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新型電力系統配電網規劃內容深度規定本標準規定了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背景下10kV及以下電壓等級配電網規劃內容深度的要求,是編制適應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配電網規劃報告的依據。本標準適用于省縣(區)級10kV及以下配電網規劃研究報告的編制。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56標準電壓GB/T12325電能質量供電電壓偏差GB/T43025-2023用戶接入電網供電方案技術導則GB/T29319-2024光伏發電系統接入配電網技術規定GB/T29328重要電力用戶供電電源及自備應急電源配置技術規范GB/T33589微電網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GB/T33593分布式電源并網技術要求GB/T36278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接入配電網技術規范GB/T36547電化學儲能系統接入電網技術規定GB/T36572電力監控系統網絡安全防護導則GB50966電動汽車充電站設計規范GB/T50293城市電力規劃規范GB50838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GB/T14285GB/T22239DL/T5542繼電保護和安全自動裝置技術規程信息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配電網規劃設計規程DL/T5729-2016配電網規劃設計技術導則DL/T5552-2018配電網規劃研究報告內容深度規定DL/T836供電系統供電可靠性評價規程DL/T2041-2019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承載力評估導則DL/T256城市電網供電安全標準DL/T698電能信息采集與管理系統DL/T985配電變壓器能效技術經濟評價導則DL/T5002地區電網調度自動化設計技術規程DL/T5709配電自動化規劃設計技術導則Q/GDW10738—2020配電網規劃設計技術導則Q/GDW10865—2017國家電網公司配電網規劃內容深度規定Q/GDW11990—2019配電網規劃電力負荷預測技術規范T∕CERS0008-2020增量配電網規劃規范2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1配電網distributionnetwork從電源側(輸電網、發電設施、分布式電源等)接受電能,并通過配電設施就地或逐級與各類用戶、新型主體交互的電力網絡,對應電壓等級一般為110kV及以下。其中,110~35kV電網為高壓配電網,10(20、6)kV電網為中壓配電網,220/380V電網為低壓配電網。3.1.2分布式電源distributedgeneration接入35kV及以下電壓等級電網、位于用戶附近,在35kV及以下電壓等級就地消納為主的電源。3.1.3新型電力儲能newenergystoragesystem除抽水蓄能外,利用儲能介質,從電力系統吸收、存儲、轉換及釋放電能的技術或基礎裝備,也稱新型儲能。3.1.4微電網microgrid由分布式發電、用電負荷、監控、保護和自動化裝置等組成(必要時含儲能裝置),是一個能夠基本實現內部電力電量平衡的小型供用電系統。微電網分為并網型微電網和獨立型微電網。(GB/T33589-2017,3.2微電網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Q/GDW10738-2020配電網規劃設計技術導則修訂文稿)3.1.5凈負荷netload在統計期內,同一規劃區域、同一電壓等級電網的公用變壓器同一時刻輸送功率之和。公用變壓器輸送功率從高電壓等級流向低電壓等級電網時為正向、數值為正,也稱網供負荷;從低電壓等級流向高電壓等級電網時為反向、數值為負。3.1.610kV電網用電需求10kVgridelectricitydemand10kV電壓等級公用變壓器供電范圍內所供用戶負荷和用電量統稱為10kV電網用電需求。3.1.7容發比capacity-powerratio規劃區域內高壓配電網同一電壓等級的公用變電總容量與參與該等級以下電力平衡的電源總裝機的比值。分布式電源的容發比可單獨計算。3.1.8分布式電源承載能力DGsbearingcapacity考慮本地負荷、電網調節能力、新能源利用率等因素,在各電壓等級配電網設備不出現反向重過載、電能質量滿足要求條件下,某一配電設備或某一電壓等級配電網接納分布式電源的最大裝機容量。3.1.9最大供電能力powersupplycapability規劃區域內某一設備(設施)或某一電壓等級配電網在設備不過載、電能質量滿足要求條件下,可接入的最大用電負荷。3.1.10高壓分區highvoltagepowersupplypartition地市或縣域范圍內,高壓配電網網架結構完整、供電范圍相對獨立的區域。3.1.11中壓網格mediumvoltagepowersupplymesh在高壓分區劃分基礎上,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銜接,具有一定數量的高壓配電網供電電源、中壓配電網供電范圍明確的獨立區域。3.1.12供電單元powersupplyunit在中壓網格劃分基礎上,結合用地功能定位,綜合考慮用地屬性、負荷密度、供電特性等因素劃分的若干相對獨立單元。34總體要求4.1.1本標準規劃區域為省電力相關企業運營范圍,地域為縣(區)級供電區,縣(區)級供電區主要是指縣(區)級行政區。4.1.2本標準僅涵蓋適應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縣(區)級中低壓配電網規劃(以下簡稱縣(區)級規劃),規劃內容和重點要求如下:a)縣(區)級規劃應以供電網格為單位提出轄區內10kV及以下電網規劃方案和項目;b)凡涉及統計分析的數據,以供電網格為基本統計單元。4.1.3縣(區)級規劃年限應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年限相一致,一般可分為近期(5年)、中期(10年)、遠期(15年及以上),遵循“近細遠粗、遠近結合”的思路,并建立逐年滾動工作機制。4.1.4縣(區)級規劃應遵循安全發展與綠色發展原則,適度超前規劃建設配電網,持續升級網架和裝備,適當提高設防標準,夯實本質安全基礎,助力低碳轉型。4.1.5縣(區)級規劃應堅持各級電網協調配合,與35kV及以上電網、微電網融合發展,促進配微協同;積極服務新要素,推進中低壓配電網與源荷儲融合發展,促進源網荷儲協同;加強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推動一次網架與二次系統同步規劃、建設及改造,促進一二次協同。4.1.6縣(區)級規劃應遵循資產全壽命周期成本最優原則,通過多方案比選實現電網資產在規劃設計、建設改造、運維檢修等全過程的整體成本最優。4.1.7縣(區)級規劃應遵循差異化原則,根據城鄉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同階段、實際需求和電力普遍服務要求,合理劃分供電區域,差異化確定發展目標、技術原則和建設標準。4.1.8縣(區)級規劃應遵循經濟高效原則,在保障供電安全和供電質量的前提下,綜合考慮社會效益,統籌投入與產出,科學制定規劃方案,提升配電網發展質量和效率。4.1.9縣(區)級規劃應全面推行網格化規劃方法,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用電需求、能源電力規劃及源荷特性等特點,合理劃分中壓網格和供電單元,細致開展供需預測,統籌變電站出線間隔和廊道資源,科學制定目標網架及過渡方案,實現現狀電網到目標網架平穩過渡。4.1.10縣(區)級規劃應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國土空間及能源電力規劃相銜接,將規劃成果納入國土空間規劃,推動變電站、開關站、環網室(箱)、配電室站點,以及線路走廊用地、電纜通道合理預留。5規劃目的和依據5.1目的和意義圍繞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低壓配電網的地位和作用,推動中低壓配電網高質量發展等內容,結合本區域發展的實際情況、功能定位和遠景目標,明確規劃的目的和意義。5.2規劃思路貫徹落實國家的新形勢、新理念、新要求,立足本區域分布式電源、配電網、多元負荷、新型儲能等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要素的發展現狀,結合配電網建設經驗,適應本區域差異化需求,闡述適合本區域的整體規劃思路。5.3規劃范圍與年限明確規劃涉及的地域范圍,以及涵蓋的電壓等級。明確規劃基準年、水平年和遠景展望年。5.4規劃依據列舉規劃的主要依據文件,包括統計年鑒、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電力專項規劃等縣(區)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詳細規劃,相關的法律、法規、導則和技術原則,以及其他與規劃有關的資料。46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概況6.1地區總體情況介紹本區域的地理位置、行政區劃、發展定位、自然條件、交通條件及資源優勢等內容,給出本地行政區劃示意圖等。6.2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整理本區域統計年鑒等參考資料,介紹并分析近5~10年本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列表給出主要統計指標,包括:行政區土地面積、建成區面積、GDP規模及各產業占比、產業結構、人口規模以及城鎮化率等。著重分析本區域特色產業發展情況,居民生產生活情況,居民城鎮化率變化情況,人口變化情況、資源優勢等內容。分析光照、風力資源優勢及不足,判斷區縣對發展分布式光伏、風電行業的優劣程度。6.3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簡要分析本區域國土空間規劃中本區域功能定位、空間結構、產業體系、用地構成等情況以及本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產業規劃、與電力規劃相關的政府規劃的政策和目標,包括但不限于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行動方案、零碳園區建設、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充(換)電基礎設施規劃等。總結地區各規劃中涉及電力的相關內容,分析各規劃對電力需求預測的影響。710kV及以下電力系統發展情況7.1經營區概況7.1.1介紹本區域供電企業概況,包括供電企業數量、供電面積、供電人口。7.1.2介紹本區域供電主要指標,包括全社會用電量、全社會最大負荷、售電量、線損率、供電可靠率、綜合電壓合格率、戶均配變容量、人均居民生活用電量、配電自動化有效覆蓋率、配電通信網覆蓋率、智能化建設程度、有源配電網“四可”覆蓋率、可控負荷占比。7.1.3結合本區域實際,介紹A+、A、B、C、D、E各類供電區域基本情況,包括供電面積、全社會用電量、全社會最大負荷、供電可靠率等指標。7.2電源發展情況7.2.1總體情況按電源類型、并網電壓等級等,分析近5年以來本區域接入配電網的各類型電源裝機、發電出力、發電量等情況,及各類型電源典型出力特征。7.2.210kV以下電源情況分析近5年以來參與10kV電網電力平衡的電源裝機、發電出力、發電量等情況。7.3電網總體情況分析近5年以來10kV及以下線路、配變、開關規模增長情況,逐年對比分析容量及凈負荷變化趨勢。7.4用電總體情況7.4.1總體情況按行業類型、接入電壓等級,分析近5年以來本區域接入配電網的用戶用電容量、用電負荷、用電量等情況,及各類用電典型用電特征。7.4.210kV電網用電情況分析近5年以來本區域10kV電網用電需求情況,包括但不限于用戶容量、用電負荷、用電量等。7.4.3充電基礎設施5分析近5年以來本區域接入中低壓配電網的充電基礎設施的用電容量、用負荷、用電量等情況。分析其最大負荷時刻和本區域最大負荷時刻的充電負荷及占比情況。7.5儲能發展情況7.5.1總體情況按并網電壓等級、配置場景(電源側儲能、用戶側儲能、電網側儲能)等,分析近5年以來本區域接入配電網的各類型儲能裝機、充放電出力、運行模式等。7.5.210kV以下儲能情況分析近5年以來參與10kV電壓等級電網平衡的儲能裝機、充放電出力等。7.6新業態發展情況介紹近5年以來地區內源網荷儲一體化、綠電直連、智能微電網及虛擬電廠項目的發展情況,選取典型項目開展細化分析。810kV及以下電網發展評價8.1系統運行8.1.1供電能力從最大供電能力、設備最大負載率平均值、人均(戶均)公用配變容量、人均(戶均)公用配變容量匹配度等維度,分析本區域中低壓配電網供電能力情況,梳理提出設備重過載、不滿足N-1等問題,開展典型問題分析。8.1.2承載能力從容發比、分布式光伏承載能力、可開放容量、光伏臺區電壓越限率等維度,分析本區域中低壓配電網分布式光伏承載能力,梳理提出區域中低壓配電網承載能力不足、設備反向重過載、臺區電壓越限等問題,開展典型問題分析。8.1.3協調水平從源荷比、分布式電源電量滲透率、分布式電源就地消納率、儲源比、新型儲能等效利用小時數等維度,分析本區域中低壓源網荷儲發展協調水平。8.1.4運行效率從分壓線損率、設備利用率(平均負載率)等維度,分析本區域中低壓配電網設備運行效率,梳理提出設備低效問題,開展典型問題分析。8.2網架結構及二次標準化8.2.1網架結構從網架及二次配置標準化率、標準化接線率、聯絡率、合理分段率、關鍵節點開關配置規范率等維度,分析本區域中壓配電網網架標準化情況,梳理提出非標準接線、單輻射、關鍵節點開關配置不規范等問題,開展典型問題分析。8.2.2保護及饋線自動化從關鍵節點終端配置規范率、級差保護覆蓋率、饋線自動化覆蓋率等維度,分析本區域中壓配電網二次標準化情況,梳理關鍵節點終端配置不規范、級差保護未覆蓋、饋線自動化未覆蓋等問題,開展典型問題分析。8.2.3中壓通信網6從電纜網光纖通信覆蓋率等維度,分析本區域中壓配電網通信建設情況,梳理電纜線路光纖未覆蓋等問題清單等問題,開展典型問題分析。8.3裝備水平8.3.1配電線路針對配電線路,從設備型號、運行年限等維度,分析本區域配電線路設備水平,梳理提出老舊線路等問題,開展典型問題分析。8.3.2配變設備設施針對配變類設備設施,從設備型號、運行年限等維度,分析本區域配變設備水平,梳理提出老舊高耗能配變、災害易發區域內地下配電站房等問題,開展典型問題分析。8.3.3開關設備設施針對開關類設備設施,從設備型號、運行年限等維度,分析本區域開關設備水平,梳理提出老舊開關等問題,開展典型問題分析。8.4民生供電保障8.4.1居民小區從供電權屬(直供電、非直供電、非公司供電)、外電源配置等維度,分析本區域居民小區供電情況,梳理提出高層小區單電源(單回路)供電、老舊小區供電薄弱等問題,開展典型問題分析。8.4.2城中村從供電權屬(直供電、非直供電)、外電源配置等維度,分析本區域城中村小區供電情況,梳理提出城中村供電薄弱等問題清單,開展典型問題分析。8.4.3重要用戶從供電權屬、外電源配置等維度,分析本區域重要用戶供電情況,梳理提出重要用戶外電源配置不規范等問題,開展典型問題分析。8.5供電質量8.5.1供電可靠性從供電可靠率、戶均停電次數、戶均停電時長、預安排停電占比等維度,分析本區域供電可靠性總體情況。分配電線路(整線)、支線、公變臺區、10kV用戶、低壓用戶,從平均停電次數、平均停電時長等,分析本區域設備/用戶層級供電可靠性情況,梳理提出設備/用戶頻繁停電問題,開展典型問題分析。8.5.2電壓質量從電壓合格率等,分析本區域電壓質量總體情況。分公變臺區、低壓用戶,從電壓越限率等維度,分析本區域中低壓節點電壓質量情況,梳理提出臺區、低壓用戶電壓越限問題,開展典型問題分析。8.6總體畫像從系統運行情況、網架結構及二次標準化、裝備水平、民生供電保障水平、供電質量等維度,針對核心關鍵指標通過指數化、標幺化等方法,采用雷達圖、柱狀圖等靈活的方式進行配電網總體發展水平畫像。79供需預測及電力平衡9.1用電需求預測9.1.1全社會用電需求預測9.1.1.1全社會用電量預測在本區域全社會用電量歷史增長情況的基礎上,結合本區域發展規劃,采用彈性系數、產值單耗、分行業預測、趨勢外推等方法,通過人均綜合用電量、最大利用小時數等方法校核,分年度開展全社會用電量預測,并給出高、中、低預測結果及推薦方案。9.1.1.2全社會用電負荷預測在本區域全社會用負荷歷史增長情況的基礎上,結合本區域發展規劃,采用趨勢外推、最大負荷利用小時數等方法,通過人均綜合用電量、最大利用小時數等方法校核,分年度開展全社會用負荷預測,并給出高、中、低預測結果及推薦方案。9.1.210kV電網用電需求預測在本區域10kV電網用電負荷、電量歷史增長情況的基礎上,結合本區域發展規劃,分年度開展近中期10kV電網用電負荷、用電量預測,并通過最大利用小時數進行校核。結合歷史數據,對典型日10kV電網用電負荷特性開展預測,包括但不限于夏(冬)季、春(秋)季的典型日峰谷差、午峰晚峰差預測。9.2電源預測9.2.1總體情況預測結合本區域能源電力發展規劃、在建電源項目情況,分并網電壓等級、分電源類型,預測本區域逐年電源并網裝機規模、電量、出力特性(夏(冬)季大負荷、春(秋)季午間小負荷等典型場景)預測結果。9.2.210kV以下電源預測分年度預測參與10kV電網電力平衡的電源并網裝機規模、電量、出力特性(夏/冬季大負荷、春/秋季午間小負荷等典型場景)預測結果。9.3儲能預測9.3.1總體情況預測結合本區域能源電力發展規劃,同時考慮在建電源項目、電網側儲能的項目儲備、電價政策變化后工商業儲能的發展等情況,分場景、分電壓等級開展本區域逐年儲能裝機規模(額定功率)預測。9.3.210kV以下儲能預測分年度預測參與10kV電網電力平衡的新型儲能并網裝機規模。9.410kV電網電力電量平衡分析9.4.1凈負荷預測根據本區域夏季大負荷、冬季大負荷、春季午間小負荷、秋季午間小負荷等場景,分年度計算出10kV電網最大正、反向凈負荷,以此確定出本區域各年度10kV用電負荷需求最大和分布式電源反送需求最大的情況。凈負荷應按照“自上而下”原則進行平衡計算,一般按夏(冬)季大負荷方式計算正向凈負荷,按春(秋)季小負荷方式計算反向凈負荷。9.4.2凈負荷校核本區域凈負荷應按照“自下而上”原則,分電壓等級、分年度進行校核。9.4.3容量需求計算8根據本區域中壓配電網各網格用電負荷疊加計算結果,通過合理確定公用配變最大負載率平均值,以此計算出區域內各年度中壓配電網公變容量需求。以人均(戶均)公用配變容量匹配度校核配變容量的合理性。9.4.4容發比校驗以計算出的中壓配電網容量需求,校驗本區域內各年度的中壓配電網容發比。容發比小于1.25時,以各年度中壓配電網最大反向凈負荷校驗公用配變反向重過載情況。配變反向重過載時,通過經濟性比選,優先采用匯集送出方式,也可選用設備增容、儲能配置等方式,滿足分布式新能源并網接入需求。10規劃目標和技術原則10.1規劃思路結合區域電網實際情況,提出配電網發展規劃總體思路。10.2規劃目標10.2.1配電網規劃總體目標立足于配電網發展現狀及深度有源化的根本轉變,堅持大局觀念、系統思維,突出目標導向、問題導向,論述本區域配電網中遠期發展的總體目標。10.2.2中期規劃目標依據配電網發展現狀,分別提出本區域中期配電網的供電可靠率、中壓線路故障自愈率、新型儲能利用小時數、關鍵節點終端配置規范率等主要技術指標目標值。10.2.3遠景目標展望至遠景年,提出本區域配電網發展遠景目標。10.3規劃區域劃分10.3.1供電區域劃分結合本區域行政級別、經濟發達程度、用戶重要程度等因素,提出A+、A、B、C、D供電區域的劃分依據,介紹供電區域劃分。10.3.2高壓分區劃分根據全社會最大負荷水平,介紹本區域高壓分區情況,單個分區不宜超過1000MW,宜以縣(市、區)或2座及以上220kV變電站供電范圍為單位。10.3.3中壓網格劃分根據道路、鐵路、河流、山丘等明顯的地理形態,介紹中壓網格劃分情況,網格范圍應相對獨立,建設標準宜統一。電力供需總量較大時,可拆分為多個中壓網格。10.3.4供電單元劃分根據上級變電站的布點位置、容量大小、間隔資源和分布式電源接入等因素,介紹供電單元劃分情況。供電單元內宜包含1~4個中壓標準接線組,正常運行方式下,不跨單元供電。10.4重點任務結合本區域電網基礎和規劃目標等,細化論述本區域近中期配電網發展建設重點任務。10.5主要技術原則結合本區域功能定位、配電網現狀、供電區域劃分及規劃目標,分條目細化提出高、中、低壓電網結構、設備選型等方面的規劃技術原則。91110kV及以下電網規劃11.1上級電網規劃簡要介紹本區域35-220kV電網規劃成果,包括變電站布點數量、容量、位置及10kV間隔情況等。11.210kV及以下電網規劃11.2.1配變容量規劃基于容量需求分析,介紹本區域10kV配變容量規劃方案,逐年分析本區域10kV配變容量、網供負荷以及最大負載率平均值的變化情況。11.2.2網架及二次標準化規劃11.2.2.1網架規劃方案介紹本區域10kV網架建設方案,逐年分析本區域網架結構占比、標準化接線率等指標變化情況。分析非標準接線、線路無聯絡、關鍵節點開關配置不規范等網架問題解決方案。11.2.2.2保護及自動化配置方案介紹本區域保護及自動化配置方案,逐年分析本區域關鍵節點終端配置規范率、級差保護覆蓋率、饋線自動化覆蓋率等指標變化情況。分析饋線自動化未覆蓋、極差保護未覆蓋等二次問題解決方案。11.2.2.3通信網方案介紹本區域通信網建設方案,逐年分析本區域電纜網光纖通信覆蓋率等指標變化情況。分析電纜線路光纖未覆蓋等問題解決方案。11.2.3設備改造規劃11.2.3.1防災抗災改造規劃方案分防雨雪冰凍、防臺風強風、防山洪內澇、防森林草原火災等工程類型,分年度介紹本區域防災抗災設備改造解決方案。11.2.3.2老舊設備改造規劃方案分配變、線路,分年度介紹本區域老舊、重過載、高耗能、頻繁停電、電壓越限等問題設備改造解決方案。11.2.4民生保障規劃11.2.4.1居民小區按產權所屬情況,介紹本區域政府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投資界面及相關政策,整體描述本區域老舊小區配套電網改造方案。11.2.4.2城中村按產權所屬情況,介紹本區域政府城中村改造計劃、投資界面及相關政策,整體描述本區域城中村配套電網改造方案。11.2.4.3重要用戶按照用戶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Antitumor-agent-199-生命科學試劑-MCE
- 食品gmp測試題及答案
- 陜西省榆林市本年度(2025)小學一年級數學統編版專題練習((上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寬帶無線接入網項目合作計劃書
- 湖北省孝感市重點中學2025年高三適應性調研考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智能化地塊平整項目方案優化
- 藥物臨床試驗的倫理問題考試試題及答案
- 小學生遵守規則課件
- 新能源行業趨勢及市場前景報告分析
- 菜鳥聯盟考試題及答案
- 醫用耗材服務方案
- 電動汽車高壓系統基本原理與維修單選題100道及答案解析
- GB/T 9755-2024合成樹脂乳液墻面涂料
- 語音廳合同范例
- 《成分輸血指南》課件
- 【MOOC】新科學家英語:演講與寫作-哈爾濱工業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2024火力發電廠運煤設備抑塵技術規范第4部分:輸送及轉運設備抑塵
- 第一屆山東省職業能力大賽濟南市選拔賽制造團隊挑戰賽項目技術工作文件(含樣題)
- 高中歷史選擇性必修第3冊試卷
- 老干工作業務培訓
- GB/T 44744-2024糧食儲藏低溫儲糧技術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