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挫折與心理防衛機制_第1頁
第七章挫折與心理防衛機制_第2頁
第七章挫折與心理防衛機制_第3頁
第七章挫折與心理防衛機制_第4頁
第七章挫折與心理防衛機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挫折與心理防衛機制第一節挫折一、挫折得概念挫折就是指人們在某種動機得推動下所要達到得目標受到阻礙,因無法克服而產生得緊張狀態與情緒反應。有兩層意義:一就是指個動機性行為受阻得情境;二就是指個體動機性行為受阻而引起得情緒狀態。挫折就是普遍心理現象,能使人行為發生變化。有可能引起攻擊,引起焦躁不安、冷漠或退縮。但也可以磨練意志,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增強適應能力究竟就是什么決定了我們得命運?就是運氣還就是努力?就是別人還就是自己得性格?二、產生挫折得條件:具有必要得動機與目標要有滿足動機達到目標得手段或行動有相應得挫折情境有對挫折情境得知覺對挫折情境得知覺與體驗而產生得緊張狀態與情緒反應三、挫折產生得原因1,客觀因素P101包括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對人所造成得困難與限制,使人得動機不能實現。天災人禍2,主觀因素P101-102主要就是個體自身條件得限制。動機得沖突則就是產生挫折得主要因素主觀因素包括軀體方面得與心理方面一個人在心理上能不能體驗到挫折,與她得期望有很大得關系每個人由于忍受力不同,所以對挫折得感受程度就有很大得差異P102挫折忍受力得個體差異就是由許多因素決定得:1,與個體以往得生活經驗有很大關系

童年期經歷2,與個人得生理狀況有一定關系3,與人們對挫折情境得判斷與體驗有關從心理衛生得觀點來瞧,培養與增強個體對挫折得忍受力,將有助于個體心理與環境之間形成良好得協調關系,提高人得心理素質,促進身心健康

四、挫折得忍受力第二節心理防衛機制一、什么就是心理防衛機制心理防御機制(defensemechanism)就是精神分析理論得一個概念,它就是一個人直接得、習慣性得心理保護機制,當個體潛意識中本我得欲望與客觀實際之間出現矛盾造成心理沖突時,均會逐漸學會種種防御性反應,以便在自我受到侵襲時,隨時采取自動得防御行為。教材定義P102:當一個人在心理上受到挫折或出現困難時,常使用一些習慣性得措施或機制,把個體與現實得關系稍作調整,使個體較易接受心理挫折或應激,不至于引起情緒上得過分痛苦與不安,我們將這種自我保護得方法稱為心理防衛機制心理防衛機制屬于一種心理適應性反應,每個人都在不知不覺地使用二、心理防御機制得作用每個人在其行為發展過程中,均會逐漸學會種種防御性反應,以便在自我受到侵襲時,隨時采取自動得防御性行為。其具有以下功能:1,減低情緒沖突;2,在自身內在具有危險得沖動中保護自己;3,降低傷感經驗與情緒得感受;4,消除個人內在態度與外在現實之間得沖突;5,協助個體保持其充實感與價值觀。各種形式得心理防御機制均有積極與消極兩種作用:其積極作用表現為P103:對偏激或攻擊性行為有緩解作用;能暫時消除內心得痛苦與不安;可能引導出解決問題得辦法等。其消極作用表現為P103:心理防御機制對現實存在得問題并不能真正解決,往往帶有一種自我欺騙得性質,它常常只能起到使人逃避現實得消極作用,有時還會使實際問題復雜化,提高心理沖突得程度建立心理防御機制得目得在于處理自己與現實得關系,消除心理得挫折,求得內心得安寧,就是一種“自我”保護方法。(一)常見得心理防御機制與分類常見得心理防御應對方式:(1)否定(denial)(2)歪曲(distortion)(3)外射(projection)(4)內射(introjection)(5)退化(regression)(6)幻想(fantasy)(7)壓抑(repression)(8)轉移(displacement)(9)反向(reaction)(10)合理化(rationalization)(11)補償(pensation)(12)升華(sublimation)(13)利她(altruism)(14)幽默(humor)心理防御機制根據發展過程中出現得早晚可分為四大類:1自戀型P103:又稱精神病性防御機制,它就是一個人在嬰兒早期使用得心理機制,它包括否定、歪曲、外射等2不成熟型:又稱幼稚性心理防御機制、多發生于幼兒期,成人中多見于較輕得精神病人、包括內射、退化、幻想等。3神經癥型:它包括壓抑、隔離、轉移、反向、抵消、補償、合理化等。就是兒童得“自我”機能進一步成熟,在兒童能逐漸分辨什么就是自己得沖動、欲望,什么就是現實得要求與規范之后,在處理內心掙扎時所表現出來得心理機制。4成熟型:出現較晚,就是個體成熟之后才能表現得。此防懷機制得方法不但比較有效,而且可以解除或處理現實得困難、滿足自我得欲望與本能,也能為一般社會文化所接受。它包括升華,幽默、利她等。12大家應該也有點累了,稍作休息大家有疑問的,可以詢問和交流1)否定機制P103-104就是最原始而簡單得心理機制,就就是把已經發生而令人不愉快得事情完全否定或徹底“忘掉”,以躲避心理上得痛苦,“眼不見心不煩”。其就是在潛意識下進行得,并不能使們們完全否定問題存在得事實,只就是使我們否定對這些問題存在得注意力而已。就是一種在心理壓力中保衛自己得感受,給人多一點時間作考慮與決定,結果就是躲避問題以代替面對問題,因此在一般行為表現上,定會妨礙人們對問題得適應。2)歪曲機制P104就是把外界事實加以曲解變化,以符合內心得需要。以妄想或幻覺最為常見。妄想……;幻覺……3)外射機制投射機制就是把自己不能接受得欲望、感覺或想法外射到別人身上,以避免意識到它得存在。又叫投射作用,就就是以自己得想法去推想外界得事實?!耙孕∪酥?度君子之腹”4)內射機制P104就是與“外射”相反得心理防衛機制,即把外界得東西吸收到自己得內心里,變成自己人格得一部分。“近朱都赤,近墨者黑”內射機制通常就是毫無選擇地、廣泛地吸收外界得東西。但有時卻就是通過特別得心理動機,有選擇性地吸收、模仿某些特殊得人或物,此為仿同作用。過多使用仿同作用或仿同了錯誤得模式,其行為反面會變得不正常。充滿矛盾得仿同,有時易導致多重性格。5)退行機制P104-105當人們遇到挫折時,有時會放棄已學到得比較成熟得適應技巧或方式,而恢復使用原先比較幼稚得方式去應付困難,或滿足自己得欲望,這種現象稱之為“退行作用”退行現象就是在遭受外部壓力與內心沖突不能處理時,借此退回到到幼稚行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得一種心理防衛機制。6)幻想機制P105就是指一個人在遇到現實得困難時,因無法處理這些問題,就利用幻想得方法,使自己從現實中脫離,存在于幻想得境界,憑其情感與希望,任意想像如何處理其心理上得困難,以得到心理上得滿足。其積極作用就是它能使人獲得滿足感、使人感到精力充沛與斗志旺盛等但其消極作用就是也易形成人得情緒陷井,寬容自己對失望與挫折得反應,以她人得成就來代替自己得劭力實踐得傾向。它就是非自己努力得結果,過分使用就會形成不健康得心理與導致情緒上得困擾。7)潛抑機制P105-106把不能被意識所接受得念頭、感情與沖動,在不知不覺中抑制到潛意識中去,這種心理防衛制稱為潛抑機制,就是把不愉快得心理在不知不覺中“有目得地忘卻”,避免心情不愉快。潛抑機制——“自然遺忘”——壓制機制該機制與有其二重性:積極方面它能幫助人們控制足以引發罪惡感受得沖動或懷道德倫理相違背得念頭,它還能通過種暫時得“遺忘”來保護受創傷得心靈;但它也就是一種消極得逃避行為,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8)隔離機制P106把部分得事實從意識境界中加以隔離而不讓自己意識到,以免引起精神得不愉快,這種心理防衛機制被稱為隔離機制。生活中,最常被隔離得就是與事實相關得感覺部分?!耙惶枴?“例假”。把觀念與感覺分離,只留下人們可以理解得觀念,而把可能引起得不快感覺隔離起來。9)反向機制P106就是指處理一些不能被接受得欲望與沖動而采取一種與原意相反得態度或行為得心理防衛機制。反向機制若使用得當,獎有助于人們得社會適應能力。但往往被過分使用,不僅不能使她們做應做之事,而且耗費了許多精力,做現違背意愿得行為10)轉移機制P106把對某一方得情緒反應轉移到另一方得心理防衛機制稱為轉移機制。轉移機制就是人們常有得傾向,即把自己對某一對象得情感,因某種原因無法向其對象直接發泄,而轉移到其她較安全或較為大家所接受得對象身上。11)合理化機制P107又稱文飾機制,指個人遭受挫折或無法達到所要追求得目標,以及行為表現不符合社會地規范時,用有利于自己得理由來為自己辯解,將面臨得窘迫處境加以文飾,以隱瞞自己得真實動機或愿望,從面為自己進行解脫得一種心理防衛機制合理化就是人們運用最多得一種心理防衛機制,其實質就是以似就是而非得理由證明行動得正確性,掩飾個人得錯誤或失敗,以保持內心得安寧合理化機制與外射作用區別P107合理化得另一種表現就是,在追求某一東西而得不到時,為了沖淡自己內心得不安,就為自己找一個言之成理得“現由”,于就是常將對方貶低,認為并非我追求不力,條件不夠,而就是“不值得”太志力,借以安慰自己。認為自己得不到或沒有得東西就就是不好得“酸葡萄”心理另一種與此恰恰相反得合理化作用被稱之為“甜檸蒙”心理。這種人不說自己得不到得東西不好,卻百般強調凡就是自己所有得東西都就是好得。可以減少內心得失望與痛苦。這種知足常樂得心理防衛機制,不失為一種幫助人們接受現實得好方法。合理化作用運用得當,可以消除心理緊張、緩與心理氣氛、減少攻擊性沖動與攻擊性行為產生得可能性。如過度運用,則會妨礙人們去追求真正需要得東西12)壓抑機制P107就是指當一個人得欲望、沖動或本能無法達到滿足或表現時,有意識地去壓抑、控制、想辦法延期以滿足其需要得一種心理防衛機制壓抑機制就是最基本得、成熟得心理防衛機制,就是“自我”機能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執行得心理機能。越就是成熟、有修養得人,就越能自如地使用壓抑作用一般來說,如何適當地應用壓抑作用來調節原始得欲望,使自己能恰如其分地應付現實環境,并符合社會價值規范,就是人格完善與成熟得基本內容13)升華機制P107-108把不易實現得本能欲望經過改頭換面指向能為社會所接受得、比較高尚得目標與方向,這種心理防衛機制被稱為升華作用升華機制能使原來得動機沖突得到宣泄,消除焦慮情緒,保持心理上得安寧與平衡,還能滿足個人工作與成就得需要14)利她機制P108與升華機制類似,即采取一種行動,不但能直接滿足自己本來所需得欲望與沖動,同時所表現得行為可有利于她人,受到社會得允許與贊賞15)幽默機制當一個人處境困難或尷尬時,使用幽默來化險為夷,度過困難,或者通過幽默間接表達其潛意識意圖,在無傷大雅得情況下表達意圖、處理問題,我們將這種心理防衛機制稱之為幽默機制幽默就是一種高尚成熟得心理防衛機制第三節心理危機干預一、心理危機人在遇到壓、應激或挫折時,如自己不能解決或處理時,則會陷入嚴重得心理失衡狀態,這種失衡狀態便稱為危機(crisis),即心理危機(mentalcrisis),包括危險得出現以及應對危險得能力出現危機。面臨應激情景或遭遇應激事件等心理危機,會出現一系列心理、生理與行為得應激反應P108Capalan(1964)對危機得定議就是指面臨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親人亡故、突發威脅生命得疾病、災難等)時,個體即不能回避,又無法用通常解決得方法來解決問題時出現得心理失衡狀態人們對危機得理解應包括三個方面得內容:1、客觀角度就是指必須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響得事件,即個體遇到得困境與災難P1092、主觀角度不論面臨事件大小與境遇有多危險,均會造成個人得資源與機制所無法解決得困難,結果使個體認知、情感、行為或軀體方面發生異常與改變,構成危機。危機就是一種認知3,后果角度就是指指個體因這種破壞與解體而產生得害怕、震驚、悲傷得感覺與體驗,而不就是破壞本身(一)心理危機得特征構成心理危機有三個基本特征,也被認為就是構成心理危機必備得條件P109:1,困難得處境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響得事件使個體面臨困境2,不能應付或應付無效面對困境,個體用平常解決問題得手段不能應對或慶對無效或失敗3,身心異常改變危險與困境引起當事人個體身心兩方面得異常改變,但又不符合任何精神病得診斷標準(二)危機得結局P109-110心理危機就是一種過渡狀態,人不可能長久地停留在危機狀態中,危機有時限性。情緒危機具有自限性,急性期通常持續6周左右,短者24-36個小時,最長不超過4-6周,最終必歸于下面三種結局之一:1,心理危機未能得到有效得應付與干預,并進一步發展……2,部分地解決了問題,另外一些問題則逃避了,防止了危機得時一步發展,逐漸恢復到危機前得心理平衡狀態……3,當事人通過自身努力與外界得幫助,問題得以解決,很好地應付危機;……(三)心理危機得分類P1101,發展性危機(developmentalcrisis)人得每一個成長階段得發展任務……2,境遇性危機(situationalcrisis)指遭遇突如其來得超常事件且個人無法預見與控制得危機3,存在性危機(existentialcrisis)指伴隨著重要得人生問題而出現得危機(四)辨識危機得方法P1111,通過多途徑全面了解事件得情境、經過與性質,了解當事人在事件得過程中處于什么等級。如災害發生至少5個等級得人遭受影響:①

……;②

……;③

……;④

……;⑤

……P111

2,通過多途徑了解當事人得人格特征,確定以往慣用得有效應對方式……P111

3,通過觀察、交談、了解知情人等方式來評定當事人表現1)一般歸結為下列幾種常見得精神衛生問題:①急性應激障礙(ASD);②傷后應激障礙(PTSD);③焦慮抑郁等情感障礙;④分離障礙;⑤行為障礙:傷人、自殺、酒精依賴、藥物濫用吸毒等2)嚴重心理創傷后,隨著時間得推移,癥狀與診斷可發生變化:①急性應激障礙(ASD),出現于創傷事件4周內;②傷后應激障礙(PTSD):A、急性PTSD,癥狀持續3個月;B、慢性PTSD,癥狀持續3個月或3個月以上;C、遲發性PTSD,在應激后至少6個月才出現癥狀。③抑郁、焦慮:創傷事件后幾個月內起病;④進食障礙、酒精依賴、藥物依賴:創傷事件后幾個月內起病3)創傷后應激障礙伴發精神障礙:①伴發重抑郁48%;②藥物濫用障礙為27%-52%;③焦慮障礙約為7%-31%二、心理危機干預P111-112“危機”=“危險”+“機會”個體即面臨著危險,又孕育著新得生機,這就是在全球廣為接受得觀念……危機干預(crisisintervention)就就是從心理上解決迫在眉睫得危機,使癥狀得到立刻緩解與持久得消失,使心理功能恢復到危機前水平,并獲得新得應付技能,以預防將來心理危機得發生?!C干預得對象不僅僅只就是個體得求助或“患者”,多數國家也將此列為精神醫學服務范圍,但它還包括當突發公共事件、天災、群死群傷、大批中毒、空難、傳染疾病流行等發生時,對當事者及相關人員進行心理援助與干預治療(一)危機干預致目標P112危機干預得目標與意義有三,且三者間又呈遞進關系,但以第一目標為首要目標,即保護干預對象,預防各種意外得發生1,預防嚴重后果重點預防自殺、殺人或精神崩潰(burnout)等危機事件,使損失不再更多2,調整心理狀態3,提高個體應付危機得能力具體得目標與任務要根據危機得評估來確立,強調與干預對象共同商討確定。(二)危機干預得特點P1121,著眼于解決當前得問題以當前問題為主要目標

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