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 現代社會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導學案(原卷版)_第1頁
第8課 現代社會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導學案(原卷版)_第2頁
第8課 現代社會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導學案(原卷版)_第3頁
第8課 現代社會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導學案(原卷版)_第4頁
第8課 現代社會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導學案(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人口遷徙、文化交融與認同

第八課現代社會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板塊導航

01/學習目標明確內容要求,落實學習任務★02/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加強學習記憶

03/課前導學梳理教材內容,掌握基礎知識;延伸思考探究,深入理解知識;預習判斷檢測,及時效果驗收

04/課堂探究課堂知識探究,全面學會知識★05/分層訓練基礎提升拓展,突破學習任務

皿01學習目標‘

1.唯物史觀:認識現代社會的移民與全球化的關系,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歷

史問題的能力。

2.時空觀念:概述經濟全球化和勞動力全球流動的主要階段,認識現代社會移民與經濟政治等發展之

間的關系。

3.史料實證:引導學生運用史料分析能力,借助材料,歸納、論證國際移民對多元文化的影響。

4.歷史解釋:通過歷史資料提出問題,探究20世紀以來世界移民的發展歷程,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

史問題的能力。

5.家國情懷:了解移民社會的多元文化中的文化交融和文化認同問題,認識到世界各國、各地區、各

民族的人民共同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

思維導圖

實質:以發達國家為主導,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進一步擴張

邦航路開辟后:一民擴張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經所全球化工業革命后:世界市場基本形成

二戰后:世界組織的成立,推動全球化

M--------------------------------------------------

------------20世紀70年代后:以信息技術為代表

20世紀90年代以耒:跨國公司迅猛發展

L經濟全球化和勞動力的全球流動

進入21世紀: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

發展型:勞動力,屬經所移民、主動移民

類型(-----------------------------------------

[――生存型:難民,屬政:第民、被動移民

勞動力全球流動

20世紀50-7峙代:王要流向制造業、公共服務業

主要表現(-------------------------------------------------

-----------------[20世紀80年代以后:王要流向貿易、金融、盾息技術等行業

王要耒源地:二戰前王要是歐洲;二戰后王要是中東、非洲和東南亞等地

難民困境----------------------------------------------------------------------

-----------f[難民困境:在收留國沒有基本的國民權利,處境十分艱難

成立機構:1950年聯合國成立"聯合國難民署專門協調處理難民問題

難民的救助立法:通過《關于難就位B。公約》和《關于難民地位的議定書》

存在的問題:難民逐年增加;民粹主義抬頭;不利于全球化

移民社會的特征: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

移民社會與移民文化(-------------------------------------------

-------------------------1典型國家:美國和邦加坡

背一不同歷史階段世界各地的移民未到北美共同建設美利堅合眾國

18世紀:歐洶夠民為壬(多耒目英國)

J移民社會的多元文化

美國移民耒;廝口移磔構的變化20世紀60年代:拉美成為移民王要耒源地

20世紀80年代:亞洲和拉美移民成為新移民的大多數

移民I士會多元文化代表特點:以歐洲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并存:民廨0文化的多樣性是其顯著特征

人口構成:中國的華商移民超過70汨其次為本地的馬未族;有近10%的印度裔移民

新加坡(--------------------------------------------------------------------------------

I文化特征:多樣性、多元化;中西交融,和I聯生

03課前導學

>基礎感知

一、經濟全球化和勞動力的全球流動

1.經濟全球化

(1)概念:是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信息、人員等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從

而使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程度日益加深的趨勢。主要表現為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

(2)實質:以發達國家為主導,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進一步擴張。

(3)過程

新航路開辟后殖民擴張,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工業革命后世界市場基本形成

二戰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進一步促進了經濟全球化

20世紀7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的科學技術的發展成為主要推動力量

跨國公司迅猛發展。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的誕生,把貿易、投資和服務的國際

20世紀90年代以來

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以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全球化成為強勁

進入21世紀

的時代潮流

(4)影響:①加強了世界各地的聯系,促進了資本、人員、貿易、資源等生產要素的全球優化配置,

提高生產力,推動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②為各個國家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③人類社會聯系加

強,促進文化交流,豐富和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2.勞動力全球流動

(1)移民:是人口在不同地區之間的遷移活動的總稱。移民不一定伴有國籍轉變,包括短期人口遷

徙和國籍轉變等。

□類型:①發展型:勞動力,屬經濟移民、主動移民。②生存型:難民,屬政治移民、被動移民。

(2)流動的原因:①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國際分工深化,生產國際化加強;②現代交通技術和通

信技術的發展;③跨國公司的推動(現代社會人口遷徙的重要特征);④戰后經濟恢復發展,發達

國家勞動力短缺。

(3)階段與路線

時間原因出發地

美國經濟高速發展;西歐謀求共同體,經濟實力增強;南歐、北非、東

二戰后

大洋洲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較快南亞、拉美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東產油工業發展迅速;亞洲新興工業國家發展迅速非洲、亞洲

受到蘇聯模式影響的東歐國家經濟發展困難,社會出東歐

20世紀九十年代

現嚴重危機;西歐、北美經濟發展迅速

3.全球勞動力市場的結構的變化

(1)原因:①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具有吸引力;②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發達國

家的產業升級,企業對勞動力的受教育程度和專業素養提出更高要求;③跨國公司的大量出現:④

貿易、金融等行業的就業機會增加。

(2)表現:①20世紀50-70年代:主要流向制造業、公共服務業(體力勞動);②20世紀80年代

以后:主要流向貿易、金融、信息技術等行業(智力勞動)。

二、難民的困境與救助

1.難民困境

(1)含義:因各種原因被迫離開原籍國,且不能或不愿返回原籍國,又沒有得到收留國合法身份的移

民。

(2)出現的原因:①政治因素:國際難民問題成因中的政治因素主要指政治迫害、人權問題與武裝戰

爭沖突等。②經濟因素:經濟全球化的負面效應造成的貧富兩極化、糧食短缺與金融危機等。③社會因

素:自然災害、人口爆炸、社會動蕩、民族沖突矛盾等。

(3)主要來源地:二戰前主要是歐洲;二戰后主要是中東、非洲和東南亞等地區。

(4)難民困境:在收留國沒有基本的國民權利,處境十分艱難。

(5)影響:①難民給流入國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社會、安全問題:③影響到當事國之間的關系及有關地

區的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定;⑷在世界局勢中增添了動亂因素,不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2.難民的救助

(1)措施:①成立機構:1950年,聯合國成立“聯合國難民署”,專門協調處理難民問題。②立法:

1951年,聯合國通過《關于難民地位的公約》,規定救助難民的行動準則;1966年,通過了《關于難

民地位的議定書》,擴大1951年公約的適用范圍。③設立紀念日:2000年,聯合國大會決定,從2001

年起,每年的6月20日為“世界難民日”。

(2)存在的問題:難民逐年增加;民粹主義抬頭;不利于全球化。

三、移民社會的多元文化

1.移民社會與移民文化

(1)概念解釋:①移民社會:全球化背景下的現代世界出現了遍及各國的移民社會,移民社會的居民

由不同文化傳統的民族組成。②移民文化:移民社會的居民由不同文化傳統的民族組成。在不同文化的

交匯、借鑒與認同中,形成各種多元一體的移民文化。

(2)移民社會的特征:多元文化并存、互相交融。(3)典型國家:美國和新加坡

2.移民社會多元文化代表

(1)美國:移民社會的典型國家

①背景:不同歷史階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來到北美,共同建設美利堅合眾國。

②美國移民來源和移民結構的變化:18世紀:歐洲移民為主(多來自迎);20世紀60年代:歐洲移

民下降,拉美成為移民主要來源地;20世紀80年代:歐洲移民下降,亞洲和拉美移民成為新移民的大

多數。

③特點:以歐洲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并存;民族和文化的多樣性是其顯著特征。

(2)新加坡:具有移民社會特征的城市國家

①原因:19世紀以來,蘇伊士運河的通航,極大地縮短了東南亞與歐洲的航程;隨著東南亞地區經濟的

發展,馬六甲海峽海運繁忙,新加坡逐漸成為繁榮的貿易大港和國際化都市。

②人口構成:來自中國南方各省的華裔移民超過70%;其次為本地的馬來族;有近10%的印度裔移民。

③文化特征:多樣性、多元化;中西交融,和諧共生。

④表現為:語言:馬來語、華語、英語和泰米爾語均為官方語言:宗教信仰:各民族尊重彼此的宗教信

仰和風俗習慣;建筑:各類宗教建筑形式各異;傳統文化活動:各民族的傳統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思考提升

1.勞動力全球流動的特點。

2.為什么難民問題依然存在?

3.你認為怎樣才能更好地解決難民問題?

4.有人說,美國是個民族“大熔爐”;也有人說,美國是個民族“大拼盤”。你如何理解這兩種觀點?從

文化認同的視角談談你的看法。

5.新加坡的文化特征。

6.新加坡文化特征形成的原因。

■習檢測

1.自古以來,人類在不斷的遷徙中求生存、謀發展,并在遷徙過程中帶來了不同文化的交融。下列關于不

同時期的人口流動現象,按出現時間排列正確的是()

①大量非洲勞動力涌向中東產油國

②中國派出大批民工前往歐洲戰場服役

③國際移民人數最多的是非洲黑奴

④東歐國家成為西歐、北美勞動力的新來源地

A.②③①④B.②①④③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

2.對于二戰以來的全球勞務移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大量勞動力涌向西歐、北美和中東地區

②勞務移民的主體是因各種原因產生的難民

③這引起了各大洲人口結構的替代性變化

④經濟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動的勞動力市場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下圖為地理學中的人口遷移推拉理論。據此推斷()

?彭府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A.多元因素推動人口流動B.戰爭是造成人口流動的根本原因

C.政府政策決定人口遷移D.落后地區始終處于人口流出狀態

4.歐盟每年都會選出一定數量的“歐洲文化城市”,在財政支持下代辦各種文化活動,并定期舉辦“歐洲

文化遺產日”活動,邀請公眾發現歐洲各世紀的藝術寶藏,了解歐洲人的歷史過往。歐盟的這些活動

旨在()

A.彌補冷戰引起的歐洲割裂B.消除歐洲各國的文化差異

C.強化共同的歷史文化意識D.推動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

5.對下圖所示現象解讀正確的是()

建國以來我國國內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

A.①是經濟發展推動下的自發移民B.②是政策指引下的有組織的移民

C.人口流動改變了國家的工業布局D.人口遷移順應了國家的戰略需要

6.難民是現代社會移民中的一個特殊群體。難民之“難”在于()

①戰爭、災難、貧困的沖擊②宗教或部族矛盾的激化

③在收留國沒有國民待遇④國際社會的不作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專家預測2022年爆發的俄烏戰爭或將引爆歐洲70年以來的最大難民危機,除戰爭和地區沖突外,造成

二戰后世界難民問題的因素還有()

①宗教矛盾②部族沖突③自然災害④經濟惡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8.2022年3月,俄烏戰爭爆發,大量烏克蘭難民涌入歐洲I。難民是現代社會移民中的一個獨特群體,他

們()

A.是移民中的“知識精英”B.可以自由出入其他主權國家

C.集中來自歐美發達國家D.常因戰爭、災難、貧困移民

應嗎?4課堂探究一

A探究一經濟全球化和勞動力的全球流動

材料一

地理大發現后,“發現論”“無主地論”“無主領土論”和“優先權論”等成為西班牙、葡萄牙和

英國等國占取殖民地的國際法理論工具。“發現論”完全否定土著的事實占有,以攫取殖民地的土地等

自然資源;“無主地論”也無視土著的事實占有,以攫取尚未被“有效占有”的土地;當歐洲殖民帝國

面臨殖民地日益復雜的情況而無法忽視土著的事實占有后,由“無主地論”衍生出來的“無主領土論”

開始承認土著的事實占有,卻否定土著法律上的占有,以剝奪土著的財產權;“優先權論”部分承認土

著事實上和法律上對土地的占有,但歐洲殖民帝國將自身作為土著土地的唯一受讓人。

——摘編自萬立《近代早期的國際法理論與歐洲殖民帝國對殖民地的財產化》(《世界歷史》2023年

第1期)

材料二

近代以來全球國際人口遷移

時間1500—185041850—1945年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歐洲、非洲歐洲、亞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歐、北美洲、大洋洲

1846—1924年歐洲移1960年遷移人口為325萬,

至1850年,黑奴約

出4800萬人,1974年為947.5萬,

人口遷移數量為1500萬人,為白

1834—1941年亞洲移1985—1990年平均年增長率

人移民的4—5倍

出1200萬一3700萬人為2.59%

?摘編自郭滄萍《世界人口》(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11)

思考:(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上述理論的實質及其產生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指出近代以來世界人口遷移目標的變化,并結合所學解析其原因。

A探究二移民社會的多元文化

材料

17世紀初一18世紀70年代,西歐移民大批涌進13個英屬殖民地。在整個17世紀,移民中半數是

黑奴,他們從事煙葉、藍靛等經濟作物和水稻的種植,對發展南方種植園經濟起了巨大作用。進入19

世紀,歐洲殖民國家相繼宣布取消黑奴制度,隨后大批勞工源源不斷地來到北美大陸,他們主要在美國

西部等地修筑鐵路,開發金礦,墾殖荒地和建設工廠,美國迅速發展為居于世界前列的現代化工業強國。

20世紀30年代至大戰期間,許多歐洲科學家為躲避納粹迫害逃亡美國,其中很多人參與了美國原子武

器的研制乃至阿波羅登月飛行計劃。移民不僅推動了美國生產和技術的興旺發達,而且使美國文化展現

出豐富多彩的景象。但與此同時,有色人種還是受到了來自美國社會有增無減的凌辱、侵害、威脅和襲

O

?摘編自黃安年《外來移民和美國的發展》

思考:(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三個時期移民赴美的時代背景。

(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外來移民對美國產生的影響。

皿05分層訓練

基礎過■

一、單選題

1.位于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的“硅谷”是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集結著100萬以上來自美國各地和世界

各國的科技人員。這一現象反映了當今世界全球勞動力市場的結構發生的變化是()

A.當今國際移民的主要流向是北美

B.國際移民在絕對數量上呈現出較大增勢

C.國際移民成分多樣化、專業化

D.國際移民呈現出“精英遷移”的趨勢

2.有同學在梳理了美國的移民政策后,制作了下表。該表格說明美國()

時間舉措

1924年頒布了移民限額法,將移民限額由占僑民的3%改為2%。

頒布《外來移民與國籍法》,每年移民總限額增至15.6萬,其

1952年

中50%用于技術類移民,并增設亞太三角區條款。

頒布《1965年移民和國籍法修正案》,對美國所需要的專業人

1965年員給予優先考慮,在移民總限額中有五分之一留給專業技術人

員和短缺工種的勞工。

A.國力提升取決于人才流入B.移民政策基于國家利益的需求

C.順應全球勞動力市場變化D.國家立法旨在為移民提供服務

3.下表為I960?1974年亞非拉發展中國家遷入歐洲的人口(萬人)

遷入地區西歐和北歐發達國家

遷出地區

1960年1974年移民主要類型

亞洲40.0202.5勞工移民

非洲47.5170.0勞工移民

拉丁美洲22.545.0勞工移民

據此可知,當時人口遷移主要是由于()

A.亞非拉的民族解放運動B.發達國家的產業升級

C.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D.兩極格局的正式形成

4.下表為1960?1974年亞非拉發展中國家遷入歐洲的人口(萬人)

地西歐和北歐國家

遷1960年1974年移民主要類型

亞洲40.0202.5勞工移民

非洲47.5170.0勞工移民

拉丁美洲22.545.0勞工移民

據此可知,當時人口遷移主要是由于()

A.亞非拉的民族解放運動B.發達國家的產業升級

C.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D.兩極格局的正式形成

5.經濟全球化改變著全球勞動力的市場結構,大約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全球勞動力的流動呈現出新的

趨勢,移民中的“知識精英”在跨國公司的國際業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關于這種變化出現的原因,

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貿易、公共服務等行業就業機會增加

B.發達國家的留學生發揮重要作用

C.新興產業的發展和發達國家的產業升級

D.亞洲新興工業國家和地區吸引了許多移民

6.2005年,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報告指出:成員國引入的外籍勞動力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外籍工人比例

都超過了60%,而受過初等教育的外籍工人比例僅為10%o這一狀況()

A.緣于教育水平的提升B.孕育了全球勞動力市場

C.深受產業升級的影響D.助推世界貿易網絡形成

7.下圖為1970—2015年國際移民數量統計。數量變化源于()

A.“知識精英”的流動B.地區沖突的升級

C.經濟全球化的推動D.跨國公司的興起

8.截止2017年底,全球有6850萬人因戰爭、暴力沖突與迫害被迫逃離家園。這一數字相當于泰國的總人

口,比前一年增加近300人,比10年前增加50%o以全球人口比例計算,每110人中就有1人被迫淪

為難民。這一時期輸出難民最多的地區位于如圖中()

A.①B.②C.③D.④

9.目前,全球流離失所人數正處于歷史最高水平。截至2018年底,全球因沖突和迫害而被迫逃離家園的

人數高達7080萬。其中,近3000萬為難民,他們中超過一半的人不滿18歲。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包

括()

①國際社會的漠視②宗教或部族矛盾③自然災害的發生④戰爭和地區沖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下表中列舉了現代拉丁美洲部分國家名稱的起源及含義。綜合表中信息可用來研究的主題是()

國名秘魯墨西哥阿根廷哥倫比亞玻利維亞

起源印第安語印第安語西班牙語西班牙語西班牙語

含義玉米之倉太陽神白銀哥倫布之國玻利瓦爾之國

A.拉丁美洲民族的不斷覺醒B.拉丁美洲的文化多元特征

C.拉美經濟發展的歷史遺留D.拉丁美洲的本土文化研究

二、非選擇題

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的城市人口主要遷自江蘇和浙江這兩省,特別是其中的長江三角洲地區,長期以來就是全國

人口密度最高,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方,商業、手工業、農業均居全國前列。所以不僅有大量的富余

人口可以輸往上海,而且移民的素質較高,既有具有適應各種生產技藝、經營能力的勞動力和管理人

才,也不乏擁有大量資本或土地的官僚、地主、富商。太平天國戰爭的波及,客觀上又加速了江浙向

上海的移民過程。正是這些有利條件,使上海迅速成為全國和亞洲最大、最繁榮的工商城市和金融中

心,創造了世界城市發展史上罕見的奇跡。

?摘編自葛劍雄《中國移民史》

材料二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近20年以來,英國每年都保持20萬人以上的凈移民人數。近年來,移民英

國的非歐盟國家人數不斷增加,但無論是非歐盟國家移民還是歐盟國家移民,赴英的主要目的是求學

和工作。英國簽證統計數據也表明,自新移民制度和簽證類別引入后,英國2021年和2022年所有簽

證類別的發放數量都有增加,但學習簽證和工作簽證依然是排名靠前的類別。對于工作簽證,截至2023

年3月英國共發放17.1萬個主申請人(不包括家屬)的熟練工人簽證,其中有10.2萬個用于醫療和社

會保健領域的工人。英國還對高技能和高價值的移民,包括企業家、投資者和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士頒

發4400個簽證,其中3/4屬于“全球人才”計劃的子類。

——摘編自王璐、尤陸穎、王世贊《20世紀60年代以來英國人口變動及其教育應對策略》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近代上海移民的特點。

(2)根據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上海移民與當代英國移民的共同影響,并談談你從移民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中得到的啟示。

>能力提升練

一、單選題

1.下表反映的是不同歷史階段,來自不同地區的移民在美國移民人口中所占比例情況。對表中信息解讀

正確的是()

歷史階段歐洲亞洲拉美

1901—1920年85%4%4%

1961—1970433%13%39%

1981—1990410%38%47%

A.民族和文化的多樣性是美國社會顯著特征

B.美國的移民結構在不同歷史階段變化顯著

C.美國社會解決了不同民族間文化認同的問題

D.亞洲移民人數是美國新移民人口中的大多數

2.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區的“硅谷”聚集了100萬以上來自世界各地的高科技人才。他們的

母語和膚色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習俗各異,共同推動“硅谷”成為創新高地。這一現象說明()

A.現代移民主要來自于發達國家B.“知識精英”是移民重要組成部分

C.美國的主流文化發生巨大變化D.高素質的移民解決了文化認同問題

3.下列有關信息的解讀中,符合史實的是()

二戰后人口遷移示意圖

A.北美洲是人口主要遷入區B.遷入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嚴峻

C.國際人口遷移規模縮小D.新興經濟體成為人口遷出區

4.1948年英國制定《國籍法》,賦予英聯邦國家公民入境和定居英國的權利。隨后,亞、非、拉有色人

種涌入英國,僅印度、巴基斯坦和西印度群島三地就達到了48.5萬人,他們在英國從事建筑、環衛、

交通運輸、餐飲等工作。這一狀況()

A.導致了英國人口結構的巨變B.有利于推動英國的經濟發展

C.促成英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D.激化了英國各民族間的矛盾

5.據聯合國人口署統計,國際移民在1970年只有8200萬人,2000年增至1.75億人,1980—2000年發

達國家接納移民數量從4800萬增至1.1億,發展中國家接納移民數量從5200萬增至6500萬。這反

映了()

A.世界政治局勢動蕩不安B.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

C.環境問題引發國際移民D.多極化趨勢日益增強

6.《日內瓦公約》把“受到攻擊”和“從事政治反抗運動”均列入難民范疇,該公約第二附加議定書明確

規定“非參與敵對行動的人”應受到人道主義的待遇;《都柏林公約》規定歐洲成員國實行統一的庇

護政策,給予難民等同于公民地位的地區內自由遷徙的法律待遇。這些公約()

A.為緩解難民問題創造了條件B.反映了難民救助機制開始建立

C.表明歐洲主導難民救助活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