情況為動能轉(zhuǎn)

化為彈性勢能。

20.如圖所示是安裝在列車車廂之間的摩擦緩沖器結(jié)構(gòu)圖,圖中①和②為楔塊,③和④

為墊板,楔塊與彈簧盒、墊板間均有摩擦,在車廂相互撞擊使彈簧壓縮的過程中,有以下

說法:

A.緩沖器的機械能守恒

B.摩擦力做功消耗機械能

C.墊板的動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

D.彈簧的彈性勢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動能

從上面選項中選擇正確說法,然后解釋該結(jié)構(gòu)工作的原理.

【答案】B緩沖器通過摩擦將部分動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還會儲存部分彈性勢能,

再次向內(nèi)能和動能轉(zhuǎn)化

【解析】[1]A.通過克服摩擦力做功,系統(tǒng)的機械能向內(nèi)能轉(zhuǎn)化,故機械能減小,故A錯

誤;

B.通過克服摩擦力做功,系統(tǒng)的機械能向內(nèi)能轉(zhuǎn)化,故B正確;

C.墊塊的動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和內(nèi)能,故C錯誤;

D.彈簧的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和內(nèi)能,故D錯誤。

故選Bo

[2]工作原理:緩沖器通過摩擦將部分動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還會儲存部分彈性勢能,再次向內(nèi)

能和動能轉(zhuǎn)化。

21.為了探究物體的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小明設(shè)計了如下實驗。實驗中讓鋼球從斜

面上某個高度由靜止沿斜面滾下,在底部與靜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塊發(fā)生碰撞,木塊沿水平

方向向右運動直至停止,其中%>九,不考慮空氣阻力。

甲乙丙T

⑴實驗中通過觀察來判斷(選填“鋼球”或“木塊”)的動能大小;用來

研究超速安全隱患時,我們應(yīng)選擇兩圖所示實驗來進(jìn)行比較;若將甲、乙兩圖中

的木塊均移走,并適當(dāng)調(diào)節(jié)斜面傾角和鋼球釋放高度,(選填“能”或“不能”)研

究物體的動能大小與速度的關(guān)系;

(2)實驗中鋼球碰撞木塊后繼續(xù)向前運動一段距離,則開始時鋼球的重力勢能

(選填或“=")木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若完成了圖乙操作后,在做圖丙所示的

實驗時,木塊滑出了水平木板,如果僅對圖丙所示的實驗進(jìn)行改進(jìn),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_

(填寫序號);

A.換質(zhì)量更大的木塊B.降低鋼球開始的高度

C.換質(zhì)量大于加2的鋼球D.換質(zhì)量小于外的鋼球

(3)小華還利用圖丁來研究動能和勢能相互轉(zhuǎn)化,圖中兩個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個為凸

形,一個為凹形,A、B兩個相同的鋼球分別進(jìn)入兩弧形槽的速度都為v,運動到槽的末端

速度也都為v,A小球通過凸形槽的時間為JB小球通過凹形槽的時間為芍,則通過時間

較長的是小球(選填"A”或"B”)。

【答案】(1)木塊移動的距離鋼球甲和乙能

⑵>D

⑶A

【解析】(1)鋼球從斜面上滾動,到達(dá)水平面時具有一定的動能,撞擊木塊做功,

所做的功越多,木塊移動的距離越遠(yuǎn),所以實驗中通過觀察木塊移動的距離來判斷鋼球的

動能大小。

[3]用來研究超速安全隱患,即探究動能與速度的關(guān)系時,應(yīng)保持質(zhì)量不變,改變鋼球到達(dá)

水平面的速度,則鋼球從斜面靜止?jié)L下的高度不同,所以應(yīng)選擇甲和乙兩圖所示實驗。

[4]當(dāng)斜面傾角足夠小,鋼球釋放高度足夠低,小球可在水平面上停下,且兩次實驗,小球

在斜面上靜止?jié)L下的高度不同,可通過小球停下的距離來比較其動能的大小,所以能研究

物體的動能大小與速度的關(guān)系。

(2)[1]鋼球滾下時,鋼球的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鋼球的動能,鋼球碰撞后繼續(xù)運動,鋼球的

一部分動能轉(zhuǎn)化為木塊的動能,木塊運動過程中,動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所以鋼球的動能大于

木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鋼球的動能是由鋼球的重力勢能轉(zhuǎn)化而來的,故開始時鋼球的

重力勢能大于木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小球動能的大小是通過小球?qū)ν庾龉Φ亩嗌賮眢w現(xiàn),實驗中通過觀察木塊被小球推開的

距離反映做功的多少,用到了轉(zhuǎn)換法;動能大小的影響因素:質(zhì)量和速度。質(zhì)量一定時,

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速度一定時,質(zhì)量越大,動能越大;若完成了圖乙操作后,在做圖

丙所示的實驗時,木塊滑出了水平木板,說明鋼球的動能太大,而此實驗主要是研究動能

大小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因此鋼球的速度應(yīng)保持不變,而讓鋼球的質(zhì)量不同。

A.換質(zhì)量更大的木塊,改變了木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則不能通過木塊滑行的距離來比

較兩種情況下鋼球的動能大小,故A不符合題意;

B.實驗中需要控制速度相同,不能降低鋼球的高度,故B不符合題意;

C.換質(zhì)量更大的鋼球,則更容易使木塊滑出木板,故C不符合題意;

D.換質(zhì)量更小的鋼球,能縮短木塊移動的距離,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3)在凸形滑道運動的物體,在運動到最高點的過程中,要將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這個

過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初速度;在下落過程中不計滑道的摩擦,機械能守恒,重力勢能再全

部轉(zhuǎn)化為動能,最后的速度等于初速度,則這個過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初速度。在凹形滑道

運動的物體,在運動到最低點的過程中,要將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這個過程的平均速度

大于初速度,運動在下落過程中不計滑道的摩擦,機械能守恒,動能再全部轉(zhuǎn)化為重力勢

能,最后的速度等于初速度,則這個過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初速度;因此在凸形滑道運動物

體的平均速度小于在凹形滑道運動物體的平均速度,由可知,通過時間較長的是小球A。

22.為了“探究彈性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小明設(shè)計了如圖甲所示的裝置進(jìn)行探究。

H/cm

(1)將彈簧、正方體木塊按照如圖甲放置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彈簧左側(cè)固定,手移動木塊將

彈簧壓縮不同程度后,松手釋放木塊,木塊由靜止向右運動,最終停下;分別測量出木塊

移動的距離與。實驗中,彈簧的能轉(zhuǎn)化為木塊的能,最終轉(zhuǎn)化為

能。

實驗中,小明又發(fā)現(xiàn)在水平桌面上運動的木塊離開桌面后,會沿著曲線運動并最終到地面

上。物體離開桌面后在水平方向運動的距離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呢?他提出以下三個猜想:

猜想1:與物體離開桌面時的速度有關(guān);

猜想2: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

猜想3:與物體離地面的高度有關(guān)

(2)為此,小明設(shè)計如圖乙所示的實驗裝置,彈簧一端固定,用小球?qū)嶒灐榱蓑炞C猜想1

是否正確,小明進(jìn)行如下實驗:保持不變,將彈簧壓縮到不同的長度,比較小球

離開桌面后,在水平方向運動的距離s。最終證明猜想1是正確的。

(3)小明接下來想探究猜想2,用不同質(zhì)量的小球?qū)椈蓧嚎s相同的長度,由靜止釋放后,

比較小球水平運動的距離,然后得出結(jié)論。你認(rèn)為小明的方案存在的問題

是,請你為小明設(shè)計一個正確的方案:o

(4)小明添加測速儀,進(jìn)行了正確的實驗,并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

水平飛行距離

序號質(zhì)量m/g速度v/cm-s-1離地高度H/cm

s/cm

1552010

21052010

31552010

42054515

52558020

630512525

750540

①有同學(xué)認(rèn)為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無法得出物體離開桌面后在水平方向上運動的距離與物

體離地面高度的關(guān)系,你(選填“同意/不同意”)這個觀點同意嗎?請說出理

由=

②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在圖丙作出圖像。()

③表格中缺失的數(shù)據(jù)應(yīng)該是O

【答案】⑴彈性勢動內(nèi)

(2)小球的質(zhì)量與桌面的高度

(3)沒有控制小球離開桌面的速度相同讓質(zhì)量不同的小球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

自由滑下,再觀察小球從同一高度的桌面飛出的水平距離

(4)不同意見解析見解析320

【解析】(1)[1]⑵[3]依題意得,被壓縮的彈簧推動木塊,彈簧將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木塊的

動能,木塊運動過程中,不斷克服摩擦力做功,最中停在水平面上,因此木塊的動能最終

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

(2)為了驗證猜想1是否正確,小明應(yīng)保持小球的質(zhì)量與桌面的高度相同,改變小球物體

離開桌面時的速度。

(3)[1]小明接下來想探究猜想2,要控制小球離開桌面時的速度與桌面的高度相同,用不

同質(zhì)量的小球?qū)椈蓧嚎s相同的長度,彈簧的彈性勢能相同,小球獲得的動能相同,小球

的質(zhì)量不同,小球離開彈簧后的速度不同,導(dǎo)致小球離開桌面時的速度不同,即存在的問

題是沒有控制小球離開桌面時的速度不同。

⑵為了確保小球離開桌面的速度相同,可以讓質(zhì)量不同的小球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

滑下,再觀察小球從同一高度的桌面飛出的水平距離。

(4)[1]⑵由1、2、3實驗得,控制小球的速度與離地高度相同,只改變質(zhì)量時,水平飛

行距離相同,說明小球離開桌面后在水平防線運動的距離與質(zhì)量無關(guān);實驗3?6,小球的

質(zhì)量與離地高度不同,速度相同,離地高度越高,小球水平飛行距離越大,說明物體離開

桌面后在水平方向上運動的距離隨物體離地面高度增加而增大。

[3]根據(jù)3?6的實驗數(shù)據(jù)在表格中描點,并用曲線將點連接起來,如圖所示:

[4]由表格中數(shù)據(jù)得,離地高度X由20cm變?yōu)?5cm,飛行距離由10cm變?yōu)?5cm

"四=2.25=1.52,”吧=1.5

20cm10cm

離地高度H由20cm變?yōu)?0cm,飛行距離由10cm變?yōu)?0cm

80cm_220cm_

20cm’10cm

離地高度H由20cm變?yōu)?25cm,飛行距離由10cm變?yōu)?5cm

竺濁=6.25=2勺,生吧=2.5

20cm10cm

說明離地高度變?yōu)樵瓉淼?倍時,水平飛行距離5變?yōu)樵瓉淼摹ū叮诋?dāng)水平飛行距離S

變?yōu)?0cm時

40cm”

n=----二4

10cm

此時離地高度為

20cmx42=320cm

即表格中缺失的數(shù)據(jù)應(yīng)該是320o

23.如圖所示,圓柱體物體高為2m,底面積為200cm2,密度為2.5xl()3kg/m3,水的密度

為1.0xl03kg/m3,某人在河邊通過圖示滑輪裝置(滑輪、繩子質(zhì)量和摩擦均不計)將該物

體從水中以0.2m/s的速度勻速拉起,水面高度始終不變,人手中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

400N,g取10N/kg。某時刻,圓柱體下底面距離河面為5m;求:

(1)從此時算起,經(jīng)過多長時間繩子將被拉斷?

(2)在上述過程中,人所做的功是多少焦耳?

(3)已知一個物體重力勢能的變化(△£>)等于該物體的重力(加g)與該物體重心高度的

變化的乘積,公式為A£>=mgA/?,試求上述過程中水的重力勢能的變化為多少?

【答案】(1)20s;(2)2500;(3)1500J

【解析】解:(1)物體的重力

G=mg=pshg=2.5xl03kg/m3x2x10-2m2x2mx1ON/kg=1000N

滑輪、繩子質(zhì)量和摩擦均不計,則滑輪組對圓柱體的拉力產(chǎn)物=2尸(尸為人的手中繩子自

由端的力),廠最大拉力為400N,此時,繩子剛好被拉斷,對物體分析,物體受到重力

G,浮力

F,¥=PgV排

和滑輪組對它的拉力產(chǎn)物

G—F浮+尸物

1000N=1x103kg/m3x1ON/kgx/探+2x400N

得到/行0.02m3,露出水面的高度為

仁2m-------------=1m

2x10-m3

圓柱體上升的高度為

〃=5m+lm-2m=4m

故所用時間為

—=4m-=20s

v0.2m/s

(2)物體未露出水面時,拉力不變,露出水面的過程中,拉力均勻增加。未露出水面時,

物體受到重力、滑輪組對它的拉力/物/,和浮力尸浮,其中,

3343

Fff=pgV#=10kg/mx10N/kgx2mx200x10m=400N

因物體勻速運動,這三個力平衡,故,繩子自由端拉力

F物i=G-F浮=1000N-400N=600N

做功

W]=F物JXSJ=600NX3m=1800J

露出水面的過程中,滑輪組對物體的拉力從600N均勻的增加到800N,做的功可用拉力的

平均值計算

600N+800N

%=%2XJ=xlm=700J

2

故人所做的功為

少=%+%=1800J+700J=2500J

(3)物體上升的高度為△〃=〃=4m,物體重力勢能增加

△Ep=mg\h=GA/z=1OOONx4m=4000J

人對物體做功為2500J,故水對物體做功

%=A£>"=4000J-2500J=1500J

故水的重力勢能的變化為減少1500J。

答:(1)經(jīng)過20s繩子將被拉斷;

(2)人所做的功是2500焦耳;

(3)水的重力勢能的變化為減少1500Jo

24.已知物體動能的表達(dá)式為線=3俏商,重力勢能的表達(dá)式為約="茲〃,如圖所示,高

為/z=0.8m的光滑斜面AB與均勻粗糙的水平面相連,將質(zhì)量為m=200g的物體在/點由

靜止開始下滑,經(jīng)過8點進(jìn)入水平面,最后靜止在水平面的C點。已知物體在水平面上滑

行時所受摩擦力為其重力的0.2倍,物體在水平面上滑行時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其動

能的減小值,請計算:

(1)物體在/點時具有的重力勢能是多少?

(2)物體到達(dá)5點時的速度是多少?

(3)物體在水平面上滑行時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

(4)物體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是多少?

【答案】(1)1.6J;(2)4m/s;(3)0.4N;(4)4m

【解析】解:(1)物體在Z點時具有的重力勢能為

=??7g//=O.2kgxlON/kgxO.8m=1.6J

(2)由于機械能守恒,所以

Ek=Ep

121

~mv=mgh

可得物體到達(dá)B點時的速度

v=d2gh=^/2xION/Agx0.8m=4m/s

(3)根據(jù)

G=mg=0.2kgxION/kg=2N

由題意知:

/=0.2G=0.2x2N=0.4N

(4)根據(jù)題意

Wf=EK

fs=—1mv2

2

解得

答:(1)物體在4點時具有的重力勢能是1.6J;

(2)物體到達(dá)B點時的速度是4m/s;

(3)物體在水平面上滑行時受到的摩擦力是0.4N;

(4)物體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是4m。

25.物理跨學(xué)科實踐讓同學(xué)們運用綜合知識分析所涉及到的問題,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1)汽車在上山時,它的重力勢能(填“增大”或“不變”或“變小”)。該汽車的重量

約為1.53它從地面到80m高的山上用時2min,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W,上山時,

由于汽車發(fā)動機功率不變,為保證安全,會降低速度行駛,當(dāng)速度降低50%時,所獲得的

牽引力為原來的倍;

(2)目前全球在軌衛(wèi)星數(shù)量高達(dá)4000多顆,衛(wèi)星在從遠(yuǎn)地點向近地點運行的過程中,它

的速度(填“變大”或“不變”或“變小”),為使衛(wèi)星在預(yù)定航道上運行,備要足夠的速

度平衡引力與離心力,所以在制造衛(wèi)星時,(選填“需要”或“不需要”)考慮阻力對速

度的影響;

(3)黑膠唱片深受音樂發(fā)燒友的喜愛。唱片聲音是由物體產(chǎn)生的,通過規(guī)律振動記

錄下來,以便聲音重現(xiàn);如圖,黑膠唱片上有超細(xì)的(選填“鋸齒”或“光滑”)狀軌

道。當(dāng)唱針在里面滑動時,就會因為鋸齒軌道而產(chǎn)生極細(xì)微的振動,而這些振動再經(jīng)由唱

頭內(nèi)部的縫隙并磁鐵產(chǎn)生電磁感應(yīng),將那些刻在軌道中的聲音波紋轉(zhuǎn)換為聲音電磁訊號,

就像選填(“麥克風(fēng)”或“揚聲器”),最后經(jīng)由功放把電磁聲音訊號放大到能推動喇叭

的程度,最后我們就能聽到聲音啦!一張12寸黑膠唱片,最外圓軌道周長約100cm,最內(nèi)

圓軌道周長約45cm,之間凹槽處為音軌,利用唱片機將唱針放在最外圈軌道上即可插放樂

曲,唱片視為勻速轉(zhuǎn)動。在聽唱片時,若唱針走完整個音軌厚度一半時,所用時間為

30min,那么唱針走完剩余軌道所需要的時間約為min(保留整數(shù))。(選填“5”或

“10”或"15”或“20”)

超迷你磁鐵

-11

左右擺動的唱針帶動迷你磁鐵擺動

與兩邊的線圈產(chǎn)生電磁感應(yīng)

將唱片音軌的形狀

化為聲音類比電子訊號

【答案】增大1X1042變大不需要振動鋸齒麥

克風(fēng)20

【解析】(1)[1]汽車在上山時,它質(zhì)量不變,高度升高,重力勢能增大。

⑵該汽車的重量約為1.53它從地面到80m高的山上用時2min,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

WGh1.5xl03kgxl0N/kgx80m,,人小,

P=——=——=--------------------------------=1x10W

tt2x60s

[3]上山時,由于汽車發(fā)動機功率不變,為保證安全,會降低速度行駛,當(dāng)速度降低50%

時,由尸=人得,所獲得的牽引力為原來的2倍。

(2)[4]衛(wèi)星在從遠(yuǎn)地點向近地點運行的過程中,將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動能增大,質(zhì)

量不變,它的速度變大。

[5]太空中處于真空狀態(tài),衛(wèi)星運動過程中不受阻力作用,因此在制造衛(wèi)星時,不需要考慮

阻力對速度的影響。

(3)[6]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唱片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

⑺由材料信息得,當(dāng)唱針在里面滑動時,就會因為鋸齒軌道而產(chǎn)生極細(xì)微的振動,說明黑

膠唱片上有超細(xì)的鋸齒狀軌道。

兇麥克風(fēng)的工作原理是電磁感應(yīng)現(xiàn)象,揚聲器的工作原理是通電導(dǎo)體在磁場中受力的作

用,由材料信息得,唱針滑動時,產(chǎn)生的振動再經(jīng)由唱頭內(nèi)部的縫隙并磁鐵產(chǎn)生電磁感

應(yīng),而這些刻在軌道中的聲音波紋轉(zhuǎn)換為聲音電磁訊號,就像麥克風(fēng)。

[9]由s=2打得,最外圓軌道半徑為

100cm

r,=----

2兀

最內(nèi)圓軌道半徑為

45cm

丫?=---------

-2兀

若唱針走完整個音軌厚度一半時,唱針?biāo)谝糗壍陌霃綖?/p>

100cm45cm

K-nOjr27r45cm145cm

32222兀4兀

設(shè)走過的軌道數(shù)與剩余的軌道數(shù)均為小由S=2行得,剩余音軌的面積是走過音軌的面積

三(2"2+2/)45cm145cm

弓+々=2兀4兀?0.68

表2町+2里))q+q100cm145cm

2兀4兀

唱片視為勻速轉(zhuǎn)動。在聽唱片時,所用時間為30min,那么唱針走完剩余軌道所需要的時

間約為

0.68x30min?20.4min=20min

26.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多功能噴灑車

某款噴灑車的主要結(jié)構(gòu)如圖甲所示,配置的四沖程柴油機不僅要牽引噴灑車前行,還要帶

動霧炮機電氣箱里的發(fā)電機發(fā)電,然后發(fā)電機供電給風(fēng)機、轉(zhuǎn)向機、水泵和液壓泵,水泵

和液壓泵可獨立工作。機械結(jié)構(gòu)上,噴霧炮筒的轉(zhuǎn)軸設(shè)計在炮筒的重心;工作時水泵通過

水管將水箱中的水直接壓到噴嘴處,然后被風(fēng)機產(chǎn)生的強風(fēng)噴射出去;轉(zhuǎn)向機可帶動噴霧

炮筒左右水平旋轉(zhuǎn),液壓泵撐桿可支撐并帶動噴嘴上下轉(zhuǎn)動,達(dá)到有效控制噴灑射程和面

積的作用。

噴灑車的部分參數(shù)如下表所示,噴水最大流量:單位時間內(nèi)最大噴水體積;最大能效:以

最大射程和流量工作時,最大射程和最大流量的乘積與發(fā)電機輸出功率的比值。

柴油機

最大能效5Lm/kJ

噴水最大流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