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南十校”2025屆高三年級下冊聯考歷史試題(含答案與解析)_第1頁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5屆高三年級下冊聯考歷史試題(含答案與解析)_第2頁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5屆高三年級下冊聯考歷史試題(含答案與解析)_第3頁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5屆高三年級下冊聯考歷史試題(含答案與解析)_第4頁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5屆高三年級下冊聯考歷史試題(含答案與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姓名座位號

(在此卷上答題無效)

絕密★啟用前

2025屆安徽省“江南十校”聯考

歷史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框涂黑。如

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框?;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

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

-、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

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最新考古發掘表明,八里橋遺址是豫西南地區面積最大的二里頭文化中心聚落。其功能區

劃完備、有夯土建筑區、手工業區、墻垣、道路等設施,出土有玉器、松石嵌片等高等

級遺物。此外,陶器組合和器物形態上與二里頭遺址保持高度一致。據此可以推斷當時

A.南北地區之間的貿易往來較為頻繁B.八里橋擁有較高社會生產力和地位

C.二里頭作為中原核心的地位被取代D,中原地區已經形成完備的國家形態

2.周代的爵位獲得主要根據貴族的傳統身份和宗法地位,而戰國秦漢時期的軍功爵制為平

民通過軍功獲取爵位、改變身份提供了可能。有學者評價,”軍爵塑造新社會,把包括

庶民在內的人民都組織到一元化的秩序中去”。據此可知軍功爵制的確立

A.標志著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B.加強了專制主義集權

C.推動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D.規范了官員考核制度

3.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命閻立本在太極宮凌煙閣內描繪了長孫無忌、杜如晦、魏征、李靖

等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是為《二十四功臣圖》。圖中人物比例皆真人大小,畫像均面

北而立,太宗時常前往懷舊。唐太宗此舉意在

歷史試卷第6頁共6頁

A.表彰功臣,分散相權B.打壓士族,唯才是舉

C.復興儒學,光大正統D.驅駕英才,鞏固統治

4.宋元時期,徽州人已將本土茶、木等物產運至浙江、江西一帶銷售?;罩菸娜朔交孛枋觯?/p>

“厥土最宜杉,彌嶺亙岡麓。種杉二十年,兒女婚嫁足。杉杪以樊圃,杉皮以覆屋……

聯筏下浙河,善價不輕鬻。又有茗萍利,商販給南北?!辈牧戏从沉水敃r

A.傳統經濟結構發生質變B.地域性商人群體的興盛

C.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經濟重心南移已經完成

5.洪武二十六年,朝廷頒發給安定、曲先、罕東、阿端四個西北地區衛市(今新疆哈密以

東,甘肅嘉峪關以西)金銅信符來保障茶馬貿易,“遇有使者征發,比對相合,始許承

命”,以防止邊將假朝廷命令,擾害民眾。此外,明朝和西北地區諸羈縻衛所都保持著

“厚往薄來”的貢使貿易。這些舉措

A.加強了與邊疆地區的經濟聯系B.削弱了羈縻衛所的自治性質

C.有利于鞏固對西域全境的統治D.促進邊疆治理與內地一體化

6.1872年,李鴻章向清廷上奏《試辦招商輪船折》,重申成立招商局的目的是“翼為中土

開此風氣,漸收利權”;主張企業在政府監督下,新辦的企業由商人出資,合股的資本

為商人所有,公司按照自己的章程制度規范管理。李鴻章的這些主張

A.遏制了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B.突破了“中體西用”思想的局限

C.順應了近代工業化發展的需要D.體現了“實業救國”思潮的發展

7.隨著日本侵略者對東北各大城市的占領,中國共產黨逐漸把發展黨員工作的重心轉移到農村

地區,吸納優秀分子加入黨組織。以東北地區的東部為例,到1935年末,黨團員成分中,工

人成分占10%至15%,雇農占25%至35%,貧農占絕對多數。這表明,中國共產黨

A.動員民眾投身民族解放運動B.開始將工作重心轉移至農村

C.以“三三制”鞏固統一戰線D.全面抗戰的路線已基本形成

8.1950年6月,政務院發布《救濟失業工人暫行辦法》,規定成立專門機構對失業工人進

行救濟,同時為幫助失業工人提高政治、文化、技術水平,有計劃地對他們進行轉業培

訓I。到1952年底,絕大多數失業工人走上新的工作崗位。這些方針政策的實施

歷史試卷第6頁共6頁

A.利于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B.奠定了國家工業化的基礎

C.推動了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D.建立起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9.表1為新中國在不同時期對外交對象國的不同表述。這些表述的變化

20世紀50年代“帝國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民族主義國家”和“社會

主義國家”

20世紀70年代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

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美國、蘇聯、第三世界

21世紀初“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共同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

表1

A.說明了地緣政治的重要性B.體現了傳統的革命外交思想

C.折射出靈活務實外交理念D.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成熟

10.蘇美爾史詩《恩美卡與阿拉塔之君》記載:烏魯克國王恩美卡派出使者與阿拉塔國王交

涉過程中因信息越來越復雜,致使“使者的嘴沉重,不能復述之"。于是恩美卡"揉了一塊

泥,猶如泥版,把言詞寫在上面。此前,把言詞寫在泥上的事情從未見?!边@一記載可以佐

證該地區

A.帝國版圖的擴張B.字母文字的出現

C.早期文明的發展D.商業貿易的頻繁

11.表2為1328年一名瑞典斯德哥爾摩商人的賬簿記載的賣給一位德意志貴族的商品組成。

據此可知這一時期歐洲

商品名稱重量(磅)產地

香紅花1.5意大利

扁桃和杏仁90地中海周邊

生姜4.75印度

谷物0.5西非

胡椒6馬拉巴爾

歷史試卷第6頁共6頁

大米105西班牙

表2

A.資本主義萌芽興起B.集市貿易得到發展

C.封建莊園經濟瓦解D.商業中心發生轉移

12.法國大革命初期,英國政府及民眾大多數對革命持歡迎態度。隨著形勢的發展,保守派

卻開始對法國大革命提出質疑,并在報刊上同激進派展開激烈爭論。保守派態度變化反

映出他們意圖

A.穩定國內現存秩序B.鞏固英國世界工廠地位

C.防范法國稱霸歐洲D.維護威斯特伐利亞體系

13.圖1是1901年作于美國的一幅漫畫。漫畫信息反映了

圖1

A.美歐實力對比發生逆轉B.美元霸權地位的強勢

C美國支持拉美民族獨立D.美國控制拉美的意圖

14.1962年9月,在赫魯曉夫支持下由《真理報》編輯部發起,蘇聯開展了大規模關于完善

經濟管理問題的討論,并就企業關心最大的生產效果、計劃經濟和物質刺激的方法,對蘇

聯社會主義經濟中的利潤率、成本、勞動生產率等多方面問題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這

場討論

A.背離了社會主義發展方向B.觸及到蘇聯體制的弊端

C.延續了新經濟政策的做法D.推動了蘇聯經濟的轉型

歷史試卷第6頁共6頁

15.尼日利亞伊巴丹學院最初作為倫敦大學附屬學院,歷史教學的重點是英國史。20世紀

50年代中期倫敦大學同意將非洲歷史課程納入學院教學大綱,60年代該校進一步建立

起以非洲史為核心的歷史教育體系。該校歷史教學內容的變化

A.順應了非洲民族解放的呼求B.結束了西方殖民主義影響

C.還原了非洲歷史的真實面貌D.促進了不結盟運動的發展

16.世界貿易組織目前在新興貿易領域的市場開放推進上陷入僵局,上訴機制的停擺更使其

爭端解決能力陷入危機。此外全球地緣沖突加劇,經貿、科技交互政治化,極右派、民

粹主義抬頭。這些現象表明

A.舊有國際秩序已經瓦解B.全球南方影響力上升

C.全球治理體系亟待變革D.經濟全球化陷入停滯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漢唐時期都將糧食視為國家管控的戰略物資,以國有官營的方式統一管理糧食調運、中轉

、分配。漢唐用以儲備糧谷的官方和民間倉縻種類繁多,形成了倉、縻、庾、困、窖等十余種

倉儲類型,形成了以常平倉、正倉、太倉、軍倉為代表的官方“集中存貯''和以義倉、社倉為代

表的民間“分散存放”現象。皇家倉原因其重要性與規模性,承擔了更為廣泛的賑濟職責;而民

間系統則有效彌補了在官方難以維系時的不足,顯示出對于百姓生活的保障屬性。

——摘編自韓國河、王祖遠《漢唐時期儲糧制度和方式之變遷》

材料二

中國糧食進口歷史悠久,北宋真宗時期曾經輸入占城稻3萬石,用作改良稻種。清代

康乾之際,清政府鼓勵商人從東南亞輸入米谷。鴉片戰爭后,據海關統計,1867—1947年

的81年中,78年有糧食進口,其中大米、小麥、面粉分別進口約6.607億、1.568億

、1.391億擔,三項合計共約9.0266億擔。81年中只有1917、1919、1920三年糧食貿

易出超,分別約出超26萬擔、750萬擔和1190萬擔,其余78年分別共約入超6.02

億擔、1.104億擔、1.127億擔,三項合計共約入超8.2517億擔。

----摘編自徐暢《近代中國糧食進口的歷史啟不》

材料三

歷史試卷第6頁共6頁

目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國內糧食市場保持供應充足、運行平穩的良好態勢。糧

食總產量連續9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小麥、稻谷兩大口糧品種實現百分之百自給。糧食

庫存充裕,高于17%-18%的國際糧食安全警戒線,小麥、稻谷庫存量能夠滿足全國人民1年以

上口糧消費需求。我國已基本建立起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涵蓋中央儲備、地方儲備、社會儲

備的多層次、全方位糧食儲備體系。京津滬渝等36個大中城市主城區成品糧儲備保障能力在

15天以上。

——摘自新華社《守住管好“天下糧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1)根據材料一,概括漢唐時期政府管控糧食的措施。(6分)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國糧食進出口現象的特點及其形成原因。(12分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新時期我國糧食安全生產的意義。綜合材料一、二、三

,說明糧食生產與國家治理的關系。(7分)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維多利亞時代晚期英國女性的服飾猶如社會風云變幻的一面鏡子,敏銳地對社會變革作

出積極的反映。這一時期苯胺紫、孔雀綠、靛藍等多種顏色的發現,被用于毛料和絲綢服飾

的染色;黏膠人造絲的制成,很快在服裝制作中流行開來。美國發明的電機縫紉機,傳入英

國后在服裝工廠大量投入使用。

16世紀初英國貴婦穿鯨須緊身胸衣,因鯨須稀有昂貴,制作工藝復雜,“緊身胸衣”一度

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到19世紀,緊身胸衣成為各階層女士時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

世紀末期,隨著戶外體育運動和海濱休閑度假在英國上流社會開始流行,騎馬、板球等運動

項目要求女性的著裝更加輕便舒適,緊身胸衣逐漸被舍棄。運動休閑套裝也被中下階層女性

效仿。1851年,一款引進東方風格的阿拉伯式寬松褲子的新型女裝,被命名為“燈籠褲”?!盁?/p>

籠褲”出現為女裝的進一步革新指明了方向,即擺脫夸張裙撐的束縛,給女性以更多的行動

自由。

——摘編自譚賽花《維多利亞晚期英國女性服飾的變革》

(1)根據材料,概括維多利亞時代晚期英國女性服飾變革的趨勢。(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影響維多利亞時代晚期英國女性服飾變革的因素。(7分)

歷史試卷第6頁共6頁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對于外來文明,中華文明是開放包容的,但包容并不意味著主體性的消失。中華文明早已建

立起有別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文明主體性。堅守而不保守、自信而不自大是中華文明主體性的主要

原則。就文明的自主性與文化自信的關系而言,文明的自主性是文化自信的基礎,有了主體性,

就有了文化意義上的堅定的自我。就文明的開放包容性與文化自信的關系而言,開放包容是文明

發展的活力來源,是文化自信的顯著標志。

——摘編自楊共樂《中華文明包容性的歷史取向》

從材料中提取論點,結合中國歷史的相關史實,自擬論題,予以論述。(要求:論題明

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歷史試卷第6頁共6頁

2025屆安徽省“江南十校”聯考

歷史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2345678

BBDCACAA

910111213141516

CCBADBAC

1.[B]從材料中“八里橋遺址是豫西南地區面積最大的二里頭文化中心聚落”以及出

土很多高等級器物等信息可知,八里橋遺址在當時生產力發展水平較高且在二里頭文化

圈中占據較高地位,故選B.二里頭遺址與八里橋遺址都位于中原地區,無法體現南北

貿易頻繁,排除A,八里橋遺址是豫西南地區面積最大的二里頭文化中心,而非整個二

里頭文化中心,故排除C,中原地區已經形成完備的國家形態無法體現,故排除D。

2.[B]軍功爵制的實施使得庶民可以通過軍功獲取爵位,同時削弱貴族特權,從而利

于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故選擇B??たh制的實施標志著官僚制度的形成,故排除A,

推動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說法錯誤,故排除C,軍功爵制是選官制度,與官員考核制

度無關,故排除D.

3.[D]根據材料“面北而立”通常用于表示臣子的站立姿勢,象征著對君主的尊敬和

服從。唐太宗命人在太極宮凌煙閣內繪制二十四位功臣畫像的目的顯然是為了驅駕英才,

鞏固統治之目的,故選D.材料中未體現分權制衡,打壓士族和復興儒學,故排除A、

B和C。

4.[C]根據材料“善價不輕鬻”“商販給南北”,徽州人將本土特產茶和木材等農產

品銷往外地市場以賺取利潤,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所以C項正確。傳統經濟結構發

生質變不符合史實,故排除A;明清時期,地域性商幫興盛,時間不符,故排除B;經

濟重心南移在材料中未體現,故排除D.

5.[A]“金銅信符來保障茶馬貿易”與“明朝和西北地區諸羈縻衛所都保持著厚往薄

來的貢使貿易”等措施有利于加強中原與邊疆地區的經濟聯系,故選擇A。這些舉措并

未削弱羈縻衛所的自治性質,故排除B,明朝時期并未控制西域全境,故排除C,該措

施與邊疆內地一體化無關,故排除D。

6.[C]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輪船招商局采用近代企業的經營模式,符合近代工

歷史答案第1頁共4頁

業的發展的要求,利于推動中國早期的工業化,故C項正確.遏制列強對中國經濟侵略

過于絕對,排除A,突破“中體西用”思想不符合史實,排除B,19世紀七十年代尚未

形成實業救國思潮,故D項錯誤。

7.[A]據材料“中國共產黨逐漸把發展黨員工作的重心轉移到農村地區,吸納優秀分

子加入黨組織”T935年末,黨團員成分中,工人成分占10%至15%,雇農占25%至

35%,貧農占絕對多數”等信息表明當中國共產黨注重發揮群眾力量,動員民眾參加抗

日救亡的民族解放運動中去,故A項正確。工作重心轉移至農村開始于農村,材料里只

的僅是黨在東北發展黨員工作重心的轉移,故排除B,“三三制”此時尚未實行,故排

除C,中國共產黨的全面抗戰路線形成于1937年洛川會議,故D項錯誤。

8.[A]據材料可知,對失業工人有計劃地進行轉業培訓I,這有利于提高工人政治、文

化、技術水平,為這一時期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創造了條件,故A項正確。1957年

一五計劃的完成,奠定了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時間不符,排除B,改革開放后,我

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才逐漸完善,故排除C;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此時尚未建立,故排除D.

9.[C]根據表格信息,新中國在不同年代對外交對象國存在不同表述,結合所學知識

可知,這些表述是受新中國所處不同年代的國內外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體現了新中國

根據具體實際調整外交政策,表明我國踐行靈活務實的外交理念,故選C項。表格信息

無法體現地緣政治對我國外交政策的影響,故排除A;表格信息不能反映我國仍延續傳

統革命外交思想,故排除B;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我國外交政策的成熟,故

排除D。

10.[C]史詩記載了兩河流域楔形文字的出現,文字是文明傳承發展的重要載體,故選

C項,楔形文字不屬于字母文字,排除B項.材料內容看不出帝國版圖的擴張、商業貿

易的頻繁,排除A、D兩項。

11.[B]從表格中可以看出德意志商人購買商品來自諸多地區,可見這一時期歐洲集市

貿易得到發展,故選B項。表格信息無法看出雇傭關系出現,所以無法體現資本主義萌

芽,故排除A,表格信息無法體現莊園經濟瓦解,故排除C,歐洲商業中心轉移開始于

新航路開辟后,故排除D項。

12.【A】英國保守派看到法國大革命形勢的發展到處死國王,結束君主制,建立共和國,

擔心影響到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態度發生轉變,意在穩定國內現存秩序,故選A。英國

世界工廠地位地位的形成于19世紀中期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后,排除B項,保守派對

法國大革命態度轉變,與激進派發生分歧,此舉主要意圖與防范法國稱霸歐洲無關,排

歷史答案第2頁共4頁

除C,材料無法體現英國維護威斯特伐利亞體系,且英國未加入該體系,故排除D項。

13.[D]漫畫揭示了美國門羅主義的實質,意圖將拉美變成自己的后院,控制拉美,故

選擇D,漫畫無法反應美國支持拉美民族獨立,且19世紀上半葉拉美地區基本獲得了

民族獨立,故排除C項。19世紀末,美國實力在增長,但美歐實力對比尚未逆轉,故

排除A;美元霸權地位的確立在二戰結束后初期,故排除B.

14.[B]赫魯曉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觸及到蘇聯體制的弊端,但未從根本上糾正該體制,

效果也很有限,故選B項,赫魯曉夫改革未背離社會主義方向,故排除A,材料體現不

出改革延續了新經濟政策,排除C,赫魯曉夫改革未促進蘇聯經濟轉型,故排除D.

15.【A】伊巴丹學院歷史教學逐步增加非洲史的內容,順應了戰后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

呼求,反映了獨立后的非洲構建民族國家意識的愿望,選A項。結束了西方殖民主義影

響過于夸大歷史教學作用,故排除B項目,材料未能體現還原了非洲歷史的真實面貌,

故排除C項,該校歷史教學變化與不結盟運動無關,故排除D。

16.[C]材料揭示了全球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表明全球治理體系亟待變革,

故選C項。舊有國際秩序已經瓦解表述絕對化,排除A;全球南方影響力上升材料中無

從體現,故排除B,經濟全球化仍是發展趨勢,所以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

17.(25分)答案:(1)政府重視,統一管理;廣設倉、縻等儲糧設施;建立起官方與民

間相互輔助的儲糧體系;管控糧食重視賑災等。(每點2分,任答3點即可,共6分)

(2)特征:進口糧食作物種類增加;糧食進口總量大;糧食進出口整體呈入超狀態。(每

點2分,共6分)

原因:世界聯系加強,市場上流通的糧食類型增加;傳統小農經濟的制約;近代中國政局動

蕩,影響糧食生產;農業科技落后,糧食產能低下;中國被卷入世界市場,列強傾銷糧食等。

(每點2分,任答3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