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食品(A級)+甘藍生產技術規程FDIS_第1頁
綠色食品(A級)+甘藍生產技術規程FDIS_第2頁
綠色食品(A級)+甘藍生產技術規程FDIS_第3頁
綠色食品(A級)+甘藍生產技術規程FDIS_第4頁
綠色食品(A級)+甘藍生產技術規程FDIS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B31DB13022014-11-25發布唐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IDB1302/T403—2014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唐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本標準由樂亭縣農牧局、樂亭縣質量技術監督局起草。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葛志杰、蘇俊坡、閆文香、崔淑芝、常永輝、李秀華、王新娥、崔錦輝、朱海麗、徐海波、孫艷偉、王曉偉、倪玉杰、劉靜、李洪東、李秋艷。1DB1302/T403—2014綠色食品(A級)甘藍生產技術規程本標準規定了綠色食品(A級)甘藍生產的產地環境、育苗前準備、育苗、定植前準備、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采收。本標準適用于綠色食品(A級)甘藍的生產。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6715.4瓜菜作物種子第4部分:甘藍類NY/T39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NY/T39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394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3產地環境應符合NY/T391的規定,選擇土質疏松、肥沃、通氣良好的壤土和砂壤土為宜。4育苗前準備4.1品種選擇選用抗逆性強、高產、優質、商品性好的品種。種子質量符合GB/T16715.4二級以上標準。推薦早熟品種有:精選8398、慶豐、極早、中甘8等;中晚熟品種有:晚豐、秋甘2等。不得使用轉基因品種。4.2育苗畦的準備4.2.1營養土配制以下方法可任選其一:a)前茬非十字花科肥沃田土80%,充分腐熟優質有機肥10%,細爐碴或鋸末10%,混合均勻過篩,每立方米加入500g磷酸二銨,混勻;b)前茬非十字花科肥沃田土80%,充分腐熟優質有機肥20%,混合均勻過篩,每立方米加入500g磷酸二銨,混勻。4.2.2營養土的消毒每立方米可加入50%多菌靈粉劑80g,或每立方米拌入53%代森錳鋅40g和5%咯菌腈200ml過篩,過篩時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拌于營養土中,堆悶7d。4.2.3營養土的使用方法把營養土直接鋪入育苗畦中,厚度10cm~15cm。4.2.4育苗棚消毒育苗前7d~10d,每畝用硫磺3kg和適量鋸末混合分堆點燃熏棚,棚室密閉24h,然后放風,無味2DB1302/T403—2014時再播種育苗。5育苗5.1播種5.1.1播期時間冬春茬在11月中下旬播種;早春茬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中下旬播種;春季露地茬12月上中旬播種;秋季露地茬在6月下旬播種,秋延后茬在8月上旬播種。5.1.2播種量設施栽培每畝用種量50g~60g,露地栽培每畝用種量80g。5.1.3播種方法整平畦面,播前3d開始給苗床升溫,到播種時達到20℃以上,播前1d澆透水。選擇晴天上午播種,將處理好的種子與細砂土按1:1拌勻均勻播撒在畦面上,再覆0.5㎝厚營養土。5.1.4播后管理a)播后苗前:白天棚室溫度控制在25℃~28℃,夜間棚室溫度控制在15℃~13℃。b)幼苗出齊后:白天棚室溫度控制在20℃~23℃,夜間棚室溫度控制在12℃~10℃。c)第一片真葉長出后:白天棚室溫度控制在22℃~30℃,夜間棚室溫度控制在20℃~13℃。5.2分苗5.2.1分苗時間當幼苗長至2葉1心時,及時分苗。5.2.2分苗方法在分苗前1d的傍晚,將子苗畦澆足底水。在育苗畦內按株行距8cm×8cm開溝澆水、穩苗。冬季分苗應選晴天進行,夏秋分苗應選陰天進行或在防雨、遮陽防蟲棚中分苗。5.3分苗后管理5.3.1溫度管理緩苗前白天棚室溫度控制在20℃~25℃、夜間棚室溫度控制在10℃~13℃;緩苗后白天棚室溫度控制在15℃~20℃,夜間棚室溫度控制在8℃~10℃;定植前7d煉苗,白天棚室溫度控制在13℃~18℃,夜間棚室溫度控制在8℃~6℃。5.3.2濕度管理棚室內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70%~80%。5.3.3水肥管理畦面干燥時及時澆水,澆水宜澆小水或噴水。夏秋季露地栽培育苗時要防止陽光直射和暴雨沖刷。幼苗出現萎蔫時,在午前澆灌提前準備好的與棚溫一致的水。有脫肥現象時,可噴施1000倍~1500倍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或6%低聚糖素溶液等。5.4壯苗標準秧苗矮壯,葉叢緊湊,節間短、不徒長,具有6片~8片真葉,葉深綠色,葉片表面有蠟粉,根系發達,無病蟲。6定植前準備3DB1302/T403—20146.1施肥整地選擇前茬非十字花科蔬菜地塊。露地栽培采用平畦,設施栽培采用半高畦。肥料的選擇和使用應符合NY/T394的要求。基肥以優質有機肥為主,結合整地,每畝施入優質腐熟廄肥7000kg和過磷酸鈣40kg和硫酸鉀型三元素復合肥(N:P:K=15:15:15以下同)15kg。設施栽培按行距80cm~100cm,做高壟,壟高20cm~25cm,每壟雙行,壟上覆地膜。露地栽培,起高壟方法同設施栽培,也可平壟栽培。6.2提早扣棚升溫扣棚時間與定植時間間隔20d以上。在定植前地溫達到12℃以上。6.3棚室消毒定植前7d~10d進行棚室消毒,消毒方法同4.2.4。6.4澆水造墑設施栽培定植前5d~7d澆透水;露地栽培定植前2d~3d澆透水。待水下滲,定植前做一次壟臺找平。7定植7.1定植時間冬春茬于1月上旬定植;早春茬于2月中下旬3月上旬定植,春季露地茬于3月中旬定植;秋季露地茬于8月上中旬定植,秋延后茬于10月上旬定植。7.2定植密度早熟品種每畝定植4000株~5000株;中晚熟品種每畝定植2500株~3000株;露地栽培每畝定植株數5000株~6000株。7.3定植方法在做好的壟背上開溝,澆水,擺苗坨,水下滲后封苗坨,封坨時土坨與壟面持平,然后覆地膜,澆定植水。8田間管理8.1溫度管理8.1.1緩苗期白天棚室溫度控制在20℃~25℃,夜間棚室溫度控制在15℃~12℃。8.1.2結球前期白天棚室溫度控制在15℃~20℃,夜間棚室溫度控制在10℃~8℃。8.1.3結球期白天棚室溫度控制在15℃~20℃,夜間棚室溫度控制在10℃~12℃。8.2肥水管理8.2.1緩苗期定植后7d~10d澆緩苗水,澆水后及時中耕。8.2.2結球前期通過控制澆水蹲苗,當植株心葉開時抱合時,進行追肥澆水。隨水每畝追施硫酸鉀型三元素復合肥4DB1302/T403—201410kg,澆水后及時中耕。8.2.3結球期當球莖長至8cm~12cm追肥澆水,隨水每畝追施硫酸鉀型三元素復合肥15kg。收獲前7d不澆水,以免裂球。9病蟲害防治9.1防治原則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9.2農業、生物、物理防治防治方法見附錄A。9.3化學防治按照NY/T393的規定進行。防治方法見附錄A。10采收在葉球八成緊時即可陸續采收上市,采收前1d~2d不應澆水,采收后分級包裝上市。5DB1302/T403—2014附錄A(規范性附錄)甘藍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方法A.1黑腐病a)與非十字花科蔬菜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b)加強田間管理,增施有機肥,雨后及時排水。c)及時治蟲,減少傷口,防止病菌侵入。d)發病初期噴灑3%多抗霉素水劑每畝3.75g~5.6g噴霧(1,7)。A.2灰霉病a)與非十字花科蔬菜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培育無病壯苗。b)實行半高畦或小高畦栽培,畦面覆以地膜。c)清潔田園,病殘株清除出田外并加以深埋。d)發病初期噴灑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每畝35g~50g噴霧(1,7)。A.3黑脛病a)與非十字花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b)選用無病種子,用50℃溫水浸泡種子20min,消毒后播種。c)實行半高畦或小高畦栽培,防止定植后傷根。d)發病初期噴灑7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g噴霧(1,7)。A.4菜青蟲a)及時清除蟲葉和雜草,集中深埋或燒毀,進行無害化處理,保持田間清潔。b)懸掛黃色粘蟲板,每畝30~40塊,降低成蟲密度。c)用5%天然除蟲菊素乳油每畝制劑40g~50g(1,7)噴霧防治,或3.2%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25g~50g(1,7)噴霧防治。A.5小菜蛾a)及時清除蟲葉和雜草,集中深埋或燒毀,進行無害化處理,保持田間清潔。b)懸掛黃色粘蟲板,每畝30~40塊,降低成蟲密度。c)用5%天然除蟲菊素乳油每畝制劑40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