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自修】高二語文:必修下冊預習+自助訓練(第13天)_第1頁
【寒假自修】高二語文:必修下冊預習+自助訓練(第13天)_第2頁
【寒假自修】高二語文:必修下冊預習+自助訓練(第13天)_第3頁
【寒假自修】高二語文:必修下冊預習+自助訓練(第13天)_第4頁
【寒假自修】高二語文:必修下冊預習+自助訓練(第13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語文寒假自修:選必下冊預習(第13天)————————————————誦讀摘抄————————————————以史為鑒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從歷史中,我們能夠更好地看清世界、參透生活、認識自己;歷史也是一位智者,同歷史對話,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過去、把握當下、面向未來。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史以史為鑒,有利于進一步吸取歷史經驗教訓;以史為鑒,有利于進一步把握客觀規律;以史為鑒,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品德修養。“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歷史總是向前發展的,我們以史為鑒,總結和吸取歷史經驗教訓,是為了更美好的明天。以史為鑒———————————————成語積累————————————————(1)亭亭如蓋:高高挺立,樹冠像傘蓋一樣。亭亭,直立的樣子。(2)如喪考妣:像死了父母一樣,形容非常傷心和著急(含貶義)。(3)冥然兀坐:獨自一個人靜靜地坐著。冥然,幽靜、安靜的樣子。兀坐,獨自端坐。(4)萬籟俱寂:一切聲音都停息了,形容四周非常寂靜。(5)雨澤下注:雨水往下流。(6)逾庖而宴:越過廚房去吃飯,指辦事不合情理。(7)李代桃僵: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愛護和幫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過。僵,枯死。(8)兇終隙末:彼此友誼不能始終保持,朋友變成了仇敵。兇,殺人;隙,嫌隙、仇恨;終、末,最后、結果。成語填空(1)漫步在林蔭大道上,兩旁的大樹枝葉茂盛______________,灑下一片濃蔭。(2)聽到股票下跌的消息,這個股票商______________,眼淚唰地流了下來。(3)深夜,幽谷中______________,只有依稀的流水聲,山泉蜿蜒行走,猶如水之精靈。————————————————折疊線—————————————————答案(1)亭亭如蓋(2)如喪考妣(3)萬籟俱寂——————————————古詩文預習———————————————擬行路難(其四)(鮑照)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注:“瀉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瀉,傾,倒。“舉杯”句:這句是說《行路難》的歌唱因飲酒而中斷。吞聲:聲將發又止。從“吞聲”、“躑躅”、“不敢”見出所憂不是細致的事。躑躅(zhízhú):徘徊不前。自寬:自我寬慰。舉杯斷絕歌路難:因要飲酒而中斷了《行路難》的歌唱。斷絕:停止。【譯詩】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會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樣,人生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人生也是有宿命的,怎么能行走坐著而嘆息又哀愁呢!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喝點酒來寬慰自己,因舉杯飲酒而中斷了《行路難》的歌唱。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人心不是木頭、石頭,怎么會沒有感觸?不敢出聲,徘徊不前,我不敢再說什么了。【鑒賞】這首詩抒寫詩人在門閥制度重壓下,深感世路艱難而激發起的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內容與原題妙合無垠。起首兩句,通過對瀉水的尋常現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現實社會里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來幾句,詩人轉向自己的心態剖白。全篇構思迂曲婉轉,蘊藉深厚,此詩托物寓意,比興遙深,而又明白曉暢,達到了啟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藝術境界。藝術手法1.比興手法。作者運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興手法,那流向“東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會生活中高低貴賤不同處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勢造成的;人的處境,是門第決定的。因此說,這起首兩句,通過對瀉水的尋常現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現實社會里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詩人借水“瀉”和“流”的動態描繪,造成了一種令人驚奇的氣勢。2.在音節上有獨到之處。它采用長短相間的雜言體。本詩頭上六句正是巧妙地運用了五言七言句式的交錯,建構起一短一長、一張一弛的節奏形式,給人以半吐半吞、欲說還休的語感。而到了結尾處,則又改為連用七言長調,有如洪水滔滔汩汩地涌出閘門,形成了情感的高潮。高二語文寒假自修:自助訓練(第13天)(一)現代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6分)文本一:麥場①蕭紅王婆工作剩余的時間,盡是述說她無窮的命運。今夜院中一個討厭的孩子也沒有,王婆領著兩個鄰婦,坐在一條喂豬的槽子上,她們的故事便流水一般地在夜空里延展開。天空一些云忙走,月亮陷進云圍時,云和煙樣,和煤山樣,快要燃燒似的。再過一會兒,月亮埋進云山,四面聽不見蛙鳴;只是螢蟲閃著。屋里,像是洞里,響起鼾聲來,遍布了的聲波旋走了滿院。天邊小的閃光不住地在閃合。王婆的故事對比著天空的云:“……一個孩子三歲了,我把她摔死了……那天早晨……我想一想!……是早晨,我把她坐在草堆上,我去喂牛;草堆是在房后。等我想起孩子來,我跑去抱她,我看見草堆上沒有孩子;我看見草堆下有鐵犁的時候,我知道,這是惡兆,偏偏孩子跌在鐵犁一起,我以為她還活著呀!等我抱起來的時候……啊呀!”一條閃光裂開來,看得清王婆是一個興奮的幽靈。全麥田,高粱地,菜圃,都在閃光下出現。婦人們被惶惑著,像是有什么冷的東西,撲向她們的臉去。閃光一過,王婆的話聲又連續下去:“孩子死,不算一回事,你們以為我會暴跳著哭吧?我會嚎叫吧?起先我心也覺得發顫,可是我一看見麥田在我眼前時,我一點兒都不后悔,我一滴眼淚都沒淌下。以后麥子收成很好,麥子是我割倒的,在場上一粒一粒我把麥子拾起來,就是那年我整個秋天沒有停腳,沒講閑話,像連口氣也沒得喘似的,冬天就來了!到冬天我和鄰人比著麥粒,我的麥粒是那樣大呀!到冬天我的背曲得有些厲害,在手里拿著大的麥粒。可是,鄰人的孩子卻長起來了!……到那時候,我好像忽然才想起我的小鐘。”王婆推一推鄰婦,蕩一蕩頭:“我的孩子小名叫小鐘呀!……我接連著熬苦了幾夜沒能睡,什么麥粒?從那時起,我連麥粒也不怎樣看重了!就是如今,我也不把什么看重。那時我才二十幾歲。”閃光相連起來,能言的幽靈默默坐在閃光中。鄰婦互相望著,感到有些寒冷。狗在麥場張狂著咬過來,多云的夜什么也不能告訴人們。忽然來了一道閃光,大手的高大的趙三,從炕沿站起,用手掌擦著眼睛。他忽然響叫:“怕是要落雨吧!——壞啦!麥子還沒打完,在場上堆著!”趙三感到養牛和種地不足,必須到城里去發展。他每日進城,他漸漸不注意麥子,他夢想著另一樁有望的事業。“老婆,怎不去看麥子?麥子一定要給水沖走呢?”趙三習慣的總以為她會坐在院心,閃光更來了!雷響,風聲。一切翻動著黑夜的村莊。“我在這里呀!到草棚拿席子來,把麥子蓋起來吧!”喊聲在有閃光的麥場響出,聲音像碰著什么似的,好像在水上響出,王婆又震動著喉嚨:“快些,沒有用的,睡覺睡昏啦!你是摸不到門啦!”趙三為未來的大雨所恐嚇,沒有同她拌嘴。高粱地像要倒折,地端的榆樹吹嘯起來,有點像金屬的聲音,閃的緣故,全莊忽然裸現,忽然又沉埋下去。全莊像是海上浮著的泡沫。鄰家和距離遠一點兒的鄰家有孩子的哭聲,大人在嚷吵,什么醬缸沒有蓋啦!驅趕著雞雛啦!種麥田的人家嚷著麥子還沒有打完啦!農家好比雞籠,向著雞籠投下火去,雞們會翻騰著。黃狗在草堆開始做窩,用腿扒草,用嘴扯草。王婆一邊顫動,一邊手里拿著耙子:“該死的,麥子今天就應該打完,你進城就不見回來,麥子算是可惜啦!”早晨了,雨還沒有落下。東邊一道長虹懸起來;感到濕的氣味的云掠過人頭,東邊高粱頭上,太陽走在云后,那過于艷明,像紅色的水晶,像紅色的夢。遠看高粱和小樹林一般森嚴著;村家在早晨趁著氣候的涼爽,各自在田間忙。種麥的人家,麥草堆得高漲起來了!福發家的草堆也漲過墻頭。福發的女人吸起煙管。她是健壯而短小,煙管隨意冒著煙;手中的耙子,不住地耙在平場。侄兒打著鞭子經行在前面的林蔭,靜靜悄悄地他唱著寂寞的歌;她為歌聲感動了!耙子快要停下來,歌聲仍起在林端:“昨晨落著毛毛雨……小姑娘,披蓑衣……小姑娘……去打魚。”(有刪改)注①:節選自蕭紅的中篇小說《生死場》。在《生死場》故事中,作者描述了一些在黑土地上的女生卑微而無助的生活和死亡。文本二:

敘事和寫景,勝于人物的描寫,然而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者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節選自魯迅《<生死場>序》)文本三:

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女性的纖細的感覺也看到了非女性的雄邁的胸境。(節選自胡風《<生死>業讀后記》)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文中多次將夜色中講故事的老王婆稱為“幽靈”,塑造了老王婆人性異化的形象,凸顯了極富蕭紅個人特色的寫作特點。“農家好比雞籠,向著雞籠投下火去,雞們會翻騰著。”這句話深刻體現在這片土地上動物悲慘的命運與處境,卑微,無助。文中畫橫線的句子通過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大雨即將到來時村莊里的忙亂景象,充分體現了魯迅所說的“女性作者的細致的觀察”。結尾部分第二天早晨的長虹、涼爽的空氣和高漲的草堆等,寫出了閃電后村莊里的平靜和忙碌景象,與閃電時村莊里的慌亂形成強烈反差。2.下列對文本一中畫波浪線部分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老王婆以兩個疑問句,將人們的預想和自己的實際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一點兒”“一滴”兩個數量詞耐人尋味。文中連用三個“沒”,生動地表現了老王婆在收獲時節的忙碌辛勞,其實老王婆也正是借勞動來逃避喪子之痛。麥子的豐收,竟讓一個母親忽略了孩子的不幸,似乎感受不到一絲悲痛。因為在王婆當時的價值天平上,麥田的分量遠重于人。豐收過后,當老王婆看到鄰人的孩子長大時,又忽然想起自己的孩子,這說明老王婆仍然保有著基本的母性良知。3.如何理解“纖細”與“雄邁”并存的寫作特點?試結合文本一和文本二分析。4.《祝福》中的祥林嫂和老王婆的故事有著相近的主題,但在敘述藝術上存在較大差異。請比較并簡要分析其在敘述藝術上的差異。(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3小題,11分)生活得自由而快樂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然而,如今有些人濫用了“自由”,他們將“自由”建立在了損害他人利益、破壞社會秩序、危及別人生命財產安全之上。不是嗎?有的人為達到不可告人之目的,在網絡上“自由”地胡說八道、造謠誹謗;有的人為圖一時之快,在名勝古跡處“自由”地胡寫亂畫、肆意涂鴉;有的人為貪一己之好,在城市中“自由”地喂養明令禁養的犬只,以致咬傷咬死路人……顯然,這些人的“自由”,違背了社會公德,甚至觸犯了法律底線。在我們身邊,相關的案例____①____。比如,有的游客將“到此一游”刻在埃及神廟的浮雕和湖北武當山景區石壁之上,受到了法律的懲罰。顯而易見,任何____②____、損人利己的無度“自由”,都為文明社會所不容。誠然,欲使人們做到自由有“度”,就應廣而告之,使人知曉其“度”。欲使人做到自由有“度”,還須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其“度”。當今時代變化很快,新情況不斷出現,新問題____③____。唯有使形勢發展跟上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才能讓有關部門面對新問題有法可依,讓社會大眾面對新情況有法可循,也讓別有用心者在嚴格的法律法規面前無空可鉆。5.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6.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7.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反問和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屈原發憤而作《離騷》,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以“,”兩句概括了《離騷》具有言近旨遠的特點。(2)古人創作詩詞好仿《詩經》以比的手法敘事抒情,如曹操在《短歌行》中就曾用“,”兩句比喻賢才的求而不得,以此點明憂愁不斷的原因。(3)黃河作為華夏民族的母親河,是孕育中華文化的搖籃,更是詩人筆下的常客,請寫出包含有“黃河”意象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描寫人生短暫,內心苦悶,而借酒抒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杜甫《登高》中,寫詩人年老多病,獨在異鄉孤獨惆悵,悲秋傷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的詢問,公西華表現得無比謙虛,“非曰能之,愿學焉”,他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學習,愿意成為負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相。自助核對1.【答案】B【解析】“這句話深刻體現在這片土地上動物悲慘的命運與處境,卑微,無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