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立體綠化技術規程_第1頁
城鎮立體綠化技術規程_第2頁
城鎮立體綠化技術規程_第3頁
城鎮立體綠化技術規程_第4頁
城鎮立體綠化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總則

1.0.1為規范陜西省城鎮立體綠化工程建設,建立和完善立體綠化技術規范體系,推進立體綠化向法

制規范化、地域特色化、生態節能化、社會效益化、信息智能化方向發展,特制訂本技術規程。

【條文說明】當前在城市用地緊張環境問題突出,國內外大量研究實踐證明立體綠化在節約用地空

間、增加綠量、改善環境品質、提供生態服務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在城鎮建設中已得到廣泛應用。近

年來陜西省城鎮立體綠化建設發展迅速,覆蓋范圍廣,呈現形式多樣,發展前景廣闊。但在立體綠化的

設計、施工、驗收、養護等方面尚無統一的技術標準。

為推進陜西省立體綠化建設向法制規范化、地域特色化、生態節能化、社會效益化、信息智能化的

方向發展,促進與生態園林城市、海綿城市、綠色建筑、低碳城市等我國城市建設導向緊密銜接,規范

立體綠化工程建設,建立和完善立體綠化技術標準體系,編制本規程具有緊迫性、必要性和重要現實意

義。

1.0.2本規程規定了陜西省城鎮立體綠化的類型、材料、植物選擇、場地評估、設計、施工及質量驗

收和養護管理的技術要求。

1.0.3本規程適用于陜西省范圍內城鎮新建建(構)筑物、既有建(構)筑物改造的主要立體綠化類

型。其他立體綠化類型,在技術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也可執行本規程。

【條文說明】本條規定了本規程的適用范圍。本規程所指主要立體綠化類型包括本省的屋頂綠化、

垂直綠化的常見類型,對于不常見的其他立體綠化類型,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參照執行。本規程適用范

圍不包括地下建筑頂板綠化、及地下設施覆土綠化及,坡度大于20%的建(構)筑物屋頂綠化,不包括

室內墻面、大型獨立構架式植物墻、公路邊坡綠化等垂直綠化。

1.0.4立體綠化工程的材料、植物選擇、場地評估、設計、施工及質量驗收和養護管理除應符合本規

程外,尚應符合國家、行業及陜西省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1

2術語

2.0.1立體綠化Stereoscopicgreening

是指充分利用城鎮環境中不同立地條件,選擇適宜植物,應用多種工程技術手段,栽植并依附或鋪

貼于各種建筑物或構筑物表面上的綠化方式。泛指以建(構)筑物為載體,以植物材料為主體所營建的

各種綠化形式,主要包括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

【條文說明】根據陜西省城鎮立體綠化建設的現狀及條件,本規程將立體綠化的應用范圍界定為各

種建(構)筑物表面上,包括常見的屋頂綠化、垂直綠化的各種類型。根據綠化附著的建(構)筑物的

類型、場地條件和功能需求,又將屋頂綠化分為復合式屋頂綠化和簡單式屋頂綠化,將垂直綠化分為墻

體綠化、沿口綠化、棚架綠化、橋體綠化、其他設施綠化。

2.0.2屋頂綠化Roofgreening

高出地面以上、周邊不與自然土層相連接的各類建(構)筑物的頂部,以植物材料為主體的立體綠

化形式,根據建(構)筑物的類型、場地條件和功能需求,分為復合式屋頂綠化和簡單式屋頂綠化兩種

類型。

2.0.3復合式屋頂綠化Intensiveroofgreening

種植小型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并設置鋪裝、園林小品及相關設施的屋頂綠化類型。

【條文說明】復合式屋頂綠化一般由小型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組成,以復層結構為主。根據不同

植物規格對基質厚度的要求,選擇種植池或基質栽植。可按照功能需求或景觀效果設置鋪裝、園林小品

及其他設施,滿足人的室外活動,也稱屋頂花園。復合式屋頂綠化造價和維護費用較高。

2.0.4簡單式屋頂綠化Extensiveroofgreening

僅種植低矮地被植物、攀援植物,不允許非管理和維護人員活動,不設置園林小品設施的屋頂綠化

類型。

【條文說明】簡單式屋頂綠化一般僅種植低矮地被植物、攀援植物的屋頂綠化形式,不種植喬木、

灌木構成的復層結構,另外除必要維護通道外,不設置園林小品設施。簡單式屋頂綠化又可分為可上人

和不可上人兩種。簡單式屋頂綠化造價和維護費用較低。

2.0.5垂直綠化Verticalgreening

以植物材料為主體,對建(構)筑物的室外墻面及立面形成綠化覆蓋的立體綠化形式,根據建(構)

筑物的類型,分為墻體綠化、沿口綠化、棚架綠化、橋體綠化、其他設施綠化等五種類型。

【條文說明】本規程根據附著物不同,將常見的垂直綠化分為墻體綠化、沿口綠化、棚架綠化、橋

體綠化、其他設施綠化等五種類型。不同垂直綠化工程可根據場地具體條件和功能需求,采用攀援式、

框架式、種植槽式、模塊式、鋪貼式等工程形式。

2.0.6場地生境條件及生境類型Habitatconditionsandhabitattypesofthesite

所處地帶性植被分區的自然環境條件,以及場地小氣候因素、土壤基質條件及人工維護管理方式所

決定。其中場地小氣候因素主要是日照、風環境和降水三個影響因素。陜西省城鎮立體綠化場地生境可

劃分成為3種基本類型:陽生旱地、陰生旱地、陰生濕地和中生環境。

2.0.7攀援植物Tendrilclimberplant

纏繞或攀附于其他物體上生長,主干莖不能直立的植物,包含木本(藤本)和草本(蔓草)兩大類。

2.0.8地被植物Groundcoverplant

能夠有效覆蓋綠地表面的低矮植物,具有覆蓋能力強、植株較低矮、生育期可露地栽培等特點。

2.0.9鄉土植物Nativeplant

原產于本地或通過長期引種馴化適應本地生長的植物。

2.0.10容器種植Containeredplanting

在可移動組合的容器、模塊中栽培植物的種植方式。

2.0.11種植槽Plantingcontainer

2

垂直綠化中特有的種植容器或構筑物,用于盛置種植基質供植物栽培。種植槽包括可移動式和固定

式種植槽。

【條文說明】種植槽在立體綠化中有特殊意義,通過種植槽使垂直方向的植物生長轉化為常規的植

物種植模式,在以攀援植物為主基礎上,豐富了立體綠化植物材料。種植槽有可移動式種植槽和固定式

種植槽兩類,一般應具有一定容積,盛置的種植基質能夠滿足所栽培植物的正常生長。

2.0.12種植基質Plantingbasematerial/Growingmedia

用于種植園林植物所使用的、適宜植物生長并具有良好的固根、保水或排水等性能的有機或無機材

料。有機基質以草炭、樹皮、椰糠、棉籽粕、稻殼等植物殘體為主要配料。無機基質以純天然礦物質,

如原土、珍珠巖、蛭石、陶粒、砂、浮石等為主要配料。

2.0.13飽和水密度Saturatedwaterdensity

指種植基質孔隙中全部充滿水時,單位基質體積的質量。

2.0.14耐根穿刺防水層Rootpenetrationresistantwaterprooflayer

屋頂綠化屋面構造層之一,具有防水和阻止植物根系穿剌功能的構造層。

2.0.15排(蓄)水層Waterdrainage/retainlayer

屋頂綠化屋面構造層之一,能排出種植基質中多余水分(或具有一定蓄水功能)的構造層,能緩解

暴雨壓力,改善種植層通氣狀況。

2.0.16微噴Microspray

通過低壓管道系統,利用直接安裝在末級管道上或與末級管道連接的微噴頭,以較小的流量用水噴

灑濕潤土壤的一種灌水方法。

2.0.17滴灌Dripirrigation

利用安裝在末級管道上的滴頭或與末級管道制成一體的滴灌帶,將壓力水以水滴狀濕潤土壤,在灌

水器流量較大時,形成連續細小水流濕潤土壤的一種灌水方法。

2.0.18首部樞紐(微噴灌及滴灌)Headofpivot

將從水源取的水處理成符合灌溉水質、水壓和水量要求的水,送到灌溉系統中去的設施。灌溉首部

樞紐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控制設備、水泵機組、過濾設備、肥料和化學藥劑注入設備、量測設備、

壓力調節器。

2.0.19屋頂綠化附屬設施Subsidiaryinfrastructureofstereoscopicgreening

主要包括園路鋪裝、園林小品、防護設施等。

【條文說明】屋頂綠化原則上不提倡設置水池,本技術規程中屋頂綠化附屬設施不包含水池、灌溉

系統和電氣系統。

3

3基本規定

3.0.1立體綠化工程項目定位應遵循安全適用、因地制宜、低維護易管理、鄉土植物應用、整體環境

美觀協調等原則,必須保護建(構)筑物并在其安全允許范圍內進行,體現法制規范化、地域特色化、

生態節能化、社會效益化、信息智能化的城鎮立體綠化目標需求。

3.0.2新建、既有建(構)筑物立體綠化均應滿足建(構)筑物的防水、抗凍脹、防腐等功能的要求,

不得影響建(構)筑物的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

3.0.3立體綠化類型的選用應充分考慮項目功能定位、場地空間特點、場地生境類型、材料、植物種

類選擇配置、施工與維護管理方式的適宜性。

3.0.4體綠化分為屋頂綠化和垂直綠化。屋頂綠化分為復合式屋頂綠化和簡單式屋頂綠化。垂直綠化

分為墻體綠化、沿口綠化、棚架綠化、橋體綠化和其他設施綠化。

3.0.5立體綠化應根據地帶性植被分區、場地特點、生境類型,滿足使用功能、雨洪管理與生態可持

續及美觀需要,選擇適宜的材料、植物、施工工藝和維護管理方式,配置合理,安全可靠。

【條文說明】氣候分區參照附錄A-1與附錄A-2陜西省地帶性植被分區示意圖表。

3.0.6立體綠化工程建設前應勘察現場,并進行建設場地評估,包括必要條件、用地條件、其他條件

等評估,評估方法應符合國家或行業相關標準的要求。

3.0.7屋面坡度大于20%時,不宜進行屋頂綠化。

3.0.8種植屋面工程結構設計時必須計算種植荷載。既有建筑屋面改造為種植屋面前,應根據相關規

范要求對原結構進行檢測和鑒定,且應復核計算,確保結構安全。

3.0.9屋頂綠化防水層必須滿足一級防水等級設防要求,且必須設置一道具有耐根穿刺性能的防水材

料。

3.0.10排(蓄)水板選材應標明單位面積耐壓強度和單位時間排水量。在女兒墻及出屋面結構部位應

設計緩沖帶。

3.0.11屋頂綠化應設置安全防火設施。冬、春干旱季節應及時清理枯枝落葉。

3.0.12立體綠化工程的灌溉系統設計宜優先考慮雨水收集利用。灌溉系統設計宜采用智能化水肥一體

管理。

3.0.13屋頂綠化設置的構筑物應考慮避雷措施,突出屋面的金屬構件應與建筑的整體避雷設施相互連

通,并應符合《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的規定。

3.0.14垂直綠化應根據立地條件謹慎使用,量力而行,避免脫離實際造景。

3.0.15垂直綠化輔助結構與主體結構應連接可靠,且應交由具備相關資質的單位設計實施。

3.0.16在靠近墻體基部及其他建(構)筑物基部進行立體綠化時,應注意采取工程措施保證雨水及時

排放,避免積水引起的結構安全隱患。

3.0.17立體綠化種植基質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綠化種植土壤》CJ/T340及本規程的相關規定。對于

含有建筑垃圾、有害物質超標等土壤,以及酸堿度不適宜的土壤、鹽堿土、重黏土、沙土等應采取客土

等改良土壤的技術措施。

3.0.18對于植物直接種植于自然土壤的,應對種植區域的土壤理化性質進行化驗分析,根據化驗結果,

相應采取消毒、施肥、疏松翻耕土壤或客土等土壤改良措施。

3.0.19立體綠化應綜合考慮后期養護管理所需基礎條件。

4

4立體綠化類型

4.1屋頂綠化

4.1.1復合式屋頂綠化

根據建筑屋面荷載,陜西省地帶性植被分區、場地空間特點、場地生境類型,滿足功能、生態可持

續和觀賞需要,選擇小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等材料進行復層配置的屋頂綠化。常設置園路鋪裝、園林

小品、防護設施等,供人們游覽、休憩、活動。

4.1.2簡單式屋頂綠化

1根據建筑屋面荷載,僅種植低矮地被植物或攀援植物覆蓋屋面或利用種植容器局部擺放布置的

屋頂綠化類型,可提供少量或者不提供休憩空間。

2簡單式屋頂綠化可分為:

1)可上人簡單式屋頂綠化

根據建筑屋面荷載,僅種植低矮地被植物或攀援植物覆蓋屋面或利用種植容器局部擺放布置的

屋頂綠化類型,可提供少量休憩空間;

【條文說明】可上人簡單式屋頂的坡度一般宜小于5%

2)非上人簡單式屋頂綠化

根據建筑屋面荷載,僅種植低矮地被植物或攀援植物覆蓋屋面或利用種植容器局部擺放布置的

屋頂綠化類型,不應有非管理和維護人員活動,不應設置園林小品設施。

4.2垂直綠化

4.2.1垂直綠化類型

1墻體綠化

選用適宜植物,采用一定的工程技術手段,使植物覆蓋建(構)筑物實體墻面的垂直綠化類型,包

括建筑外墻、獨立式墻體的墻面和建筑室外柱體,不包括室內墻面、大型獨立構架式植物墻。

2沿口綠化

在建(構)筑物邊緣設置植物種植容器,利用攀援或懸垂植物形成覆蓋面的垂直綠化類型,應用在

建筑窗臺陽臺、女兒墻、雨棚、室外樓梯、水平遮陽板等沿口部位和高架橋、立交橋、人行天橋等沿口

部位。

3棚架綠化

以各類空透棚架為載體,利用攀援或懸垂植物等覆蓋構架形

成覆蓋面的垂直綠化類型。

2

4橋體綠化

選用適宜植物對高架橋、立交橋、人行天橋等構筑物進行覆

蓋綠化的垂直綠化類型,以橋體立柱綠化、橋體匝道擋土墻綠化、

橋體沿口綠化為主。

5其他設施綠化

選用適宜植物對各類景觀設施、市政設施等構筑物進行覆蓋

綠化的垂直綠化類型,包括各類園林小品及設施綠化、護欄綠化、

柱桿立柱綠化、候車亭綠化、護坡及擋土墻綠化等。

4.2.2垂直綠化工程形式

1

1攀援式

圖4.2.2-1攀援式垂直綠化

依靠攀援植物本身特有吸附或纏繞作用,對墻壁、柱桿、橋

1種植基質2攀援植物

柱、園林小品等建(構)筑物表面形成綠化覆蓋的垂直綠化工程

形式(圖4.2.2-1)。

2框架式

5

以依附壁面的網架或獨立的支架、廊架和護欄等為依托,利用攀援或懸垂植物形成綠化覆蓋的垂直

綠化工程形式。按框架與壁面的關系,又可分為獨立框架式(圖4.2.2-2)和依附框架式(圖4.2.2-3)。

3種植槽式

將植物種植于種植槽中,選用適宜植物形成綠化覆蓋的垂直綠化工程形式。按種植槽和自然土壤的

關系,又可分為接地型種植槽(圖4.2.2-4)和隔離型種植槽(圖4.2.2-5)。在墻體綠化、沿口綠化、

棚架綠化、橋體綠化、其他設施綠化中均有應用。

4模塊式

將種植容器、種植基質、灌溉裝置和適宜植物集合設置成可以拼裝的單元,依靠固定的模塊靈活組

裝形成壁面綠化覆蓋的垂直綠化工程形式。主要用于墻體綠化(圖4.2.2-6)。

【條文說明】模塊式綠化是近年來新興的垂直綠化工程形式,將建筑、結構、給排水、植物栽培等

技術集約成一體,在城市綠化之中應用逐漸增多,但建設成本及后期養護成本較高。根據陜西省氣候特

點,宜用于重點區域及重要節點。

5鋪貼式

將防水膜材或板材與柔性種植容器、種植基質、灌溉裝置集合成可以現場一次性鋪貼安裝的卷材,

根據墻面尺寸的不同而靈活裁剪,并直接固定于墻面的垂直綠化工程形式。主要用于墻體綠化(圖

4.2.2-7)。

【條文說明】鋪貼式綠化也是近年來新興的垂直綠化工程形式,根據陜西省氣候特點,宜用于重點

區域及重要節點。

3

3

2

2

1

41

圖4.2.2-2獨立框架式垂直綠化圖4.2.2-3依附框架式垂直綠化

1種植基質2攀援植物;1種植基質2攀援植物

3框架4框架基礎3框架

6

2

1

2

5

1

464

53

3

圖4.2.2-4接地型種植槽式垂直綠化圖4.2.2-5隔離型種植槽式垂直綠化

1種植基質2攀援植物3地面1種植基質2地被植物3地面

4種植槽5排水管4種植槽5排水管6輔助支撐

1

1

2

2

3

4

6

8

53

64

5

7

圖4.2.2-6模塊式垂直綠化圖4.2.2-7鋪貼式垂直綠化

1支撐主框架2滴灌管線1水和營養液輸送系統2柔性種植容器

3土壤隔離網4單體模塊3平面澆灌系統4種植基質

5種植基質6模塊框架5水槽6地被植物

7模塊固定卡扣8地被植物

7

5材料

5.1一般規定

5.1.1立體綠化工程所選材料的品種、規格、性能指標等應符合國家或行業相關標準和設計要求,并

應提供產品合格證和檢驗報告。

5.1.2所選材料應具有較好的抗紫外線、耐高溫、耐腐蝕性、耐老化性及耐候性。

5.1.3應選用輕質、環保的材料,宜選用當地材料,降低成本,增加適宜性。

5.1.4立體綠化工程的種植容器結構強度應滿足最大有效荷載條件下的施工作業;固定設施應滿足種

植容器的有效種植荷載;支架、連接架及其他附屬物必須牢固、耐久,且應定期維修保養。

5.2屋頂綠化材料

5.2.1找坡(平)層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

1屋面找坡應采用輕質材料,如以爐渣、浮石、陶粒、加氣混凝土碎塊等為輕骨料的混凝土,其

強度不低于Lc5.0。

2當坡長大于9m時,應采用結構找坡。

3找坡層上應設找平層,找平層材料應采用1:2.5水泥砂漿。

5.2.2防水材料(普通防水層、耐根穿刺防水層)應符合下列規定:

1普通防水材料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屋面工程技術規范》GB50345、《坡屋面工程技術規范》GB

50693和《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程》JGJ155的有關規定。

2耐根穿刺防水材料應有具有資質的機構出具的耐根穿刺性能檢測合格報告,檢測方法應符合現

行國家標準《種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GB/T35468的規定。

5.2.3防水保護層材料的選用應在設計環節確定,并應符合產品質量合格標準。

5.2.4排(蓄)水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

1屋頂綠化排(蓄)水層材料應選用抗壓強度大、耐久性好的輕質材料,可選擇模塊式、組合式

等多種排(蓄)水板,或用顆粒直徑、厚度滿足要求的級配碎石層和陶粒層等。

2凹凸型排(蓄)水板和網狀交織排水板的主要性能應符合《種植屋面工程技術規程》JGJ155

中的相關規定。用于屋頂綠化要求抗壓強度不小于10KPa。

3級配碎石的粒徑宜為10mm-25mm,卵石的粒徑宜為25mm-40mm,鋪設厚度均不宜小于100mm。

4陶粒的粒徑宜為10mm-25mm,堆積密度不宜大于500kg/㎡,鋪設厚度不宜小于100mm。

5.2.5過濾材料宜選用聚酯無紡布,單位面積質量不宜小于200g/㎡。

5.2.6種植基質應符合下列規定:

1種植基質應具有質量輕、持水量大、保水性強、透水性好、疏松透氣、養分適度、結構穩定、

清潔無毒、安全環保、使用年限長等優良特性,并應按植物的生長習性配比種植基質。

2常用種植土主要性能與常用改良土的配制應符合應符合表5.2.6-1與表5.2.6-2的規定。

3種植基質應提供飽和容重、pH值、肥力等相關理化指標檢測報告。

表5.2.6-1常用種植土性能

飽和水密度有機質含量總空隙率排水速率

種植土類型

(kg/m3)(%)(%)(mm/h)

改良土750-130020-3065-70≥58

無機種植土450-650≤280-90≥200

表5.2.6-2常用改良土配制比例

主要配比材料配制比例飽和水密度(kg/m3)

田園土:輕質骨料1:1≤1200

8

腐葉土:蛭石:沙土7:2:1780-1000

田園土:草炭:(蛭石和肥料)4:3:11100-1300

田園土:草炭:松針土:珍珠巖1:1:1:1780-1100

田園土:草炭:松針土3:4:3780-950

輕沙壤土:腐殖土:珍珠巖:蛭石2.5:5:2:0.5≤1100

輕沙壤土:腐殖土:蛭石5:3:21100-1300

4改良土配置宜采用當地材料以降低成本增加適用性。

5.2.7種植容器應符合下列規定:

1種植容器的外觀質量、物理機械性能、承載能力、耐久性能等應符合產品標準的要求,并由專

業生產企業提供產品合格證書。

2種植容器應具有獨立排水系統,并具有過濾、蓄水和阻根功能。

3種植容器材料應具有抗紫外線、耐高溫、耐老化的性能,安全使用年限不應小于10年。

4種植容器應方便安裝及拆卸更換。

5種植容器應滿足種植基質厚度,其高度應保證種植基質厚度不小于100mm。

5.2.8屋頂綠化照明系統,燈具宜選用具有誘殺滅蟲功能的燈具,并注重新型生態光源的選用。

5.2.9立體綠化附屬設施材料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園路及廣場鋪裝材料宜選擇輕型、環保、防滑的材質。

2建(構)筑物、園路鋪裝、園林小品材料宜選用輕型、環保的材質。

3不宜選用大面積的金屬、玻璃等高反射性材料,減少場地光污染。

4屋頂綠化防護設施材料宜選用輕型、環保、耐腐蝕的材質,且色彩應符合設計要求。

5冬季凍脹對材料的要求。

5.3垂直綠化材料

5.3.1垂直綠化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

1垂直綠化宜根據工程形式選用相應的結構輔助材料。

2垂直綠化選用的結構輔助材料應符合產品標準的要求,并由專業生產企業提供產品合格證書。

3攀援式垂直綠化應結合植物的生長特性選用適宜的結構輔助材料,對于攀附能力較弱的植物應

選用金屬絲、金屬網、木桿、竹竿、木柵欄或竹籬笆等結構輔助材料。

4框架式、種植槽式、模塊式、鋪貼式綠化應選用能夠滿足荷載安全需要的結構輔助材料,且應

由具有相關資質的機構出具結構設計圖紙。

5鋪貼式綠化宜根據需求選用復合種植毯或其他柔性材質作為種植載體,種植載體要求內有植物

種植固定設施或種子夾層,輕質柔韌,保墑性能優良,抗沖刷能力強,施工簡易。

6其他形式垂直綠化應根據場地條件選用適宜的結構輔助材料。

5.3.2結構輔助材料選用應符合下列規定:

1輔助金屬網、絲上應設置突起或做成波紋狀,便于植物攀援。

2輔助植物攀援或生長的材料應堅固,且具有較好的耐腐蝕性、耐老化性及耐候性。

3鋼龍骨材料應根據場地條件與工程綠化形式選擇應用。

4鋼龍骨材料的選用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5.3.3垂直綠化種植基質應符合本規程第5.2.5條的相關規定。

5.3.4垂直綠化種植容器應符合本規程第5.2.6條的相關規定。

5.4灌溉系統材料

5.4.1灌溉系統材料選用應符合表5.4.1的規定:

表5.4.1立體綠化灌溉系統類型選用

灌溉類型屋頂綠化垂直綠化

9

綠化類型平屋頂綠化坡屋頂綠化露臺陽臺綠化建筑物綠化構筑物綠化

噴灌★★★★★不適用不適用不適用

微灌★★★★★★★★★★★★

滴灌★★★★★★★★★★★★★★★★★★★

注★★★★為很適用;★★★為較適用;★★為適用性較差;★為不適用。

【條文說明】1.此表適應性只就常規綠化屋頂形式而言,當選擇噴灌技術類型時,還應考慮其它因

素。2.因滲灌技術實際應用不太成熟,本表未列入。

5.4.2立體綠化灌溉系統的首部樞紐應符合下列規定:

1立體綠化灌溉應選擇滿足水質要求的水源,機井應符合《機井技術規范》SL256的規定;雨水

集蓄利用的水源工程應符合《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術規范》SL267的規定。

2加壓、調控與安全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1)根據不同水源及水泵特點選擇合適的加壓設備,還應滿足灌溉設計的流量楊程要求;

2)干管進口應安裝能防止停灌、斷電時灌溉水倒流的逆止閥;干管末端和低處應安裝泄水閥;

3)支管進口宜安裝控制閥和壓力調節閥;支管末端應安裝泄水閥;

4)輸配水管道高處應安裝進排氣閥,起伏管線低處應設置泄水閥;

5)各種閥門的型號規格應與管道的規格相匹配,自市政管網取水的灌溉系統,取水干管進口端應

配備止回閥和控制閘閥。

3過濾設備,過濾器應根據水質情況及灌水器的流道尺寸進行選擇,過濾器應能過濾掉大于灌水

器流道尺寸1/10~1/7粒徑的雜質。

4控制設備,經濟條件許可時,應盡可能選擇自動控制設備,電磁閥的工作電壓必須為安全電壓。

5施肥設備,施肥注入裝置應根據設計流量大小、肥料和化學藥物的性質及其灌溉植物要求選擇。

6量測設備,各種設備和檢測儀表應嚴格按設計圖紙和說明書安裝。

5.4.3管材與連接管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選擇抗老化、施工方便、連接可靠的管材。地上部分應選擇不透光管材。

2管材的允許工作壓力應大于管道設計壓力的1.5倍,當管道可能產生較大水錘壓力時管道的允

許工作壓力不應小于水擊時的最大壓力。

3連接管件應選擇技術可靠、經濟實用、安裝維修方便的管件。

5.4.4灌水器應符合下列規定:

1選擇噴頭的技術指標應滿足《旋轉式噴頭》GB/T19795的規定,應選擇噴嘴流道壓力損失小的

噴頭。在種植一些植物莖葉比較嫩的植物時,應選用水滴打擊強度低的噴頭。

2在灌水器的選擇上,應盡可能的根據植物不同選用多種灌水器結合的方式進行灌溉。

3綠地內設置的齒輪旋轉式噴頭應選擇有內置止溢閥的產品。

4微噴噴頭應選擇密封性良好、轉動均勻、耐久性好及高溫耐壓性良好的噴頭。

5補償式滴頭、滴灌帶在壓力補償范圍內的流量偏差不應大于5%。

5.4.5其他補水系統應符合下列規定:

1低壓噴霧設備,霧噴頭應選擇連接牢靠、耐久性好的噴頭,噴霧顆粒大小、密度應滿足霧化指

標要求。

2高壓霧森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1)霧森主機室外放置時應滿足防水防塵要求;

2)高壓管的允許工作壓力應選擇滿足設計壓力要求2倍以上,并選擇耐紫外線、耐腐蝕的材質;

3)霧森系統應選擇進水、主機及噴頭多級過濾,噴嘴的過濾材料應可清洗易更換。

10

6植物選擇

6.1一般規定

6.1.1所選擇植物應符合建(構)筑物的結構安全要求,符合立體綠化的構造要求,符合建設場地的

設施條件要求,符合人群活動的安全要求。

6.1.2所選擇植物應符合場地所在地區的植被地帶性分區特點,滿足場地生境類型條件,并正常生長

的適生植物種類,應選用鄉土物種。

6.1.3植物選擇應體現功能性原則,符合建設項目定位及場地空間布局特征,在滿足不同使用功能的

同時,兼顧景觀功能,滿足視覺景觀及季相效果,并充分發揮立體綠化的生態功能。

6.1.4所選擇植物應兼顧建設項目全周期條件,滿足經濟合理、后期養護低維護要求、節約型建設要

求。

6.1.5所選擇植物宜具有一定的凈化空氣、凈化雨水、固碳、降噪、保溫等環境效能,有條件時考慮

符合場地生境特征的植物群落景觀建構和演替趨向穩態,體現適宜的生物多樣性。宜根據項目定位適當

考慮蜜源植物、芳香植物、招鳥植物、食用植物等。兼顧科普教育和新技術、新材料、新優植物品種展

示等需求。

6.2技術要求

6.2.1立體綠化植物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所選苗木應符合相關國家及行業標準的規定。

2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植物種類、規格、株形(苗形)、花色等有關要求選苗。

3應選擇適應立地條件、生長穩定、淺根性、觀賞價值高、季相景觀效果好的植物種類,并注重

耐寒、耐熱、耐旱、耐瘠薄、抗風、抗病蟲害能力。

4應以本地可露地越冬的、低維護管理的鄉土植物為主。

5不得使用有毒有害植物、入侵物種,慎用未經生態風險評估的外來物種。

6宜選擇易移植、耐修剪、耐粗放管理、生長緩慢的植物。

7宜選擇抗污性強,可耐受、吸收、滯留有害氣體或污染物質的植物。

6.2.2各類植物的苗木來源應符合下列規定:

1苗木選擇應以本地苗木為主,不宜大量使用未經馴化的外地苗木。

2如需使用非本地苗木,應注意苗木原生地和移植地緯度跨度不宜過大,立地條件不宜差異過大。

3苗源地的土質應能起帶土球且不易散坨。

4對本地無苗源的苗木,應提前尋找苗源地,并在苗源地對所選苗木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以保

證移植苗木有良好的綠化初期效果。

5宜選用苗圃培育的苗木。

6.2.3木本植物的苗木選擇宜符合下列規定:

1生長健壯、長勢旺盛,無病弱枝和徒長枝。

2根系發達完整,主根短或缺,側根、須根較多且集中。

3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樹干枝條無明顯蛀孔、流膠、蟲癭等,葉色正常,葉片無明顯壞死斑、

卷曲、變形等,根部無褐變、腐爛等。

4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城市綠化和園林綠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CJ/T24的規定。

6.2.4小喬木的苗木選擇宜符合下列規定:

1主側枝分枝均勻、無偏冠現象,株形端正、冠形完整豐滿。

2分枝點和分枝合理,觀賞效果良好。

3主干上的一級分枝不少于3~4個,且分布均勻;保留二級、三級分枝,且不少于9~12個。

6.2.5灌木及木本地被植物的苗木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冠叢均勻、豐滿、端正,枝條分布合理。

11

2株形豐滿、端正,枝葉茂密,無脫腳。

3耐修剪的三年生以上苗木。

6.2.6攀援植物的苗木選擇宜符合下列規定:

1宜選用有發達的吸盤、卷須或纏繞莖,覆蓋、攀爬能力強的種類。

2宜生長健壯根系發達,木本植物苗齡宜三年生以上。

3保留分枝宜不少于3枝,每分枝宜保留一定長度且不少于3芽。

6.2.7草本地被植物的苗木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植株健壯,冠徑豐滿,色澤鮮亮,莖稈粗壯,花蕾露色。

2根系完好,塊莖和球根完整,有3個以上幼芽,且幼芽飽滿。

3無病蟲害和機械損傷。

4同種花卉植株的花色、花期、株形、株高等基本一致。

5分枝不少于3枝。

6觀葉植物葉片分布均勻,色澤正常,無病蟲葉、爛葉。

6.2.8草坪的草種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符合草坪的實際用途要求,適應當地氣候、土壤條件。

2應考慮建坪成本與管理費用。

3混播草坪應選擇生物學特性與生態習性近似的草坪草,并注意抗逆性的互補。

6.2.9屋頂綠化植物選擇尚應注意以下技術要求:

1應以灌木、草坪、地被植物和攀援植物等為主,原則上不采用大型喬木,有條件時可種植小喬

木。

2宜選擇耐瘠薄、耐寒、耐旱、抗風、抗病蟲害、耐高溫、抗日灼的植物。

3宜選擇株形低矮、側根發達、不易倒伏的植物,不宜選用深根性、根系穿刺性較強的植物,防

止植物根系穿透建筑防水層。

6.2.10垂直綠化植物選擇尚應注意以下技術要求:

1應以攀援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地被植物為主。

2應選擇生長勢旺、能快速形成覆蓋的植物,骨干植物應有較強的抗逆性。

3宜選擇耐瘠薄、耐干旱、耐寒、耐熱、淺根、無刺、無污染的植物。

6.2.11立體綠化適宜植物材料參考名錄見附錄B。

6.3生境類型劃分及植物選擇

6.3.1一般規定

1應充分考慮陜西省氣候條件特征,根據場地所屬地帶性植被分區,選用適宜植物。

2應充分考慮場地日照條件,針對不同日照時長區域及植物自身光照需求,選用適宜植物。

3應充分考慮場地風環境條件,場地常風速不小于6級(參照表6.3.4)時,宜選用根系固著能力

強、側根系發達、株形低矮、冠形緊湊、耐旱能力強的植物。

4應充分考慮后期人工維護管理方式,在不具備灌溉系統設置條件的場地中,植物選擇宜按旱地

條件選用。

【條文說明】土壤含水率小于20%為旱地。建筑屋面有快排設計的要求,因此建筑屋面水文環境一

般按旱地考慮;如場地中設置有灌溉系統,場地水文環境應根據土壤含水率進行劃分。

5場地植物選擇應充分考慮當地的極端高溫、極端低溫、強風、強降雨等極端氣候條件。

6.3.2陜西省地帶性植被分區

1陜西省地帶性植被分區劃分為陜南(S)、關中(C)、陜北(N)三個分區,其中陜北可分為黃土

高原(N1)和長城沿線風沙區(N2)(參照附錄A-1與附錄A-2),植物選擇應按地帶性植被分區進行選

用。

2陜北(N)地區宜選擇耐寒、耐旱、抗日灼的植物,應多選用地被植物,不宜大量選用灌木與喬

12

木。其中,長城沿線風沙區(N2)應優先選用抗風沙植物。

3關中(C)地區宜選擇耐寒、抗日灼、耐高溫、耐旱且耐水澇的植物。

4陜南(S)地區宜選擇耐高溫、耐水澇的植物。

5陜西省立體綠化植物推薦參照附錄B。

6.3.3場地日照條件類型

1依據春分日日照時長,將場地日照條件劃分為陽生、中生、陰生生境三種類型,參照表6.3.3。

表6.3.3場地日照條件類型劃分及植物選擇

場地日照生境類型春分日日照時長(小時)適宜植物類型

陽生>6陽生植物:喜光

中生4-6中生植物:喜半光或稍耐陰

陰生<4陰生植物:耐陰

【條文說明】春分日日照條件劃分的時長參數4小時、6小時為理論建議值,可根據場地所在區域

及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2場地植物選擇應依據植物生態習性,參照表6.3.3選用適宜植物。

3日照條件影響下的植物推薦參照附錄B。

6.3.4場地風環境類型

1場地風環境類型應依據實測數據,參照蒲福風級進行劃分為3種類型,參照表6.3.4。

表6.3.4場地風環境類型劃分及立體綠化適宜度

類型蒲福風級名稱風速(m/s)立體綠化適宜度

Ⅰ0-5無風至清風≤10.7適宜

Ⅱ6-8強風至大風10.8-20.7有影響

Ⅲ≥9烈風及以上≥20.8不適宜

【條文說明】屋頂綠化場地風速數據應為植物實際種植點高于屋面1.5m處測得。垂直綠化應在結

構設計時考慮風環境因素。

2場地風環境處于類型Ⅰ時,植物選擇不受風環境影響。

3場地風環境處于類型Ⅱ時,植物選擇應考慮風環境的影響,避免采用根系固著淺、冠形大而松

散的苗木,同時增加苗木固定設施或擋風設施。

4場地風環境處于類型Ⅲ時,不宜開展立體綠化。

6.3.5場地水分環境類型

1依據土壤含水率,將場地水分環境劃分為干旱型、半干旱半濕潤型與濕潤型3種類型,參照表

6.3.5。

表6.3.5場地水分環境類型及植物選擇

場地水分環境類型土壤含水率(W)適宜植物類型

干旱型W<20%旱生植物

半干旱半濕潤型20%≤W≤25%中生植物

濕潤型W>25%喜濕植物

【條文說明】當場地中設置有灌溉系統時,水分環境可根據植物景觀需求進行設計。

2水分環境影響下的植物推薦參照附錄B。

13

7場地評估

7.1評估目的

7.1.1分析該場地具備進行立體綠化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確定是否適宜立體綠化建設。

7.1.2分析梳理該場地進行立體綠化建設的各項技術條件。

7.1.3提出立體綠化建設的推薦類型及相關建議。

7.2評估內容

7.2.1必要條件評估

1結構構造條件分析:明確建筑物或構筑物結構要求及立體綠化構造等有關的技術要求。

2安全性條件分析:明確與建筑物或構筑物安全、交通安全、施工安全、使用安全等有關的技術

要求。

3其他符合性條件分析:明確其他必須保證的技術要求及技術指標。

7.2.2用地條件評估

1新建既有建構筑物類型分析:明確屬于新建(構)筑立體綠化或既有建(構)筑立體綠化改造

及相關技術要求。

2生境條件分析:明確場地所屬生境類型(地帶性植被、日照、風、水分等條件)及相關技術要

求。

3基礎設施條件分析:明確場地已具備的給排水、供電等基礎設施條件,提出需要完善的基礎設

施條件及技術參數。

7.2.3其他條件評估

1投資定位分析:提出對項目建設的定位、規模及適宜建設內容的分析與建議。

2適用立體綠化類型分析:根據主體建筑物或構筑物情況,提出適用的屋頂綠化或垂直綠化類型,

并提出推薦建議。

3基本功能及布局分析:提出對項目建設的功能分析及總體布局分析。

4適用植物分析:梳理并提出對適用植物類型及種類的分析與推薦。

5景觀主題分析:梳理并提出對項目建設的景觀主題分析與推薦。

7.3評估結果

7.3.1評估結論

提出是否允許進行立體綠化建設的結論。

7.3.2建設條件

提出立體綠化建設的技術條件,包括基礎設施條件、限制條件、相關技術指標等。

7.3.3建設建議

提出推薦立體綠化類型、適宜建設強度、及對建設內容、總體布局、種植設計、給排水系統設計、

電氣系統設計、園林小品設計等各專業的建議和技術要求。

14

8設計

8.1屋頂綠化設計

8.1.1屋頂綠化設計荷載應滿足屋面、構筑物頂板承重安全要求,荷載必須在建筑結構承載力允許范

圍內,不得破壞建(構)筑物主體結構、防水和排水等設施。

8.1.2新建建(構)筑物屋頂綠化宜與建(構)筑物方案及構造同步設計。

8.1.3屋頂綠化應充分考慮并依據建筑風格、層高、面積、朝向、光照、坡度、排水、荷載和養護條

件等綜合因素。

8.1.4屋頂綠化荷載包括植物、種植基質、屋頂綠化附屬設施、設備等永久荷載,以及由人流量、水

分、風、覆冰、樹木生長等所產生的可變荷載。屋頂綠化設計前應由具備資質的單位對荷載屋面進行驗

算,荷載的計算必須符合《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要求規定。

【條文說明】植物持續不斷生長,屋頂綠化部分的荷載是逐年增加的,設計時應充分考慮種植部分

增加的可變荷載。

8.1.5屋頂綠化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

1確定屋頂綠化類型及平面布局。

2構造層及構造節點設計。

3選擇種植基質,確定種植基質厚度。

4選擇植物種類,確定種植設計方案。

5屋頂綠化附屬設施設計。

6灌溉及排水系統設計。

7電氣及智能化系統設計。

8提交工程設計圖紙及工程造價。

8.1.6屋頂綠化類型按照屋面坡度劃分,宜按表8.1.6選用。

表8.1.6屋頂綠化類型選用表

綠化類型

簡單式屋頂綠化復合式屋頂綠化

屋面類型

坡度不大于5%的屋面√√

坡度大于5%且不大于20%的屋面√—

坡度大于20%的屋面——

【條文說明】坡度不大于5%的屋面,兩種屋頂綠化形式都可實施;坡度介于5%~20%的屋面,一般

實施簡單式屋頂綠化;考慮到陽光照射、雨水沖刷、基質固定、施工工藝、管養維護及植物生長等因素,

坡度大于20%的屋面,一般不提倡實施屋頂綠化。

8.1.7基層(結構層、找平層、找坡層)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結構層宜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坡度宜平緩。基層的排水坡度不應小于2%。

2找平層、找坡層材料應符合本規程5.2.1的規定。

8.1.8防水層(普通防水層、耐根穿刺防水層)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防水層設計應滿足一級防水等級設防要求,防水層必須采用二道防水設計,下層為普通防水層,

上層為耐根穿刺防水層;防水層間應相鄰鋪設且防水層材料應相容。

【條文說明】植物根系具有很強的穿透力,普通防水層易被植物根系破壞,因此需要用耐根穿刺防

水材料做二次防水。

2防水層材料應符合本規程第5.2.2條的規定。

3排(蓄)水材料不得作為耐根穿刺防水材料使用。

8.1.9保護層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5

1簡單式屋頂綠化宜采用體積比為1:3、厚度為15mm-20mm的水泥砂漿作保護層。

2復合式屋頂綠化宜采用厚度不小于40mm的細石混凝土做保護層。

8.1.10排(蓄)水層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排(蓄)水層材料應符合本規程第5.2.4條的規定。

2排(蓄)水系統應應結合建筑排水系統分區設置,且應采用集(排)水管迅速排出多余水分。

種植池必須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排水孔,應在排水口位置設置觀察井。

【條文說明】一般屋頂綠化排(蓄)水層是由同一種材料完成兩種功能,排水設計應與原有排水結

構有機結合。

8.1.11過濾層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過濾層材料應符合本規程第5.2.5條的規定。

2無紡布過濾層空鋪于排(蓄)水層之上,搭接宜采用粘合或縫合固定,搭接寬度不應小于150mm。

過濾層應沿種植擋墻向上鋪設,至種植基質表面。

【條文說明】設計過濾層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種植基質隨水流失。

8.1.12種植基質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種植基質材料應符合本規程5.2.6條的規定。

2種植基質應采用輕質、保水、保肥性好的混合基質,不宜直接采用田園土或黃土種植。

【條文說明】種植基質不可全用田園土、黃土或人工輕質土,田園土太重,不利于屋頂安全,同時

容易板結,人工輕質土太輕,不利于植物固著。一般應選用田園土與人工輕質土的混合物作為種植基質。

3種植基質的厚度可根據屋面荷載和植物類型確定,可參考表8.1.12要求。種植基質在承重墻、

柱、梁的位置可適當增加厚度。

表8.1.12屋頂綠化種植基質厚度與植株高度對照表

植物類型草坪、地被植物小灌木大灌木小喬木

基質厚度(mm)100~300300~500500~600≥600

植株高度(m)0.2~1.01.0~1.51.5~2.02.0~2.5

【條文說明】除在承重部位增加基質厚度外,為提升景觀效果,也可以通過輕質填充材料做地形起

伏處理。陜北地區冬季溫度較低,最小基質厚度應適當加厚至200mm~300mm。

8.1.13復合式屋頂綠化設計宜符合以下規定:

1復合式屋頂綠化基本構造層包括基層(結構層、找平層、找坡層)、防水層(包括普通防水層、

耐根穿刺防水層)、保護層、排(蓄)水層、過濾層、種植基質層、植被層和園路及小品,工程中可根

據實際情況增減相關構造層。復合式屋頂綠化基本構造層次,如圖8.1.13所示。

16

1

2

3

4

5

106

117

8

9

圖8.1.13復合式屋頂綠化基本構造層次圖

1-植被層2-種植基質3-過濾層4-排(蓄)水層5-保護層

6-耐根穿刺防水層7-普通防水層8-找(坡)平層9-頂板層10-園路

11-鋪裝墊層

2為豐富屋頂綠化景觀和提供游憩設施,必要時可根據屋頂荷載和使用要求設置亭廊、花架等園

林小品,位置應設計在建(構)筑承重墻、柱、梁的位置。

3復合式屋頂綠化植物配置以復層綠化結構為主,由小喬木、大灌木、小灌木、攀援植物、地被

植物和草坪組成。鄉土植物數量應占綠化植物總量的80%以上。

【條文說明】鄉土植物更適應本地的氣候條件,成活率高,可以有效避免危害生物入侵。

4新建建(構)筑物適宜采用復合式屋頂綠化,并與建筑設計統籌考慮。

8.1.14簡單式屋頂綠化設計宜符合以下規定:

1簡單式屋頂綠化基本構造層包括基層(結構層、找平層、找坡層)、防水層(包括普通防水層、

耐根穿刺防水層)、保護層、排(蓄)水層、過濾層、種植基質層和植被層,工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增

減相關結構層。簡單式屋頂基本構造層次,如圖8.1.14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圖8.1.14簡單式屋頂綠化基本構造層次圖

1-植被層2-種植基質3-過濾層4-排(蓄)水層5-保護層

6-耐根穿刺防水層7-普通防水層8-找(坡)平層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